辽代服饰研究文献

《辽代契丹习俗史》

张国庆、朴忠国,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7月。服饰发式冠帽靴鞋佩饰(53~71页)。

契丹衣饰礼俗概观

田广林,《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2期(总18)1~7页。

契丹头衣考略

田广林,《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462~469页,1995年。

契丹辽国的皮毛业、纺织业和制革业

漆侠、乔幼梅著《辽夏金经济史》82~87页,河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3月。

宣化辽金墓壁画中的服饰

孙遇安,《文物天地》1996年1期11~14页。

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墓发掘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文物》1961年9期30~33页及图版。出土有银手镯、铜、铜簪、铜带饰、铜带扣等。为辽初遗物。

辽陈国公主夫妇殡葬服饰小记

张郁,《文物》1987年11期25~28页。

辽金带式考实—从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出土的腰带谈起

李逸友,《文物》1987年11期29~35页。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出土的腰带、契丹服的蹀躞带、汉族的腰带、结语。

《辽陈国公主墓》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哲里木盟博物馆著,文物出版社,1994年4月。

书评:内蒙古契丹考古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辽陈国公主墓》一书出版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1期106页。

辽代陈国公主墓

张郁、孙建华撰文,王露摄影,《人民画报》1989年12期34~37页。

辽宁省建平、新民的三座辽墓

冯永谦,《考古》1960年2期15~24页。建平张家营子辽墓出土有二龙戏珠鎏金银冠,凤形金耳饰、金镯。建平珠碌科辽墓出土有錾花金手镯,鱼形金耳饰、金饰、琥珀佩、玛瑙饰等。新民巴图营子辽墓出土有鎏金镂孔铜冠、人物鱼舟金簪、银发、琥珀、玛瑙、琉璃饰等。

辽宁朝阳姑营子辽耿氏墓发掘报告

朝阳地区博物馆,《考古学集刊》第3集168~195页及图版30~35,考古编辑部,1983年11月。出土有白玉带饰、鎏金银带卡、水晶珠、琥珀饰、纱帽残件等。

辽宁朝阳前窗户村辽墓

靳枫毅,《文物》1980年12期17~29页及图版3~4。出土有双凤戏珠纹鎏金银冠。鎏金银戏童大带、鎏金带头扣饰、鎏金银镯、耳坠、佩饰等。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温尔尔敖瑞山辽墓清理简报

赤峰市博物馆考古队、阿鲁科尔沁旗文物管理所,《文物》1993年3期57~67页。出土有鎏金面具、鎏金冠、鎏金冠饰、鎏金蹀躞带等。

辽代鎏金双龙银冠

周英,《中国文物报》,1995年4月9日3版。

契丹冠式和北方民族的金冠传统

徐秉琨,《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成立大会会刊》143~147页,1981年。

中国辽宁出土的契丹族服饰

徐秉琨,国际服饰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1992年7月,韩国汉城。

内蒙古辽代考古有重大发现,契丹皇室秘藏珍贵文物面世

张汉君,《中国文化报》1994年10月19日2版。赤峰市巴林右旗辽庆州释迦舍利塔发现辽重熙十八年(1049)秘藏的200多件丝织品,既有中原产品,也有西域和契丹国织造的产品。同时发现的还有法舍利塔、佛像、药材等。

喀左北岭辽墓

武家昌,《辽海文物学刊》1986年创刊号(总1期)32~51页。出土有鎏金铜手镯、铜带具等。

内蒙古敖汉旗沙子沟、大横沟辽墓

敖汉旗文物管理所,《考古》1987年10期889~904页。出土有鎏金铜带扣。

赤峰县大营子辽墓发掘报告

郑绍宗,《考古学报》1956年3期1~26页。出土有铁盔、蹀躞等。

《赤峰古代艺术》

项春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辽代绢绣工艺(632~638页)。

北京昌平陈庄辽墓清理简报

昌平县文物管理所,《文物》1993年3期68~77页。

建国以来辽代考古的重要发现

冯永谦,见陈述主编《辽金史论集》295~33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面具和银冠部分(321~322页)。

豪欠营辽墓第一次清理报告

乌盟文物工作站,见乌盟文物工作站、内蒙古文物工作队编《契丹女尸—豪欠营辽墓清理与研究》7~44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土有:绣花丝绵外衣、绛紫色丝绵长袍、中黄色丝绵长袍、黄色丝绵短袄、轻罗短衫、绢短衫、绢裙、棕色丝绵背心、衣领、手套、丝绵软靴、腰带等。

察右前旗豪欠营六号辽墓清理简报

乌盟文物工作站,《文物》1983年9期1~8页及图版一。

豪欠营第六号辽墓若干问题的研究

吉成章,《文物》1983年9期9~14页。

契丹女尸的服饰

杜承武、陆思贤,《契丹女尸—豪欠营辽墓清理与研究》80~88页,内蒙古人民出社,1985年10月。清理前的外貌、服饰与丝织品的层次、结论。

契丹女尸在民族史研究的意义

杜承武、陆思贤,《内蒙古社会科学》1983年5期。

关于乌盟契丹女尸

贾敬颜,《内蒙古日报》1983年2月3日。

内蒙古通辽县二林场辽墓

张柏忠,《文物》1985年3期56~62页。关于革带论述部分。

法库叶茂台辽墓记略

辽宁省博物馆、铁岭地区文物组发掘小组,《文物》1975年12期26~36页。七号墓老年妇女穿裹十余件丝织品的袍、衫、裙、裳。

辽代革带考

王则,《吉林省博物馆学术年会论文集》(1986年)78~84页。关于革带的起源和名称,辽墓出土革带的分类及制作工艺,辽带革带的等级制度,辽代革带的用法及复原。

对辽墓出土带的几点认识

王则,《博物馆研究》1987年3期21页。

双龙鎏金银宝冠

公孙燕,《理论与实践》1980年2期封二,1980年2月。

锦州近年发现的少数民族金牌和金冠

《锦州文物通讯》2期,1985年。

《辽代金银器》

朱天舒,文物出版社,1998年8月。

辽代(公元907~1125年)金线缂丝靴

安妮·埃·沃德韦尔《古代纺织国际学术中心公报》2期6~12页,1994年。Anne E.Wardwell."Gilded Kesi Boots of the Liao Dynasty(A.D.907~1125)." Bulletin du Centre International d'Etude des Textiles Anciens 2.(1994),PP.6-12.

论契丹族的服饰—头发和胡服

[日]田村実造,日本《考古斈雑志》33卷12号,昭和18年(1943)2月。

再论契丹族的服饰—国服与汉服

[日]田村実造,日本《考古斈雑志》34卷7号,昭和19年(1944)7月。

略论辽代契丹人的衣食住行

武玉环,《北方文物》1991年3期(总27期)66~71页。

契丹人的衣食住

[日]松井等,《滿鮮地理歷史研究报告》4号,大正7年(1918)。

再论契丹和中亚在服饰与建筑上的相似之处

[日]鳥居竜蔵,日本《中央亜细亜》3卷1、2期,1944年4月。

契丹的衣料需给政策与服制考

[韩]金渭显,《明知史論》第1辑,1983年。

契丹族的礼仪风俗与服饰

朱筱新,《文史知识》1991年6期56~61页。

契丹汉化礼俗述略

宋德金,见陈述主编《辽金史论集》129~13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服饰(133~134页)。

辽代契丹服饰考略

张国庆,《学习与探索》1990年4期138~141页。

辽代服饰

中华文明史编写组,见《中华文明史》第6卷辽宋夏金110~111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

辽代契丹人的冠帽、鞋靴与佩饰考述

张国庆,《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4期43~47页。

辽代契丹族髡发管窥—从阿旗吐古他拉辽墓谈起

刘冰,《昭鸟达蒙族师专学报》1992年增刊72~74页。

中国历史上边疆民族发式考

李思纯,《民族学研究集刊》第3期60~68页,1943年9月。又见李思纯《江村十论》45~62页"说民族发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辽代契丹人的髡发习俗考述

张国庆,《民俗研究》1995年1期67~68页。

丛契丹女尸谈髡发

李逸友,《契丹女尸—豪欠营辽墓清理与研究》110~117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又"契丹的髡发习俗—从豪欠营辽墓契丹女尸的发式谈起",李逸友,《文物》1983年9期15~17页。

宋元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髡发

林健,《服务科技》1987年4期10~11页。

我国古代北方各族发式之比较研究

孙进已、千志耿,《博物馆研究》1984年2期50页。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髡发制度

余辉,《百科知识》1992年8期13~14页。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髡发趣谈

余辉,《北方民族》1992年2期101~102页。

左袵小考——关于契丹、女真、蒙古族的左袵

一友,《内蒙古文物考古》1982年2期69~75页。

论契丹小袖圆领衫为左袵—兼谈圆领的款式变化和衣袵关系

杜承武,《辽金史论集》第3辑203~212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7月。

《辽代壁画选》

项春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6月。

吉林哲里木盟库伦旗一号辽墓发掘简报

吉林省博物馆、哲里木盟文化局,《文物》1973年8期2~18页及图版一(彩版)、二。

库伦一号辽墓壁画初探

王泽庆,《文物》1973年8期30~35页。

库伦二号辽墓发掘散记

王建群,《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1期(创刊号)209~213页及封面彩页二。

库伦旗第五、六号墓

哲里木盟博物馆、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内蒙古文物考古》第2期。

库伦旗第六号墓壁画零证

金申,《内蒙古文物考古》1982年4期。

内蒙古库伦旗七、八号辽墓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哲里木盟博物馆,《文物》1987年7期74~84页,彩色插页一二及图版七。

《库伦辽代壁画墓》

王建群、陈相伟,文物出版社,1989年6月。

河北宣化辽壁画墓发掘简报

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省博物馆(郑绍宗执笔),《文物》1975年8期31~43页及图版一~七。天庆六年(1116)张世卿墓壁画散乐图重要。

宣化辽墓壁画的初步分析

郑绍宗,契丹考古学术会议论文,1983年7月、赤峰。

河北宣化下八里辽金壁画墓

张家口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张家口市宣化区文物保管所,《文物》1990年10期1~19页及彩版一~二图版一~四。

辽墓壁画反映的契丹人生活

佟柱臣,中国辽金史学会编《辽金史论集》第五辑12~16页,文津出版社,1991年11月。冠带服饰(21~24页)。

河北宣化下八里辽韩师训墓

张家口市宣化区文物保管所,《文物》1992年6期1~11页及彩色插页一、二、图版一、二。

张家口清理辽壁画墓群

郑绍宗,《中国文物报》1993年8月8日(总345)1版。

宣化辽墓

郑绍宗,香港《文汇报》1993年9月15日。

辽墓壁画两则

林云,《青果集》,知识出版社,1993年。

河北宣化辽代壁画墓

张家口市宣化区文物保管所,《文物》1995年2期4~28页、封面、封里及彩版插页。

内蒙古发掘宝山辽初壁画墓

齐晓光,《中国文物报》1995年11月。

宣化辽金墓壁画中的服饰

孙遇安,《文物天地》1996年1期11~14页。

宣化辽墓壁画服饰内容之研究

郑绍宗,《文物春秋》1996年4期22~34页转87页。

宣化辽墓壁画—中国古代壁画之精华

郑绍宗,台北《故宫文物月刊》15卷9期(总177期)102~125页,1998年11月。

浅论考古资料表现的"辽代茶文化的特点"

梁子,台北《故宫文物月刊》16卷3期(总183期)46~59页。

宣化辽墓壁画茶道图的研究

郑绍宗,台北历史博物馆《历史文物》7卷5期(1997年8月)30~51页。

宣化辽金墓壁画拾零:少女髡发与蹋鸱巾、浑裹簪花……

孙机,见杨泓、孙机合著《寻常的精致—文物与古代生活》56~71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

宣化又发现一辽金壁画墓

颜城,《中国文物报》1998年5月13日1版。

宣化又发现契丹家族壁画墓群

颜城,《中国文物报》1998年10月11日1版。墓主人生活娱乐壁画26幅。

赤峰市放汉旗发现辽代"鹰军图"木版画

王大方、邵周田,《中国文物报》1999年5月5日1版。

先秦的"介马"与辽代的鹰军图

张标,《中国文物报》1999年5月26日3版。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墓壁画发掘简报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阿鲁科尔沁旗文物管理所,《文物》1998年1期73~94页。

山西大同卧虎沟四座辽代壁画墓

大同市文物陈列馆,《考古》1963年8期432~436页及图版五~七。

辽韩佚墓发掘报告

北京市文物工作队。《考古学报》1984年3期361~381页及图版十七~二十六,有彩版图。墓位于北京八宝山,为统和十五年(997)墓。

北京市斋堂辽壁画墓发掘简报

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门头沟区文化办公室发掘小组,《文物》1980年7期23~27页及图版六。为辽天庆元年(1111)墓。

北京昌平陈庄辽墓清理简报

昌平县文物管理所,《文物》1993年3期68~77页。出土陶俑见《中国文物精华》图版143,文物出版社,1997年。

通过辽代陵墓壁画看契丹生活的一个侧面

[日]田村実造,京都帝國大斈史斈研究會《史林》27卷一号(总5期)1~26页,1942年1月。

达茂旗出土的古代北方民族金饰性

陆思贤、陈棠棣,《文物》1984年1期81~83页转29页。

辽代女真族的习俗及宗教艺术

孙进已,《北方文物》1985年4期48~55页。

浅谈契丹人的尚白习俗

张国庆,《四平民族研究》1990年1期92~93页。

吉林扶余县的一座辽金墓

吉林省博物馆匡瑜,《考古》1963年11期618~619页及图版六。出土有玉、玉尾、金环、金扣、金饰等。

略论辽代龙纹饰

梁淑琴,《辽海文物学刊》1993年2期(总10)118页。

铜鱼符的由来与契丹文铜鱼符

徐英章,《辽海文物学刊》1993年2期(总16期)144~1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