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地方史研究文献

古代最早的丝织业中心— 谈齐国"冠带衣履天下"

于孔宝, 《管子学刊》(山东淄博)1992年2 期(总2 0 期)5 5~62页。

从考古资料看蚕丝氏蜀人的南迁

徐学舒, 《四川文物》1993年6 期(总52期)3 ~9页。

我国早期丝织业的分布及其重心的形成

李滨弘,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2 期(总19期)57~7 2页。

我国历史上纺织业重心南移及其因素分析

李滨泓, 《经济地理》1989年9 卷1期(总3 1期)5 4~5 9页。

丝绸之路和我国古代丝织业中心的迁移

孙远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1 期(总3 3期)6 6~7 0页。

我国丝织业重心的南移

陈义方,《大公报》1962年7 月3 0 日至8 月28日。

我国古代丝织业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邢铁,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2期(总22期)101~ 112页。

试论唐代丝纺织业的地区分布

王永兴, 《魏晋隋唐史论集》第二辑269~ 2 9 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12月。

唐代纺织工业之地理分布

严耕望,台北《大陆杂志》13卷11期1 ~4页,1956年12月。

《江南丝绸史研究》

范金民、金文著,农业出版社,1993年10月。

浙江作为全国重点丝绸产区的形成

梁加龙, 《丝绸史研究》1 卷3 期(总3 期)24~2 8页转2 3 页,1984年。

《浙江丝绸史》

朱新予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

浙江丝绸业溯源

吴越, 《学习与思考》1984年12期(总13期)2 1页。

弱如罗兮轻霏霏— 春秋时期的浙江丝绸

浙江丝绸工学院《浙江丝绸史》编写组, 《浙江日报》1980年4 月1 2 日。

春秋时代的浙江丝绸业

浙江丝绸史料编集室整理, 《浙江丝绸》1962年4 期3 8页。

秦汉三国的浙江丝绸业

浙江丝绸史料编集室整理, 《浙江丝绸》1962年5 期。

晋和南朝的浙江丝绸业

浙江丝绸史料编集室整理, 《浙江丝绸》1 9 6 2年6 期。

唐代的浙江丝绸业

浙江丝绸史料编集室整理, 《浙江丝绸》1 9 6 2 年7期。

宋代的浙江丝绸业

浙江丝绸史料编集室整理, 《浙江丝绸》1 9 6 2 年8期。

元朝的浙江丝绸业

浙江丝绸史料编集室整理, 《浙江丝绸》1 9 6 2 年9期。

明代的浙江丝绸业(上)

浙江丝绸史料编集室整理, 《浙江丝绸》1 9 6 2年10期。

明代的浙江丝绸业(下)

浙江丝绸史料编集室整理, 《浙江丝绸》1 9 6 2年11期。

清代的浙江丝绸业(1644~1840)

浙江丝绸史料编集室整理, 《浙江丝绸》1 9 6 2年1 2 期。

清代后期的浙江丝绸业(1840~1911)

浙江丝绸史料编集室整理, 《浙江丝绸》1 9 6 4年1 1 期封三。

浙江丝绸业的第一次大发展

张健熊, 《丝绸史研究》6 卷4 期(总2 4 期)2 5 ~3 0 页转3 2 页。

浙江丝绸业的第二次大发展

罗刚, 《丝绸史研究》8 卷2 期(总3 0 期)39~ 41页,1991年。

唐宋浙江丝绸业比较研究

刘德生, 《丝绸史研究》6 卷3 期(总2 3 期)19~ 25页,19 89年。

杭州之丝织业

王土森, 《东方杂志》1 4 卷2 期6 5 页,1 9 1 7 年2 月15日。

唐诗《杭州春望》赏析

黄赞雄,《丝绸史研究》1 2 卷1 期(总4 4 期)32~3 9 页,1 9 9 5年。从唐诗看唐代浙江的丝绸生产。

南宋临安的丝绸

吴志刚、赵丰,政协杭州市委员会编辑出版《南宋京城杭州》90~ 1 0 0 页,1 9 8 5年。

明初之杭州纺织工业

辰伯, 《文史杂志》1 卷1 2 期,1 9 4 1年1 2 月。

明清时期的杭州丝织业

陈学文,《丝绸史研究》5 卷3 期(总1 9 期)16~25页,1988年。

杭州丝织机坊风俗

莫高, 《民俗》1 9 9 7年2 期11~ 1 3 页。

浙江丝绸工业小史

梁加龙, 《丝绸》1 9 8 9年1 1 期(总3 0 7 期)5 0 ~5 1 页。

《丝绸之府湖州与丝绸文化》

湖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州市丝绸总公司编辑,嵇发根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 9 9 4年4 月。

湖州丝绸之府形成的历史过程

华震夏, 《丝绸史研究》12卷1 期(总44期)1 ~8 页,1955年。发轫在六朝、奠基在唐宋元、形成在明代。

明清时期江南丝绸手工业重镇菱湖的社会经济结构

陈学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3 期(总4 1期)78~ 83页转11页。

绍兴丝绸史概述

孙可为, 《丝绸》1992 年6 期4 1~4 5 页。

绫罗丝绸甲天下— 湖州丝绸发展简况

陆联甫, 《杭州师院学报》1983年3 期(总11期)108~109页。

嘉兴丝绸发展小史

闻玲安, 《丝绸》1990年7 期32~3 4页。

《吴江丝绸志》

吴江丝绸工业公司组织撰写,周德华主笔,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年9 月。

《吴江丝绸志》书评

叶依能, 《丝绸史研究》1 2 卷1 期(总4 4 期)40~4 1 页。李炳华, 《丝绸》1994年10期(总366期)4 5~4 6页。

浅谈丝绸志书编纂

周德华, 《丝绸》1993年1 2 期(总3 5 6 期)55~ 57页。

明清时期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

陈学文, 《丝绸史研究》9 卷3、4 期(总34、35期)1 ~12页,1992年。

一部主要记述丝绸的地方志—《双林镇志》

朱仰高, 《丝绸史研究》1 2卷1 期(总4 4 期)24~ 2 6 页,1995年。

晚清湖州丝商的崛起兴衰落

闵泉, 《丝绸史研究》7 卷2 期(总2 6期)15~ 18页,1990年。

湖州丝绸史略

林黎元, 《丝绸史研究》1 卷2 期(总2 期)1 ~6 页,1984年。

湖州丝绸发展的历史思考

蒋琦正, 《历史教学问题》1993年4 期7~12页。

四川丝绸史话

余涛, 《丝绸》1990年1期(总309期)4 3~4 6 页。

雏议四川丝绸文化

朱万民,′92国际丝绸文化经济研讨会论文,杭州。见《丝绸史研究》9 卷3、4 期(总34、35期)68~70页,1992年。

从战国采桑图,看四川养蚕及丝织业的历史

何颐康, 《四川文物》1991年1 期。

唐代西州的緤布

王仲荦,《文物》1976年1期85~88页。

唐代江南和四川地区丝织业的发展— 兼论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丝织品

孔祥星, 《唐史研究会论文集》64~80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9 月。

宋代四川的纺织业

贾大泉,见《宋史研究论文集》112~ 133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宋代四川的丝绸业

苏杭, 《丝绸史研究》1 卷2 期(总2 期)1 5 ~ 1 8 页,1 9 8 4年9 月。

清代四川的丝织业

余涛, 《丝绸史研究》7 卷3 期(总2 7 期)2 2 ~2 3 页,19 90年。

《苍溪蚕丝志》(苍溪县地方志丛书之十七)

李淑谦主编,四川省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1 2 月。机构、栽桑、养蚕、制种、蚕茧、缫丝、织绸、科技、管理、人物、附录。

驰名中外的南充丝绸

文世松,当代四川丛书《丝绸名城南充》5 1 ~85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1年7 月。

养蚕织绢技术是怎样由内地传入新疆的

谷苞, 《新疆日报》1 9 6 2年7 月2 2 日。

新疆丝绸蚕桑的传入与发展

魏长洪,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9 7 9年1、2 期合刊137~ 1 4 4 页。

新疆历史上的丝绸生产

仲应学,《新疆经济研究》1 9 8 3年8 期。

新疆纺织史话

陈修身, 《新疆日报》1 9 8 6年2 月1 日。

新疆丝绸史初探

陈修身, 《丝绸》19 8 7 年1 期38~ 3 9 页。

明代苏松嘉湖四府租额和江南纺织业

王仲荦, 《文史哲》(山东大学)总1~ 6 期9 3 页。

明清间苏宁杭湖丝织业的新发展

张一中, 《湖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9 8 2年3 期7 2 页。

明清时期嘉湖地区丝织业的发展与市镇的兴起

叶依能, 《丝绸史研究》5卷1 期(总1 7 期)1 2 ~1 6 页,1 9 8 8年。

论明清杭嘉湖地区蚕桑丝织业的重要地位

蒋兆成, 《杭州大学学报》19 88年18卷4期11~ 25页。

反映在丝绸上的吴文化风彩

胡云, 《苏州文博》1 9 9 4年3 期(总1 8 期)23~ 2 4 页转3 1 页。

弘扬吴地丝绸文化

黄启之、钱小萍,苏州丝绸博物馆馆刊《丝路学苑》1 9 9 7年1 期(总9 期)1 4 ~2 0 页。

古代苏州丝绸发展进程的研究

罗正义,苏州丝绸博物馆馆刊《丝路学苑》1 9 9 7年1 期(总9 期)2 ~6 页。

锦绣姑苏话丝绸

王敏编,赵明清摄, 《人民画报》1 9 9 1 年4 期30 ~ 33页。

《苏州全国之最》

周治华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4 年1 月。丝绸(1 0 6 ~119页)。

苏州丝绸

见张墀山等编著《苏州风物志》209~ 2 1 0 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8 2年6 月。

苏州手工丝织业的演变

陈耀庭,《中国近代纺织史资料汇编》总第12辑,1 9 9 1年。

苏州丝织手工业历史的调查

宋伯胤, 《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15集86~ 120页,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1983年12月。

明代的苏州织染局

纪庸, 《光明日报》1956年7 月5 日、8 月1 6 日。

论明清苏州丝织手工业

段本洛,《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 5年4 期1~ 8 页。

明清时期苏州的丝织业

范金民, 《丝绸》1989年7 期(总303期)42~ 44页。

苏州丝绸传统品种的历史和现状

钱小萍等, 《江苏丝绸》1982年3 期。

清代苏州的踹布业

全汉升, 《新亚学报》(香港)13期409~4 37页,1980年6 月。

苏州丝织业传说故事

杨产衡整理, 《民间文学》1965年2 期(总101期)7 9~8 1页。

浅探苏州市区丝绸工业的历史发展轨迹

沈洁、黄启之,苏州丝绸博物馆馆刊《丝路学苑》1997年1 期(总9 期)7 ~13页。

《吴江丝绸志》

周德华主笔,江苏省吴江市丝绸工业公司发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 1年。

《吴江丝绸志》编纂手记

周德华, 《丝绸史研究》1 0 卷4 期(总39期)46~50页,1993年。

吴江蚕喿丝绸民俗

盛泽镇吴江新生化纤厂周德华,′9 2 国际丝绸文化经济研讨会论文,杭州。

盛泽丝绸业的起源及其发展

戴亮, 《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1 6集81~ 9 1 页,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1984年3 月。

盛泽丝绸发展史话

姚军, 《丝绸》1982年5 期10~ 12页,又《丝绸史研究》10卷4 期(总3 9期)10~1 2页转32页,1993年。

盛泽丝绸史的最早文献— 读卜罗熊《盛川题景记》

李炳华, 《丝绸史研究》10卷2、3 期(总37、38期)9~ 12页,1993年。

盛泽镇丝织手工业历史调查随笔

宋伯胤,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总第5 期9 2~9 6 页转104页,1983年。

明清时期的丝织巨镇— 盛泽

姚天祐, 《中学历史》1981年1 期61~ 62页转6 4页。

历史上的盛绸的主要品种

张志康, 《丝绸》1989年3 期(总2 9 9期)36~39页。

盛泽绸市庄面及商业行会

周德华, 《丝绸》1989年6 期(总3 0 2期)4 0~41页。

盛泽绸市的兴衰

周德华, 《丝绸》1989年5 期(总301期)43~4 5 页。

甲午战争给苏州丝绸业的影响

西濠, 《新苏州报》1957年3 月2 4 日。

扬州丝绸史记

邱家尧, 《丝绸》1992年1 0 期(总342期)46~48页。

江苏丝绸碑刻辑存

周德华,苏州丝绸博物馆馆刊《丝路学苑》1998年3期(总15期)5~8 页。

六朝建康丝织业发展漫述

刘曼春, 《丝绸史研究》1 0卷1 期(总36期)2 2页,1993 年。

金线银丝织春色:元代建康的丝织业

乐华云, 《南京史志》1990年3 期(总40期)47~48页。

明代南京丝织业的发展— 明清江南丝织史研究之八

范金民, 《丝绸史研究》6 卷3 期(总2 3 期)13~ 1 8页,1989年。又《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 年2 期4 1 页。

明代中央织染机构考述— 明清江南丝织史研究之六

范金民、夏维中,《丝绸史研究》5 卷3 期(总19期)26~31页,1988年。

清末南京丝织业的初步调查(附录:有关丝织业碑记)

南京博物院民族组, 《近代史资料》1958年2 期,4月出版。

从风麓小志考察清光绪年间金陵丝织业的发展

南京师大刘曼春,′9 2 国际丝绸文化经济研讨会论文,杭州。

上海纺织之史话

郑逸梅, 《纺织染工程》1944年6 卷17页。

古代上海的纺织业

祝求是, 《新闻日报》1959 年11月1 4 日。

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门户— 上海丝绸业发展历程

徐善成, 《丝绸》1989年8期(总304期)41~43页。

嘉定乐山大绸的盛衰

朱尧翔,《丝绸》1991年2 期(总322期)51~ 52页。

南通丝绸志概述

洪涛, 《丝绸史研究》10卷2、3 期(总37、3 8期)合刊95~99页,1993年。

徐州纺织业探源

叶新伟, 《淮海论坛》199 1年1 期。

蚕乡练市蚕桑丝绸民俗及工艺调查

潘行荣, 《丝绸史研究》8 卷4期(总32期)9 ~12页,1991年。

安徽茧丝绸史话

郑林贤, 《丝绸》1990 年4 期18~2 0页。

安徽丝绸史研究

张乾徳、吴健,《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17集54 ~5 8 页,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1984年6月。

湖南丝绸史话

杨玉兴、刘光宇,《丝绸史研究》1 卷1 期(总1 期)41页,198 4年。

湖南地区纺织史料

刘拔华、李绍根, 《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7 集48~ 5 0 页,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1981年12月。

湖北丝绸简史

魏德谦, 《档案资料》198 2年8 期3 5页。

荆州丝绸数千年

王义亭, 《丝绸》1992 年3 期(总335期)49~5 1页。

丹阳丝绸溯源

郑文华, 《丝绸》1991年10期(总3 3 0 期)45~46页。

广西丝绸史略

黄赞雄, 《丝绸史研究》1 卷1 期(总1 期)14~ 1 8 页,1984年6 月。

广西古代利用植物纤维织造史考述

李炳东, 《广西大学学报》1983年1期(总10期)7 9~8 3页。

古代河西地区的丝绸业

高凤山、张军武, 《丝绸史研究》1 卷4 期(总4 期)19~2 0页转2 8 页。

陕西地区蚕桑事业盛衰的变迁

史念海, 《河山集》,人民出版社,1988年1 月。

两关内外的蚕桑业和丝织品

王进玉, 《阳关》1983年6 期(总2 2期)6 9~7 1页。

唐代关中无丝绢说质疑

杨希义,《人文杂志》1987年4 期8 8页。

甘肃省蚕桑丝绸的历史和现状

何池, 《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1 8集15~ 2 0 页,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1984年9 月。

秦汉时期山东纺织手工业的发展

逄振镐, 《齐鲁学刊》1983年1 期51~5 6页。

试论西汉齐鲁地区纺织业的发展特征

张鹤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 9年1 期44~4 8页。

源远流长的山东丝绸

陈真光,《丝绸史研究》1 卷2 期(总2 期)3 0~32页,198 4年9 月。

源远流长的山东丝绸

倪孔宣、石金昌, 《丝绸》1988年1 2期42~ 44页。

溜博丝绸发展史略

唐民卿、杜祖林, 《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1 7集78~ 8 4 页,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1984年6 月。

沂蒙山区纺织工艺与习俗

冯德文等, 《民俗研究》1999年2 期29~ 35页。

柳疃丝绸发展简史

陈光宗, 《丝绸》1989年10期(总306期)4 1 页。

试析柳疃茧丝绸起源— 兼与诸说商榷

徐言年, 《丝绸》1991年7 期(总327期)50~52页。

黄河流域蚕桑事业盛衰的变迁

史念海, 《河山集》253~2 79页,三联书店,1963年9 月。

历史上山西丝绸业的兴衰

王水生、史民富, 《丝绸》1990年5 期(总313期)4 9~51页。

漫话河南柞丝绸

顾贤章, 《丝绸》199 4年2 期(总358期)4 5~4 7 页。

河北丝绸古今谈

李卫平、刘铮,《丝绸》1991年6 期(总320期)4 2 ~45页。

河北丝织业的历史和现状简述

陶仙, 《经济论坛》(河北)1988年11期(总15期)45~46页。

河北蚕织业简史

浮阳, 《河北学刊》1983年3 期(总8 期)77~7 9 页。

宋代河北的丝织业

邢铁, 《河北学刊》1990年5 期(总5 0 期)69~ 74页。

历史悠久的北京纺织业

肖均禾,《北京日报》1980年11月7 日。

中国东北地区出土的古朝鲜、扶余、高句丽纺织品研究

沈莲玉, 《韩国服饰学会志》2 2号,1994年5 月。

泉州古代丝织业初探

李玉昆,《丝绸史研究》8 卷4 期(总3 2期)25~29页,1191年。

福建丝绸发展史话

郭亶伯, 《丝绸》1987年2 期3 9~4 1 页。

略论福建宋代纺织品的品种与特点

章敏珏, 《福建文博》1994年1 期76~84页。

福建古代纺织纵横谈

严晓辉、林中干, 《福建史志》1987年2 期(总17期)57~62页。

福建丝绸的回顾与展望

廖楚强,《福建论坛》1985年1 期。

鸦片战争前广州新兴的轻纺工业

彭泽益, 《历史研究》1983年3 期109~116页。

新疆近百年的蚕桑丝绸业

罗绍文, 《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1 7集33~4 7 页,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1984年6 月。

新疆近代丝绸史概述

陈修身, 《丝绸史研究》7 卷3 期(总2 7期)2 4~29页,1990年。

南方少数民族丝绸史略

黄赞雄,见朱新予主编《中国丝绸史》(专论)328~344页,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 年2 月。

越裔纺织业发展轨迹探寻

吴家琴, 《贵州民族研究》1994年3 期107~ 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