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书是辑录各种书籍中的有关资料,分门别类编排而成的工具 书,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古代的类书通常用分韵、分字等方法编 排。类书中常有衣冠部、冠冤部、服饰部、服用部、蚕织部、布帛 部、染练部、首饰部、兵革部等,是服饰史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料。 我国最早的类书是三国魏文帝曹丕命刘邵等人编的《皇览》,早 已散迭。以后历代编纂的类书,计有六百多种,大多也已散佚,自前 存世者约有二百种左右。按照取材范围,大致可以分为综合性类书和 专门性类书两种。今择其最主要者分别介绍如下。
唐虞世南辑。这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类书,成 书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8)。全书共一百六十卷,分帝王、后 妃、政术、形法、封爵、设官、礼仪、艺文、乐、武功、衣冠、仪 饰、服饰、舟、车、酒食、天、岁时、地等十九部,部下再分类, 共八百五十二类。其中礼仪、仪饰、服饰等部摘录了大量服饰相关史 料。较早的版本有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陈禹谟校刻本,目前易见 1988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影抄光绪本。
唐欧阳询等编。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 官修类书,成书于唐朝武德七年(624年)。全书一百卷,分天、岁 时、地、州、郡、山、水、帝王、人、礼、乐、职官、政治、刑法、 杂文、战伐、产业、衣冠、仪饰、服饰、食物、杂器物、巧艺、方 术、百谷、鸟、兽、鳞介、祥瑞、灾异等四十五部,部下分目,全 书共有七百兰十余自。衣冠部、仪饰部、服饰部记录了衣裳、裙糯、 裘、带、巾帽、步摇、梳、钗、袜等条目。较早的版本有南宋绍兴本,目前易见1965年中华书局本。
唐徐坚等编。全书共三十卷,分天、岁时、地、州 郡、帝王等二十三部。部下分子目,共三百一十三个子目。卷二十六 "器物部"、卷二十七"宝器部"等含服饰相关内容丰富。本书选材 谨严,且皆为隋以前的古籍藉,很有参考价值。较早的版本有明嘉靖无 锡刻本,目前常用的有1962年中华书局点校本。许逸民编《初学记索 引》,可备查。
初名《太平编类》,又名《太平总类》,编成后, 宋太宗非常重视,规定自己每天读三卷,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 宋李等奉敕编寨。全书一千卷,分天、地、皇王、皇亲、职官、礼 仪、服章、服用、器物、布帛等五十五部,部下再分类,类下编排资 料以经、史、子、集为序,征引广博,内容丰富。服章部下有巾、 愤、冠、帽、衣、袍、衫、裳、裙、履袜、靴等,服用部下有粉、 黛、钗、步摇、指环、假馨等。此书有宋刻本,目前易见1996年中华 书局影印本。
宋王应麟辑。全书共二百卷,附《词学指南》四卷。分 天文、律历、地理、帝系、艺文、礼仪、车服、器用等二十一门,下 分二百四十余类。内容多录自《实录》、《国史》、《日历》诸书。 纪事以年代为序,略古详今,并有考异。冠服相关资料上自先秦,下 至唐宋,分类记载,以礼服为主。此书宋元时期皆有刻本,目前易见 1987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原题《新编黛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厂记》。荣陈元 靓编。全书四十二卷,其中"服饰类"、"闺妆类"服饰相关条目很 多,如大衣、霞、笠子等,详细记载了唐宋时期衣冠服饰情况。有 1999年中华书局影印本。
宋高承编撰,专记事物原始之属。全书共十卷,分 天地生植、帝王后妃、乐舞声歌、冠冕首饰、衣裘带服、布帛杂事等五十五部。记载了上至先秦,下至唐代的服饰形制。明赵弼《事物纪 原删定》和清纳兰永寿《事物纪原补》,可于本书相互参证。有1989 年中华书局本。
北宋真宗时编赛,王钦若、杨亿等主修。成书于宋 真宗大中详府(1013年),原名《历代君臣事迹》。全书多达一千 卷,所录材料,采自"正经"、"正史"及唐、五代的诏令、奏议 等,兼及《国语》、《战国策》、《淮南子》、《修文殿御览》等 书。引文多整篇节照录。分帝王、列国君、宗室、外戚、将帅、台 省、邦计、国史、学校、刑法、牧守、总录、外臣等三十一部,部下 分一千一百零四门。较早的版本有宋刻本,但罕见,又有明崇祯十五 年黄国琦刻本及清康熙十一年五绣堂补刻本,月前常用的有1960年中 华书局影印本。
元明时期类书,作者不详。原为幼学启蒙读物一册,不 分卷,共四十篇。篇目有蚕织、服饰、绣帛、绣色、艺业、兵革、珍 宝等,每篇再分若于名物。此书虽然只列名物,不作介绍,但其收罗 广泛,对元明时期的服饰、织物以及色彩名称等都有记载。较早的版 本有明洪武四年(1371年)刻本,但已遗失,现存永乐初年修订本。
亦称《三才图说》,明王圻与其子王思义编。全书 共一百零六卷,分天文、地理、人物文史、荤木、鸟兽等十四门,主 要汇辑诸书图谱,并附以文学说明。衣服图绘三卷,述上古至明代服 饰。较早的版本有明代刻本,目前易见的有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 印本。
明俞安期编,徐显卿校订,明万历三十年文盛堂重 修二百卷,四十册。服饰相关资料包括:第四十八卷设官部十七之 尚衣;第九十卷礼仪部十之祭服;第九十四卷礼仪部十四之丧服、 杂服;第一百十五卷武功部之甲、兜鑫;第一百六十六卷布帛;第 一百六十八卷至一百七十二卷服饰部。较早的有明方历刊本,自前常 见的有1989年广陵书社本。
清张英奉敕修撰。该书以明俞安期《唐类函》所录 仅至唐初,于是以其为基础,博采初唐至明嘉靖年间的古籍,又补其 缺略,荡成巨编。成书于康熙四九年(1710年)。全书四百五十 卷,总自四卷,共分四十五部,部下分类,类下先叙总类、释名、沿 革、次叙典故,再录对偶、摘句,最后录诗文。服饰相关资料如"仪 礼"部之祭服、丧服礼制;"珍宝"部之玉、章、璧、金、银、 珠;"布帛"部之素、锦、绢、布、帛、丝、琦;"服饰"部之衣冠 佩饰、冠、冕、簪、貂婵、法服、夸褶、履、鞋、、花胜、假髻、 燕支等。较早的版本有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刻本,目前易见1996 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影印本。
初名《古今图书汇编》,后改称《钦定古今图 书集成》。清康熙时陈梦雷辑,雍正时蒋廷锡校补,全书一万卷,目 录四一卷,考证二十四卷。分为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 济等六编。汇编下分为典,共三十二典。典下分部,共六千一百零九 部。部下设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纪事、杂录、外编等 项。"礼仪典"包括冠服冠礼十五卷、冠冕三卷、衣服五卷;"考工 典"包括染工、织工、熨斗等部;"食货典"包括葛、丝、绒、布、 褐、帛、绢、皮革、珠玉等部。较早的版本有雍正六年(1728年) 武英殿铜活字本,目前易见的有1934年中华书局影印本,附《考证》 二十四卷。
清张廷玉等辑。专采四库全书中子、史部及少数 经、集部书中有关社会情况、自然知识、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名言隽句 汇编成册。全书共一百六十卷,分天、地、帝王、文学、器物等三十 部,部下分类,共二百八十类。服饰相关史料如"妇女"部之女子容 貌、妆饰类:"服饰"部之冠巾、衣裳、带佩、履等类;"产业 部之蚕桑丝织;"珍宝"部之珠玉、金银;"器物"部之布、帛、丝、绢等。有雍正五年(1727年)武英殿本,目前易见1991年北京古 籍出版社影印本。
清陈元龙编纂,全书一百卷,专溯古物起源。分乾 象、坤奥、身体、冠服、宫室、布帛、舟车、珍宝、礼器等三十类, 其中身体类有女性梳妆材料相关记载,冠服类记载男女服饰材料,布 帛类有服装织物相关记载。有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海宁陈氏广州 刻本,目前易见1989年广陵书社影印本。
清黄保真辑。全书共九十三卷,据《事类赋》 等五种整理汇编。"衣服"部二卷,服饰名物有:衣、冠、带、佩、 裘、、裤、袜、靴、履、巾等类目;不同质地衣料有:布、帛、 锦、绸、绣、统、罗、绢、缔、络、等。有清道光二十四年(1884年) 粤东存古堂刻本,目前易见1976年台湾新民丰出版社刊印本。
清沈自南编。全书共四十卷,不分门类,只列条 目。服饰篇十卷,包括冠愤、簪髻、妆饰、袍衫、佩带、缔络、履 、障布等。较早的版本有康熙吴江沈氏刻本,目前易见1988年中华 书局影印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