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
1 |
北朝服饰的考古学研究 |
宋丙玲作 |
2025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387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服饰大变革的时代,秦汉以来逐渐定型的汉族传统服饰体系开始重构。北朝服饰在承袭汉魏传统的同时,融合了北方民族及西域地区服饰特征,塑造了裤褶服、圆领翻领袍、踝躞带、长蚴靴等特色服饰,对隋唐乃至后世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北朝服饰在整个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早在宋代,沈括、顾文荐、朱熹等学术大儒便有精彩论断。本书系统梳理了北朝陶俑、壁画、棺椁线刻等所见人物图像资料,结合出土服饰实物及文献记载,对北朝服饰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古类型学分析及分期、分区研究,力求全面把握北朝服饰的形态演变序列及时空特征,进而探讨服饰演变背后的政治变迁、民族交融、文化交流及历史地位等问题。 |
2 |
美了千年 女子服饰时尚风潮 |
宋子美 |
2025 |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女性传统服饰的入门级科普读物,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中国古代服饰史、时尚史。该作品摆脱了相关通史类书籍一般侧重礼服研究的局限和桎梏,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古代女子日常服饰、时尚服饰等璀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上,展现美丽、睿智的古代女性在没有机器化的年代用双手编织的日常与向往,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并进一步增加“古为今用——搭配指南”的内容,更加精准实用地教会读者如何在当今社会的服饰体系下更好地融合古代女性的穿衣时尚。 |
3 |
优雅的文明 宋代女性服饰艺术 |
王苒作 |
2025 |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1 |
本书以中华民族服饰艺术的精髓,优雅的典范宋代女性服饰艺术为研究对象,从哲学、美学、设计学多重视角探索中华民族服饰艺术与设计美学的内核,由宏观到微观,从文化价值到艺术形式,层层递进。根据宋代文献、绘画、实物等资料,重新绘制大量高水平的彩色宋代女性服饰图谱。图文并茂,以图为主,从服饰艺术的角度分析、归纳其艺术特征。再从宋代女性优雅的美学尺度探究文化的再生产,为民族服饰文化产业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提供直观、便捷的资源,为中华民族服饰艺术传承与发展奠定价值基石。 |
2024 |
4 |
中国历代流行服饰 |
吴鸿宇 |
2024 |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8 |
历代服饰体系庞大繁复,想要逐一了解太难太累。作者抽丝剥茧,梳理出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流行服饰,那您快速了解各朝代服饰特征与演变。从先秦两汉一直到宋元明清共分七章,以服饰相关的文物壁画为主要依据,涉及的古籍文字为辅助材料进行考证,采用贴合时代的工艺及材料还原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占主流的历代衣装,并选择模特团队穿戴拍摄实际还原效果图及服饰层次示意图等。为增强代入感,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屈原、李清照等历史知名人物及所涉及的场景作为引子,从相关的文物、壁画等素材入手,介绍当时的社会环境、工艺技术对服饰的影响,展示、还原出服饰结构示意图及实物样式。每章的后半部分还会提供模特团队穿着以上衣物时的层次示意图,尽可能直观还原出古人实际穿着效果。 |
5 |
服饰图案与应用 |
洪波,龙凤梅主编 |
2024 |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131 |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服装类专业配套教学用书。 |
6 |
沈从文讲服饰 |
沈从文 |
2024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362 |
本书收录了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数十篇关于中国丝绸、丝织服饰、刺绣、织锦、花纹的历史变迁、工艺改进的相关讨论及关于古人服饰打扮的文章。作者通过对各地出土文物及文献资料的整合研究,梳理了中国丝织物发展的历史进程,包括其受到工业化冲击后的技术改进。关于古人服饰打扮,作者从商周谈起,不仅讨论贵族、皇室穿着,也着眼于民间普通人的穿着打扮,包括服饰用料,发型发饰,还原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服饰穿着变迁。 |
7 |
历史真好玩 我们的服饰 |
向锐著;赵晶绘 |
2024 |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
34 |
本系列由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郭子林、中国博物馆研究馆员安莉联袂审订。这是一套专为孩子创作的历史百科类图画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幽默风趣。适合3—6岁亲子共读,7—10岁自主阅读。全系列共6册,每册一个主题,通过小脾气和咚咚锵两位小朋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历,遵循时间线的推移,图文并茂地勾勒出从古至今衣(服饰)、食(饮食)、住(建筑)、行(交通)、通信、商贸的发展脉络和变化过程,生动描绘出我们日常生活的前世今生。书中不仅有轻松有趣的内容、萌趣可爱的形象、生动活泼的图画,还有耳熟能详的儿歌、巧妙穿插的知识小贴士、一目了然的思维导图以及给小读者的美好寄语。用好看、好玩、好懂的方式,开启一段回溯历史的奇趣旅行,让孩子亲近历史,开拓视野,感悟生活,增长智慧,传承文化,收获成长。 |
8 |
中国服饰绘画艺术表现 |
蒋彦婴 |
2024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197 |
本书适合对插画、动漫人物造型、舞台影视人物造型、绘本人物造型、服饰设计,以及对服饰绘画和中国审美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学习。 |
9 |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系列丛书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 |
周福芹,刘连元,孟方作 |
2024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47 |
本书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历史传承为切入点,系统探讨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概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历史演变脉络,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对当代服装设计的影响及传承;重点论述了中国传统服饰的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中国传统服饰的原生态保护和现代创意设计,剖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传统民族服饰的创新设计及中国非遗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书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广泛,对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10 |
中华凤文化研究书系 凤与中国服饰 |
郭丰秋,赵艾茜作;刘玉堂总主编 |
2024 |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229 |
本书是“中华凤文化研究书系”中的一种。本书以服饰为切入点,详细论述了服饰的经典元素凤形象的变化,或矫健多姿、或飘逸窈窕、或绚丽多彩、或清丽优雅。从宫廷服饰、民间服饰、婚仪服饰、少数名族服饰中展现凤在社会中担任的职能,探讨凤的文化内涵,揭示凤吉祥、和美、奋进的文化精髓,强调凤依然活跃在当今服饰时尚舞台上,凤既能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又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标识。 |
11 |
明清人物画服饰图符的形式提取与意涵解读 |
高明君 |
2024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292 |
本书共分五章。内容主要为:探讨了明清人物画发展概貌及其服饰信息解读的符号学原理;聚焦明清人物画中的帝后与官员服饰,探讨其中所彰显的宫廷威仪与君臣之道;聚焦明清人物画中的文士和道释服饰,揭示其中所隐喻的丰富精神世界和道德主张;聚焦明清人物画中的仕女和平民服饰,深究其中所传达的处在封建专制体系边缘和底层者的生存与生活境遇;最后进行总结和提升,展望中华传统服饰图符的现时前景。 |
12 |
人工智能与中国传统服饰艺术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下的中国刺绣风格迁移 |
沙莎,江学为,傅欣作 |
2024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182 |
传统刺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无论是苏州苏绣、四川蜀绣,还是湖南湘绣、广东粤绣,都凸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经典的艺术财富。《人工智能与中国传统服饰艺术:基于深度学习方法下的中国刺绣风格迁移》搜集整理了传统四大名绣的纹样特征和工艺技法,阐述刺绣艺术特征元素间的关联,并根据刺绣的种类、工艺、题材等建立独特的层级编码结构,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将刺绣艺术特征元素间的关联关系应用到深度学习迁移模型中,有利于学习者掌握刺绣的艺术特点并区分不同绣种的差异之处。通过对深度学习方法的对比式学习,深入研究刺绣文化的逻辑关联,了解、熟悉和运用相关技术原理,挖掘学习者的观察力、分析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实验搭建能力。本书包含丰富的刺绣图片和详细的模型结构介绍,希望能够为致力于传统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者、纺织服装类专业师生、广大刺绣爱好者、数字化模拟创新实验的教师提供帮助和参考。 |
13 |
时光织锦 AIGC在宋韵服饰数字生命重构中的应用与研究 |
刘士瑾 |
2024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159 |
《时光织锦:AIGC在宋韵服饰数字生命重构中的应用与研究》专注于宋韵汉服在数字时代下的焕活及传承,是一部深度融合学术理论与技术创新的研究专著。本书探讨了文化传承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迫切需求,并深入挖掘了宋韵文化的实质内涵,梳理并分析了宋代服饰文化的历史变迁、美学韵味和文化内核。聚焦于生成式神经网络模型在宋韵汉服重构上的应用,揭示了如何运用扩散模型等技术,赋予宋韵文化全新的生命活力。本书旨在为传统服饰学者、文化遗产保护者、服饰设计师及广大关心传统文化与科技互动的读者提供全面、有深度的见解。致力于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加深宋韵文化的传播,强化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科技之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绽放异彩,永续流传。 |
14 |
纺织服装传统文化与技艺丛书 问语寻裳 成语中的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 |
李斌,张玉琳,刘安定著;陈晓宇,李京平绘画 |
2024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44 |
中国素有“衣冠之国”的美誉,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的成语,简炼精深,蕴含着古代人民的智慧。文载华服,从成语中可窥见我国古代的服饰艺术与文化内涵,通过成语的“蛛丝马迹”,可跨越时空,与古人进行思想交流,感悟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助于从多角度看待成语中的服饰艺术文化。本书结合中国古代礼制精神,从成语中的服饰纹样、服饰色彩、服饰面料、服饰形制、服饰工艺等多个方面,探寻其渗透的思想情感、社会风俗、审美情趣、道德风尚与礼制精神,体会成语在服饰艺术与文化中的存在价值,以及对现代服饰的借鉴意义。 |
15 |
中国最美服饰丛书 五色华彩马面裙 |
贾玺增,高文静作;周立宸编 |
2024 |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
294 |
本书聚焦马面裙这一特定古代服装形制,以专家学者的深度,从传统色彩切入,上溯马面裙的起源,下寻马面裙的美学。对馆藏马面裙进行款式形制的分类、工艺技法上的探究、图案纹样的分类及其寓意、以及造型审美艺术的特点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分析。本卷含马面裙高清图、明代墓葬出土马面裙图录、中国传统色分类。系统整理了现存明代墓葬中出土的马面裙,并以图表形式呈现。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服饰史研究中对具体服装款式研究的空缺,从另外的角度丰富了对传统服饰文化领域的探究,助力于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
16 |
古代服饰 |
“符号中国”编写组 |
2024 |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162 |
本书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中国服饰,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部分:一是霓裳古国,介绍了服饰的起源,服饰与礼制;二是龙袍与凤冠,介绍了三种服饰;三是朝服与官府;四是便服,分门别类介绍了深衣、袍、衫、裙、裤等;五是胡服与戎装。主要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带着读者走进五彩缤纷的中国古代服饰世界。 |
17 |
中国古代服饰 |
周汛 |
2024 |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
18 |
东方服饰之美 |
(德)马克斯·蒂尔克 |
2024 |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
马克斯·蒂尔克认为,服饰的发展史是文化史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然而,服饰作为人类的一种发明,尚没有得到详尽的研究。在前往北非、西班牙、巴尔干和高加索地区的旅行中,作者在欧洲博物馆和私人藏品中发现的一些资料使得本书的图片得以完善,并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作者从款式、色彩、图案、剪裁以及单个部分的连接等方面呈现不同国家和地区最引人注目、最具特色的服饰。书中包含128幅图款,展示中国、土耳其、印度和日本,以及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经典服饰。 |
19 |
中国文化 服饰 |
华梅 |
2024 |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
204 |
本书内容讲述:中国人习惯把日常生活概括为“衣食住行”,服饰排在了第一位,可见它在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在这个历史悠久的衣冠大国,从古至今,伴随着民族间的相互融合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服饰的样式和穿着习俗始终在不断演变。服饰反映了人们的社会身份、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种种文化观念,是社会历史风貌最直观、写实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服饰的历史也是一部生动的文明发展史。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服饰的样式和穿着习俗伴随着民族间的融合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始终在不断演变。几乎从服饰出现的那天起,人们的社会身份、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种种文化观念就已融入其中了。 |
20 |
服饰纹样设计 |
吴绘宏,宋钰编 |
2024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117 |
本书注重纹样设计基础能力的培养和造型能力的训练,纵向梳理不同时期设计风格在服装纹样中的指导作用,横向分析传统纹样的类别、民间纹样的特色,以及现代纹样的流行特点和设计方法。作为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类基础教材,除了系统规范的理论讲解,还附有大量的详实的学生作品练习范例,以及在服装和服饰品的设计成果展示,从设计思维到设计表现形成完整的学习框架。特别在个性化纹样设计里,根据学生的个人分析延伸设计概念,总结分析不同时期学生的思维状态,对于纹样设计的深入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书侧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深入浅出,注重基本知识的普及,设计能力培养以及创新思维的开拓。本书适合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服装与染织设计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图形创意设计以及爱好传统服饰纹样和现代创作的爱好者,以及相关的行业从业者的参考书。 |
21 |
东晋南朝服饰研究 |
张珊 |
2024 |
北京:文物出版社 |
287 |
本书是对东晋南朝服饰的综合研究。全文立足于考古调查及发掘材料、传世材料、古籍文献,将东南朝服饰按穿用功能分为祭服、朝服、日常服饰三大类。在此大类下再按性别和着装部分细化研究,并以人为中心,强调首服、身衣、足服的组合。这样的分类法,涉及较全面且突出功能差异。本文对古代服饰的命名,均取自同时代古籍文献所记载的主流称谓,尽可能不混淆同一种服饰在不同朝代及现代语境的服饰称谓。 |
22 |
中国传统服饰 |
侯佳明,周渝 |
2024 |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106 |
|
23 |
服饰:不灭的身影 |
耿雨编绘 |
2024 |
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
|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在不同朝代都会有着不一样的服饰文化~那么服饰是什么呢?小朋友们知道吗?服饰其实就是指衣服和装饰喽~服饰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又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它除了满足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外,还代表看一定时期的文化一那么你看到的这本书里就有我们中国不同时期的一些特色服饰,它们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如果你也很好奇的话,就快点继续翻开看看吧!这是一场宏大的服装秀,从上古一直到今时,全面展现上万年的服饰演变历史。画上的每一件配饰,每一处花纹,都不是凭空想象,而是依据出土文物,复原。邀你近距离观察历史的细节,揭开东方美学的神秘面纱。服饰,是离我们近的物品,包含了社会学、美学、科技、民俗、文化……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历史,也是活的历史,一直鲜艳着人们的生活。云想衣裳花想容,一件衣服,华丽一身,美了千万年。 |
24 |
了不起的中国 传统服饰 |
派糖童书编 |
2024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71 |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特点、艺术风格,古代人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本书内容拒绝说教,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更具人文关怀和历史眼光,结构丰富立体、系统性强,语言符合儿童理解能力,浅显易懂。其中出现的趣味问答,更是给小读者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浓浓中国风配图,尽显中华美学传承,意境上乘,对儿童起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同时进行民族美术教育。 |
25 |
中国服饰全书 刷边 |
红糖美学 |
2024 |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
|
26 |
大唐风华 唐人服饰时尚 |
纳春英 |
2024 |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
381 |
本书图文并茂,以时尚变化为线索,分述唐代不同社会层次的女性与男性在时尚影响之下的服饰变化。唐代服饰不仅上汲汉、魏、六朝之余波,下启两宋文明之新运,而且中外融合、胡汉杂糅,其取精用弘,于继袭旧传统之外,并不时采撷外来文化之精华,服饰时尚潮流迭起,在中华服饰史占据有重要地位。 |
27 |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传统服饰研究 |
张彬作 |
2024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
服饰不仅具有基本的物质属性,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文化意义。本书结合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采用物质文化与图像学等研究方法,从具有代表性的个案研究入手,从多元视角下对传统服饰与个案、传统服饰与表演、传统服饰与社会、传统服饰与名物展开深入研究,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反观传统服饰和古人日常生活的关系。本书内容全面翔实,选取的个案独特且具有代表性,既能够有效地引导读者对传统服饰形成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启发读者对传统服饰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上的新的思考,以期为传统服饰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与视角。 |
28 |
锦绣非遗 纺织服饰文化研究 |
太扎姆,朱利容 |
2024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
本书为一部纺织服饰非遗论文集,从纺、染、织、绣、印等非遗文化出发,针对纺织非遗传承人保护的典型案例、纺织非遗在职业教育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对我国纺织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效、值得思考的问题进行经验总结,分析未来趋势,提出对策建议。本书对促进纺织非遗保护传承和传统工艺振兴,加强中华优秀文化成果、促进纺织产业融合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书图文并茂、内容翔实、针对性强,具有较高的学习和研究价值,不仅适合高等院校服装专业师生学习,也可供服装从业人员、研究者参考使用。 |
29 |
古汉字中服饰文献整理与研究 |
陶辉,李斌作 |
2024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8 |
本书站在以古观古的高度,采用古汉字字源分析的方法,以期在先秦时期华夏服装起源与文化问题上得到更加合理的解释。一方面,通过古汉字字源学真切地感受古人“衣”生活的场域,提出一些创新观点;另一方面,通过服装相关的古汉字字源学分析与文本信息、考古实物三维印证的途径,证实或证伪一些观点。 |
30 |
冠带中华 古代服饰的域外影响 |
徐文跃作 |
2024 |
北京:中华书局 |
219 |
中国古代服饰的对外影响,在东亚各国服饰的历史与现实中有没有具体的体现呢本书即立足中国古代服饰,基于文献、实物、图像,拟对上述问题作出回应。这一回应可能并不系统全面,显得零星片段,但力图言必有据、信而有征,在目前已知可见的相关出版物中,本书应该还是不多见的。由于所述的内容并不仅限于中国,所资利用的材料自然也不囿于国内,韩国、日本、琉球、越南等域外的材料也多在征引之列,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
31 |
大中国文化翻翻书 我们的服饰 |
黄婉娇 |
2024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14 |
大中国文化翻翻书聚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本书大概按照时间顺序包含商周服饰、秦汉服饰、魏晋服饰、隋唐服饰、宋朝服饰、元朝服饰、明清服饰等。带领孩子们深入了解我们传统服饰以及服饰背后人物的精彩故事,探寻中国古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文化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换发新的时代光彩。增强孩子们对中华文明的认知、理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
32 |
敦煌服饰艺术图集 菩萨卷 上 |
刘元风,常青 |
2024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
“丝绸之路系列丛书”共包括菩萨卷上、下册,天人卷,世俗人物卷上、下册,图案卷上、下册,艺术再现与设计创新卷8个分册。本册为菩萨卷上册。敦煌石窟中遗存了大量菩萨像,其精美、绚丽的服饰艺术展现了东西方文化交织的独特审美与时代特征。菩萨卷选取敦煌石窟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菩萨像,以数字绘画形式厘清服饰的造型结构,并对菩萨像头部、手部与持物、足踏莲花等局部细节进行了重点线描绘制,以便于读者理解与摹画。本书可供传统服饰文化爱好者、石窟文化爱好者参考使用,也可供服装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等相关从业人员学习借鉴。 |
33 |
敦煌服饰艺术图集 菩萨卷 下 |
刘元风,蓝津津 |
2024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
“丝绸之路系列丛书”共包括菩萨卷上、下册,天人卷,世俗人物卷上、下册,图案卷上、下册,艺术再现与设计创新卷8个分册。本册为菩萨卷下册。敦煌石窟中遗存了大量菩萨像,其精美、绚丽的服饰艺术展现了东西方文化交织的独特审美与时代特征。菩萨卷选取敦煌石窟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菩萨像,以数字绘画形式厘清服饰的造型结构,并对菩萨像头部、手部与持物、足踏莲花等局部细节进行了重点线描绘制,以便于读者理解与摹画。《敦煌服饰艺术图集菩萨卷(下册)》可供传统服饰文化爱好者、石窟文化爱好者参考使用,也可供服装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等相关从业人员学习借鉴。 |
34 |
衮衣绣裳 中国古代服饰 |
赵超,王仁湘 |
2024 |
北京:文物出版社 |
289 |
本书通过现代考古发掘研究成果、民族学成果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等多方面的材料,结合大量考古文物图片,从人类衣着的起源开始,去分析人类生活中为什么会产生衣服,它与人类社会生产以及道德思想的关系。然后具体介绍中国各个历史阶段中当时人们的衣装与饰物是什么样的,怎样穿着它们,历代衣着又有过什么样的演变,融入了什么样的各民族文化特色。从而揭示出中华古代文明中最为灿烂的创造发明之一——中华服饰文明的基本面貌。 |
35 |
流淌的中华文明史 五千年的服饰 |
杜莹,朝画夕食 |
2024 |
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
100 |
本书选取华夏文明服饰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冠、衫、袍等,向小读者讲述那些华丽夺目的服饰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例如,戴在脑袋上的珠帘——冕冠、“遮羞布”的晋级之旅——蔽膝、帽子上的直尺——直角幞头等等。选取有代表性的30件服饰进行深度挖掘,以“漫画引入 + 知识点讲解 + 互动问答”的形式,带领小读者经历一段沉浸式的历史文化之旅。 |
36 |
孔府旧藏服饰研究 明代衍圣公卷 |
徐冉作 |
2024 |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
203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服饰的历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当代中国服饰时尚的根之所在、魂之所系。《孔府旧藏服饰研究 - 明代衍圣公卷》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明代服饰文化的窗口,期待徐冉等青年学者,多出研究精品,以进一步推进社会、行业的传统服饰文化自知,加速中国的时尚文化自立。 |
37 |
藏在文物里的两宋史 服饰篇 |
南宋书房 |
2024 |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
|
《藏在文物里的两宋史》以揭秘传世文物的角度书写两宋史,是一套人文通识读物,涵盖艺术、文学、历史、社会风俗等多个领域。从两宋文物着眼,欣赏器物之美,不仅是一场精彩纷呈的美学盛宴,也是一次寻找历史谜题的纸间旅行。以古人衣食住行的常用之物为纽带,联结起当下与过去、艺术与生活,让读者体味宋朝的风雅清韵和世俗繁华。本书为该系列图书之《藏在文物里的两宋史:服饰篇》,选取了宫廷服饰、官员士大夫服饰、平民女子服饰、士兵服饰等宋朝各类人群的代表性服饰,探讨服饰的形制、细节、风格……有助于读者了解两宋的服饰文化和礼仪文化。 |
38 |
锦簇芳华 唐宋服饰与染织绣艺术史考 |
夏燕靖作 |
2024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490 |
本书以唐宋服饰与染织绣艺术为研究对象,力求通过文献解读与实物互证来还原史实真相,一则证明唐宋乃是我国古代服饰与染织绣艺术发展的高峰期,且可作佐证的文献典籍十分丰富,值得梳理和深入探究;二则以唐宋史料开掘为突破点,便于勾连起上下左右历史时期的史料掘进,比如,唐宋一脉、宋辽金夏一脉,可以形成互补互证,有利于深入探求我国古代服饰与染织绣艺术的变迁史;三则是结合文献与实物构成的互证,推进对唐宋艺术史这一领域的研究。本书体现了艺术史学研究多样性文本的价值,适合专业师生及相关研究者参考使用。 |
39 |
丝路之光 2024敦煌服饰文化论文集 |
刘元风编 |
2024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149 |
本书是敦煌服饰文化研究前沿成果和学术动态的集中展示,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收录了“第六届敦煌服饰文化论坛”所邀四位专家的发言文稿;“中编”收录了系列学术讲座所邀三位专家的发言文稿以及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研究人员的三篇学术论文;“下编”收录了“2023敦煌服饰文化暨创新设计展”“第六届敦煌服饰文化论坛”以及“北京服装学院与敦煌研究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上所邀五位专家学者及领导的致辞发言。本书适用于服装专业师生学习参考,也可供敦煌服饰文化爱好者阅读收藏。 |
40 |
汉服的形成 东周秦汉服饰的考古学研究 |
王方作 |
2024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568 |
服饰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活之一,不仅具有基本的物质属性,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文化意义。东周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本书在全面占有、系统分析考古材料的基础上,运用考古学的理论方法,结合历史文献、出土文献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初步揭示了东周秦汉时期服饰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勾勒出“汉服”的起源与形成过程,并就服饰考古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思考。本书是一部关于服饰考古的综合性研究专著,适合于考古学、历史学、文物博物馆和服装设计学等学科研究者及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
41 |
科学与文化泛读丛书 服饰的故事 历史与文化 |
邢声远编;颜实总主编 |
2024 |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221 |
服饰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丰富内涵。本书介绍30余种现代服饰的由来、款式、选择和搭配,旨在帮助消费者穿出健康和美丽,也可供从事服饰设计、生产和销售的人员参考。书中序篇包括服饰起源、我国服饰发展简史等基础知识,上篇包括衬衫、T恤衫、中山装、西装、夹克衫、婚礼服、牛仔装、旗袍、裙子、工艺装饰服装、大衣、风衣、雨衣、寿衣,中篇包括乌纱帽、帽子、围巾、丝巾、领带与领结、胸罩、腰带、手帕、手套、袜子、鞋,下篇包括发饰、首饰、花边、纽扣、拉链、尼龙搭扣。 |
42 |
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我在唐朝穿什么 |
张梦玥,徐向珍,徐杰,杨娜作;徐央绘画 |
2024 |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1 |
穿越千年,典型场景展现汉服之美。汉服,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文化的瑰宝。本书通过描摹唐代社会生活场景,带你领略唐代服章之美,感受古老深沉的文化魅力。书中梳理了唐代服饰的发展脉络,知来处明去处,是一本图文并茂,初学者也能看懂的汉服指南,其中丰富的文物图片和经严谨考据呈现的手绘图,加上详尽的文字介绍,可以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汉服,快速入门。书中还穿插介绍了服饰的历史、文化与制作技艺,从透视结构到纹样描绘再到平铺细节,深入剖析汉服底层脉络,让你轻松掌握汉服制作与设计知识,成为汉服文化的传播者。 |
43 |
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我在魏晋穿什么 |
刘小雪作 |
2024 |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222 |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 - 上承东汉,下启隋唐。魏晋时期的很多服饰与汉代一脉相承,还可以在隋唐服饰中一撇它们身影。本书共分八章,前六章分别描述了贵族男性、贵族女性、文人逸士、男仆女侍、劳动人民和稚子幼童在各场合所穿的服饰,参考资料种类比较丰富;第七、八章主要分析了成人礼、婚礼、葬礼和上巳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服饰,参考资料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小说等文字资料为主。两个附录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衣物疏、服饰形制进行了汇总。是一本有趣的、考据严谨的、代入感强的手边书,值得热爱传统服饰、南北朝服饰与文化、历史知识的读者一阅。 |
44 |
见微知著中国传统服饰细部 |
陈秀芳 |
2024 |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224 |
|
45 |
敦煌服饰艺术图集 世俗人物卷 下 |
吴波,侯雅庆,魏佳欣 |
2024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
“丝绸之路系列丛书”包括菩萨卷上、下册,天人卷,世俗人物卷上、下册,图案卷上、下册,艺术再现与设计创新卷8个分册。本册为世俗人物卷下册。敦煌石窟中的众多世俗人物形象精彩绝伦,是构成敦煌石窟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俗人物卷选取敦煌石窟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世俗人物像,以数字绘画形式整理明确服饰的造型结构,并对服饰局部细节进行了重点线描绘制,便于读者理解摹画,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敦煌世俗人物服饰艺术全貌。 |
46 |
敦煌服饰艺术图集 艺术再现与设计创新卷 |
崔岩,杨婧嫱 |
2024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
敦煌服饰艺术再现与设计创新是建立在扎实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性研究工作。研究团队选取敦煌石窟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尊重历史事实且勘察规律,探索从壁画平面到现实立体的服饰艺术再现,试图展现绚丽多彩的敦煌服饰历代变迁。基于此,结合当代文化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需要,运用现代设计的视觉和手段,使得古老的敦煌服饰艺术再次焕发光彩,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立足传统,服务当代,创意未来。本书可供传统服饰文化爱好者、石窟文化爱好者参考使用,也可供相关从业人员阅读借鉴。 |
47 |
中国传统服饰艺术数字化研究与实践 |
贾荣林 |
2024 |
北京:学苑出版社 |
|
本书是基于国家艺术基金“中国传统服饰艺术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学员成果汇编,此项目为国家艺术基金在中国传统服饰研究中的首个数字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招募来自全国高校和文博界20位高级职称学员,运用服饰考古理论和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服饰进行复原与转化,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设计,书中选题展示出学员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服饰文化的理解和基于数字媒体艺术手段的创化实践作品。 |
48 |
敦煌服饰艺术图集 世俗人物卷 上 |
吴波,余颖 |
2024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
“丝绸之路系列丛书”包括菩萨卷上、下册,天人卷,世俗人物卷上、下册,图案卷上、下册,艺术再现与设计创新卷8个分册。本册为世俗人物卷上册。敦煌石窟中的众多世俗人物形象精彩绝伦,是构成敦煌石窟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俗人物卷选取敦煌石窟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世俗人物像,以数字绘画形式整理明确服饰的造型结构,并对服饰局部细节进行了重点线描绘制,便于读者理解摹画,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敦煌世俗人物服饰艺术全貌。 |
49 |
西南交通大学规划教材 霓裳语衣 中国服饰及体态表达 |
唐丽娟,赵毅,金玉卓,徐彩玲编 |
2024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252 |
中国自古以衣冠大国、礼仪之邦著称。服饰不仅记录了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审美的特点,更是中华文明脉络和中华礼仪的重要表征之一。本书从中国服饰的历史与发展入手,围绕不同朝代的服饰特点、服饰文化、服饰体态表达进行阐释,旨在让读者,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服饰文化,感受华服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致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华服之美。本教材来源于作者所上课程《中国衣裳》,本课程为西南交通大学国家精品课程。 |
50 |
衣裳里看中国 给孩子讲中华服饰 共5册 |
李芽作;胡燕玲,老咖喱绘画 |
2024 |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284 |
本书是以图画为主的绘本,适读年龄6岁+。全套共5册,每册按照朝代的更迭顺序,选取知名的皇帝、美人、文臣墨客、武将以及传统节日,围绕服饰、历史、成语、诗词与典故趣味展开。第一视角、第一场景,将内容呈现在历史真实的场景中;有文有武,有贵族有民间,有男有女,从头到脚,从内衣到甲胄,500+服装饰品细致图解。书内更植入有真人科普视频,让千百年前的服饰今朝展示,更好理解服饰的结构与穿法。龙袍上有几条龙皇帝们头上的“小门帘”是什么汉朝大臣回家就“光屁股”为什么紫色这么尊贵。杨贵妃的衣橱好物数不清,洗脸水却很“脏”乾隆的爱妻穿“高跟鞋”抢风头兵马俑其实穿的花里胡哨岳飞把“肚兜”穿在盔甲外戴花是宋朝男人的时尚清明头上的柳圈才是主流首饰明朝的中秋节人人身上都有兔子一套书带解密古人的穿衣追求,深挖经典款式背后的秘密!
|
51 |
中国传统服饰技艺研究实践 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王亚蓉编 |
2024 |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252 |
本论文集遴选了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上20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从案例分析、传统技艺、文化研究、理论思考等多个维度展开,内容涉及纺织品考古现场清理与保护修复技术、纺织服饰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中国古代纺织传统工艺、古代服装与服饰文化等方面,探讨我国古代服饰抢救、保护、研究、传承等相关问题,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对从事历代纺织服饰文物保护修复的文博工作者、传统服饰文化研究者,以及从事服饰文化教学的高校教师,均具有学习与借鉴意义。 |
2023 |
52 |
服饰与仪式 |
靳志华,胡易雷著 |
2023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180 |
本书是对鸟居龙藏田野的重访调查,由黔中“蒙榜”苗族,即贵州花溪区花苗的服饰和仪式去理解、认识与把握其群体性格以及情感世界,重新思考和回应鸟居龙藏认定的苗族整体性性格“柔软阴郁”之说。本书作者认为,鸟居龙藏忽视和混淆了苗族不同方言区群体性格的具体表达,同时也忽略了苗族性格的多重呈现。作者详细论述了出生礼、婚礼、葬礼等人生礼仪,跳场等节日活动,以及仪式活动中当地花苗的服饰,通过具体的民族志对苗族情感进行具体且多层次的解读,得出“蒙榜”苗族的“整体性”情感是多样且复杂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主体情感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和结构。 |
53 |
亚洲服饰与语言文化 |
张厚泉主编;王蕾副主编 |
2023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335 |
本书是在亚洲框架以中国服饰为切入点,由以下“亚洲服饰”与“语言文化”两部分组成。“亚洲服饰”部分,主要由东华大学服装学院的杨以雄教授、刘瑜教授、材料学院王依民教授、东京大学后藤绘美准教授等执笔,汇集了时尚贸易、中国旗袍、红楼梦服饰、名牌命名、伊朗和日本女性服饰等相关论文。“语言文化”部分,主要由复旦大学徐静波教授、同济大学蔡敦达教授、武汉大学聂长顺教授、东华大学张厚泉教授等执笔,汇集了东亚传统文化、近代汉字词语的产生与东亚社会近代化等方面的论文。上述内容贯穿了政治思想教育的理念,是新文科视域下文理交叉、专业与思政相结合的一种尝试,对服务于国家战略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54 |
云锦服饰用分析与数字化设计 |
刘正,侯珏,孙迎作 |
2023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141 |
《云锦服饰用分析与数字化设计》从材料、织造、图案纹理等方面系统介绍云锦的构成、发展和特征,并从纺织品服用性角度分析了云锦的物理属性及特征。为了更好地传承创新云锦,本书引入了数字化设计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云锦材料、组织要素分析,提出了云锦图案数字化设计和创新设计的方法。本书图文翔实,可供纺织服装院校纺织品设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也可供云锦爱好者及从业者阅读借鉴。 |
55 |
华服史迹 考古视域下的中国服饰艺术研究 |
甄娜作 |
2023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19 |
本书梳理了从远古到明清中国服饰艺术发展的脉络,涵盖配饰、妆容、服装形制、服装材料等内容。基于考古出土的历史遗存,对各地博物馆发布的纺织工具、织物残片、人俑、人画像、服装实物、配饰实物等文物遗存分门别类收录整理,并据此对中国服饰的渊源流变作出初步分析和解读。本书可供从事服饰文化研究的相关人员及服装服饰爱好者参考阅读。 |
56 |
丝路之光 2023敦煌服饰文化论文集 |
刘元风编 |
2023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185 |
本书是敦煌服饰文化研究前沿成果和学术动态的集中展示,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收录了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主办的“第五届敦煌服饰文化论坛”和系列学术讲座所邀八位专家的发言文稿,以及相关研究人员的两篇学术论文。下编收录了“云衣霓裳:敦煌唐代服饰文化暨创新设计展”和“第五届敦煌服饰文化论坛”所邀四位专家学者及领导的致辞发言。本书适用于服装专业师生学习参考,也可供敦煌服饰文化爱好者阅读收藏。 |
57 |
丝路之光 2022敦煌服饰文化论文集 |
刘元风编 |
2023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59 |
本书是敦煌服饰文化研究前沿成果的集中展示,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收录了“第四届敦煌服饰文化论坛”所邀六位专家的发言文稿,“中编”收录了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主办学术讲座所邀专家的六篇文稿及相关研究人员的三篇学术论文,“下编”收录了“敦煌服饰艺术展暨《敦煌服饰文化图典初唐卷》新书发布会”所邀七位专家学者及领导的致辞发言。学者们的研究内容丰富、考据翔实,专家领导们的致辞高屋建瓴,富有指导意义。本书适用于服装专业师生学习参考,也可供敦煌服饰文化爱好者阅读典藏。 |
58 |
天工开物里的万物科学 3 五彩服饰 |
新新世纪编著 |
2023 |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45 |
|
59 |
中国古代服饰造物文化及其工匠精神 |
肖宇强 |
2023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12 |
本书以中国古代服饰造物文化及其工匠精神的表达、联系、发展为切入点,探讨了自上古至明清时期,在自然经济背景下我国的服饰造物活动与手艺工匠精神。然后,以不同的时代特征为线索,依次阐述了工业经济时期的服饰制造与机械工匠精神、虚拟经济时期的服饰创造与数字工匠精神、传统服饰手艺工匠精神与造物文化的当代创新转化。最后,落脚于“迈向未来的大国工匠精神与服饰设计”。 |
60 |
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我在宋朝穿什么 |
陆蕾著 |
2023 |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230 |
本书以宋代绢本画为主要蓝本,以宋代壁画为辅,搭建了33个场景,大到谒庙朝会、宫宴雅集,小到燕居侍花、耕织斗茶。尝试在特定情境的代入中,阐述命妇仕女、士宦富贾、少年儿童以及庶民百工不同群体的妆束,既涵盖巾帽冠带、衫袍鞋服,又包括发型妆容、纹样配饰。此外,结合汉服在当代生活中的应用需求,搭建了5个虚拟场景。通过古籍文献的考证,呈现宋代冠礼、及笄礼、婚礼的流程以及所穿服饰、所用配饰。宫妃仕女们在宴会、消夏、赏雪时都穿什么官家官员们上班与下班时的着装有什么不同儿童的服饰真的只是成年人服饰的缩小版吗宋代女艺人、厨娘、外卖小哥又有着怎样的职业装扮在婚礼时,新郎新娘以及宾客们应该穿怎样的盛装少年少女的成年礼又是怎样通过华冠丽服来体现满满的仪式感这本书会为你一一揭晓答案。此外,在讲述“宋人穿搭档案”中间,穿插了“今人穿搭指南”的“小贴士”,希望针对爱好者穿着汉服时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希望来源于历史的研究成果,也能在当代生活场景下灵活应用。 |
61 |
辽代服饰研究 |
王春燕著 |
2023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407 |
本书在广泛收集辽代壁画墓图像、出土饰物、人物造像、纺织遗迹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探讨辽代服饰文化的特点与演进历程。通过服饰各部分类型和搭配组合的考古学研究,剖析服饰的民族性、等级性等社会属性;在辽代壁画墓分期编年墓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服饰的时空变迁,分区域展示服饰发展演变进程中的阶段性差异;通过与辽代疆域内外汉族服饰文化、胡族服饰文化的对比研究,探索服饰的文化交流,揭示出在三种服饰文化运行轨迹中,平行发展与交叉融合并存的演变规律,进而重新审视辽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影响。本书可供考古学、历史学、文物学、艺术史及相关领域研究者及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
62 |
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委级规划教材 传统服饰工艺 |
杨静蕊,范春红,骆顺华编 |
2023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11 |
本书是以传统服饰工艺为教学、创作和研究对象的专业教材,包含理论篇、实践篇和创新篇三大部分。理论篇以织造与编结、印染、刺绣、缝制四大工艺类别入手,分别介绍了各类工艺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概况,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工艺技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使读者对传统服饰工艺的文化和技术传承有基本的了解。实践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分别对扎染、刺绣、缝制三类传统工艺技法进行了实例详解,使读者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工艺技法,提升对中国生活美学的认知与实践能力。创新篇介绍了扎染和刺绣两类传统服饰工艺的创新方法,并以学生的优秀作业作为案例,分析创新思路和创作方法。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服装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服装行业相关人员学习的参考书。 |
63 |
马上衣冠 元明服饰中的蒙古因素 |
罗玮著 |
2023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73 |
古代服饰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文化特征。本书对蒙古服饰传统在元明两代数百年长时段的影响和流播遗存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本书广泛收集和研究大量实物、图像和文献史料,证明元朝时期,蒙古族具有鲜明北方游牧民族特色的服饰式样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服饰行用状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蒙古服饰并没有随着元朝的崩溃而在汉地销声匿迹,相反以不同形式继续在明代社会中广泛传播流用,其影响甚至延伸到了清代,在几个世纪的中国社会文化层面产生了一定影响。本书收集和展示了上百幅各类元明服饰的高清图像史料,很多图片是第一次在服饰史著作中展示,这是本书在服饰史研究上的一大推进。本书钩沉索隐,发前人之所未发,兼具学术性、趣味性和普及性。 |
64 |
给孩子的传统文化 传统服饰就是这么漂亮 |
杨欣欣著;卞婷绘画 |
2023 |
北京:中华书局 |
38 |
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两个小朋友逛古代服饰博物馆并体验VR虚拟试衣系统为线索,图文并茂地讲解各个朝代的代表性服饰。小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各种服饰的款式、色彩、图案、面料、用途、穿着场合等,知道古人是如何穿衣和生活的,从而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服饰文化,增加知识积累,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
65 |
中国服饰 |
(英)威廉·亚历山大,徐锦华 |
2023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116 |
本书收录了48幅经过手工上色的铜版画,附有文字说明。书中描绘的,是威廉·亚历山大随团访问北京、杭州、广州、澳门等地时创作的水彩画和速写。从身穿清朝官服的官员、手握烟杆的清朝妇人、繁忙的港口到高大巍峨的城墙,这些描绘清朝人物形象、社会风俗、城市风情的铜版画栩栩如生,生动直观地向西方展示了中国的社会风情,使当时的欧洲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
66 |
衣冠大成 山东博物馆明代服饰文化展策展笔记 |
于芹著 |
2023 |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231 |
本书共分为引言(恰逢其时)、导览(衣冠大成)、策展(万毫齐力)、观展(同袍云集)和结语(意犹未尽)五个部分,对“衣冠大成“展览进行全面介绍,并着重对展览策划理念和实践进行纪录和总结,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文化自信的树立提供有益的样本。 |
67 |
了不起的中华服饰 汉族 |
杨源 |
2023 |
北京:中信出版社 |
144 |
服饰细节高度还原,全景呈现从先秦至清代民国五千余年汉族服饰的演变;趣味互动,穿衣戴帽步骤逐一呈现,图文动手描画精美纹路;从服饰延伸至纺织丝绸、节日习俗等知识,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68 |
隋唐平民服饰研究 |
纳春英著 |
2023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283 |
隋唐物质文化,上承六朝之余绪,下启两宋文明之新运。对于理解汉魏六朝,以及宋明各代的平民服饰文化发展,有积极的贯通和借鉴作用。《隋唐平民服饰研究》是第一部运用“整体史”研究思路,自下而上讨论古代平民服饰的专著。本书不仅讨论了隋唐平民日常服饰的款式、面料,而且还讨论了平民冠、婚、丧礼的礼服,以及置装成本、服饰禁忌、对外影响等等,是古代平民服饰研究的新尝试和重要突破,对于深化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作出了有意义的探索和贡献。 |
69 |
红楼梦服饰文化鉴赏 |
周丽艳,孙伟作 |
2023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147 |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分析《红楼梦》人物服饰的外在表现,其中包含服饰的类型分析、质料考察、色彩探讨和纹样分析四章。每一章又细分为几个部分,如类型分析中含首服、上衣、下裳、足服和其他配饰等,其中首服又分为头型和发饰,头型和发饰再分男性和女性两类。每一类别服饰分别以列表的形式摘取原著中此类服饰出现的章回数、穿着人物和穿着场合,以便对原著服饰进行全面归纳梳理。下篇揭示服饰的外在表现下蕴含的深层次含义,深入探讨《红楼梦》人物服饰与地位、性格、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
70 |
中国民间服饰 |
陈旭霞 |
2023 |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
|
71 |
煌煌大明 考古 服饰 礼制 |
徐文跃著 |
2023 |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610 |
本书充分运用考古发掘材料,综合传世实物、文献、图像,对明代帝王后妃、品官命妇、士庶及妻的冠帽服饰做了系统梳理与研究,客观上体现着明代礼制的变化。煌煌,大明也。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璀璨的时代,其冠服制度更是从一个侧面生动诠释了大明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同时也反映了不同代际、地域之间的传承与创新。 |
72 |
中国服饰史 |
沈从文 |
2023 |
北京:中信出版社 |
|
在本书中,斯塔克首先界定了何为案例,按照他的分类标准确定了案例的类型,阐述了案例选择并做出推论的问题;其次,对研究问题进行了分类探讨,揭示了质性研究的本质;接着阐述了收集、分析和解读资料的过程,区分了定性和定量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以及所产生的不同结论,界定了“自然推论”的概念,阐述了五种案例研究者的角色和进行三角验证的目标和策略;最后,作者分享了自己常用的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
73 |
中国服饰通史 |
雨田 |
2023 |
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
|
|
74 |
中国传统元素与服饰设计 |
战红作 |
2023 |
西南大学出版社 |
106 |
本书共六章内容,作者先对时装产业现状进行简要分析,而后主要通过解读2000年之后兴起的国风潮牌以及旗袍的发展与国风配饰之美,来阐述不同的创意设计思路和途径,并以翔实的图画资料具体展现中国传统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最后对国风潮牌所体现出的人文内涵进行简要讲述,并对原创服装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
75 |
故宫服饰色彩图典 1 |
郭浩,李文儒 |
2023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13 |
|
76 |
故宫服饰色彩图典 2 |
郭浩,李文儒 |
2023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49 |
220幅高清大图,给中国人的故宫服饰大全宝典。故宫博物馆官方授权,传统色作者郭浩联合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又一力作!礼服、吉服、常服、行服、戎服、便服、配饰等7大模块,文物、文献、工艺3大支柱,色环、纹样、注解全收录!220件稀有宝藏文物,全面集结出版!每本书附赠朝代顺序服饰色谱,一览康熙、雍正、乾隆审美变迁;历时数载专业调色,还原故宫馆藏真实色彩,尺码、数据一一核对,纹理、织艺清晰呈现。 |
77 |
中国古代服饰结构图集 |
张怡著 |
2023 |
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336 |
本书主要展示了周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5个朝代、100套典型服装的制版图及现代改良汉服制版图。如周朝的玄端,汉朝的直裾、曲裾,唐朝的襦裙、半臂、圆领袍;宋代的朱子深衣、披风;明代的直裰、裙袍等。书中每件服饰均为作者手绘,并给出涵盖衣长、通袖长、袖口宽、领缘宽、袖缘宽、裙宽、裙长等的尺寸表,以严谨的版型、数据展示每件衣服的前后片、左右片、袖片、裙片、领片、系带等,各处细节尺寸标注详细,裁剪线、对折线、缝纫线清晰,按图裁剪、制作即可。介绍了裁剪、量体以及所需布料如何计算的方法,为古代服饰制作者、设计者、研究者、爱好者提供了较为详尽的参考资料。 |
78 |
中国历代服饰文物图典 |
高春明 |
2023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
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大型服饰文化工具书《中国历代服饰文物图典》的精选本,从出土或传世的服饰实物、历代名画、陶俑、玉雕、石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瓷器、牙骨雕、金属器、竹木、拓片、刻本插图、纺织品中选收约800件文物,简述其年代、质地、尺寸、出土地点或收藏单位、文物价值、服饰结构、形制特点、穿着方式、典章制度、禁忌礼俗以及沿革变迁等。全书共两册,按时代分为九个部分,书前及每一部分前均撰有概述,重点介绍古代服饰的历史渊源、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并附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服饰线描图。书后附录包括历代衣冠服饰等秩表、历代服饰禁例、历代时世妆、历代服饰沿革简表等,便于读者查考。 |
79 |
中国传统服饰创新发展研究 |
卢博佳著 |
2023 |
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 |
94 |
本书以中国传统服饰的理论知识为切入点,针对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中国传统服饰的材料与工艺、中国传统服饰的色彩与造型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创新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 |
80 |
明风雅韵 明代肖像画中的服饰探微 |
山东博物馆编 |
2023 |
北京:文物出版社 |
|
|
81 |
彬彬衣风馨千秋 宋代汉族服饰研究 |
张蓓蓓 |
2023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彬彬衣风馨千秋——宋代汉族服饰研究》以宋代汉族服饰作为研究对象,以服饰风格为主线,将宋代汉族服饰分为三个阶段来研究,即晚唐五代宋初、北宋中晚期、南宋三个时期,将它放在中国服饰“大历史”中去观照,从而揭示了宋代汉族服饰在中国服饰史中的地位与价值,归纳出宋代汉族服饰的艺术特征。该书主要采用考古和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宋代衣冠服制的变化。通过大量图像的比对和出土实物的研究,勾勒出文人士大夫阶层、市民阶层等的服饰风尚。通过对宋代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剖析,探寻出服饰风尚发生变革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对周边少数民族文化及服饰的透析,探究出宋代一些奇装异服出现的缘由。通过对治国思想的深入研究,探求出文人士大夫的服饰风貌。本书对宋代军戎服饰、舞蹈服饰、体育服饰、戏剧服饰作了分析和比对,探讨这些特殊阶层的服饰与宋代汉族日常生活服饰的关系。通过研究,揭示了宋代汉族服饰的几大特征。 |
82 |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系列丛书 近现代中原童装研究 |
夏伶俐,武利利编 |
2023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132 |
本书以近现代中原童装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留存实物案例解读和传统制作工艺讲解的方式来分析和阐述近现代中原童装特点。全书内容共分为三部分,首先为中原地区童装特点和中原地区民俗对童装的影响,其次为近现代中原童装的品类解析,最后为中原传统童装的制作工艺。本书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丰富,将大量留存实物作为解析案例,针对性强。本书不仅适合服装专业的师生学习,也适合对传统童装有兴趣的广大服饰爱好者阅读。 |
83 |
非遗传统服饰文化与技艺丛书 荆楚蓝尹 荆楚传统纺织印染文化与技艺研究 |
王妮作 |
2023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1 |
荆楚传统印染文化与技艺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荆楚蓝尹 - 荆楚传统纺织印染文化与技艺研究》主要针对荆楚地区的传统纺织印染文化与技艺进行梳理。首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出荆楚纺织印染技艺是中国印染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考证其是我国最早的蓝染种植与面料生产的产业链之一;其次,通过多次田野调查,整理出荆楚各地印染技艺的发展现状,认为其大多已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况,急需抢救性保护;再次,对荆楚印染纹样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创新设计的可能性;最后,提出荆楚传统印染抢救性保护策略,需要对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与大众普及等加以重视,并探究其活态传承方式与创新设计路径。 |
2022 |
84 |
中华服饰文化 |
李燕,罗日明编 |
2022 |
中国国际传播集团;北京:海豚出版社 |
140 |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服饰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变化,从秦汉时期的朴实、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美、隋唐五代时期的华贵,到宋代时期的淡雅、明清时期的华丽,各式各样的服饰散发着无与伦比的美丽。本书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选取了历朝历代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服饰,做了简单的介绍,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读者领略中华服饰文化的魅力。 |
85 |
中国服饰文化史 1 秦以前服饰文化史论 |
张志春,张影舒著;张志春主编 |
2022 |
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
339 |
|
86 |
中国服饰文化史 2 两汉以来服饰文化史论 |
张志春,张影舒著;张志春主编 |
2022 |
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
870 |
|
87 |
服饰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国丝服饰论坛 |
赵丰编 |
2022 |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
180 |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和传承服饰历史是我们了解各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鉴此,中国丝绸博物馆拟自2021年起每年举办“国丝服饰论坛”,邀请全国乃至国际历史和传统服饰的收藏者、保护者、研究者、教学者,包括设计师和推广者共同参加。本书记载了首届“国丝服饰论坛”,以“服饰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为主题,从学术回顾或个案研究等角度对服饰的研究史、方法论等进行深入综述与探讨,回顾历史、分析现状、面向未来,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探索前行。 |
88 |
传统服饰与创新设计实践 |
崔荣荣主编 |
2022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16 |
本书以中国服装史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服装史、设计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时尚设计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较深入、系统地介绍及分析了中国传统服饰与基于传统服饰的时尚创新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服装史、中国传统服饰的名词界定及含义、现代服装设计方法、时尚潮流与现代生活方式的交融、中国风时尚起源及经典案例分析、基于传统服饰的现代度身定制设计方法及案例分析等。本书突出学术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特色,可供各院校服装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使用,也可供从事服装学科研究和工作者及爱好者参考使用。 |
89 |
礼制与造物 明清山东礼仪服饰研究 |
李俞霏著 |
2022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70 |
本书通过研究社会文明进程中明清时期山东礼仪服饰,拓展了古代礼仪服饰的研究领域,为礼仪制度和服饰文化研究提供史料。对于进一步传承独具特色的地域服饰文化具有理论意义。同时,本书有助于深度发掘和秉持山东地域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性、文化性以及服饰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从而为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提供应用研究的理论依据。 |
90 |
风格迥异的服饰文化 汉文、英文 |
曹霞 |
2022 |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135 |
|
91 |
汉绣服饰设计 虚拟仿真实验 |
余戡平著 |
2022 |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128 |
汉绣服饰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是国家教育部获批的第一批一流本科建设,汉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项濒临失传的手工刺绣艺术,有2000多年的历史。本书旨在将国内外刺绣传统工艺、汉绣非遗与服装与服饰设计结合,在服装设计中推出创新的汉绣服饰设计,并辅以虚拟仿真实验,既响应习总书记关于传承及创新传统文化的号召,又可以提升本科服装院校学生的设计水平,更加可以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最大限度的扩大“非遗”汉绣继承者的范围,有效的传承及创新汉绣传统文化。 |
92 |
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我在明朝穿什么 |
陆楚翚著 |
2022 |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230 |
本书以有趣的场景代入式写法,向读者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明代人的着装与饰品。全书通过12章30个场景300多幅手绘图及古画中的服饰介绍了明代女性夏季着装、男性着装礼仪、不同身份人正式拜访时应穿的礼衣、出席不同规格宴会时的装束、婚丧嫁娶时人们的着装、节日庆典时的应景服饰、朝服的组成和穿着顺序、时尚流行服饰的传播、户外运动装、旅游休闲装等。通过对服饰解剖式的介绍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智慧与审美,还能为现代汉服的设计与穿搭、传统文化的溯源与发扬起到借鉴的作用。在书中你还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小点,例如古代的高跟鞋、拖鞋是什么样子的,原来过去赞美女性也是用“女神”,主随客便的官场礼仪,兼具声音的首饰“闹嚷嚷”,穿藕荷色衣衫的时尚老人,讲究穿搭的精神世界的旅游“卧游”,叛逆的流行“男穿女装”等等,在了解服饰之余也为读者带来一幅活色生香的古人真实生活画卷。 |
93 |
丝路之光 2019 敦煌服饰文化论文集 |
刘元风编 |
2022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53 |
本书以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主办学术活动所邀专家讲座的整理文稿为主,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敦煌文化艺术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第一届敦煌服饰文化论坛所邀五位专家的发言文稿;下编为中心主办系列学术讲座所邀七位专家的发言文稿,以及中心团队成员的两篇学术论文。从内容上看,其中涉及丝绸之路文明、敦煌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中印文化艺术对比研究等宏观课题,还有关于敦煌飞天艺术、敦煌图案、染织工艺等专题研究。这些丰富的内容一定能够为敦煌服饰文化研究和创新设计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发展。本书适用于服装专业师生学习参考,也可供敦煌服饰文化爱好者阅读典藏。 |
94 |
罗衣从风 敦煌服饰创新设计作品集 |
刘元风主编;崔岩,王可副主编 |
2022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 |
本书是由北京服装学院承担的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敦煌服饰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的成果作品集,其中收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名学员围绕敦煌元素创作的艺术作品,展现了敦煌服饰文化传承基础上的设计实践探索,是对敦煌文化乃至丝绸之路文化继承和创新的有力促进和引导。本书适用于服装专业师生学习参考,也可供敦煌服饰文化爱好者阅读收藏。 |
95 |
中国服饰文化史 3 中国古代服装画 |
张志春,王玲编著;张志春主编 |
2022 |
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
688 |
|
96 |
丝路之光 2021 敦煌服饰文化论文集 |
刘元风编 |
2022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27 |
本书是敦煌服饰文化研究前沿成果的集中展示。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收录了“第三届敦煌服饰文化论坛”所邀八位专家的发言文稿;“下编”收录了此次论坛所征集的六篇优秀投稿。学者们研究的内容丰富、观点新颖、考据翔实,不仅包括在丝绸之路广阔文化背景下对敦煌及沿线石窟艺术风格和美学思想的解读,还有对敦煌色彩、服饰名词、装饰图案、仪轨内涵等方面的个案研究。本书适用于服装专业师生学习参考,也可供敦煌服饰文化爱好者阅读典藏。 |
97 |
天上取样人间织 玉楼春里的服饰之美 |
东阳欢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编著 |
2022 |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243 |
本书主要以热播影视剧《玉楼春》中的服饰为素材,梳理展示了包括剧中的近70种服装,以及各种不同款式的衣冠、饰品等。书中图片选取的定妆照服饰,包括皇帝常服、皇后礼服、士庶男子服饰、妇女便服、军戎服饰等,配以易读而不失专业的文字,详细解释不同服饰背后蕴含的文化。作者团队用简明易懂的语言,穿插我国古代服饰的基本知识,将多种服饰的特色和典故娓娓道来,同时介绍了刺绣、缂丝等“非遗”传统手艺。书中选取图片精美,文字优美,抒发了作者团队对中国服饰文化的礼赞。 |
98 |
楚汉观照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与艺术创作展作品集 |
关立新编 |
2022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197 |
《楚汉观照: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与艺术创作展作品集》收录了40余位艺术家的60余套作品。展览以楚汉时空传承至今的服饰等文物作为文化研究对象与艺术创作源泉,通过对湖北江陵战国马山楚墓、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等出土文物的研究,开展包含染织服饰、绘画、漆器、插画、雕塑、数字媒体等类别的艺术创作,并通过五个板块 - “天施”“地化”“人事”“导引”“未央”进行作品呈现。创作团队突破学科自我限定,探索学科融合创新,以一条线串起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等学科,通过有史有据的研究与创作,问向早期中国的艺术之初,关注当下、指向未来,内外观照、彼此观照。 |
99 |
诗歌中的服饰 |
吴修丽编;何薇总主编 |
2022 |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
272 |
这是诗词与服饰的惊艳碰撞。在诗词中,我们看着锦衣罗裳款款而来,惊鸿一瞥,梦回古代。从冠冕、抹额到襦裙、丝履、步摇处处透露着制衣者独到的匠心。 |
100 |
服饰打开祖先的衣橱 |
中国国家博物馆,童趣出版有限公司 |
2022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36 |
|
101 |
中国服饰通史 |
克里斯托弗·劳埃德 |
2022 |
南京: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
|
|
102 |
古人的日常生活 服饰 |
陈元綵 |
2022 |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278 |
“古人的日常生活书系”在中国传统文化“衣食住行”的基础上,整体风格是一种文化休闲,以讲故事为主要体例,故事的背景是整个传统文化,全书轻松活泼,力求让读者在一种有趣的氛围中学到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专业、有趣的文字配上清晰别致的插图全方位展现古人的日常生活。全书从细节着手,分先秦服饰与封建时代服饰两篇,并以中华精美刺绣做附录,采撷历史丛林中古代服饰文化之精粹,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通过胡服骑射、战国袍服、文人青衫等细节,讲述中国古代服饰的精华与衍变,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
103 |
中国古代服饰文献辑刊 32 |
陈杨,黄鑫选编 |
2022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550 |
|
104 |
中国古代服饰文献辑刊 6 - 7 |
陈杨,黄鑫选编 |
2022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
|
105 |
中国古代服饰文献辑刊 1 - 2 |
陈杨,黄鑫选编 |
2022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
|
106 |
中国古代服饰文献辑刊 21 - 23 |
陈杨,黄鑫选编 |
2022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
|
107 |
中国古代服饰文献辑刊 20 |
陈杨,黄鑫选编 |
2022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586 |
|
108 |
中国古代服饰文献辑刊 8 - 9 |
陈杨,黄鑫选编 |
2022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
|
109 |
中国古代服饰文献辑刊 26 - 28 |
陈杨,黄鑫选编 |
2022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
|
110 |
中国古代服饰文献辑刊 10 |
陈杨,黄鑫选编 |
2022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576 |
|
111 |
中国古代服饰文献辑刊 31 |
陈杨,黄鑫选编 |
2022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590 |
|
112 |
中国古代服饰文献辑刊 11 - 18 |
陈杨,黄鑫选编 |
2022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
|
113 |
中国古代服饰文献辑刊 24 - 25 |
陈杨,黄鑫选编 |
2022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
|
114 |
时间里的中国 服饰的秘密 |
唐靖著;史晓雷总主编;毕贤昊绘画 |
2022 |
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 |
41 |
本书选取中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服饰主题,形象地展示了华夏五千年纷繁复杂的服饰的演化,从先秦人民色彩单一的布衣,到唐宋时期丰富多彩的服饰,再到各种精致的饰品,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一窥古人的衣橱,了解中国人的服饰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这样的。 |
115 |
类书服饰类文献汇编 10 |
赵连赏主编 |
2022 |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456 |
|
116 |
类书服饰类文献汇编 11 |
赵连赏主编 |
2022 |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544 |
|
117 |
类书服饰类文献汇编 14 |
赵连赏主编 |
2022 |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504 |
|
118 |
类书服饰类文献汇编 16 |
赵连赏主编 |
2022 |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490 |
|
119 |
类书服饰类文献汇编 12 |
赵连赏主编 |
2022 |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520 |
|
120 |
类书服饰类文献汇编 15 |
赵连赏主编 |
2022 |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506 |
|
121 |
类书服饰类文献汇编 17 |
赵连赏主编 |
2022 |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566 |
|
122 |
类书服饰类文献汇编 13 |
赵连赏主编 |
2022 |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501 |
|
123 |
传统服饰艺术文化内涵与传统服饰品设计研究 |
王丽丽著 |
2022 |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
123 |
本书共四章。第一章从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入手,介绍了传统服饰文化的相关研究,阐述了传统服饰与古典艺术的关系;第二章介绍了传统服饰的服饰品艺术;第三章介绍了传统服饰品的设计与应用;第四章介绍了传统服饰品的流行趋势与创新,在介绍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传统服饰品的现代化创新。 |
124 |
华夏衣橱 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
顾小思,杜田编著 |
2022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248 |
本书分为古人汉服科普和现代汉服穿搭建议两大部分,共包含5章内容,详细展示了从隋代到明代的帝后、官员、平民的服装、首饰、妆造、服饰纹样等,然后讲解了戏曲服饰,以及以24节气为主题的现代汉服穿搭指南。本书不仅是深度剖析汉服的科普书,还是一本可以将书中内容应用到现代生活中的指导书。书中展示的内容全部重新手绘,插图精美,且贴近文物的真实效果。 |
125 |
美育简本 中国古代服饰100问 |
高阳,李睿著 |
2022 |
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
198 |
本书以中国古代服饰为主要内容,内容涉及中国历代服饰的历史、发展、工艺、特点、鉴赏、文化等,以问答的形式,系统有序地提出目标读者最关心100个问题,进行简明扼要且轻松易懂的回答。同时每个配以相应的图片,图文并茂,让读者轻松、直观而又全面地了中国古代服饰的知识。 |
126 |
汉族民间服饰谱系丛书 五彩香荷 |
|
2022 |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
|
127 |
明代以来汉族民间服饰变革与社会变迁 1936 - 1949 |
崔荣荣,牛犁 |
2022 |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
|
2021 |
128 |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
王春法主编 |
2021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381 |
本书以历史时期分为“先秦服饰”“秦汉魏晋南北朝服饰”“隋唐五代服饰”“宋辽金西夏元服饰”“明代服饰”“清代服饰”六个部分,从中国古代服饰的制作工艺、审美取向和穿着场景,全面讲述了中国古代服饰复杂的演变过程,力求完整呈现中国古代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充分展示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灿烂成就。 |
129 |
服饰文化文献导读 |
黎焰,张辉,易卫国,乔京晶编 |
2021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63 |
服饰文化文献是研究服饰文化的学者和学生必备的学习与研究资料。本书从使用的角度对服饰文化文献进行分类,介绍了互联网、图书馆资源,以及电子图书、学术论文、古籍和近代文献、服饰和艺术类图片等文献资料检索及获取途径和方法。通过对文献评价指标的计量统计分析,为读者甄选出服饰文化经典图书,并按服饰文化内容,分别介绍所选取的服饰文化理论、服饰史、织染绣、民族服饰的经典书目。本书图文并茂,希望通过书中导读内容,帮助服饰文化的初学者、爱好者找到所需的服饰文化文献,也为这些书找到它们的读者。 |
130 |
遇见艺术 遇见中国服饰艺术 |
王渊著 |
2021 |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12 |
《简明中国服饰艺术读本》是“简明艺术读本”中的一册,本书按照时代的主线,阐述从先秦至近现代不同时期的服装款式特征、发展与演变。中国服饰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随着朝代的更迭而变化着形态,同时,中国的统治者又都视服饰为“立国之经”。因此,不同时代的服饰现象也反映了相应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国古人认为,人是肉体与精神的统一体,而服饰是人内在精神的外化反映,人们在服饰中将儒家思想、做人的道理、朴素的天地观融入其中,书稿将重点分析中国服饰现象背后所蕴藏的文化意蕴。 |
131 |
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 |
乌日图宝音著 |
2021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7 |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装饰工艺品设计工艺,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围绕传统民族服饰,介绍了传统民族服饰的审美特征、外观的印象魅力、其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文化特征、应用与设计,并由此拓展开来,介绍了传统服饰文化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传统服饰手工艺的创新应用、传统刺绣工艺在服饰创意设计中的运用。全书以传统服饰的生态保护和现代化设计收尾,提倡要择取民族服饰的艺术性进行再创造,适时地在变革中传承、发展民族服饰的艺术性。 |
132 |
中国传统服饰的传承与设计应用 |
王彬著 |
2021 |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万卷出版公司 |
210 |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发展历经几千年,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服饰美学风格,其式样、装饰、图案和色彩丰富多样。中国传统服饰构成了世界服装史上别具特色的一大系统。它的结构与款式也是随着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发展而逐渐变化。服饰之美成为了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文化成就。本书从中国传统服饰的传承与设计展开详细论述,主要论述了中国传统服饰的传承与变革,以及中国传统服饰与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服饰图案设计、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方法与设计实践几个方面的内容。全书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丰富,针对性强,可为服装设计爱好者与学习者提供参考。 |
133 |
中华传统礼仪服饰与古代色彩观论坛文集 2021 |
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 |
2021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2 |
本书辑录“中华传统礼仪服饰与古代色彩观论坛”17篇论文,以华服为切入点,主要阐述中华传统礼仪服饰、古代色彩观等。分为服饰篇和色彩篇两大篇。其中服饰篇含8篇论文,分别从华服、华服礼仪、中国风格服饰设计文化、相关文献等方面对中华传统礼仪服饰进行深入阐述;色彩篇含9篇论文,分别从朝代和民族服饰色彩及语言、意义、应用等方面对中国古代色彩观进行论述。 |
134 |
国博 中国古代服饰与礼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王春法 |
2021 |
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242 |
本论文集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服饰礼仪研究、传承创新以及工艺等多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传统服饰礼仪研究领域目前的学术能力和水准。书中具体收录了《中国服装史上的四次大变革》《孙机先生与物质文化史研究》等文章。 |
135 |
享千年文化遗韵承霓裳彩衣精粹 服饰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 |
梁惠娥,邢乐著 |
2021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22 |
本书共五章,以呈现中国传统服饰“礼俗观念性”文化、“地域多样性”文化、“哲学符号性”文化为核心,从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角度切入,展现我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千百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和丰富文化内涵,探讨现代服饰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新技术、新方法。书中结合团队承担的2018国家艺术基金传播推广项目“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创新设计作品美国巡展”-“游”“囍”“悠”“礼”四篇专题实践展,引发对于服饰文化海外传播策略的思考,旨在助力传承中国传统服饰中的文化基因,探索发现新的传承发展模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国民文化认同感,让中国传统文化这颗千年大树根深叶茂、永葆生机。 |
136 |
绝色敦煌之夜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服饰精粹 |
刘元风作 |
2021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150 |
本书精选了由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研究、设计和制作的古代艺术再现服饰和现代创新设计服装,并由主创人员进行创作理念、取材元素和设计过程的详细解析,展示了敦煌服饰文化的魅力和服务于现代生活的创新成果。这些服装曾参与第三届、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绝色敦煌之夜”重要展演,获得了在场嘉宾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本书适用于服装理论和设计专业师生学习参考,也可供敦煌服饰文化爱好者阅读典藏。 |
137 |
2019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论坛文集 探纂雅故,格物致知 |
马胜杰,贾荣林 |
2021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140 |
2019年11月9日,“探篹雅故,格物致知:2019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论坛”在北京服装学院隆重举办。 |
138 |
给孩子的传统文化启蒙书 穿一穿 中华服饰真好看 |
王轶美著;三脚小猫绘 |
2021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34 |
|
139 |
齐明盛服 明代衍圣公服饰展 |
孔子博物馆编 |
2021 |
北京:文物出版社 |
156 |
传世明代衍圣公服饰以其色彩之原真性、纹饰之完整性、结构之稳定性等特点优于出土明代服饰,亦以其以保存完好、类别完整、传承有序、配服完备成为研究明代和历代服饰体系的珍贵一手实物资料。孔子博物馆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推出“齐明盛服 - 明代衍圣公服饰展”并集结图录出版,旨在深入解读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使收藏在博物馆的文物重焕活力,并引导大众欣赏服饰之美的同时,强化民众的中华民族共识和文化自信。 |
140 |
我们的服饰 |
杨仪主编 |
2021 |
贵阳:孔学堂书局 |
20 |
本书包括什么是马尾绣、为什么它是穿在身上的“史书”、什么是苗绣、侗族男女服饰有什么区别呢、布依族为什么喜欢刺绣梨花等内容。 |
141 |
中国传统服饰 |
石音 |
2021 |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
|
142 |
燕赵服饰文化研究 |
刘立军著 |
2021 |
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
272 |
本书从磁县、平山、藁城、满城、望都、曲阳、宣化、隆化、易县、景县等诸多考古遗存和相关历史文献,以及民间百姓活态传承的文化观念与服饰影像中,梳理燕赵服饰整体面貌,探讨燕赵之地服饰文化的特色。 |
143 |
敦煌壁画中的服饰 |
关燕茹编著 |
2021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敦煌壁画中的北朝胡服与汉装、隋朝服饰和舶来品、大唐风流、最后的华服、敦煌壁画中的童装、异彩纷呈的各民族服饰。 |
144 |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演变与发展研究 |
孙艳华著 |
2021 |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
207 |
本书分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演变历程、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发展探究两篇,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概述、传统服饰文化理论的发展研究、传统服饰结构的发展研究、传统服饰工艺发展研究、传统服饰色彩体系发展研究等。 |
145 |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
高颖著 |
2021 |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
187 |
本书以中国历史发展为脉络,以中国传统服饰为基础,简述了服装的起源,回顾了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分析探讨了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深入研究了我国古代及近现代服饰,分析探讨了对传统服饰的传承与创新。 |
146 |
中华传统服饰文化传承研究 |
陈德志 |
2021 |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
|
本书共四章。第一章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古代礼制、古典哲学、传统民俗、古代文学及艺术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服饰形成的文化渊源;第二章和第三章论述了从古至今中国服饰的发展与变革;第四章探析了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 |
147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儿童绘本 了不起的中华服饰 |
杨源著;枫芸文化绘画 |
2021 |
中信出版集团 |
32 |
本书主要通过介绍藏族的传统服饰,来展开介绍藏族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内容包含有:藏族历史;生活方式;节日习俗;看看藏族服饰;图案花纹。 |
148 |
百工百衣风尚图考 黄河流域服饰文明的一朵奇葩 |
黄智高著 |
2021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64 |
作者进行了历时多年的深入调研与考证,收集了大量历史实证图像与文献资料,在参考前人成果和纵横向比较的基础上,产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核心内容即凝结为这部以图证为核心,涵盖其溯源、内容、建构、海外传播与比较启发等板块的宋代职业风尚史作品。 |
149 |
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服饰打开祖先的衣橱 |
中国国家博物馆著;童趣出版有限公司编;胡健总主编 |
2021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37 |
《服饰打开祖先的衣橱(精)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用简洁有趣的文字,精美的手绘大图和文物实景图片,介绍了从远古世界到新时代各时期的男女服饰,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汉代的袍、唐代的襦裙、明代的霞帔等,同时也介绍了服饰随着时代的变化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如唐代服饰的雍容华美,宋代服饰的清新质朴等。绘本以服饰为载体,反映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社会变迁。通过本书的阅读,孩子们将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演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