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服饰研究文献

《律服考古录》(二卷)

清·杨峒撰,光绪末年(1908)刊圣译楼丛书本。又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清代稿本百种汇刊》本。考历代丧服制度、古今丧服之沿革异同。

恶衣服而致美黼冕—祭服与丧服的意义

江冰,《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2期82~87页。

古代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关于"丧"的起源。古代中國人の思想と生活—"喪"の起源にっして

[日]深津胤房,日本二松斈舍大《東洋斈研究所集刊》17号29~74页,1987年3月。

丧服源流考

[日]松浦嘉三郎,日本《東方斈報》第3册,昭和8年(1923)3月。

《中国古丧服基础的研究》

[日]谷田孝之,東京風間書店,1970年5月。630页。

《丧服草案简编》(附:名物浅说)丧服仪式

郁元英编,台北郁氏印奖会筹备处,礼制丛书之四,1975年6月。

儒家推行丧服制度之史的考察

曾謇,北平《华北日报》1936年8月6日、11月26日史学周刊97期。

儒家丧服制度论

曾謇,北平《华北日报》1936年12月3、10、17日史学周刊113~116期。

论丧服制度

钱杭,《史林》1989年1期(总12期)8~14页,1989年。

丧服小议

许同华,《东方杂志》4卷18期,1944年9月30日。

丧服之商榷

许同华,《东方杂志》4卷20期,1944年。

汉代儒家丧服制度的发展

曾资生,《和平日报》1947年5月22日。

《说文解字》和古代冠婚丧祭制度

谢康,《国语日报·书和人》119卷,1969年9月30日。

中国古代丧服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定型

李玉洁,《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4期52~59页。

什么是五服,我国古代丧服制度情况如何?

陈奇猷,《中国文化史三百题》393~39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1月。

中国古代服丧中的深衣。中國古代の服喪における深衣について

[日]谷田孝之,《東方斈》19号13~17页,1959年11月。

《台湾民间传统孝服制度》

徐福全,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5月。

习俗中所见的图案—论以台湾的福建系为中心的葬仪葬装。习俗の中にみるデサイン—台湾の福建系を中心とした葬仪葬装について

[日]車香澄,日本《香蘭女子短大研究纪要》29号,1987年1月。

中国古代的服饰—覆面考,中國古代の服飾—覆面考

[日]钓田敏子,日本《帝國斈園纪要》13号61~69页,1987年12月。

覆面、眼罩及其他

王澍,《文物》1962年7、8期合刊83~85页。

缀玉暝目与玉面罩—西周至汉代贵族墓葬专用,汉代被玉衣取代

卢兆荫,《中国文物报》1999年7月31日4版。

玉衣概说

黄展岳,台北《故宫文物月刊》10卷4期(总112期)62~69页,1992年7月。玉衣溯源、玉衣的开始使用和废除、考古发现的玉衣、玉衣的制作,以玉衣为葬服的含义。

汉代玉衣与升仙思想初探

罗波,《文物春秋》1994年3期。

试论两汉的玉衣

卢兆荫,《考古》1981年1期51页。

再论两汉的玉衣

卢兆荫,《文物》1989年10期60~67页。

汉代玉匣葬服的使用及其演变

郑绍宗,《河北学刊》1985年6期。

珠襦玉匣与金缕玉衣

那志良,台北《故宫学术季刊》2卷2期67~79页,1984年。

银缕玉衣、铜盒砚、刻石

《光明日报》1973年4月7日。

前后非衣的比较研究

刘晓路,《江汉考古》1993年4期77页。

满城汉墓金缕玉衣的清理与复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技术室,《考古》1972年2期47页。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汪莱茵,《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2期(总8期)94~95页。

定县40号墓出土的金缕玉衣

河北省博物馆、文物管理处、中共定县县委宣传部、定县博物馆,《文物》1976年7期57~59页及图版一。

徐州地区的汉代玉衣及相关问题

龚良、孟强、耿建军,《东南文化》1996年1期(总111期)26~32页。

西汉南越王"丝缕玉衣"的清理与复原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技术室,《文物》1991年4期64~70页转88页。

关于石寨山文物中滇王玉衣半成品及其有关问题

易学钟,《云南文物》18期26~28页,1985年2月。

古代中国的服饰—关于玉衣在汉代葬服中的位置。古代中國の服飾—漢代葬服に於ける玉衣の位置

[日]钓田敏子,日本《帝國斈園紀要4号》63~76页,1978年12月。

玉衣与汉代考古

高·简福瑞著,杨作生、许忆先译,《文博通讯》1984年4、5期。

关于"金缕玉衣"的资料简介

史为,《考古》1972年2期49~50页转27页。

契丹葬俗中的铜丝网衣及其有关问题

马洪路,《考古》1983年3期264~267页。

契丹族葬俗中的面具、网络与萨满教的关系——兼与马洪路同志商榷

杜晓帆,《民族研究》1987年6期(总50期)77~84页,1987年11月。

辽代墓葬出土的铜丝网络与面具

杜承武,见陈述主编《辽金史论集》271~29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

契丹女尸的网络与面具

杜承武、陆思贤,乌盟文物工作站、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契丹女尸—豪欠营辽墓清理与研究》89~109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网络的形状与结构、网络的编缀方法、网络各部位的编缀工艺,全身网络的组合方法,鎏金铜面具。

契丹族的金属网络和面具

杨晶,《文物天地》1992年6期37~39页。

辽墓出土的金属面具、网络及相关问题

木易,《北方文物》1993年1期(总33期)28~34页。

辽宁法库叶茂台出土契丹民族铜丝网罩

温丽和,《文物》1981年12期92页。

古银铜面考

[日]濱田耕作,日本《史林》10卷1号,大正14年(1925)。

辽代金面缚肢葬小考

[日]北川房次郎,《書香》1943年10月。

试论辽代葬俗中的金属面具及相关问题

刘冰,《中国北方古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15~220页,1995年。

辽代契丹族金属面具、网络等葬俗的分析

侯峰,《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504~509页,1995年。

契丹面具功能的新认识

盖山林,《北方文物》1995年1期35~39页。

奇异的葬俗—契丹贵族鎏金面具

王大方,《中国文物报》1999年12月12日3版。

内蒙古巴林右旗出土金银葬具

巴林右旗文物馆,《文物》1985年1期。

《中国丧服制度史》(社会转型与法律学术丛书)

丁凌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