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通”是后人对十本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政书的总称,包括 《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 《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 和《清朝续文献通考》。“十通卷峡浩繁(共二干六百多卷),内容 广博,初入门者颇感翻检不易。为此,商务印书馆的合印本“十通” 附有详自和索引。
唐杜佑撰。唐开元末年,刘秩根据经史百家文献资料, 撰《政典》三十五卷。杜佑以该书为基础,参考开元礼乐书及其它史 料,撰成《通典》,于贞元十七年(801年)进呈。全书二百卷,分为九 门。记述唐关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内容 包括食货典、选举典、职官典、礼典、乐典、兵典、刑典、州郡典和 边防典九门。礼典下有"君臣冠冕巾愤制度"、"君臣服章制度"、 "后妃命妇首饰制度"、"后妃命妇服章制度"、"天子诸侯玉佩剑 绶玺印制度"、"凶礼丧服制度"等类目,记载详细。宋代史学家郑 樵、马端临以《通典》为楷模,分别撰成《通志》和《文献通考》, 习惯上称"三通"。《通典》在宋、元、明、清各代有多种刻本,以 清朝乾隆武英殿刻"九通本"最为流行,目前常见的有1988年浙江古 籍出版社"十通"本。清代修《续通典》,时间上与此书衔接,可视 为此书之续补之作。
宋郑樵编赛。此书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其记载内容自上古至唐。全书二百卷,有帝纪十八卷、皇后列传二卷、年谱四卷、略 五十卷、列传一百二十五卷。记载上古至北宋时期典章制度。相关 服饰资料多载于略中,如礼略,器用略等。有乾隆武英殿刻本,目前 易见1987年中华书局本。
宋元时期马端临撰。全书三百四十八卷。分二十四 考,每考再分子目。记上古到宋宁宗时典章制度的沿革。全书取材在 中唐以前以《通典》为基础,兼有补充。中唐以后,由马氏集经史、 会要、传记、奏蔬、论文及其他文献而成,宋代史料尤为详备,多有 《宋史》不载之事。卷一百十一至一百十三记君臣冠冕服章制度,卷 一百十四记后妃命妇一下收拾服章制度,可补《通志》之不足。有乾 隆武英殿刊本,目前易见中华书局1986年本。
清纪撰,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官修。记录自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典章制度。篇 自与杜佑《通典》同,是其续编。按年编次。保存相当服饰资料,尤 以明代史料为详。易见的版本有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清嵇璜、刘等修撰,纪昀等校订,成书于乾隆五十 年(1785年)。全书六百四十卷,体例仿通志,惟缺世家及年谱。书 中纪传自唐初至元末止,二十略自五代至明未止,补充了通志诸略于 唐事的缺漏。其中"器物略"记载了五代至明末的服饰典章礼制,是 郑樵《通志》的续编。易见2000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十通"本。
明王折撰。共二百五十四卷,于万历十四年(1586 年)编次成书。所记上起南宋嘉定年间,下至明万历初年。体例仿通 考,又兼取《通志》之长,收及人物。全书分三十考,较《文献通 考》增出节义、书院、氏族、六书、道统、方外等六考,各考之下分 卷标目。明代以前部分,多取材于宋、辽、金、元四史;明代部分辑 录史料甚多,不少史料为他书所不载。有万历刻本存世,1986年现代 出版社据以影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