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品种研究文献

中国古代丝绸品种的分类

区秋明、袁宣萍,朱新予主编《中国丝绸史》(专论)249~2 7 9页,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年2 月。

历代丝织品主要品种及产地辑要

沈治,苏州丝绸博物馆馆刊《丝路学苑》1997年3 期(总11期)13~17页。

丝绸品种史漫谈

顾平, 《丝绸》1988年1 0 期41~ 42页。

纺织品发展史

《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7 集,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1981年。

浅谈中国丝绸产品的发展

沈惠,苏州丝绸博物馆《丝路学苑》季刊1997年2 期(总10期)7 ~9 页。

织物的类型与组织元

赵丰,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6年3 期。

《简明纺织品辞典》

蔡黎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10月。

精品展示富有特色、花色品种异彩纷呈

黄伟民,苏州丝绸博物馆馆刊《丝路学苑》1997年3 期(总11期)18~19页。记"苏州丝绸精品展"。

敦煌遗书中的丝织物

王进玉,《丝绸史研究》1987年1~ 2 期19~ 27页。

唐代以前丝绸花色品种概况

汤池, 《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1 8集7~ 1 4页,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1984年9 月。

四川唐代纺织品初探

卢华语,《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4 期。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江南丝绸品种

周德华, 《丝绸史研究》7 卷2 期(总26期)28~ 38页,1990年。

拼疃丝绸起源考

徐言年, 《丝绸史研究》1 1卷1 期(总4 0 期)11~ 19页,1944年。疃丝绸指茧绸,即柞绸。

中国古代的单层色织物

赵丰,《丝绸》1986年1 期(总261期)2 4 ~26页。

中国古代的手编织物

赵丰, 《丝绸》1990年8 期25~ 2 7 页。

汉代的组及其工艺研究

王亚蓉,《第五届国际服饰学术会议》论文集,东京,1986年。

中国古代的暗花织物

包铭新,《东京纺织工学院学报》11卷1 期89~100页,1985年。

汉代的绢布

漢代の布,[日]原田淑人, 日本《博物馆研究》7 卷1号。

汉代的缯绢

漢代の缯,[日]原田淑人,日本《考古斈論叢》第1 辑,昭和3 年(1928)。又见《東亜古文化研究》,座右宝刊行會,昭和15年(1940)3 月。

关于汉代绢的别名"鲜支"

漢代の一名"鲜支"に就いこ,[日]原田淑人, 日本《史苑》11卷3、4 号,昭和13年(1938)3 月。又《東亜古文化研究》435~4 44页,座右宝刊行鲁,昭和15年(1940)3月。

嘉定乐山大绸的盛衰

朱尧翔,《丝绸》1991 年2 期51~ 5 2 页。

汉代的暗花绸

查理斯顿(R J.ch a rl Ston),《东方艺术》(英文杂志O riental A rt)1948年1期。

比尔卡出土的一件暗花丝织物

[瑞典]ulla Cyrus-Zetter S trom ,赵丰译自《O pera T extilit V ariorum Tem porum 》Statens H istoriska M useum , S tockholm 1 9 8 8 .译文见《丝绸史研究》8 卷1 期(总2 9期)3 4~35页,1991年。

关于我国古代纱、罗、绮的组织

赵承泽, 《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7 集5 1 ~5 7 页,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1981年12月。

关于汉代缟、缣、绢、纨的一些问题

赵承泽, 《自然科学史研究》6 卷4 期358~361页,1987年。

试论绫、锦、绮的命名依据

李也贞, 《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16集44~5 0 页,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1984年3 月。

绮是支那名称的由来吗?

梁加龙, 《文史》第2 9辑262页。

我国古代的缣织物

戴亮, 《丝绸史研究》4 卷1、2 期(总13、14期)3 6~40页,1987年。

古代和近代的丝绸品种— 缣

戴亮, 《丝绸》1987年6 期(总2 7 8期)45~46页。

葛类丝织物的起源和发展

包铭新, 《丝绸史研究》4 卷1、2 期(总13、14期)2 8~30页,1987年。

历代丝绸贡品

王庄穆,苏州丝绸博物馆馆刊《丝路学苑》1997年4 期(总12期)3 0~3 4页;1998年2 期(总14期)35~ 36页;1999年3、4期(总18期)3 1~34页。

衣着贡品

马冀主编《中国名城历代贡品录》108~ 132页,上海文汇出版社,1991年4 月。杭州丝绸、绍兴越罗、苏州刺绣、苏州"宋锦"、苏州漳缎、苏州贡缎、开封汴绣、大同皮毛、桂林桂布,宜宾贡葛、镇江江绸。

丝绸传统产品— 苏州贡缎

河清,苏州丝绸博物馆《丝路学苑》季刊1997年2 期(总10期)23~2 4 页。

绚丽多彩的丝织工艺之花

《浙江日报》1981年2 月2 6 日。

浙江历代丝织名产

袁宣萍, 《丝绸》1986年11期10~12页。

中国古代的绢织物

支那古代物,[日]梅原末治, 《東亜考古概観》96~101页,1947年。

《绢和布的考古发现》

と布の考古斈,[日]布目顺郎,東京雄山阁,1988年。

《中国古代绢织物史研究》(上、下)

[ 日]佐藤武敏,東京風間書房,1977年3 月~1978年3 月。9 9 0页,图版12页,索引2 0页。

关于复纹平面的纬绵— 大谷探险队带来的绢资料研究

[日]横张和子,《古代東洋博物馆要》1 1号,1990年。

论经锦的形成与演变

钱小萍,苏州丝绸博物馆馆刊《丝路学苑》199 7年3 期(总11期)1 ~6 页转2 2页。

从"锦袋绸"的开发谈重纬织物

王晨,苏州丝绸博物馆馆刊《丝路学苑》1997年1 期(总9 期)21~ 2 3 页。

中国古代的织物

高汉玉、金韺兰,台北《故宫文物月刊》1 5卷1 1期(总179期)108~ 119页,1998年2月。

湖州绫绢

徐岳, 《丝绸史研究》9 卷3、4 期(总34、3 5 期)合刊9 0 页,1992年。

八屏堆绢,海内奇艳

李无彰,《文物天地》1989年3 期3 5页。

说绨

赵丰, 《丝绸史研究》2 卷3 期(总7 期)10~15页,198 5年。

绨的古今谈

赵丰, 《丝绸》1987年4 期38~3 9页。

纱类丝织物的起源和发展

包铭新, 《丝绸》19 8 7年1 1期(总283期)42~44页。

略述我国古代的纱织物

李英华,《故宫博物院院刊》198 4年2 期85~ 88页。

古代绫织物的起源及演变

李英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5年1 期74~77页。

中国古代绫织物及其织造技术的研究

袁宣萍,浙江丝绸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和学位论文,1986年,杭州。

浅谈"堆绫"

高霭贞,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年2 期(总4 4期)41~ 48页。

堆绫浅说

沈朝慧, 《北京工艺美术》1984年3 期9 页。

唐绫略说

袁宣萍, 《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3 卷3 期4 4 页,1986年。

绫的品种及其演变

袁宣萍, 《丝绸》1987年5 期3 9~4 1 页。

浅谈"双林绫绢"生产技艺及花色品种

陈海林,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6卷5期241~ 245页,1990年。

中国古代的罗织物

夏正兴, 《上海纺织工学院学报》5 卷3 期, 1979年。

元代的罗织物

袁宣萍, 《江苏丝绸》199 1 年6 期(总9 4期)4 8~5 0页转12页。

从瑞光寺塔发现的丝织品看古代链式罗

吴文寰, 《文物》1979年1 1期40~42页。

明代提花纱、罗、缎织物研究

陈娟娟,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年4 期79~ 86页转94页,1987年2 期7 8 ~87页。

论缎

张凤荣, 《丝绸》1992年8期(总340期)5 6~5 8 页。

缎类织物的起源和发展

包铭新,华东纺织工学院硕士论文,1982年,上海。

中国古代缎织物的品种名称

包铭新, 《丝绸史研究》2 卷3 期(总7 期)7 ~9页,1985年。

缎纹组织起源初探

吴平、夏正兴, 《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5 集12~2 0 页,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1981年8 月。缎纹名称起源问题,我国何时有缎,缎纹组织的发展由来, "缎纹故乡泉州" ,结语。

关于缎的早期历史的探讨

包铭新,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86年1 期91~ 97页。

正反缎的起源与发展

包铭新,《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1 1集5 0 ~6 3页,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1982年12月。正反缎起源于宋元、明代正反缎的发展、清代的正反缎、现代织物中的正反缎,结语。

闪缎

包铭新, 《江苏丝绸》1983年4 期。又《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1 6 集74~ 8 0 页,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1984年3 月。

绸缎的类别

苏州丝绸博物馆《丝路学苑》季刊1997年2 期(总1 0 期)2 5~2 7页。据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中国丝绸进出口公司《绸缎规格手册》。

中国古代织锦技术最高成就的代表— 妆花

故宫博物院冯林英,′9 2 国际丝绸文化经济研讨会论文,杭州。

漫话妆花

冯林英,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年4 期45~ 4 8 页转3 7 页及图版二三。妆花的生产过程,妆花的纹饰图案,妆花的配色。

妆花缎初探

包铭新, 《华东纺织工学院学报》1983年3 期。

谈妆花织物与挂经织物

张宏源,《故宫博物院院刊》1988年4 期85~ 89页转2 1页。

明黄串枝大洋花凸花缎

宗凤英,《丝绸史研究》4 卷4 期(总1 6期)39页,1987年。

漫话织锦缎

施伯伟, 《中国纺织美术》1987年2 期(总9 期)14~16页。

织锦缎色彩初探

秦尚信等, 《实用美术》1982年11期3 1页。

《织锦》

(民间艺术),述鼎编著,台湾艺术图书公司,1993年1 月。

《织锦》

武敏,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中华古文物系列, 1992年8月。

中国织锦探讨

余涛,见朱新予主编《中国丝绸史》(专论)280~297页,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年2 月。

说锦

胡湘生, 《丝绸史研究》1993年4 期(总3 9 期)1 3 ~1 5 页转4页。

关于中国古代的锦

支那上代の錦に就,[ 日]明石染人, 日本《帝國工芸》5 卷3 号。

古代织锦的研究

屠恒贤、廖金生, 《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1 7集85~ 8 9页,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1984年6 月。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绒圈锦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市丝绸工业公司文物整理组, 《考古学报》1974 年1期175~ 186页及图版一。

关于我国古代起绒织物的几个问题

赵承泽, 《科技史文集》第9 辑(技术史专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

我国最早的绒类织物

木子, 《中国文物报》1995年5 月2 8 日3 版。

长沙左家塘出土对龙对凤纹锦

《湖南省博物馆》图册(中国博物馆丛书第2 卷)图版54,中国文物出版社, 日本讲谈社联合出版,1983年12月。

汉锦的艺术特色

余涛, 《丝绸史研究》4 卷4 期(总16期)12~13页转11页,1987年。

论汉锦组织的渊源与技巧

钱小萍, 《江苏丝绸》1991年增刊(苏州丝绸博物馆新馆建成专辑)5 6~5 9页,1991年9 月1 0 日。

气度不凡的汉锦艺术

胡芸, 《江苏丝绸》1991年增刊(苏州丝绸博物馆新馆建成专辑)5 9 ~6 1 页,1991年9 月10日。

汉代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的两种织造方式

任月扬, 《江苏丝绸》1991年增刊(苏州丝绸博物馆新馆建成专辑)5 2~56页,1991年9 月10日。

汉代石鸟树纹锦的详细研究

[法]克里斯娜·里布K rishna R iboud著,《丝绸史研究》4 卷4 期(总16期)3 9~43页,1987年。

织锦史料

赵志玲, 《丝绸史研究》5 卷2 期(总2 2期)47~5 2 页,1989年。

"回文织锦"考

黄启之,苏州丝绸博物馆《丝路学苑》1997年3 期(总11期)3 0页。

回文织锦续记

黄启之,苏州丝绸博物馆《丝路学苑》季刊1999年1、2期(总17期)4~5 页。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几种唐代织锦

陈娟娟, 《文物》1979年2 期64~ 73页。又《新疆考古三十年》,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6 月。

新疆阿斯塔那出土唐锦(表)

吴山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1266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年8 月。

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中所出唐锦(表)

吴山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1267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年8 月。

"唐·花鸟纹锦"分析

任月扬,苏州丝绸博物馆馆刊《丝路学苑》1998年3 期(总15)17~2 0 页。复制唐花鸟纹锦分析测试中的发现。

《明锦》

李杏南编,沈从文题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55年6 月,图5 1 幅。沈从文题记又见沈从文著《龙凤艺术》34~4 0 页,作家出版社,1960年5 月;又见姜德明等编《古董因缘》58~6 4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66年12月。

北京慈因寺出土的明代锦缎

魏松卿, 《文物》1959年2 期7 2~7 3 页,文物工作报导。

从定陵出土实物看明代织锦

赵其昌,北京《首都博物馆丛刊》总第3 辑12~18页,1986年10月。

中国古代的纹锦

安德鲁斯, 《伯灵顿杂志》3 7期,1920年。F· H · An drew s, A ncient C hinese F igured S ilks.Bu rlnigton M agazine,1920.vol37.

楼兰新出茱萸纹锦

王路力, 《丝绸史研究》4 卷4 期(总1 6期)37~ 38页,1987年。

介绍一本古锦册页— 《观斋集锦》

包铭新, 《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13集18~ 2 2 页,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1983年6 月。

古锦

《装饰》总1 1 期1 9 页图版,1960年5 月。

介绍几件优秀的明清织锦

陈娟娟, 《文物》1973年11期73~ 7 7页。

丰富多彩的清代锦缎

李英华,《故宫博物院院刊》1987年3 期80~87页。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报刊资料选汇J7 《造型艺术研究》1987年10期106~113页。

介绍几片清代花锦

沈从文, 《装饰》第4 期11~ 1 2页,1959年3 月15日。

蜀绣蜀锦的起源

陈显丹, 《四川文物》1992年3 期(总4 3 期)26~ 29页。

至唐末蜀锦的生产

[ 日]中山八郎, 日本《一橋論叢》3 2 卷4 期,1954年。《蜀锦史话》,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四川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成都市蜀锦厂编辑出版,1977年7 月。又四川人民出版社1977年及1979年版。

蜀锦史话

李, 《浙江丝绸》1963 年10期3 8页。

蜀中锦

沈从文, 《装饰》总第6 期4 3~4 5页,1959年7 月5 日。

蜀锦

徐中舒, 《说文月刊》3 卷7 期,1942 年8 月。

蜀锦

张仰浚, 《装饰》总第6 期12~14页,1959年7月5日。

中国服饰考( 4)— 蜀锦的系谱

蜀錦の系譜,[日]杉本正年,日本《衣生活研究》75 号43~ 4 8 页, 198 1 年5月。

吐鲁番出土蜀锦的研究

武敏,《文物》198 4年6 期7 0~8 0页。

锦城和锦江

余涛, 《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8 集74~7 6页,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1982年3 月。

蜀锦— 缎,为蜀中原产,六朝时由蜀输入江南

徐中舒, 《说文月刊》3 卷7 期127~129页,1942年8 月。

试论蜀锦与江浙绫锦的关系

武敏, 《新疆文物》1984年1 期。

云锦

王应珍、郭永禄撰文,金持元摄影, 《民族画报》1994年1 1期28~29页。

云锦

后文洙, 《旅行家》1956年11期53~54页。

南京云锦史略

南京市工商联合会, 《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2 辑152页。

《南京云锦》(工艺美术丛书)

南京市文化局云锦研究组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12月。

《南京云锦史》

徐仲杰,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南京云锦史》书评

沈宛, 《丝绸史研究》4 卷3 期(总1 5 期)2 8 ~2 9 页,1 9 8 7年。

古往今来话云锦

陈志庆, 《浙江丝绸》1963 年6 期3 8页。

南京云锦

孙士正,见江苏省中国现代史学会《江苏近现代经济史文集》,1983年。

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研究所, 《装饰》总1 1期45~ 4 7 页及16~ 1 7 页图版,1960年5 月。

江南国宝:南京云锦

扎西等,《民族画报》1999年4 期38~4 1 页。

《云锦挑花结本基本方法》(初稿)

南京市云锦研究所编印, 1965年,油印本,5 9 页,有图。

云锦挑花结本技术

王道惠, 《南京工艺美术》198 0年试刊号2 3页。

略论云锦的艺术成就

石川, 《南京工艺美术》1980年试刊号19页。

云锦意匠特点

潘熔, 《南京工艺美术》1980年试刊号2 5页。

云锦艺人创作口诀浅析

廖军,《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8年6 期(总18期)4 9~53页。

简谈云锦的恢复与发展

陈宏深, 《南京工艺美术》1980年试刊号2 页。

汉魏云锦中的五色

赵丰,秦俑及彩绘文物研究与保护国际研讨会,1999年,西安。

传统金银线与现在金银线

陶秀山, 《南京工艺美术》1980年试刊号38页。

贵在创新— 学习云锦传统技艺的体会

邬悉尔, 《南京工艺美术》1980年试刊号3 1页。

从日本"西阵织"展望南京云锦前景

汪印然, 《南京工艺美术》1980 年试刊号5 页。

"江宁织造" 再现金陵

刘莎,《中国纺织报》1999年1 0 月1 1 日8版。位于南京玄武湖畔的"江宁织造"展览馆陈列了战国至明清的历代云锦精品。

江苏云锦的传说(三篇)

华士明等整理, 《民间文学》1962年2 期118~1 2 5页。云锦姑娘、蒋公学艺、纺织娘。

《云锦·蜀锦》(中国工艺美术丛书·中国染织刺绣篇·3)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日本美乃美株式会社联合出版。

都锦生织锦博物馆开馆

《浙江日报》1997年5 月6 日。杭州都锦生丝织厂于1997年5 月1 6 日建厂7 5 周年之际由企业自行投资兴建的首家以织锦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正式开馆。

明清宋锦

陈娟娟,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年4 期15~ 2 5 页,又图版七、八。

光彩夺目的苏州宋锦(上、下)

黄金根等, 《苏州报》1981年1 月1 日、3日。

苏州的宋锦

李金生, 《苏州报》1979年7 月7 日。

苏州宋锦

《装饰》总第1 1期20页图版,1960年5 月。

苏州宋锦

张墀山等, 《苏州风物志》189~ 190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6 月。

试制仿古宋锦总结报告

苏州织锦厂、华东纺织工学院, 《丝绸史研究》1 卷1 期43~4 7 页,1984年6 月。

南通彩锦绣的启示

柏继平, 《装饰》1993年2 期(总5 6期)5 3页。

广东锦

[日]今永清士,日本《國華》923号2 页及图版一,1970年7 月。

织金锦

沈从文, 《龙凤艺术》1~2 4页,作家出版社,1960年5 月。又《花花朵朵、坛坛罐罐,沈从文文物与艺术研究文集》124~139页,外文出版社,1994年。

中国织金锦缎的历史发展

沈从文, 《新建设》1953年9 期16~ 2 2页。又《花花朵朵、坛坛罐罐,沈从文文物与艺术研究文集》140~ 149页"明织金锦问题",外文出版社,1994年。

古代丝织物用金的历史和艺术特色

郭向红, 《姑苏工艺美术》1984年1 期7 1页。

织金缎的产生

[日]上村六郎著,《丝绸史研究》2 卷2 期(总6 期)44页,1985 年。

试论中国古代织金织物的发展

孙丽英, 《丝绸》1994年4 期(总360期)51~ 53页。

中国织金锦绣与金式衣装(上、下)

高汉玉,苏州丝绸博物馆馆刊《丝路学苑》1998年2 期(总14期)5~11页,3 期(总15期)1 ~4 页。

阿城发现大量金代丝绸服饰

吴越, 《丝绸史研究》5 卷4 期(总2 0期)3 8 页文摘,1988年。有织金锦、织金绸、织金绢、织金罗等,大量使用织金、印金、描金等技法。

中世纪的织金丝绸:契丹、女真、党项、中国与蒙古

里贾纳·克拉赫尔, 《方向》1977年4 期(总2 8期)4 5~51页, 1977年4月, 纽约。R egina K rahl."M edieval S ilks W oven in G old:K hita n,Jürchen,T angut,ch inese or M ongol?"O rientations 2 8 ,n o .4(A pril 1977),p p .45~51。

元代的织金锦与刺绣

尚刚,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工艺文化研究》372~3 8 3 页, 山东美术出版社, 1 9 9 3年9月。

漳绒

张永忠, 《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7 集80~ 8 3 页,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1 9 8 1年1 2 月。历史、织造工艺及特点。

漳缎、漳绒创始织造沿革简况

王金生, 《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9 集64~ 6 6 页,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1982年6 月。

苏州漳绒探源

孙德卿, 《浙江丝绸》1963年1 1期3 8 页。

古朴多姿的丝绒织物

月烨, 《丝绸史研究》1 卷2 期(总2 期)33~ 36页,19 84年9 月。

我国明清时期的起绒丝织物

包铭新, 《丝绸史研究》1 卷4 期(总4 期)21~ 29页,1984年。

说绒

区秋明, 《丝绸》1987年10期42~ 4 4 页。

明代山西的潞绸生产

王守义,《中国社会经济史论丛》第2 辑448~469页,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2 月。

谈潞绸

李英华, 《丝绸》1990年3 期(总311期)5 8 ~5 9 页。潞绸是明中晩期至清中期以后山西潞安一带的传统丝织品,当时曾贡奉朝廷,故宫现仍收藏。

瓯绸

温州丝绸厂通讯组, 《丝绸》1964年3 期3 9页。

说刻丝

叶恭绰, 《文汇报》1956年10月2 3 日3 版。刻丝即缂丝。

苏州的缂丝

朱契, 《人民日报》195 6年10月2 9 日。

清顺治十一年织造的缂丝龙袍

魏松卿, 《故宫博物院院刊》1958年1 期6 7页。

略谈中国缂丝的起源

魏松卿, 《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9 期6 6页。

缂丝和苏绣

陈廉真, 《旅行家》1959年1 期4 6 页。

缂丝考(上、下)

索予明,台北《故宫季刊》13卷2 期5 1 ~6 4 页又图版,1978年;又13卷3 期2 5 ~3 7 页又图版,1979年。

缂丝

陈娟娟, 《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3 期22~2 9页。

清代台南府纺织"缂丝"

华农生, 《台南文化》第6 期,1979 年1月。

缂丝

王金生, 《苏州报》1979年10月9 日。

缂丝的珍贵资料

张振林, 《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1期85~8 8页。据信阳、江陵出土楚简,说明战国中期已有缂丝生产工艺。

我国的缂丝织物

张国忠, 《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82年3 期(总4 期)93~98页。

《缂丝》

台北故宫博物院蒋复璁编, 日本东京学习研究社,1982年4月。

中国缂丝简介及其基本技法

陈阿多, 《姑苏工艺美术》1984年6 期24页。

缂丝

区秋明, 《丝绸史研究》1卷4 期(总4 期)5 ~8 页,1984 年。

缂丝始于何时

周朱流、孔桂珍,《文物天地》1984年1 期42 页。

中国古代缂丝及其艺术成就

施直, 《中国工艺美术》1984年1 期12~13页及16页图。

宋缂丝金龙花卉包首

李英华,《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年4 期62~63页。

中国缂丝

梁加龙, 《丝绸》1987年9 期4 1~4 2 页。

特种丝织工艺品— 缂丝

周曼春,苏州丝绸博物馆馆刊《丝路学苑》1997 年3 期(总11期)7~ 12页。

明缂丝福寿如意十二章哀服

王岩, 《丝绸史研究》5 卷2 期(总18期)39~40页,1988年。

《缂丝》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台北故宫博物院,1989年4 月。(内部资料)。

珍贵的文津阁缂丝挂屏

陈玉霞,《文物天地》1989年4 期14~ 15页。

获此瑰宝,为国争光— 记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缂丝

《中国文物报》1989年1 月2 1 日3 版。

天孙巧织— 缂丝

胡赛兰,台北《故宫文物月刊》9 卷4 期(总100期)106 ~110页,1991年7月。

缂丝的起源

[意]马拉戈著,刘金库译, 《辽海文物学刊》1991年1 期(总11期)156页。

谈宋代缂丝的几个问题

[美]屈志仁, 《辽海文物学刊》1991年2 期(总12期)145~146页,1991年11月。

从故宫珍藏缂丝精品谈我国缂丝工艺

张凤荣, 《丝绸》1992 年1 期50~5 1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缂丝精品细目

梁加龙, 《丝绸史研究》1 1卷4 期(总43期)3 4~41页,1994年。

宋代的缂丝艺术

陈娟娟, 《文物天地》1994年4 期9~ 1 4 页。又香港《文汇报》1994年7 月6 日。

北宋缂丝《紫鸾鹊谱》

钟军,《辽海文物学刊》1995年1 期223~224页。

宋缂丝"紫鸾鹊谱"揭裱略记

邵庄雯, 《辽海文物学刊》1995年2 期9 9~100页。

丝绸之路上的刺绣与缂丝

孙佩兰, 《西域研究》1995年2 期(总18期)5 4~61页。

中国缂丝图案花毯起源的文书

斯凯勒·坎曼恩, 《亚洲艺术》Ⅱ 9 0 ~110页, 1948年。Schuyler C am m ann."No tes on the O rigin o f Ch inese K 'ossu Tapestry. "Artibus Asiac Ⅱ ( 1948),pp.90~ 110。

明代的改机

陈娟娟, 《故宫博物院院刊》1960年2 期187页。

说绦

胡平生, 《文物天地》1991年2期11~12页。

从新疆出土的三件织品谈有关"织成"的几个问题

赵承泽, 《中国纺织科技史资料》第3 集4 ~3 7 页,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1980年12月。

论"织成"

王岩, 《丝绸》1991年3 期44~4 6 页。

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羽毛贴花绢"到《红楼梦》中的"雀金袭"

吴世昌, 《文物》1973年9 期6 1 页。

孔雀裘与孔雀羽织金妆花纱龙袍

郭永禄, 《丝绸史研究》2 卷3 期(总7 期)16页,198 5年。

《中国纺织品》

普里斯特·阿、西蒙斯·波,梅特波立坦艺术博物馆,[美]纽约,1935年。Priest A .,imSm ons P ,C hinese T extiles,M etropolitan M uSeum of A rt.N ew Y O rk 1935。

东越吉布衣被天下

《浙江日报》1978年10月1 日,浙江经济史话。

通海地区的关庄布

陈曾毓,江苏省中国现代史学会《江苏近现代经济史文集》,1983年。

浅谈新疆丝绸品种和花色

罗瑞明、陈悦义, 《丝绸》1981年3 期(总203期)29页。

中国的土布·河北省的手织木棉

中國の土布·河北省の手木綿,[日]広田益久, 日本《染》75 号1 6~19页,1987年6 月。

新疆历史上的土布生产

仲应学,《新疆经济研究》第2 期,1983年。

火烷布之谜

杨旻, 《人民日报》1959年1 1月8 日。

清代后期丝织品评述

吴祥斌,《丝绸史研究》7 卷4 期(总2 8期)15~20页,1990年。

中国近代丝绸品种史

浙江丝绸工学院丝绸史研究室戴亮,′9 2 国际丝绸文化经济研讨会论文,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