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资料馆
首页Publication Year | Title | Publication Title | Abstract Note |
---|---|---|---|
2019 | 山东青岛土山屯墓群四号封土与墓葬的发掘 | 考古学报 | 一发掘概况土山屯墓群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土山屯村东北的岭地上(图一),地表原存封土十五处(图版壹,1)。2011年,为配合公路建设,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胶南市博物馆对其中三处封土、十三座汉墓进行了发掘~([1])。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为配合基础工程建设,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黄岛区博物馆,对土山屯墓群部分区域进行了发掘。 |
2018 | 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1017号墓发掘 | 考古学报 | 大河口墓地位于山西省翼城县县城以东约六千米处大河口村北的台地上(图一),2007年5月被盗,同年9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和翼城县文物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始对该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工作断断续续进行到2016年12月,整个墓地墓葬全部发掘完毕,共发掘西周墓葬二千二百余座(图版壹;图版贰,1)。相关资料 |
2018 |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铜器 | 文物 |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园从2011年开始进行发掘和清理,2015~2016年初清理了海昏侯刘贺墓椁室,并对椁室和主棺内的文物进行了科学提取和现场文物保护。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对海昏侯墓园出土铜器进行了整理。其中,海昏侯刘贺墓共出土铜器500余件,器类包括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生活用器、度量衡器、兵器、车马器、工具和杂 |
2018 |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漆木器 | 文物 |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珍贵文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大量精美的漆木器。从2016年6月开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漆木器进行了整理。所出漆木器多为实用器,可分为饮食用器,生活用器,兵器、兵器用具,乐器、乐器用具,明器。器形有耳杯、盘、碗、盒、棋盘、盾、弩、编钟架、木佣等。纹饰多见云气纹、三角形和变形鸟头纹,文字多以朱漆、黑漆书写。漆木器胎骨质地主要为木胎与夹纻胎,制法以斫制、旋制为主。这批漆木器制作工艺精湛,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为研究汉代漆器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
2018 |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简牍 | 文物 |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共出土5200余枚简牍,放置在四个漆笥中,包括书籍简和公文书牍。书籍简主要包括《诗经》、《礼记》类、祠祝礼仪类、《论语》、《春秋》经传、《孝经》类及诸子类、诗赋类、六博类、数术类、方技类等文献。公文书牍为海昏侯及夫人分别上书皇帝与皇太后的奏牍和朝中关于刘贺本人的议奏或者诏书。另有110枚签牌,记载随葬衣、物的内容与数量。海昏简牍的发现,对于研究儒家学说及其经典的演变、昭宣时期的思想学术图景具有重要价值,也为研究该时期的诸侯王、列侯制度提供了新资料。 |
2018 | 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2002号墓发掘 | 考古学报 | 一墓葬概况M2002位于山西省翼城县大河口墓地西南部,第二发掘区的西南角。于2009-2011年发掘。北邻M2010、M2011,西邻M2140、M2147,西南邻M2001,南邻M1036、M1037,东侧为未发掘的车马坑CH2(图一;图版壹)。墓向为292度。长方形竖穴土圹,拐角略圆弧,口小底大。现墓口距地表100、做过10、长275、宽172厘米。四壁呈袋状,自墓口向外扩张至二层台上部,其中二层台上部有一段外扩较 |
2017 |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奏牍 | 南方文物 | 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一万余件(套)文物,其中受到世人瞩目的包括江西地区首次发现的简牍等出土文献资料。在这批出土文献中包括数十版木牍,为海昏侯刘贺及其夫人向皇帝及太后的上书,涉及到朝献、酎金、秋请等内容,对研究当时的朝 |
2016 | 海昏侯墓“大刘记印”研究二题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从汉代称谓来看,"大刘"之"大",与彰显姓氏的显赫关联不大,它主要与年辈相关。汉代称"大"者,为父辈人物,印主刘贺为宣帝叔父辈,特制此印以隐约表达自己的身份。此外,此印有着"《春秋》笔法",背后反映着武、宣时代的政治问题。具体说来,其一,"大"有大宗、正统的指向,由此,"大刘"隐隐有着争皇家正统的考量;其二,"大"有昌大、兴旺及壮大之义,并与刘贺当年的封地及身体状况有重要关联。 |
2016 |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祖陵一号陪葬墓 | 考古 | 2007年发掘的辽祖陵一号陪葬墓为大型砖筑类屋式墓,由墓道、墓门、前室、前甬道、中室、左耳室、右耳室、后甬道和后室组成。虽经多次盗扰,仍发现部分等级较高的随葬品和墓志残片等。墓葬年代为辽代早期偏晚。据现有资料推测,墓主很可能是辽太祖第三子耶律李胡。该墓的发掘对研究辽代陵寝制度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
2016 | 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 | 考古 | 海昏侯墓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民小组东北约500米的墎墩山上,东临赣江,北依鄱阳湖,南距南昌市区约60公里(图一)。2011年3月23日,墎墩山上的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闻讯后立即派员进行现场勘查,并及时向国家文物局汇报。国家文物局于2011年4月6日在南昌主持召开了墓葬保护专家论证会,同意江 |
2015 | 山西忻州市九原岗北朝壁画墓 | 考古 | 2013~2014年,在忻州市九原岗发掘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大型单室砖墓,时代大致为东魏至北齐早期。在墓道两侧、门墙、甬道和墓室内都发现大幅精美壁画。壁画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是研究北朝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军事制度等的珍贵资料。 |
2015 | 河北赞皇县北魏李翼夫妇墓 | 考古 | 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水渠道计划通过赞皇县西高古墓群所在地区,渠线工程将影响到一些古遗址和古墓葬,需进行抢救性发掘。受河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办公室的委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队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对该墓群进行了勘探和发掘。经清理发现,该墓群为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群,墓葬分为东西两排,并自北向南依尊卑顺序依次排列~([1])。墓葬形制有砖 |
2014 | 河南安阳市孝民屯遗址西周墓 | 考古 | 2003~2004年,多家机构合作组成的殷墟孝民屯考古队在安阳市殷墟西部的原孝民屯村进行大规模抢救性考古发掘(图一),取得了重要收获,特别是殷墟时期的建筑基址、铸铜遗迹及数百座同期墓葬,为全面研究殷墟的社会形态、手工业生产等提供了宝贵资料[1]。除殷墟时期的各类遗迹、遗物,孝民屯遗址还发掘了9座西周时期的墓葬。殷墟遗址范围内, |
2014 | 严仓1号墓墓主、墓葬年代考 | 历史研究 | 严仓1号墓俗称獾子冢,是一座战国楚墓,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严仓墓地。该墓地西距楚故都纪南城约8公里,与包山2号墓、望山1号墓、天星观1号墓等相去不远。为配合工程建设,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①该墓平面甲字形,有封土,带墓道。墓壁有15级台阶。葬具为一椁三棺。椁室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室。墓葬被盗严重,所存遗物不多,但仍有重要发现。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南室和西室劫余的竹简。 |
2014 | 河南安阳市孝民屯遗址西周墓 | 考古 | 2003~2004年,多家机构合作组成的殷墟孝民屯考古队在安阳市殷墟西部的原孝民屯村进行大规模抢救性考古发掘(图一),取得了重要收获,特别是殷墟时期的建筑基址、铸铜遗迹及数百座同期墓葬,为全面研究殷墟的社会形态、手工业生产等提供了宝贵资料[1]。除殷墟时期的各类遗迹、遗物,孝民屯遗址还发掘了9座西周时期的墓葬。殷墟遗址范围内, |
2014 | 瓦埠湖流域庄墓镇农田土壤氮磷分布及流失风险评估 | 环境科学 | 为揭示瓦埠湖流域庄墓镇农田土壤氮磷含量、分布及其流失风险状况,在该镇下辖的10个行政村,采集农田表层土壤样162份.在对不同形态氮、磷含量分析测试的基础上,采用氮磷指数法量化土壤氮磷流失风险,并以基于ArcGIS的Kriging插值技术,对全氮全磷含量、生物有效性氮磷含量及氮磷指数值进行空间插值模拟.结果表明,该镇土壤全氮含量平均值为1.67 g·kg-1,全磷为0.71 g·kg-1;生物有效性氮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26 g·kg-1和0.33 g·kg-1,分别占全氮全磷含量的14.93%和47.30%.全氮含量较高的采样点主要散布在侯集村、杨湾村、刘浅村;全磷含量较高的采样点主要集中在... |
2014 | 长安地区新发现的唐墓壁画 | 文物 | 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周边地区新发现一批唐墓壁画,如西安市长安区唐贞顺皇后敬陵壁画和长安区郭庄村唐墓壁画、渭南市崇凝镇唐墓壁画等。由于盗掘等原因,其中有些原墓葬已不存,仅余壁画照片,内容包括仕女图、高士图、乐舞图及独立的山水壁画等。这些图像虽然失去了完整的历史环境信息,但仍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于研究唐代社会史、美术史、物质文化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2014 | 成都市天回镇老官山汉墓 | 考古 | 2012~2013年,在成都市天回镇发掘4座西汉土坑木椁墓,墓葬出土漆木器、陶器、少量铜器和铁器等遗物620余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有M1出土的公私文书、M出土的玉璋和4部竹木制织机模型、M3出土的八部医术竹简及漆人体经穴俑等。 |
2014 | 江苏扬州市曹庄隋炀帝墓 | 考古 | 2012年3月,在江苏省扬州市曹庄发现两座隋唐时期的砖室墓,M出土隋炀帝墓志,墓葬中出土十三环蹀躞金玉带、鎏金铜铺首、玉璋、铜编钟、铜编磬、凤冠等高等级的随葬品,以及大量陶俑等,可以确定墓葬为隋炀帝与萧后的最后埋葬地。 |
2013 |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辛店二号战国墓 | 考古 | 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在临淄区辛店城区抢救性发掘了一座"甲"字形土坑积石木椁墓,椁室周围的二层台上有4座陪葬墓和1座器物坑。墓内残存的随葬品较丰富,包括陶器、铜器、水晶及玛瑙器、石器、泥器、骨器、漆木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器物组合及特征推测,墓主人可能是战国早期齐国的高级贵族或王室成员。 |
2013 | 江苏盱眙县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东区陪葬墓 | 考古 | 大云山江都王陵东区陪葬墓现存2座墓葬(M 16、M 17),位于陵园外东司马道北侧,为陵园外的陪葬墓。两墓为同茔异穴合葬墓,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铜器、铁器、玉器、漆器、陶器等遗物80件。从墓葬所处位置、随葬品组合及形制、印章印文等材料看,M17墓主人为江都国高等级官员,M16墓主人为其夫人。 |
2013 | 唐代洛州刺史贾敦颐墓的发掘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 2009年10-12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洛阳红山乡工业园区内发掘清理了唐代贾敦颐墓。该墓由斜坡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壁龛、墓室、耳室等几部分构成,平面为"铲"形。据墓志可知,墓主为唐洛州刺史贾敦颐,显庆元年(656年)薨于位,同年与夫人房氏合葬于洛阳邙山。由于纪年明确,填补了以往洛阳地区发掘的唐墓中无早期纪年墓的空缺,也为唐墓分期断代提供了确切尺度,墓中陶瓷器和各类陶俑等也为墓葬分期提供了可靠的类型学比较依据。贾敦颐在新与旧《唐书》中均有传,但甚简,而墓志洋洋上千言,详细记载其先世之源、祖辈官职、本人履历和事迹、生卒年及葬地,以及妻室、子嗣等,可补史载之阙。 |
2013 | 山东沂水县纪王崮春秋墓 | 考古 | 纪王崮春秋墓为带一条墓道的岩坑竖穴木椁墓,由墓室、墓道及附属的车马坑三部分组成。墓室与车马坑共凿建于一个岩坑中。墓室由外椁室、内椁室、二重棺、两个器物箱、三个殉人坑组成。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青铜器等遗物。纪王崮春秋墓规模大、规格高、结构特殊、出土遗物丰富,对研究该地区东周时期文化和丧葬制度等意义重大。 |
2013 | 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西周墓 | 考古与文物 | 宝鸡石鼓山西周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四组,2012年发掘了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圹墓石鼓山M3,墓葬下部四周有熟土二层台,墓葬的东、北、西壁有壁龛。葬具两椁一棺。出土器物有铜礼器、兵器、马器等,其中铜礼器共14类31件。墓葬时代可能为为西周早期,可能上至商末周初。出土的铜礼器组合完整,造型精美,应为一座等级较高的贵族墓葬。该墓的发掘为商周青铜器以及西周埋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新资料,对西周历史、文化、礼制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
2013 | 江苏盱眙县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一号墓 | 考古 | 大云山江都王陵为一处保存较完整的西汉诸侯王陵园,其中一号墓主人为第一代江都王刘非。该墓为竖穴岩坑墓,平面呈"中"字形,墓室结构为黄肠题凑。墓室虽遭盗扰,但仍出有铜器、铁器、金银器、漆器、玉器、琉璃器、陶器等大量遗物。该墓的发掘为汉代诸侯王墓及其埋葬制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
2013 | 洛阳邙山镇营庄村北五代壁画墓 | 洛阳考古 | 2012年6~10月,在洛阳市老城区邙山镇发掘了这座五代壁画墓,这座壁画墓保存较好。墓室甬道及圆形墓室内共发现了8组壁画。这8组壁画题材丰富,是研究五代时期绘画艺术不可多得的资料。 |
2013 | 郑州黄岗寺北宋纪年壁画墓 | 中原文物 | 2010年3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郑州市二七区黄岗寺村南水北调工程施工区挖出的1座古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墓葬为一座圆形砖室壁画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和墓室组成。墓中出土石质贾正之夫妇墓志二方为研究宋代历史和书法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2013 | 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南朝刘宋墓 | 考古 | 2010年3~8月,南京市博物馆对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的六朝墓进行全面勘探和发掘。其中元嘉三年墓为平面呈凸字形的券顶砖室墓,由墓圹、斜坡墓道、砖室、排水沟等组成,出土青瓷器、陶器、石器等,并发现6方砖墓志等有纪年的遗物。该墓的发掘对南京地区六朝墓研究有重要意义。 |
2013 | 中原地区东周铜器墓分类新论 | 考古 | 根据用鼎状况及组合形式,中原地区东周铜器墓可分为九组,再参考墓室面积、铜礼器组合形式、棺椁重数、车马(器)随葬、乐器、玉器等因素,这些墓葬又分为甲类高等级铜器墓、乙类中等级铜器墓和丙类低等级铜器墓。这样分类以鼎的组合为主要标准,既考虑到了列鼎数量,又兼顾非列鼎的象征意义和东周用鼎制度。 |
2013 | 洛阳邙山镇营庄村北五代壁画墓 | 洛阳考古 | 2012年6~10月,在洛阳市老城区邙山镇发掘了这座五代壁画墓,这座壁画墓保存较好。墓室甬道及圆形墓室内共发现了8组壁画。这8组壁画题材丰富,是研究五代时期绘画艺术不可多得的资料。 |
2012 | 安徽六安市白鹭洲战国墓M566的发掘 | 考古 | 2010年4月发掘的白鹭洲战国墓M566为带墓道的竖穴土坑墓,墓主为女性。墓葬中出土一椁三重棺,以及铜器、仿铜陶礼器、漆木器及玉器等随葬品。墓主身份应不低于大夫级,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此墓葬的发掘丰富了战国时期皖西地区楚墓的研究资料,对研究安徽地区楚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2012 | 江苏盱眙县大云山汉墓 | 考古 | 大云山汉墓区为西汉第一代江都王陵园。陵园内共发现主墓3座、陪葬墓11座、车马陪葬坑2座、兵器陪葬坑2座以及陵园建筑设施等遗迹。其中,M1与M2出土了包括玉棺、金缕玉衣等在内的漆器、铜器、金银器、玉器等精美遗物。结合文献和出土资料,M1墓主人为西汉第一代江都王刘非。 |
2012 | 安徽六安市白鹭洲战国墓M585的发掘 | 考古 | 2011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六安市白鹭洲的M585进行了发掘。该墓墓坑平面呈"甲"字形,墓室有外藏室、椁室及棺室,棺室有外棺、中棺和内棺。随葬品有陶器、铜器、漆木器、玉器等,还出土1套皮甲片、铜戈等,确定墓主为一名男性武将,身份应不低于大夫级。该墓为战国中期或中期偏晚时的楚墓。 |
2012 | 洛阳孟津朱仓北魏墓 | 文物 | 2009年3~8月,原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朱仓村清理了一批北魏时期的墓葬,其中在朱仓遗址区发掘北魏墓15座,在朱仓东段发掘北魏墓8座。23座墓葬均为中型或小型墓,依据墓室形制分为方形单室砖券墓、铲形或方形单室土洞墓、刀形单室土洞墓三类。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种类有人物俑、动物模型、日用器以及灶、井、磨等模型,此外还有瓷器、银器、铜器、铁器等。 |
2012 | 山东定陶县灵圣湖汉墓 | 考古 | 灵圣湖汉墓(M2)整体呈"甲"字形,地上墓室为人工夯筑。墓圹近方形,四壁用木板贴护。木椁周围有大量积砂,顶部及周边用青砖封护。椁室为大型"黄肠题凑"建筑,由前、中、后三墓室和侧室、门道、回廊、外藏室、题凑墙组成。该墓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黄肠题凑"墓葬,是研究汉代"黄肠题凑"葬制的珍贵资料。 |
2012 | 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考古成果论证会纪要 | 文物 | 大云山汉墓位于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大云山山顶。2009年初,大云山发生了严重盗墓事件。同时,由于现场不断受到开山采石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9年9月~2011年12月,南京博物院对此区域进 |
2012 | 山东滕州市染山西汉画像石墓 | 考古 | 2008年,对山东滕州市染山汉墓进行发掘。该墓系在山坡开凿斜坡式墓道和长方形墓坑。在墓坑内用石材砌筑并排的5座椁室,椁室前部有前室和南、北侧室。出土遗物500余件,包括陶器、原始瓷器、玉器等。该墓的年代应为西汉中期,墓主应是郁郎侯刘骄。该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葬制、葬俗、画像石艺术等提供了新资料。 |
2012 | 新疆特克斯县阔克苏西2号墓群的发掘 | 考古 |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2010年对阔克苏西2号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了墓群中部的93座墓葬。这批墓葬形制有竖穴土坑墓、竖穴偏室墓和竖穴石室墓。出土了铜器、骨器、陶器、铁器和石器等遗物。从出土遗物和墓葬形制判断,墓葬的时代差距较大,分别属于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 |
2012 | 洛阳涧西南村西晋墓 | 文物 | 1997年7月,原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配合洛阳市安居工程建设时,在涧西区南村发掘清理了4座西晋墓葬(编号EM263、EM264、EM267、EM268)。EM263、EM267、EM264自北向南排列,间距约20米。除EM268保存完整外,其余3座早期被盗现象严重,墓室顶部及四壁无一完整,有的铺地砖也被破坏,随葬器物残损。现简报如下。 |
2012 | 山东淄博市博山区金代壁画墓 | 考古 | 1990年,淄博市博物馆等对淄博市博山区一座金代砖室墓进行发掘。墓葬由墓门、甬道、主墓室等构成。主墓室内墓壁及墓顶皆有彩绘的图案和壁画,随葬品有瓷器等。根据墓葬内题记可知该墓年代为金代完颜永济大安二年,墓主为有西域胡人血统的地方官吏或富商。墓葬形制、随葬器物以及壁画都反映了女真和汉文化的融合。 |
2012 | 山东安丘柘山镇东古庙村春秋墓 | 文物 | 1994年8月,山东省安丘市柘山镇东古庙村砖厂在取土时,发现地下文物240余件。在潍坊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协助下,全部文物征集到安丘市博物馆收藏。由于文物是砖厂用推土机取土时发现,现场已被破坏。从出土器物观察,这批器物的年代不一,应分别出土于春秋和汉代墓葬。现将春秋墓出土器物介绍如下。一出土器物墓葬位于安丘市柘山镇东古庙村南约500米处古庙河东侧的台地上,此处为鞍子山北 |
2011 | 河南安阳县北齐贾进墓 | 考古 | 2008年6月15日,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在巡护过程中于南水北调干渠安阳第九标段37+500处发现1座北齐时期洞室墓(编号M54)。请示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后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至2007年7月1日,发掘基本结束。该墓是南 |
2011 | 辽宁阜新县辽代平原公主墓与梯子庙4号墓 | 考古 | 平原公主墓为砖筑双室墓,由墓道、墓门、前室、左右耳室和主室等组成,在墓门门洞的正上方和墓道两侧墙壁上绘有壁画。出土有瓷器、金银器、铁器、铜器、玻璃器、墓志等遗物,年代下限为兴宗末年。梯子庙4号墓为砖筑单室墓,由墓道、墓门和主室组成,出有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等遗物,年代为辽代中期。 |
2011 | 陕西神木大保当东汉画像石墓 | 文物 | 1996~1998年,在陕西省神木县大保当镇发现了26座东汉墓葬和一座汉代城址,其中14座墓出土了精美的画像石。2008年秋,在大保当镇又发掘了3座汉墓,其中2座墓(M1、M3)出土了画像石。画像石均为浅浮雕,局部涂有黑色和红色,内容主要有车马出行、神仙羽人、祥禽瑞兽等。这3座墓的时代应为东汉早中期。 |
2011 | 重庆市忠县将军村墓群汉墓的清理 | 考古 | 2001~2008年,对重庆市忠县将军村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汉至六朝墓葬共计257座。比较典型的5座汉墓中有3座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2座为砖室墓。出土遗物有陶器、铜器、铁器和铜钱等,以陶器为主。5座汉墓年代为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时期。该墓地的发掘,为研究当地汉至六朝时期的葬制、葬俗等提供了新资料。 |
2011 | 陕西神木大保当东汉画像石墓 | 文物 | 1996~1998年,在陕西省神木县大保当镇发现了26座东汉墓葬和一座汉代城址,其中14座墓出土了精美的画像石。2008年秋,在大保当镇又发掘了3座汉墓,其中2座墓(M1、M3)出土了画像石。画像石均为浅浮雕,局部涂有黑色和红色,内容主要有车马出行、神仙羽人、祥禽瑞兽等。这3座墓的时代应为东汉早中期。 |
2011 | 徐州两汉诸侯王墓研究 | 考古学报 | 目次一徐州两汉封国概况二徐州西汉诸侯王(后)墓葬分析三徐州西汉楚王(后)墓墓主推测四徐州西汉诸侯王墓与西汉帝陵及其他地区诸侯王墓比较五徐州地区横穴崖洞墓研究的几点推论六徐州东汉诸侯王墓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分封诸侯王是汉代中央政府巩固统治的措施之一。两汉400余年,今徐州一带共属七个不同的诸侯国,前后有数十位诸侯王。目前徐州境内共发现两汉诸侯王墓十余处,墓葬近二十座。本文拟以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及其他相关资料对这些诸侯王墓进行研究,并对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
2011 | 河南洛阳市西工区M8832号东周墓 | 考古 | 2005年,在洛阳市西工区发掘一座未被盗扰的春秋时期墓葬(M8832)。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具为两棺一椁。出土了较多青铜器、玉器等,包括铜鼎8件,其中列鼎为5件,推测墓主人应是较高级的贵族。此墓的发掘,为研究东周时期的墓葬形制、葬俗、随葬品组合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
2011 | 河南洛阳市吉利区两座北魏墓的发掘 | 考古 | 1987年,在洛阳市吉利区发掘了北魏时期的吕达、吕仁父子墓。墓葬的分布位置符合当时的埋葬制度,两座墓出土的随葬品处于北魏迁都洛阳后的转变期,形成前、后期不同风格的组合。吕达墓所出嵌蓝宝石金戒指及胡俑等,是北魏迁洛以后以洛阳为中心的东西文化交流和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的见证。 |
2011 | 河南孟津县马村晋墓的发掘 | 考古 | 2010年6月,为配合洛阳铁路枢纽建设,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孟津县平乐镇马村发掘了一座西晋时期墓葬(C10M823)。C10M823位于汉魏洛阳城西北部约6公里,西距焦柳铁路约0.5公里,东距二广高速公路约1公里(图一)。一、墓葬形制C10M823形制较特殊,由墓道、甬道、墓室和耳室组成,主室为砖室,耳室均为土洞(图二)。墓葬方向185度。墓道位于墓室 |
2011 | 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的图像题材探析 | 美术研究 | 中原北方地区发现了许多宋金时期的仿木结构砖室墓,墓内饰有题材丰富的壁画或砖雕。对壁面装饰的考察,可为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以及丧葬习俗,提供重要的信息。本文将分析河南、山西地区的几组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讨论该时期墓葬中装饰题材的特征与内涵,并通过联系民间寺庙等地上建筑遗存,深入探寻时人选择、设置特定图像题材的原因,理解墓葬装饰如何与当时的丧祭文化相关联。 |
2011 | 凤栖原汉墓 西汉大将军的家族墓园 | 中国文化遗产 | 位于西安南郊的凤栖原,这块渭河北岸、秦岭山麓之北的高亢地域,土厚水深,适合埋葬,千百年来无数达官贵人就在这块高岗原地上形成了累累坟冢。但由于年代久远,太多的坟冢被平整为田地,封土湮灭不见。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就位于凤栖原的一道高岗上,它秦汉时代属于杜县,唐宋之际属于万年县,而今属于 |
2011 | 马王堆汉墓出土香囊的探究 | 丝绸 | 香囊在中国历史悠久,饱含着诸多的传统文化信息,种类也繁多。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质香囊,无论在香文化、纺织工艺和社会习俗上都占有独特地位,尤其对后期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简述了香囊发展的历程,补充了发掘报告上缺失的信息,重点诠释了汉代的香囊制作工艺与功能用途。 |
2011 | 洛阳孟津大汉冢曹魏贵族墓 | 文物 | 2009年2月~2010年9月,在连霍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洛阳段共发掘古代墓葬177座,主要为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唐宋时期墓葬,其中ZM44为2009年4月在连霍高速公路洛阳服务区东侧调查钻探时发现,墓葬位于洛阳市孟津县送庄乡三十里铺村东南。此墓为长斜坡墓道砖券多室墓,由墓道、甬道、前室、耳室、北侧室、南双侧室、后室等组成,为多人合葬墓。因盗扰严重,出土器物较少,主要有陶器、铜器、铁器、金银饰等。其中出土的"曹休"铜印应是墓主人的私印,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此墓的年代应属三国时期,墓主人为曹魏名将曹休。 |
2011 | 山西兴县红峪村元至大二年壁画墓 | 文物 | 2008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兴县康宁镇红峪村发掘了一座壁画墓。墓葬坐西朝东,由墓道、封门石、甬道、墓门及墓室组成,墓室为八角形,为夫妇合葬墓。墓顶和墓室皆绘有壁画,包括花卉、鞍马、墓主夫妇对坐图、备茶图及孝行故事等。西壁墓主夫妇之间有一牌位,题有墓主武庆及其妻景氏名字,其后座屏上题传马致远所作《天净沙.秋思》。西南壁上题记中有元代至大二年(1309年)纪年。 |
2010 | 河南偃师市吴家湾东汉封土墓 | 考古 | 2006年,在偃师市吴家湾村发掘了一座东汉晚期墓葬。墓上的圆形封土已被夷平,有长斜坡墓道,为横列前堂式的小砖券顶多室墓。随葬品包括陶、铜、铁、石器等。此墓位于洛南东汉陵区陪葬墓群的边缘,它的发掘对认识东汉帝陵的布局、范围,以及陪葬墓的等级和墓主人身份等,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2010 | 河南偃师市首阳山西晋帝陵陪葬墓 | 考古 | 2002年和2008年,对河南偃师市首阳山4座西晋墓进行了清理。其中1座为单室砖墓,其余为单室土洞墓,均带长斜坡墓道。出土遗物有陶器、铜器和铜钱等,以陶器为主。M1还出土"泰始二年"纪年漆片。其中3座墓的形制罕见,应为西晋帝陵陪葬墓,对于探索西晋帝陵的地望、陵区范围以及陪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
2010 | 山西怀仁北魏丹扬王墓及花纹砖 | 文物 | 丹扬王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城北4公里的大运公路东侧,墓葬坐北朝南,由斜坡墓道、前室、后室和前室两侧的左右侧室组成。前室、后室及四条甬道都有精美的画像砖和花纹砖,以前室的地面和前甬道为多,装饰纹样有文字、人物、鸟兽纹、花草纹四类,其中有模制阳文的"丹扬王墓砖"。花纹砖以忍冬纹为主,其基本特征与北魏时期装饰纹样相同,证明丹扬王墓为北魏时期墓葬。 |
2010 | 明代宦官杨庆墓的考古发掘与初步认识 | 东南文化 | 2005年10月在南京江宁区韩府山东麓发掘的杨庆墓,是一座规格较高且形制独特的明代宦官墓葬。墓主杨庆,永乐时期极为受宠,永宣之际备受重用,并还参与过郑和七下西洋。墓志揭示了杨庆在永乐朝受宠有其必然性及其在郑和七下西洋过程中所起的实际作用。杨庆墓采用了铁索悬棺的奇特葬式,可能体现了宋元以来热衷道教的宦官对这种葬式的心理认同。杨庆墓志的书写人与刻工均为极一时之选的名家,从一个侧面印证出杨庆即便左迁南京依旧权倾一时。 |
2010 | 汉代壁画墓的分区与分期研究 | 考古与文物 | 壁画墓是汉墓的一种形式,其分区不可能完全脱离于汉墓的分区,出土壁画墓的区域,必定也同时出土有不带壁画的汉墓,两者的整体发展情况应该是同步的;不同的是,壁画墓的数量在汉墓中只占少数,又集中出土于个别区域,具有 |
2010 | 山西太原晋源镇三座唐壁画墓 | 文物 | 2001年,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晋源镇晋阳古城遗址墓葬区内清理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3座唐墓为砖室壁画墓。3座墓葬均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单室结构,壁画绘于墓室四壁及墓顶,内容有生活场景、树下老人、四神星象等。随葬器物具有唐代早期至盛唐时期的特点,其中温神智墓有开元十八年(730年)纪年墓志,因此3座壁画墓的时代应基本相同。 |
2010 | 洛阳老城北大街西周墓 | 文物 | |
2010 | 徐州拖龙山五座西汉墓的发掘 | 考古学报 | Tombs Tuolongshan-M3—M7 of the Western Han period are situated on the summit and ridge at the southern end of Tuolong shan Hill about 9 km southeast of Xuzhou City proper and were excavated in November 1998 to January 1999.These graves are all furnished with mounds enclosed by walls built of stone b... |
2010 | 河南安阳县东魏赵明度墓 | 考古 | |
2010 | 北宋富弼墓壁画的揭取及修复保护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 2008年3月,在洛阳北郊一处建设工地发现了北宋名相富弼的墓葬,墓中出现了较为罕见的北宋门庭仪卫和玄武等壁画形象。为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这一重要文物,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将墓中壁画进行了揭取、修复。使用粘贴纱布法将壁画从墓葬支撑体上揭取下来;然后使用Primal SF-016等胶液渗透加固壁画,以Primal SF-016和细沙配制而成的砂浆作为隔离层材料,以蜂窝铝板作为新的支撑体材料,并使用"影线法"将壁画残缺填补处着色补绘。从目前结果看,整体修复效果良好,这可对国内壁画的修复保护提供以参考和借鉴。 |
2010 | 湖北荆门严仓墓群M1发掘情况 | 江汉考古 | 严仓墓群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松林村二组(原严仓二组),西邻桥河,南为江陵九店至蛟尾的公路,西南距长湖渡口约1500米,海拔高程为44米。墓地中心地理座标为北纬30°23′11.7″,东经112°18′33.6″。 |
2010 | 熊家冢楚墓墓主身份蠡测 | 江汉论坛 | 从墓葬规模和规格来看,熊家冢墓应是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的一座楚王墓。在春秋晚期到战国中期的楚王中,可以排除一部分楚王为熊家冢楚墓墓主的可能性。从人殉制度在先秦时期发展的历史来看,熊家冢墓主为春秋晚期楚昭王与楚惠王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从考古发掘所取得的材料与文献记载的内容所发生的诸多的关联性和耦合的现象来推测,熊家冢楚墓的墓主应是春秋晚期的楚昭王。 |
2009 | 河南安阳市榕树湾一号商墓 | 考古 | 2007年,在河南安阳市榕树湾住宅小区清理了2座商墓。其中M1为竖穴土坑墓,葬具为一椁一棺,人骨已朽。在墓主棺外有一殉人,墓底腰坑内殉有一狗。出土遗物共53件,以铜器为主,还有少量陶器和玉石器等。墓主应为商代贵族。该墓是殷墟外围地区发现的较大型的商代晚期墓,为殷墟墓葬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
2009 | 南京市东汉建安二十四年龙桃杖墓 | 考古 | In 2007,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revealed a brick-chambered Eastern Han tomb at the Great Bao'en Temple-site of the Ming period in Nanjing City.This is a single-room grave with a corbelled top.The coffin and human skeleton have rotted away.The grave goods include pottery,porcelain and bronze coins.... |
2009 | 山西离石马茂庄建宁四年汉画像石墓 | 文物 | |
2009 | 陕西甘泉金代壁画墓 | 文物 | 甘泉县地处陕北南部,洛河上游,2008年4~11月在城关镇袁庄村先后发现了4座金代壁画墓。墓内仿木结构和壁画保存基本完好,壁画内容有宴饮、孝子故事、听琴、诵书、弈棋、赏画、行旅以及花鸟、山水、花卉图案等,其中3座墓分别有金代大定、明昌纪年题记。甘泉金代纪年壁画墓的发现,为研究金代建筑、服饰、社会生活、丧葬习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更为这一地区宋金时期同类墓葬的分期研究提供了标尺。 |
2009 | 江苏徐州市大孤山二号汉墓 | 考古 | 2004年4月,徐州博物馆对江苏徐州市区西北大孤山北麓的大孤山二号汉墓进行发掘。该墓为石坑竖穴洞室墓,竖穴底部有一地位稍低的合葬者,洞室位于竖穴西侧,内葬夫妻二人。随葬品较丰富,有陶器、铜器、漆器、玉器、铁器、龟钮玉印和铜印等。大孤山二号汉墓的时代应为西汉中期,墓主应为级别较高的官吏。 |
2009 | 郧县乔家院春秋墓初识 | 南方文物 | 冯峰《郧县乔家院春秋墓初识》是对湖北郧县发现的四座东周墓葬的个案研究,对墓葬的国别、族属、等级、年代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作者从器物的形态、文字和特殊器形的分析入手,提出了与前人研究不同的观点,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论据充分、论点稳妥,图文并茂,是一篇有意义的学术论文。 |
2009 | 山西屯留县康庄工业园区元代壁画墓 | 考古 | 2004年7月,在屯留县康庄工业园区发掘3座元代壁画墓。皆为带墓道的方形砖室墓,穹隆顶,其中两座墓砌有仿木建筑结构。墓室内均有壁画,题材较为丰富,包括门神、侍从、孝子人物故事、神仙故事及星象图等。墓中均发现墨书纪年题记,内容涉及墓主身份、墓地位置、墓葬的建造及下葬年代等。 |
2009 | 逝者的净土 生者的净园——丹麦墓园设计艺术特征探析 | 中国园林 | 墓园不仅是逝者灵魂安息的地方,也担负着其他如社会、景观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功能。丹麦墓园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墓园一样,脱胎于中世纪的教堂墓园,兴起于18世纪中期。其设计采用现代风景园林的形式,在营造庄严肃穆环境的同时,也兼顾到市民的日常使用,使墓园具有一定的公园性质与功能,能够为市民提供休闲与健身的空间,也能为那些想通过参观墓地来了解历史和相关人物的市民提供场所。在植物设计与运用上,丹麦墓园注重物种选材的丰富性和景观效果的多样性,使其在营造氛围、满足功能和发挥环境效益等方面都能达到预想的状态。 |
2009 | 甘肃高台十六国墓券的再释读 | 敦煌研究 | 甘肃高台骆驼城十六国墓葬中出土的四件墓券,文字完整,内容丰富,对研究十六国时期西北地区的丧葬习俗和民间信仰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四件买地券进行了校释和标点,对其中错误进行订正,补释了一些缺文,并对券文中一些内容作了解释。 |
2009 | 河南安阳市殷墟范家庄东北地的两座商墓 | 考古 | 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范家庄东北地发掘了两座商代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遗物有铜器、玉器、陶器、骨器、蚌器和贝等。其中M3的年代属殷墟文化第三期,M4为第二期偏晚阶段。M4内随葬品的摆放及两套陶觚、爵的出现,均对分析殷墟时期墓葬提供了新的资料。 |
2009 | 江苏金坛裕巷土墩墓群一号墩的发掘 | 考古学报 | In July to August 2004,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Nanjing Museum discovered several ancient sites and numbers of Zhou period mounded tombs in their archaeological survey along the zones where the Zhengjiang-Liyang and the Nanjing-Changzhou railways were to be built. One of the barrows is Yuxiang... |
2009 | 陕西韩城宋墓壁画考释 | 文艺研究 | 2009年3月3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韩城市新城区盘乐村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一座宋代壁画墓(M218)。该墓室保存完好,墓内壁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堪称宋代考古的重大发现。特别是墓室西壁的宋杂剧壁画,人物之众多、场面之宏大,为之前戏曲文物考古发现所罕见。2009年6月,中国传媒大学姚小鸥教授,会同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康保成教授、山西师范大学戏剧文物研究所车文明和延保全教授,与考古人员一起,对壁画进行了考察研究。之后,康保成、孙秉君撰写了《陕西韩城宋墓壁画考释》一文,较为全面地解说了整体壁画内容;延保全撰写了《宋杂剧演出的文物新证——陕西韩城盘乐村宋墓杂剧壁画考论》,详尽... |
2009 | 江苏淮安市运河村一号战国墓 | 考古 | 2004年,对江苏淮安市运河村一座大型竖穴土坑木椁墓进行了清理。墓室由主椁室、外藏椁及一个陪葬坑组成。此墓共有人骨12具,除墓主外,其余均为殉葬者。出土遗物有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等,其中1辆实用马车,木质构件相对完备,制作精美。墓葬年代大约在战国中晚期之交,墓主可能是楚国贵族。 |
2009 | 墓园景观设计 |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扩大和深入,墓园作为城市功能中重要的一部分,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但是相比其他设计领域,墓园设计的发展相对落后,作者对中西方墓园史进行纵向的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归类、分析有关的文献资料,从多方面,对墓园设计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且考察北京地区及欧洲墓园设计的现状。从而在两个方面得出了结论.首先在哲学层面上:死亡是生命的正常部分,死亡是成长的最后阶段,死亡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重视生命的开始,也要重视生命终结,生死为人生必经之路,生有意义死有尊严。在设计发展方向上:将墓园视为城市中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并与之和谐共存于环境之中,墓地公... | |
2009 | 陕西靖边东汉壁画墓 | 文物 | 2005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靖边县文物管理办公室联合对发现于陕西毛乌素沙漠靖边县杨桥畔一处取土场中的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图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现将其中的东汉壁画墓M1简报如下。 |
2009 | 山西长治市魏村金代纪年彩绘砖雕墓 | 考古 | 1994年,在山西长治市故漳乡魏村抢救性清理了一座仿木结构砖室墓。墓室平面近方形,北、东、西壁各有3个壁龛。墓内未见人骨及随葬品。墓内南壁和券顶有壁画,内容为木碓、石磨与"二十八宿"星斗图。墓室四壁均镶砌砖雕,内容为二十四孝人物故事,还有金代天德三年纪年题记,为研究孝道文化提供了新资料。 |
2008 | 山东长清、平阴元代石刻壁画墓 | 文物 | 1998、1999年,山东发现两座石室墓。一座位于长清县王宿铺村,为单室墓,平面呈圆形,由出土骸骨情况来看应属家族纂。该墓墓门为仿木结构,饰以浮雕、线刻和壁画,墓室内几无装饰。另一座墓位于平阴县南李山头村,主室平面呈方形,有两个侧室,可能是夫妻合葬墓。墓室内饰以浅浮雕画像石,并有少量彩绘。内容主要包括花卉、家居生活和孝子故事,其中一些人物形象穿着元代服饰。两墓都没有年代标记,但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的特点可定为元代。 |
2008 | 宜阳发现一座金代纪年壁画墓 | 中原文物 | 2003年5~6月,洛阳市宜阳县发现一座金代"明昌五年"仿木结构砖砌纪年壁画墓,墓中出土壁画及钱币、酱釉瓷碗等器物,为研究古代壁画墓提供了实物资料。 |
2008 | 我国现代墓园的规划研究 | ;墓园作为逝者的安息之地,成为时下规划建设的一个热点。它的规划建设要求表现历史文化和人们的情感,在社会约定俗成中实现,同时同地的要求差异。既要有传统的精神,又要有新的技巧和鲜明的个性。针对当今墓园规划理论混乱,提出规划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及对国内外实际案例的剖析、比较等方法,以时空为轴,研究在中西方不同地域及文化背景下墓园发展过程中规划思想的演变,探讨了墓园的发展与特征、结合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归纳梳理出我国现代墓园规划框架,提出了现代墓园的发展对策。为增加文章的实效性,以笔者主持规划的青岛福宁园工程为例对墓园规划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实践验证,最后对现代墓园建设管理发展提出一些建... | |
2008 | 山西襄汾侯村金代纪年砖雕墓 | 文物 | |
2008 | 南京市雨花台区姚家山东晋墓 | 考古 | 2003年11月,在南京市南郊的姚家山发掘了三座东晋晚期砖室墓。这些墓葬排列整齐,墓向基本一致,形制大体相同,应属同一家族墓地。墓葬皆为带长甬道的凸字形单室墓,规模较大,残存各类随葬品40余件,墓主应属当时的世家大族。其中 M3墓壁砌有精美的画像砖,墓内还发现两方铭文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2008 | 南京市雨花台区南朝画像砖墓 | 考古 | 南京市雨花台区东至花神大道、西至宁丹公路、北抵燕西路、南至宁南大道的2平方公里范围内,丘陵密布,历代古墓葬多有分布,属于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埋藏区之一。2006年初,南京市政府决定在此兴建 |
2008 | 论山彪镇一号墓的年代及国别 | 中原文物 | 山彪镇一号墓在1935年发掘,郭宝钧认为是战国晚期魏国公子的墓,但学术界说法不一。我们对两件有铭铜戈重新检视,认为错金鸟虫书戈铭文应释为"玄夫铸用之■",习见于春秋晚期;周王戈铭文因为误剔,以至周王的名字无法辨认,我们在显微摄影协助下还原其误剔过程,论证器主应是"周王叚"芫赐?前519~前476年)名"丐",字"叚",正符合春秋时人名字意义相因之惯例。山彪镇一号墓青铜器风格一致,以器形纹饰与侯马铸铜作坊出土春秋晚期青铜器作对比,我们认为两者都是晋国国力兴盛时期的作品,不至晚到三家分晋时期。"周王叚戈"赏赐时代不晚于敬王逝世的前476年,受赐者入葬年代应不会晚于这个年代太久,山彪镇一号墓的时代... |
2008 | 南京市栖霞区东杨坊南朝墓 | 考古 | 2007年11月,在南京市江宁区胡村发掘了一座南朝时期贵族砖室墓。墓葬规模较大,平面近"凸"字形,有较长的甬道及石门,墓室后壁的砖砌塔形结构颇为少见。墓中残存有大量花纹砖、画像砖以及较具特色的陶俑、石俑、瓷器等随葬品。该墓对研究南朝时期的佛教、丧葬制度及南北文化交流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2008 | 河北临城岗西村宋墓 | 文物 | 2005年10月,临城县岗西村砖厂在取土时发现砖室墓1座,临城县文物保管所闻讯赶到,对墓葬进行了保护,随即进行了清理,墓葬编号GXM1。出土白釉瓷碗1件、黄绿釉墨书陶塔式罐1套,现将墓葬情况报告如下。 |
2008 | 浙江安吉龙山越国贵族墓 | 南方文物 | 安吉县位于浙江北部,其西面与安徽省接壤,地形属浙西中山丘陵区。龙山在县城所在递铺镇的西北面约12公里处,海拔高度378米,地属古城村。这里分布着一座战国——两晋时期的古城址,村因城而得名。古城址在 |
2008 | 山西长子县小关村金代纪年壁画墓 | 文物 | 1994年6月,长子县西北部小关村砖瓦窑在挖土时发现一座仿木结构砖室墓,墓内已遭扰动,随葬器物皆不存,但壁画保存较好,并有金代大定十四年(1174年)纪年。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
2008 | 山西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 | 文物 | 1999年10月,山西屯留县高李乡宋村农民发现了被盗的砖室墓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晋东南工作站和长治市博物馆随即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该墓情况简报如下。一墓室结构该墓为仿木建筑结构,整个墓室用条砖砌成(图一)。墓室平面近方形,东西长3.3、南北宽2.9米。攒尖顶,顶高3.64米。墓室南壁有拱券形墓门,门高1.18、宽0.9米。墓内砌有仿木斗棋及门窗结构(图二~四)。墓室东、西、北三壁均砌板门,门高0.64、宽0.7米,门额上砌有4个方形柿蒂门簪。门的左右两侧砌有破子棂窗,窗高0.48、宽0.54米。 |
2008 | 河南安阳市固岸墓地Ⅱ区51号东魏墓 | 考古 | 2005~2007年,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河南省安阳市固岸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一大批墓葬,其中以北朝晚期墓葬为主。截至2007年8月底,在固岸墓地共清理北魏墓葬近10座、东魏墓葬90多座、北齐墓葬60座。由于在此之前所发现的东魏墓葬较少,而且均为东魏皇室、贵族墓葬,而此次在固岸墓地所 |
2008 | 湖北荆州院墙湾一号楚墓 | 文物 | 院墙湾一号墓位于湖北省荆州市,2006年3月荆州博物馆对这座墓进行了考古发掘。此墓为中型土坑竖穴木椁墓,由封土、墓道、墓室三部分组成。葬具为一椁二棺,保存较差。墓主年龄为35~40岁。此墓早年曾被盗扰,但仍出土许多随葬器物,其中有陶器、铜器、漆木器、玉器和金器等。院墙湾一号墓的下葬年代是战国中期,墓主应具有士或大夫等级。墓葬内出土的神人操两龙形玉佩,龙鸟鱼形玉佩等均较少见,为研究楚式玉器增添了新资料。 |
2008 | 试论楚式“镇墓兽”与东周时期楚民族的巫文化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东周时期南方楚地巫风炽盛,巫术的执行者巫觋在楚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运用考古和文献资料,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楚墓出土的漆木器"镇墓兽"为楚国巫觋死后载魂升天法器的新说,并进一步分析认为战国时期楚地不仅巫文化分布范围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巫术与政治权力结合的现象。 |
2008 | 牛河梁红山文化第二地点一号冢石棺墓的发掘 | 文物 | 牛河梁红山文化第二地点位于遗址群中心位置,其中一号冢是形制清楚、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发掘清理墓葬及出士玉器颇多的一座积石建筑单元。一号冢共清理各类石棺墓25座,其中有些资料已先期发表。此次新发表的8座墓葬在排列布局、结构、葬式及随葬器物等方面分别具有典型意义,可以补充前阶段考古发掘资料发表的不完整性,供研究者们使用。 |
2008 | 湖南耒阳白洋渡汉晋南朝墓 | 考古学报 | 耒阳市地处衡阳盆地南界,五岭山脉北端,地势自东南向西北波浪式倾斜,中部和西北地势低平,岗地与平原相间,为典型的江南丘墓区位于末阳市城区北约12公里的蔡子池街道办事处白洋村的白洋渡杨家山(图一)。杨家山为高出地面近10米的低矮小丘,主体南北走向。山上灌木与杂草丛生,地表有一层极薄的灰土,其下为黄色黏土,再下便是第四纪网纹红土。墓葬较集中地分布于山脊和西坡,以及 |
2008 | 南京市栖霞区东杨坊南朝墓 | 考古 | 2007年11月,在南京市江宁区胡村发掘了一座南朝时期贵族砖室墓。墓葬规模较大,平面近"凸"字形,有较长的甬道及石门,墓室后壁的砖砌塔形结构颇为少见。墓中残存有大量花纹砖、画像砖以及较具特色的陶俑、石俑、瓷器等随葬品。该墓对研究南朝时期的佛教、丧葬制度及南北文化交流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2008 | 甘肃省清水县贾川乡董湾村金墓 | 考古与文物 | 董湾村彩绘砖雕壁画墓位于甘肃省清水县西南贾川乡董湾村地湾自然村内。1997年5月12日,因实施"121"蓄水工程,村民在宅院前挖井时发现一座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5月14日至16日,清水县博物馆及时对其进行了清理和保护;又于2000年9月1日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迁建工作,将其整体搬移至董湾村赵充国陵园区内以便进行保护。现将墓葬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2008 | 陕西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线刻石棺 | 考古与文物 | 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位于陕西省潼关县高桥乡税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05年3月至12月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内出土的线刻石棺,是隋唐考古和美术考古史上的又一重要发现。该石棺体量之大、图像之繁复、制作之精美,在南北朝、隋唐考古史上可谓"扛鼎之作"。为了使学术界能够更好地了解该画像石棺的全貌,特别将石棺单独介绍。墓葬发掘简报刊布于《文物》2008年第5期。 |
2008 | 辽宁辽阳南郊街东汉壁画墓 | 文物 | 2004年4~7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辽阳市发掘了3座东汉时期壁画墓。这3座墓均用石板筑成,壁画采用天然矿物质颜料,直接绘于青石板上。其中M1的壁画最为精彩,内容有云气、青山、太阳、回廊、门吏、奏事、宴饮、车马出行图等。3座墓均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以及少量的玉石、铜、铁、骨器等。发掘者认为,M1的年代为东汉晚期偏早,M2、M3的年代为东汉晚期。M1的墓主人可能是郡守一级,M3的墓主人应为县令一级,M2墓主人的身份应在M3之上。 |
2008 | 陕西清涧李家崖东周墓与“河西白狄” | 考古与文物 | |
2008 | 浙江东阳前山越国贵族墓 | 文物 | 2003年,在东阳前山发掘了1座土墩墓,墓内出土有大量的玉石器。D2M1墓上有封土,墓圹为东西向的长方形浅土坑,甬道和墓道全部用石块垒砌。据发掘者推测,木椁应为两面斜坡状,横断面呈三角形。随葬器物全部为玉石器,按质地可分为玉器、玛瑙水晶器、绿松石器等,数量达3000多件(组)。此墓为春秋晚期的越国墓葬,墓主人生前可能是管理玉器制作的贵族。 |
2008 | 河南南阳市辛店熊营汉画像石墓 | 考古 | 2003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隋唐洛阳外郭城东北里坊区内发掘了5座烧窑遗址,出土有长方形砖、板瓦、筒瓦等建筑材料,以及瓷器、釉陶器及陶器等生活用具。根据烧窑的形制结构及出土遗物,再结合与临近地区窑址的比较,推断该窑址应属于隋唐时期的官营烧窑作坊遗址。 |
2008 | 江苏江阴明代薛氏家族墓 | 文物 | 薛氏家族墓位于江阴市云亭镇花山村西南的花山东麓,东距锡澄高速公路和花山夏商古文化遗址约300米,在平整土地时被发现。2002年8月,江阴市博物馆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一墓葬形制两座墓错位排列,由北向南编号为1号墓、2号墓。两墓相距0.6米,墓向均为300°,为竖穴土坑浇浆墓,采用 |
2008 | 济源市东石露头村宋代壁画墓 | 中原文物 | 2004年在济源市东石露头村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宋代壁画墓,清理出人骨3具、西汉至宋代铜钱50余枚以及棺钉等物。墓葬形制为近方形四角攒顶砖室墓,初步断定为北宋中晚期墓葬。墓室壁画非常精美,为研究宋代葬俗、民间生活、绘画艺术及佛教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
2008 | 宁夏固原市北塬东汉墓 | 考古 | 1999~2000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固原市北塬的两座东汉墓进行发掘。两座墓均为带斜坡墓道、前室穹隆顶、后室券顶的多室墓。出土遗物有陶器、铅釉陶器、铜器、骨器、玉器、琉璃器和钱币等,从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看,M1的时代为东汉早期偏晚,M5的时代为东汉中期,墓主可能为地方豪强。 |
2008 | 南京市郭家山东晋温氏家族墓 | 考古 | 2001年9月,在南京市区北部的郭家山西麓发掘了三座东晋时期砖室墓。根据 M12发现的温式之墓志,可以确认此处为东晋名臣温峤的家族墓地。温氏家族墓的发现,对研究东晋早期大型穹隆顶砖室墓的形制、墓葬等级、墓主身份及丧葬制度等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寻找东晋帝陵的位置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
2008 | 河南淅川县徐家岭11号楚墓 | 考古 | 徐家岭楚墓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南47公里处的仓房镇沿江村郭家窑小组东南,即丹江口水库蓄水前丹江西岸的丘陵上,南距下寺、和尚岭4公里,西面为龙山,东、南面为 |
2008 | 济南市宋金砖雕壁画墓 | 文物 | 济南市区在历年城市建设中,屡有古墓葬发现。1986年5月中旬在历下区文化西路建设施工中发现1座宋代壁画墓,济南市博物馆考古部进行了清理。1999年,位于历城区港沟镇大官庄村南的塑料有限公司在进行仓库施工时又发现1座金代壁画墓,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于5月份作了清理。同时通过钻探又在其附近发现了3座墓葬,7月中旬一并清理。现将各墓情况介绍如下。 |
2008 | 徐州出土汉墓玉器的分类 | 东南文化 | 对徐州有影响的汉墓出土玉器进行分类及功用上的论述,打破过去单一从功能或造型的分类法,而是运用以功能用途和造型规律相结合的分类方法。这样分类可以帮助人们全面地认识玉器文化的内涵,也为研究徐州两汉文化提供了系统的实物论据。 |
2008 | 甘肃庆城唐代游击将军穆泰墓 | 文物 | 2001年4月,在甘肃省庆城县发现一座唐代砖室墓。该墓曾经两次被盗,剩余的随葬器物有陶俑、陶器、墓志、铜镜、货币等。其中陶俑均用黏土烧制而成,表面涂有彩绘,科类有天王俑、镇墓兽、袒胸胡人俑、文官俑、武官俑、牵夫俑、侍女俑等。陶模型有骆驼、马、牛等。据墓志记载,墓主人穆泰是陇西天水人,生于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卒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墓内出土的陶俑做工精致,色彩艳丽,神态逼真,是不可多得的唐代文物精品。 |
2008 | 河南南阳市陈棚村68号汉墓 | 考古 | 南阳市宛城区陈棚村是古代墓葬较集中区域之一(图一)。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原南阳市考古队近几年配合基本建设时,在该区域发掘一大批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墓葬。2002年1-2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 |
2008 | 湖北郧县乔家院春秋殉人墓 | 考古 | 乔家院墓地位于郧县西部山区,东距郧县县城约40公里。墓地座落在汉江上游南岸的台地上,北与郧西县的天河口隔江相望,现隶属于郧县五峰乡肖家河村。墓地中 |
2008 | 南京市江宁区胡村南朝墓 | 考古 | 2006年11月,南京市江宁区江宁镇陈塘轮窑厂在取土施工时发现一座南朝砖室墓,南京市博物馆即派员前往清理。该墓葬(编号06JNHMI,以下简称Ml)早年遭到盗掘,出土随葬品较少,但是发现了大量的画像砖、 |
2007 | 洛阳关林皂角树西晋墓 | 文物 | |
2007 | 尉氏元代壁画墓札记 | 故宫博物院院刊 | 尉氏县张氏镇壁画墓在最近的报道中被断为宋代。本文结合相关考古资料,从墓葬形制、壁画布局、仿木结构、人物服饰、墓门题记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将该墓订正为元代。又依据文献记载和图像资料,对该墓壁画中“曾参行孝”和“焦花女哭麦”两组孝子图加以考证。并进一步梳理了考古所见二十四孝图像,发现其组合形式在宋金时期比较稳定,而元明时期则逐渐转向多元。 |
2007 | 山东东阿县邓庙汉画像石墓 | 考古 | 1998年,在山东省东阿县邓庙村发现一座画像石墓。该墓由两组形制相同且对称的"中"字形墓室组成,各有独立墓道,包括墓门、前室、中室、左右耳室和后室等部分。墓中发现大量石刻画像,内容主要有祥瑞辟邪题材、车骑出行及生活场景、装饰图案等。根据墓葬形制、画像风格、雕刻技法等判断,墓葬年代为东汉晚期。 |
2007 | 山东海阳市开发区发现一座西汉墓 | 考古 | 2002年7月,山东海阳市开发区工业园在修路施工中发现了一座汉墓(M1)。随后,海阳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M1位于工业园中,北距市区3公里,南距黄海海岸2公里,东临东村河,西近旋顶山(图一)。现将发掘情况简介如下。(一)墓葬形制M 1受破坏较重,墓圹及葬具基本被挖 |
2007 | 山西大同市辽墓的发掘 | 考古 | 清理的五座辽墓出土遗物较少,主要遗存为壁画。其中周家店辽墓为砖雕影作仿木结构,是唐、宋建筑结构演变的又一实例。五法村辽墓壁画是辽代早期偏晚的遗存。南关 M2则是大同辽代壁画墓由早期向晚期的过渡形态。大同辽代壁画墓在宋、辽时期的墓葬壁画遗存中具有独特的风格。 |
2007 | 宋代梁全本墓 | 中原文物 | 1996年5月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在河南轮胎厂发掘30余座古墓,其中一座为北宋晚期仿木结构砖室墓。出土有墓志和黑釉弦纹梅瓶。因有墓志,故其墓葬形制和梅瓶样式为鉴定同类墓葬形制和梅瓶的标尺。 |
2007 | 福建浦城县管九村土墩墓群 | 考古 |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为配合浦城至南平高速公路的建设,福建博物院与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位于浦城县管九村境内的土墩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资料和研究成果。度为319一331米,相对高度为15一50米。 O官路乡九牧镇忠信镇一、地理位置与发掘概况浦城县地处福建省最北端,在闽、浙、赣三省的交界处, |
2007 | 浙江长兴鼻子山越国贵族墓 | 文物 | 2003年12月,浙江省长兴县发现一座未遭盗掘的战国大墓。其墓圹开凿于山体表面,东西长14.8、南北宽5.1~5.7、坑深2.3米。墓葬东壁还有一条斜坡墓道。葬具有木椁,随葬器物有原始瓷器、陶器和玉石器等。在此墓北侧的山坡上发现一个长方形岩坑,出土大量的原始瓷或硬陶乐器,种类有甬钟、磬、镈、钩鑃、钲、(钅享)于、悬铃等,显然这是一个陪葬的乐器坑。作者认为,该墓的年代为战国早期晚段,墓主人是越国的贵族。 |
2007 | 石家庄市城角庄汉墓 | 文物春秋 | 2003年4月,在石家庄市城角庄发现一座汉墓,石家庄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对该墓进行了发掘,出土随葬品有陶器、明器、钱币等,根据出土器物分析,该墓葬的年代为东汉中晚期。 |
2007 |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国家村战国墓 | 考古 | 2004年12月,临淄区文物局在国家村西南发掘了6座大型古墓。其中,M4、M5为"甲"字形土坑木椁积石墓,东西并列,应为夫妻并穴合葬墓。椁室四周有二层台,台上各有2座陪葬墓和1个器物坑,坑内出土了一批陶礼器和青铜器。从墓葬形制及器物组合断定,这两座墓同属于战国晚期偏早阶段,墓主为士一级齐国贵族。 |
2007 | 江苏铜山县伊庄洪山汉画像石墓 | 华夏考古 | 1999年3月,徐州博物馆对位于铜山县伊庄镇洪山村西北的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该墓由墓道、甬道、前室及后室组成,由于曾被盗,仅在墓上封土中清理出一件陶虎子,以及墓中残存的三块画像石。墓葬年代应为东汉晚期 |
2007 | 成都市新都区东汉崖墓的发掘 | 考古 | 2002年,对成都市新都区三河镇互助村、泰兴镇凉水村的崖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崖墓7座。这些墓葬形制多样,出土遗物有陶器、铜器、铁器、铜钱,以陶器为主。特别是 HM3、LM1出土了画像石棺,HM3还出土了"石门关"纪年文字材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墓葬的年代为东汉早期至东汉末期。 |
2007 | 浙江安吉五福楚墓 | 文物 | |
2007 | 江苏徐州市凤凰山西汉墓的发掘 | 考古 | 1998年~1999年,徐州博物馆对徐州市南郊凤凰山西北麓的5座汉墓进行发掘。M1为石坑竖穴洞室墓,M2~M4为石坑竖穴墓。出土遗物有陶器、铜器、铁器、泥器、骨器和滑石器等。这五座西汉早期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早期徐州地区的葬制、葬俗及物质文化等提供了资料。 |
2007 | 江苏泗阳陈墩汉墓 | 文物 | 2002年,考古工作者对泗阳县的一座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有高大的封土堆,两座方形墓坑南北并列,其中M2已被盗一空。M1保存较好,随葬器物包括陶器、铜器、玉器、铁器,以及大量精美的漆木器。发掘者认为此墓的时代为西汉中后期,暮主可能是泗水王的亲属。M1仍保留有棺饰与棺束,为研究汉代葬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
2007 | 山东青州市马家冢子东汉墓的清理 | 考古 | 马家冢子汉墓位于青州市东部谭坊镇马家冢子村东150米处,西北距庄家庄800米,正北与寿光市为邻,南与董家庄相距1000米,东南与昌乐县相邻(图一)。20世纪60年代,该墓遭到严重破坏。1981年,当地群众取土时出土"宜子孙"玉璧而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1982年3月,山东省考古研究 |
2007 | 河南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 | 考古学报 | 陈棚彩绘画像石墓 M1位于南阳市宛城区环城乡陈棚村村东,地处滨河东路路西约10米,东靠白河,西临市碘盐监测中心(图一),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墓地高于滨河路约2米。附近曾多次发现汉代砖石结构墓葬,其东北约2500米的赵寨砖瓦厂,发掘了南阳西汉中期画像石墓。2001年11月29日,陈棚村村民在拓宽滨河路绿化带施工时发现了该墓葬(图版伍),并随即报告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同年12月经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后,河南南阳市文物考古 |
2007 | 河北磁县北朝墓群发现东魏皇族元祜墓 | 考古 | 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水渠道计划通过磁县北朝墓群所在地区,渠线工程将影响到一些古遗址和古墓葬,需要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受河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办公室的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队于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发掘了磁县北朝墓群M003号墓(即元祜墓)。一、元祜墓位置磁县北朝墓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邺城考古队与磁县文物保管所曾于 |
2007 | 关于擂鼓墩墓群 | 江汉考古 | 擂鼓墩墓群是一处包括有8个墓地的东周墓群,在规模上有曾侯乙墓与擂鼓墩M2等带土冢的大型墓、擂鼓墩M13等带墓道的中型墓、小型的竖穴墓。各大型墓彼此独立,从规模和布局看他们都是属于曾侯之墓,大墓组成曾国国君的陵园,使用时期大约为曾国灭国之前的战国时期。中小型墓葬都属于战国中期及其后,是曾国灭亡之后的曾人墓葬。 |
2007 | 洛阳北魏杨机墓出土文物 | 文物 | 2005年4月,洛阳博物馆征集到一批包括陶俑、陶器皿、瓷器、石器等北魏文物百余件,其组合完整、数量较大,是北魏时期文物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从所获得的墓志看其属北魏重臣杨机所有,我们随即对其出土情况进行了调查。北魏杨机墓位于洛阳市西南15公里的宜阳县丰李镇马窑村三道岭,这里地势高亢,视 |
2007 | 南京仙鹤山孙吴、西晋墓 | 文物 | 1998年6月17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新校区道路施工的过程中发现6座六朝时期的砖室墓,南京市博物馆于6~8月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随后还对墓地周围进行了详细勘探,又在附近尚未施工的区域发现多座砖室墓。经过整理研究,已发掘的6座墓葬分属孙吴和东晋两个时期,其中东晋时期的3座墓葬(M2、M3、M6)据出土墓志等分析,为东晋名臣建昌伯高崧家族墓,资料已经发表。1999年5 |
2007 | 偃师阎楼东汉陪葬墓园 | 文物 | 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郑州——西安客运专线工程路经偃师市,我们对沿线的东汉帝陵和陪葬墓群进行了专题考古调查和勘探,在高龙镇阎楼村发现一处重要的东汉墓园遗址。 |
2007 | 安徽淮北市李楼一号、二号东汉墓 | 考古 | 2005年元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安徽淮北市李楼一号、二号汉墓进行了发掘。M1为大型多室砖墓,墓内出土釉陶器、陶器、铜器、铁器以及铜缕玉衣片等遗物30余件(组)。M2为砖石混筑墓葬,墓内出土陶器、釉陶器、铜器等遗物20余件。根据墓葬形制、出土遗物等推断,两座墓葬的年代属于东汉中晚期。 |
2007 | 陕西洋县南宋彭杲夫妇墓 | 文物 | 彭杲夫妇合葬墓于1991年12月当地农民平整土地时发现,汉中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洋县文博馆联合进行了清理,现将墓葬清理情 |
2007 | 《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军事用语研究 | ;軍事用語是指表述軍事概念的語詞。軍事用語可以是詞,也可以是短語,用以表達與軍事有關的各個領域的事物、現象、特性、關係和過程。本文借鑒語義場理論和詞彙分層分析方法,從行業用語角度,對《銀雀山漢墓竹簡(壹)》(以下簡稱《銀簡(壹)》)中的軍事用語進行描寫和分析。 ;論文分6個部分: ;緒論部分討論了三個問題:《銀簡(壹)》基本情況;本課題基本情況;軍事用語的主題分類。 ;1—4章是論文主體部分,依托自制的《銀簡(壹)》語料庫,從四個角度全面攷察了805個軍事用語: ;組織管理用語174個。它們分別涉及軍旅稱謂、軍隊編制、軍政機構、法令制度四個方面。通過攷... | |
2007 | 四川西昌市杨家山一号东汉墓 | 考古 | 马道镇位于西昌市南约8公里,地处安宁河东岸的一级台地上,成昆铁路从北向南穿镇而过。铁路东侧的杨家山是汉代墓葬集中分布的地区,部分汉墓至今封土尚存。杨家山行政上属马道镇大堡村八组,是一个东西向小山包,西距成昆铁路500米,西距安宁河1000米,相对高度20米(图一)。1996年9月13日,在杨家山辟地建厂时,发现了 |
2007 | 浙江温岭市塘山西汉东瓯贵族墓 | 考古 | 在温岭市大溪镇塘山村发现一座西汉初期的东瓯国大型贵族墓,为带墓道的长方形土坑木椁墓,墓外有一座陪葬器物坑。出土较多原始瓷、印纹硬陶、印纹软陶、硬陶、泥质陶器和玉器等。它的发掘,对研究西汉东瓯国的文化内涵、埋葬制度与墓葬特点,探索其都城的地理位置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2007 | 江西纪年墓出土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研究 | 故宫博物院院刊 | 本文在对江西各地出土的116件明代景德镇纪年青花瓷标本进行器物形制、胎质釉色、装饰纹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民窑可按照其自身发展大致分为早、中、晚三期。 |
2007 | 广西合浦县母猪岭汉墓的发掘 | 考古 | 1990~1996年广西合浦县博物馆在母猪岭发掘了10座汉代墓葬,其中5座保存较好,可分为土坑墓和砖石墓两类。土坑墓均为长方形土坑木椁墓,而砖石墓皆由墓室和墓道组成。墓内的葬具和人骨已朽。随葬品以陶器为主,还有铜器、铁器、铜镜、钱币、印章、装饰品等。该墓地时代从西汉晚期延续到东汉后期,为黄姓家族的墓地。 |
2007 | 湖北省钟祥市明代郢靖王墓发掘收获重大 | 江汉考古 | 明郢靖王墓位于湖北省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三叉河村四组皇城湾,是明太祖朱元璋二十三子朱栋及其王妃的合葬墓。朱栋生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册封为郢王,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就藩安陆(今湖北钟祥市),卒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享年二十七岁,谥号"靖",永乐十 |
2007 | 南京江宁上湖孙吴、西晋墓 | 文物 | 1993年10月、1994年8~9月,南京市南郊江宁区江宁镇上湖村砖瓦厂在一土岗上取土时,发现3座六朝时期砖室墓(分别编号为M1~M3),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会同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图一)。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
2006 | 洛阳王城公园东汉墓 | 文物 | |
2006 | 山东蓬莱市大迟家两座西汉墓 | 考古 | 大迟家汉墓群位于蓬莱市东南约30公里处,西距大辛店镇1公里,现为烟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地分布在大迟家村东400米和小迟家村西100米的两片丘岗上,牟黄公路从丘岗之间东西向穿过(图一)。该墓群地面上原有10余个土冢,在平整土地的过程中相继被破坏了。1963年和1974年,曾在此清理3座残墓(M1、M2、M3)。1985年和1995年,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与蓬莱市文物局又在墓地中共同清理了两座墓葬,编号为 M4、M5,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 |
2006 | 山西大同新发现的4座唐墓 | 文物 | |
2006 | 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古墓群西区408、409号墓 | 考古 | 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古墓群西区 408、409号墓 2004年,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对阿斯塔那古墓群西区两座墓葬进行发掘。墓葬形制均为斜坡墓道攒尖顶墓,随葬品有陶器、木器、串饰、银钗、铜钱、海贝、纺织品、文书等。从墓葬形制结构、随葬品特征来看,这两座墓葬的时代为十六国时期。 |
2006 | 安徽潜山彭岭战国西汉墓 | 考古学报 | 潜山县位于安徽省的西南部,为山区、丘陵、平原三者兼有的地形,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山屏列,为大别山区的余脉地带。合肥至潜山的103国道纵贯该县的东南部地带,路东南为平原和小丘陵,路西北为丘陵地区。彭岭墓群位于该县的南部,县城北2.5公里的潘浦乡彭岭村,合潜公路西侧,属于低山丘陵岗地,海拔约500米(图一)。 |
2006 | 河南登封告成东周墓地三号墓 | 文物 | 告成东周墓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袁窑村北的坡地上,其中三号墓是一座春秋前期的中型墓葬。葬具为一椁二棺,单人葬,人骨已朽。墓室下有腰坑,内埋一狗。墓内出土了大量的铜礼器、兵器、车马器,以及玉石器、金器等。其中铜礼器有鼎5件、簋4件、方壶2件,以及、扁壶、盘、、盆各1件。从其中两件铜鼎上的铭文来看,墓主人应是郑伯公子子耳。 |
2006 | 晋侯墓地M63墓主再探 | 中原文物 | 晋侯墓地M63是该墓地中惟一一座带有两条墓道的晋侯夫人墓,因为出土铜器中包括两件杨姞壶,故学术界多认为杨姞就是该墓的墓主人?疚脑蛲ü灾艽幕橐鲋贫取⑼髅暮徒?侯墓地中墓葬排列规律的考察,认为M63的墓主人应是晋穆侯四年从齐国所娶的姜姓夫人,也就是传世铜器晋姜鼎的作器者晋姜;杨姞则是杨国国君的夫人,她所作的两件铜壶是作为赙赗之物而随葬在晋侯墓地M63的。 |
2006 | 洛阳瀍河东岸西周墓的发掘 | 文物 | 2003年10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河东岸中窑村住宅楼的基建中,清理一座西周墓,编号为C3M575。该墓位于中窑村北,西距(?)河约500米(图一)。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该墓为竖穴土坑墓,长约3、宽约1.8米,墓底距现地表深4.2米,方向355°,墓内填土为花土,经夯打。人骨头朝北,严重朽乱,葬式不明。从葬具朽痕看,为单棺,长约2.4、宽约1.3米。随葬器物置于棺内,多在墓主头后两侧(图二)。二随葬器物随葬器物共11件,其中铜器7件,陶器1件,玉器2件,海贝1件。铜爵1件(C3M575:3)。器体稍长,圜底。流较宽,下有一对对称的乳钉纹,流与器口之间有两个伞状柱,柱... |
2006 | 江苏句容及金坛市周代土墩墓 | 考古 | 共发掘土墩40座,清理墓葬233座、祭祀器物群229组、墓葬建筑遗存14座,出土各类文物3800多件。发掘成果极大丰富了江南土墩墓的文化内涵,在许多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研究土墩墓的源流、分期、分区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
2006 | 山西大同迎宾大道北魏墓群 | 文物 | 2002年8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市政府新建迎宾大道公路工程建设中,在所占地段进行文物勘探,发现一处北魏时期大型墓地,在近2.6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共探明墓葬88座,其中北魏时期的墓葬75座,明、清墓葬 |
2006 | 山西长治市故漳村宋代砖雕墓 | 考古 | 1981年,对山西长治市故漳村一座宋代仿木结构砖室墓进行了清理。墓室平面为方形,东、西、北三壁中部均砌有板门,门两侧砌有对称的两个壁龛,穹隆顶,壁龛内放置有头骨及部分残骨,该墓系二次迁葬的家族合葬墓。墓室壁画内容为墓主及侍者形象,砖雕内容主要为孝悌人物故事等,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资料。 |
2006 | 河南洛阳市关林1305号唐墓的清理 | 考古 | 2003年,在洛阳市关林清理了一座唐代单室土洞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出土有各类随葬品65件(套),主要包括俑、动物模型、生活用具等各类陶器,以及少量瓷器、铜器、铁器。陶俑的数量较多,均饰彩绘。此墓的年代可推定在初唐晚段或盛唐早段,为研究唐代墓葬的分区和葬俗提供了新资料。 |
2006 | 拊葬墓与古代家庭 | 故宫博物院院刊 | 在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中,其成员死后的埋葬方式直接与家庭、家族和宗族相联系。“袝葬”现象揭示了以家庭为核心的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拊葬墓是以一人为主,其他人从属,多人共用一墓的墓葬。考古学研究中墓室的多少常常与墓主人的身份、等级联系在一起。但袝葬现象直接表现在墓葬形制特征上,是墓葬类型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袝葬需要出现的多室墓并非是墓主人身份的象征,不能作为判别墓葬等级的标准。汉代的袝葬墓一般不改变流行的墓葬形制,而是改变某些空间的功能,西晋以后袝葬墓影响到墓葬形制的改变。拊葬墓的流行,是因为社会组织中血缘关系密切的家庭的地位增强,土地所有制、生产经营和财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
2006 | 泰州市北宋墓群清理 | 东南文化 | 1999年在泰州市东郊抢救性地清理了一处宋代墓葬群,这是泰州地区第二次发现宋代墓葬,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漆器、成套的文房用品和标有墓主姓名的买地券,为研究宋代泰州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
2006 | 湖南岳阳桃花山唐墓 | 文物 | 桃花山是岳阳地区古墓葬的密集分布区。1994年发掘的唐墓(M4)为带甬道的长方形砖室墓,平面为“凸”字形,墓室后部砌有棺台,在甬道两壁及墓室两侧壁设有12个壁龛,壁龛附近发现十二生肖俑。墓葬虽早年被盗,但仍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器物,计106件,其中绝大部分为瓷器,包括镇墓兽、武士俑、骑俑、胡人俑、女舞俑、各类侍俑及模型明器、日常生活用器等。器物制作虽不特别精致,但地方特征明显。根据墓葬形制和器物特征判断,墓葬的时代为唐代初年,而随葬瓷器应为岳州窑产品。 |
2006 | 河南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60号墓 | 考古 | 殷墟花园庄东地60号墓是一座双人合葬墓,墓内随葬青铜器、陶器等。其中铜器和陶器等几乎全部打碎铺于棺木之下,这在殷墟发掘中尚不多见。从出土的陶器、青铜器综合判断,该墓的年代属殷墟文化一期。该墓的发掘,为研究殷墟时期的墓葬制度、殷墟文化的分期以及殷墟文化一期与洹北商城文化分期的关系提供了新资料。 |
2006 | 四川成都北宋宋京夫妇墓 | 文物 | |
2006 | 山东淄博市临淄徐家村战国西汉墓的发掘 | 考古 | 1998年10月,淄博市临淄区路山建筑公司在徐家村西南施工时发现古墓葬,临淄区文化旅游局对施工工地进行勘探,发现一批古墓群,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地位于淄博市临淄区永流乡徐家村西南约300米,309国道南侧,北距齐国故城约5.5公里(图一)。墓地南北长93、东西 |
2006 | 河南新乡市北站区汉墓 | 考古 | 新乡市北站区距市区10公里,是战国、两汉墓葬聚集地。1956年至今,已发掘墓葬千余座。2001年3月,为配合火电厂改建工程,新乡市文物工作队在此发掘17座汉墓。这些墓葬分布在火电厂所属的烟囱工地(M1~M12)(图一),碎煤机工地(M13),水 |
2006 | 北齐徐显秀墓发掘记 | 文物世界 | |
2006 | 山西大同机车厂辽代壁画墓 | 文物 | 2004年6月,大同机车厂在新建职工住宅楼北侧发现一座古代墓葬,我所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并在墓葬周围进行了调查和钻探,确认为一座辽代单室砖墓。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概况该墓位于大同市西南隅、机车厂厂区南, |
2006 | 江苏徐州市后楼山八号西汉墓 | 考古 | 2000年10月,徐州博物馆对徐州市后楼山八号汉墓进行发掘。墓葬为石坑竖穴洞室墓,墓道为长方形,墓室有内、外两室。随葬品主要出土于外室,有车马器、陶器和原始瓷器等,内室出土了一些乐器和铜镜等。从出土器物特点看,后楼山八号墓的时代应为西汉初期。 |
2006 | 山东蓬莱市大迟家两座西汉墓 | 考古 | 大迟家汉墓群位于蓬莱市东南约30公里处,西距大辛店镇1公里,现为烟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地分布在大迟家村东400米和小迟家村西100米的两片丘岗上,牟黄公路从丘岗之间东西向穿过(图一)。该墓群地面上原有10余个土冢,在平整土地的过程中相继被破坏了。1963年和1974年,曾在此清理3座残墓(M1、M2、M3)。1985年和1995年,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与蓬莱市文物局又在墓地中共同清理了两座墓葬,编号为 M4、M5,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 |
2006 | 山西大同新发现的4座唐墓 | 文物 | |
2006 | 贵州黔西县汉墓的发掘 | 考古 | 2005年5~6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黔西县甘棠乡红星村、三角村和城关镇双星村等地的汉墓进行清理,共清理汉墓10座,其中土坑墓4座,石室墓6座。土坑墓皆为竖穴,石室墓皆为单室,有的有墓道,墓室内有头箱和边箱。随葬器物有陶器、铜器、铁器、玉石器等。墓葬的时代为东汉晚期。 |
2006 | 湖南常德市南坪东汉墓 | 考古 | 南坪岗古墓群位于常德市城区北部穿紫河地带,南距沅水约2公里,北与梁山太阳山丘陵岗地相连。20世纪70年代,湖南省博物馆为配合省道1804线改道工程,在此清理一批汉代墓葬。1998年底,为配合常德城区柳叶大道的修建,常德市文物管理处再次在此抢救清理了各历史时期的古代墓葬80余座(以汉代墓葬为主)。其中,M63是此批墓葬中规格最高、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东汉砖室墓。现对此墓报道如下。 |
2006 | 新疆吐鲁番地区交河故城沟西墓地康氏家族墓 | 考古 | 新疆吐鲁番地区交河故城沟西墓地康氏家族墓 2004~2005年,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先后对交河故城沟西墓地的36座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墓葬形制多为斜坡墓道土洞墓,也有少数竖穴偏室墓。随葬品有陶器、泥俑、墓志、铜器、铁器、金币、银币、木器和骨器等。根据出土遗物和墓志推断,墓葬的年代为公元6~7世纪。 |
2006 | 马王堆汉墓帛书通用字研究 | 1973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帛书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也为古文字学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马王堆帛书的抄录年代,除个别较早的可上推至战国末年至秦初,一般在秦汉之际,最晚也在汉初。其内容涉及面很广,既有前代历史文献,也有古本《周易》、《老子》,更有当时民间医书药方;其文字介于篆隶之间,文献用字形体歧异现象极其繁复,极具研究价值。研究马王堆帛书的用字不仅有利于更好地释读简帛,而且对于认识汉字发展的规律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马王堆帛书中的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错讹字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鉴于通假字、古今字概念的相互交叉,本文使用“读为字”概念涵盖二者,利用“读... | |
2005 | 陕西咸阳市文林小区前秦朱氏家族墓的发掘 | 考古 | 1999年,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文林小区发现前秦墓9座,墓葬形制相同,均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葬具为木棺,墓内随葬品有陶器、铜器、银器、铁器等,另有明确纪年的砖志。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关中地区前秦墓葬形制、埋葬习俗和十六国历史,以及建立关中地区汉魏十六国墓葬的年代序列提供了重要资料。 |
2005 | 唐崔元略夫妇合葬墓 | 文物 | |
2005 | 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西汉墓(GM646) | 文物 | |
2005 | 南京市铁心桥王家山东晋晚期墓的发掘 | 考古 | 2000年7月15日,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镇尹西村工业园施工人员在平整土地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葬,南京市文物研究所闻讯后,立即对该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墓葬(编号为 NYTWM1,简称 WM1)位于南京市南郊石子冈西南王家山南麓,考古人员到现场时,发现墓葬上部封土已被推平,甬道一角严重坍塌,甬道顶部有一盗洞,甬道内塞满淤泥和碎砖。从现场判断,此墓在历史上曾被盗。现将发掘收获整理并简要报道如 |
2005 | 湖北襄樊市蔡坡战国墓第二次发掘 | 考古 | 1998年和1999年,襄樊市考古队在团山镇施坡村蔡家坡湾北侧的低矮山冈上抢救清理了7座墓葬,墓葬之间没有打破关系,均为口大底小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随葬陶器、制器、玉石器及个别铁器和骨器等。从器物组合和形制分析,这些墓葬应为战国中期和晚期的楚墓,墓主的等级较高。 |
2005 | 河南南阳市安居新村汉画像石墓 | 考古 | 南阳市宛城区安居新村位于独山大道东牛王庙村。1999年4月,在小区建楼时发现了3座汉墓(图一)。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9年4月对该批墓葬进行了清理,其中的99WAM2(简称 M2)为画像石墓,墓中出土了20余件遗物。该画像石墓在筑造中使 |
2005 | 内蒙古林西县小哈达辽墓 | 考古 | 1975年8月,内蒙古林西县大营子乡和平村小哈达自然村西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小哈达自然村位于林西县西北12公里,南距西拉木伦河支流嘎斯汰河14公里(图一)。墓葬发现之后,遗物被当地群众取出,因此具体位置不清楚。林西县文物管理部门派人对此进行了调查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介如下。 |
2005 | 安徽无为县甘露村西汉墓的清理 | 考古 | 安徽省无为县文物管理所于1998年在无为县襄安镇甘露村抢救性发掘清理了4座长方形十坑竖穴墓,均为一棺一椁,随葬品主要有陶器,其他还有铜器。玉器和漆木器。根据墓葬形制以及出土遗物,再结合其与邻近地区战国、秦汉墓葬等进行比较,可初步推断这四座墓葬的年代均为西汉时期。 |
2005 | 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 | 文物 | 2003年4月,山东省临沂市洗砚池街王羲之故居扩建施工中,发现两座大型西晋砖室墓(编号M1、M2)。M1为双室并列券顶墓,共出三具未成年人骨架及大量随葬器物。其中西室出土陶、瓷、铜、铁、金、玉和漆器等273件(套),以青瓷胡人骑狮水注、铜仙人骑狮灯座等最为精美。一批漆器朱书铭文中有“太康七年”、“太康八年”等字样。M2为带甬道的单室券顶夫妇合葬墓,曾被盗扰。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推断两墓的时代为西晋末年至东晋初年,为当地豪门望族之墓。此次发掘是近年山东地区汉晋考古的重要收获,在全国西晋考古中亦属罕见。被评为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2005 | 山西长治故县村宋代壁画墓 | 文物 | |
2005 | 云南中甸县的石棺墓 | 考古 | 1988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中甸县的三处墓地进行发掘,共发掘石棺墓43座,墓葬多为单个建造,平面以圆角长方形为主,葬式有屈肢葬、二次葬、解肢葬和直肢葬。随葬品有陶器、铜器、骨器和石器等。这些墓葬的发掘,对进一步认识横断山区、四川西部和西藏东南部的青铜文化提供了新资料 |
2005 |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赵家徐姚战国墓 | 考古 | 2001年11月,临淄区文化局考古队在永流镇赵家徐姚发掘了两座战国时期的土坑积石木椁墓。M1墓室有保存完好的器物坑,出土了较多铜礼器,包括鼎、豆、壶各两件,在二层台上随葬单辕车一辆。在 M2的墓室壁龛中出土了一批彩绘陶俑。这为研究战国时期齐国的丧葬制度以及雕塑艺术和服饰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
2005 | 山西大同市辽代军节度使许从赟夫妇壁画墓 | 考古 | 许从赟夫妇墓发掘于1984年。该墓为砖砌单室墓,由墓道、门楼、甬道和墓室组成。墓室顶部与四壁设影作砖雕与彩色壁画。建筑图案中柱头铺作的栌斗直接放在柱头上而不用普柏枋,为认识唐、宋时期木构建筑的结构提供了实例。辽代早期大型纪年壁画墓极为罕见,该墓对了解辽代燕云地区壁画墓的演变至为重要。 |
2005 | 江苏徐州市顾山西汉墓 | 考古 | 徐州顾山的三座西汉墓位于徐州市东效,其中 M1和 M3为长方形石坑竖穴洞室墓,M2为 M1的陪葬墓。出土遗物有陶、铁、铜器和玉器,M1、M2的时代为西汉早期偏晚,M3的时代为西汉中晚期。顾山三座西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时期徐州地区的葬制、葬俗及物质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
2005 | 洛阳尹屯新莽壁画墓 | 考古学报 | 2003年3月,洛阳市宜阳县丰李镇尹屯村农民在村南台地取土时发现了一座砖室古墓,随后当地村民多人进入墓室中试图掘取随葬物品。宜阳县公安局丰李镇派出所获悉后立即保护了现场并报告文物部门。我队闻讯后立即派员到达现场,经勘察发现墓室内保存有较完整的壁面。经上级批准我队于2003年3月13日至2003年4月30 |
2005 | 河南安阳殷墟刘家庄北地殷墓与西周墓 | 考古 | 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刘家庄北地发掘清理41座殷墓和26座西周墓。殷墓葬具均为木棺,有29座墓带腰坑。随葬品以陶器为主,还有铜器、玉器、骨器等,西周墓均为长方形竖穴上坑墓,随葬品以陶器为主,还出土少量的铜器等,玉器等,年代从西周早期至西周中期偏早阶段。 |
2005 | 湖北鄂州郭家细湾六朝墓 | 文物 | |
2005 | 安徽舒城县三里村宋墓的清理 | 考古 | 1988年6月安徽舒城县文物管理所在舒城县城关镇三里村窑厂发掘了一座宋代墓葬。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具为呈南北向排列的三木棺,内葬一男二女。随葬品主要为瓷器,有碗、盘、罐、壶、盂、盏等,其他还有少量陶器,另外还出土了部分铜镜、银器、钱币等。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可以确定墓葬年代为北宋晚期。 |
2005 | 徐州碧螺山五号西汉墓 | 文物 | |
2005 | 山西大同市东郊马家堡辽墓 | 考古 | 1958年8月,在山西省大同市东郊马家堡村附近发现一座辽代砖室壁画墓(编号为马M1)。该墓位于村西北约0.5公里,西距大同市区约2公里(图一)。当时由大同市文物陈列馆进行抢救发掘。该墓墓顶已塌毁,室内填满淤泥,壁画剥落严重,图像模糊不清。但随葬的几件瓷器和1具釉陶棺保存较好,颇为珍贵。现将这批资料整理后报道如下。 |
2005 | 邢台南小汪28号西周墓 | 文物春秋 | 1992年,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在邢台市南小汪遗址配合建设施工中,发现一座西周墓。该墓保存较好,随葬品较丰富,是近年邢台市所发现的一座较重要的西周墓葬。 |
2005 | 济南市历城区宋元壁画墓 | 文物 | |
2005 | 河南登封城南庄宋代壁画墓 | 文物 | 1982年5月,在登封市城南庄村李世民院内发现一座壁画墓(图一),当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清理,并采取了加固保护措施。2003年7月,户主上报市文物局,准备在该墓所在位置建住宅楼,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闻讯后组织人力,重新对墓葬进行了测绘和壁画临摹。 |
2005 | 山东青岛市平度界山汉墓的发掘 | 考古 | 1997年和2000年,在平度界山上发现3座西汉时期的岩坑竖穴墓葬,M1和 M3出土较为丰富的铜器、铁器、玉器、水晶器、漆器等随葬品,许多器物上还有文字,这里可能是西汉平度侯的家族墓地,这些发现,对研究西汉平度侯国的历史以及当时的墓葬形制和丧葬习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
2005 | 山东邹城西晋刘宝墓 | 文物 | 刘宝墓位于邹城市郭里镇独山村西北25公里,1972年发掘,墓主为西晋侍中、使持节、安北大将军、关内侯刘宝,葬于西晋永康二年(301年)。该墓地表有高大封土,墓室坐北朝南,为双室弧券顶砖墓,设有石墓门。墓葬早年被盗掘,随葬品主要出土于东、西耳室内,计有陶、釉陶、瓷、铜、铁、金银、石质器物150余件。刘宝墓是山东境内发现的典型的西晋墓葬,其纪年明确,墓室结构完整,随葬器物丰富,为研究西晋时期墓葬的分期断代提供了重要资料。 |
2005 | 广西贵港市孔屋岭东汉墓 | 考古 | 1994年发掘的孔屋岭东汉墓.是广西出土的少数未被盗的较大型砖室墓之一。该墓封土直径31、残高约2,95米,墓葬平面为"T"字形,由墓道、甬道、前室、耳室和双后室构成,为合葬墓。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还有青铜器、铁器、瓷器和玉器。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的特点看,其年代为东汉晚期偏早。 |
2005 | 山西离石石盘汉代画像石墓 | 文物 | |
2005 | 新郑市郑韩路6号春秋墓 | 文物 | 新郑市郑韩路位于郑韩故城的西北部,东邻107国道(图一)。2004年4、5月,为配合位于郑韩路以南市卫生防疫站的基建工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对该基建工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东周时期的墓葬23座,以及灰坑、水井等遗迹。其中6号墓(M6)为一座随葬有青铜礼器的中型墓葬,现简报如下。 |
2005 | 甘肃礼县圆顶山98LDM2、2000LDM4春秋秦墓 | 文物 | 圆顶山墓地位于甘肃省礼县城东13公里的永兴乡赵坪村西南部,与大堡子山秦公墓地隔河相望。继1998年抢救性发掘之后,2000年5月墓地又一次被盗,礼县博物馆进行了第三次抢救性发掘。编号为98LDM2、2000LDM4的2座墓葬位圆顶山墓地西侧,两墓相距约20米,均为圆角长方形竖穴土坑墓。98LDM2葬具为一棺一椁,有殉人尽其才,殉狗1。出土随葬器物102件(组)、有铜器、玉石器等。2000LDM4由于被盗严重,葬具和殉人情况不明。出土有铜器和玉器等。出土有物中铜礼器的组合为鼎、壶(方壶、圆壶)、盘、盉等,有食器、酒器和水器,许多器物纹饰精美。圆顶山秦墓的年代为春秋中晚期,两座墓葬的墓主均为男性贵... |
2004 | 太原西南郊北齐洞室墓 | 文物 | |
2004 | 山东枣庄市桥上东汉画像石墓 | 考古 | 桥上汉墓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桥上村西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北距镇中心0.5公里,西距偪阳故城遗址约1公里(图一)。1999年,盗墓者炸开墓葬前室,墓内画像石暴露于外,为防止墓葬遭到进一步破坏,2000年10~11月,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枣庄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及台儿庄区文物管理站共同组成考古队,对该墓(编号为 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 |
2004 | 西安东郊元代壁画墓 | 文物 | |
2004 | 辽宁朝阳召都巴辽壁画墓 | 北方文物 | |
2004 | 宁夏固原城西汉墓 | 考古学报 | 固原博物馆座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城西,汉高平城旧址西城墙外。1999年3月,固原博物馆在陈列楼北侧建文物库房时,发现了5座汉代墓葬(图一)。墓葬距汉高平城旧址西城墙约50米,呈南北向排列,以发掘清理的先后,从南至北编号为GBM1—M5。墓葬地表20 |
2004 | 徐州地区大型崖洞墓初步研究 | 东南文化 | 徐州地区的西汉刘姓楚王墓,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文物可分为前后两期六种形制,彼此之间承进变化明显,表明西汉时期的横穴崖洞墓最早产生于徐州地区的竖穴崖洞墓。 |
2004 | 洛阳市东明小区C5M1542唐墓 | 文物 | 2000年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市东郊十里铺村东明小区基建工地 ,发掘清理了一批唐代墓葬。其中C5M1542保存较为完整 ,出土金、银、铜、铁、铅器 ,以及玉石、木器等种类繁多的随葬器物。特别是工艺精湛的金银器皿 ,无论造型还是制造工艺都堪称佳品 ;出土的银平脱鸾鸟牡丹纹镜、瑞兽鸾鸟复合镜等特种工艺铜镜 ,也极为精美。同时出土的墓志有明确纪年 ,这些为研究唐代的物质文化史、社会生活史和工艺美术史 ,增添了一批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
2004 | 江苏徐州市九里山二号汉墓 | 考古 | 九里山位于徐州市北郊,为一片东北—西南走向的山体,山脊部多有汉墓发现。1991年5月,曾在九里山东段一处山顶发掘汉墓1座(编号为九里山一号墓,简称M1)。1997年2~3月,徐州博物馆在M1西南约700米处又发掘汉墓一座(编号为九里山二号墓,简称M2)。二号墓亦位于一座山顶(图一),其北侧为火山和水山,西北为簸箕山、米山。每个山上都 |
2004 | 陕西长武郭村唐墓 | 文物 | 郭村唐墓位于长武县枣元乡 ,墓地的西、南两面与甘肃灵台县接壤。1980年 ,墓地中发现了唐张智慧墓 ;1985年 ,在距张智慧墓5米处 ,发现了其父张臣合墓。张臣合墓为方形单室穹隆顶砖墓 ,出土随葬器物139件 ,种类有陶俑及动物模型、陶器皿和石墓志。墓葬虽属中小型墓 ,但出土的陶俑制作精致 ,大部分为彩绘贴金 ,其中环髻女俑、昆仑俑、马背乐队俑等 ,在陕西地区发掘的唐墓中较为罕见。 |
2004 | 四川郫县古城乡汉墓 | 考古 | 1997~1998年,在郫县县城北约8公里的古城乡古城村和梓路村发现并清理了14座墓葬。其中,土坑墓有12座,砖室墓有2座。墓中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品,包括铜器、陶器、铁器、骨器等,其中绝大部分为陶器。陶器以泥质陶为主,仅有少量为夹砂陶。12座土坑墓的年代应为西汉时期,2座砖室墓的年代则为东汉时期。 |
2004 |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仁胜村土坑墓 | 考古 | 1998年1~6月,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对仁胜村墓葬群进行了发掘。墓葬分长方形土坑墓和狭长形土坑墓两种,其中长方形土坑墓有的在一端或两端筑有熟土二层台。墓葬的墓坑底部和四壁多经拍打,人骨也一同被夯打。随葬器物有陶器、玉锥形器和蜗旋状玉器等。墓葬时代相当于二里头文化二期至四期。 |
2004 | 山东章丘市洛庄汉墓陪葬坑的清理 | 考古 | 1999~2000年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等对山东章丘市洛庄汉墓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在墓室周围发现陪葬坑和祭祀坑共36座,出土各类遗物3000余件。这些陪葬坑和祭祀坑是分层挖掘的,这在汉墓诸侯王陵考古史上为首次发现。另外,出土的100余件铜器、140余件乐器、3辆实用马车及40余件纯金马饰品,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
2004 | 大同智家堡北魏墓棺板画 | 文物 | 1997年9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大同市区南智家堡村发现一座被盗扰的北魏墓,在墓周围清理收集了3块色泽鲜艳的松木彩绘棺板。棺板绘出行、狩猎、奉食等内容,展示了一组以华美牛车为中心,车前有舞乐杂技表演的盛大出行场面,以及在山林围猎猛虎,在帷帐房屋中宴饮奉食等内容。画风质朴,笔意简练,是北魏平城时期美术考古的重要新资料。 |
2004 | 北京大兴区青云店辽墓 | 考古 | 2002年4月,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东南的西杭子村王致和腐乳厂西墙外发现两座砖墓(图一)。该地地处风河流域。经抢救性清理,得知两座墓形制相同。均为青砖砌成的圆形穹隆顶单室墓,由墓道、墓门及门墙、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墓室内壁绘有 |
2004 | 大同湖东北魏一号墓 | 文物 | 1986年8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大同县大秦铁路湖东编组站基建工地发掘清理了一座北魏墓,出土一套木质棺椁。棺和棺床外均有彩绘漆画,残存部分可见缠枝忍冬纹和内绘伎乐童子的联珠圈纹,以及屋宇和人物图案,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墓内还出土随葬器物40多件,多为棺椁外表的装饰构件,有鎏金铜牌饰、莲花化生铜饰件及漆盘等。是北魏平城时期考古的重要收获。 |
2004 | 江苏铜山县凤凰山西汉墓 | 考古 | 凤凰山位于江苏省铜山县三堡镇焦山村北,共有三个山头,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海拔高度为169.2米。1996年3月,当地村民在山顶挖土时发现一座汉墓。徐州博物馆闻讯后派员前往调查,发现该墓已被挖开至3米多深,南椁室已遭破坏。随后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工作历时两天,此墓编号为96TFM1(简称 M1)。1998年2月,村民在 |
2004 | 浙江嵊州市剡山汉墓 | 东南文化 | There are many funerary objects in the Tombs from Early Western Han to Mmiddle Eastern Han in Shanshan, She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which provides precious data for the history of Han Dynasty in the eastern area of Zhejiang. |
2004 | 济南市闵子骞祠堂东汉墓 | 考古 | 2000年,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在济南市闵子骞祠堂院内抢救性发掘了一座东汉墓葬。墓葬为砖石混筑结构,由前、中、后三室和两个耳室构成,平面为凸字形。墓内出土陶器、铜钱等遗物60多件,其中陶禽、畜的数量较多。另外,还出土了4块画像石。根据墓葬形制、出土遗物和画像石的特点,推断该墓为东汉晚期墓葬。 |
2004 | 河南巩义站街晋墓 | 文物 | 巩义站街晋墓属抢救性发掘 ,墓葬为砖筑 ,由墓道、前甬道、前室、内甬道、主室和后室组成。纵深9 2米 ,平面呈“串”字形。后室置双棺 ,分别为男女墓主。随葬器物较丰富 ,有陶器、铜器、铁器、石器、瓷器、漆木器等 ,具有西晋早期的特征。该墓为河南郑州地区发现的保存较好、规格较高的晋墓。 |
2004 | 济南市司里街元代砖雕壁画墓 | 文物 | |
2004 | 山西大同市金代徐龟墓 | 考古 | 1996年6月,在山西大同市站东小桥街发现一座金代砖室墓。墓室平面呈正方形,内壁为仿木建筑结构;北、东、西三面墓壁及甬道两侧均发现有彩绘壁画,内容包括散乐、侍酒、出行等反映当时生活的场景。墓中出土随葬品共24件,包括瓷器、陶器、铁器等。根据石棺上的墓志铭文,墓主人为徐龟,卒于正隆六年(1161年)。 |
2004 | 赤峰市元宝山区大营子辽墓 | 内蒙古文物考古 | |
2004 | 江苏东阳小云山一号汉墓 | 文物 | |
2004 | 贵州兴仁县交乐十九号汉墓 | 考古 |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9年9月发掘的交乐十九号墓,是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多室砖墓,由前、中、后、左、右五室组成。墓中的随葬品主要有陶器、铜器、铁器和琥珀饰等,从出土的陶俑、铜镜、钱币等再结合墓葬形制分析,该墓年代为东汉晚期。它与 M6、M7和M8同在一个封土堆下,形成一坟四墓,可能为家族合葬墓。 |
2004 | 浙江嵊州市剡山汉墓 | 东南文化 | There are many funerary objects in the Tombs from Early Western Han to Mmiddle Eastern Han in Shanshan, She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which provides precious data for the history of Han Dynasty in the eastern area of Zhejiang. |
2004 | 济南市闵子骞祠堂东汉墓 | 考古 | 2000年,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在济南市闵子骞祠堂院内抢救性发掘了一座东汉墓葬。墓葬为砖石混筑结构,由前、中、后三室和两个耳室构成,平面为凸字形。墓内出土陶器、铜钱等遗物60多件,其中陶禽、畜的数量较多。另外,还出土了4块画像石。根据墓葬形制、出土遗物和画像石的特点,推断该墓为东汉晚期墓葬。 |
2004 | 山东蓬莱市站马张家战国墓 | 考古 | 1986年,山东省烟台市博物馆、蓬莱县文管所对站马张家遗址的一座墓葬进行清理。该墓为土坑竖穴墓,墓内有一棺一椁,墓坑中部有腰坑,墓内随葬品均放置在棺内和椁室内。随葬品有铜器、玉器、木器等。从站马张家墓出土的铜钟和玉器的形制、纹饰等特点分析,此墓的时代应在战国时期。 |
2004 | 河北涿州元代壁画墓 | 文物 | Discovered in August2002in urban Zhuozhou,the tomb was buried with a couple,Li Yi and his wife who died in1331and1339respectively.The tomb has an octagonal plan,and its walls were covered with colored murals showing bamboo,birds,feasts,auspicious clouds and crane,stories of filial sons,etc.The pictu... |
2004 | 河北邢台市唐墓的清理 | 考古 | 1995年以来,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在配合基建过程中,于市区陆续发掘了一批唐墓(图一)。这些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邢台的历史,提供了一些实物资料。现将这批唐墓的发掘情况介绍如下。 |
2004 | 陕西定边县郝滩发现东汉壁画墓 | 考古与文物 | |
2004 | 西安市北周史君石椁墓 | 考古 | 2003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未央区的史君墓进行了发掘,该墓为长斜坡土洞墓,由墓道、天井、过洞、甬道和墓室组成,葬于北周时期,墓内的浮雕彩绘贴金图像有祅教和汉文化两种因素。这为研究丝绸之路及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2003 | 辽宁本溪多年发现的石棺墓及其遗物 | 北方文物 | 本溪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太子河上游 ,196 0年以来 ,该地陆续发现了一批石棺墓 ,本文主要介绍了这批石棺墓的基本资料 ,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溪地区石棺墓的流行时间较长 ,经商周直达战国晚期 ,墓中出土的弦纹壶及青铜短剑 ,值得注意。 |
2003 | 洛阳市西工区几座春秋墓的清理 | 考古与文物 | The Team of ReIics of Luoyang City From November 2001 to April 2002,archaeologists in cooperation with urban construction conducted testing excavation at Xigong,bringing to light some Eastern Zhou tombs Five of them,respectively coded as C1M7226、7039、7258、7256、7257,are rectangular earthen shaft T... |
2003 | 内蒙古凤凰山汉墓壁画二题 | 考古与文物 | |
2003 | 广州市横枝岗西汉墓的清理 | 考古 | In 1997, the Guangzhou Municip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carried out a rescuing excavation of the ancient tombs discovered at Hengzhigang Road in Guangzhou City. The excavated three tombs are all wooden-chambered earth pits and belong to the middle and late Western Han perio... |
2003 | 太原北齐贺拔昌墓 | 文物 | 北齐天保四年(553年)贺拔昌墓,1999年发现于太原市西南万柏林区义井村。墓平面弧边方形,砖室结构。出土灰陶俑、陶牲、墓志等文物40余件。贺拔昌史书无载,墓志记其为北齐并州剌史、安定王贺拔仁之子,历任安尔将军、渭州刺史等职。此墓为太原地区目前发现的10余座北齐墓中时代最早的一座。 |
2003 | 长沙市茅亭子楚墓的发掘 | 考古 | 茅亭子位于长沙市开福区,这一带的原始地貌为江南地区典型的低矮小山丘,是长沙市出土战国、西汉时期墓葬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墓葬所在地东距芙蓉路0.8公里,西邻蔡锷北路,距湘江约3公里,南与中山路相距约1.5公里。1996年初,长沙市一医 |
2003 | 长沙市马益顺巷一号楚墓 | 考古 | 马益顺巷位于长沙市老城区的南缘,当地居民俗称"蚂蚁巷",其北临南门外的西湖路,东邻黄兴南路,西隔书院路与湘江相望,南以妙高峰为屏。妙高峰是长沙市区南端一峰,是第四纪网纹红土砾石层的堆积经流水切割而成的一处高地,海拔70米,其东南坡脚地势陡峭,而西、北坡脚曲缓斜长,绵延至 |
2003 | 江苏徐州大庙晋汉画像石墓 | 文物 | 1995年3月,在徐州市铜山县大庙镇大庙村发现一座汉画像石墓,编号95TDM1,简称M1。该墓西距市区约19公里(图一),周围地势平坦。墓上原为耕地,顶部距地表约0.4米。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 |
2003 | 广西合浦县九只岭东汉墓 | 考古 | 在合浦九只岭发现的5座东汉墓,属于中小型墓葬,平面形状有中字形和凸字形,除1座为砖木结构墓外,其余均为砖室墓。出土器物包括陶器、铜器、铁器、滑石器以及金、银、玉、水晶、玛瑙、琥珀、琉璃等装饰品。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岭南地区的汉墓提供了新资料。 |
2003 | 山西长治唐代王惠墓 | 文物 | 1993年12月,长治市博物馆在市东郊长淮机械二厂住宅楼工地,发掘清理了一座唐代墓葬(编号M1)。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单室砖墓,墓室底部距地表约3.6米,方向北偏东5°,由墓道、墓门与墓室组成。墓室顶部坍塌,墓道未清理。墓门位于墓室南部,券顶,高1.4、宽0.8、进深0.6米,用条砖封闭。墓室平面近方形,四壁略外弧,原为穹隆顶,残高1.74、东西宽3.1、南北长3.08米。墓壁砌法为三顺一丁,砌成五组,其上错缝平砌,逐层内收。墓室底部错缝平铺地砖一层(图一)。 |
2003 | 太原北齐库狄业墓 | 文物 | 北齐天统三年(567年)库狄业墓,1984年发现于太原市东小店区南坪头村。墓为单室土洞墓,虽顶部塌陷,但残存迹象表明,其形制是一座有斜坡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带有生土二层台的长方形窑洞式墓。这种结构特殊的墓葬,在太原地区同时代、同类别的墓中为首次发现。墓主库狄业史书无传,墓忐记其为阴山人,世居漠北,代为酋长。库狄业生前曾任泾州刺史,是北齐时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中级官吏。 |
2003 | 徐显秀墓与北齐晋阳 | 文物 | 继娄叡墓之后,北齐徐显秀壁画墓的出土,又一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太原。徐显秀墓壁画展示了一种新的布局结构:墓室北壁以墓主夫妇"宴饮图"为主画面,由演奏的乐队衔接到东西两壁的"出行图";西壁以 |
2003 | 太原北齐狄湛墓 | 文物 | 2000年7月,太原市迎泽区王家峰村砖厂在生产取土中发现一座古墓葬。我所接到报告赶到时,墓葬已经被毁。在村委会的配合下收回墓志、陶俑等文物。据墓志可知此为北齐狄 |
2003 | 山东临沂市药材站发现两座唐墓 | 考古 | 1997年6月中旬,临沂市文化局接到兰山公安分局五里堡派出所的电话,临西一路中段西侧的药材站仓库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古墓葬(图一)。正在金、银雀山进行考古发掘的工作队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及时抢救清理了这两座墓葬。 |
2003 | 四川绵阳市朱家梁子东汉崖墓 | 考古 | 1996年2月29日,绵阳市游仙区白蝉乡一碗水村朱家梁子古墓被盗,绵阳博物馆、市文物稽查勘探队接到报告后立即到现场进行了调查。调查得知,一碗水村朱家梁子位于绵阳市区东约70公里的川北深丘地区,西距白蝉乡政府所在地约5公里(图 |
2003 | 湖南桃江腰子仑春秋墓 | 考古学报 | 桃江县地处湘中偏北,资水从县境中间穿过,腰子仑墓地位于桃江县城关镇东南8公里处的桃谷山乡腰子仑村(图一;图版壹,1)。从县城往南去灰山港的简易公路在墓地西边辟开一道缺口,当年修筑公路时,曾挖出多件越式青铜器,大部分器物当场遭到破坏并已散失。 1986年5月,当地村民在墓地西南边掘土时发现铜剑等器物,由桃江县文物管 |
2003 | 浙江德清三合塔山土墩墓 | 东南文化 | 德清三合塔山土墩墓结构独特,随葬器以原始瓷为主体,反映了德清瓷业发展的深厚历史底蕴。 |
2003 | 郑州商城新发现的几座商墓 | 文物 | 河南郑州商城遗址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以来,不断有新的考古发现。近年来又发现了一些商墓,分布在城内和城内宫殿区,也有的在西城墙处及内外城之间地带,其葬俗和随葬器物各不相同。如有的墓葬以随葬青铜器为主,个别墓葬以随葬陶器为主。其中一座属中型贵族墓的葬式较为特殊,墓主及陪葬者均为俯身葬,是以往发现的郑州商代墓葬中所未见的。 |
2003 | 隋唐时期的镇墓神物 | 中原文物 | 隋唐时期是我国兴起墓中随葬镇墓神物的第二个高峰。本文根据各地隋唐墓葬出土的各类镇墓神物,较详细地分析了当时镇墓神物在随葬俑群中的地位、发展演变、艺术特征以及晚唐时期渐趋消失的社会因素。 |
2003 | 辽宁朝阳重型机器厂辽金墓 | 北方文物 | |
2003 | 山西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 | 文物 | 1999年1月,屯留县李高乡北部的宋村发现一座砖室墓。该墓已多次被盗,仅残存少许人骨,随葬品尽失。墓内尚存壁画,并有纪年题记,为金太宗大会十三年(113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长治工作站与长治市博物馆对该墓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
2003 | 安徽涡阳稽山汉代崖墓 | 文物 | 1975年3月,阜阳市涡阳县石弓公社一采石场在稽山炸石时,发现一座崖墓(编号M1)。该墓遂遭采石工人破坏,随葬品也被哄抢。阜阳博物馆闻讯后前去调查、清理。之后,在当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下,阜阳市文物部门追缴、征集了该墓出土的大部分文物。现将该墓情况简 |
2003 | 唐严州刺史华文弘夫妇合葬墓 | 文博 | 1992年5月,位于西安东郊幸福路上的西安华山机械制造厂在修建变电所开挖地基时出土了一些文物,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闻讯前往。经现场踏勘,这些文物出自一唐代双室土洞墓的天井小龛内。6月2日至11日,我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该墓系唐严州(治所在今浙江桐庐)刺史华文弘与夫人金华(今属浙江)郡君的合葬墓。兹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2003 | 太原北齐张海翼墓 | 文物 | 1991年1月,太原市晋源区罗城街道办事处寺底村发现一座古墓葬。文物部门接到报告赶至现场时,墓葬遭破坏,出土器物已被哄抢。通过说服教育,从村民手中收回部分文物,并 |
2003 | 山东淄博市临淄宋金壁画墓 | 华夏考古 | 1998年 7月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的农民在田间发现一座古墓 ,该墓为砖构的多室墓 ,存留有精美壁画 ,随葬品仅为“开元通宝”和“元通宝”各 1枚 ,该墓为宋金时期遗存 |
2003 | 北齐徐显秀墓出土的嵌蓝宝石金戒指 | 文物 | 太原市在近几年内,已有两项重要考古发现:一是1999年发现的隋代虞弘墓,二是2000~2002年发掘的北齐徐显秀壁画墓。后者壁画和随葬品中醒目的西方文化因素,再次引起研究丝绸之路学者的关注以及对北朝和隋 |
2003 | 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获重大发现 | 江汉考古 | 九连墩墓地位于湖北襄樊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与兴隆镇乌金村以西一带,地处枣阳南部大洪山余脉的一条南北向低岗上。岗地基岩为白垩纪第三系紫红色砂岩,原生土为第四纪黄褐土母质发育形成的山岗土壤,海拔高程在110至135米之间。岗地以南约1公里有滚河由东向西流经。墓地全长约3公里,北高南低,低缓起伏,现存大中型墓塚9座,大致呈南北向排列在岗脊上。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湖北省文化厅、文物局统一领导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全省八家文博单位,组成60余人的考古队,对己经开工的湖北省孝襄高速公路所涉及的枣阳九连墩墓地1号墓、2号墓及其1号、2号车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
2003 | 湖北枣阳市九连墩楚墓 | 考古 | 2002年9月~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湖北省文化厅、文物局的统一领导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包括全省8家文博单位共60余人的考古队,对正在施工的孝感至襄樊高速公路所涉及的湖北枣阳市九连墩墓地1号、2号墓及附属的1号、2号车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图版叁)。现将工作的主要收获报道如下。 |
2003 | 内蒙古扎鲁特旗浩特花辽代壁画墓 | 考古 | 浩特花墓地位于内蒙古扎鲁特旗南部。其中,辽代中期的浩特花1号墓是墓地中最大的一座砖筑壁画墓。壁画有内、外双层,题材主要有侍吏图、杂戏图、散乐图、放牧图、鹰犬图、出行图、厄厨图等。这些内容丰富的壁画,对于研究辽代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和中国美术史等均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
2002 | 山西金代壁画墓初步研究 | 文物春秋 | 山西地区是发现金代墓葬较多的地区之一。其墓葬大致可分为圆形土坑墓、砖雕墓、壁画墓等几类。其中圆形土坑墓发现最少,仅见于晋北地区。砖雕墓发现的数量较多,形式各异,以往专家们己对该类型的墓葬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壁画墓也发现很多,是全国发现该类墓葬最多的省份,墓葬主要集中在汾河两岸,越往晋南越密集。壁画墓具有鲜明的特点,但以往的研究甚少。本文拟就山西地区现已发表的金代壁画墓作一初步研究,抛砖引玉,以求教于方家,并希望通过对此类墓葬的研究,使大家更为全面地了解山西地区的金代墓葬。 |
2002 | 山西壶关下好牢宋墓 | 文物 | 山西壶关县黄山乡下好牢村社员在挖土时发现一砖室墓。1991年7月,长治市博物馆会同县文博馆进行了调查。墓内已遭扰乱,但墓室砖雕、壁画保存较好。一墓室结构与出土器物墓为仿木建筑结构砖室墓,墓顶穹隆形,墓室近方形。东西2.2、南北2.3、内顶高3.9米。墓室内下部砌有须弥座台基,台高0.36米,束腰部用砖分隔(图一、二)。南壁正中为墓门门洞,门高1.25、宽0.7米,拱券式。门边缘绘黑色卷草纹样。门两侧砌对称破子棂窗各一扇。窗框用朱红绘轮廓,窗中部砌棂条七根。窗下砌出门砧。门洞上部两侧绘对称祥云各一朵(图三)。 |
2002 | 礼县圆顶山春秋秦墓 | 文物 | 圆顶山位于甘肃省礼县城东13公里,1998年2~6月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礼县博物馆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3座、车马坑1座。编号为98LDM1和98LDM3的2座墓葬,均为圆角长方形直壁土坑竖穴墓,葬具为一椁一棺。其中MI有殉人3、殉狗1;M3有殉人1。这两座墓葬出上随葬器物111件(组),主要随葬于椁盖板顶上及棺椁之间墓室西端,有铜器、陶器、玉石器及骨贝器等。M1出土有鼎、簋、壶、盘、匜、扁壶以及四轮方盒等青铜器,许多器物铸造精美、造型独特。车马坑位于M3西北约20米,为长方形坑,内随葬车马5乘,其中第1乘还葬有御奴1名,并出土许多车马器、兵器及陶器、漆器残片等。圆顶山墓葬的年代应属春... |
2002 | 安徽六安市九里沟两座西汉墓 | 考古 | 九里沟墓群位于六安市区以北约4.5公里处,2001年7月在此发掘了两座土坑竖穴木椁墓,均为一椁一棺,编号M176和M177。两座墓共出土随葬品50余件,以陶器和漆木器为主,陶器组合包括鼎、壶、盒、罐等,表面大多涂漆衣并绘有各种精美纹饰。根据随葬品特征,这两座墓的年代应为西汉早期。 |
2002 | 青海互助县高寨魏晋墓的清理 | 考古 | 1990年互助县高寨墓群的发掘,清理墓葬2座,皆为砖砌墓,分墓道、门墙、墓门、雨道、墓室几部分。Ml为单室弯窿顶,MZ为双室弯窿顶。两座墓的墓门上方都建有仿地面建筑结构的门墙。出土遗物有陶器、铜器、木器、砖雕器及铜钱等。根据墓葬结构及出土器物的器形和组合推断,两座墓的年代应在魏晋时期。 |
2002 | 浙江湖州市方家山第三号墩汉墓 | 考古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方家山第三号墩清理的13座汉墓,为竖穴土坑墓或木椁墓。墓葬为东西向,个别有墓道或耳室,均单棺葬,有四组墓葬为并穴合葬或紧邻的异穴合葬墓。共出土各类器物180件(组),以陶、瓷器为主,还有铜器、铁器和漆器。这13座汉墓可分为三期,年代在西汉中期后段至东汉初年。 |
2002 | 河北内丘胡里村金代壁画墓 | 文物春秋 | |
2002 | 河南新蔡平夜君成墓的发掘 | 文物 | 平夜君成墓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葛陵村东北部的一道南北向岗脊上,西南紧邻葛陵故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于1994年5月对该墓迸行抢救性发掘。 平夜君成墓为两棺两椁,墓葬在历史上曾多次被盗。经发掘清理,出土随葬器物有青铜、漆木、铅锡、皮革、金、玉、竹、陶器等。按用途可分为札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甲胄、生活用品及竹简等。其中竹简内容较为丰富,大致可分力卜篮祭祷记录和遣策两类。 平夜君成墓是淮河流域近年发现的楚国大型封君墓葬。随葬器物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墓中出土铜器及竹简中有"平夜君成"铭文。墓葬年代应在战国中期楚声王以后 |
2002 | 内蒙古兴安盟代钦塔拉辽墓出土丝绸服饰 | 文物 | 1991年9月,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一辽墓群被盗,其中M3未被全盗,经兴安盟文物站和科右中旗文物管理所派人清理,获得不少有价值的辽代文物,其中最为精彩的是6包保存基本完整的丝绸服饰。这6包丝织品于1993年移交内蒙古博物馆,经馆内技术人员精心处理,丝织品已经全部打开,并清洗、平整完毕,色彩基本完好,质地未受大损失。1999年春,中国丝绸博物 |
2002 | 陕西旬邑发现东汉壁画墓 | 考古与文物 | |
2002 | 广西贵港市马鞍岭东汉墓 | 考古 | 1996年12月至1997年元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在贵港市火车站新扩建的复线范围内,即当地人称之为马鞍岭的地方(图一),发掘了三座东汉墓(97GMM1、97GMM2、97GMM3),出土一批遗物。现将 |
2002 | 岷江上游的石棺墓 | 四川文物 | 中国西南地区有大量的石棺墓遗存 ,分布较广 ,并在文化特征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对岷江上游的石棺墓作了分析 ,对其分期与文化特征作了探讨。结合文献记载 ,认为汉代活动在岷江上游石棺墓分布区域的民族为“冉马龙夷”,岷江上游石棺墓即为“冉马龙夷”的文化遗存。 |
2002 | 集安下解放第31号高句丽壁画墓 | 北方文物 | 集安下解放第31号墓是高句丽壁画墓,壁画残存不多。墓葬结构与以往发现的高句丽壁画墓有所不同。它属于带短甬道的双室墓,但前室矮小,构筑的用材均是加工整齐的石灰岩石条。本文将集安的高句丽壁画墓重新划分为四期,并推定了它们的大体年代。此墓被列入第三期,年代相当于5-6世纪初的后段。 |
2002 | 井研县北宋黄念四郎墓清理简讯 | 四川文物 | 本文为北宋井研县本地人墓葬 ,其出土的买地券有一定资料价值 ,可供专家考证。 |
2002 | 南京殷巷西晋纪年墓 | 文物 | 1979年9月,南京市江宁区殷巷砖瓦厂在取土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我馆闻讯后对之进行了清理,编号为79JYZM1(简称M1)。从墓壁上的纪年砖得知,该墓时代为西晋永兴二年(305年)。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
2002 | 敦煌佛爷庙湾唐代模印砖墓 | 文物 | 1995年在敦煌佛爷庙湾—新店台汉唐墓群发掘的6座唐墓,均为长斜坡墓道的方形砖室墓,墓室中装饰了不同图案的模印砖,题材有"骑士巡行"、"胡商牵驼"以及四神、怪兽、植物等,纹饰精美,别具特色。墓中还出土了墨绘红陶罐、彩绘男女俑和镇墓兽等。墓葬年代为公元7世末、8世纪前期的盛唐时期。 |
2002 | 山东临朐北齐崔芬壁画墓 | 文物 | 1986年在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海浮山南坡,发现了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崔芬墓。墓内出土随葬器物不多,但甬道及墓室内壁满绘壁画,且保存较好。壁画内容包括武士、四神、墓主人夫妇出行以及屏风式构图的"竹林七贤"题材图像。崔芬墓壁画显示了与南朝绘画艺术关系密切的特征,其中墓主人夫妇出行图与传世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王者出游行列构图相似;"竹林七贤"题材、构图亦与南朝大墓出土的拼镶砖画类同,而同样的绘画题材和表现手法,在同时期的中原东魏、北齐墓中未见。因此,它很可能是以东晋、南朝的同类绘画为粉本的。 |
2002 | 甘肃天水市王家新窑宋代雕砖墓 | 考古 | 该墓平面为长方形,墓门起券,墓室外近方形,上为穹窿顶,墓室内四壁均为彩绘雕砖,最下部为须弥基座,基座上有上、下两层信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墓中残存有瓷碗、陶罐、铜镜、铜钱等随葬品,此墓建于北宋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是甘肃地区发现的唯一纪年宋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2002 | 浙江绍兴凤凰山战国木椁墓 | 文物 | 凤凰山位于绍兴城东约10公里的皋埠镇,西临兰塘河。1975年,在凤凰山南麓曾发现木椁墓2座,编号为M1、M2。1997年8~9月,绍兴县文保所对凤凰山东坡已暴露的一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编号为M3。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
2002 | 河北顺平县坛山战国墓 | 文物春秋 | |
2002 | 南京隐龙山南朝墓 | 文物 | 2000年9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接群众举报江宁水阁发生盗墓事件,遂派人前往调查。调查证实隐龙山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3座大型砖构古墓,均不同程度遭到盗毁。南京市博物馆、江宁区博物馆于10月联合对这3座古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隐龙山是水阁村周围一些连绵起伏的土山的统称,风景优美。其北约1公里是韩府 |
2002 | 安徽六安市汉墓的清理 | 考古 | 1988年5月4日,安徽省六安地区砖瓦厂在取土过程中发现汉墓一座,我馆接到报告后即派员赶往现场。墓葬位于六安市区东郊约10华里,南距312国道(合肥—六安)400米,北距战国、西汉时期古城——东古城约11华里。此处为丘陵高岗地带,历年来时有古墓葬出土,在其东侧2华里处即为 |
2002 | 山东平阴孟庄东汉画像石墓 | 文物 | 1967年,在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孟庄村南100米处,因平整土地而暴露出一座东汉画像石墓。该墓数遭盗掘,随葬品已所剩无几,惟墓室保存较好。1986年5~7月,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联合平阴县博物馆筹建处,对该墓进行了清理,编号为M1。现将墓葬情况简介如下。 |
2002 | 洛阳北魏元怿墓壁画 | 文物 | 一墓葬位置元怿墓位于洛阳市老城北2公里,洛孟公路东侧瀍河西岸(图一)。墓上有冢,高约15、直径30米,旧时俗称"青菜冢",又讹传为司马懿坟。1948年该墓曾被盗,当时出土有一方墓志,志长95.5、宽100厘米,志文32行,满行32字,志载"魏故使持节侍中假黄钺 |
2002 | 唐恭陵哀皇后墓部分出土文物 | 考古与文物 | Northeast of the main mound of the Gongling mausoleum,is the tomb of Empress Pei,the wife of the fifth son of Emperor Tang Gaozong and the first son of Empress Wu Zetian. On Feb 1st,1998,it was robbed. Fortunately,the stolen artifacts including musician's driving fingures and single-coloured glazed ... |
2002 | 南京北郊东晋温峤墓 | 文物 | 2001年2月,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下关区郭家山发掘了一座古墓葬(编号M9)。据出土的砖质墓志可知,墓主为东晋名臣温峤。墓葬坐北朝南,为带甬道的单室穹隆顶砖墓。墓室平面方形,砌法为"四隅券进"式,左、右和后壁砌有直棂假窗和凸字形灯龛。墓虽经盗掘,仍出土各类随葬品83件(套)。随葬品以青瓷器为主,另有少量陶器及小件金器等。温峤墓是南京地区迄今发掘的有明确姓氏的东晋墓葬中,墓主身份地位最高的。据《晋书》记载,温峤"初葬于豫章,后朝廷追峤勋德,将为造大墓于元、明二帝陵之北。"此次发掘的墓葬,是温峤迁葬之墓。 |
2001 | 四川汉代砖石室墓的初步研究 | 考古学报 | 一、前言本文所说的四川,即传统概念中的四川地区,它包括现在重庆市所辖的原四川东部地区。在这一地区内,墓葬由传统的竖穴墓向横穴墓的转变大体发生在两汉之际。汉代四川地区的横穴墓可以分为三种大的类型,即砖室墓、石室墓和崖墓。在这三种类型中,崖墓的形制结构以及墓葬制度等都比较特殊,而砖室墓和石室墓的形制结构和墓葬制度等则比较一致。由于后两类墓葬都有封土,因此也将这两类墓通称为横穴坟丘墓。笔者曾对四川崖墓作过专文讨论,因此本文的讨论对像仅是这种横穴坟丘的砖、石室墓。 |
2001 | 郑州洼刘西周贵族墓出土青铜器 | 中原文物 | 洼刘西周贵族墓葬位于郑州市洼刘遗址内,墓内随葬有一批珍贵文物。其中青铜礼器10余件,还有一批车马饰、蚌饰、贝币等。尤其是青铜礼器制作精美,造型奇特,在考古发掘中极少见到,是郑州地区近几年来西周考古的重要发现。 |
2001 | 山西孝义市发现一座金墓 | 考古 | 1992年11月,在山西省孝义市经济开发区工地筑路挖基时,发现1座金墓(编号为 M1)。该墓位于孝义市新义东街路北200米,人民医院东约300米处。市博物馆接到报告后,对此墓进行了清理。现将发掘情况简介如下。(一)墓葬形制该墓为八角券顶式单室合葬砖墓,平面呈抹角八边形。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方向15度(?)墓门呈拱形(?)高17宽1米(?)砖 |
2001 | 湖北黄州楚墓 | 考古学报 | 黄州地处湖北省东部,原为黄冈县,现为黄冈市黄州区。黄州濒临长江中游北岸,南与鄂州市隔江相望。其境内为大别山南麓,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黄州楚墓主要集中分布于市治北郊约5公里的禹王城(邾城)周围(图一),自1981年起,文物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国儿冲、龙王山发掘了十余座 |
2001 | 湖南永州市鹞子岭二号西汉墓 | 考古 | 一、墓地概况鹞子岭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区东北2公里处,现处在永州市芝山区黄古山路、南津中路、菱角塘路所围成的三角地带(为永州监狱建材红砖厂及职工生活区)。在此区域内,由西至东分布着3座高大的封土堆,因城市建设连年取土而逐渐遭到破坏。1984年,在第一和第二封土堆之间发掘了一座中型竖穴土坑墓,出土墓主印章"刘彊"及封泥印文"臣敞",被定为西汉中期零陵郡贵族墓葬。1992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永州市文物工作队对第三座封土堆下北面的墓葬进行了发掘,编号为92YM1。据墓中 |
2001 |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村魏晋墓 | 文物 | 1997年3月,北京市石景山区建筑公司在施工中发现壁画墓一座,石景山区文物管理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简报如下。一墓葬位置及形制墓葬位于石景山区八角村西北角,东部 |
2001 | 江苏南京仙鹤观东晋墓 | 文物 | 仙鹤观位于南京东郊仙鹤山东侧峰,此次清理的3座墓为东晋名臣广陵高崧家族墓。M2出土了砖刻墓志,知墓主为高崧及夫人谢氏,分别葬于泰和元年(366年)和永和十二年(356年)。3座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金银器等,对研究六朝时期的丧葬礼俗、玉器面貌、佩玉制度、金银器制作工艺、书法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2001 | 辽宁朝阳市黄河路唐墓的清理 | 考古 | 1993年5月初,东风朝阳柴油机公司在朝阳市黄河路北侧兴建住宅楼,建筑工地经朝阳市双塔区文物管理所勘探,发现古墓4座,其中砖室墓1座,土坑墓3座。1993年5月末,经辽宁省文物主管部门批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工作站、朝阳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清理,发 |
2001 | 大同市南关唐墓 | 文物 | 2000年3月,大同市电力公司在市区南关建职工住宅楼时,于10号楼基内发现古墓葬。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得知情况后速派员前往,对施工所占地段(8、9、10号楼基)进行全面钻探,并对所勘探出的15座古墓葬(编号M1~M15)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现将情况简报如下。—墓葬形制这批墓葬位于市区南关迎宾西路南端,市中行办公楼南面的高坡地带(图一),排列有序,无打破叠压关系。墓口皆开在0.3~0.6米的土层下,墓葬形式有砖室墓(M3、M7)和洞室墓两类,而洞室墓又可分为刀把形(M6、M14、M9、M11)和直壁形两种。竖井式墓道均开在洞室南侧,底呈缓坡状,向墓门方 |
2001 | 洛阳市针织厂东周墓(C1M5269)的清理 | 文物 | 1996年9月至1997年4月,我队在配合洛阳市针织厂综合楼工地基建工程中,发掘清理出一批东周时期墓葬。该墓葬区位于洛阳市唐宫西路北侧20米、解放路东侧100米,原东周王城内东北部(图一)。其中编号为C1M5269号墓葬较为重要,现报告如下。一墓葬形制 C1M5269为南北向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曾被盗扰。墓葬开口于汉代层下,距现地表深1.8米,墓壁光滑,口大底小,墓内填土为经夯打的五花土。方向0°。墓口长7、宽6,墓底长5.8、宽4.9,深12.8米。葬具为一椁二棺, |
2001 | 南京南郊宋墓 | 文物 | 雨花南路,又称纬八路,位于南京城南雨花区境内。此路所经地区丘陵起伏,是南京历代古墓葬十分密集的区域。1987年秋季,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在纬八路西段邓府山南京市公交公司基建工地,清理了六朝至明代墓葬30余座。其中一座为宋代砖室墓,编号为87YDM17;1996年4~9月,配合纬八路东进 |
2001 | 河南登封黑山沟宋代壁画墓 | 文物 | 1999年8月,在登封市城关镇以南3公里的黑山沟村(图一),一位村民在其院内挖地窖时,发现一座壁画墓。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登封市文物局联合对该墓进行了发掘,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该墓南北向,方向193°,为仿木结构砖砌单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深5米(图二)。墓道位于甬道南端,阶梯式,长7、宽0.75米,墓门砌有砖雕门楼,高1.2、宽 |
2001 | 廊坊市安次区西永丰村辽代壁画墓 | 文物春秋 | |
2001 | 河北平山县西岳村隋唐崔氏墓 | 考古 | 墓地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两河乡西岳村北约700米处。北依西林山,西南临滹沱河支流南甸河,地势略有起伏,当地俗称"侯子坟"。墓地东距战国中山国都城灵寿城址约2公里,东南距1968年发现的北齐崔昂墓约4.5公里。1998年4月,西岳村砖场于该处取土时发现两座东西并列的砖室墓(M1、 |
2001 | 南京唐家山孙吴墓 | 东南文化 | 唐家山吴墓是一座较为典型的东吴时期的砖室墓,其对研究南京地区六朝墓葬的分布及丧葬礼俗具有重要价值。 |
2001 | 法库李贝堡辽墓 | 北方文物 | 李贝堡辽墓在辽宁法库县发现,本文介绍了该墓的形制结构 及出土遗物,并据史料对墓葬年代、墓主身份、族属等加以考证。 |
2001 | 陕西宝鸡县南阳村春秋秦墓的清理 | 考古 | 南阳村位于渭河北岸二阶台地上,西距县城虢镇7公里,东距现阳平镇1.5公里,南靠陇海铁路,北依三畴塬(图一)。 1998年4月,南阳村村民在村取土场取土时挖出1座古墓,宝鸡市考古工作队获悉后即会同宝鸡县博物馆前往调查,判定被毁坏的墓葬是1座周代墓葬。后来在取土场南断崖上也发现有1座古墓。经报请市文物局后对此地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钻探中在附近又发现了2座周代秦墓。由此推断此 |
2001 | 大同智家堡北魏墓石椁壁画 | 文物 | 墓葬1997年6月发现于大同城南智家堡村,仅存石椁,为仿木构单檐人字坡悬山式顶,由数十块砂岩料石拼合而成。椁内壁四面绘彩色壁画,内容有墓主人夫妇于张有小帐的榻上并坐图、牛车出行图、男女侍从图等。据有关现象判断其时代为北魏太和年间。 |
2001 | 河北省宣化辽墓壁画特点 | 北方文物 | 宣化辽墓壁画具有自己的特点。它以表现各种家内生活场景为主要题材,其中又以从事佛事生活有关的内容占重要地位。墓顶的以莲花为中心的天象图体现了以佛土为中心的宇宙观。壁画透露出辽末契丹流民进入汉富之家和民族融合的事实。宣化壁画还具有特殊的艺术风韵。 |
2001 | 西安发现的北周安伽墓 | 文物 | 北周安伽墓由斜坡墓道5个天井、5个过洞、砖砌甬道和墓室组成。石门额彩绘雕刻袄教祭祀图。墓室中有一围屏石榻,石屏内面有浅浮雕贴金彩绘的图案12幅,内容有出行、狩猎、宴饮、乐舞、家居等,人物、情景等充满异域风情。据出土墓志,安伽为姑藏昌松人,北周时官为同州萨保,卒于大象元年(579年)。安伽墓出土的石刻极为珍贵,为研究祆教的流传及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
2001 | 河北邢台市葛家庄10号墓的发掘 | 考古 | 邢台葛家庄两周墓地是1993年邢台市河北轮胎厂在扩建工程中发现的。经钻探,该墓地有墓葬近千座,其中包括几座带墓道的大型墓葬。1993年11月至1994年5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对墓地东区的两周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清理春秋时期墓 |
2000 | 江苏邗江县姚庄102号汉墓 | 考古 | 1984年春,扬州博物馆在邗江县甘泉乡姚庄村水利基建工地发现了3座汉代木椁墓,其中1座因保存较差,又遭到后期人为的破坏而不复存在,另2座保存较好,相距约6米,分别编号为 M101和 M102(图一)。1985年2月,我馆清理了 M101,而102号墓因木椁的西南角压在邗江县工具 |
2000 | 广东乐昌市对面山东周秦汉墓 | 考古 | 1987年,乐昌城南郊河南乡大拱坪村对面山麻纺厂基建工地发现大批古墓。广东省博物馆文物队、乐昌市博物馆、韶关市博物馆派考古人员于1987年6月~1988年1月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207座,其中191座为东周至秦汉时期墓葬,11座为晋、唐墓,5座无随葬品,年代不明。本文仅将东周与秦汉墓葬择要叙述如下。 |
2000 |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淄河店二号战国墓 | 考古 | 淄河店墓地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淄河店村南,西北距临淄齐国故城约7.5公里(图一)。墓地与全国重点文保护单位"田齐王陵"相邻,西侧为齐国历史上有名的牛山,南有康山、火石山,北为胶济铁路。墓地南端狭窄,北部宽阔,南北长约1700米。 |
2000 | 陕西省宝鸡市峪泉周墓 | 考古与文物 | |
2000 | 洛阳北魏墓女俑服饰浅论 | 华夏考古 |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the figurines unearthed from Luoyang cit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omen's dress of the Northem Wei Dynasty. It points out that women's dress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carried on the traditions of the Central Plains from the Han Dynasty and absorbed th... |
2000 | 湖北麻城市李家湾春秋楚墓 | 考古 | 麻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其北与河南省商城县和新县毗邻,东北与安徽省接壤。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仅中部和西南部为河谷冲积平原。李家湾墓地位于麻城市西南约25公里的宋埠镇,现隶属于宋埠镇拜郊管理区红梅山村管辖(图一)。李家湾墓地处在中部河谷冲积平原与丘陵相连处,西南距宋埠镇约4公里,其北为红梅山和捉王山,其南为举水水系,西北 |
2000 | 南京司家山东晋、南朝谢氏家族墓 | 文物 | 1984~1987年在南京南郊司家山先后发掘了7座东晋、南朝时期的谢氏家族墓,编号M1~M7,其中M5、M6的发掘简报已发表于《文物》1998年第5期,此次发表的是M1~M4以及M7的有关资料。 M4出土两方砖刻墓志,墓主为谢球和夫人王德光。王德光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孙女。墓志详细记载了谢氏一门与当时许多世家大族联姻的情况。墓葬时代为东晋义熙三年(407年)至义熙十二年(416年)。 |
2000 | 河南鹿邑县太清宫西周墓的发掘 | 考古 | 199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口地区文化局受河南省委托,组成太清宫考古队,对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除发掘了大面积的唐宋建筑基址外,还发现了春秋时期的马坑,西周初商丘鹿邑 |
2000 | 山西沁县发现金代砖雕墓 | 文物 | 山西沁县南里乡发现一座金代砖室墓。墓仿木构建筑,单室,室内平面八角形,通壁施彩绘。色彩鲜艳,壁上方一周嵌孝子故事人物砖雕,共24幅。 |
2000 | 召湾和边墙壕清理的四座汉墓 | 内蒙古文物考古 | 召湾汉墓群位于包头市南郊,地属包头市乳业公司(原黄河乳牛场)召湾和召背后村(图一)。墓群分布于召湾与召背后村之间及其以西的土梁上,自五十年代以来,已陆续清理墓葬97座。1998年8月,包头市文物管理处在召背后村南砖场西北发现一座为砖场 |
2000 | 三门峡市李家窑四十四号墓的发掘 | 华夏考古 | Tomb M44 at Lijiayao in Sanmenxia city is the largest tomb of the late Western Zhou Dynasty excavated to date. The combinations of the burial accessories are bronze dingtripod, gui-vessel and pottery li-tripod, don-vessel, yu-pot and guan-jia etc.. Fifty-two characters of inscription have been foun... |
2000 | 湖北黄冈两座中型楚墓 | 考古学报 |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的江北地区,市区北约5公里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城遗址。该城遗址属东周时期,现地面残存城垣高3—8米。城东南、城北诸山岗数年来科学发掘或零星发现东周时期百余座楚墓。现择城南曹家岗墓地、城北芦冲墓地发掘的两座中型墓葬报告于下(图一)。 |
2000 | 安庆王家山战国墓出土越王丌北古剑等器物 | 文物 | 1987年6月,安徽省安庆市第二自来水厂在基建施工中,发现一座战国墓。市博物馆闻讯后,立即派人赶到现场进行清理,共出土12件器物。现将该墓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墓葬(M1)位于安庆市区,迎江寺东边的王家山,南临长江(图一)。墓葬封土层约3~4米,已在施工中被揭去,墓葬破坏严重。 |
2000 | 河北平山县两岔宋墓 | 考古 | 1996年8月,在河北省平山县下槐镇两岔村西2公里,因暴雨引发山洪,冲出古墓7座。村民进墓取出部分文物。得报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平山县博物馆于当年10月对古墓进行清理,并据村民讲述确定文物出处。现将具 |
2000 | 南京吕家山东晋李氏家族墓 | 文物 | 3座砖室墓,墓主均为广平李氏,墓中都出土了有纪年的墓志。M1墓主为李缉,葬于东晋升平元年(357年);M2墓主为李繤及其妻武氏,合葬于宁康三年(375年);M3墓主李摹,亦葬于升平元年(357年)。此3座墓形制相同,排列有序,应是同时建造的。从墓的排列位署看,李缉应为长辈,李繤、李摹则为同辈兄弟。 |
2000 | 河南济源市桐花沟十号汉墓 | 考古 | 桐花沟墓地位于济源市轵城镇桐花沟村南,地处轵国故城西南隅外而与泗涧沟墓地毗邻(图一)。70年代初,为配合焦枝铁路的修复工程,曾发掘了泗涧沟墓地。1991年,为配合焦枝铁路复线电汽化改造工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桐花沟墓地进行 |
2000 | 山东微山县西汉画像石墓 | 文物 | 1997年1月15日,山东微山县两城乡大辛庄的村民在村北挖沙时,发现了一座古墓。该墓位于凤凰山南麓的一座小山头上,恰好处在微山县与滕州市的交界处(图一)。微山县文管所的工作人员对此墓进行了清理,编号为 M18。附近的山坡和山崖上还有几十座汉代残墓,均为小型石室墓,有单室、双室两种。墓室内残存灰陶片或褐陶片,还有西汉时期的五铢钱。现仅将 M18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
2000 | 朝阳西上台辽墓 | 文物 | 墓葬时代为辽代晚期,其墓室周壁嵌有14块佛经石板,板上刻字口描金的梵文佛经,每经并加汉文经名。葬具为石函,函盖及四壁亦阴刻梵文佛经。墓内出土一批精美的北宋景德镇影青瓷和定窑瓷器。 |
2000 | 陕西蒲城洞耳村元代壁画墓 | 考古与文物 | The tomb, discovered in Donger village of Pucheng county, is the only well-preservedYuan dynasty tomb with murals in Shaanxi by now. This tomb is octagonal and follows thestructure of yurt. The murals, drawn on the walls of the tomb chamber and passageway,manifest such Mongolian life scenery of Yuan... |
2000 | 浙江湖州三天门宋墓 | 东南文化 | 1997年5月浙江湖州三天门宋墓的清理,出土金、银、铜、铁、漆、瓷等各类文物50件(组),并对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
2000 | 内蒙古科左中旗小努日木辽墓 | 北方文物 | |
2000 | 江陵岳山秦汉墓 | 考古学报 | 岳山位于荆州城东北约2.5公里处,其北约500米为汉代郢城故址(图一)。此处原为南北向岗地,现为居民点。1986年初,江陵县食品工业公司利用东部新建荆沙铁路的机会,在岳山岗地以北的平原地带建厂,并在岗地上开辟一条南北向的进厂公路。兴工动土时发现该处原为一片古 |
1999 | 江苏南京市明蕲国公康茂才墓 | 考古 | |
1999 |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南马坊一号战国墓 | 考古 | |
1999 | 洛阳市613所东周墓 | 文物 | 1998年12月,我队在配合洛阳市613研究所住宅楼基建工程中,发掘清理出30余座春秋、战国时期墓葬。该墓葬区位于洛阳市凯旋西路北侧20米、芳林路东50米,原东周王城内中部(图一)。其中编号为C1M6112的墓葬较为重要。现报告如下。 |
1999 | 江苏南京市南郊两座大型明墓的清理 | 考古 | |
1999 | 山东滕州市西晋元康九年墓 | 考古 | |
1999 | 丰宁土城东沟道下山戎墓 | 文物 | 1990年4月,河北省文物局进行全省重点文物复查工作中,在丰宁满族自治县土城镇东窑村东沟道下调查时,发现人为破坏古代墓葬严重。文物复查组抢救发掘了其中一座暴露在外的石板墓(图一)。一墓葬位置及形制石板墓群位于土城镇东窑村东2000米, |
1999 | 山东阳谷县吴楼一号汉墓的发掘 | 考古 | |
1999 | 内蒙古巴林左旗滴水壶辽代壁画墓 | 考古 | |
1999 | 襄樊王寨许家岗墓群发掘 | 江汉考古 | |
1999 | 徐州东甸子西汉墓 | 文物 | 东甸子西汉墓位于徐州市东郊狮子山乡东甸子北的无名山上。该山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70.7米,北距东洞山楚王墓2.25公里,西南距狮子山楚王墓4.5公里(图一)。由于发现不法分子在山顶部盗掘墓葬,1995年8月~1996年1月,徐州博物馆对无名山顶的3座汉墓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分别编号为95XDM 1、95XDM2、95XDM3,简称M1、M2、M3。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无名山为石灰岩山体,有东北、西南两个山头。M1位于东北山顶,墓上封土为纯沙 |
1999 | 湖北蕲春枫树林东汉墓 | 考古学报 | In the course of the Beijing-Jiulong Rail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Han period Chenjiadadi and Duimianshan graveyards at ancient Luozhou city site were excavated and 20 Eastern Han tombs were revealed. The tombs are all brick-chambered earth or rock shafts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ingle-,doub... |
1999 | 江苏南京市明黔国公沐昌祚、沐睿墓 | 考古 | |
1999 | 山东临淄金岭镇一号东汉墓 | 考古学报 | In order to suit the Qilu 300, 000 ton ethylene project, the Institute excavated a largesized brick-chambered tomb within the plant area to the south of Jiming town, Linz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from 1985 to 1986. It is a magnificent grave with a huge barrow above the ground,a tomb-passage slopin... |
1999 | 洛阳市西工区C1M3943战国墓 | 文物 | 洛阳西工区是发现东周墓葬较集中的地点,1992年发掘的一座战国墓(CIM3943)出土随葬品种类较多,其中有多件精品。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单棺,内葬一人。随葬器物计63件(组),包括金器、玉器、玛瑙器、玻璃器、铜器、陶器等,仅带钩就有纯金制作、用9块玉组成并以铁丝铆合以及铜质嵌金银的多种。玉器中有玉龙、玉璧、玉印等,印文为“事君子”。此墓应属周王室的陪葬墓,墓主人可能是一位女性。 |
1999 | 武进明代王洛家族墓 | 东南文化 | 武进明代王洛家族墓地的发掘,使我们对明代贵族的舆服制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出土的精美的丝织品衣饰亦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织造工艺。 |
1999 | 陕西蒲城洞耳村元墓壁画 | 收藏家 | 1998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陕西蒲城县南的洞耳村清理了一座元代壁画墓。墓内壁画绘制美仑美奂,而且保存十分完整,色彩依旧,艳丽如新,堪为国内现已发现的元墓壁画中精彩的一例。这座壁画墓墓室形状为元墓中少见的 |
1999 | 山东沂水县龙泉站西汉墓 | 考古 | |
1999 | 敖汉旗喇嘛沟辽代壁画墓 | 内蒙古文物考古 | |
1999 | 洛阳发掘的四座东汉玉衣墓 | 考古与文物 | 50年代以来,随着洛阳地区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先后发掘了几座东汉玉衣墓。现把洛阳主干线商业局M4904、洛阳机车工厂M1、C5M346以及洛阳铁路杨文编组站C10M575四座玉衣墓的发掘情况报告如下。图一主干线商业局M4904平、剖面图(1:120)... |
1999 | 山东临沂吴白庄汉画像石墓 | 东南文化 | 山东临沂吴白座汉画像石墓由墓道、墓门、墓室、回廊、耳室组成,出土了少量随葬品和大量画像石材,画面内容丰富,主题鲜明,雕刻技法婚熟,线条流畅,为我们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
1999 | 敖汉旗七家辽墓 | 内蒙古文物考古 | |
1999 | 山东邹城市卧虎山汉画像石墓 | 考古 | |
1999 | 辽宁彰武的三座辽墓 | 考古与文物 | |
1999 | 山东省东阿县曹植墓的发掘 | 华夏考古 | In 1951, the former Cultural Relics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Pingyuan Province and Donge County Cultural Administrative Office excavated the tomb of Cao Zhi at Yushan in Donge of present - day Shandong Province and 132 pieces of artifacts were unearthed from it. The author, in the light of the primar... |
1999 | 湖北钟祥市冢十包楚墓的发掘 | 考古 | |
1999 | 江苏南京市板仓村明墓的发掘 | 考古 | |
1999 | 湖北襄樊郑家山战国秦汉墓 | 考古学报 | At Zhengjiashan, Xiangfan, Hubei, 44 tombs were discovered to belong to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Qin-Han times. Their grave goods include pottery, bronze, iron, jade and stone objects,and also some lacquered and wooden articles. In the light of the combination and typ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 |
1999 | 湖南溆浦县茅坪坳战国西汉墓 | 考古 | |
1999 | 江苏南京市唐家凹明代张云墓 | 考古 | |
1999 | 山西潞城县北关宋代砖雕墓 | 考古 | |
1999 | 山东莒县双合村汉墓 | 文物 | 1992年8月,莒县水利局在城北双合村建楼房时发现了一组金器,莒县博物馆闻讯后,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现场进行了调查。这是一座砖室墓,墓内出土鎏金铜器、金器等。现将墓葬和随葬品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墓葬位于县城北部,南距莒国故城二城垣约200米。墓葬封土早年被夷平,为土扩竖穴砖室墓,墓口距地表0.46米。该墓平面呈长方形,方向北偏东80°。墓底由边长0.43、厚0.06米的方形陶板铺成,墓室四壁用长0.46、宽 0.22、厚 0.12米的长方形砖错缝顺砌而成,墓顶用方形陶板覆盖。墓室外长2.25、宽 0.85、高 0.84米;内长1.81、宽0.41米(图一)。 |
1999 | 新密下庄河宋代壁画墓 | 中原文物 | 1999年5月,在新密下庄河村发现了一座壁画墓,此墓为八角形,八角攒顶,中部装饰斗拱,所绘壁画较一般北宋中、晚期壁画墓草率,但内容较为独特,除家居、扈厨内容外,尚有与僧人、伶人有关的活动场面,应为宋金之际的墓葬。 |
1999 | 洛阳东郊西周墓 | 文物 | 1997年秋冬二季,为配合交通部二局四处基本建设,先后两次发掘、清理了西周时期的马坑3座、墓葬9座,出土了一批器物。墓地位于洛阳东郊邙山南坡的杨文镇交通部二局四处家属院内。南距洛阳约5公里,西距马坡西周墓地约1.3公里,东距我队1994年清理的C5M906西周墓60多米(图一)。现将这批资料介绍如下。 |
1999 | 成都北郊甘油村发现北宋宣和六年墓 | 四川文物 | |
1999 | 山东莒县大沈刘庄春秋墓 | 考古 | |
1999 | 山东滕州市官桥车站村汉墓 | 考古 | |
1999 | 山东临沂市银雀山的七座西汉墓 | 考古 | |
1999 | 侯马大李金代纪年墓 | 文物季刊 | |
1998 | 贵州金沙县汉画像石墓清理 | 文物 | 1995年3月至4月,贵州省考古研究所在金沙县后山乡清理了一座汉画像石墓,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墓葬地理位置和形制墓葬位于后山乡政府所在地西侧约500米处,四周均为高山,南面为大坡梁埂,翻过大坡梁埂即达乌江,隔江与息峰县相望,西北面为屯坪山,东面为后山,墓葬所在地为一个较为平缓的“坝子”。70年代乌江电站库区文 |
1998 | 河南新密市李堂画像砖墓的发掘 | 华夏考古 | 李堂村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市区东南约6公里,东北距来集乡4公里,属来集乡管辖。(图一)1993年8月,李堂村十三组一村民在自己家院内挖蓄水池时,发现了这座画像砖墓并及时上报县文物部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新密市博物馆(原密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迅速组织人力... |
1998 | 五代后周冯晖墓出土彩绘乐舞砖雕考 | 考古与文物 | The frescos, especially the painted brick carvings of playing music and dancing from Feng Hui's tomb of Late Zhou of Five Dynasties, are important finds in recent years. Thefrescos display two unusual figures of speaker on opening ceremony. The carvings present general dancers, dancers of Hu style, ... |
1998 | 南京南郊六朝谢温墓 | 文物 | 墓葬位于南京中华门外铁心桥乡大定坊司家山南侧山坡,此地自1984年以来先后发掘了7座六朝墓葬,据出土墓南可知这里 |
1998 | 河南新安县宋村北宋雕砖壁画墓 | 考古与文物 | The northern Song tomb,located at bongcun Village.Xin'an County,Henan Provinceis a brick-structed tomb in imitation of wood structure.It consists of tomb passage,ightwell,side chamber and main chamber,etc.There are a big number of painted brick cary ings inside the main chamber.The carvings methods ... |
1998 | 卓资县石家沟墓群出土资料 | 内蒙古文物考古 | |
1998 | 内蒙古敖汉旗皮匠沟1、2号辽墓 | 文物 | 1990年秋季,内蒙古敖汉旗宝国吐乡丰山村皮匠沟2座辽代墓葬被盗掘,1座是六角形砖室壁画墓,1座是八角形土洞式木椁墓。乡政府报告后,敖汉旗博物馆随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这2座墓葬的材料报告如下。 |
1998 | 唐契苾明墓发掘记 | 文博 | 契苾明是唐初著名少数民族将领契苾何力之子,曾任左鹰杨卫大将军兼贺兰州都督等职.生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证圣元年(695年)死于凉州姑藏县任上,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归葬于咸阳之先茔,即今咸阳市渭城区药王洞村北约400米处的铁一局三处家属院内.1973年,根据需要,咸阳市博物馆和南京大学历史系对该墓墓道部分进行了清理;1992年8月至93年3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室部分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当时,前后室所处的地方均已塌陷为两个深约2米的大坑,经试掘和钻探,前室积水严重,无法操作,遂仅对后室进行了常规性的大开挖式的发掘清理工作.通过两次发掘,基本上搞清了其葬俗和葬制,特别是出土了... |
1998 | 广东广宁县龙嘴岗战国墓 | 考古 | 龙嘴岗位于广宁县南街镇巷口管理区, 北距广宁县城约五公里(图一)。岗地呈东北—西南走向,北与大岗相连,高出两侧农田30余米。其西侧约2公里处有北江支流绥江自西北向东南流过,其南约1公里处曾发现铜鼓岗战国墓群。龙嘴岗北高南低,两侧较陡,墓地发现在岗脊的缓坡上,基本顺山脊分布,墓向大致为东北—西南向(图二)。 |
1998 | 安徽青阳县龙岗春秋墓的发掘 | 考古 | 1995年12月,青阳县庙前镇十字村龙岗砖窑厂生产取土时发现2座古墓,县文物管理所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员赴现场勘察,确定一座为木椁墓,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12月21至30日,对这2座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收获简报如下。 |
1998 | 洛阳西周陶器墓研究 | 考古与文物 | From 1950s,a large number of tombs of the Western Zhou have been excavated over the area of Luoyang.The present paper just discusses on the tombs with pottery objects(exclud-ing those in which any bronze vessels have been found.After the typological analysis,the typical tombs and the pottery vessels... |
1998 | 南京南郊六朝谢珫墓 | 文物 | 1984年至1987年间,南京市博物馆配合雨花区铁心侨砖瓦一厂的生产建设,相继在距南京中华门外约12公里的雨花台区铁心桥乡大定坊司家山发掘了7座东晋至南朝 |
1998 | 江苏南京市北郊郭家山东吴纪年墓 | 考古 | 1982年5月和1984年6月我馆在南京市北郊郭家山清理了两座东吴纪年墓,编号为82GJSM6和84GJSM7(以下简称M6、M7)。郭家山位于南京市北郊,是一座长条形 |
1998 | 辽宁本溪县上堡青铜短剑墓 | 文物 | 1995年7月,本溪县上堡村小学校在砌筑渗水井时发现两座石棺墓(编号M1、M2),两墓均见人骨。M1出土青铜短剑、铁凿、陶罐等遗物,M2出土陶罐。施工人员取出遗物之后,又将人骨移葬它处,随即掘毁了墓葬,未予保留。次年1月,本溪市博物馆获知这一消息,当即派人前往现场进行调查,收回墓内出土的全部遗物。10月中旬,组织专业人员对该处墓地进行清理,又发现两座墓葬(编号M3、M4),出土陶罐,并在地层堆积中,发现若干陶器残片,有口沿、器耳等。 |
1998 | 广西钟山县张屋东汉墓 | 考古 | 张屋东汉墓群位于钟山县城西约20公里的燕塘镇张屋村,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张屋、牛庙古墓群的一部分。墓群地处丘陵地带,思勤江由北往南从其东部流过,桂(林)梧(州)公路横穿墓区南部(图一)。1976年和199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曾在此进行过发掘。1994年7~8月,为配合燕塘镇张屋农贸市场的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会同钟山县博物馆又在墓群的南部进行了发掘,共发现并清理墓葬23座。现将发掘情况报告如下。 |
1998 | 山东威海市蒿泊大天东村西汉墓 | 考古 | 西汉墓位于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蒿泊镇大天东村的东部,北距市区10公里,东距青威公路200米,东北临海,西依北玉皇山。墓葬坐落在山海之间的高台地上。大天东有6座尚保存封土的汉墓,每两座为一组(图一)。1994年夏,为配合威海火车站工程,对位于墓群东部,南北相邻的 M3、M4进行了发掘,现将发掘情况介绍如下。 |
1998 | 辽宁喀左县高家洞商周墓 | 考古 | 1979年,辽宁省喀左县平房子乡高家洞村村民高树青在自家院内挖菜窖时,掘出一件完整的商代青铜瓿,1991年初交给喀左县博物馆。为了搞清铜瓿出土情况,同年4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王成生、辛岩二同志,会同喀左县博物馆刘大志、张红 |
1998 | 广西合浦县母猪岭东汉墓 | 考古 | 母猪岭位于合浦县城南约2公里处,地势较为平缓,山岭及其周围地区汉代墓葬分布较为集中。合浦县粮食局直属粮库以前在此建库房时曾发现过汉代墓葬。为配合直属粮库的库房建设,合浦县博物馆进行了调查和勘探,发现6座墓葬,编号M1~M6。1991年7~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会同合浦县博物馆对此进行了发掘。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
1998 | 辽宁辽阳南环街壁画墓 | 北方文物 | |
1998 | 山东微山县汉画像石墓的清理 | 考古 | 山东微山县微山岛乡是微山湖中的一座小岛,位于微山县城东南30公里(图一)。该乡沟北村村民于1993年12月在山坡上栽果树时发现一座石室墓,县文管所闻讯后,经上级批准,抢救清理了这座画像石墓(编号M6)。同时,又清理了沟南村挖土时破坏的一座石室墓(编号M7)。1994年2月,我们又在沟南村清理二座石室墓(编号M8、M9),在万庄清理一座石室墓(编号M10)。现将这些 |
1998 | 河南新密市平陌宋代壁画墓 | 文物 | 新密市平陌村位于城区西南15公里处,属低山丘陵地区,西邻登封市(图一)。1998年2月,该村村民挖房基时发现一座壁画墓,并将墓顶局部破坏。新密市博物馆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闻讯,先后派人前去察看,制止了进一步的破坏。以后两单位联合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发掘。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墓葬形制该墓为仿木结构砖室墓,由墓道、甬道、 |
1998 | 广西北海市盘子岭东汉墓 | 考古 | 盘子岭位于北海中站的西部一北海中站由广西国营三合口农场管辖,地处北海市与合浦县接合处(原属合浦县),南距北海市区约18公里,北距合浦县城约9公里,是南北公路上新兴起来的一座小镇(图一)。盘子岭原是三合口农场的耕作区,地势较为平缓。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在该地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14座有圆形封土堆的古墓,后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1998 | 阅马场五代吴国墓 | 江汉考古 | |
1998 | 洛阳白马寺三座西周晚期墓 | 文物 | 1953年春,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第二队在配合洛阳市白马寺寺院东侧荣校的基建工程时,发掘了5座西周晚期墓葬。由于此处地下水位较高,发掘到2米多深时出现地下水,使发掘时的考古资料不够齐全。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
1998 | 洛阳东郊13号西周墓的发掘 | 文物 | 1972年秋,洛阳博物馆在配合洛阳东郊机车工厂托儿所基建工程的考古发掘中,清理了1座西周时期的墓葬(编号M13)。现将其发掘情况报告如下。 |
1998 | 河南安阳市郭家庄东南26号墓 | 考古 | 郭家庄位于安阳市西北、高楼庄西南约300米处(图一)。为配合安阳市平原制药厂在该村东南部修建宿舍楼和仓库,我队于1987年、1990年、1991年和1995年在该处进行了4次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共清理出36座墓葬,其中殷墓17座、北朝至宋代墓 |
1998 | 黄家湾明代楚王朱氏墓 | 江汉考古 | |
1998 | 湖北郧县肖家河春秋楚墓 | 考古 | 1990年4月上旬,湖北省郧阳地区博物馆组织考古干部沿郧县区域内汉水两岸进行化石点专题调查工作。在调查途中,一位船工告知,4月6日郧县五峰乡肖家河村民在淘金取绵时挖出一座古墓,出了一些文物。调查者闻讯,随即赶到肖家河村淘金现场,但墓圹已经挖毁,仅存东南部一角。经过 |
1998 | 江苏江宁县下坊村东晋墓的清理 | 考古 | 1993年6月,江宁县交通局在修建南京市绕城公路取土时,发现一座东晋砖室墓葬(编号93JSXM1,以下简称 M1)。我馆获悉后,即会同江宁县文管会对此墓进行抢救 |
1998 | 江苏南京市白龙山南朝墓 | 考古 | 此墓于1994年1月发现后由栖霞区文管会进行了保护。1997年7月,南京九陵发展有限公司在白龙山施工又触及墓葬封土我馆随即派人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工作自7月4日始,至7月28日结束。尽管墓内出土的石墓志因漫漶而只字不存,但从墓葬规模、形制、出士遗物以及墓前石刻等分析,墓主可能是南朝梁临川靖惠王萧宏或其家族。现将墓葬清理结果简报如下。 |
1998 | 临沂金雀山1997年发现的四座西汉墓 | 文物 | 1997年4月,在山东省临沂市东南部,位于金雀山9号西汉墓以北300米处,华东烈士陵园东邻的民安开发住宅小区工地上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图一)。临沂市文化局当即报告山东省文物局,并派员前往现场。在发掘旧石器时又发现四座墓葬,经请示山东省文物局,临沂市文化局调集人员组成考古发掘队,于4月至5月对民安工地四座汉墓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抢救清理。现将汉墓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1998 | 唐墓壁画中的金银器图像 | 文博 | 唐代墓葬壁画中描绘的器皿,有些可考定为金银器.壁画虽难以准确表现出器物的质料,却能如实反映其形制.唐代金银器皿的造型独特,器物制作曾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特别在唐代前期,许多器皿都带有中亚、西亚风格,与中国传统的陶瓷器有较大的区别.唐代金银器皿形制上的特殊性,为考定墓葬壁画上器皿的质地提供了可能.绘有壁画的唐墓,多出士墓志,是纪年墓,一般墓主人的身份都较高.墓葬壁画不仅是唐代绘画艺术的宝库,也是研究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难以用文字描述的金银器皿形象的出现,对研究考古发现的金银器皿实物的断代、演变、贵族生活及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尤为重要. |
1997 | 侯马101号金墓 | 文物季刊 | 侯马101号金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101号金墓位于侯马市牛村古城南约0.5公里处。1964年10月在铁路施工中被发现,当即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进行了清理。发掘编号为64H4M101。墓的形制及结构墓为南北向,北偏西3°,由墓道、墓门、... |
1997 |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铁匠营子砖厂辽墓 | 内蒙古文物考古 | |
1997 | 南阳市教师新村10号汉墓 | 中原文物 | |
1997 | 江苏铜山县班井村东汉墓 | 考古 | 1992年1月,徐州市铜山县汉王乡班井村村民在村南山丘北坡发现三座汉墓被盗。徐州市博物馆闻讯后派人做了调查,同年12月进行了清理发掘。由于其中两墓破坏严重,结构等已不甚清楚,现仅将班井1号墓(M1)作一介绍。班井村位于徐州市西南13公里处,南邻安徽省萧县(图一),属丘陵山区。附近曾多次发现东汉砖石结 |
1997 | 抚顺山龙石棚与积石墓 | 辽海文物学刊 | 抚顺山龙石棚与积石墓武家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抚顺山龙石棚与积石墓地是80年代初文物普查时发现的。1990年重修虎台水库,石棚墓地正在淹没区内。辽宁省考古研究所会同抚顺市博物馆,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现简介如下。一、基地的地理环境墓地位于抚顺县救兵... |
1997 | 科右中旗双龙岗辽墓 | 内蒙古文物考古 | |
1997 | 安徽黄山发现宋墓 | 考古 | 1986年3月,位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市新年乡三保村农民邢宏年在村旁山坡地取土建房时,发现一座宋代砖室墓,可分为东西两室。市文化局闻讯后立即派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当我们赶到现场时,墓已被挖开,随葬品也被取出。现将调查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与随葬品情况该墓系券顶砖室异穴夫妻合葬墓。墓室坐南朝北偏东,墓圹方形,内为东西两室,男 |
1997 | 侯马102号金墓 | 文物季刊 | 侯马102号金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1964年10月侯马平阳机械厂在基建施工中发现了一座砖室墓,山西省文管会侯马工作站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考古发掘,全部工作自10月16日始至12月12日结束。墓葬编号为64H4M102(简称M102),该墓位于侯马... |
1997 | 湖北襄樊市彭岗东周墓群第三次发掘 | 考古 | 1994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襄樊市分行在樊城北部金岗小区征地建房,市文物管理处进行了考古钻探,探出墓葬多座并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墓葬42座;其中东周墓35座,汉墓1座,宋墓3座,清墓3座。现将此次发掘的35座东周墓简报如下。该墓群位于襄樊市郊区余岗乡彭岗村 |
1997 | 荆门郭店一号楚墓 | 文物 | 郭店墓地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一组,南距楚故都纪南城约9公里,207国道经墓地东侧约1公里处南北延伸,西与江陵川店镇豪林村毗邻。整个墓地坐落在一高出周围地面约3~5米的土岗上,约南 |
1997 | 北京斋堂壁画墓的时代 | 北方文物 | |
1997 | 江苏常州市红梅新村宋墓 | 考古 | 1986年3月至5月,常州市在建设红梅新村住宅过程中,先后发现了3座宋代墓葬,市博物馆派员进行了调查和清理,情况如下。一、一号墓1986年3月中旬,发现于待建的15号楼附近。(一)墓葬形制 |
1997 | 山西壶关南村宋代砖雕墓 | 文物 | 山西壶关县东柏林乡南村农民在挖土时,掘出一座砖室墓。县文博馆得到消息后,立即报告市文管会。1989年11月,长治市考古工作者会同县文博馆对该墓进 |
1997 | 四川成都市西郊金鱼村南宋砖室火葬墓 | 考古 | 金鱼村位于成都市西郊抚琴居民住宅小区的北部。其东邻一环路,北以成灌公路、南以抚琴西路、西以金鱼街为界,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图一)。1992年在小区建设中发现一些墓葬。为了配合工程建设,10月至12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获得了大量的实物资料。其中尤以墓葬材料最为丰富,时代从战国、汉、三国、唐、五代到宋,形制有竖穴土坑墓和砖室墓两大类。这里将南宋砖室火葬墓的材料简报如下。 |
1997 | 山西稷山马村4号金墓 | 文物季刊 | 山西稷山马村4号金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稷山马村4号金墓,是已发掘的马村段氏族墓(9座)中的一座。马村段氏族墓与稷山化峪、苗圃等三处15座金墓,曾以《山西稷山金墓发掘简报》在《文物》1983年第1期进行了综合报道,因系简报,所有墓葬材料都是蜻蜓... |
1997 | 富平县新发现的唐墓壁画 | 考古与文物 | 富平县新发现的唐墓壁画●井增利王小蒙1994年元月,陕西省富平县文管会在唐献陵陪葬墓区发现一座被盗唐墓。该墓位于吕村乡朱家道村南约500米处,地面原有大冢,因农田建设取土,已矮至3米左右。从盗洞下去,穿过一段甬道,便可进入墓室内。墓室穹窿顶,4米见方... |
1997 | 辽宁牛河梁第二地点四号冢筒形器墓的发掘 | 文物 | 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第二地点经多年连续发掘,共揭露出6个大型积石建筑单元。以圆形祭坛为中心,其他5座积石冢丘分别排列其东西两翼和北侧。四号积石冢紧邻祭坛的东侧,是该地点中面积最大,结构也最为复杂的石筑冢丘,在它的南半部叠压有一片人工铺砌的碎石层面,其间分布多座形制特殊的彩陶筒形器墓。1989~1996年间在这里先后清理了6座此类形制的墓葬,因四号冢全部发掘工作尚未结束,现择其中3座(编号:89NⅡZ4M5、93NⅡZ4M6、96NⅡZ4M7) |
1997 | 朝阳王子坟山墓群1987、1990年度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 | 文物 | 1987年和1990年两次发掘的十二台乡王子坟山的两晋墓21座,均为小型土坑竖穴墓,有木棺。随葬品置于棺中,以陶器为主,金、银、铜饰品也十分丰富,其中花树状金步摇饰是最具特色的典型器物。发掘者认为这批墓葬应为鲜卑文化遗存,时代约在公元3~4世纪之间。 |
1997 | 山东枣庄小山西汉画像石墓 | 文物 | 小山汉墓群位于枣庄市西南6公里处,海拔50米左右的石山上,为1988年当地农民采石发现,后曾遭到盗掘。1990年11月,市博物馆派人清理了破坏较甚的三座画像石墓。一墓葬形制这三座墓葬位于小山东部,相隔约15米 |
1997 | 成都西郊金鱼村发现的战国土坑墓 | 文物 | 金鱼村位于成都市西郊抚琴居民住宅小区北部,东邻一环路(图一)。1992年,在小区建设中发现一些古代墓葬,为配合工程施工,同年10~12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获取了大量的实物资料,其中墓葬材料最为丰富,时代从战国、西汉、三国、唐、五代到宋,形制为竖穴土坑墓和砖室墓两大类。现将四座战国时期土坑墓的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的形制 |
1997 | 河南洛阳市第3850号东汉墓 | 考古 | 1992年秋,为配合河南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施工,我队在基建区内清理了一座东汉壁画墓,编号 CIM3850。该墓东距洛阳市西工区光华路30米,南距唐宫路100米,其东南240米处为1981年发掘清理的第120号东汉壁画墓(图一)。现将清理情况报告如下。 |
1997 | 郑州市南关外汉代画像空心砖墓 | 中原文物 | 郑州市南关外汉代画像空心砖墓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几年来,随着郑州市旧城改造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多次配合南关外的基本建设,发掘了一批汉代墓葬。其中布厂街M1、北二街M4、M5等均为画像空心砖墓。(图一)由于这些墓葬的结构及画像空心砖具有较高艺术和研究... |
1997 | 辽宁朝阳田草沟晋墓 | 文物 | 田草沟墓地位于朝阳市南26公里,隶属朝阳县西营子乡仇家店村田草沟自然屯。1989年3月,一村民在该屯东1.5公里的漫坡处整地时发现石室墓一座。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员前往调查,并在朝阳市博物馆、朝阳县文管所的配合下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墓葬2座。其中村民发现的为M1,大部分随葬品已被掘出并遭破坏。M2是在清理M1 |
1997 | 南京西善桥南朝墓 | 东南文化 | 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南京博物院In1991,atomboftheSouthernDynastywasexcavatedbyNanjingMuseum,andanum-berofsignificantculturalrelicswereunearthed,... |
1997 | 河南洛阳市东汉孝女黄晨、黄芍合葬墓 | 考古 | 1992年8月,我队在配合洛阳市三乐食品总厂住宅楼建设工程中,发掘一座汉墓(编号C3M226),该墓位于民族路北侧,东临夹马营路(图一)。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该墓为砖砌洞室结构,方向正北,由墓道(未发掘)、甬道、墓室、假耳室四部分组成。墓底距地表深6.2米。墓道南侧的甬道以小砖封堵,由长38、宽18、厚8厘米的小砖单层错缝垒砌成宽1.4、高1.53米的砖墙。甬道北半部为弧顶土洞,宽0.93、高1.5、进深0.68米,南半部砖砌,高度同于土洞,进深1.6米,并列弧顶自0.9米处向上 |
1997 | 河南唐河白庄汉画像石墓 | 中原文物 | |
1997 | 安阳宋代壁画墓考 | 华夏考古 | In 1986, two fresco-walled tombs of the Song Dynasty were discovered at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the Anyang Municipal Machine Tool Factory- Based on the epitaphs unearthed from the tombs,the tomb owners belonged to the Zhao's family. The Zhao's family must have been a powerful clan since the tomb st... |
1997 | 徐州韩山西汉墓 | 文物 | 1992年5月,江苏省徐州市郊区奎山乡韩山村村民在山上取土时,发现两座西汉竖穴墓,徐州博物馆闻讯,随即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历时约1个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墓葬结构韩山为一座海拔70米的石灰岩山丘,其西0.5公里为卧牛山(山北曾发现西汉晚期楚王崖洞墓),西南与小长山相连,东部紧靠市区。墓葬开凿于韩山顶部,其中92XHM1(以下简称M1)偏北,92XHM2(以下简称M2)偏东,两墓相距48米(图一)。 M1为竖穴洞室墓(图二),方向10°。墓上有直径10、高0.8米的圆形封土堆。竖穴墓道呈长方形,南北长3.25、东西宽2.35、深7.4米。因石壁不整,其口部缺处垒砌石 |
1997 | 河北磁县北齐元良墓 | 考古 | 元良墓位于磁县城西南,讲武城乡孟庄村南0.75公里处(图一)。1978年6月在拓宽磁县通往岳城水库的公路时发现。闻讯后,磁县文物工作者赶往现场进行了清理。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 |
1997 | 江苏睢宁墓山汉画像石墓 | 文物 | 1991年3月,江苏省睢宁县张圩乡阎山村村民在墓山上植树时发现两座汉画像石墓(编号为91YM1、91YM2),我们闻讯后即赶往清理。阎山村位于睢宁县城西北约40公里处,墓山在阎山村南。与阎山村相距0.5公里,南端是梁山水库。山体东西走向,石灰岩石质,海拔105米。因山上墓葬密集,故名墓山,是睢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号、2号墓位于墓山顶部偏东处,两墓相距5.5米,东西排列。在两墓西、北部,还有1.5~2.5米高的土冢4个。 |
1997 | 徐州西汉宛朐侯刘埶墓 | 文物 | 江苏省徐州在西汉时期为诸侯国楚国的封地,历年来诸侯王墓屡屡发现,如龟山西汉墓、北洞山西汉墓、后楼山西汉墓等。本期又刊布徐州地区两处诸侯王墓的资料。其一为刘埶墓,位于九里山的簸箕山。墓主腰下出土了龟纽金印,印文为“宛朐侯埶”,表明墓主的姓名、身分。刘埶为刘交的第六子,地封宛朐,景帝三年曾参与了“吴楚七国之乱”。墓内出土的金印、金带扣、人物画像铜镜均为西汉文物的精品。第二处为韩山西汉墓,墓葬两座,一号墓出土了玉印,根据印文,墓主为“刘(女宰)”。墓内出土了精致的玉器,600多枚各种形状的玉片可以复原成一件由头、手、足三部分构成的玉套(玉衣),其形制与西汉中期以后遮蔽全身的玉衣有所区别,可视为玉衣的... |
1997 | 朝阳双塔区唐墓 | 文物 | 1992年8月,朝阳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在双塔区政府西北处建住宅楼,经双塔区文物管理所勘探,发现古墓6座,其中3座早年已遭破坏。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朝阳市博物馆对余下的3座墓葬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结果报告如下。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墓葬位于朝阳市双塔区政府西北约30 |
1997 | 云南大理市下关城北东汉纪年墓 | 考古 | 1990年5月,大理制药厂在大理市下关城北工地施工时,发现一座东汉纪年砖室墓。该墓位于大理苍山斜阳峰东麓,坐落在刘家营东北侧的"七堆地"(又名喜鹊堆)。南距下关新桥约400米,北与1982年发掘的大展屯汉墓相距约800米,东面50米处为从南至北的滇藏公路(图一),该墓所处地形为一冲积扇地,早年辟为农田,但墓葬封土一直保留在农田之间。大理制药厂平场时推土机推毁了墓葬封土、墓道和后室的北壁;墓道与前室间的甬道也被埋设水泥管道 |
1997 | 甘肃高台骆驼城画像砖墓调查 | 文物 | 1994年7月,甘肃省高台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盗掘骆驼城墓葬画像砖案。张掖地区文化部门立即派人协同高台县博物馆,对被盗掘出土的画像砖及现场进行了调查。该墓位于高台县骆驼城乡西南6公里处,北距骆驼城故址2.5公里,南距312国道4公里(图一)。现场有东西向排列的3座墓,墓与墓间距5米左右,现存封土堆高出地面 |
1997 | 河南南阳蒲山二号汉画像石墓 | 中原文物 | |
1997 | 南阳中建七局机械厂汉画像石墓 | 中原文物 | |
1997 | 侯马 65H4M102 金墓 | 文物季刊 | 侯马65H4M102金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1965年6月,山西省文管会(今考古所)侯马工作站配合国营平阳机械厂的基本普柏枋。四角在普柏枋上各砌一朵转角斗拱,柱间各砌两朵补间斗拱,共12朵斗拱。柱头建设,在距原侯马镇西北约1.5公里的牛村古城南... |
1997 | 河南省邓州市北宋赵荣壁画墓 | 中原文物 | |
1996 | 河南温县西关宋墓 | 华夏考古 | 河南温县西关宋墓罗火金,王再建InAprilof1991,abrick-chambertombbuiltinthestyleoftimberstrucrurewasexcavatedatXiguandistrictinWenxianCounty,He... |
1996 | 河南南阳市麒麟岗8号西汉木椁墓 | 考古 | 1989年7月,南阳市文物工作队为配合南阳地区邮电四分局基建工程,在南阳市西郊的麒麟岗进行文物钻探时,发现古墓葬10座。经报批后,我队于12月对这10座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现将其中8号墓的发掘收获简报如下。 |
1996 | 河南三门峡市火电厂西汉墓 | 考古 | 1991年下半年,为了配合三门峡火电厂的工程建设,在其厂区钻探发现有大批墓葬。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对这批古墓葬分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将第三次("C"表示)第十五探区内规模较大的CM15021、CM15025(简称M21、M25)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
1996 | 绥德寨山发现汉画像石墓 | 文博 | 陕西省绥德县城北三十里处为寨山村,村舍座落在山腰沟道间,咸榆公路与无定河流经村西.1980年6月农民延某在该村平整山顶土地时,离地表30厘米下发现一古墓葬,墓室内陈置一黑漆木椁,椁内套置两具棺木.笔者闻讯后赶到现场时,棺椁已被拉出墓室,遗骨亦被另处掩埋. |
1996 | 山西交城县的一座元代石室墓 | 文物季刊 | 山西交城县的一座元代石室墓商彤流解光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交城县文管所)1993年7月初,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交城县文管所在交城县洪相乡裴家山村西侧山崖旁,清理了一座元代石砌八角叠涩顶单室墓。墓已被盗,扰土中遗有零星骨骸,虽仅出土一件褐绿釉瓷罐,但完... |
1996 | 江苏苏州浒墅关真山大墓的发掘 | 文物 | 1992年11月,苏州博物馆考古部发掘了浒墅关真山大墓(D9M1)。该墓棺椁均已腐朽,出土文物12573件,主要为玉石器、陶瓷器和天然海贝。玉器中有属葬玉的玉覆面,由虎形玉饰等8件玉饰组成。另有大量串饰、牌形玉片饰等,尤其是1万多粒油菜籽大小的玉珠,每粒均有钻孔。D9M1曾被盗掘,根据出土玉石器、陶瓷器的形制、纹饰,其年代应属春秋中晚期。此墓规模宏大,作者认为是吴王墓。洛阳联合考古发掘队1990年清理了元赛因赤答忽墓,此墓出土陶器多为黑陶仿古礼器,其中鸳鸯熏炉、象尊、驹尊等器造型古朴,制作精致。出土墓志志文内容涉及元末一些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有一定证史、补史价值。 |
1996 | 河北省迁西县大黑汀战国墓 | 文物 | 1989年5月。迁西县文物管理所征集到一组战国时期青铜器。经调查,这批铜器出自该县大黑汀村西一座墓葬。县文管所即派员前往现场调查,证实为一处战国时期墓葬群,出土铜器墓葬已被破坏,唐山市文物管理处和迁西县文物管理所的专业人员对此墓进行了清理。为配合基本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东欢坨考古队、迁西县文物管理所对墓葬群分别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6座(编号:89DHTM1~4、90DHTM5、6)。现将墓葬发掘清理情况报告如下。 |
1996 | 山东章丘市黄土崖东汉画像石墓 | 考古 | 黄土崖东汉画像石墓位于山东省章丘市圣井镇黄土崖村东砖厂内。地处济王公路北侧,东北距市政府驻地明水镇18公里(图一)。1992年9月砖厂烧砖取土时发现,我馆闻讯后派员前往调查,报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后,进行了清理,编号92ZHM1(简称M1)。现报告如下。 |
1996 | 河北涉县索堡汉墓 | 文物春秋 | 河北涉县索堡汉墓邯郸市文物管理处涉县文物保管所索堡镇位于涉县城西北约12公里的清漳河东北岸,村东约一公里有一条南北向的季节性河流,在两河汇流处的三角地带,县旅游局进行基本建设时发现古墓群(图一)。在所动土的(约200平方米)范围以内,发现两座竖穴土洞... |
1996 | 洛阳两汉壁画墓简说 | 中原文物 | 一、洛阳发现众多壁画墓的历史缘由洛阳素为帝都王里,其都市的兴起,几乎与中国国家的诞生同步。根据近年考古发现和古籍记载,夏、商、西周均曾在洛建过都,西周以降建都洛阳的朝代则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和五代时期的后梁、后唐,故称洛阳为“九朝故都”,而实为十三朝故都。其都市发展史已有近4000年,建都时间累计长达1400多年,都居帝王约90多位。因此可以说洛阳在我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最早、时间最长、都居帝王最多、都城遗址也最多的一座古都。宋代司马光 |
1996 | 辽宁法库县叶茂台8、9号辽墓 | 考古 | 1974年5月,辽宁大学历史系73级学员和部分教师在参加辽宁省博物馆发掘叶茂台7号辽墓的同时,还发掘了另外两座辽墓,按叶茂台辽墓群统一编号为8号墓、9号墓。8号墓位于叶茂台镇西2.5公里老虎窝山叶茂台公社创业队办公室东南50余米,墓前为 |
1996 | 江苏徐州市清理五座汉画像石墓 | 考古 | 近年来,我馆先后在徐州市周围地区发现并清理了五座汉画像石墓,这几座墓葬主要分布于铜山县境内的利国、茅村、潘塘及贾汪区青山泉等乡镇(图一)。 |
1996 | 河南偃师市杏园村唐墓的发掘 | 考古 | 杏园村位于河南省偃师市西2公里处。这里北倚邙岭,南瞰洛伊,坡度平缓,土层深厚,是汉唐时期坟茔密布的区域。1983—1992年,我队在杏园村以南配合洛阳首阳山电厂建厂,发掘清理了一批汉唐时期墓葬,并先后发表了5篇发掘简报。偃师商城博物馆1991年配合杏园砖厂发掘的唐户部尚书崔凝墓,在杏园村之北,与我队发掘的唐代墓葬群仅相距数百米。现将我队在配合电厂基本建设过程中陆续发掘的另外4座唐墓报道如下(图一)。 |
1996 | 河南荥阳苌村汉代壁画墓调查 | 文物 | 苌村壁画墓位于荥阳城西北15公里的王村乡苌村村西约100米处(图一)。当地传说此墓为晋国的胡毛冢。去年10月份荥阳市公安局在破获一起盗掘古墓案中发现壁画。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郑州市文物处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人到现场进行了调查。该墓现存封土高出地表约10米,直径约57米。周围地势平坦,北距邙山岭约3公里。西北距黄河约2.5公里,东南1.5公里有胡固冢。墓葬早年曾多次被盗,墓内淤土厚0.5~1米。墓顶的部分砌砖已坍落。墓葬墓向正北,砖石结构,分别由甬道、前室、东侧室和三个后室组成(图二),全为拱顶。南北长约17、东西总宽约20、高约5 |
1996 | 山西长治市南郊元代壁画墓 | 考古 | 1993年8月,山西长治市南郊司马乡北一砖窑厂发现一座暴露在外的古墓(图一)。墓早已被破坏,但墓内壁画尚存。现报道如下。 |
1996 | 安徽舒城县秦家桥西汉墓 | 考古 | 舒城县在安徽省的中部,县城西7.5公里的秦家桥乡,是一片丘陵地,这里分布着一个古墓群(图一)。历年来,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经常发现古墓葬。1988年窑厂民工在取土中又发现了一批古墓葬,墓葬位于秦家桥乡窑厂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舒城县文物管理所进行了调查,并于1991年9月—10月,对该墓群已暴露的墓葬进行发掘,共发掘7座墓葬(编号M1-M7)。 |
1996 | 双包山汉墓出土的针灸经脉漆木人形 | 文物 | 一针灸木人出土后的情况 1993年春,在四川省绵阳市永兴镇双包山发掘的2号西汉木椁大墓(编号YSM2)后室中。出土了一件髹有黑色重漆的小型木质人形,其上有红色漆线的针灸经脉循行径路,但无文字及经穴位置标记。这些遍布于全身的经脉循行径路,在黑漆的烘托下格外清晰分明。这是迄今为止不仅在中国,也是在世界上所发现最早的标有经脉流注的木质人体模 |
1996 | 陕西武功县赵家来东周时期的秦墓 | 考古 | 赵家来遗址位于武功县武功镇西北3.5公里,漆水河东岸第一级台地上。1981年至1982年,我队在发掘赵家来遗址时,除了发现大量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客省庄二期文化的遗迹和遗物外,还钻探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墓近二十座。这二十座秦墓,大小不一,小的长1.5、宽1.2米左右,一般长3—4、宽2.5米左右,最大的长5、宽3.5米左右。中型和大 |
1996 | 河南新安县梁庄北宋壁画墓 | 考古与文物 | 河南新安县梁庄北宋壁画墓洛阳市文物工作队1988年秋,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配合农田建设在新安县北冶乡梁村西北清理了一座北宋墓葬(图一)。该墓的墓室为八角形单室仿木结构建筑,方向26°。该墓虽遭盗掘,但墓室及壁画保存基本完好。现将清理结果报告于图一梁庄宋墓... |
1996 | 河北丰宁五道沟门辽墓 | 文物春秋 | 河北丰宁五道沟门辽墓张汉英1986年文物普查时,我所在本县窄岭乡五道沟门村得知有一古墓葬被挖出,当即赶到现场调查。墓葬是村民张殿文在平整院落时发现的,我们到时,已全部挖掉。该墓位于五道沟门村西北角一黄土坡下,从张殿文那里得知,墓室为六角形,完全用松木... |
1996 | 山东海阳县嘴子前春秋墓的发掘 | 考古 | 嘴子前墓地位于山东省海阳县盘石店镇嘴子前村东北约50米的黄土台地上,西南距海阳县城约10公里,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图一)。遗址四面环山,东20米处有一条南流的季节性小河。70年代,农民在这里整地挖土时,曾发现铜镞、马衔、马镳等铜器。1978年农民又发现一座木椁墓,出土20 |
1996 | 河北迁安于家村一号汉墓清理 | 文物 | 于家村一号汉墓位于河北省迁安县城东南约4公里的一片高地上,东距于家村约200米(图一)。该墓于1990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原有高大封土堆。其西面并排着另一座大型汉墓(已暴露,未清理),南部与西南部尚有大小墓葬若干座。 |
1996 | 侯马乔村金元墓 | 文物季刊 | 侯马乔村金元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一位置及发掘经过1989年9-12月,为配合大同至运城公路的建设工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依据文物勘探结果,对乔村村东北656~657公里路段近百座古墓葬进行清理。这批墓葬以汉墓为主,占90%,余为金代以... |
1996 | 康平张家窑1号辽墓 | 辽海文物学刊 | 张家窑辽墓群是1980年春文物普查时发现的。 墓群位于康平县沙金乡西部的国营张家窑林场境内。林场东距康平县城约50公里。墓群就在林场场部北1公里左右的烟 |
1996 | 山西离石再次发现东汉画像石墓 | 文物 | 1992年12月至1993年4月,山西省和离石县文物考古部门在配合“改河(三川河)扩城”基建工程的考古发掘中,于城西南马茂庄村西山塬上,发现3座东汉画像石墓(编号为14号、19号、44号墓),出土一批汉画像石和少量随葬器物(图一)。 1990年这里曾发现过画像石墓,这次发现的3座墓中,19号墓东北距1990年发掘的2号墓约20米,14号墓位于19号墓以西18米处。墓皆南向,说明这里可能是一处家族茔地。44号墓位于此墓地以北90 |
1996 | 宝鸡县阳平镇高庙村西周墓群 | 考古与文物 | 宝鸡县阳平镇高庙村西周墓群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宝鸡县博物馆阳平镇西距宝鸡县城虢镇11公里,西周时属西虢封邑范围。据史料记载,春秋时秦平阳宫就在县附近①。高庙属阳平镇新秦村(亦称秦家沟村)下的一个自然村民小组,地处镇政府东北400米的台地上,南临陇海铁路... |
1996 | 元赛因赤答忽墓的发掘 | 文物 | 1990年6月~10月,为配合洛阳市铁路北站编组站(洛阳老城东北邙山扬坟至刘坡段)工程,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和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发掘了龙山文化时期的西吕庙遗址和战国至元明时期的墓葬500余座。其中在西吕庙遗址内发掘的元赛因赤答忽墓(编号C10M198),出土随葬器物70件。现简报如下。 |
1996 | 山东青州市苏埠屯墓群出土的青铜器 | 考古 | 苏埠屯墓群,从三十年代初期发现文物以后,又陆续出土了不少文物。1965年秋至1966年春、1986年春,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州市博物馆先后对该墓群进行了钻探和发掘,主要资料已见报道。1973、1978年,昌潍地区(今潍坊市)、益都县(今青州市)博物馆分别征集到一批出于该墓群的青铜器,现介绍于下。 |
1996 | 洛阳谷水晋墓 | 文物 | 1995年5月,我队配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基建工程,在其北院3号住宅楼工地发掘清理了一座晋代墓葬(编号FM4)。此墓后室中部发现盗洞一处,室内盗扰严重。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 |
1996 | 河南省南阳县辛店乡熊营画像石墓 | 中原文物 | 河南省南阳县辛店乡熊营画像石墓南阳市文物研究所图一墓葬形制图南阳县辛店乡是画像石墓比较集中的一个地方,以前曾陆续发现和发掘过几座画像石墓。1988年秋,农民在辛店乡北1公里处的熊营村东头制砖取土时又发现一座画像石墓。县乡文化部门发现后,立即上报地区文... |
1996 | 浙江安吉县上马山西汉墓的发掘 | 考古 | 上马山位于浙西北的安吉县良朋乡(图一),乡砖瓦厂建于此。长期以来,砖厂取土常有汉代陶器出土,我馆曾作过一些零星清理,确认是一处汉代墓地。为配合砖厂基本建设,报上级批准,于1989年和1990年两次对已遭破坏的两座土墩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现西汉时期墓葬8座(编号 M4—M11)。 |
1996 | 山东邹城市车路口东汉画像石墓 | 考古 | 一九九○年五月,在邹城市古路口乡车路口发现一座画像石墓。该墓位于车路口村北,地处长山南麓坡地上,东北距邹城市约25公里(图一)。济宁市文物局考古研究室与邹城市文物管理所于5月9日至22日对此墓进行了清理,现报告如下。 |
1996 | 山东郯城县二中战国墓的清理 | 考古 | 1989年2月,山东郯城县第二中学在校园内挖坑植树时发现古墓葬,县文物管理部门闻讯后立即前去勘察,随后逐级上报,后经省文物局批准,由临沂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郯城县文物管理所组织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3座(编号为M1-M3)。现将墓葬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
1996 | 河南荥阳县康寨汉代空心砖墓 | 华夏考古 | 河南荥阳县康寨汉代空心砖墓赵清ThetombwasfoundatKangzhaiVillage,2kilomererstothesoutheasofXingyangCounty,HenanProvince,Nosacrificalobjestswer... |
1996 | 湖北鄂州市塘角头六朝墓 | 考古 | 塘角头六朝墓地,位于湖北省鄂州市石山乡塘角头村南部一片低矮的丘陵岗地上,北距鄂州市区6公里。岗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武(昌)—大(冶)铁路从墓地东侧穿过,文物普查时确认这里是一处六朝墓群,属鄂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一)。1989年,鄂州市博物馆在此发掘了一座南朝墓(M1)。1992年初,鄂州市亿斤粮库建设施工时再次发现 |
1996 | 湖南耒阳城关六朝唐宋墓 | 考古学报 | 1984年4月至1986年10月,我队为配合耒阳火力发电厂及其配套工程、市政府新办公楼及加油站等工程建设,在耒阳市城关镇进行二年半的考古发掘,共发掘战国至宋代墓葬394座。参加这次考古发掘工作的主要有:湖南省博物馆张文国、李德生,衡阳市文物工作队唐先华、向新民,衡阳市博物馆朱建中、陈明庆,益阳地区博物馆龚少祖、潘茂辉等同志。 (?) 地理环境与草区位置 |
1996 | 江苏徐州市米山汉墓 | 考古 | 米山位于徐州市区以北六公里,属铜山县拾屯乡天齐村。该山大致呈椭圆形,海拔100.2米。米山东南邻簸箕山,西北为凤凰山,此两山中均发现有汉代墓葬(图一)。 1986年,天齐村民在米山西小山头取土时,发现了一座竖穴墓(编号为86TMM1,简称 M1);1991年,在米山山顶又陆续发现了3座墓葬(编号为91TMM2、M3、M4,简称M2、M3、M4),均由徐州博物馆清理,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米山为页岩结构,石质较差,不宜开凿洞室,因此,此四座墓葬均为石坑竖穴墓。M1位于米山西小山头顶部,长方形, |
1996 | 内蒙古巴林右旗友爱辽墓 | 文物 | 内蒙古巴林右旗友爱辽墓小帐木门两侧彩绘的男、女侍者图,高达1米以上,人物刻画细腻,色彩艳丽,为辽代绘画的上选之作。 |
1995 | 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唐墓 | 文物 | 北京海淀八里庄唐墓建于唐开成三年(846年),墓主为幽州节度判官兼殿中侍御史王公淑及夫人吴氏。此墓墓室四壁均有彩色壁画,尤以北壁壁雷保存完整。北壁画长290、高156厘米,中央为一株硕大的牡丹,花丛下为两只芦雁,旁边有秋葵、百合等花卉,花间彩蝶飞舞。绘画采用勾勒填色法,形象生动传神。在唐晚期墓葬中这样大型的花鸟壁画极为少见。 |
1995 | 湖南慈利县石板村战国墓 | 考古学报 | 石板村位于慈利县城东3.5公里处,西距战国白公城城址1.5公里。墓地大部分属于石板村的叶家凸,仅有一座墓(M4)属于邻村零溪村的朱家凸。这两个小山凸皆位于一条长约5公里、宽约1公里南北向的黄土岗上。墓地西临零阳水,西北约3公里有澧水环绕而过,山凸现为居民住地。七十年代初,在枝柳铁道工程中,曾于此处推毁过战国、西汉墓数十座。1986年,县水泥厂在此地取土时,又发现古墓数座。1987年5、6月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慈利县文物保护 |
1995 | 河南新郑大高庄东周墓 | 文物 | 1993年9月,新郑县民政康复医院在位于县城西南约2公里的大高庄基建,由县文物保管所钻探发现一批古墓。墓葬地处双洎河南岸,西临107国道,东北距郑韩故城城墙1.5公里(图一)。经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郑州市文物工作队和新郑县文管所 |
1995 | 安徽六安县城西窑厂2号楚墓 | 考古 | 城西窑厂2号楚墓,位于六安城区西,淠河西岸约6公里的岗坡上(图一)。该墓封土堆早在十年前修筑机耕路时已被铲平。1991年11月2日,窑厂民工在取土时,偶然发现此墓,并掘开部分椁盖板,取出椁室北部及主棺室的部分器物。我所获悉后,立即向各级有关部门汇报,并派工作人员前往查看现场,追回已出土的部分器物。与 |
1995 | 山东临沂金雀山画像砖墓 | 文物 | 1988年3月,临沂金雀山南坦居委一同志在金雀山南坡清理宅基地时,发现1座古墓葬,随后报告我馆。我馆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经现场勘察,此墓为一座砖室墓,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1995 | 甘肃武威磨嘴子发现一座东汉壁画墓 | 考古 | 磨嘴子在武威市城南15公里,新华、古城两乡交界处的祁连山东麓,杂木河西岸。这里是一片高低不平的丘陵台地,在东西长约700、南北宽约600米的范围内,分布有稠密的汉代墓葬。1957年7月至1972年3月,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配合农田建设,先后四次共清理发掘汉墓72座。1989年7月,武威市博物馆孙寿龄、黎大祥同志,在这里检查 |
1995 | 宣化辽代壁画墓群 | 文物春秋 | 宣化辽代壁画墓群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张家口市文物管理处,宣化区文物管理所宣化辽代壁画墓群,最早发现于1974年,为辽天庆六年(1116)张世卿墓①。俟后,又在张世卿墓地北面发现了天庆三年(1113)张恭诱墓。其西南发现大安九年(1093)张世本墓②和韩... |
1995 | 河南密县周岗汉画像砖墓 | 华夏考古 | 河南密县周岗汉画像砖墓赵清InAugustof1985,ahollwbricktombwasdiscoveredatZhougangVillage,ChaohuaTownship,MixianCountyinHenanProvince,Zhengzh... |
1995 | 资中宋右丞相赵雄墓记实 | 四川文物 | 资中宋右丞相赵雄墓记实杨祖垲赵雄墓位于县城沦江西上十里回湾内宰相溪官坟滩。现属资中县重龙镇文江乡杨柳村五社。墓家早年被毁。1977年秋,生产大队修水沟挖毁地下墓坊与墓门之间的天井,墓门开了个洞。笔者闻讯,前往调查,发现墓壁无损,满布雕刻人物,即向干群... |
1995 | 福建将乐元代壁画墓 | 考古 | 1990年4月底,将乐县光明乡杨时家族的墓地被盗掘。杨氏家族派人向县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县博物馆人员查看后,确定被盗的墓系古代墓葬,向省文管会作了汇报。福建省博物馆受命派员,会同将乐县文化局、县博物馆人员共同进行了发掘清理。清理时墓内不见一件随葬品,仅存壁画遗迹。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1995 | 山东青州市戴家楼战国西汉墓 | 考古 | 戴家楼墓地位于山东省青州市戴家楼村西北约0.5公里,西靠近益羊铁路,北邻寿光县界(图一)。为配合济青公路建设,1990年4月,我们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清理,共发掘墓葬109座,其中14座为宋元墓葬。现将这次发掘的95座战国西汉墓资料简报如下。 |
1995 | 辽宁朝阳木头城子辽代壁画墓 | 北方文物 | |
1995 | 辽宁阜新县契丹辽墓的清理 | 考古 | 近年来,由于农田基本建设和建筑施工,以及雨水冲刷,致使一些古墓葬封土剥蚀、砖石裸露而被发现。现将三座契丹时期和辽代墓葬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水泉沟契丹石椁墓 1985年秋,阜新市西南55公里的阜新县国华乡水泉沟屯,一位农民在宅旁挖葡萄 |
1995 | 河北宣化辽代壁画墓 | 文物 | 宣化下八里村于1971年、1989年和1990年相继发掘清理了张世卿、张恭诱、张世本、韩师训4座辽金时期的壁画墓(M1~M4),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1993年春,在张世卿墓西南和东南方又发现了2座辽代的壁画墓,编号M5、M6(图一)。宣化区文物保管所对2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又获重大发现。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闻讯后,对该墓地进行了部分钻探,并发掘出7、9、10号辽代墓葬,宣 |
1995 | 山东金乡鱼山发现两座汉墓 | 考古 | 1980年冬,济宁地区文物普查队在金乡县文物普查时,得知郭山口村村民开山采石发现两座汉墓,立即赶往现场进行调查。墓葬位于金乡县城北15公里的胡集乡郭山口村南200米鱼山顶上,西距嘉祥县满硐乡2里(图一)。两墓均为石室墓,墓门向 |
1995 | 浙江安吉天子岗汉晋墓 | 文物 | 1993年4月,我馆在紧邻安徽广德的高禹乡天子岗抢救性发掘了三座砖室墓(图一),其中东汉永和二年(137年)、西晋太康六年(285年)纪年墓各一座,另一座墓无纪年。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
1995 | 福建三明市岩前村宋代壁画墓 | 考古 | 1993年4月下旬,福建省三明市岩前镇岩前村民工在水泥厂住宅楼旁挖下水道时,发现一座壁画墓,该墓遭到一定破坏。三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得到报告后,主管领导马上赶到现场进行制止和处理,并立即上报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省文管会及省博物馆随即派员,会同三明市文管会对该墓进行清理。 |
1995 | 湖南两广青铜时代越墓研究 | 考古学报 | 两广地处岭南,古代属百越地区。关于两广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情况,史载阙如。目前研究这一地区先秦历史所依据的材料,主要靠近几十年来田野考古积累的资料,其中尤以六十年代以来陆续发现的以随葬青铜器为显著特征的越人墓为重要。对两广青铜时代越墓的认识,学术界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段时间不少考古工作者认为,这些越人墓以及零星出土的青铜器表明,两广青铜文化应起步于商末周初,东周时期受楚文化 |
1995 | 伊川鸦岭唐齐国太夫人墓 | 文物 | 唐齐国太夫人墓位于河南伊川县城西北约10公里,曾两次被盗掘。1991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追缴回大量文物。此墓出土文物达1659件,包括金银、玉石、铜、铁、铅、骨、陶瓷器等。其中双鱼纹海棠花型金盏、双鱼大雁银盏托等保存完好,极为精美;银提梁罐通体由两块银片焊接而成,并用六瓣花形铆钉铆接,造型奇特。金银饰品数量很大。玉器、骨雕等也十分精美。 |
1995 | 湖南资兴西汉墓 | 考古学报 | 1978—1980年,湖南省博物馆为配合资兴东江水电站的基本建设工程,组成东江文物考古工作队,在该县旧市、木根桥两地清理西汉墓256座。参加此次发掘和整理工作的主要人员有傅举有、吴铭生、朱建中、向新民、潘能艳、龚绍祖、陈明庆、杨祖沛、郭民主、吴仕林、冯玛娜、 |
1995 | 洛阳孟津北陈村北魏壁画墓 | 文物 | 孟津北陈村北魏王温墓东壁壁画保存较好,并出土彩绘陶俑等各类文物87件。 |
1995 | 山东微山县墓前村西汉墓 | 考古 | 1991年11月18日,山东微山县微山岛乡墓前村在开挖蓄水池时,发现8座墓葬,包括4座土坑墓、4座石室墓。其中一座石室墓已完全被破坏,陶器、银簪等出土器物被哄抢隐匿。另一座石室墓的陶器则被取出散置一边。11月20日,县文管所闻讯后派员前往抢救清理,并收集了部分散落的出土陶器(图一)。 |
1995 | 河南巩义市仓西战国汉晋墓 | 考古学报 | 仓西墓地位于巩义市东北约6公里,站街镇仓西村南岭上。伊洛河由村西蜿蜒流过,至村北折而东流。这里沟壑纵横,岭地凹凸不平,地势起伏较大。为配合开封至洛阳高速公路的修建工程,在东西长150、南北宽60米的岭地上进行钻探,发现古墓葬五十二座。1992年8月19日至10月5日,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这些墓葬进行发掘。墓葬分布较密集,排列较有规律,很少有打破现象。这些墓葬除两座空心砖椁室墓和两座小砖券墓外,余为小型土洞墓和土坑墓。墓的埋葬深度不一,最浅者1.8米,最深者达7.3米,一般深2—5米不等(图一)。 |
1995 | 郑州地区发现的几座唐墓 | 文物 | 1990年以来.郑州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基本建设过程中,陆续发掘了,一批唐墓(图一),现将在郑州市区及上街、荥阳等地发现的唐墓介绍于后。一大岗刘唐墓 (一)墓葬形制土洞墓,平面呈铲形,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方向190°(图二)。墓道平面为梯形,竖井状,长2.9、北宽0.84、南宽0.38、深6米,在墓道北端底部发现半段鎏金铜尺、1件残瓷碗、3件 |
1995 | 洛阳东郊C5M906号西周墓 | 考古 | 1993年7月,我队在配合交通部二局四处基地住宅楼工程的考古工作中,发掘了一批墓葬,C5M906是其中的一座。该墓位于洛阳市东郊邙山南麓,焦枝铁路杨文站西边约350米处(图一)。简报如下。 |
1995 | 西安地区的唐墓形制 | 文物 | 宿白先生的《西安地区的唐墓形制》根据墓葬形制的不同,将西安地区唐墓分为四型,认为此四型分别与皇室重臣、五品以上(其中三品以上又可分出一级)、五品以下、庶人的身份级别相对应,并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和有关考古资料,提出唐陵地宫应为前、中、后三室结构。 |
1995 | 安徽繁昌县老坝冲宋墓的发掘 | 考古 | 1984年5月,在繁昌县城西郊柳墩老坝冲基建工程中发现一处古墓群,我馆及时进行了清理。其中十三座宋墓较具特色,分别编号为M1、M2、M3、M8、M9、M10、M11、M12、M14、M15、M16、M17和M18图一)。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1995 | 山东沂水县发现五座东周墓 | 考古 | 1988年至1990年,在沂水县境内发现五座东周墓葬(图一),编号为M1—M5,下面进行简报。一、墓葬概况 M1 1988年秋农民在推土时发现。墓葬位于县城以西20公里崔家峪镇下泉村东南500米处一高土崖上,南面临河,其他三面都是丘陵地。墓为长方形竖穴,四周用自然石块堆砌。南北长2.5、东西宽1.3米,深不详。骨架、殉葬器物均被群众取出。收集到随葬陶器有鼎、豆、壶,铜器有剑、戈等。 M2 1988年春村民推土垫地时发现。 |
1995 | 玉米叶片cDNA文库构建及Cah墓因克隆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 从玉米叶片中提取总RNA后,再利用oligo(d7)-纤维素亲合层析往,从中分离出mRNA,然后以oligo(d7)-XbaIadaptor作为引物,mRNA作为模板,合成相应的cDNA.并定向克隆进λGEM-4载体,构建出滴度为2×105pfu的玉米叶片CDNA文库、最后,利用寡核苷酸探针,从cDNA文库中筛选到8个阳性克隆。 |
1995 | 河北景县大代庄东汉壁画墓 | 文物春秋 | 河北景县大代庄东汉壁画墓衡水地区文物管理所1986年10月,绛河流乡大代庄农民在盖房取土时发现砖室墓一座。我们闻讯后前往调查,经河北省文物事业管理局同意,随后我们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墓葬编号(86JDM1),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墓葬位置及形制大代庄位... |
1995 | 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 | 文物 | 王家台墓地位于湖北省江陵县荆州镇郢北村一座东西向的小土岗上,南距汉代古郢城北垣约1公里,与鸡公山墓地为一冲之隔,西北距楚故都纪南城约5公里,北距长湖约1公里,西南距江陵县城(荆州城)约5公里(图一)。 1993年3月,郢北村挖鱼池,暴露一批墓葬。荆州地区博物馆配合工程,发掘清 |
1995 | 辽宁大连大潘家村西汉墓 | 考古 | 大潘家村西汉墓葬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江西镇大潘家村北耕地中。早在本世纪30年代,这一带就曾发现西汉贝墓和东汉砖室墓。1992年3—4月,大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旅顺博物馆等组成考古队,对基建工程水库淹没区内的大潘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发掘的同时,清理了三座打破新石器时代文化层的西汉墓葬,编号为M2—M4。M2现已被水库淹没,M3、M4位于遗址T9北部,并延伸出北壁。 |
1995 | 山西省忻州奇村战国墓 | 文物季刊 | 山西省忻州奇村战国墓李有成,徐海丽(忻州地区文物管理处)1988年6月,山西省忻州市奇村镇砖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批文物。我们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了调查发掘。经现场勘察,暴露出的墓葬为战国墓和汉墓各一座。现将战国墓(编号为M1)报告于下:一地理环境墓... |
1995 | 辽宁西丰县新发现的几座石棺墓 | 考古 | 西丰县地处辽宁省北部,东部、东北部与吉林省毗邻,境内多丘陵山地,其间有碾盘河、寇河等河流纵贯。近几年来,在西丰县境内连续发现几座石棺墓(图一),这批资料对认识辽北东部山地的青铜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
1995 | 黑龙江省龙江县鲁河新丰砖厂辽墓 | 北方文物 | |
1995 | 洛阳市中州中路东周墓 | 文物 | 1992年6~8月,我队配合洛阳市工商银行营业楼基建工程,发掘清理30余座东周时期墓葬。此墓区位于洛阳市中州中路北侧20米,距西工花坛西侧30米,原东周王城内东部(图一)。其中编号为C1M3750、C1M3732、C1M3729的三座墓葬较为重要,现简报如下。 |
1995 | 内蒙古敖汉旗老虎沟金代博州防御使墓 | 考古 | 1993年9月13日,内蒙古敖汉旗新地乡老虎沟村发现一座古墓被盗。敖汉旗博物馆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并于9月16日—24日对该墓(编号M1)进行了抢救 |
1995 | 山东泗水南陈东汉画像石墓 | 考古 | 泗水县星村镇南陈村位于县城东12.5公里的泗河北岸。村西北紧靠一大土丘,俗名照阳山。山的东半部至南陈村之间是一大片汉代墓地。当地群众取土时曾发现汉代的砖、石墓葬,墓地上面也经常有汉代遗物出土。1984年春,该村一陈姓群众在自己新建的院落内挖猪圈时,发现了一座石室墓。县文化馆(当时县文管所尚未成立)闻讯后,随即派文 |
1995 | 离石马茂庄村汉墓 | 文物季刊 | 离石马茂庄村汉墓商彤流(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董楼平(吕梁地区文管处)王金元(离石县文管所)1993年春,为配合离石县城区“改河扩城”基本建设,我们对即将被新辟为河道的马茂在村西山源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汉代砖室墓十余座(另出土一批金、元、明、清时期墓葬... |
1995 | 内蒙古巴林右旗查干勿苏辽墓 | 辽海文物学刊 | 1991年12月5日,内蒙古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查干勿苏嗄查四组牧民图门巴雅尔给旗博物馆打电话,报告他家在西菜园内挖菜窖时发现了文物。文物工作者立即前往现场,调查后确认是一座辽代石券墓。此时已将篦点纹陶罐、白釉碗等墓葬随葬品取出来存放在家中,腐蚀残破的柏木小帐及尸骨清理出来埋于附近,墓室充当菜窖使用。兹将墓葬情况报告如下。 |
1995 | 福州茶园山南宋许峻墓 | 文物 | 福建茶园山南宋许峻墓保存较好,随葬品中有各种精美的鎏金银器以及梳妆用具、生活用品、佩饰、文房用品等,是研究宋代社会经济的极好资料。 |
1995 | 朝阳市发现的几座北魏墓 | 辽海文物学刊 | 1987年秋,朝阳市凌河机械厂家属楼居民韩和平挖菜窖时,在距地表约1.7米的地方发现墓碑一甬。该厂厂志办公室杨善奎同志得知后,遂报市文物管理部门。朝阳市博物馆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现场调查处理,并将石碑运回馆内保存。从碑文可知,墓主人张略葬於北魏皇兴二年(468), |
1995 | 北票季杖子辽代壁画墓 | 辽海文物学刊 | 1968年5月,北票县长皋公社白相屯大队双庙生产队社员在季杖子村东北太子山洼取土时发现了一座辽代壁画墓,及时进行了清理发掘。现简报如下。 |
1995 | 河南焦作白庄6号东汉墓 | 考古 | 1993年3月,焦作市文物工作队为配合铁路施工,在待王镇白庄村村西发掘汉墓15座,其中6号墓保存较好,特先作报道。参加发掘的人员有索全星、刘红兵、刘勇、蔡可斌等同志。一、墓葬形制6号墓位于焦作市东南,东距白庄村1公里,东南二面有铁路线穿过,西侧紧临焦作至修武的公路,墓葬西距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汉山阳城遗址2公里(图一)。 |
1994 | 河北文安麻各庄唐墓 | 文物 | 1977年5月,河北省文安县修筑公路时,在城关镇麻各庄村南发现圆形单室墓1座。墓葬直径3.5米,以单面绳纹砖砌就,因破坏严重,墓室砌法已不清楚。县文化馆收集到墓内出土的石墓志1方,陶俑、骆驼、镇墓兽等38件,现简报于下。 |
1994 | 山西夏县王村东汉壁画墓 | 文物 | 1989年7~9月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会同运城地区文化局、夏县文化局博物馆对王村的一座被盗掘壁画墓进行了清理发掘。王村在县城以北约15公里处,村西“鸣条岗”上为一处古代墓地(图一),方志中记载,这里传为“夏后氏陵”。岗上分布大小不等的冢丘25个,另有11个被平整土地时铲平。1989年春,这里多墓被盗,我们在协同公安局调查时,发现该壁画墓,编号为XWM5。一墓葬形制 |
1994 | 安徽长丰战国晚期楚墓 | 考古 | 安徽省中部的长丰县杨公、朱家集一带,原属寿县,根据以往的发掘史及出土文物来看,这里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战国晚期的楚国贵族墓地。在1933年与1938年先后两次盗掘的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就是这个墓地已经暴露的一个规格最高的楚墓,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的楚文物,是研究战国时期楚文化的重要资料。1977年初,安徽省文物工作队为配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清理了3座墓葬,同年10月和1979年4月对该墓群又进行了两 |
1994 | 洛阳西工131号战国墓 | 文物 | 1981年3月,洛阳市第二轻工业局在西工区中州路北侧的基建工程中,发现了一批春秋战国时期墓葬。我们对其中编号为M131的战国墓葬进行发掘,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 M131位于洛阳市西工区中州中路北侧的东周王城遗址内,距周王城东墙约210米。墓口距地表1.2米,墓室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四壁微向内倾斜,经拍打,整齐平滑。墓底长4.2、宽3.4、距地表11.5米。方向北偏东5°。墓圹内 |
1994 | 河南安阳高楼庄南发现一座殷墓 | 考古 | 1991年11月,安阳县物资局在安阳市高楼庄南修建住宅楼时,我队在其家属院南楼西北侧发掘殷代墓葬一座,编号为91县物资局M1,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墓葬概况 1.墓葬形制该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10°,墓口距地表深2.10米,墓底距地表深7.80米,墓室长3.45、宽1.75米,墓底二层台宽0.38-0.45、高0.80米。南、北二层台为熟土,东、西二层台上部约0.35米为熟土,下为生土。墓 |
1994 | 山东邹城高李村汉画像石墓 | 文物 | 1990年11月25日,邹城市郭里乡高李村村民在挖排灌渠时,发现一座汉画像石墓。邹城市文物管理处闻讯后即派员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 此墓位于邹城西南约3Q公里处,这一带属凫山山系,周围为低山丘陵。此墓北距高李村200米,西距卧虎山500米,东距龟山100米。五十年代以来这里多次发现汉代 |
1994 | 江西德兴流口北宋墓 | 南方文物 | 江西德兴流口北宋墓孙以刚1987年5月14日,江西省德兴市海口乡流口村农民洪卫良在平整屋墓时,发现一座塌陷多年的古墓。该墓券顶和墓室壁墙均已遭破坏。墓底离地面87厘米。坐南朝北。墓室平面为长方形,由长24、宽12、厚4厘米的青砖平砌,墓底地砖人字形平... |
1994 | 山东枣庄方庄汉画像石墓 | 考古与文物 | 山东枣庄方庄汉画像石墓石敬东1991年11月22日。枣庄市市中区安城乡方庄村一村民.在村北排水沟内取石头时,发现画像石墓一座。我馆闻讯后随即派出石敬东、赵天文同志赶赴现场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方庄位于枣庄市东约15公里.西南距安城乡驻地2公里.南是枣(... |
1994 | 湖北阳新县半壁山一号战国墓 | 考古 | 1984年3月20日,湖北省咸宁地区阳新县半壁山农场的砖瓦厂,在炮儿山由北向南取土时,发现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该场农工自行挖掘,将墓坑北壁和东壁北部破坏。墓坑填土也已取至椁盖板处,并将椁室头箱和右边箱、左边箱、中室的北半部掘开,取出这几室的部分器物。23日上午半壁山公安派出所闻讯派干警赶到现场保护,并 |
1994 | 辽宁朝阳袁台子北燕墓 | 文物 | 1980年3月,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台子村一村民在自家院中打井时,发现一座古墓。县文化局闻讯后即派人前往调查并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一地理环境袁台子村位于朝阳市南侧12.5公里处的大凌河南岸台地上,西距十二台乡约1公里,朝阳至喀左的公路由村北通过,村东北0.8公里处有汉代柳城遗址,村东1公里是当地有名的柳城墓葬区“王坟山”。此墓位于袁台子村的中心部位,东南距1982年发掘的东晋壁画墓约200米(图一)。二墓葬形制墓为石筑,方向192度。墓圹前宽后窄,平面作圆角梯形。前宽3.3、后宽 |
1994 | 内蒙古札赉诺尔鲜卑墓 | 内蒙古文物考古 | 内蒙古札赉诺尔鲜卑墓陈凤山,白劲松札赉诺尔鲜卑墓群位于满洲里市札赉诺尔车站南约五公里,圈河东岸的二级台地上。自1959年以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呼盟文物站先后多次清理发掘该墓群,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鲜卑文物。札赉诺尔鲜卑墓群现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
1994 | 山西长治市五马村宋墓 | 考古 | 1984年5月,山西省长治市南郊2.5公里五马村东,国营淮海机械厂在施工中发现一座砖室墓葬。省考古研究所晋东南工作站和长治市博物馆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墓发现时,墓室积水严重,但已进人扰乱,部分结构已遭破坏,器物墓志等取出墓外。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
1994 | 山西侯马东周、两汉墓 | 文物季刊 | 山西侯马东周、两汉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在配合侯马市的基建工程中,我站分别于1957年夏、1958年秋、1985年春、1990年和1992年冬,在侯马市房管局商品房基地、铁厂、农业局、蔬菜公司批发市场等地发掘出东周至两汉时期墓葬共28座(图一)... |
1994 | 大同辽代壁画墓刍议 | 北方文物 | 大同,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元魏曾在此建都近百年,辽、金两代的西京也设于此,形成了古代大同独特而又灿烂的历史文化。从50年代至今,大同市的几代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发掘、清理过数十座辽墓,其中壁画墓就有近20座。本文试就这些壁画墓的材料进行归纳与对比,略作一些分析与探讨。 |
1994 | 吐鲁番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夫人彭氏墓 | 文物 | 1979年4月下旬,在阿斯塔那古墓群发现两座古墓,同年7月进行了清理,编号为79TAM382、383(图一)。M382材料已发表在《文物》1983年第1期。M383发现帛书1件,出土时卷成小卷,已朽,当时没有条件展开,遂妥加保管。后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技术室帮助展开,并予装裱。由帛书内容知道,墓主是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的夫人彭氏。 |
1994 | 陕西千阳发现金明昌四年雕砖画墓 | 文博 | 一九九三年九月十七日,千阳县冉家沟村村民在耕地种麦时,发现一古墓洞穴,随即向县文化馆作了报告.宝鸡市考古队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员前往,在千阳县文化馆紧密配合下,对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葬 |
1994 | 三门峡市刘家渠汉墓的发掘 | 华夏考古 | 三门峡市刘家渠汉墓的发掘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Fromtheendof1986tothebeginningof1987,12brick-archtombswereex-cavtedinLiujiaquVillagebytheArchaeologicaIT... |
1994 | 湖南大庸东汉砖室墓 | 考古 | 为配合大庸市城市基本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湘西自治州文物工作队、大庸市文物管理所于1986年3月至1987年9月对大庸城区内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了调查,勘探,并先后发掘了十余个基建工地内的古遗址200平方米、古墓葬300余座,其 |
1994 | 洛阳邮电局372号西汉墓 | 文物 | 1992年8月,我队在配合洛阳邮电局邮件处理中心二期工程的考古发掘中,清理了一批汉代墓葬。其中IM372保存完好,出土文物丰富。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 IM372位于洛阳金谷园,西临洛阳火车站,北距陇海铁路仅20米。墓为长方形小砖券顶墓,由墓道、墓门、墓室、东耳室、西耳室五部分组成。墓向190。(图一)。墓道为长方形竖井,位于墓室南端。长2.5、宽1、深12.3米。靠墓道南端的东、西两壁各有一排脚窝。 |
1994 | 朝阳前燕奉车都尉墓 | 文物 | 1984年春,辽宁省朝阳县(今属朝阳市龙城区)他拉皋乡菠榛沟村一农民在自家院内挖土时发现一座石椁墓,当时墓盖就被打开,墓内淤土及文物等也一并被清出。朝阳地区博物馆(现朝阳市博物馆)收到送交的文物后,马上派人前去进行重新清理。据介绍,前几年在此墓的南北两侧10余米处各发现一座用石头垒砌的石墓,并出有“小口大肚子泥罐”。据此可知,此处当是一处墓地。菠榛沟村位于朝阳市(十六国时称龙城,曾是前燕、后燕、北燕三个王朝的都城)以北约6公里的铧子尖山南麓,北临一 |
1994 | 试论唐代帝陵的陪葬墓 | 考古与文物 | 试论唐代帝陵的陪葬墓姜宝莲帝陵有陪葬墓,不始于唐代,但唐代却是把它推向兴盛的重要时期。这一时则,帝陵陪葬墓明显的制度化倾向和浓厚的政治色彩,突出地反映了唐代上层社会葬礼文化的诸多特点,因而对它的研究应显示多重学术意义。近年来,随着考古调查和发展工作的... |
1994 | 山东济宁发现一座东汉墓 | 考古 | 墓葬位于济宁市区越河北路北侧的普育小学院内,是该校于1991年1月上旬在校园内基建施工时发现的。济宁市博物馆闻讯后当即派人对其进行了清理。清理工作历时7天,获取了一批重要的资料。现简报清理情况。 |
1994 | 敖汉旗娘娘庙辽代壁画墓 | 内蒙古文物考古 | 敖汉旗娘娘庙辽代壁画墓邵国田1991年7月中旬,内蒙古敖汉旗金厂沟梁镇娘娘庙村被盗掘辽代壁画墓一座,镇政府报告后,我们随即赶赴现场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清理情况报告如下。一、地理环境娘娘庙村位于敖汉旗旗政府所在─—新惠之东南约50余公里处。这里是努鲁... |
1994 | 巴林右旗巴彦琥绍辽墓和元代遗址 | 内蒙古文物考古 | 巴林右旗巴彦琥绍辽墓和元代遗址苗润华1988年4月9日,巴林右旗巴彦尔灯苏木浩饶钦嘎查巴彦掳绍独贵龙牧民翠苹将3件辽代蓖点纹陶壶交献到旗博物馆。我们选前往现场调查,证实文物出土地点是一座辽代竖穴土坑墓,清理后又获得了部分铁制随葬品。同年6月24日,孟... |
1994 | 洛阳北邙45号空心砖汉墓 | 文物 | 1987年4月,我队为配合基建,在洛阳陇海铁路以北,陵园路西侧清理了一座空心砖墓(编号IM45)。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 IM45为竖穴土圹,墓口长3.5、宽1.68、距地表深1.5;墓底长3.4、宽1.6、距地表8米。墓向为5°。墓内填土经夯打,上部夯土较硬,夯层厚15~25厘米;下部夯土较松软,夯层厚30~40厘 |
1994 | 四川荥经南罗坝村战国墓 | 考古学报 | 1988年1月,荥经县塔子山茶场在荥经县附城乡南罗坝村的基建工程中,发现古文化遗物。我馆闻讯后当即派人前往调查,该地为战国时代墓地,在约二百平方米的范围内,我们发掘和清理墓葬十一座(88YLMl—11)。墓地位于经河与烟竹河交汇的二级台地上,北距经河800米,隔河与县城相望。城北即是荥河冲积台地上的同心村巴蜀墓地,两墓地相距仅1公里。墓地东500米为烟竹河,南是打罗坪山,山顶平坦,多为稻田。墓地附近为褐色土,耕土厚27—30厘米,以下即为砂砾层(图一)。 |
1994 | 离石马茂庄发现一座金墓 | 文物季刊 | 离石马茂庄发现一座金墓商彤流,王金元(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离石县文管所)1993年3月10日,在离石县城关镇马茂在村西的山梁上,发现被推土机刚刚推毁的一座洞室墓,遂予以制止并追缴回数件出土器物。墓室已被扰乱,未见骨骸,葬式不详。收缴的随葬物已移... |
1994 | 内蒙古兴和县沟里头匈奴墓 | 考古 | 1988年8月,兴和县石湾乡刘家村社员李二娃在村西沟里头取土时,距地表50厘米深处发现一座古墓。古墓虽然破坏,但是该墓形制清楚。同年六月至九月在兴和县搞文物普查时对墓地进行了调查并清理了这座残墓。现将调查、清理情况简报如下。沟里头匈奴墓位于内蒙古兴和县西北30 |
1994 | 甘肃临夏金代砖雕墓 | 文物 | 1980年5月,临夏市南龙乡农民在平整宅基地时发现一座砖室墓,临夏州博物馆考古工作者随后进行了清理、拆迁和复原工作。现将墓葬的清理情况简介如下。一墓葬结构墓葬位于临夏市东南2公里的大夏河南岸第一台地,为仿木结构单室墓,由墓道、门楼、甬道和墓室组成,方向225°(图一)。 |
1994 | 江苏常州南郊画像、花纹砖墓 | 考古 | 70年代末和80年代前期,在常州市南郊先后清理了2座花纹、画像砖室墓。一座在常州市郊区茶山乡褚家塘附近的陈家墩 |
1994 | 山西汾阳县北偏城宋墓 | 考古 | 1989年5月汾阳县杨家庄乡北偏城村村民孔祥伯在挖房基时发现一古墓。我们闻讯后对此墓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室情况此墓位于北偏城村南尖角上,据调查,以前在附近也发现过类似该墓形的古墓,但墓的装饰和规模都不及此墓。 |
1994 | 辽宁北票仓粮窖鲜卑墓 | 文物 | 1991年4月,北票市大板镇八代村仓粮窖屯一村民在自家院内,发现一座古墓,并将墓中出土遗物送至鞍山市博物馆鉴定。朝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北票市文管所随后派员前往发现地点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一地理环境与相关发现墓地位于仓粮窖屯的北缘山坡上。村庄东侧是起伏的丘陵,西侧则是大凌河冲积平原。墓葬所在的山丘北坡下,大凌河 |
1993 | 甘肃武威旱滩坡东汉墓 | 文物 | 1989年8月11日,武威地区文物普查队在武威柏树乡下五畦大队的旱滩坡墓群普查时,发现1座汉墓,这座汉墓坐落在一个小山丘下,墓道与墓门已经暴露,普查队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墓葬揭开时,里面淤土厚约80厘米。墓葬为土圹单室墓,墓门方向正东,墓门前有斜坡墓道(未做清理,长度不明)。墓室东西长3.7、南北宽1.54、高1.4米,墓门用大砾石砌封。高1.3、宽0.8米,墓门距地表深1.4米。墓门和墓室均为平顶。墓室内东西向并列柏木棺二具,相距16厘米。棺为长方形,以榫卯结合。均长190、宽54、高约56 |
1993 | 安徽省六安县城北楚墓 | 文物 | 1991年5月,六安县城北乡窑厂在取土时推土机掉入一座墓坑。县文物管理所闻讯,随即向省,地区主管部门汇报,并及时进行抢救清理。现将情况简报如下。此墓位于县城北约7公里,六安~寿县公路西侧,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古城遗址约500米。这里原为一片农田,近年来窑厂用土已将此地挖成低于公路约3米的凹地。 |
1993 | 明中山王徐达家族墓 | 文物 | 明代徐达家族墓地位于南京太平门外板仓村,宁沪公路北侧,西距太平门1公里,东距栖霞山15公里。1965年~1983年,我馆为配合南京天文仪器厂等单位基本建设,在徐达墓神道石刻后的东、西两侧,相继清理了其家族墓葬11座(编号M1~M11)。其中有徐达第3子徐膺绪夫妇墓、长孙徐钦夫妇墓、五世孙徐储夫妇墓(M4、M5)。余者因无墓志,墓主不明。但从出土的器物和铜钱分析,这片墓地在时代上基本上贯穿于明 |
1993 | 安阳梯家口村汉墓的发掘 | 华夏考古 | 1987年,为配合安阳坡壳厂在梯家口村西的基建工程,我队经钻探发现古墓葬12座,其中殷墓3座,汉墓9座。汉墓编号为M38—41、M43—46、M49(图一)。现将这9座汉墓简报如下。 |
1993 | 汉魏洛阳城西东汉墓园遗址 | 考古学报 | 1985年春,我队在河南省洛阳市东郊白马寺镇配合基建工程,于铁道部十五工程局电务处院内发现古代建筑遗址一处,面积5000余平方米。1987年8—9月进行全面清理,确认其为东汉时期的建筑遗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因受考察范围的局限,尚难弄清建筑的整体面貌和性质。同年10月下旬,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文物检查团到洛,亲临现场视察,对这一发现给予充分肯定,并支持我队扩大范围考察,以解决上述关键性问题。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 |
1993 | 山东长岛王沟东周墓群 | 考古学报 | 长岛县属山东省烟台市,地处渤海海峡,由大小十四个岛屿组成,地理上称为庙岛群岛,群岛最南端为南长山岛。王沟村位于南长山岛东比部海岸边,三面环山,一条季节性小河由西南向东北穿过村庄入海。墓群分布于村东、村南的河边台地上,东北距海岸线50余米(图一)。 1973年春,王沟村村民在取土积肥时发现二座墓葬(编号M1、M2),出土一批铜器。烟台地 |
1993 | 山西绛县下村发现一座砖雕墓 | 考古 | 下村位于绛县城东北方向10公里的卫庄镇。墓葬发现于下村东南侧0.5公里的烧瓦窑土塘内。1990年7月中旬,县博物馆得知瓦窑场取土露墓消息,立即派员前往磋商保护,同时与行署文化局取得联系。随即,地、县联合对此墓做了清理。由于墓室被瓦窑场职工从顶部打开,附近群众与工厂职工曾屡次入内,将墓内淤土翻腾扰乱,故仅对墓室做 |
1993 | 宋代的奁田和墓田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 婚丧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其礼俗之繁多,仪式之隆重,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透过这些表象,我们不难窥见其背后有着明确的经济因素。这篇短文不准备对婚丧的经济性质作全面考察,只是从宋代的婚丧习俗中各撷取一个侧面作些分析,借以说明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忽视了的古代财产所有权的两个重要特征——妇女财产权的不稳定性和只有家庭家族所有权,没有个人所有权的问题。 |
1993 | 辽宁盖县东汉墓 | 文物 | 1972年11月,辽宁省文物干部培训班和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在盖县九垅地乡九垅地村、东达营子和鲅鱼圈乡草房村3个地点清理了7座东汉墓(图一),出土了一批遗物。 7座东汉墓均为砖室墓,因距地表较浅,顶部塌陷,墓室已被破坏。有的墓早期被盗,近年来,又有农民挖取墓砖,现只存少 |
1993 | 湖南安乡西晋刘弘墓 | 文物 | 湖南省安乡县黄山头南距县城32公里,山阴属湖北省公安县,山南湖南省境内有南禅湾汉至宋代古墓群。1991年3月,安乡县黄山镇城建办公室在墓群西端取土时发现一座砖室墓(图一)。4月26日~27日,安乡县文物管理所对墓葬进行了清理,据出土印章可知墓主为西晋镇南将军刘弘。一、墓葬形制墓葬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 |
1993 | 河南伊川县发现商墓 | 文物 | 1986年春,河南省伊川县高山乡坡头寨村群众在村东取土时,挖出1座商代墓葬。当我们闻讯赶到现场时,墓葬已被破坏,仅收回了出土文物,并对现场作了简单记录。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南北向,深1.5米,长和宽度不明。据挖出的人头骨数,可知墓内有人骨架5具。另出有狗骨架1具。出土文物有铜、玉、陶器等,共16件。 |
1993 | 山西侯马下平望两座东周墓 | 文物季刊 | 下平望村位于侯马市晋都新田遗址的西北,距侯马市大约4公里,村西紧临汾河,村东有平望古城遗址,村东南有南北两条小沟。经实地调查,发现有不少墓悬挂在沟边断崖上,确认两沟周围是一处分布密集的大型东周墓地,墓地接近平望古城西城墙(图一)。 1973年夏,村民在北沟发现数件铜器,我站闻讯后即派人进行现场清理,确认系一墓葬因雨水冲刷塌陷后暴露的随葬品,该墓编号为M1001。1977年冬,在M1001西侧约 200米处,又发现一座墓,编号为M1002。现将两墓主要收获简报如下。 |
1993 | 徐州汉画像石墓墓主身份考 | 中原文物 | 徐州是我国汉画像石墓集中的地区之一。截止目前,徐州发掘和清理的各类画像石墓已达50余座。近年来,对于徐州汉画像石墓的起源、兴衰、排葬规律、墓葬形制乃至画面的题材内容等,很多同志都曾进行过专题研究。但对墓主人身份进行系统的考察,尚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根据有关资料,试对徐州汉画像石墓墓主人的身份作初步探讨。根据画像石墓画面内容进行图解式的释诠,过去被研究者普遍地使用。如根据车马出 |
1993 | 大同元代壁画墓 | 文物季刊 | 1986年7月山西大同齿轮厂在该厂托儿所院内施工时,发现一座元墓。我馆闻讯随即派员前往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一 墓室情况 此墓位于明代大同城西城门西北方向约二里处。墓室毁坏严重,墓顶大半坍塌。随葬器物除一部分发现时被民工完整取出,余则面目全非。碎瓷器虽重新收集,但难以复其原貌。从搅翻到墓顶的土中,可看出原随葬品中,曾有小型木器存在。 墓南向,方向179°,单室砖砌,平面近方形,穹窿顶(图一)。墓用厚4厘米的整块石板封门,石板后有拱形甬道,甬道长0.58米,宽 0.84米,高0.96米。 |
1993 | 河北南和唐代郭祥墓 | 文物 | 1986年3月,河北省南和县侯郭村农民在取土过程中发现墓志1合,出自一座唐墓中。邢台地区文物保管所得到报告后派人会同县文管所人员前往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1993 | 画像石墓与东汉时代的社会 | 中原文物 | 汉代社会厚葬之风不仅有文献的记载,从实际的考古调查资料中也得到了印证。特别是东汉时期昌盛起来的画像石墓,它以石材构筑墓室,上面雕饰各种各样的画像,反映了东汉时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下面我以150多座画像石墓为例,谈谈画像石墓与东汉时代的社会。这里,首先对汉画像石墓的分布地域、构造、时代作一简单描述。通过排比,可以看出,这种画像石墓的分布有几个中心区域。本文以画像石墓最盛行的东汉时期的行政区划为基准,分为A—E五大区域。A区:河南的南部、湖南的北部(以东汉时的荆州剌史部,特别是南阳郡为中心);B区:山东全境、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东部(青州、兖州、豫州、徐州、扬州剌史部);C区:陕西、山西... |
1993 | 江苏南京发现明代太监怀忠墓 | 考古 | 1987年8月,南京市化工轻工公司天堡桥仓库于施工中发现古墓一座。南京博物馆闻讯后即派员进行了清理发掘。现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该墓位于南京雨花台区天堡桥,东北距南京中华门约10公里,墓即葬于此处一东西走向的岗地上。此墓平面呈长方形,长280、宽140、高 |
1993 | 咸阳市渭城区北周拓跋虎夫妇墓清理记 | 文物 | 拓跋虎夫妇合葬墓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渭城乡坡刘村西,北距西汉哀帝义陵1公里(图一)。1990年7月,砖厂使用推土机取土,推出2合墓志及部分陶俑,渭城区文管会接到通知后,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情况报告于下。由于推土机已将墓圹铲平,墓葬形制已无法确定。在土层中发现白色灰皮,很可能是壁画残片。一、随葬器物 |
1993 | 江苏睢宁距山、二龙山汉墓群调查 | 东南文化 | 距山、二龙山位于睢宁县、邳县接壤处。以山顶为界,北部属邳县八路乡,南部隶属睢宁县左邳镇。(图一)一九八八年,我们配合《中国文物地图集》的编写工作,对上述二山南部的睢宁部份进行了文物普查。此二处汉墓群墓葬分布密集,局部出现墓迭墓,墓连墓的情况,多是小型砖室单葬墓和土坑墓,砖室墓的营造方式是:先在平地挖出长方形土坑,一般长3米、宽2米、深1.5米左右,然后用薄形方砖铺底,再用三顺—丁法砌成四面墙壁,上面未见覆盖物,墓坑内均被淤泥填满。墙壁砖较厚大,一般是素面,少数有 |
1993 | 安阳小南海宋代壁画墓 | 中原文物 | 1991年7月4日,安阳县文管会在配合小南海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于水库大坝西南0.5公里水库底部发现宋代壁画墓1座。上报后遂进行抢救性发掘。墓室保存完好,发现壁画鲜艳,出土有瓷碗、金簪、银耳坠、铜币等一批文物。发掘于8月中旬结束。因该墓位于水库底部,为了不使墓被淹没,于1991年11月搬迁于县东北韩陵山定国寺旧址上。 |
1993 | 安徽宿县褚兰汉画像石墓 | 考古学报 | 1956年春,原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郑振铎局长,获悉宿县褚兰镇"九女坟"古墓遭到破坏,电报通知安徽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立即派员前往调查。安徽省博物馆随派笔者到褚兰进行实地调查,并提出保护措施。褚兰镇位于宿县东北部,距县城67.5公里,距江苏徐州市仅30公里。该镇东、南、西三面冈峦绵延,北面地势平坦开阔。传说中的九女坟,实为一座规模较大的汉代画像石墓。该墓座落在镇子西南的墓山孜上,离镇约1.5公里(图一)。九女坟在山顶的中部,地位高敞,墓冢突兀。 |
1993 | 安徽天长县三角圩战国西汉墓出土文物 | 文物 | 为配合天长县三角圩水利工程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长县文物管理所于1991年12月和1992年4月先后两次对天长乡三角圩水利工地古墓群进行了清理发掘,共清理墓葬25座(M1~M25),包括战国墓1座,西汉墓24座,其中M23~M25破坏严重。出土铜、铁、陶、漆、木、玉器等 |
1993 | 1991年安阳后冈殷墓的发掘 | 考古 | 后冈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的洹河南岸,距小屯村1.5公里。是举世闻名的安阳殷墟的重点保护区之一。从1931年第一次发掘到现在已有六十多年了,截至1991年止,这里曾先后进行了九次发掘,发现了仰韶、龙山、殷商时期的遗址和墓葬,文化遗物相当丰富。1991年下半年,为配合基本建设,我队又在该遗址的西部(冈顶西部),靠近1971年发掘地的北部,进行了铲探和发掘,面积为9700平方米,共发掘了41座墓葬,除3座是隋、唐墓外,其余都是殷墓。在这批殷墓中, |
1993 | 关于新干大洋洲大墓的几个问题 | 文物 | 江西新干大洋洲大墓是近年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大洋洲大墓的报道、简报的发表,及若干考古专家发表的研究文章,使笔者对于这座大墓的有关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看法。现不揣浅陋,将这些想法写出来,供同行们参考。 |
1993 | 浙江龙游县东华山汉墓 | 考古 | 东华山位于龙游县城的东郊,距城区约0.5公里,为一高差十余米的黄土丘陵山岗,山势起伏平缓,呈东北——西南走向,是该县境内最大的汉墓群。北边与之毗邻的有五爪垅汉墓群,东同仪冢山汉墓群隔田垅相望;东南侧靠浙赣铁路(图一)。1979年上半年,为配合龙游建筑公司水泥预制场的扩建工 |
1993 | 武汉市汉阳县熊家岭东周墓发掘 | 文物 | 1984年下半年至1985年初,我们曾在武汉市汉阳县熊家岭清理过6座战国楚墓。1987年7至9月,为配合武汉市第八砖瓦厂取土,又在上次发掘区西南约60米的另一个台地顶部,清理东周墓13座。其编号承上次,为M7~M13、M15~M20(图一)。M14为1座残砖室晋墓,不属本文介绍范围。现将13座东周墓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
1993 | 河北怀来甘子堡发现的春秋墓群 | 文物春秋 | 1980年4月,著名的“孟姬(匚也)”出土地,河北省怀来县北辛堡乡甘子堡村西北2000米的黄土台地上,被当地村民挖掘春秋墓葬二十一座,出土各类器物1229件。我们闻讯后,速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在原省文物管理处和县文物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已将全部出土器物收归。我们把收归的这批出土器物进行了现场确认并归在各自的墓中,编号为81HGM1~21(这批墓葬材料基本上可靠,但也不排除个别器物有归错墓号的可能)。下面把现场调查和墓内出土器物的整理研究情况简报于下: |
1993 | 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 | 考古学报 | 一、前言凤凰山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故都纪南城的东南隅,南距江陵县城关(即荆州城)约五公里,属江陵县纪南乡(图一)。这是一处较为平缓的岗地,最高处达41.3米,高出周围平地约10米。凤凰山岗地的南端连接纪南城的南城垣,西北部靠近楚国的宫殿区,襄(阳)沙(市)公路自北而南穿过它的中部。1973年秋,长江流域第二期文物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学员在凤凰山墓地实习,发掘了九座西汉木槨墓。发掘简报见《文物》1974年6期。1974年,我们对整个凤凰山墓地进行普遍探查,发现有自秦汉以来的古墓葬180余座。1975年3月,成立湖北省纪南城文 |
1993 | 山东昌乐县东圈汉墓 | 考古 | 东圈汉墓位于山东省昌乐县朱留镇东圈村南的小山丘上,西距县城约6公里,北面不远处为胶济铁路。由于多年自然冲刷和当地群众取土,封土堆已遭局部破坏,现存封土高约5米,底径约29米。在封土堆北侧暴露出两个墓口,两墓分别编号为M1和M2,两者相距约20米。M2破坏较轻,仅暴露出部分墓口。M1破坏较为严重,不仅其上封土荡然无存,墓口完全暴露,而且墓道的封石也部分被取走。为便于对其保护,潍坊市博物馆和昌乐县文管所于1987年11月5日至12月2日对M1进 |
1993 | 南京西善桥南朝墓 | 文物 | 1989年5月,为配合基建,我馆在南郊雨花区西善桥镇砖瓦厂内清理了一座砖室墓,现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墓葬由石门、甬道、耳室和墓室组成,方向180°(图一)。石门外的封门墙为砖砌,主体墙宽3.5、高2.8米。外区平砌,顶部以一层竖砖压顶。中区砌成拱券形。自外向内依次为五层竖砖,一层三平一竖、一层竖砖、再一层三平一竖。 |
1993 | 宁夏固原唐梁元珍墓 | 文物 | 报经文化部文物局批准,宁夏固原博物馆考古工作者于1986年8~12月对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一座古墓(86M3)进行了清理。现将这次发掘的主要收获报告如下。 |
1993 | 湖北英山三座宋墓的发掘 | 考古 | 1987年10月和1988年10月,英山县分别在孔家坊乡的大屋基、张家咀乡的土台塆和三门河乡的郭家垮发现了宋墓。黄冈地区博物馆会同英山县博物馆对这三座宋墓进行了清理。一、大屋基宋墓大屋基宋墓位于英山县城北15公里处, |
1993 | 江苏丹徒南岗山土墩墓 | 考古学报 | 南岗山位于江苏省丹徒县荣炳乡茹墅大队西棚村北,东距荣炳乡3.5公里,北距丹徒县所在地镇江市约40公里。荣炳乡东邻丹阳市,南接金坛县,西与句容县为邻,处于四县交接部(图一)。南岗山一带属岗峦起伏的小丘陵山地,位于太湖区与宁镇区分水岭——茅山山脉的北端略偏东,在这一带密布着成群的大大小小的土墩墓。由于南岗 |
1993 | 安徽望江发现一座北宋墓 | 考古 | 1990年9月,望江县城护城窑厂工人在城西南0.5公里处的黄土坡上取窑土时,发现了一座券顶单室墓(图一),县文管所闻讯后即派人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简略报道清理情况。墓为长方形砖室券顶,东西向,长4.2、宽1.28、券顶高1.25米。墓底用长方形砖平铺,砖长25、宽15、厚5厘米;墓壁也用长方形 |
1993 | 唐裴氏小娘子墓出土文物 | 文博 | 1948年冬在长安县神禾原贾里村附近发现一座唐墓,出土文物当时运往长安县,后转交县文化馆保存。1950年由县文化馆文西北历史文物陈列馆(陕西省博物馆前身)收藏。因该墓为1949年以前发现,且出土物几经转手,故出土情况及出土文物原数量已不得而知,仅就现存者介绍于下: |
1993 | 三门峡市水工厂唐墓的发掘 | 华夏考古 | 三门峡水工厂位于市区西部,建设路西段北侧。1989年11月,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水工厂建设西宿舍楼的考古发掘中,在宿舍楼基础的西南角发现一座唐墓,遂编号为M5(图一)。该墓出土的唐代文物中,以白瓷碾和瓷兔为珍贵。现将5号墓的情况简报如下: |
1993 | 河北南和东贾郭唐墓 | 文物 | 1990年5月,河北省南和县贾宋乡东贾郭村农民在农田耕作时发现一座唐墓。县文物管理所闻讯派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时,墓室已遭严重破坏,随葬品也被取出。工作人员将随葬品全部追问,对墓葬形制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 |
1992 | 内蒙古和林格尔西沟子村北魏墓 | 文物 |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胜利营乡南约5公里、西沟子村西的山梁上有一处古代墓地,在墓地南面沟谷的断崖处暴露出2座墓葬,1986年9月被当地老乡发现并破坏,同年10月乌盟文物工作站会同和林格尔县文物管理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简报如下。 |
1992 | 江苏泗阳打鼓墩樊氏画像石墓 | 考古 | 1976年6月,我馆与泗阳县图书馆在泗阳打鼓墩清理一座画像石墓。打鼓墩在泗阳县屠园乡周庄东南300米处,东靠民便河,西与泗洪县西陈集接壤,正北5公里是洋河镇,镇北濒临废黄河(图一)。废黄河原系泗水放道,自宋熙宁以后,黄河屡次夺泗入淮,此淤彼决,严重破坏了这一带原来的自然水系,造成当时社会经济的衰落。在墓地的周围可以见到2米多厚的黄沙土淤积层,下层为灰褐色粘土。打鼓墩呈椭圆形,南北约长35、东西宽25米,现高2米以上。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在墩的顶部暴露出井口状的盗洞,墓室 |
1992 | 江苏南京邓府山吴墓和柳塘村西晋墓 | 考古 | 1986年10月,我馆考古部在栖霞区燕子矶乡柳塘村发掘了一座西晋墓。同年12月,在雨花区安德门邓府山发掘了一座吴墓。这两墓都是当地基建单位在施工中发现的。邓府山一带历来是南京地区古墓葬的集中区。这次发掘的吴墓,随葬品丰富,且很有时代特征。现将上述二墓的情况报告如下。 |
1992 | 平顶山应国墓地九十五号墓的发掘 | 华夏考古 | 应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郊区薛庄乡北溃村西的滍阳岭上。该岭是南北向的土岭,长约2000米、宽100米,高出地面10余米。墓地南濒白龟山水库,西临应河,隔河与伏牛山的余脉——舒山相望。白龟山水库西接沙河(古滍水),西南接澎河,西北接应河(图一)。 |
1992 | 江陵溪峨山楚墓 | 江汉考古 | 江陵溪峨山墓地位于荆州城西门外0.5公里许,北依太晖港(河),西与荆南寺相望。其名为山,实为一处高出附近地面约4米的土岗(图一)。清代曾在岗上建有庙宇。1980年,湖北省博物馆江陵工作站为配合江陵县皮革厂基建工程,在墓地东部清理了6座楚墓,1座汉墓。1986年6~7月,江陵县文物部门为配合县水利部门太晖港堤加固工程,在墓地西部清理10座楚墓,编号为M8~M17(图二)。一、墓葬型制 |
1992 | 绥德呜咽泉村画像石墓 | 文博 | 陕西绥德县城内最高处为疏属山,山巅有秦始皇长子扶苏墓。城南二里呜咽泉村传说为扶苏接李斯、赵高矫遗诏引颈自裁之处。1986年3月呜咽泉村民在村南山坡取土时发现一座汉画像石墓。笔者闻讯后在现场看到的是,墓葬的前 |
1992 |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匈奴墓 | 文物 | 1988年5月,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布尔台格乡东南约5公里处的明安木独村一社干渠畔发现1座古墓,随葬器物暴露地表。旗文管所闻讯后,会同伊盟文物站前往调查。墓葬受自然破坏较严重,人骨架及随葬的马骨架全部散乱,葬式不明。随葬铜器80件、陶器2件。现将这批文物介绍如下。铜器,共80件。斧 1件。双面弧刃,方銎,近中部有一柲钉孔。长13、銎部宽4.2、厚3.2、刃宽4.5厘米(图一:1)。 |
1992 | 河北沙河兴固汉墓 | 文物 | 河北省邢台地区沙河市,汉代为冀州刺使部赵国所辖。其境地形东西分属华北平原与太行山地,南北有沙河、洺河东流汇入滏阳河。兴固汉墓位于兴固村北750米处,东北距沙河市区((?)裢镇)1.5公里,南距阳城遗址2公里(图一)。墓葬早期遭受严重破坏,1988年春窑场取土时被发现,河北省 |
1992 | 洛阳北郊西晋墓 | 文物 | 1990年6月,河南省洛阳市公路总段重油库进行基建改造工程时在院内发现古墓1座。我队派人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此墓(C8M868)位于陇海铁路北侧,(氵廛)河以西的洛阳市郊苗沟村苗沟北路,东南方有隋唐东都城遗址,东距洛阳汉魏故城约15公里(图一)。 |
1992 | 济南近年发现的元代砖雕壁画墓 | 文物 | 1986~1991年,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与历城区文化局、章丘县博物馆对在基本建设中发现的几座元代砖雕壁画墓进行抢救性清理,现将情况简述如下。一号墓 (一)墓葬结构墓葬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郭店镇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郭店工区院内,为单室砖筑仿木结构,用长28、宽14、厚6厘米的灰色条砖砌筑,由墓道、门楼、甬道和墓室几部分组成(图一)。墓葬方向190°,墓道未做清理,门楼 |
1992 | 陕西宝鸡元墓 | 文物 | 1980年8月,在陕西省宝鸡市大修厂基建工地发现一座古墓。渭滨区图书博物馆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清理时,墓顶及墓壁已基本被铲除,器物已被取出。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一此墓位于宝鸡市西约3公里的一个向阳山坡上,坐北朝南。据在现场的工人追述并结合清理情况看,此墓为土坑墓,墓室基本呈方形,边长约3.8、高约1.6米。用青砖铺地,砖长31、宽19、厚6厘米。有墓道,墓道两旁各有一小龛,龛内分别有4件陶俑和1件陶马。墓室内有陶仓、陶盒、陶瓶、瓷碗、瓷罐及铜镜等。 |
1992 | 天水市发现隋唐屏风石棺床墓 | 考古 | 1982年6月,天水市上水工程指挥部在市区石马坪施工时发现古墓葬一座,市文化馆立即派人进行了清理。该墓位于天水市石马坪文山顶,距市区约1公里,墓向正北。 |
1992 | 济南柴油机厂元代砖雕壁画墓 | 文物 | 1988年11月,济南市文化东路济南柴油机厂建筑工地发现古墓1座,市文化局及市博物馆闻讯即派员前去调查,并收回陶砚、瓷碗、瓷罐、石碗、石瓶等文物。随后对墓葬进行了清理,现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结构墓葬为单室砖筑仿木结构,用长28,宽14、厚5厘米的灰色条砖砌筑,由墓道、墓 |
1992 | 洛阳孟津西山头唐墓 | 文物 | 为配合国家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工程,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与洛阳市文物工作队联合组成310国道孟津考古队。1991年9月,在孟津县送庄乡西山头村东南1.5公里处发掘了1座保存比较完整的唐代墓葬(编号为M69)(图一)。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
1992 | 宁夏固原吕坪村发现一座东周墓 | 考古 | 1988年1月,固原县河川乡吕坪村村民在修路时发现一批铜器并及时交献固原博物馆。4月初,我馆派王银喜、延世忠二同志前往现场调查,确定了出土铜器地点为一座墓葬,现简报如下。吕坪村位于固原县东南部,距固原县城约35公里,西南约10公里是乡政府所在地河川。该村四面环山,村东南有一条长约1000米的沟,当地人称为唐林沟。这座古墓即在沟东。因雨水冲刷,该墓上部已有部分马,牛、羊头骨暴露。调查时墓已遭破坏,除一些牲畜头蹄骨外,仅存一长方形土坑,长210、 |
1992 | 包山二号墓墓主昭佗家谱考 | 江汉论坛 | 上表是包山二号楚墓墓主昭佗的家谱。昭佗是楚怀王的左尹,主管司法,他死于楚怀王十三年,即公元前316年。这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第一份楚王族支庶的家谱,从楚昭王熊珍到墓主昭佗,父子相承凡六代,前后绵延二百余年,从春秋的后期直到战国的后期。昭氏家谱是笔者根据《包山楚简》及其它历史资料,综合考证而得出的。 |
1992 | 河南密县密新商场汉墓和陶窑的发掘 | 华夏考古 |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为配合密新商场建设,郑州市文物工作队发掘了汉代画像空心砖室墓、小砖室墓各一座及一座汉代陶窑(图一),现简报于后。一、墓葬1.墓葬形制两墓位于商场中部,道路东侧的断崖下。南侧为空心砖墓,北侧为小砖墓。因两墓道向东伸入断崖,所以未进行发掘。两墓原编号为 M3,为了叙述方便,根据建材和形制的 |
1992 | 土墩墓与吴越文化 | 东南文化 | 土墩墓主要分布于江浙地区,它以丰富多采的文化内容和独特的埋葬形式,越来越吸引着考古界的关注.土墩墓的起迄年代大体与当地的印纹陶遗址相一致,是吴、越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吴、越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涉及到土墩墓.近些年开展的一系列对土墩墓的调查和发掘工作,对于探索吴、越的历史文化而貌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试就至今所调查发掘的土墩墓材料,通过对其分布情况的分析和各地内涵的比较,对有关土墩墓的国属、文化区别以及渊源问题作些粗浅探讨,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
1992 | 福建宋墓分期研究 | 考古 | 宋代墓葬及其出土文物,在福建省的考古发现中相当丰富,博物馆藏品数量也占很大比例。进行这批文物的整理研究,对确定其年代、阐明埋葬习俗以及相关的社会历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一批典型墓例,并结合少量的零星出土资料进行排比分析,以探讨葬制的发展演变等问题。错误之处,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根据我们的初步研究,福建宋墓大致可划分为三期。一期自宋真宗至宋钦宗朝,相当于北宋中晚期。典型墓例有:建瓯东门咸平六年墓、建阳将口嘉祐八年墓、福州祭酒岭熙宁五年墓、福州西湖工地元丰纪年墓、建阳麻沙元丰三年墓、建阳莒口政和八年墓、连江虎头山墓、顺昌九龙山、大干 |
1992 | 山东寿光北魏贾思伯墓 | 文物 | 北魏贾思伯墓,位于山东省寿光县城关镇李二村,墓与村相距0.5公里。历代编纂的《寿光县志》对此墓均有记载:"北魏尚书贾思伯及其弟思同墓,侄县城西南八里李二村东北。……今双冢犹并列。"二墓东西排列,思同在东,思伯在西(图一)。1973年12月,李二村群众整平地面时将贾思伯墓挖毁。我馆闻讯派人赶到现场时,墓圹已填 |
1992 | 辽宁朝阳孙家湾辽墓 | 文物 | 1988年3月,辽宁省朝阳县孙家湾乡平房店村一村民在院中取土时,发现1座古墓,取出了随葬器物。县文物管理所接到村委会报告后,派人赴现场调查,并收回了文物。现将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
1992 | 广东揭阳县战国墓 | 考古 | 1973年至1987年间,揭阳县先后发现了十六座战国墓,其中云路镇中厦村面头岭十五座,编号 M1至 M15;仙桥镇平林村狗屎埔山一座.编号 M16。现将情况综述如下。一、墓葬分布及其形制面头岭是一座高约30米,坡度平缓,呈南北走向的山岗,位于县城榕城镇东北约12公里处。西面不远处有车田河流经。平林村狗屎埔山也是一座低矮山岗,位于县城南面7公里处。面头岭的十五座墓,分布于山的南面山 |
1992 | 天津市蓟县营房村辽墓 | 北方文物 | 1986年6月初,天津市蓟县官庄乡营房村群众在村北山坡上挖沙予时发现1座砖室墓,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考古队邸明、赵文刚和蓟县文物保管所魏仲明、何溪光同志赴现场调查并进行了清理。营房村东南距蓟县城10公里。村西北2.5公里是风景胜地盘山。墓葬就座落在盘山东南麓的坡地上。这里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为丘陵地带,再南是华北平原。弯曲的沙河由北向南流经墓地东侧,使这里的环境更加幽静(图一)。 |
1992 | 安阳市梯家口村殷墓的发掘 | 华夏考古 | 安阳市梯家口村位于殷墟小屯村东南约3.5公里,京广铁路西侧(图一)。1985—1987年间,为配合安阳玻壳厂的基建工程,我们先后四次在梯家口村西进行了文物钻探,钻探面积共计30000余平方米。梯家口村西地势平坦,经钻探得知,文化层一般厚在2.5—3.5米间,个别地方文化层较薄,仅2米厚。另外还发现有零星的殷代灰坑,最深者达9米。 |
1992 | 河南偃师唐柳凯墓 | 文物 | 1988年4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和偃师县文管会,在配合偃师县政府招待所基建时,发掘了唐光州定城县令柳凯夫妇墓(编号M19),参加发掘的有王文浩、王遵义、李校卿、李献奇同志。一墓葬位置与结构墓葬位于偃师县人民政府招待所院内,西距商城东墙约800米(图一)。墓葬方向185°,土洞结构,平面略呈甲字形,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图二)。墓道位于墓室南侧,全长9.2、宽0.9米,底呈斜坡状。甬道位于墓室南壁偏东处,顶已坍塌, |
1992 | 安徽郎溪唐宋墓 | 考古 | 1979年11月至1988年2月,在郎溪县先后发现唐宋墓葬九座(编号 M11—19)。县文物干部和有关方面人员随即到实地进行了清理和调查,现将整理资料简报如下。一、地理位置这九座墓分布在该县七个乡镇(图一),其中下湖乡一座(M11),位于沈家村边,南临扬水坝。墓表原有封土,周围有灰砖砌成的 |
1992 | 内蒙古赤峰沙子山元代壁画墓 | 文物 | 1989年4月,在赤峰市元宝山区的宁家营子村沙子山发现1座壁画墓。墓葬已被破坏,墓顶南侧有2个直径约50厘米的盗洞,随葬品无存,但壁画保存较好。我们对墓葬进行了简单的清理,并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现简报如下。一、墓葬情况沙子山是呈东西走向的马鞍形小山,老哈河由北向南在山的东坡下流过。墓葬就位于沙子山东坡半山腰(图一)。墓葬地面无封土,墓顶距现地表约0.6米,方向90°。 |
1992 | 仪征张集团山西汉墓 | 考古学报 | 概说江苏省仪征市在长江下游的北岸,境内南部临江,地势平坦开阔,北部属蜀岗小丘陵地带,低山丘陵蜿蜒起伏。张集乡位于仪征境內蜀岗小丘陵的东端,东北距扬州市区约12公里,西南距仪征市区约20公里,与邗江县杨庙乡毗邻。 |
1992 | 洛阳市东郊发现的两座西周墓 | 文物 | 1991年春,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市东郊洛阳铁路分局和洛阳林校基建考古发掘工作中,清理了两座西周墓(编号C3M196、C3M200)。现分别介绍如下。一 C3M196 (一)墓葬形制 C3M196位于洛阳市东郊北窑村西南,洛阳东站北约300米。长方形土圹竖穴墓,方向345°。长2.6、宽1.1~1.28米,墓底距 |
1992 | 河南偃师东汉姚孝经墓 | 考古 | 1990年元月上旬,偃师县城关镇北(土夭)村东砖厂,在取土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经上级有关单位批准,我馆及时派员进行抢救性发掘,墓葬编号为90 yCBDM1。一、墓葬形制该墓位于邙山南麓,南距洛河2.5公里,西距唐张思忠墓约1公里。墓道向南,方向190°,由墓道、墓门、甬道、前室、后室五部分组成(图一)。墓道:位于甬道之南,平面长方形,剖面 |
1992 | 河南新安县古村北宋壁画墓 | 华夏考古 | 1989年冬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新安县正村乡古村发掘清理了一座宋代壁画墓。该墓位于新安县北约三十公里的古村东北角的台地上(图一)。墓葬清理完毕后又进行了搬迁工作,现简报于后。一、墓葬形制与结构此墓为斜坡道砖券壁画墓,具有典型的宋代仿木建筑风格,墓结构完好,墓道在南, |
1992 | 成都中医学院战国土坑墓 | 文物 | 成都中医学院位于四川成都市十二桥西侧,与十二桥商代遗址隔街相望。1980年11月初,该院在修建大楼时发现几件青铜兵器,我馆派人前去调查,得知这些兵器出自一战国墓葬。墓葬清理情况如下。此墓开口于浅黄色土层,其上层为汉代文化层,出有绳纹瓦当等物;其下层为黄色粘土,再下为青灰土层,青灰土中出有小平底陶罐、尖底陶杯,陶高柄豆等商周遗物。墓室为狭长形竖穴土坑,北端残损,存东、南、西三壁。墓向9度,墓底距地表1.52、墓残 |
1992 | 江西瑞昌县发现七座宋代纪年墓 | 考古 | 1982年至1986年间,瑞昌县横立山、范镇、湓城等乡镇农民在建房时发现纪年宋墓5座,瑞昌县第一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纪年宋墓2座,县博物馆分别对这7座纪年墓作了详细调查,并收集了基中的出土文物。这次调查的7座纪年墓(编号为 M1—M7)中,M1—M5,M7为土坑墓,M6为砖室墓,出土时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些墓葬中的棺木和骨架都无存,从出土的纪年地 |
1992 | 浙江德清出土南宋纪年墓文物 | 南方文物 | 1986年10月,德清县林场民工在城关镇东郊乾元山北麓平整土地时发现古墓一座,但已被毁坏,墓室结构及器物位置不明。出土器物有:青白釉塑像,1尊,完整。塑像束发戴冠,面相端详,两耳垂肩,身披宽袖长衫至膝,内着长裙坠足,腰系宽带,脚蹬高靴,左手搭于膝部,右手持灵芝于胸前,安坐在三足座上,右侧有一小鹿回首翘望。座和像之间有明显接痕,可能是两次塑成。人物的双耳、嘴角两侧和下颚中间各镂有孔眼,可以透气。座底部有一直径1.5厘米的圆孔直通 |
1992 | 西安东郊红旗电机厂唐墓 | 文物 | 1988年1月,西安东郊韩森寨红旗电机厂在基建中发现唐墓1座。西安市文物处接到报告派人赶到现场时,墓顶已被揭开,随葬器物被起出墓外,因此仅对甬道部分进行了清理。 |
1992 | 洛阳机车工厂东汉壁画墓 | 文物 | 洛阳机车工厂东汉壁画墓(编为C5M483号)位于洛阳市东郊机车工厂厂区东南角,西距焦枝铁路约1000米,北距陇海铁路约600米。1990年秋至1991年春,我队配合基本建设对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 |
1992 | 山东沂水县埠子村战国墓 | 文物 | 1990年9月,沂水县袁家庄乡埠子村农民在村北挖地窖时,发现一些石贝和1件铜剑。乡文化站和县博物馆闻讯后即派员赴现场勘察,认定是一座已被破坏的古墓葬。在报告省、地文物主管部门的同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墓葬情况及出土遗物简述如下。地理位置及墓葬形制墓葬位于沂水县城南15公里埠子村北的小树林内(图一)。据了解,此处早年挖水渠和近年挖地窖时,都有铜、陶器出土。墓葬已遭破坏,顶部是扰乱土层,据遗 |
1992 | 江苏泰州西郊明胡玉墓出土文物 | 文物 | 1979年5月28日,泰州市西郊乡唐楼村农民在田间挖水渠时,发现1座明代墓葬,出土明弘治三年会试试卷草稿、西方公据路引及服饰等。简述如下。一墓葬简况墓葬位于泰州市西郊九龙桥东,江(都)海(安)公路南200余米处的高地上,距地表深约0.5米。为竖穴木椁浇浆墓,墓向75°。 |
1992 | 成都凤凰山发现一座汉代砖室墓 | 文物 | 1986年12月初,成都市凤凰山园艺场农工取土时发现一座古代砖室墓。成都市博物馆考古队前往进行了清理。此墓位于北距成都市约10公里处的凤凰山园艺场凤鸣村三组的高标点,编号为M1。清理时在附近还发现两座相同的砖室墓,编号为M2、M3,但均已毀坏。墓葬所在地为一小土包,土包已被挖去大半,高约7米,系人工夯筑而成,夯层厚9~10厘米。此墓为长方形单室砖拱墓,墓室长4.2、宽1.95、高1.85米,墓向210°。墓壁用长方 |
1992 | 大同市南郊金代壁画墓 | 考古学报 | 1988年1月与同年6月,大同市博物馆先后在大同城南云中大学食堂地基施工中清理金代壁画墓两座,编号云大M1、云大M2。二墓相距5米。现将两墓分別报告如下。 |
1992 | 内蒙古翁牛特旗梧桐花元代壁画墓 | 北方文物 | 1988年5月,翁牛特旗梧桐花乡发现1座元代壁画墓。这是赤峰地区继郊区三眼井乡、元宝山区沙子山元墓发掘以后又一次重要考古收获,在国内元墓发掘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可谓弥足珍贵。 |
1992 | 河北宣化下八里辽韩师训墓 | 文物 | 1990年10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又发现1座辽墓(图一),墓壁所绘彩色壁画仍保存完好。这是自1971年以来在该村发现的第4座辽金壁画墓,我们将其编为90XM4号。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 |
1992 | 淅川县和尚岭春秋楚墓的发掘 | 华夏考古 | 和尚岭墓地位于淅川县城南约50公里丹江口水库西岸的龙山脚下,仓房乡陈庄行政村东沟村东南1公里处,西去0.4公里为下寺楚墓群(图一)。1989年,丹江口水库水位下降,和尚岭楚墓被盗。淅川县公安局在仓房乡党委、县文管会的协助下,对盗墓活动进行严厉打击,并收缴了一部分文物,其中有铜编钟、铜方壶、铜簋、铜鼎等。1990年2月28日,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与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淅川县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前往抢救性发掘。发掘工作从3月2日开始,至3月19日结束。这次共发掘清理古墓葬4座,其中2座为春秋楚墓,2座为汉墓。现将2座楚墓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两座楚墓(编号 HXHM 1、HXHM 2) |
1992 | 山西离石马茂庄东汉画像石墓 | 文物 | 离石县马茂庄村,位于三川河与其支流交汇转弯处北侧二级台地边缘,东距县城南关约2公里(图一)。本世纪初,村西1.5公里的"塌崖湾"曾发现汉画像石"左表墓"及"和平元年"石刻柱。若干年以来,在村西山塬上也不断发现汉代画像石。 1990年10至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协同当地文物部门,在马茂庄村西山塬上,又清理了3座汉代画像石墓,自西向东编号为 |
1992 | 黑龙江省绥滨永生墓群原貌 | 北方文物 | 1974年9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在绥滨县北岗乡永生大队附近,抢救性发掘26座墓葬,并在《文物》1977年第4期发表了《绥滨永生的金代平民墓》一文。由于时代的局限,该文只是笼统地介绍了墓葬的概 |
1992 | 洛阳邙山宋代壁画墓 | 文物 | 1990年4月至8月,我队配合洛阳铁路分局基建工程,发掘了一批唐宋时期墓葬。该墓区位于龙泉沟以西、龙泉新村铁路医院正北的邙山岭地上,南距隋唐东都城北墙约600米(图一)。在发掘区东部发现1座宋代壁画墓(编为 IM235号)。墓室西北和东南部分别被近代墓葬打破,墓门上部建筑和墓室顶部均遭破坏,墓室内进水,北壁被冲垮,南壁东段已坍塌。发掘时墓室内积满淤土和砖块。现将此墓情况简报如下。 |
1992 | 江陵张家山两座汉墓出土大批竹简 | 文物 | 江陵张家山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岗地,多网纹红土和灰黄粘土,现为江陵砖瓦厂的取土场。东距荆州城2公里,南0.5公里即为长江冲积平原。北面地势渐高,是一片起伏不平的岗地(图一)。 |
1991 | 河南偃师南蔡庄北魏墓 | 考古 | 1989年春,南蔡庄联体砖厂发现一座古墓,同年11月清理完毕,编号89 YNLTM4。该墓位于偃师县南蔡庄村通往邙岭乡东蔡庄村公路的西侧约三百米处(图一)。此墓经多次盗掘,随葬器物多被扰动。 |
1991 | 浙江嵊县大塘岭东吴墓 | 考古 | 大塘岭三国东吴墓,位于浙江嵊县浦口镇大塘岭村的大坟山,西距县城7公里。大坟山是一座呈东西向的山岗,山岗南为黄泽江,西面是一片良田,与县城遥遥相望,东、北两面是丘陵地带。文物普查发现这一带有大批汉、六朝墓葬。 1987年3月至1988年11月,大塘岭村农民在大坟山建房和挖土制砖时,先后暴露出七座汉至晋代砖室墓。嵊县文管会先后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四座为东吴墓,根据嵊县历年发掘的先后顺序,编号为嵊M95、嵊M101、嵊M104、嵊M105(以下省略"嵊"字)。现将发掘结果报告如下。 |
1991 | 辽宁大连沙岗子发现二座东汉墓 | 考古 | 1988年3月下旬,大连市甘井子营城子镇沙岗子村村民于其村北海岸边取土时发现东汉砖墓,市文管办接到报告后,随即派员前往调查,并对其中破损严重的两座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两墓分别编为88沙M1和M2。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及葬式墓葬位于沙岗子村北的沙土岗北端,距海岸约100米。两墓东西排列,相距5.85米,M1居西,M2居东,均为砖墓,墓向160°。两墓形制大致相同,均为长方形单室墓。墓门以砖券成拱形,墓内有铺地砖两层,系错缝平 |
1991 | 江西瑞昌发现南宋纪年墓 | 考古 | 1987年3月2日,瑞昌县武蛟乡金凤村农民李俊湖同志在自留地栽树时发现宋墓一座。同年3月12日,横港乡繁荣村下南湾中学教师范先棠同志在建房挖墙基时也发现宋墓~座,县博物馆收藏了两座墓的出土文物,并调查了其出土情况。现分别概述如下。一、绍兴三年墓墓葬位于横港乡下南湾黄土埂上,墓室距地表1.5米,墓向20°,系长方形砖室墓。 |
1991 | 赤峰市郊区发现的辽墓 | 北方文物 | 近几年来,在赤峰市郊区先后发现并清理了近20座辽墓(图一)。这些辽墓虽然有的早期被盗,但其结构形式各有早晚特点,出土文物各具民族风格,对于全面了解辽墓的时代风貌及其演变、葬式葬俗及其族属特征,以及契丹民族的文化面貌等,提供了较多的实物资料。本文拟作综合介绍与考订,供研究者参考,并求方家指正。1.兴隆庄辽墓位于赤峰市东南50公里平庄镇。砖砌券顶单室墓,形制特别,平面为三角形,边 |
1991 | 四川简阳县鬼头山东汉崖墓 | 文物 | 简阳地处川中,沱江中游,内江以西,自古有成都东大门之称。鬼头山崖墓位于简阳县城西45公理处的董家埂乡深洞村(图一)。1986年4月,此墓被该村农民发现,并报告了有关部门。内江市文管所和简阳县文化馆立即派人前往进行了调查和清理。此墓虽早年被盗,崖顶垮塌,出土器物不多,但墓内所出石棺上有大量画像,伴以汉隶阴刻榜题文字,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1991 | 殷墟戚家庄东269号墓 | 考古学报 | 安阳钢铁厂新建第四生活区位于殷墟小屯村西南约3.5公里处。其位置属于殷墟保护区外围,西距戚家庄村约300米,北距梅园庄村约1公里。占地面积近67000平方米。为搞清这一带地下文物情况,我队于1981年12月至1984年11月,在安钢进行基建工程时,作了全面的文物钻探和必要的考古发掘工作。1984年9、10月间,在该区西北角进行最后阶段的钻探工作,发现殷代墓葬六座及殷代灰坑等遗迹。六座殷墓(编号为AGSM 265—270)较为集中, |
1991 | 河南偃师县杏园村的四座北魏墓 | 考古 | 在配合洛阳首阳山电厂基建过程中,我队在偃师县杏园村之南的厂区范围内,陆续清理了四座北魏墓。现将发掘情况报道如下。一、洛州刺史元睿墓(YDIIM914)(一)墓葬形制单室砖券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平面长方形,剖面呈竖井平底状,长4.5、宽1.6、深9米。墓道口之上有4米厚 |
1991 | 合肥北宋马绍庭夫妻合葬墓 | 文物 | 1988年1月8日,安徽合肥市32中学张伟毅,朱海峰两同学来我处报告,郊区城南乡五里冲一村民在住宅后院挖鱼池时发现一座古墓。次日,我处即派人前往察看,并进行抢救性的发掘。现将发掘情况报告如下。一、墓葬概况墓葬位于合肥南3.3公里,青年路东侧1公里,五里冲村庄中部(图一)。古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170°,墓口长约3.75、宽2.1,底深2.89米。圹内并列放置两口棺 |
1991 | 江苏邗江县杨寿乡宝女墩新莽墓 | 文物 | 1985年4月,江苏邗江县杨寿乡砖瓦厂在李岗村宝女墩取土,先后发现汉代木椁墓2座,编号为85Y BM104、105。M104棺木及部分椁板被当地农民取出,足厢、南边厢被扰乱。5月,扬州博物馆,邗江县图书馆联合对M104进行了清理。M105当时没有清理,后于1986年12月被破坏。墩东北部还发现零散汉代铜器7件。现简介如下。 |
1991 | 新干大洋洲商墓的若干问题 | 文物 | 1990年11月,江西省文物局、江西省博物馆向新闻界公布了新干大洋洲发现商代大墓的讯息,随后报刊作了报道,一些观察过大墓遗物的学者笔谈了发现的重大意义。由于这座大墓远在赣中,内涵又十分丰富,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现在发掘简报在《文物》月刊发表,为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下面写出几点初步的想法,未必妥当,向大家请教。 |
1991 | 湖南衡阳荆田村发现东汉墓 | 考古 | 1988年4月,南岳文管所在荆田村发现古墓葬。衡阳市文物工作队获悉后,随即派员前往实地勘查,发现一批东汉墓葬被当地村民取砖破坏。经有关部门审批后,4月17至5月7日,市文物工作队组织发掘清理小组,对荆田村被破坏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酌清理发掘。参加这次发掘的有衡阳市文物工作队唐先华,南岳文物管理所谭承楚、陈卫平、周跃华等同志。共清理墓葬8座(编号为88岳荆 M1—8),其中土坑墓1座,砖室墓 |
1991 | 九江县五代南唐周一娘墓 | 江西文物 | 新辟南(昌)九(江)高速公路九江县大塘村路段施工民工于1990年11 月23日在路基下发现一座古墓,县文管所得知后即派周吉潭、张林、李国宝前往调查。古墓已遭到严重破坏,覆盖墓顶的8块青石板被掀掉7块,随葬器物被取走,仅遗下被打碎的少许瓷器残片,墓室内淤泥被铲光露出生硬的底土,所幸墓壁只挖残小部分,其结构形制基本上得以保存。业务人员当即依法征收了出土文物。对墓葬补作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1991 | 江苏六合程桥东周三号墓 | 东南文化 | 1988年1月1日,六合县程桥中学在建筑施工中于地下发现了一批青铜器,农民工将其中的一部分取回家中,另一部分砸碎后卖到乡废品收购站.校方得知后,积极追缴文物、并电告文保部门,我们立即派员赶赴 |
1991 | 河南安阳郭庄村北发现一座殷墓 | 考古 | 1986年底,为配合安阳钢厂第五生活区的基建工程,我队在位于铁西区郭庄村北的工程范围内对部分地段进行了钻探,并发掘了殷、唐、宋各代墓葬89座。有关这次发掘的资料正在整理中。下面介绍其中一座殷墓的资料。一这座殷墓(编号为86 AQ M6)东南距郭庄村约200米,西北距梅园庄村约700米,西 |
1991 | 西安王家坟唐代唐安公主墓 | 文物 | 1989年7月,在西安东郊王家坟西北电力职工医院院外发现砖室古墓一座,陕西省博物馆闻讯后派人对此墓进行了清理。一墓葬概况墓葬位于西安市长缨路东段,50年代在这一带曾发掘过一批唐墓。此墓为单室砖墓,南北向,有墓道、甬 |
1991 | 河北宣化辽姜承义墓 | 北方文物 | 1990年6月19日,河北省宣化县粮库工人在院内探测地基时,于储粮仓前不远处发现1座砖室墓(编号M1)。县文管所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调查。次日,张家口市文管所、宣化县文管所联合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清理。现将清理收获报告如下。一、墓室结构M1为砖砌仿木穹隆顶单室墓,墓顶距地表深约1.1米,墓向南。调查时,墓门封砖和墓室内随葬器 |
1991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祔的葬墓 | 考古 | 墓葬形制的类型学研究,常常和墓葬的年代、被葬者的身份相关联。实践证明,墓葬类型的分析,对于进一步探讨墓葬分期以及反映的社会历史问题是有效方法之一。不同的墓葬类型,墓室多少是一重要标志,可表明当时的等级制度,历来被研究者所重视。一般地说。墓室多少和等级的高低成正比。但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祔葬现象直接从墓葬形制上表现出来,并往往以多室墓的面目出现,这就给探讨墓葬类型反映的等 |
1991 | 济南千佛山战国墓 | 考古 | 1972年秋,济南柴油机厂在济南市文化西路的千佛山北麓坡地上进行基建施工中,发现一座古墓葬。济南市博物馆闻讯后随即派员前去调查,墓地现场在施工中遭到破坏,墓室已荡然无存,只收集到陶器、玉器、铁器、铜器及刀币等物共计300余件。事隔约廿年之久,笔者通过了解,只知是一座土坑墓,但死者葬式及随葬品排列情况已不清楚。现只就这批出土的器物分类描述如下,供学者研究探讨之用。 |
1991 | 河北沧县前营村唐墓 | 考古 | 1988年初,沧县纸房头乡前营村发现三座宙墓,墓中随葬物全被村民取出。后市、县文物部门赶赴现场进行处理,并于9月作了清理发掘。沧县纸房头乡前营村,地处津浦铁路之西,北距沧(州)石(家庄)公路3.5公里,东北 |
1991 | 五代后蜀孙汉韶墓 | 文物 | 1984年3月,四川省商业厅基建安装公司在成都市金牛区青龙乡西林村基建施工时,在工地东北角发现1件陶武士俑,立即通报有关文物单位。市文物管理处派人赴现场调查,从发现的陶俑、封土及墓砖墙等确定此处是1座古墓葬,随即进行了发掘。至6月下旬,完成了墓葬的清理。现将有关收获简报如下。此墓位于成都市城北驷马桥以北约1.5公里,西北距凤凰山园林3公里,北邻川陕公路(图一)。 |
1991 | 江西樟树北宋道教画像石墓 | 江西文物 |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樟树市博物馆于1988年4月28日,在著名的道教名山阖皂山,抢救清理了一座北宋绍圣元年(1094)道教画像石残墓.现将清理情况简述如下:一、墓室结构此墓位于樟对市郊东南约19公里(图一),阖山垦殖分场西约300米的西坑挂壁峰半山.由于早年垦山植树,墓封土残存不 |
1991 | 江苏邗江县甘泉老虎墩汉墓 | 文物 | 甘泉镇位于扬州市西北效约12公里处。在镇西约0.5公里有一座高大的黄土墩,当地群众称它为"老虎墩"。数年前,村民依墩造砖窑时,发现此墩有明显的夯土堆积迹象。1984年4月,村民取土制砖时,在墩的南侧发现了砖砌的墓门和券顶,当即上报当地文化部门。4月11日至6月2日,我馆会同邗江县图书馆对此墓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情况报道如下(图一)。 |
1991 | 河南洛阳北郊东汉壁画墓 | 考古 | 1987年6月,在洛阳市北郊石油站家属院内发掘了一座汉代壁画墓(编号 C1M689)。该墓位于邙山南麓,史家屯、金谷园二村之间,纱厂北路立交桥北西侧。这里沿陇海铁路一带几公里范围内是汉代壁画墓比较集中的区域(图一)。 |
1991 | 宝鸡市谭家村春秋及唐代墓 | 考古 | 1985年1月,宝鸡氮肥厂在厂后谭家利西南台地上基建施工中,发现古代墓葬(图一),我们闻讯赶赴现场时,大多数墓已因机械化施工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清理的31座墓,除M30破坏太甚无法断代外,其余可 |
1991 | 浙江绍兴凤凰山西晋永嘉七年墓 | 文物 | 1987年12月,绍兴县上蒋乡砖瓦厂在凤凰山北麓取土时发现古代砖室墓1座。上蒋乡政府向文物部门报告后,绍兴县文管所考古人员赶赴现场,随葬品已被取出另行保管。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
1991 | 唐李寿墓石刻壁画与坐、立部伎的出现年代 | 中国音乐学 | 唐代宫廷音乐制度中引人注目的坐部伎、立部伎的区分,究竟出现于何时,因古代文献记载有不同,历来有不同看法。1973年发掘的陕西三原县唐淮安郡王李寿墓,其石椁内壁上有三幅阴刻乐舞壁画,发掘简报认为它们分别是舞伎图、坐部乐伎图和立部乐伎图,指出这 |
1991 | 安阳郭家庄160号墓 | 考古 | 郭家庄位于安阳市西北,高楼庄西南约三百米处。近几年来,任家庄大队在郭家庄西南盖楼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前往配合发掘,已发掘了近二百座殷代墓葬,其中有四座为车马坑。1990年秋,安阳发掘队又在该庄西部,清理了十二座殷 |
1991 | 河南南阳县蒲山汉墓的发掘 | 华夏考古 | 一九八五年冬,河南省南阳县蒲山镇周圪垱村群众挖石灰坑时,发现了一座汉代画像石墓,当即报告县文化馆。一九八六年六月份,南阳地区文物工作队在南阳县文化馆 |
1991 | 河南济源县承留汉墓的发掘 | 考古 | 济源承留汉墓(JCM1)位于县城西南12公里的承留乡承留村西约100米,村西公路南侧的高地上(图一)。高地三面为丘陵所环抱,向东较开阔,高地四周常有汉墓发现。1985年初,该墓由省司法厅新济建材厂在当地施工时发现,同年3月,受新乡地区文管会和济源县文管所派遣,我们在承留乡党委、乡政府和新济建材厂的大力协助下,对该墓进行了发掘,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 |
1991 | 内蒙古托克托县皮条沟发现三座鲜卑墓 | 考古 | 1958年8—9月,为配合内蒙古中南部准备兴建大型水利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派出一个小组赴内蒙古工作,成员有金学山、钟少林、时桂山及王极庆四人。我们到达呼和浩特市后,和内蒙古各单位的同志统一组成一个考古调查队,在中南部伊克昭盟的准格尔旗和乌兰察布盟的托克托县和 |
1991 | 山西临猗县程村两座东周墓 | 考古 | 1987年6月中旬,程村村民取土时发现若干件青铜器。临猗县博物馆得知后与运城行署文物考古队共同调查并抢救性地清理了其中破坏最严重的两座墓(编号:M0001、M0002)。田野清理工作由8月7日开始,18日结束。参加清理工作的有运城行署文物考古队李百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张惠祥、郭明珠三位同志。程村隶属临猗县庙上乡,位于县城西南22公里处。村西有一历年使用的取土场,形成南北约50、东西100、深7米左右的大坑,当地称"土塘"。据村民回忆,数年前土塘内曾发现过青铜器。一、墓葬形制M0001、M0002为村民取土所破坏,故无出土时的地层依据。土塘南、西、北三面断壁现存数座同时... |
1991 | 安徽霍山县西汉木椁墓 | 文物 | 1986年底至1987年初,霍山县砖瓦厂工人取土时,在5米多深的地方先后发现木椁墓6座。其中两座墓由于早年被盗掘,遭受彻底破坏,木椁已朽,尸骨及随葬品无存。其余4座墓编号为M1~M4,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霍山县文物管理所共同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发掘,出土一批珍贵文物。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
1991 | 1987年秋安阳梅园庄南地殷墓的发掘 | 考古 | 安钢第五生活区位于安阳梅园庄村南0.5公里,梅园庄南路与万金渠接壤处以北地区,面积7万余平方米。该区西北、西南、东南约2万余平方米,在1986年秋至1987年上半年由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先行发掘。我队由1987年8月开始探查,11月份完成,在该区中部约9千平方米范围又进行了复探。发掘工作从10月开始,至12月12日全部结束,历时两个多月。共发掘墓葬121座,其中殷代墓葬111座,唐、宋墓葬10座(图一)。本 |
1991 | 北京丰台唐史思明墓 | 文物 | 一、墓葬的发现与发掘唐史思明墓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王佐乡林家坟西约100米处(图一),地面原有高大的封土堆,故当地称之为"大疙瘩"。农民长年在此取土,封土取尽后露出汉白玉石块和石条。1966年春发现玉册、马镫、铜牛等文物。1978年,北京市举办出土文物展览,展品中的玉册、马镫、铜牛等文物引起了人们 |
1991 | 湖北襄阳团山东周墓 | 考古 | 一、墓地概况团山墓地位于湖北省襄樊市郊区余岗村的团山土岗上,墓区以西7公里为樊(城)魏(河南魏庄)公路(图一),墓区四周为汉水及其支流小清河的冲积平原。团山为南北走向,呈腰子形,南北长1、东西宽约0.3公里,缓坡高出四周约2—3米。墓散布在山坡上,封土已被推掉1—3米。整个地段全为黄红色斑 |
1991 | 成都凤凰山西汉木槨墓 | 考古 | 1983年7月4日,成都凤凰山园艺场砖厂工人,在挖土时发现古墓一座,砖厂领导立即电话告知成都市文物管理处,市文管处立即派出考古人员前往调查。经过调查研究,初步确定为西汉木槨墓。为配合砖厂基本建设,保护好地下文物,市文管处报请上级批准,从7月9日开始对此墓进行清理发掘,9月中旬,清理结束。 |
1991 | 广东顺德县汉墓的调查和清理 | 文物 | 顺德县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北,北距广州市约50公里。北、西两面与佛山市、南海县相接,东北与番禺县交界,东南和中山市接壤,西南与新会县毗邻。1963~1985年,广东省博物馆和顺德县博物馆调查和清理了两汉墓葬28座,其中西汉墓2座,东汉墓26座。墓葬分布情况是,勒流镇沙富村15座,连村官山2座,大良镇郊猪仔岗1座,陈村镇西淋山6座,北滘镇蟹岗4座。采集和出土了一批陶器、铜器和装饰品等遗物。这些墓葬大多是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发现的,受破 |
1990 | 灵石商墓与丙国铜器 | 考古 | 1976年11月,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农民在修建窑洞时发现商代墓葬一座。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派人进行清理,收集铜器十七件,其中礼器十一件,兵器六件。1985年1月,山西省考古所的同志在同一地点又发掘了两座商代墓葬,出土铜礼器四十一件,兵器六十件。这三座墓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口长不足四米,宽二米余,在同时期的 |
1990 | 辽宁锦州汉代贝壳墓 | 考古 | 贝壳墓系用海贝壳埋藏尸体的墓葬形式。分布在锦州市小凌河的左岸,密集点位于市区,发现于本世纪初,解放后城市建设工程中又有发现。1952年至1980年配合工程建设,在市区施工地段的女儿街、丰乐街、凌安街和云飞路、沿小凌河至海口附近的门家窝铺等地,先后发现59座墓,在省文教厅和文化局批准下,由刘谦同志主持,清理发掘32座墓。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犯座墓葬均作长方形,竖穴土坑,贝壳填埋。墓中置木掉、石掉各2座,其它28座是贝壳土坑墓。有单人葬和合葬墓两种。皆为仰身直肢葬(表一)。 (一)贝壳土坑墓28座。 |
1990 | 河北柏乡县东小京战国墓 | 文物 | 1986年7月,柏乡县东小京村农民取土时挖出一批战国文物。我们在现场调查以后,征集了出土文物。现将情况简报如下。柏乡县地处河北南部,县城北17公里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鄗城遗址。文物出土地点在鄗城遗址东2公里的东小京村西400米处。据取土者介绍,文物散布在约10平方米的灰土中,伴有人骨,没有砖石。据现场调查,这批文物出土于离地表深4.2米处,周围地段均为红壤土,未见葬具残迹。但根据此地多古墓的情况,推测这批文物可能是一竖穴 |
1990 | 湖南资兴隋唐五代宋墓 | 考古 | 1978年9月至1980年12月,湖南省博物馆组织了湖南省东江水力发电工程建设指挥部文物考古队,在资兴县发掘了586座古墓葬,其中春秋墓47座,战国墓80座,东汉墓107座,两晋南朝墓29座,已先后在《湖南考古辑刊》第一辑,《考古学报》1983年第1期,1984年第1期和第3期发表。这里发表的是隋唐五代宋墓,共18座墓的资料。一、隋唐墓隋唐墓16座(M84、85、87、181、318、353、371、373、409、445、455、456、457、459、481、533),主要分布在资兴县旧市的送塘、旧市、杨柳塘、王家、曹原山以及厚 |
1990 | 河北尚义囫囵村发现辽代石棺墓 | 文物春秋 | 1990年4月中旬,河北省尚义县甲石河乡囫囵村农民曹永桢在自家院内挖自来水管道沟时偶然发现一座古墓(编号M_1)。此墓发现后,已遭到严重毁坏。地、县文管所闻讯后,即派人前往作了现场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述如下。 墓室因被掘开,故形制与结构不清。用石板构筑的石棺葬具也被拆掉大半,经我们现场复原,得知石棺近似长方形。长约2.3、宽约1.56—1.65、高约1.04米。石棺用大小略等的暗红色砂岩(此种砂岩出在该村西北3000米处的上红梁山上)石板构筑而成,一般为长方形石板,但也有不规则形。大的长0.97、宽0.58、厚0.06米;小的长0.74、宽 |
1990 | 梁朝桂阳王萧象墓 | 文物 | 1988年1月,南京炼油厂在基建施工中发现1座墓葬,我院随即派员进行清理。根据出土的石墓志得知,墓主为梁朝桂阳敦王萧象。一地理位置及墓葬结构萧象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宁栖公路的北面,东距栖霞山约2公里,南距甘家巷约1.5公里。墓葬坐落在南京炼油厂西面的一个小山冲中,山冲俗称刘家塘,南侧现为水塘。墓前两旁缓坡向南延伸,墓后数百 |
1990 | 南京油坊桥发现一座南朝画像砖墓 | 考古 | 1987年9月21日至28日,我馆考古部在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乡油坊桥村清理了一座南朝时期的画像砖残墓。此墓位于油坊桥村东南约2公里的贾家凹,为当地村办砂石厂在挖土取砂时发现。该墓虽曾遭严重破坏,仍出土了一批有价值的花纹砖和画像砖,现报告如下。 |
1990 | 内蒙古赤峰郊区新地辽墓 | 北方文物 | 1976年5月,赤峰郊区岗子乡新地村群众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发现1座辽墓。随后由原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和赤峰县文化馆文物组进行了抢救清理。这座墓葬构筑规模较大,形制别具特点,随葬器物比较丰富,在辽代考古上也是难得的资料。现将考古发掘结果报告如下。一、地理位置墓葬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北60公里岗子乡新地村(图一)。筑于召苏河(辽代称网子河——沈括《熙宁使虏图抄》)北岸0.5 |
1990 | 内蒙古额右旗拉布达林发现鲜卑墓 | 考古 | 1987年7月18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逸友与呼伦贝尔盟文物站赵越等同志在额尔古纳右旗进行文物普查时,接到旗文教局报告,在拉布达林富兴砖窑发现古墓葬,李逸友等当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根据现场情况,李逸友先生认为这是与扎赉诺尔鲜卑墓相似的古墓葬,责成呼盟文物站对已被破坏的墓葬进行清理和保护。呼盟文物站在额右旗文教局、文化馆的配合下,先后两次对该墓群进行了调查、清理,现简报如下。 |
1990 | 永城太丘二号汉画像石墓 | 中原文物 | 太丘二号汉画像石墓,位于永城县西北23公里太丘中学(老君堂旧址)院内。该墓与一号墓南北并列,早年被盗。1987年9月,商丘地区文化局组织永城县文管会和商丘博物馆文物干部,联合调查太丘汉画像石墓保存情况后,对M2进行了清理发掘。现将太丘二号汉画像石墓清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该墓纯石结构,坐东向西,墓室距地表4.17米。由墓门、前室、中室、南侧室和后 |
1990 | 山东昌乐岳家河周墓 | 考古学报 | 岳家河村位于昌乐县城南10公里,东面不远是方山,西临小丹河,隔河再向西是逶迤而上的丘岭。墓葬分布于村西北角小丹河东岸的一级台地上(图一)。墓地地表平坦,未发现封土遗迹。 |
1990 | 太原南郊北齐壁画墓 | 文物 | 1987年8月,山西太原市南郊区金胜村附近的太原第一热电厂在扩建工程中发现一座北齐壁画墓,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随即进行了清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参加了壁画临摹和后期整理工作。现将资料简报如下。地理概况和墓葬形制墓葬位于太原西山至汾河的缓坡地带西部,东南距晋阳古城遗址约3公里(图一)。这一带比较密集地分布着东周至隋唐时期的古代墓群。 |
1990 | 湖北随州市安居镇发现春秋曾国墓 | 江汉考古 | 一九八八年元月,随州市安居镇徐家咀村汪家塆窑场民工做砖取土时,偶然挖掘出古代青铜器。随州市博物馆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即派员前去调查。经勘查,认定该处是一座古墓葬。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1990 | 河南夏邑吴庄石椁墓 | 中原文物 | 吴庄墓群位于河南省夏邑县桑堌乡吴庄村东侧,西北距桑堌乡政府约1华里(图一)。墓群南北长105、东西宽70米。此处原为高出地表约6米的土丘,当地群众很早即不断在此取土,现在反而成了低于地表1~2米的火坑,仅在墓群东南部和东北部保留有几个土疙瘩。由于受到自然力及人为的破坏,坑底已暴露出数座古代墓葬,为了使其不遭到更严重的破坏,商丘地区文化局于1988年4月对吴庄墓群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共清理墓葬38座(编号XWM1—38),现将其中6座石椁墓的概况单独整理(见表),简报如下。 |
1990 | 湖南永州市鹞子山西汉“刘疆”墓 | 考古 | 永州市鹞子山基建工程中发现古墓葬。零陵地区文物工作队申报省文物处,并由省博物馆派人协助清理了墓葬。清理工作于84年8月上旬开始,同年9月上旬结束,前后历经一个月时间。参加清理工作的人员除本区各县文物专干以外,还有零陵地区文物工作队的刘华兴、王凤元、曾东生、周光辉,以及湖南省博物馆的郑元日同志。 |
1990 | 四川乐山麻浩一号崖墓 | 考古 | 麻浩崖墓群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九峰乡明月村麻浩,前临麻浩河,后依虎头山,西距岷江100米。墓群北起大地湾,南至虎头湾,沿山崖分层排列,总数达320余座。1985年我们对该墓群作了一次调查编号工作,重点调查测绘了麻浩一号崖墓(编为麻1M1)。麻浩一号崖墓在1940年发现后,以丰富的画像石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部分画像分散著录于如闻宥《四川汉代画像选集》等书刊中,但至今没有该墓的较为完整的资料发表。为满足研究者的需要,现将该次调查测绘的结果报告如下。 |
1990 | 成都东郊北宋张确夫妇墓 | 文物 | 1984年6月,地处四川省成都市东郊圣灯乡的208厂进行基建施工时,发现一座北宋墓。(?)早年被盗,施工中又被挖去墓室券顶和左室后部的部分砖壁,部分随葬品已失去了原来位置。成都市文物管理处当即组织力量进行发掘清理,了解了墓葬的基本结构,清理出一批随葬品。此墓编号84CSM1,简作 M1。有关情况简报如下。 |
1990 | 河北徐水大马各庄春秋墓 | 文物 | 1984年,徐水县广门乡几个村在大马各庄村西台地南侧联合修建砖厂,取土时发现古墓葬区。1986年10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保定地区文物管理所、徐水县文物管理所进行了清理发掘。在约400平方米范围内,共清理古墓葬37座。墓葬区所在台地之南为利民渠,古时称瀑河,西、北、东三面皆为路沟。台地高出瀑河河床6米,面积为20000平方米(图一)。 |
1990 | 内蒙古商都县前海子村辽墓 | 北方文物 | 前海子村位于商都县十八顷乡南5公里处。该地属丘陵山区的山间漫岗地带。1988年夏,该村村民在其院内挖地窖时发现此墓,将其扰乱。当时正 |
1990 | 河北临城县中羊泉东周墓 | 考古 | 1987年12月,中羊泉西村农民在村西岗动土时发现古墓,并引起附近村民大规模盗掘。被盗掘破坏的墓葬160座。所盗墓葬除少数为汉墓,其余均为东周墓。现将东周墓出土器物分述如下。一、墓葬位置及调查情况中羊泉村西岗位于临城县东北8公里处,海拔50米。东邻中羊泉村,西连群岭,北依西羊泉村,南为镇郝公路(图一)。墓地南北长5。、东西宽45米,面积约2250平方米。墓区上层为0.3一0.5米厚的第四纪红土,下部为瓷土。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室规模较小,形制简单。最大墓长2.,、宽1.5米,最小长18、宽0.8米,一般墓长2、宽1.2、深1.8米。个别墓使用白膏泥。葬具和人骨均已腐朽。 |
1990 | 河北磁县湾漳北朝墓 | 考古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合作组成的邺城考古工作队,于1983年秋开始在河北省临漳县邺城遗址进行勘探发掘。对于与邺城遗址相关的墓葬区也需相应地进行工作,1986年秋与磁县文保所合作,对邺城西、北郊的北朝(东魏、北齐)陵墓区进行勘测调查,这次共调查北朝墓葬123座,调查中发现湾漳村北朝墓遭到严重 |
1990 | 山西闻喜下阳宋金时期墓 | 文物 | 1987年春,山西省闻喜县下阳村村民建房取土时,在距1983年春发现的金代纪年墓东北仅17米处又发现1座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县博物馆于当年7月对此墓进行了清理发掘。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在未清理之前墓室已被扰乱,随葬遗物情况不明,从散乱骨骼看应为夫妇合葬,葬式为仰身直肢,男左女右,墓室结构及砖雕、壁画保存尚好。此墓为长方形砖券墓,由墓道、墓门和墓室组成。墓向165°。墓道为土筑竖穴式,已残,长度不明,宽0.8、残高0.5米。墓门及墓室均用长32、宽16、厚5厘米的青砖砌筑。墓室南北长3.02、东西宽 |
1990 | 连云港地区的几座汉墓及零星出土的汉代木俑 | 文物 | 近年来,连云港地区陆续清理了几座汉墓,墓中出土了数量不等的木俑,一些残破汉墓中也常有木俑发现。这些木俑具有地方特色。现综合报道于下。一、锦屏青龙山纱帽寺西汉木椁墓此墓位于连云港市锦屏乡朐山村青龙山东麓,因地近纱帽寺遗址,故称纱帽寺汉墓(编号 LSM1)。1981年6月发掘。此墓为砖室结构,墓坑为长方形竖穴式,方向110度。墓口东西长3.94、宽3.25米,墓深2.4米。砖室顶以上1.1米的填土经夯实,夯层厚8~15厘米。砖室略小于墓坑,东西长3.65、南北宽3.05、壁厚0.26~0.3米。采用一顺一丁砌法。 |
1990 | 四川绵阳西山六朝崖墓 | 考古 | 西山位于绵阳市西郊,1984年4月,基建中发现崖墓。崖墓在比较深软的砂岩上穿凿而成,共计22座,墓均为长方形,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构成,墓道一般长1.5米左右,墓室长2至4.5米,宽0.9至1.3米,高0.7至1.3米。墓门用几何纹砖或大卵石封固。墓室前低后高,坡度约4度,便于排水。 |
1990 | 太原金胜村337号唐代壁画墓 | 文物 | 1988年6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为配合太原第一热电厂扩建施工,在太原市南郊区金胜村附近,清理了1座唐代砖室壁画墓(编号为 TD1988M337)。一、墓葬位置及形制墓葬位于市中心以南15公里,西距太原西山约2公里,四周地势开阔,海拔高度886.3米(图一)。墓葬为单室砖结构,方向190°,由墓 |
1990 | 河南新乡五陵村战国两汉墓 | 考古学报 | 1965年新乡火电厂在市东北郊五陵村西建厂,我们配合工程施工,发掘五十余座墓葬。1985年,又配合发掘一三七座,这批墓葬,分布在火电厂所属的电建工地(M1—M8)、凉水塔工地(M9—M108)、仓库工地(M109—M131)、烟囱工地(M132—M137)范围内(图一),皆为战国两汉墓,下面报导的是这一三七座墓的全部资料。参加发掘工作的有胡秉钧、贾拥军、张士国、赵争鸣、周玉生、王保平、王保银、汤保良、赵军、郭炳山、刘芬远、苏德荣、王守仟同 |
1990 | 南京幕府山东晋墓 | 文物 | 1982年4月及1985年4月,南京市博物馆为配合基本建设,先后在北郊的幕府山南麓发掘了两座东晋墓葬。两墓相距较近,位置南距中央门约2.5公里,东距燕子矶约8公里。这一带岗峦起伏,建国以来南京地区出土的东晋皇室、贵族墓葬多集中在这一地区(图一)。两座墓的编号分别为幕府山3、4号墓,现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 |
1990 | 永城芒山柿园发现梁国国王壁画墓 | 中原文物 | 永城芒砀山群是豫东千里大平原上唯有的山脉,由大小十多个山头组成,根据近几年的考古调查表明,这里是汉代粱国国王及大臣陪葬的墓区,几乎每一座山头都有一座或数座国王或王室墓,继1978年清理西汉梁孝王墓、1986年发掘僖山金缕玉衣墓之后,1987年又一座西汉国王壁画墓被发现。经上级批准,1987、1988年两次进行抢救性发掘,现简报如下。永城芒山柿园汉墓位于芒山保安山东麓的一座山脚下,西北与粱孝王墓相对,仅距 |
1990 | 河北临城七座唐墓 | 文物 | 1976~1987年,河北省临城县境内临城镇东街、郝庄、射兽村、中羊泉村相继发现7座唐代墓葬(图一),可惜均遭当地村民破坏。经调查,只知其中有砖室墓3座和土坑基4座,均为2米多长,1米多宽的小型墓葬;有两座墓有明确纪年。共收集到7座墓出土的文物62件,主要为邢窑白瓷器。除中羊泉村唐墓出土遗物由省文物研究所、隆尧县文保所征集收藏外,余均藏临城县文物保管所。这几座唐墓出土文物反映了临城地区唐代物质文化的风貌,尤其为邢窑的研究和邢瓷的断代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现着重将出土遗物报道如下,并略作探讨。 |
1990 | 河北阳原西城南关东汉墓 | 文物 | 1985年10月,河北省阳原县供销联社在南关修建工厂时发现古墓1座。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张家口地区文化局进行了发掘。一墓葬位置及形制墓葬(编号 M1)位于阳原县西城镇南关,北距西城镇约2.5公里,化稍营至大同公路从墓葬北侧通过,桑干河流经墓葬之南(图一)。墓地表面原有4个大土冢,当地群众称为"四疙瘩"。其中之一即 M1所在位置,西面还存在两个土冢,北面1个土冢已被压在厂房之下。M1的封土已因基建施工而被铲平,部分墓顶也被破坏。此墓早年被盗,甬道内灌满淤土,随葬器物多被打碎。 |
1990 | 湖北宜昌前坪包金头东汉、三国墓 | 考古 | 1984年3月,长办基建处在宜昌前坪包金头长江三峡工程设计科研基地的基建施工中发现古墓葬,并及时通知文物部门。经文物主管部门同意,长办库区处红花套考古工作站承担了墓葬的清理任务。在清理工作中,得到了长办基建处、宜昌市文化局和文物处、核工业部二二公司施工队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谨此致谢。 |
1990 | 山西潞城县潞河东周、汉墓 | 考古 | 1986年8月份,长治市博物馆考古钻探队配合山西省公路管理局长治分局,勘探长邯公路复线时,在潞城县潞河村公路地段发现一批古墓。1987年9月份,我馆和晋东南文物工作站配合施工进行了发掘清理。 |
1990 | 安徽屯溪周墓第二次发掘 | 考古 | 继1959年第4期《考古学报》发表《安徽屯溪西周墓葬发掘报告》后,于屯溪西郊奕棋乡又发现周墓两座,其时间在1965年冬至1966年初。这两座周墓被编为 M3和 M4。参加发掘者有李天敏、陈廷献、张道宏等,拓片者陈硕甫,摄影者施永环。可惜李天敏、陈廷献、张道宏等已退休了,而陈硕甫、施永环二同志早已去世,我是后来参加整理材料的。今考虑南方青铜器、釉陶器等有些参考价值,故抽空把它整理出来供研究参考。 |
1990 | 安徽舒城县河口春秋墓 | 文物 | 1988年4月,舒城县河口镇幸福村窑厂民工建造砖坯场地平整一座山丘时,在距地表2.2米深处发现一组青铜器,当时取出了部分器物。县文物管理所闻讯后,赶赴现场,及时采取了保护措施。随即向上级主管部门作了汇报。省、地、县三级文物考古工作者于4月17~20日对此墓进行了调查发掘。现将收获报道如下。一、墓葬形制舒城县在安徽省的中部,属杭埠河流域。墓葬位于县城南5公里,杭埠河南岸,河口镇至河棚乡的公路西侧150米处的一座小山丘上,东北距河口镇2公里。这里是一 |
1990 | 山西长治安昌金墓 | 文物 | 1985年7月,我馆对长治市北郊安昌村砖窑场1座暴露在外的金明昌六年墓作了调查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概况安昌村位于长治市北郊,距市区25公里(图一)。此墓原是在取士时发现的,墓内已被扰动,墓东南角已被部分拆毁。此墓为仿木结构砖室墓,由墓道、墓室及耳室几部分组成(图二)。墓向205°。墓道呈长方形,长2.15、宽0.63米。墓道上部已毁,高度不明。墓室呈长方形,长2.25、宽2.1、高4米。 |
1990 | 河北清河丘家那唐墓 | 文物 | 1987年春,河北省清河县丘家那村发现唐安固县令孙建、孙玄则父子墓两座。墓葬位于今清河县东南1.5公里丘家那村中干涸坑塘内。两墓相距3米,西南侧为孙建墓(编号 M1),东北侧为孙玄则墓(编号 M2)(图一)。邢台地区文管所会同清河县文保所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情况报告如下。一、孙建墓孙建墓为正南北向的砖室墓。有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墓道未清理。甬道位于墓室南壁中部,长1、宽1、残高1.25米。与墓道连接处用条砖平铺垒砌。 |
1990 | 余江县锦江纪年宋墓出土文物 | 江西文物 | 1989年11月余江县锦江镇黄土岭发现宋墓一座,出土堆塑瓶和青瓷钵等遗物,并伴出“随身地契”,具有确切纪年。现简述如下:1.堆塑瓶1件。灰陶质,盘口、细长颈、溜肩、椭圆腹,下收成饼形足。笠形盖,顶有宝珠纽,围塑上卷式荷叶边一周。肩有三条复系竖纽。围双层荷叶边饰二周。长颈上贴塑简形长龙一条,呈卷缠状。通高40、口径10、底径8厘米(图版贰,4)。2.青瓷钵1件。青瓷质,敞口,坦唇沿,项外缘内收一周,直腹下收成饼足。外壁半釉,局部剥蚀,有明显蜡流痕。高14.2、口径23.2、底径9.5厘米(图版贰,5)。 |
1990 | 安徽省繁昌县平铺土墩墓 | 考古 | 土墩墓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的平铺乡西部的丘陵山地上,这里分布着一个土墩墓群,当地群众称这些土墩为"万牛墩"。土墩墓分布比较密集,从平铺乡向西延伸达五公里的范围。由于窑厂取土,土墩的封土已被挖去东北部的四分之一。在县文物组陈衍麟同志的配合下,我们清理了这座土墩墓。 |
1990 | 江西金溪宋孙大郎墓 | 文物 | 江西金溪地处赣东,邻近福建。1987年12月在县城北侧鹧鸪岭南麓发现1座宋代夫妇合葬墓,现将墓室情况及出土遗物叙述如次。一、墓室概况墓葬坐北朝南,墓室青砖砌就,平面长方形,长3.2、宽2.2米。墓内以砖墙分隔成三部分:北端为一宽0.6米的横室;横室以南为并列的两个竖室,大小相同,长2.1、宽0.8米。三室间有拱形小门相通,均为券顶,高1.8米。墓室内没有发现尸骨。随葬品主要放置在横室内,有瓷质的碗、盏、盘等,均两两扣合,摆放整齐。另有石地券两方,分别正对两竖室的拱门,地券前各放铁鼎1件。在东竖室内发现铜镜、石砚、头饰等(图一)。 |
1990 | 新野樊集汉画像砖墓 | 考古学报 | 1985年,新野县文化局进行文物普查时,在县城北约12公里的樊集征集到十数方颇有价值的画像砖。经详细调查,发现北起安乐寨,南至潦口,绵亘3、4公里的地区,散布有许多战国至宋代的古墓葬。 |
1990 | 河北宣化下八里辽金壁画墓 | 文物 | 下八里村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西北约1.5公里。这里背山面川,地势平坦。1974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和省博物馆在村北清理了一座辽天庆六年(1116年)张世卿壁画墓。墓中完好地保存了大量壁画和一幅彩绘星图,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1989年3月,村民灌地时,在张世卿墓北、东两侧又相继发现两座辽、金时期墓葬(图一)。三墓同在一地,各墓年代也相近,故这里当是辽、金时期的一处墓地。张家口市文物事业管理所、宣化区文物保管所于当月组织力量对新发现的两座墓进行了抢救清理。为叙述方便,将张世卿墓编为 M1号,另两墓分别编为 M2、3号。现将清理情况报告如下。 |
1990 | 永城太丘一号汉画像石墓 | 中原文物 | 太丘汉画像石墓位于县城西北23公里的太丘中学院内(图一)。1978年群众在此取土时发现,共两座,南北并列,相距1.5米。县文管会于1979年4月下旬清理了北边的一座,暂编为太丘一号墓。当时,该墓右中室顶部盖石已揭开,墓室内积满泥水、碎石等杂物。左中室北壁有盗洞一个。现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 |
1990 | 陕西绥德延家岔二号画像石墓 | 考古 | 延家岔村南距绥德县城10公里,是辛店乡较大的一个村庄,东依月梁山,西临西(安)榆(林)公路。72年在村北坟垎嘟塔曾发现过一号画象石墓(《陕西绥德县延家岔东汉画像石墓》,《考古》83年3期)。1976年在一号墓北86米处发现了另一座画象石墓(编为二号墓)。墓室座东向西267°,建筑规模二者大致相同,二号基地比已清理的一号墓地高出6米许,画像石的刻绘风格不同。77年7月榆林县文化馆对该墓进行了配合清理。 |
1990 | 西安西郊唐墓 | 文物 | 1984年12月,在西安西郊新西北火车站东侧基建施工中发现唐墓1座,陕西省博物馆派人于1984年12月5日至7日对该墓进行了发掘,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墓葬位于新西北火车站东北约100米处,正当唐长安城外郭城开远门外。墓底距地表深达6米,因此发掘中将墓室全部进行了清理,而墓道只清理了一段。墓葬为单室土洞墓,方向正南。墓室长方形,长2.58、宽1.9米。墓室西侧有一砖砌棺床,宽0.9、高0.36米,长与墓室相同。墓口宽0.76米,以砖封门,堆砌较乱。棺床用 |
1990 | 永城僖山汉画像石墓 | 中原文物 | 僖山汉画像石墓位于县城东北33公里的僖山南麓(图一)。1978年群众采石时发现。县文化馆立即派人进行了清理。当时,前室顶部盖石已揭去,墓室内空无一物,现仅将墓葬结构和画像石简介于后: |
1990 | 山东省微山县发现四座东汉墓 | 考古 | 1988年2月至5月,我们在微山县夏镇王庄附近的一片洼地里清理了二座砖室墓,二座土坑墓,这四座墓都由于砖窑用土遭到严重破坏。M1 为双砖室墓。南北向。墓室四周的土已被挖掉,致使墓室成为一个高土墩。墓室顶部及北半部已被挖掉,东西壁及隔墙仅保留南半部,南壁保存完整。双室东西并列,各宽60厘米,东西壁及隔墙宽等于一砖之 |
1990 | 江西乐平宋代壁画墓 | 文物 | 1987年4月中旬,在江西省乐平县礼林乡九林村石榴花尖山北麓发现石室古墓一座,墓室内壁有彩绘人物壁画。省文物工作队(即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闻讯后即派人会同乐平县文物陈列室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1990 | 四川凉山西昌发现东汉、蜀汉墓 | 考古 | 近年我馆在西昌市的考古调查中,于西昌礼州以南,沿安宁河东岸和邛海沿岸发现了分布密集的汉墓群(图一)。几年来,我们配合修整农田和基建施工,先后抢救清理了一些墓葬。现将发掘情况报道于下。一、东汉墓1984年11月,我们在距西昌市约1公 |
1990 | 杭州市发现元代鲜于枢墓 | 文物 | 鲜于枢,字伯机,渔阳(今天津蓟县)人,生于宋理宗宝祐五年(1257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曾任江浙行省都事,后官至太常寺典簿。晚年隐居杭州,自号困学民,有《困学斋集》、《困学斋杂录》传世。鲜于枢墓位于浙江杭州市西老东岳北部(图一)。1989年4月,杭州市苗圃工人平整土地时发现此墓,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接到报告后收集了墓内出土的文物,并对墓葬的残存部分进行了清理。墓葬方向320°,为长方形砖室墓,券顶部分已坍塌。墓室长2.6、宽0.92、残高0.9 |
1989 | 长治市西郊唐代李度、宋嘉进墓 | 文物 | 1987年5月,在山西长治西郊发现两座古墓,我馆闻讯后进行了发掘清理。两座墓均为唐墓,墓主一为李度,一为宋嘉进。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李度墓墓葬在长治西郊的建华小区内,东距长治市区约1公里。墓葬为穹隆顶砖室墓,方向205度,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墓道未清理。墓门在墓室南面,券顶,进深1.06、宽0.86、高4.74米。墓室为圆角方形,四壁外凸,南北长3.9、东西长4.12、高3米。墓顶距地表 |
1989 | 长治县宋家庄唐代范澄夫妇墓 | 文物 | 1986年7月,我馆在山西长治县宋家庄砖场取土前进行了钻探,发现了几座唐墓,并清理了其中一座。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墓葬形制墓葬方向190度,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墓道在以前取土时被破坏,情况不明。墓门开于墓室南壁,券顶,高0.92、宽0.92、进深0.18米。墓室平面长方形,四角圆弧,四壁微外凸。南北长2.3、东西宽2.12、高2.4、墓顶距地表1米。墓室用长34,宽18、厚6厘米 |
1989 | 临潼发现汉初平元年墓 | 文博 | 一九八七年八月八日,陕西临潼县斜口乡高沟村砖厂在取土过程中,发现一座砖室汉墓。县文管会闻讯后,及时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 该墓位于临潼县西五公里、斜口镇南的高沟砖厂内,墓为斜坡道砖室结构的甲字形墓,方向100度。墓室和甬道均为青砖构筑。甬道长1.1米,宽1米,高1.5米,为券 |
1989 | 溧水凤凰井春秋土墩墓 | 东南文化 | 1980年初,溧水县洪兰公社胜利大队凤凰井村农民在平整该地一个土墩时,发现印纹硬陶坛、罐,原始青瓷罐、碗及青铜矛头等文物.7月,镇江博物馆刘兴、刘建国与溧水县图书馆吴大林协同前往调查清理.经对该墩残存部分的发掘,发现墓葬4座,出土文物58件:另又征集到农民先期挖出保存下来的文物19件,共计77件.现一并简报如下. |
1989 | 辽宁省朝阳市发现辽代龚■墓 | 北方文物 | 1980年6月间,朝阳县毛纺织厂在挖厂房地基时发现1座古墓葬,市博物馆闻讯后,即派董高、朱达等人前往现场,对该墓进行了清理。此墓位于朝阳市区西部,市西梁东坡下,东距沈承铁路约150米,北距长江路约100米,现朝阳县毛纺织厂院内。 |
1989 | 济南市东八里洼北朝壁画墓 | 文物 | 东八里洼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南郊,北距济南老城区约4公里,三面环山,地势较为低平(图一)。 1986年4月11日,济南市城市建设开发公司和山东省机械施工公司在八里洼开发区19号楼进行基础施工时,大压力的夯锤将一古墓墓顶砸塌,暴露出墓室。我们抵达现场时,发现大部分墓顶及部分墓壁已塌落到墓室内,大多数随葬器物已破取出,破坏情况比较严重,我们随后进行了清理,并收回了随葬器物。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1989 | 宁夏中卫县狼窝子坑的青铜短剑墓群 | 考古 | 1987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西台乡双瘩村狼窝子坑出土了一批古代文物。经整理,出土文物绝大部分为铜器,还有一些陶器、骨器、石器和钢铁合制器等。主要类型有兵器、生产工具、马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等。其中铜器四十九种,三百九十八件;铜铁合制器一种,二件;陶器四种,九件;骨器七种,十八件;石器二种,五件;珠类八种,八百九十颗。共计出土四百四十多件。现将情况简介如下:一、墓葬概况一九八七年七月,双瘩村一群众放羊时,在一块沙土地上发现了一批铜器、陶器、骨器和石器等。县人民政府闻讯后,立即派人同文物管理人员奔赴现场,及时对出土文物进 |
1989 | 安徽南陵千峰山土墩墓 | 考古 | 一、概况南陵县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1983年该县在文物普查时,发现城东南九公里的葛林乡千峰、官洲及沿着漳河向南十余华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很多大大小小的土墩。土墩座落在一条条山垅上,排列有序,分布密集,数以千计,"千峰山"即由此而得名。历年来,群众在农田水利、建造房屋平整这些土墩时,陆续出土了一些印纹陶器、原始青瓷器和少量的铜器,证明这里是一处较大的土墩墓群。类似这样的土墩墓群在该县的麻桥、家发、五里、峨岭等乡以及与南陵接壤的繁昌、宣城、郎汐、广德直至皖南屯汐等地区,分布范围甚广。我省过去仅在屯汐地区清理过几座土墩墓,对南陵这样的土墩墓群从未进行过系统 |
1989 | 山西襄汾县吴兴庄汉墓出土铜器 | 考古 | 山西省襄汾县城西南25公里吴兴庄的圪塔岭上有一座大型古墓,俗称"将军墓"。1987年3月被盗,县文化局,公安局及时侦破了此案,抓获了盗犯,查获了所盗的40余件珍贵文物。墓塚高9米,周长40米。罪犯从东侧挖掘一盗洞,下到5.4米后改掘斜洞入墓室,掘出大量棺槨朽木及木炭等填土,盗出了铜器。现场调查未见砖石,故疑该墓为大型木槨墓。现将追回文物中的40余件铜器简报如下:雁鱼灯 1件。全身铜铸,系一雁(水禽) |
1989 | 江西铜鼓县发现纪年宋墓 | 江西文物 | 1987年10月,铜鼓县古桥乡村民建房时,发现一座古墓。为了抢救文物,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立即派员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古桥乡位于铜鼓县东北30公里,墓座落在离乡政府不到1公里远的徐家大屋背花园土嵌上。西、北两面为高山,东、南两面是秋田村。墓向座南朝北,北端墓顶距地表最厚处为1.8米,在1.6米处复盖了一层花岗石板。墓 |
1989 | 江苏金坛县方麓东吴墓 | 文物 | 方麓三国东吴墓,位于江苏金坛县薛埠乡方麓茶场内,东北距县城29公里,地处茅山山脉中段方山东麓附近的土岗上(图一),海拔高度50米。1983年1月,方麓茶场职工在平土建房过程中发现此墓,随后由常州市博物馆和金坛县文管会联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将情况叙述如下。一墓葬形制此墓为双室砖墓,平面略呈"吕"字形,墓向84度。后室墓顶上离地表约0.75米。墓室全长6.5米,由封门墙、甬道和排水沟、前室、过道、后室组成(图二、三)。封门墙在甬道东端,高0.84、宽0.61~0.7、厚0.15米。甬道为券顶,内高0.84、长0.71、底宽 |
1989 | 成都京川饭店战国墓 | 文物 | 京川饭店位于成都市西郊百花潭附近,西距百花潭中学800米左右。1986年1月,饭店基建时发现一批战国青铜器,我馆前往调查,得知青铜器出土处为一竖穴土坑墓,但墓被毁严重,大小、葬式及器物位置等情况均不明。随葬品中,陶器仅存陶轮2件,其余皆为青铜器,计31件,有兵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等。现分述如下。铜戈5件,分4式。工式1件。援略呈等腰三角形,中起脊,近阑处上有二长方形穿,中有一圆穿,下阑残。长方形内上有一心形穿。通长22.7、 |
1989 | 山东济南青龙山汉画像石壁画墓 | 考古 | 1986年11月中旬,济南市青龙山南麓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家属宿舍东北角,民工在修筑挡土墙时发现一座汉墓,济南市文化局闻讯后即派人前去调查,随后对此墓进行了清理,墓葬编号为 JQM1,现将情况简述如下。一、墓葬形制墓室座北朝南,方向为南偏西10度。南北长9.53、东西最宽处4.70、残高2.81米。地面封土夷平已为高坡地,因工程施工取土,今地面已挖去1.70米厚的表土。墓顶已坍塌,在墓室填土内挖出大量的砖块,推知,应是砖券墓顶。墓的平面结构分为墓道、前室、中 |
1989 | 江西铅山宋淑国夫人墓 | 江西文物 | 铅山县新安埠乡冈上村有大型古墓,座北朝南,面对开阔地。原有墓道,瓦砾散落其间,现尚余数尊翁仲、石马于道侧。墓地腹背丛树掩映,环境幽静。周围数里冈峦连绵,宛如群龙浮游,故称九龙冈。因同治《铅山县志·茔墓》及同治《弋阳县志·茔墓》均载有:“陈文正康伯墓在三十九都九龙冈,宋孝宗御书其碑曰:‘旌忠显德之碑’。学士金安节志铭,又诏刘珙为之铭。” |
1989 | 泰安大汶口汉画像石墓 | 文物 | 1960年6月,山东泰安大汶口公社在汶河建造拦水坝时,发现一座汉画像石墓。泰安市文化局随即派员前往清理,并将出土的画像石运到泰安岱庙保存。1984年春,这批画像石开始陈列。 |
1989 | 山东新泰郭家泉东周墓 | 考古学报 | 郭家泉东周墓地,位于新泰市小协镇郭家泉村北柴汶河的北岸,西距小协镇1.6公里,东北距新泰城11.25公里,东距凤凰泉东周墓地7.5公里(图一)。这处墓地是在洪水冲蚀河北岸暴露出墓葬后发现的。每当洪水过后,常有冲出的椁木棺板陈于河底,许多墓葬相继被破坏。1982年秋。山东大学考古专业80级学生来此实习,对水泥桥西侧阶地上的二十一座墓进行了 |
1989 | 大同东郊北魏元淑墓 | 文物 | 元淑墓位于山西大同市小南头乡东王庄村西北1.5公里处,北距水泊寺乡石家寨村1.5公里,西北距大同市区6公里,海拔高度1060米(图一)。因墓葬有较大的封土,当地人称为"青圪塔"。1984年3月中旬,石家寨村农民挖土时发现墓室,经当时在此地劳动的青瓷窑煤矿五七队领导报告,我馆派人进行了调查,并于4~5月进行了发掘。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坐北朝南,方向190度,为砖券单室墓。由封土、斜坡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全长34.15米(图二)。封土底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79、东 |
1989 | 辽宁法库县叶茂台辽肖义墓 | 考古 | 1976年4月,在辽宁省法库县叶茂台西山,发现一座大型辽代砖墓。辽宁省铁岭地区艺术馆文物组辛占山、马洪路等同志,会同法库县文化馆温丽和同志共同发掘,艺术馆馆长林火同志也亲临现场参加工作。由于墓葬较大,墓室积土很多加上处理壁画工作,发掘时间很长,由4月13日开始,至9月7日结束,前后历时148天。出土文物有石棺、墓志、大型壁画、铁锁、铁门鼻等,其中墓志与壁画是重要发现。现将发掘情况及墓志、壁画报告如下。墓葬位于法库县城西南45公里叶茂台西山南坡向阳处(图一)。建国后在叶茂台北 |
1989 | 广西昭平东汉墓 | 考古学报 | 昭平县东汉墓,是1963年全区文物考古普查时发现的。其中以北陀公社的乐群、风清等地发现最多,黄姚公社的界塘和樟木公社的大同发现较少(图一)。1963年,区博物馆曾在黄姚公社界塘大队岩头村试掘二座古墓(界1、界2)。1976—1978年间,我们又在北陀公社的乐群、风清两地先后发掘古墓二十四座,其中乐群村十三座(乐1—6、8—14),分布在付屋岭、松树岭、罗坪头及文机岭等地点;风清村十一座(风2、3、6—14),分布于风树岭、大坪岭一带。本报告就是这批东汉墓的全部资料。 |
1989 | 湖北江陵武昌义地楚墓 | 文物 | 1978年元月,湖北省博物馆纪南城考古工作站和江陵县文物工作组,在配合江陵九店公社纪城大队武昌义地修渠时,清理了小型楚墓13座,编号M1—4、6、8—15(另有两座已被破坏,本文不作介绍)。武昌义地是一处高出周围地面约1—4米的土岗,东西长400、南北宽150米。南距楚都纪南城北垣60米,东南距雨台山约2公里,朱河从西南流入纪南城与龙桥河相汇(图一)。岗西是一片低洼地,岗东较平坦。墓葬分布于岗地东端和北部新挖的水渠内(墓葬发掘区长260、宽9米)。现将清理 |
1989 | 辽宁抚顺大伙房水库石棺墓 | 考古 | 在抚顺地区1982年的文物普查中,市博物馆考古队于大伙房水库祝家沟等地点发现了一组保存较好的石棺墓。这是我们在本区第一次获取的较为完整的科学资料,从而丰富了我们对这一富有时代和民族特点的墓葬的认识。同时,本区清原、新宾、抚顺县及市区历年来也发现了一批石棺墓遗物及采集品。遗物大多是墓葬被破坏以后的回收品,没有所属墓葬的第一手资料。但由于地点清楚,遗物确系石棺墓所出,且较少散失。即使采集品,亦曾在已往发现的石棺墓中见有同类器出土。所以,这批遗物仍不失其一定的 |
1989 | 吉安发现一座北宋纪年墓 | 考古 | 1987年3月初,江西省吉安县敖城乡泮圹村村民在栽种柑桔树苗时发现一座石棺墓。接到该乡政府的报告,县文物管理办公室立即派员前往了解。至墓地时,墓中的随葬器物巳被取出。据村民的介绍和经我们清理,现将情况简介如下。 |
1989 | 1986年安阳大司空村南地的两座殷墓 | 考古 | 1986年秋季,为了配合农村基本建设,我队在安阳市北郊大司空村南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了殷代小型墓29座(图一)。这里的地层堆积比较简单,现代耕土下即为纯净的黄褐色土层,偶出砖瓦等。黄褐色土层的下面即见殷代墓口。集中在发掘区东北一隅的六座殷代墓没有被盗掘,出土了一批较好的青铜器、玉器、陶器。本文仅将出土遗物比较丰富的 M25、M29(编号86 ASNM 25,86ASNM29)作以详细的介绍。 |
1989 | 长安县南里王村唐壁画墓 | 文博 | 一九八七年七月,陕西省长安县韦曲北原南里王村核工业部二○六所工地在施工中发现唐代墓葬一座,内有壁画。施工单位随即报告文物管理部门、西安市文管会及陕西省博物馆派员进行了清理、揭取壁画,现简报如下。一、墓葬情况该墓位于长安县韦曲镇北原上南里王村附近,距长安南路约200米,墓向正南。墓葬形制为竖井式单室砖墓,墓门上端距地表7米。墓门高1.85米,宽1.17米,甬道长约3.8米,地面以上1.3米处,两边各有突出的砖楞一道,宽0.14米,甬道为拱形券顶。封门用青砖八字形叠落,部分砖已倒向甬道内,口部约有1米厚的淤土。 |
1989 | 陕西户县南关春秋秦墓清理记 | 文博 | 陕西省户县城关公社南关大队位于一处面积很大的仰韶文化和西周、东周文化相叠压的遗址上。该遗址南顶涝河、北至县城,长约1500米;东界南关中学,西临涝水,宽约1000米。范围包括南关大队的姬家堡、崔家堡等村。1957年该遗址以“崔家堡周代遗址”命名,同年5月31日被省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代墓葬多分布在城南1.5公里处的涝河岸边。1974年冬,南关村民取土时发现春秋早期秦墓一座,编号为74HNM1(以下简称74M1)。当时县文化馆从群众手中收回出土铜器计有五鼎、四(?)、二壶、一盘、一匜及车马器等。1982年11 |
1989 | 成都三洞桥青羊小区战国墓 | 文物 | 1983年11月,成都西门外三洞桥青羊小区修建西干道拆迁居民住宅,发现多座古井及古墓葬。民工随后挖房基时,发现一批铜器,取出后大部分卖给了省文物商店。成都市文物管理处得知消息,到省文物商店收回了所出铜器,并派工作人员赶赴现场调查,从民工手里又收集到几件铜器。当时几座古井及古墓葬已被挖毁,文管处立即组织人力对残存的4座残墓进行了清理,清理中又有一些文物出土。 |
1989 | 山西长治市唐代冯廓墓 | 文物 | 1986年10月,位于山西长治市西郊瓦窑沟的建华菜场在建房时发现一座唐墓。我馆闻讯后即派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当时墓葬已被扰动,大部分器物已被取出。我们对此墓进行了清理,现将情况报告如下。墓葬为穹隆顶砖室墓,方向202度。墓 |
1989 | 江苏无锡县明华师伊夫妇墓 | 文物 | 1984年7月,江苏省无锡县甘露乡彩桥村东萧塘坟发现1座古墓(图一)。同年8月,无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无锡市博物馆和无锡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进行了发掘清理。根据墓志,此墓系明代华师伊夫妇合葬墓。墓葬保存基本完好,出土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现将发掘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1989 | 南昌市京家山汉墓 | 考古 | 1986年6月,南昌市京家山市罐头啤酒厂基建工地在施工中发现两座汉墓,即报告文物主管部门,省文物工作队闻讯后即与市博物馆同志一起对其作了发掘清理。两墓均正南北向,土坑竖穴。M1在西,M2在东,仅隔2.45米,M2比M1南退0.1米。M1南北长4.7、东西宽3.5米;M2南北长4.16、东西宽2.82米。圹穴深度均在0.8米左右。圹四周有一层0.1—0.2米厚的木炭灰泥混合层。地表封土约高2—3米。骨架及葬具均朽蚀无存。M1遭施工扰乱,仅见部分陶罐等残件。M2出土了一批青铜器、陶瓷器和玉器、铜钱等。由于积土重压和年久锈蚀,不少铜 |
1989 | 四川平武明王玺家族墓 | 文物 | 1974年3月,四川省平武县古城乡小坪山(原名奉亲山)农民,在整治土地时挖出明代王玺夫妇合葬墓5座。根据墓地竖立的《龙阳郡节判王氏宗亲墓志》记载,这里是明代龙州宣抚司佥事王玺的家族墓地(图一)。同年4月至5月,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工作队与绵阳市及平武县文物部门共同对墓地进行了清理、发掘,共清理及发掘墓葬19座。1979年1月,又清理了王鉴夫妇墓3 |
1989 | 山东苍山县晋墓 | 考古 | 1984年9月初,苍山县庄坞乡东高尧粮管所在院内挖蓄水池时,发现了一座画像石墓。临沂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闻讯后,即派宋彦泉、徐淑彬二人前去现场和县文物干部林茂法同志一起,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在我们赶到时,墓室已被群众扰乱,随葬品堆放在粮管所办公室内。东高尧村位于县城东偏南22公里处,村东紧邻武河。粮管所就座落在村后高地上。这里亦是一处龙山文化遗址。 |
1989 | 江安县黄新乡魏晋石室墓 | 四川文物 | 1986年11月,江安县文化馆在距离县城约1O公里的黄龙乡桂花村民组,发现一座魏晋石室墓。宜宾地区文化局会同江安县文化馆对该墓作了调查清理。 一、墓葬形制 此墓建在一土丘下,四周为平地。土丘高8米,周围100米。墓由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墓门用石条作券拱形,门向东西,高1.8米,宽1.4米,用两块高约1.7米,宽约0.7米石板封门。底部中间置有一块方形薄砖,侧面有菱形纹饰。甬道长1米,宽1.4米。墓室平面为长方形,内积有淤泥,厚0.7米。墓室四周用石条作平铺顺砌,两侧 |
1989 | 甘肃天水放马滩战国秦汉墓群的发掘 | 文物 | 1986年3月,甘肃天水市小陇山林业局党川林场的职工在放马滩护林站修建房舍时发现古墓葬群,当即上报天水市北道区文化馆和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遣岳邦湖、何双全前往了解古墓群情况,拟定了钻探、发掘计划。钻探、发掘于6月开始,9月结束。放马滩又名牧马滩,属天水市北道区党川乡。东去40余公里与陕西宝鸡、凤县交界,西距麦积山石窟20、北道区40公里。党(川)利(桥)公路从此穿过,交通较为便 |
1989 | 山东莱芜市戴鱼池战国墓 | 文物 | 1984年5月,莱芜市寨里镇戴鱼池村村民在取土时发现一座墓葬。莱芜市图书馆、泰安市文物考古研究室派员前往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墓葬位于戴鱼池村南约300米处(图一)。这里原是一台地,因经常取土,在台地的南沿形成了高4至5米的断崖。墓葬发现于断崖下,距台地地表5.4米。此墓墓室为东西向竖穴土坑,有一棺重椁。外椁室长3.3、宽2.1、高1.92米,内椁室长2.08、宽1.2、高0.96米,棺室长1.8,宽0.44、高0.52米。棺置于椁室的南侧,盖有髹朱漆痕。内椁和棺的北壁已朽,内外椁南壁合一。此墓因早期被盗,墓内充满淤泥,人骨无存,葬式不明。随葬品已扰乱,仅存24件,大部分置于内外椁室... |
1989 | 明户、工二部侍郎卢维桢墓 | 东南文化 | 1987年7月,福建漳浦县盘陀乡通坑村庙埔自然村发生了一起盗掘明万历年间户、工二部侍郎卢维祯夫妇合葬墓的案件,村干部得悉时,女棺已被揭开,便由村委会指定专人取出随葬品,统一登记保管,随后被县公安、文物部门收缴.鉴于男棺亦已暴露,县文化馆即对该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现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 |
1989 | 内江市中区红缨东汉崖墓 | 四川文物 | 1982年7月,位于内江市中区东兴街红缨村的西南医用设备厂在基建施工中,发现古墓两座(编号为红缨1号、2号),市文管会、市文化馆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1989 | 江苏高淳固城东汉画像砖墓 | 考古 | 高淳县固城乡位于南京市的东南面,其地势,东、北是低山丘陵,西、南为湖泊水网。1974年12月,镇江市博物馆在该乡东约5公里的檩村王坟山西南坡上发掘了一座东汉画像砖墓。1985年底到1986年初,该乡修筑公路,途经此地,又发现另一座东汉画像砖墓(图一)。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在高淳县图书馆的协助下,对此墓进行了清理,现将材料公布。为叙述方便,暂时按发掘时间先届把两座墓葬分别定为M1和M2。 |
1989 | 内蒙古科左中旗六家子鲜卑墓群 | 考古 | 1984年4月,科左中旗希伯花苏木六家子嘎查一处古墓群被风吹开,随葬品暴露于外,墓群遂被破坏。哲盟博物馆闻讯后,即去现场调查,并征集了大批出土文物。这是一处鲜卑人的墓葬,这批墓葬的发现,对我们认识和研究鲜卑人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宝贵材料。一、墓葬位置与葬式六家子嘎查(村)位于科左中旗西北部。 |
1988 | 云南大理大展屯二号汉墓 | 考古 | 1981年12月,大理市大展屯村农民金荣在村西150米处建房取土时,在地表下1.5米深处发现一座砖室墓(图一),我所得知情况后,立即派人前往调查,并于次年一月由张开远、田怀清、杨德文等同志进行了清理发掘。该墓编为大展屯二号墓(一号墓的资料我所田怀清同志已在《云南文物》第十五期上发表了简报),墓葬已被盗扰,现将残墓清理情况报告如下: |
1988 | 河南方城金汤寨北宋范致祥墓 | 文物 | 1986年3月,方城县古庄店乡金汤寨村民桑朝君在其家门前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方城县博物馆闻讯后,立即上报南阳地区文化局,随后由地区文物队、南阳市博物馆、方城县博物馆协同前往清理。金汤寨西南距方城县城10公里,墓葬在村南泥河、沙河交汇处。此处三面环水,北面临冈,为河边的三级台地。墓建于台地上的龙山文化遗址范围之内(图一)。 |
1988 | 浙江诸暨南宋董康嗣夫妇墓 | 文物 | 1981年7月下旬,诸暨电除尘器厂在基建工程中,发现一座宋墓。我们闻讯后赶到现场,墓室四壁砖墙已被破坏,仅残存墓底,部分随葬品已经扰乱。墓葬位于诸暨县城西面约1公里的长山脚下一土阜上,此处俗称金畚斗山。墓葬为 |
1988 | 河南临汝县发现一座唐墓 | 考古 | 1983年10月,临汝县城东15公里的纸坊乡拖拉机站在挖地基时发现唐墓一座,我馆得知后即到现场查看。该墓是一座大型土洞墓,因墓底距表较浅,表土已下陷,破坏较甚。从残余的遗迹表明,墓室作长方形,近南北方向,大约南北长2.5米,东西宽2.3米。由于器物所在位置已乱。现仅将遗物介绍如下: 三彩马 2件。一件身为橙黄色釉,鼻、口、尾巴及长披鬃涂白釉。马上的鞍勒俱全,鞍下垫鞯两层,鞍上披一绿色薄毯,两端皆以一带缚住,马头微向左视,高28厘米,首尾长 |
1988 | 四川崖墓的初步研究 | 考古学报 | 一、前言四川崖墓,是四川以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汉至六朝约五百年时间中,曾广泛流行过的一种较具地方特点的墓葬。这种崖墓数量极多,四川地区现在还保存下来的就有数万座,它为研究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制度、思想意识、社会经济、美术、建筑和四川地区这一时期的历史等,都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实物资料。有关四川崖墓的记载,最早见于南梁李膺所著《益州记》。唐柳宗元《龙城记》和五代前蜀杜光庭《录异记》,也对崖墓有所记述。在宋人著作和明清时的四川各种方志中,对此更是多有记载。但是,除南宋洪适在《隶释》中明确记载这是古代的一种墓葬外,一般则认为这是 |
1988 | 山东莒县沈刘庄汉画像石墓 | 考古 | 1985年12月,我馆在龙王庙乡沈刘庄西1.5公里处的西岭上,清理了一座汉画像石基。该墓早年已遭破坏,部分画像石被群众移出做桥板石用,1980年全省文物大普查时,为我馆文物普查工作组发现,立即将桥面上的四块画像石运回县博物馆。为搞清画像石出土位置,我们与该庄群众举行座谈,得知墓在庄西的西岭上,残墓依然存在,门楣石及 |
1988 | 江苏高淳县下坝东汉墓 | 东南文化 | 1986年10日,南京博物院在江苏高淳县东约60华里的下坝乡清桂村高岑墩,清理了两座东汉砖室墓,按先后编号为GBM1和GBM 2。现将清理情况报道如下: 一、墓葬结构 GBM1位于北清桂村中,地面上现存一土堆,当地群众称为高岑墩,墩径东西长20.5、南北宽17、高3.4米。此墓在该墩南半部偏西,墓上封土高1.9米,为黄土。墓 |
1988 | 山西闻喜寺底金墓 | 文物 | 1986年7月,闻喜县侯村乡寺底村村民在村西南取土时发现一座金代砖雕壁画墓。我馆闻讯后于同年8月对此墓进行了清理。此墓为仿木结构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墓门及墓室组成。墓向345°。墓道未发掘,仅知其近甬道一侧用青砖立砌封堵。甬道长0.3、宽0.4米。墓门辟于南壁正中,作壶门 |
1988 | 江西南丰县桑田宋墓 | 考古 | 1984年10月南丰县桑田乡农民在桑田墟少亡嵊北侧修筑沟渠时,发现石室古墓一座,并在墓室北端的砖墙小龛中出土若干瓷俑(图版壹,1;图一)。我们闻讯后会同县博物馆花兴如同志对该墓作了发掘清理,发掘期间得到桑田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一、墓葬结构桑田墓为双室合葬制,男东女西,头向138°。整个墓室由红砂条石垒砌而成,中间以砖墙相隔。东室四周砌有砖壁,墓室内高 |
1988 | 山东临淄齐国故城西周墓 | 考古 | 1984年11月30日,齐国故城大城东北部的东古城村农民冯景福同志,在村西挖菜窖时,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一批重要文物。该同志立即汇报,并将出土文物全部交送文物管理所。遂后,我们派员到现场作了清理考察。该墓(编号M1)位于临淄齐故城东北部(图一),北距城墙150米,西北200米左右有一城门,东南1000余米处,是著名的殉马坑, |
1988 | 河南省叶县旧县1号墓的清理 | 华夏考古 | 旧县(村)位于叶县城南15公里处。许(昌)南(阳)公路从村旁通过。古墓群西距旧县村约1公里,其北为烧车河与澧河交汇处。在傍河约1.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可见到大型土冢十余座。旧县(村)1号墓就是其中的一座。据当地群众说,这一带在解放前和本世纪七十年代,曾多次出土过青铜器,所以这里是一处重要的古墓地。 1985年10月中旬,我们对这处墓群进行了调查,发现它是一处东周时期的大型墓葬区。由于墓葬位于烧车河的岸边,因受烧车河水的浸蚀使其中一座墓葬的冢土和墓室的一 |
1988 | 许昌县大路陈村发现商代墓 | 华夏考古 | 1986年3月,许昌县长村张乡大路陈村农民在起土时发现了一座商代墓,并挖出了三十多件青铜器、玉器和石器。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调查,并对该墓进行了清理。现介绍于下: 大路陈村位于许昌市西南约10公里。南临洗眉河,东北有清泥河,许昌市至大路陈的公路从村中穿过。商代墓即在大路陈村的东北地(图一)。 |
1988 | 四川绵阳河边东汉崖墓 | 考古 | 1986年6月,绵阳市中区河边乡九龙山脉柏树山、白沙包一带农民开荒时发现东汉崖墓,绵阳博物馆、市文管所闻讯后,当即派员前往调查,共发现崖墓一百五十多座,并清理了其中的七座(编号为柏M(?)、3—5,白M1—3)。现将清理情况介绍如后。一、墓葬形制白沙包、柏树山由白沙岩构成,岩石石质 |
1988 | 辽宁康平发现的契丹、辽墓概述 | 北方文物 | 近几年来,铁岭市文物普查队,对所辖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文物普查工作,笔者有幸参加了这项工作。1980年,在康平县境内陆续发现了十几处契丹、辽代墓葬(图一)。这些墓葬虽然多数已被破坏,但仍出土不少重要文物,是研究契丹族和辽史难得的资料。现将调查清楚与清理过的墓葬,分别整理如下: |
1988 | 山东平阴新屯汉画像石墓 | 考古 | 新屯汉画像石墓位于山东省平阴县刁山坡镇新屯村南,地处二郎山北麓坡地上,东北距县城约12.5公里(图一)。1986年3月,村民刘万波盖房挖地槽时发现古墓二座。济南市文化局闻讯后,当即派员会同平阴县文化馆的同志前往调查,确认这里是一墓葬区。新屯墓区东西长约370米,南北长约280米,面积较大,墓葬密集。在新屯、李塘 |
1988 | 殷墟武官村大墓墓主试探 | 中原文物 | 殷墟武官村大墓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郭宝钧先生于1950年发掘的。它位于殷墟西北岗王陵的东区。当年发掘时,主要清理了墓室、北墓道和南墓道一部分,随后发表了发掘报告。197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安阳地区文化局合作,在发掘武官村北祭祀坑的同时,将该墓之南墓道作了清理。至此,该墓的全部资料得以完整公布于世。此墓是有南、北墓道的“中”字形墓,墓深7.2米,墓室呈长方形,南北长14米, |
1988 | 内蒙古包头市北魏姚齐姬墓 | 考古 | 1986年4月,在包头市东土右族萨拉齐镇北约2公里处,当地农民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座北魏时期的古墓葬。古墓地处大青山以南、黄河以北的土默川平原,这一带地势坦荡,土质肥沃,交通便利,历来为人所重视。 |
1988 | 淮阴高庄战国墓 | 考古学报 | 1978年3月26日,淮阴市城南乡农民在高庄村东100米处挖水沟时,发现一座古墓(编号HGM1),并掘出一块椁板和部分遗物。翌日上午我馆闻讯后,立即派员前往调查,收回已出土的部分遗物,并清理了残存的墓坑。清理工作从3月28日开始,至4月7日结束。参加清理工作的有王耀庭、戚庆隆、王立仕、程大明等四人。现将清理结果报告于后。一、墓葬概况 (一)墓葬地理位置高庄墓位于江苏省淮阴市城区西南约10公里处,东北距韩信母亲墓(据咸丰《清河县志》、《淮安府志》)1公里,西距汉代漂母墓(据《水经注·淮水》)2公里,北濒废黄河(黄河故道),为 |
1988 | 武汉市汉阳县熊家岭楚墓 | 考古 | 熊家岭位于汉阳县新农乡,距汉阳县城约4公里,北为平原,东、西、南三面均为与之相连的土丘,现为武汉市第八砖瓦厂取土场(图一)。1984年6、7月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该厂取土时接连出土有古代青铜剑。经派员实地了解,推测此处为东周墓地。我们收回了流散文物,发现土坑墓六座,编号分别为M1、M2、M3、M4、M5、M6(图二)。清理工作从1984年7月28日开始,至1985年1月18日结束。现将整理情况简报于下。 |
1988 | 江苏镇江谏壁砖瓦厂东晋墓 | 考古 | 镇江市谏壁砖瓦厂位于市区东南12公里谏壁镇的西面,北临长江,自然地势为高低起伏的丘岭坡地,古墓葬分布较多。该厂在历年来的取土制砖中都比较注意出土文物保护工作,1984年我馆配合掘土的进程,又先后清理了汉至六朝墓10余座。现将其中九座东晋墓资料(编号M21—M29),整理报告如下。这次发掘清理的九座东晋墓葬集中分布三处地方:一处是黑山湾3座包括M21、M22、M26;一处是陈家山4座有M23、M24、M25及M29;另一处是靠近江边的癞 |
1988 | 安徽全椒西石北宋墓 | 文物 | 1986年6月,安徽省全椒县下集乡西石村予庄社员在清挖渠道淤泥时,发现一座宋墓。我们闻讯后对此墓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1988 | 英山县茅竹湾宋墓发掘 | 江汉考古 | 一九八六年八月下旬,根据英山县杨柳区西庄畈乡茅竹湾村民通报:茅竹湾民房间断处的竹林旁,因雨后冲洗,暴露出一座古墓。英山县博物馆和黄冈地区博物馆即时派员赴现场,鉴于墓葬已被当地群众毁坏,经报省文化厅审准,我们对该墓进行了发掘。 |
1988 | 江苏邗江姚庄101号西汉墓 | 文物 | 在扬州市西北12公里的邗江县甘泉乡,有一座海拔63米的土丘,名叫甘泉山,相传是西汉广陵国厉王刘胥的陵寝。近年来在甘泉山附近发现了较多的两汉墓葬。1984年冬,甘泉乡在挖水渠时,在甘泉山附近的姚庄村地段内,发现三座西汉木椁墓。其中一座已遭破坏;一座压在邗江县工具二厂职工宿舍下,暂不能清理。还有一座位于水渠正中,1985年2月扬州博物馆发掘了这座墓葬,编号85HYM101(图一)。发掘工作自2月2日始,至10日结束。 |
1988 | 唐昭陵长乐公主墓 | 文博 |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女,长孙皇后所生,贞观十七年诏陪昭陵。其墓在礼泉县烟霞乡陵光村,西北距昭陵陵山仅约一千米(图一)。一九八六年二月,该墓被盗,同年八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十日,我们对该墓进行了发掘,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1988 | 上海福泉山西汉墓群发掘 | 考古 | 福泉山位于上海西郊青浦县重固乡。这是一个新石器时代晚期人工堆积的历史土墩。长期以来,当地农民上山取土,经常有汉代陶器出土。为此,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上海市文管会考古部于1982年底至1983年 |
1988 | 西安曲江元李新昭墓 | 文博 | 一九八七年九月八日,西安市第一住宅建筑公司农机站的同志在雁塔区曲江乡岳家寨土壕挖土时,发现了一批文物,遂送交陕西省博物馆。我们到现场进行了调查。从残留墓形来看,该处可能为一洞室墓,大致呈东西向,由于墓葬原状已被破坏,所以无法确定其准确尺寸、型制。现场残存一些朽木、锈铁钉及小片残骨,无砖出现。据当时在场的同志讲,所出土的陶俑、陶器等都在墓室的东端,至于具体的排列情况已不清楚。根据墓内出土的买地券可知该墓是元代墓,墓主为 |
1988 | 宝鸡纸坊头西周墓 | 文物 | 1981年9月,由于连日大雨,陕西宝鸡市西关纸坊头村一座窑洞塌毁,发现一批青铜器。宝鸡市博物馆闻讯即派工作人员查看现场,经过抢救清理,证实是一座较大的西周墓葬。此墓已受到严重破坏。墓底距地表约7米,长宽及墓向均不明。据窑洞主人回忆,1926年挖筑窑洞时,洞室穿过墓底,已出土过4件青铜器和大批玉器,这些文物被古玩商人收购,下落不明。在清理的同时,我们又在此墓周围的断崖上进行了调查,一些残墓清晰可见,形制均为土坑竖穴,有的墓底露出板灰、朱砂以及人骨。一些村民曾捡 |
1988 | 扬州胥浦六朝墓 | 考古学报 | 胥浦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县城之西约4公里,地处蜀冈中段,冈势平缓,土质坚硬,宁扬公路穿境而过,南临长江,交通方便。1981年1—8月,为配合基建施工,江苏省文化厅组成发掘队,先后在这一区域内清理了一批古墓葬,其中有六朝砖室墓二十座,编号为M1—8、13、70、75、84、86—91、93、94。其中M13、70保存比较完整,其余各墓仅存墓壁,少数残破更甚,现综合报告如下。一、孙吴、西晋墓葬 |
1988 | 山东阳谷县景阳岗村春秋墓 | 考古 | 1979年4月底,阳谷县张秋公社景阳岗村社员,在村庄西南六十米处的沙岗上挖沙时发现一座古墓,挖出铜豆、扁壶、镞、戈,陶鼎、罐、盖豆、豆等器物,并送交阳谷县图书馆收藏。五月初,聊城地区博物馆派人到现场调查,这个墓葬位于沙岗北端,沙岗是灰沙土堆积的龙山文化遗址,高出周围地面二米余,墓葬打破龙山文化层,座落在生土上。该墓北半部分已被社员挖去,只剩下南半部分残墓。我们对残墓进行清理,又出土了铜镞、衔、陶匜、盘、鬲、骨贝、管、钉等器物(图一)。 |
1988 | 英山县茅竹湾宋墓发掘 | 江汉考古 | 一九八六年八月下旬,根据英山县杨柳区西庄畈乡茅竹湾村民通报:茅竹湾民房间断处的竹林旁,因雨后冲洗,暴露出一座古墓。英山县博物馆和黄冈地区博物馆即时派员赴现场,鉴于墓葬已被当地群众毁坏,经报省文化厅审准,我们对该墓进行了发掘。 |
1988 | 新都县发现汉代纪年砖画像砖墓 | 四川文物 | 新都县文物管理所在新民乡梓潼村发现 汉代墓葬群。该村在新都与新繁之间,距县 城西北15公里。1987年6月文物普查时,我 们对当地人称为七星墩的几座大型土丘进行 了考察。发现它们东汉墓群,除去一座在 50年代被挖平,其余六座土丘尚存。值得 注意的是,这七座坟堆排列与天上北斗七星 图形相同。其中一座被称为胡家墩已被破 坏,仅见长2米,宽1.3米,深1.9米的墓 坑。我们在墓坑里发现一批汉代纪年砖、画 |
1988 | 山东栖霞县松山乡吕家埠西周墓 | 考古 | 1982年4月7日,吕家埠农民在窑场西断崖修路时,于距地表1.3米处发现铜鼎、铜(?)、铜(?)三件文物。县文化局闻讯后即派笔者前去调查,发现出铜器处是一座古墓,编号 M1。1983年4月23日,窑场工人在 M1西侧10米处取土时,发现几件陶器,县文化 |
1988 | 安阳大司空村东南的一座殷墓 | 考古 | 1983年6—10月,为配合豫北棉纺织厂翻建厂房,我队在该厂东部进行了钻探,共发现了七十多座殷代墓葬,随后进行了发掘。参加发掘的有郑若葵、徐广德。该墓区位于安阳市西北郊大司空村东南,东距京广铁路200米左右(图一)。这批墓葬都是小型长方竖穴墓。墓口距地表深2米左右,长2—2.5、宽1米左右。有棺木。大部分有熟土二层台及腰坑。殉人、殉牲的墓较少,共有十余座。墓主人的葬式大多数为仰身直肢。墓葬的时代,属于殷墟四期的最多,属于三期的次之,属于二期的最少,只二座,没有属于一期的墓葬。 |
1988 | 山西运城西里庄元代壁画墓 | 文物 | 1986年初,在山西省运城市东北约15公里的西里庄村南,当地农民取土时发现一座元代壁画墓。运城市博物馆闻讯后,即派人进行调查。同年8月,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对此墓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概况此墓为长方形单室砖券墓。墓向正北。墓道、墓门及墓顶大部已毁。墓室长2.3、宽1.32、残高约1.3米。墓门开在墓室南壁,宽0.8、残高1米,用条砖封堵。墓室地面经夯打,未铺砖。墓壁均用条砖单层砌 |
1988 | 临沂的西汉瓮棺、砖棺、石棺墓 | 文物 | 山东临沂在西汉时已相当繁荣。这里近年曾发现过大批土坑竖穴木椁墓,其中有著名的银雀山竹简和金雀山帛画墓(见《文物》1974年第2期及1977年第11期);也发现过有金缕玉衣的石椁墓(见《文物》1980年第2期)和大小不等的画像石墓。本文要介绍的是另外三种墓葬形制,即瓮棺墓、砖棺墓和石棺墓。一、陈白庄瓮棺墓陈白庄位于临沂城南6公里处。该村因烧窑取土发现一批瓮棺墓葬,计有8座以上,其中大部分已被破坏。1981年1月,我馆结合文物普查,在此清理了两座瓮棺墓。由于墓圹已被破坏,只能记录葬具的形制。 M1:葬具由一罐一瓮对口套接,罐口套入瓮口。罐西瓮东,平置墓内。罐为夹砂灰陶,浅口无沿,鼓腹,圜底... |
1988 | 当阳曹家岗5号楚墓 | 考古学报 | 曹家岗地处当阳县河溶镇东南约4.5公里,西去5公里抵沮、漳二水汇合处。曹家岗地势略呈十字形岗坡,岗上密布墓葬群。环绕四周的磨盘山、赵家湖等十多处岗地,分布着内涵丰富的周代文化遗存(图一)。 |
1988 | 河北易县北韩村唐墓 | 文物 | 1975年1月,在河北易县北韩村东北200米处的一队土场发现一座唐墓(编号为M1)。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此墓为长方形单室墓。墓室破坏严重,其结构和随葬器物的位置均不清楚。出土遗物有陶瓷器、石碾、铜钱和墓志。陶罐 5件。1件(M1∶1)大口,圆唇,鼓腹。平底,器身有隐约可见的绳纹。口径31.2、腹径50.8、高41.8厘米(图一:2)。其他4件均为小口,圆唇外卷,短颈,圆肩, |
1988 | 浙江平阳发现一座晋墓 | 考古 | 1966年3月,浙江省温州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从平阳县收集到一批铜器和瓷器。器物出土于该县敖江区种玉乡横河村西晋墓中,是当地农民在平整土地时铲除一土墩后发现的。根据当时现场调查和农民回忆,墓葬南北向,砖构,由甬道和前、后墓室构成,全长7米,甬道偏在一侧,券顶,底砖铺成人字形。墓砖有黄和灰青二色,饰钱纹和菱形纹。规格:黄色34×17×5厘米,灰青色砖35×13×5.5厘米。前室约3×1.1米,后室约3×1.3米。器物均分布在两墓室中。随葬品有:铜器3件、瓷器12件。铜器:1.洗器呈扁圆,口及腹局部残缺,敞口宽沿,束颈,壁略弧。腹饰弦纹五圈,肩腹间施对称小耳,平底矮圈足。高12、口径29厘 |
1988 | 湖北宜都陆城发现一座东汉墓 | 考古 | 1985年7月,宜都县陆城在建房推土时,在县城西南约0.7公里处发现了一座东汉时期的墓葬。宜昌地区博物馆与宜都县文化馆立即组成了发掘清理小组,自7月12日开始至8月2日止清理完毕。墓地地势略高于周围地平面,据当地群众反映,这座古墓原是一高约4米的土包子,后被挖为平地,估计这一土包子就是原来的封土堆。此次发掘由高应勤负责,参加工作的还有卢德佩、杜国柱、王家德、杨华等同志。现将这座墓葬的情况介绍如下:该墓为长方形竖穴券顶砖室墓,甬道及券顶已被破坏,原状不明,在前室的西端隐约可见残存下来的甬道壁。发掘清理时墓壁砖已全部暴露在外。墓葬由前、中、后三个室组成,皆长方形 |
1988 | 浙江嵊县六朝墓 | 考古 | 嵊县地处浙东新嵊盆地,在盆地四周山麓埋葬着大批汉至唐朝的古墓葬。近年来在城关镇及石璜镇附近的基建中,陆续暴露出一批汉、六朝古基葬。经上报省文物局同意,县文管会配合基建工程,先后发掘了七十多座墓葬。现将其中的十座六朝砖室墓(东吴墓二座,西晋墓二座,东晋墓四座,南朝墓二座)报导如下。 |
1988 | 浙江诸暨县唐代土坑墓 | 考古 | 1983年10月和1984年8月,诸暨县城东南20公里的浬浦乡梅西村砖瓦厂,在制砖取土时,先后发现唐墓两座。1986年6月,距县城北侧1公里处的诸暨电除尘器厂工地施工时,又发现了唐墓一座。我们闻讯后都立即赶到现场。墓内随葬遗物已被取出,但木棺仍置于墓坑中未曾移位。调查时除将出土器物作了征集以外,还进行了文物出土情况的了解,并对遗存的木棺内外作了清理,清出了铜钱一批。上述三处墓葬,形制和葬具基本一致。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1983年10月出土的墓编为诸M1,1984年8月出土的墓编为诸M2,1986年6月出土的墓编为诸M3。 |
1988 | 晋宁石寨山1号墓贮贝器上人物雕像考释 | 考古学报 | 云南晋宁石寨山1号墓,位于该墓群五十座墓葬的中心区域,墓向统一向东,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6号墓即滇王墓约10米,地处下坡,高差约1米。滇王墓出土随葬器物三七○件,其中兵器八十一件,金器一二三件。1号墓随葬器物二二九件,除本文考释的祭祀人物贮贝器外,还有兵器六件、陶纺轮五件、绕线板二件、铜镜二件(其一有"畜思君王"铭文)、耳环三十五件、玉镯七件,和数以公斤计的孔雀石、绿松石、玛瑙、软玉、珊瑚、琥珀和料珠等各种珠饰,以及 |
1988 | 淄博市南韩村发现战国墓 | 考古 | 南韩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东北约2公里处,1984年秋我馆在村东北的齐陵山东北麓发现了一处战国墓地。由于农民取土,墓地已遭破坏,地表被削去2—3米,墓口也被削去,墓地北部的墓葬已破坏殆尽,我们只对墓地南部的13座墓进行了清理。这些墓葬排列较有顺序,南边的11座大体呈东西向,北边的二座大体呈南北向,没有互相打破、迭压的现象。 |
1988 | 江西临川县宋墓 | 考古 | 1985年5月,江西临川县温泉乡莫源李村农民在窑背山发现一座古墓。墓地现场被毁,尚可见残砖乱土,经调查询核,知该墓为双穴砖室合葬墓,坐北朝南。该墓出土文物丰富,有金质饰件、水晶佩挂、文房工具、陶瓷器皿、铜锡器物等。尤其突出的是出土了大批瓷俑,文吏武士、明器神煞,形象多种,情态各异,共七十余件。大部分俑底座下有墨书题记,尚隐约可见。该墓伴出墓碑、地券,有纪年可考。墓主为南宋邵武知军朱济南,死于庆元三年(1197 |
1988 | 吴王余昩墓的发现及其意义 | 东南文化 | 吴王余昧墓的发现,是江苏近年来考古工作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本文拟据此并结合大港至谏壁一带的两周墓葬,对吴国史上几个重要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宜侯矢簋之宜与丹徒宜侯矢簋,1954年在丹徒县北山之东的烟墩山出土,其铭长120余字,(?)(以下用△代)字凡五见.①历年来专家学者对此字多有考证,郭沫若、唐兰、陈梦家、黄盛璋、刘启益等皆释“宜”.其地望或说在今丹徒附近;②或说在东南地区;③或说为国名;④并有人认为其地在陕西境内之散国附近;⑤或说宜即宜阳.⑥陈邦福先生释“俎”,可能是 |
1988 | 辽宁新金县王屯石棺墓 | 北方文物 | 王屯石棺墓位于新金县普兰店镇(新金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北约100公里处的偏僻山沟里,与瓦房店市万家岭乡相邻,属同益乡。1974年,王屯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先后发现两座石棺墓,分别编为M_1、M_2。两座墓相距约40米。同年,新金县文物干部戴廷德同志对上述两座墓进行了清理。清理工作结束后,我们又多次在其附近进行了调查。两座墓均座落在王屯西南山山坡上。此处原为坟地,现已辟为村民住房和菜地。据群众反映,多年来由于深翻土地,这里经常发现石棺墓。由此推测这里原来应是一处石棺墓地。现将两座墓清理与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
1988 | 山东梁山东汉纪年墓 | 考古 | 1983年12月初,山东省梁山县城关镇馍馍台大队窑场在安装制砖机时,发现一座古墓。梁山县文化馆和菏泽地区博物馆得讯后,分别派张爱民、郑世荣及周元生予以清理,全部工作自12月11日始,至19日结束。该墓位于梁山北坡山脚下,大队窑场的西侧,西距梁山油漆厂约200米(图一)。墓室内遍布淤泥,并呈北高南低状。经调查和初 |
1988 | 辽宁康平县后刘东屯二号辽墓 | 考古 | 1982年8月,康平县小城子乡后刘东屯村北1公里处的坨坑内,发现一座砖筑马蹬形单室辽墓,该墓已为村民所毁。9月,我们对这座辽墓进行了清理,编号为一号辽墓。同时,我们在该墓附近进行了调查。又发现 |
1988 | 山西省朔县赵十八庄一号汉墓 | 考古 | 朔县赵十八庄汉墓群,位于赵十八庄村东南,东距县城约5公里。墓群东区分布较密,现存7个外表呈圆丘状的封土堆(图一)。1985年6—8月,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养鸡场的施工建设,我们在鸡场西围墙内侧发掘清理了一号墓,编号85SZJM1,现将出土情况报告如下。一、墓葬形制一号墓位于墓群东缘,四周为现代农耕土,地表未见其它古代文化遗存。整个墓葬 |
1988 | 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发现的战国墓 | 考古 | 1986年10月下旬,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城建部门,在该区菜园东路修筑地下管道时,先后发现了三批陶器。经区文教局郗德山、屈建基等同志现场调查与收集,确认这些陶器分别出自三座墓葬。墓皆土坑竖穴式,间距不足20米,墓底距现地表深2.5—2.7米。调查中,在出土陶器的附近发现有木质葬具的朽痕和人骨,因墓破坏严重,其平面及结构已无存。 |
1988 | 1987年夏安阳郭家庄东南殷墓的发掘 | 考古 | 郭家庄在安阳市西北、高楼庄西南约300米。1987年夏,安阳市平原制药厂在该村东南建三栋家属宿舍楼及两座仓库,占地约3600平方米。我队在配合时,只对建筑占用地进行了铲探,共发现墓葬10座,其中6座是殷墓,其余4座是北朝墓和唐墓(图一)。今将6座殷墓的情况报导如下:6座殷墓可分两组,在东南角的 M1—M3,在西北角的 M7—M9各为一组。M2、M3的墓室较大,墓底在地面下9米处,已被盗,这两墓的南侧1米多处有一座楼房,考虑到安全问题,未作。其余4座墓中的随葬器物式样相同的极少,为便于读者利用,分墓介绍之。M1 长方竖穴墓,墓口深1.80、底深4.80、长2.70、宽1.20米。方向0°... |
1988 | 上海青浦县重固战国墓 | 考古 | 1979年与1983年,我会先后在青浦县重固镇福泉山和邻近的庄泾港两处进行了发掘。两处相距约0.5公里,共发掘清理了五座墓葬(编号为79青庄1、2号墓,83青福1、2、4号墓)。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五座墓葬的年代分属战国中晚两期。 |
1988 | 湖北江陵雨台山21号战国楚墓 | 文物 | 1986年,为配合荆(门)沙(市)铁路工程,我们先后在江陵县雨台山清理了数十座古墓葬,其中21号墓出土4支有音律名称的残竹律管。报道如下。墓葬形制21号墓位于江陵县纪南区雨台村的一处台地上,西距纪南城东城垣约1公里,南距1975年发掘的雨台山墓群300余米。是一座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方向195度。墓口距地表0.8米,口大底小,上口长4.7、宽4米;墓底长3.2、宽2.04米;深5.16米。墓坑上部 |
1988 | 山东泰安县旧县村汉画像石墓 | 考古 | 1965年1月,泰安县旧县村农民取土时,发现一座汉画像石墓。我局闻讯后即派员前往现场查看,墓顶早已塌毁,部分画像石已经露出。清理工作从2月11日开始到18日结束,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结构墓葬位于泰安东南12.5公里的旧县村西300米处的一块高出地面近3米的台地上,西侧紧靠泰良(泰安至良庄)公路(图一)。墓门朝南,方向180°。南 |
1988 | 杭州北大桥宋墓 | 文物 | 1982年7月,我所获悉杭州市北郊北大桥联片供热工程中发现墓葬,即派董忠耿等同志前往现场调查清理。此墓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墓壁单砖平砌,墓底单砖平铺。墓室长2.2、宽0.86、高1米。内有棺木一具,棺木和墓壁的空隙很小,棺长2.06、宽0.68—0.72、高0.78米。随葬器物已由工程人员收集 |
1988 | 辽宁阜新辽萧仅墓 | 北方文物 | 1981年1月20日,辽宁省阜新县八家子乡果树村村民发现一座辽代砖室墓,遂即上报。县文物主管部门及时派人进行清理。现予以简述,并对墓志略为考释,以求教正。萧仅墓位于阜新县八家子乡西北3公里的乌兰木图山南坡,东距果树村约1500米。乌兰木图山海拔831.4米,为阜新境内第一高山,属医巫闾山系。汇入大凌河水系的牤牛河即发源于乌兰木图山西坡。果树村东北侧是一条小河,为牤牛河支流。墓就座落在乌兰木图山南坡下,座北朝南,山坡平缓,四周较为开阔(图一)。 |
1988 | 仪征胥浦101号西汉墓《先令券书》补释 | 文物 | 读《文物》1987年第1期刊载的陈平、王勤金同志《仪征胥浦101号西汉墓初考》(以下简称《初考》),获益不鲜。对照原简图版及摹本,认为《初考》中有可补充、商榷之处。我对简文释读如下: 元始五年九月壬辰朔辛丑,今高都_1里朱夌,二(夌)庐居新安里,甚(疒交)其死,故请县_5乡三老、都乡有秩、左(佐)、里(阝巿)(师)田谭等_2为先令券书。夌自言:有三父,子男、女_2六人,皆不同父。[欲]令子各知其父家次:子女以_5君、子真、子方、(?)(傈)君,父为朱;孙弟公文,父.吴衰近君;女弟弱君,父曲阿病(?)长宾(?)_(10)。妪言:公文年十五去家,自出为 |
1988 | 江陵马山十座楚墓 | 江汉考古 | 纪南城西北约8.5公里的马山砖瓦厂地处一片土岗丘陵,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于1982、1983年曾先后发掘了厂区内一号、二号二座楚墓。在配合马山砖瓦厂取土工程中,我们于1984——1985年又发掘了8座楚墓,编号马砖M10——17。与此同时,在砖瓦厂西边约1公里处的联山林场渠道边,发掘了二座楚墓(图一),编号马联M1—— |
1988 | 宁夏盐池县张家场汉墓 | 文物 | 张家场汉墓位于盐池县柳杨堡乡张家村西南,距县城17公里。这里为一处汉代墓葬群,数年来,当地村民挖药材及平整土地时,在东西宽约2.5公里的范围内多有汉墓发现。汉墓的北面为一座秦汉时期的古城遗址。 1984年8月至9月间,因暴雨致使地面塌陷数处,经勘察,推测塌陷处为古墓葬。在盐池县文体科的协助下,我们对发现的八座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葬编号为M1—M8(图一)。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1988 | 彭阳新集北魏墓 | 文物 | 1982年夏,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文物工作站在彭阳县(当时属固原县辖)西南的新集乡石洼村发现两座古墓(图一)。1984年3月经上级批准,固原博物馆对墓葬进行了发掘。现将这次发掘的主要收获报告如下。 |
1987 | 湖北宜都县刘家屋场东汉墓 | 考古 | 刘家屋场为一高约10米呈南北向的岗地,东距陆(城)枝(城)公路约50米,隶属湖北省宜都县陆城镇解放村四组。1986年6月中旬,宜都县政府在此修建城南路时,发现一批砖室墓。经有关部门履行申批手续后,于6月29日至7月15日由宜昌地区博物馆和宜都县文化馆联合进行了发掘。共发掘5座墓葬。1985年7月,陆城 |
1987 | 四川绵竹县船棺墓 | 文物 | 1976年2月,绵竹县清道公社三大队一社员在其住房侧挖沼气池时,发现一座船棺墓(编号为M1)。当我馆同志赶到现场时,船棺已取出,墓坑处已建成沼气池。我们只得将船棺和收集的100多件器物运回整理。现简报如下。据调查,船棺位于距地表深1.8米左右的砂卵石层中(此处农耕土厚约0.3米,下为0.5—0.6米厚的黄砂层,再下为砂卵石层)。船棺南北向,上面除铜戈、铜矛顺着船棺放置外,大批铜器和少量陶器放置较乱。铜器少数被损坏。陶器全部破碎散失,器形和数量不明,我们仅拾得十余片有细绳 |
1987 | 山东诸城县西汉木椁墓 | 考古 | 1985年3月,诸城县城西郊杨家庄子窑厂挖土做砖坯时,在深四米多的地下,发现了一座木椁墓(图一)。当时将该墓顶部、棺椁盖等部,进行了部分拆除,因墓内积水很多而暂停。4月12日,该厂有一工人向县博物馆反映了该墓发现情况,县博物馆立即派人前去调查现场,并组织了人力,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收获颇大,现将情况简报如下。 |
1987 | 山西大同东郊元代崔莹李氏墓 | 文物 | 1976年4月,大同市北御河灌溉管理处工人在东郊曹夫楼村本单位院内挖自来水管道时发现一座古墓。我们赶到现场时,墓内随葬品均已移出。经清理现场,向有关人员调查了解,墓葬情况可以大致报道如下。 |
1987 | 黑龙江海林北站渤海墓试掘 | 北方文物 | 北站村位于牡丹江左岸,西南距海林县城约37公里,属于海林县柴河镇(图一).墓地座落在村西约1.5公里的西山东南脚下的缓坡上,墓葬分布较为密集,一般间距1~2米左右,共有五十余座。所有墓均高出于地表0.8~1米左右,其上杂草丛生。由于当地农民长期于此取石,以致绝大多数墓葬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此墓群是黑龙江省博物馆于1958年4月在牡丹江下游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的,曾有过报导。 |
1987 | 内蒙古敖汉旗沙子沟、大横沟辽墓 | 考古 | 1976年春和1983年夏季,分别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南部的金厂沟梁镇四六地沙子沟和新地乡大横道子村大横沟的山上,各由牧民们发现一座辽墓。敖汉旗文物管理部门于1982年5月和1983年8月,先后对这两座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两座辽墓地处燕山山脉的余脉努鲁儿虎山北麓的山地上(图一)。这里群山连亘,海 |
1987 | 山东诸城臧家庄与葛布口村战国墓 | 文物 | 一 1970年春,在山东诸城县臧家庄(现名龙宿村)发现一批青铜器,部分器物曾在《文物》上作过介绍。1975年,在青铜器出土地点西北约10米处,发现一座古墓,次年春作了清理。经研究认为,青铜器出土地点是此墓的随葬坑之一,另有一随葬坑位于主墓西北约10米。在1970年出土的青铜编钟、编 |
1987 | 河北三河大唐迴、双村战国墓 | 考古 | 大唐迴、双村位于三河县灵山乡,南距县城约5公里,北依燕山余脉,西有泃河由北向南经双村村西流过,三平公路(三河至平谷)经大唐迴村西。这一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依山傍水,古遗址和古墓葬分布较密,农民动土时不断有文物出土。1974年,灵山乡道班的同志,在大唐迴村西修筑公路时,于公路西侧发现青铜器4件。三河县文化馆姚宝珍同志做了征集工作。1975年双村农民在村南使土时也发现了青铜器。1978年廊坊地区文化局,在三河县灵山乡举办文物干部训练班时,对以上地点 |
1987 | 昭陵发现陪葬宫人墓 | 文物 | 几年来,陕西昭陵博物馆在昭陵陵园附近东侧的山坡上先后发现陪葬宫人墓六座(图一)。这些墓葬没有封土的痕迹,墓室小而矮平,随葬品极少,墓志制作粗糙,志文也很简略。尽管如此,这些墓志文等也能提供一些有用的史料,对研究唐代葬制还是很有价值的。现将新发现的昭陵陪葬宫人墓作一简要介绍,并对墓志中的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一、昭容一品韦氏墓(韦尼子墓) |
1987 | 山西长治市北郊唐崔拏墓 | 文物 | 1984年8月,漳泽电厂在长治市北郊25公里处的安昌村施工中,发现一座唐代砖室墓,我馆派员前往作了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与墓室情况此墓位于漳河水库东岸,在安昌、临漳、高家庄三村之间(图一)。清理前,地面受大型车辆辗压,墓顶已坍塌,形制与高 |
1987 | 浙江淳安左口土墩墓 | 文物 | 1979年秋,淳安县左口公社龙坑坞农民在小塘坞遗址发现了一批石器、陶器与原始青瓷器等。我们闻讯后,偕同县文管会同志前往调查、试掘,并清理了五座墓葬。现简报如下。 |
1987 | 甘肃武威南滩魏晋墓 | 文物 | 1976年5月,武威市金沙乡赵家磨村林场在南滩开荒造林时发现一座砖室墓。市文管会即派人清理,出土各种随葬品30余件。同年6月地区博物馆会同市文管会对这里的墓葬作了全面调查。南滩是一个古河床,在东西约1公里、南北约3公里的地面上分布着大小50多座墓冢。我们发掘了其中的两座,编号为一号、二号墓(WNM1、M2),出土一批陶器、金器、铜器、漆器等随葬品。现简报如下。一号墓一号墓为砖室墓,上有封土。墓向90度。有墓道、墓门、甬道、前室、后室。清理过 |
1987 | 辽宁朝阳市辽刘承嗣族墓 | 考古 | 朝阳市西南7.5公里,西大营子乡西涝村,有一山谷地,俗称"西山洼"。1970年,群众整地时发现三座墓葬,出土两方墓志,现藏朝阳地区博物馆。1979年,省考古训练班派戴元立、吴青云、王刚、王成生等同志前往调查,发掘了两座墓。1980年,王成生、李宇峰二同志去墓地核实材料,又发掘一座小墓。该墓地前后共发现六座墓葬。一、地理形势与墓葬分布西山洼地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北面高山连绵,主峰王楼山拨高557米,东、西两侧 |
1987 | 河北蔚县榆涧唐墓 | 考古 | 1982年9月,河北省蔚县黄梅乡榆涧村农民在村中动土盖房时,发现一座唐代墓葬,随即由地、县博物馆对该墓进行了清理。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
1987 | 南京狮子山、江宁索墅西晋墓 | 考古 | 1984年秋和1985年春,我馆分别在南京市区内的狮子山和江宁县淳化乡索墅砖瓦厂清理了两座西晋时期的墓葬,整理结果简述如下。一、索墅砖瓦厂一号墓1985年2月上旬,江宁县淳化乡索墅砖瓦厂工人在挖方取土时,发现此墓(编号85JSM1)。2月12日,我馆闻讯后随即派员前往,清理了残存的墓葬前室,其后室则已全毁(图一)。 |
1987 | 江苏仪征胥浦101号西汉墓 | 文物 | 近年来,为配合仪征化纤联合工业公司基建工程,我们先后清理了一百余座古墓葬,其中101号墓为西汉元始五年纪年墓,墓内出土了一批有价值的竹简和器物。现先报道如下。一墓葬结构101号墓位于原胥浦公社佐安大队姜村 |
1987 | 山西省长治县郝家庄元墓 | 文物 | 1984年10月,山西长治肉联厂在长治县郝家庄西侧太焦(太原—焦作)铁路东侧施工中,发现一座元代墓葬,我馆人员闻讯赶到时,墓葬已被扰动,随葬品均已取出。但墓葬形制完整,墓内尚存壁画,现简报如下。一墓室结构此墓坐北向南,为方形穹隆顶砖室墓。墓室边长2.36、高3.2米。北壁下横砌高0.4、宽1.7米的棺床,上铺边长0.34米的方砖。墓门为券顶,在南壁正中,高1.4、宽0.96、 |
1987 | 密县五虎庙北宋冯京夫妇合葬墓 | 中原文物 | 1979年4月,该墓在河南省密县曲梁公社五虎庙村发现。1981年11月,在该墓南边施工中,发现北宋冯京续妻富氏墓志一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闻讯后,派李敬昌、郭木森同志前往现场处理。12月初,县文化馆派魏殿臣、孙树森同志配合了该墓的清理。清理工作历时36天结束。通过对该墓的发掘,使我们获得了一批珍贵的瓷器和四合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墓志。现将此次发掘的主要收获报告如下: |
1987 | 内蒙古库伦旗七、八号辽墓 | 文物 | 库伦旗七、八号辽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奈林稿乡前勿布力格村附近。前勿布力格村西北距库伦旗政府所在地80公里,村东约1公里即为新开河,对岸为辽宁省阜新县。村西南1.5公里处有一座土岗,当地称为王坟梁,梁上分布着数十座大中型辽墓。 1972年,吉林省博物馆会同哲里木盟文化局、库伦旗文化馆等单位(当时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首次在王坟梁上发掘了一座大型墓葬,当时编为一号辽墓。1974年,又在此地发掘了二、三、四号辽墓。1980—1981年,内蒙古文物工作队与哲里木盟博物馆在这里对五、六号辽墓进行了发掘。1985年5—7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哲里木盟博物馆共同在这里发掘了两座大型墓葬,将其编... |
1987 | 四川宝兴陇东东汉墓群 | 文物 | 1982年春,宝兴县文化馆在县城西北20公里的陇东乡老场村发现东汉墓群,第一次清理了5座(编号:M1—M5),编写了清理简报。为配合乡镇规划,四川省文管会和宝兴县文化馆组成联合调查考古队,开展了全面调查和发掘工作。1985年3—5月,清理墓葬103座(编号:M6—M108)(图一)。其中101座在桥碑东侧,有尸骨113具,M97是唐代土坑墓;在距桥碑北面约100米的探点1处,清理土坑木棺墓1座(M67),瓮棺墓 |
1987 | 辽南地区花纹砖墓和花纹砖 | 考古 | 一、发现与分布辽南地区花纹砖墓和花纹砖的发现时间较早。1905年鸟居龙藏就曾在旅顺、北三十里堡、石河驿、复州、永宁城、槐书房、熊岳城等地发现了花纹砖和文字砖,这些发现曾在1910年出版的《南满洲调查报告》中作了报导,书中并附有图录。1910年滨田耕作,在旅顺刁家屯发现了 |
1987 | 陕西扶风强家一号西周墓 | 文博 | 强家村,位于岐山山脉的南麓,现属扶风县黄堆乡。村西约300米处有一条南北向的小沟叫强家沟,沟的西崖上边,是一片呈三角形的塬地,西和岐山县的凤雏村隔沟相望,地势北高南低。考古工作者曾经在这里发现过西周房屋基址的散水、灰坑、墓葬和车马坑,是西周岐邑范围内的重要遗址区之一。1974年12月,有名的师(?)鼎等七件青铜器就发现在这里。 |
1987 | 汉初平元年朱书镇墓陶瓶 | 文物 | 西北大学历史系文物陈列室收藏一件东汉初平元年朱书陶瓶,系解放前西汉长安城旧址出土,发现经过今已不详。吴荣曾同志《镇墓文中所见到的东汉道巫关系》一文曾提及此瓶,但所述极其简略,且所引瓶上的一段朱书文字稍有错漏。现将此瓶介绍如下。瓶为泥质灰陶,火候较高,质地坚硬。小口卷沿,折肩,斜直腹,小平底。通高27、肩宽12、底径7厘米(图一、二)。腹 |
1987 | 四川崖墓开凿技术探索 | 四川文物 | 崖墓在四川地区分布极其广泛,几乎整个四川盆地都有,此外在盆地边缘地区以及古代与四川关系极为密切的云南昭通地区和贵州遵义地区也有少量分布。据现已发表的资料和笔者历年调查所得资料初步统计,崖墓在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境内的五十多个县、市都有发现。崖墓不但分布广泛,而且数量众多,如乐山附近有崖墓万座以上,彭山仅沿岷江两岸就有崖墓近三千座,而三台仅原汉棲县县治所在的棲江乡,崖墓就多达近万座。崖墓流行的时代很长,从现有资料可知,四川地区的崖墓在西汉末期已经出现,并且一直流行到南北朝前期。崖墓的规模也大小参差、各相殊异,规模宏大的崖墓总面积可达330平方米,总容积可达750 |
1987 | 福建福州郊区清理南宋朱著墓 | 考古 | 1974年3月,我馆接到报告,在新店猫头山挖土填平路面时,发现古墓一座(编号M1)。3月18日我馆派人前往现场,用了两天时间将墓葬清理完毕。 |
1987 | 乐山麻浩崖墓研究 | 四川文物 | 麻浩崖墓群位于乐山市城东凌云山南坡的麻浩,从大地湾内至虎头湾东侧,绵延300余米。崖墓分层排列,高低错落,左右毗连。在崖墓分布最密集的虎头湾东侧地段,层数多达九层。(图一)据乐山市文物部门1985年普查结果,总数为330座,时代属东汉。 一、墓葬形制结构、葬具和随葬品 从麻浩已暴露出来的一百多座崖墓看,形制结构大体可分为单室、双室和多室墓三种类型。各类墓一般都凿有墓道,墓道长短决定于崖面的陡峭与否,而与该墓结构和规 |
1987 | 陕西米脂县官庄东汉画像石墓 | 考古 | 1980年秋,陕西省米脂县官庄村的农民在施工中发现镶嵌有画像石的古墓一座,当即停工保护。1981年8月,由慕嘉碧、李忠垣等同志对该墓进行清理,随后,笔者又对该墓做了调查、测绘、记录。现将墓葬结构及画像石的组合内容作一介绍。 |
1987 | 江苏镇江谏壁王家山东周墓 | 文物 | 1985年4月,江苏省电力建设三处在镇江市丹徒县谏壁镇东南的王家山施工时,出土数件青铜器。我馆闻讯后即派员前往,了解到铜器出自一座东周墓。现将此墓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1987 | 四川简阳东溪园艺场元墓 | 文物 | 简阳县东溪园艺场在县城东北约5公里处,位于沱江东岸的庙子山下。1974年,当地群众在园艺场九队的梨园中耕地时发现一座石室墓(图一)。我会考古工作队与简阳县文化馆对此墓进行了清理。现将情况介绍于后。 |
1987 | 山东五莲张家仲崮汉墓 | 文物 | 张家仲崮村位于五莲县城西北15公里处。墓葬发现在村北仲崮山阳半坡上,南临潍水,北面1公里是潍徐公路(图一)。1982年2月,张家仲崮村民在这里挖土盖房时,挖出一批铜器、陶器、玉器和漆器。当地文物主管部门到现场调查,发现这批器物出于一座被破坏的古墓葬。在其周围还有三座古墓已暴露出墓圹和墓道口。经上级批准,由潍坊市博物馆和五莲县图书馆对四座古墓进行了发掘和清理,现简报如下。 |
1987 | 江苏仪征烟袋山汉墓 | 考古学报 | 烟袋山汉墓(编号YYM1)位于江苏省仪征县龙河乡丁冲村南,北距龙河乡2公里,西南距仪征县城约8公里。该地属蜀岗小丘陵地带。墓上有较大的封土堆(图版拾叁,1)。过去发掘的仪征县胥浦乡化纤联合公司工地汉墓群、盘古山汉墓、高邮县天山一、二号汉墓,邗江县甘泉汉墓,扬州胡场汉墓等汉代墓葬离这里都不远(图一)。近年来,当地群众在烟袋山附近取土烧窑和建房发现了该墓,并部分毁坏。1985年10至12月我院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清理。参加发掘工作的有张敏、孙庆飞、王根富等同志。工作期间,曾得到仪征县文化局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谨致谢意。现将发掘结果报告如下。 |
1987 | 山东临沂中洽沟发现三座周墓 | 考古 | 1984年8月,山东省临沂市汤河乡中洽沟村窑厂烧砖用土时,发现了一批青铜器和陶器,我馆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调查,经现场勘查,发现三座墓葬,但已被群众取土时破坏,其中七件铜器被取出,大部分陶器已破碎,我们将群众取走的铜器全部收回,并对三座残墓进行了清理。 |
1987 | 江西吉水纪年宋墓出土文物 | 文物 | 1982年春,吉水县金滩乡洞源村农民在本村太平山野鸽形坡地劳动时发现一座长方形砖室墓。墓为券顶,座北朝南。墓内出土一批随葬器物,其中几件瓷器甚为精细。这批文物大多由中共吉水县委宣传部收集,其中一件瓷枕现存丰城县文物陈列室。在吉水县文化馆邓南生及丰城县文物陈列室万德祥等同志的协助下,经调查,该墓伴出地券,为一纪年宋墓。现将出土器物介绍于次。 |
1987 | 山西芮城东周墓 | 文物 | 1962年秋,芮城县岭底乡坛道村农民在挖窑洞时,掘出一批铜器和一具人体骨架。铜器由县文化馆保存。我所曾派人前往清理。坛道村位于芮城县东北,距县城约30公里,东与平陆县相邻。村子地处中条山阳坡,南望黄河,北高南低(图一)。村西有一条深沟,铜器即出于深沟东沿的一座古墓 |
1987 | 嵩县北元村宋代壁画墓 | 中原文物 | 1986年10月,嵩县城关镇北元村西砖厂在备土中发现一座砖室墓。1987年3月8日,我队派李献奇、王文浩二同志前往发掘,3月26日发掘结束,历时15天。该墓曾被盗掘,墓底紊乱不堪,葬具、葬式不明,室内随葬品也被取走。但该墓结构保存完好,从墓壁到墓顶,满室彩绘,内容丰富,十分华丽,所有构件全为水磨或雕饰青砖砌成,是一座典型的宋代仿木建筑砖雕壁画墓,现将清理情况简报于后: |
1987 | 山西朔县西汉并穴木椁墓 | 文物 | 近年来,平朔考古队在山西朔县城北露天煤矿附近发掘了一批秦汉墓葬,其中于1983年4月发掘的第三生活区一、二号墓为并穴大型木椁墓,现专为报道如下。一、墓葬形制一、二号墓同茔并穴,平面均作长方形,上面的封土已被铲平。一号墓,方向93度。斜坡墓道开在墓室东端正中,长11、宽1.7、坡长11.8、深1.6 |
1986 | 重庆市临江支路西汉墓 | 考古 | 1982年11月,重庆市交电公司在市中区临江支路进行的基建工程中,接连出土古代铜器。并发现土层下敷设有大面积的木板。市交电公司基建科得知工地这一情况后立即通知了我馆。经派员实地了解,确定此处为西汉时代的墓地,施工区内,共发现五座墓葬。在交电公司及工程承建单位市住宅公司一队的支持和配合下,我馆追回了流散文物,并对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工作从11月24日开始陆续至83年2月8日结束。五座墓葬编号分别为 M1、M2、M3、M4、M5,因 |
1986 | 河南偃师杏园村的六座纪年唐墓 | 考古 | 1984年夏季至1985年秋季,我队配合洛阳首阳山电厂建厂过程中,在杏园村南又清理了六座有墓志纪年的唐墓,这六座墓与我队前此发表的两座唐墓同在一片墓区,相互距离不过百米。在此范围内,我队还曾清理过一座东汉壁画墓及两座魏晋墓。它们也均在厂区范围之内,相互距离均在数百米之内(图一)。墓地北枕邙山南麓的冲积扇,由于年深久远,山洪淤漫,墓口以上堆土均在3米以上。这里介绍的六座纪年唐墓均保存完整。除一座为单室砖券墓外,其余五座均为形制相近的土洞墓。墓道在墓室之南,墓底最深 |
1986 | 江苏邳县白山故子两座东汉画像石墓 | 文物 | (一) 墓地环境 1981年9月,我们在邳县白山故子村清理了两座东汉画像石墓。故子村位于邳县西南30公里的西白山旁,与睢宁县古邳公社交界,属邳县占城果园所辖。西南1.5公里为斗山,东南1公里为东白山,东面2公里为廿山,北面紧靠白山湖。此地石料丰富。为建造画像石墓提供了方便。村旁有个叫"故子"的大土墩,两座画像石墓就挖在大土墩上。经调查这个大土墩是一处东西约长60、南北宽50、高出四周地面4米许的商代遗址。由于长年雨水冲刷和社员在遗址上挖土,遗址形成南高(约4米)北低(约1.5米)的漫坡。遗址南部紧挨故子村,从社员建房切削的断而上,可清晰地看到夹杂着大量灰陶片 |
1986 | 云南弥渡苴力战国石墓 | 文物 | 弥渡是云南中部偏西一处较大的山间盆地,元江的支流毘雌江由北向南流经其间,西北越过红岩山就是洱海及大理盆地。苴力在县城南19公里处(图一)。1979年夏,当地社员在毘雌江两岸山麓发现被雨水冲刷出的古代石墓墓口。1980年1月中旬,我馆文物工作队会同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工作同志清理发掘了墓葬10座。 |
1986 | 山东邹平县大省村东周墓 | 考古 | 邹平县苑城公社武装部于1979年3月在大省村东修筑打靶台取土时,发现古墓数座,出土一批文物,经省文物主管部门批准,惠民地区文物组、邹平县图书馆于同年11月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大省古墓群位于邹平县城东北24公里的大省村,西距孝妇河1.5公里(图一)。这里地势原为高台地,现最高处为打靶台。靶台 |
1986 | 麻城楚墓 | 江汉考古 | 1984年9月,麻城县宋埠镇砖瓦厂在生产取土中,于白骨墩发现古墓葬。我们获悉后,随即对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同年11月田野工作结束,共发掘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六座。白骨墩位于麻城县西南的宋埠区李钊乡大胜山村,东距宋埠镇约3公里,东面约200米为麻(城)红(安)公路,举水在墓地东面约1.5公里处自北向南流过,墓地东南面的砂质沃土平原即由举水冲积而成。墓地西、北面是一片连绵不断的丘陵低山。白骨墩的六座墓葬就在这平原与丘陵接壤处的一高出东南面平地约6—7米的小土丘上(图一,1)。 |
1986 | 云南祥云大波那木椁墓 | 文物 | 1977年6月,大理州文管所、祥云县文化馆为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在祥云县大渡那村联合清理了一座战国时期的木椁墓。此墓位于大波那村东约2公里外,象山的缓坡台地上,西邻黑龙山,与1964年云南省文物队清理的木椁铜棺墓基地仅相隔1.5公里。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1964年省文物队清理的木椁铜棺墓编为M1,这次清理的编为M2(图一)。现将M2的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1986 | 长沙西郊桐梓坡汉墓 | 考古学报 | 桐梓坡位于长沙市西郊银盆岭区,地处湘江西岸。它东距湘江河岸约1.5公里;北连王佩龙子山、银盆岭;西临低洼的铜盆湖;南以陡壁山、狮子山为屏。这一带岗峦起伏,陵丘毗连,古墓葬多散布于岗丘的顶部,分布比较密集。墓地土质上层为第四纪红色网纹土,下层为砾石黄粘砂土。规模稍大一点的墓葬,墓底均挖到砾石黄粘砂土层中。桐梓坡一带以前未经大规模的开发,基本上保持原来的地貌,有些墓葬的封土至今尚完好的保存。1979年9月至1983年3月为配合基本建设,长沙市文物工作队在本市西郊的桐梓坡、银盆岭、茶子山等地发掘了一批西汉中小型墓葬(图一)。 |
1986 | 郑州市向阳肥料社汉代画像砖墓 | 中原文物 | 郑州市向阳肥料社,位于郑州市南关外的陇海路南侧,东距烟厂街约120米。1985年3月,该社在基建施工中发现两座画像空心砖墓。当负责施工的袁一民同志报告我所后,经报请省文化厅文物局同意,我所及时派人作了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1986 | 江西瑞昌发现两座北宋纪年墓 | 文物 | 1982年11月,瑞昌县黄桥公社白杨大队新屋王村社员王友贤在取土时发现一座宋墓。1983年3月,瑞昌县大德山林场内港大队社员徐清和开荒时也发现一座宋墓。县博物馆收存了两座墓的出土文物,并调查了两座墓的形制及器物出土情况。现分别概述如下。 |
1986 | 长春近郊的金代完颜娄室墓 | 北方文物 | 完颜娄室墓位于长春市东10余公里的石碑岭,现属市郊三道乡丰产村刘家炉屯。该墓是吉林省比较重要的金代遗存之一,从近代开始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注意。解放前,墓地曾被盗掘。日本学者曾多次到此调查,发表过一些资料,近年来,吉林省和长春市的文物工作者又几次进行实地调查,获得 |
1986 | 江西瑞昌县李洋湖南宋墓 | 考古 | 1983年2月,江西省瑞昌县大桥公社金凤大队李洋湖村社员李子江同志,因建房屋,在打墙基时发现古墓一座。县博物馆闻讯后,即派人前往进行了详细调查及清理。现将情况简报如下。一、地理位置该墓位于大桥公社金凤大队李洋湖村后的红壤台地上,距公社约8公里,墓的东、西、南面百米处为赤湖。此处曾出有古墓,据我 |
1986 | 安阳郭家庄的一座殷墓 | 考古 | 1983年11月20日安阳市供电局小工厂在基建施工中发现一座殷墓。我馆闻讯后随即派人前往调查清理,于11月27日结束清理工作。现将这座殷墓的资料介绍于后。 |
1986 | 山西省闻喜县金代砖雕、壁画墓 | 文物 | 1963年春季,山西省闻喜县小罗庄因砖瓦厂取土,先后发现金代砖雕墓六座。同时下阳村在建房时发现金代壁画墓一座。从3月下旬至4月底,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闻喜县博物馆共同进行了发掘清理。一、小罗庄金墓小罗庄位于闻喜县西北的东镇附近,距县城20公里左右,其地西北依峨嵋岭,东南面川,是一个土岭环抱的小山坳。六座金墓发现于小罗庄东北约500米,当地群众称之 |
1986 | 原平县刘庄塔岗梁东周墓 | 文物 | 1984年12月,山西省原平县阎庄镇刘庄村塔岗梁村民挖土时发现青铜器,我们闻讯赶到现场,作了实地勘察。塔岗梁位于滹沱河支流云中河畔,刘庄村西南0.5公里。据了解,青铜器出自两座墓葬。在同一地点断崖上还暴露出两座古墓,1985年4月进行了清理。前两座编号为M1、M2,后两座为M3、M4(图一)。四座墓葬的方向基本一致,为北偏东20度。形制大体相同,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无墓道,未见有封土堆。墓室上部已遭 |
1986 | 扬州市郊发现两座新莽时期墓 | 考古 | 1984年3月,本市西郊蜀冈大队和西北郊平山茶场所属平山养殖场在取土时分别发现一座汉墓,均为夫妇合葬木椁墓。前者编号 M5,已遭到毁坏;后者编号 M6,保存较完好,经清理,现介绍如下。 |
1986 | 襄阳贾家冲画像砖墓 | 江汉考古 | 1984年2月,襄樊市青山机械厂在襄阳城西虎头山的东北麓贾家冲筑路时,发现一座砖室墓。由于当地群众对雕刻有精美图案的墓砖出于好奇心,而没有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致使墓室后部的砖被揭掉。我处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赶至现场,对此墓进行了清理并追回部分墓砖,现将清理结果分述于下: |
1986 | 江苏武进村前南宋墓清理纪要 | 考古 | 《文物》1979年3期《记江苏武进新出土的南宋珍贵漆器》一文刊出后,研究中国古代漆器的学者,对文中介绍的南宋墓葬出土的戗金、填漆及剔犀等品类漆工艺制作非常重视,并希望将出土漆器的村前南宋墓葬的情况作全面介绍。村前南宋墓葬除了出土珍贵漆器外,还有丝织品、瓷器、文具、装饰品及其它杂器,随葬品相当丰富。现将墓葬及随葬品介绍如下,同时本文还将对墓葬的年代及出土文物中有重要价值者略作考证。 |
1986 | 古丈白鹤湾楚墓 | 考古学报 | 古丈县位于湖南西部,隶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临沅陵,北枕酉水与永顺县隔河相望,西与保靖县毗邻,南与吉首、沪溪相接。全境多山峦,枝柳铁路斜穿县境。白鹤湾位于县西北之酉水南岸,距县城约15公里。墓地三面环山,东北隔酉水与永顺王村镇相望(图一)。1979年该县文物专干罗尚全等同志在此发现古墓。1984年秋为配合建设民族中学新舍,湖南省博物馆和自治州文物工作队联合对墓地进行抢救性的清理,共清理墓葬六十四座,其中M63、64位于距白鹤湾约1公里的沙湾(图二)。发掘工作历时四十余天,参加人员有湖南省博物馆吴铭生、贺刚、李科威、胡德兴,自治州文物工作队林时九、宋谋年、邢敏建以及县属文物专干罗尚全... |
1986 | 辽宁康平县后刘东屯辽墓 | 考古 | 康平县小城子公社四间房大队后刘东屯社员韩忠林、王立新,于1982年8月在后坨子内发现一座辽墓。二人将墓内文物挖掘出来,于月末送交文物馆。九月中旬铁岭地区文物办公室派人来我县进行了解,我们即去后刘东屯墓地调查。在这次调查中,又发现七座。这当是一处墓群,其中三座已被破坏。我们对已取出文物的辽墓进行了清理,现将情况报导如下: |
1986 | 广东罗定背夫山战国墓 | 考古 | 1983年11月下旬,罗定县文物普查队在罗平区沙头乡横垌村背夫山发现了一座土坑墓(编号 M1),随后由省博物馆派员会同清理。现将情况分述如下。一、地理环境与墓葬形制背夫山是一座高约20米的小山岗,位于罗定县罗平圩镇东南7.5公里的横垌村后,东南面有高峻的石芽山岭,西北面300米处有沙(?)河自南向北流经,汇进南江河而注入西江。背夫山墓葬与1977年太平区南门垌发现的战国墓相距约12公里(图一)。墓坑位于山的西南坡,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4、宽2米,墓向220度。墓坑上部已被辟为三级梯田,北端地面至墓底深2.3米。墓底中部有一个圆形腰坑,直径45、深70厘米。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三层:第一层... |
1986 | 福建政和松源、新口南朝墓 | 文物 | 1983年夏,福建省政和县石屯公社松源村和东平公社新口村发现一批古墓葬(图一)。7、8月间,文物考古部门对其中亟待抢救的七座进行了清理发掘。这里报道六座,编号为政和M831—M835、M837(M836残甚,在此不作报道)。其中松源四座:M831—M833位于村东庐塘山南坡上,西距大队部300米;M834位于村北虎咬垅山西坡上,南距大队部400米。四墓之前10—50米有政和至建瓯公路通过,前250米是七星溪。M835和M837位于新口村牛头山东南坡上,墓前30米是西津至东平公路,前250米是松溪。这些墓葬都构筑在开阔的缓坡上。 M831和M832保存尚好,另外四座不甚完整,顶部多已坍塌... |
1986 | 阿鲁科尔沁旗乌兰哈达辽墓 | 内蒙古文物考古 | 一九八四年秋天,由赤峰市文物工作站和阿鲁科尔沁旗文化馆马俊山、七十六、董剑英、赵国冻、王建国同志组成的文物普查小组,在阿旗境内发现一座因水土流失而暴露出的古墓。占墓首先造由当地牧民发现的,并得到苏木(蒙语,同汉语“乡政府”) |
1986 | 安阳殷墟西区一七一三号墓的发掘 | 考古 | 1979年初,我队报导了1969—1977年在殷墟西区发掘的近千座殷代墓葬,在发掘报告中,把这批墓分了八个墓区。1978年以来,我队连年在这一地区配合基建,又清理了大量中小墓及少数带墓道的大墓,其中1984年6月发掘的 M1713,未遭盗扰,材料较重要,故先予以报导。M1713位于孝民屯南,白家坟西,在第七墓区北区墓葬的西南部,在 M150西约25米处。 |
1986 | 临川温泉乡宋墓 | 江西历史文物 | 1985年5月,临川县温泉乡莫源李村农民发现本村窑背山的一座古墓,出土了一批文物。该墓为双穴砖室合葬墓,座北朝南,墓地环境幽静。 该墓出土文物丰富,计有金质饰件,水晶佩挂,文房用具,陶瓷器皿和铜锡器物等。其中出土的大批陶瓷俑有文吏武士、明器神煞等。形象多种,情态各异。而且在大部分俑底座下有墨书题记,隐约可见。 |
1986 | 山西省潞城县潞河战国墓 | 文物 | 1982年12月底,潞城县西流公社潞河大队社员在院内修建水井时,发现了一座战国墓。1983年1月初,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晋东南地区文化局组成联合发掘队,对墓葬所在的潞河村及邻近的古城村进行了调查、钻探,并对墓葬进行了发掘。 |
1986 | 山东嘉祥纸坊画像石墓 | 文物 | 1983年3月。嘉祥县纸坊镇敬老院的职工修建花园时发现一座石室墓,出土一批汉画像石。此墓坐落在上五岭的北山坡上,东南距武氏祠约5公里。墓门西向。墓葬由墓道、墓门、前室、后室组成。前室长3、宽0.7、残高1.8米,后室长2.4、宽1.7、残高1.4米。后室底部比前室高0.2米。墓顶全部被破坏,顶石落入墓中。遗物荡然无存,仅有一些碎骨堆在前室。墓内的画像石多已被群众拆乱,故原砌筑位置不明。据回忆,墓底、墓壁、墓顶都嵌有汉画像石,有些画像石画面向外或倒置。墓内共出土画像石二十三块,部分已被古代盗墓者砸毁。现将较为完整的十五石介绍如下。第一石:纵111、横45—46、厚18厘米。 |
1986 | 吉林双辽县高力戈辽墓群 | 考古 | 1982年4月11日,在双辽县王奔公社光明大队高力戈屯西南0.5公里修建砖厂。取土时,在距地表60厘米处发现古墓。开始误认为近代无主墓,当意识到是古代墓葬时,已破坏了十六座,于是报告给省文物局。局领导立即责成省文物队派人会同四平地区文管会和双辽县文化局的同志,一起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经调查证实,这是一群辽代小型墓葬。为配合工程的建设,在砖厂领导和工人的大力支持下,对砖窑南端600平方米范围内的古墓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从4月13 |
1986 | 江苏泗洪重岗汉画象石墓 | 考古 | 1984年2月,江苏省泗洪县重岗乡植树时,发现一座汉画象石墓。县文教局和县图书馆即派人去调查,并上报省文化厅。随后,由南京博物院会同泗洪县图书馆,于3月1至4日进行了清理。在工作过程中得到泗洪县文教局、重岗乡政府的大力协助。现将清理结果报告如下。 |
1986 | 广西合浦县凸鬼岭清理两座汉墓 | 考古 | 凸鬼岭,位于合浦县城南约2公里处,是一座低矮的土坡。合(浦)乾(江)公路自北向南从岭的东侧经过。西与吴屋岭相望,东和望牛岭相连,北为一片比较开阔的稻田,南有许多高低不等的土丘,使这里的地势形成土坡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汉代墓葬绝大多数葬于这些低矮的土坡中,是合浦县汉墓群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近年来,这一地带逐渐被开发利用。在基建工程中,已发现了不少的汉墓。1984年9月,合浦县博物馆派该馆刘焯远、张居英等同志,配合基建工程,发掘和清理了两座汉代墓葬。自治区博物馆黄启善、兰日勇、韦显初等同志参加了室内整理工作。 |
1986 | 山西灵石旌介村商墓 | 文物 | 灵石县旌介村位于晋中盆地的南部边缘,汾河之东,太原到风陵渡公路的东侧;西南距灵石县城15公里,北与介休县相毗邻。墓地坐落在绵山山麓的向阳坡地,地形东高西低,地势平缓(图一)。在旌介村西到集广村附近有最厚达3米的仰韶—龙山文化堆积;村东主要是东周时期的文化堆积;村东部及村东地区是墓葬区,主要是汉代以后的墓葬,商墓很少。 1976年,旌介村群众修建窑洞时曾发现商墓一座,编为三号墓,出土十余件铜器,简报发表在《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 |
1986 | 辽宁大连前牧城驿东汉墓 | 考古 | 前牧城驿村位于大连至旅顺公路北侧,西距著名的营城子东汉壁画墓约300米,东南距明代木场驿北门约100米,属甘井子区营城子镇。前、后牧城驿周围过去经常发现汉魏墓葬。1980年5月底,前牧城驿村村民在建房时发现古墓,我们闻讯后当即前往清理。清理墓葬两座(编号 M801、M802),1974年春清理过一座墓葬(编号为 M741),在此一并介绍。 |
1986 | 元铁可父子墓和张弘纲墓 | 考古学报 | 元代铁可父子墓位于北京市崇文区龙潭湖迤北吕家窑村,今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院内。1962年12月,当地群众取土时发现了铁可墓(M1)。1963年10月,又发现铁可父斡脱赤墓(M2)。1972年5月,于朝阳区永定门外小红门发现元张弘纲墓(M13)(图一)。这三座墓虽经 |
1986 | 广西贺县金钟一号汉墓 | 考古 | 贺县铺门公社河东大队金钟村的北面是一处高地,高地上分布有十余座汉墓,其中一座封土特别高大,群众依其形状习惯称"金钟"。因此,我们将它称为金钟一号汉墓(图一)。 |
1986 | 连云港市陶湾黄石崖西汉西郭宝墓 | 东南文化 | 1985年4月23日,我们接到锦屏镇陶湾村社员南德旺电话,报告陶湾村社员在黄石崖附近取土,发现古代墓葬。市文管会、博物馆闻讯立即派员前往调查。 黄石崖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南8公里,南距二涧村新石器时代至汉遗址300米。发现的墓葬在黄石崖下的山麓台地上,由于当地社员出售山土,致使古代墓葬遭受严重破坏。这次被挖的墓有四座,其中三座已被破坏。这三座墓均为竖穴土坑木椁墓,出土的器物有汉重圈铭文昭明镜、铁剑、铜刷柄、漆器残片、 |
1986 | 陕西神木柳巷村汉画像石墓 | 中原文物 | 陕西省神木县柳巷村位于县城正南70公里处的秃尾河北岸,1982年春在该村北面发现汉画像石墓一座,现将墓葬情况简介如下:墓室座东北向西南243°。分前、后室。墓室内壁由细錾出面的砖形石料错缝平砌,石缝用石姜和软石粉调和粘结,石料横长12—46、竖高7—30厘米。前室顶部早年毁坏,积满淤土,后室顶外层离地表45厘米。墓门和前室的西南、西北壁全部拆毁。东南 |
1986 | 河北灵寿县西岔头村战国墓 | 文物 | 1984年春,灵寿县城西北30公里的西岔头村农民在村北山坡上打坯时,发现一座战国墓。有关部门闻讯后前往调查时,墓坑已被破坏,遗物大多散佚,坑内只残留零星松石珠。据调查,此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口略大干底,东西向,长约2.1、宽约1.5、墓 |
1986 | 河南南阳县十里铺画像石墓 | 文物 | 1982年4月中旬,南阳县溧河乡十里铺群众在村东窑场挖土时发现一座画像石墓,地区文物工作队和县文化馆于4月25日至5月6日对此墓进行了清理。现报告如下。一墓葬形制此墓方向为273度。由墓道和墓室组成。墓道在墓室的西部,呈斜坡状。水平长2.5、宽1.1米。墓圹略呈长方形。为了砌筑方便,墓圹西部留出0.4—0.6米的空隙,而后砌筑墓室。墓室长6.72、宽2.29、高1.98米。分 |
1986 | 阿鲁科尔沁旗柴达木辽墓 | 内蒙古文物考古 | 柴达木位于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东南约六十余公里。周围为平坦广袤的草场,由于风沙剥蚀,将正北三华里一座石券墓暴露出来,1985年4月被当地牧民发现,并将墓顶大部揭去,墓室已为沙土填满。乡政府及时通知旗文化馆派人调查。内蒙古文物工作队派笔者前往,在旗文化馆马俊山同志协助下,于6月7至8日对该墓进行了清理。现报告如下。 |
1986 | 贵州习水县发现的蜀汉岩墓和摩崖题记及岩画 | 四川文物 | 1982年5月24日,笔者偕同习水、仁怀两县文物工作者罗洪滔、蔡永德,在贵州习水县良村区三岔河乡发现古代人工开凿在一石壁上的岩墓五座。在这些岩墓旁,有刻于蜀汉章武三年的摩崖题记,还刻有双阙、浮雕鲤鱼、《捕鱼图》等。(图一) 三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碑铭石刻为数甚少,而其中又多属于曹魏的遗物遗迹,如:《曹真碑》、《三体石经》、《荆州使吏王基墓碑》、曲埠孔庙有曹植撰文,梁鹄所书的《孔子庙碑》、汉中则有摩崖《李苞题记》和曹操书《衮雪》等。属于孙吴的有江苏宜兴现存的碑刻二通。至于在三足鼎立中蜀汉所辖范围内,发现了贵州习水县三 |
1986 | 湖南衡阳茶山坳东汉至南朝墓的发掘 | 考古 | 1982年底至1984年初,衡阳市博物馆配合京广复线衡阳北编组站的工程建设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该工地长约5公里,宽约1公里,分布在市郊茶山乡的茶山村、黄泥岭、乌龟山、石村、朱家山、石冲与和平乡新华村的黄茅山、桔园等五个山头。这一带距衡阳市区约5公里,南面和耒水并列与酃湖平原隔江相望,西面有湘江。我馆在这地段共发掘了东汉、三国、晋、六朝墓葬46座,出土文物546件(图一)。这批墓葬分土坑墓和砖墓两类。土坑墓 M28、31、36三座,其中 M31为长方形,填土为五花土,稍经夯筑,长3.4、宽1.4、残深1.3米,壁底较平整。其余均为窄长条形,填黄土。均为南北向。 |
1986 | 山东淄博张庄东汉画像石墓 | 考古 | 张庄东汉画像石墓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湖田镇张庄村东一公里处的高坡地上(图一)。1984年10月,张店热电厂在工程建设中发现,随后由我馆派人发掘,编号84ZZRMI。 |
1985 | 辽宁凌源县三官甸青铜短剑墓 | 考古 | 一、地理概况和墓葬1976年4月,辽宁省凌源县凌北公社三官甸大队社员在修河时发现一古墓群。两山丘间,一个南北走向的近二百米宽的峪地,河汤沟水由北向南流出。墓群就在峪地的西山坡,河汤沟西岸上。沟,雨季有水,平日干涸。墓地的南北沿山坡散落着三官甸大队社员的房舍。它西距凌源县城10公里,东邻建平县,南面是喀左县,叶柏寿至承德铁路由村南通过。出土遗物是县文物工作同志和凌北公社干部事后搜集的。1978年6月,会同他们到现场调查。墓已无法复原,现据当事几位同志回忆,叙述如下:墓葬数目已弄不清楚。距地表约1.5米左右,皆竖穴、单身葬,头东,脚西。由南向北排列。多数墓为小型土圹,风 |
1985 | 江苏江宁县张家山西晋墓 | 考古 | 1982年底,南京江宁县谷里乡梁塘村的农民用推土机在张家山平山造田,发现砖室墓一座,发现时墓顶已被推去。83年1月,我院对该墓进行了清理,简报如下。一、墓葬的位置及墓室结构张家山在梁塘村北约0.5公里,高约10米,西距谷里乡约3公里,北距南京中华门约7.5公里,东有牛首山和祖堂山,南有梁山和鸡笼山,为黄土小丘陵地带。该墓在张家山南 |
1985 | 江苏溧水宽广墩墓出土器物 | 文物 | 1981年2月,溧水县和风公社黄家村生产队社员,在村东200米外的宽广墩内发现一批青铜器、印纹硬陶器和原始青瓷器。同年7月,我们到现场调查,大部分铜器已破损散失,其余器物由镇江博物馆收藏。现将调 |
1985 | 辽宁喀左大城子眉眼沟战国墓 | 考古 | 地处辽宁省西部地区的大城子镇,是喀左县县政府所在地。镇东傍辽、金利州故城,又东有大凌河水自南而北流,南濒小河子,西、北两面山峦起伏,地势高拔;凌河两岸,土地肥美,自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开始,中经商周秦汉,直至辽金以降各代,人类的文明都在这里留下了她们的足迹。本文介绍的战国墓,即发现于镇北二里眉眼沟的"花果山"前坡。这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冲沟,沟外有一条时令小河向南绕过利州故城汇入大凌河(图一)。1974年11月,大城子社员在此地拦沟搪坝,挖出陶鼎、豆等器物,引 |
1985 | 益阳楚墓 | 考古学报 | 一、前言五十年代初期,今益阳市郊陆贾山、桃花崙一带曾零散出土过一些楚式铜器,惜多已散失。对益阳楚墓进行科学发掘是近年才开始的。一九七五年上半年,在距益阳市区20公里的烂泥湖水利工地发现了一批小型楚墓,省博物馆及时派人进行了发掘。一九七七年下半年至一九七八年底,湖南省博物馆、益阳地区文化局以及益阳县文化馆先后配合益阳县赫山庙、新桥山一带的基建施工发掘了古墓二百二十多座,内有楚墓一百五十余座,出土了大批精美的楚文物。自一九七九年二月至一九八一年底止,益阳地区文物工作队配合益阳市、县基建施 |
1985 | 山东沂水县荆山西汉墓 | 文物 | 荆山位于沂水县城西南2公里。沂河由北流来,绕过山的西侧;东南连(山巴)山;东北是一片小平原。海拔214米。1974年1月,后(山巴)山村社员在荆山东坡挖掘石料时,发现一座古墓葬(图一)。县文化馆作了现场勘察,并对残墓进行了清理。此墓为长方形竖穴,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墓道长3.6、宽1.6米。墓室长3.2、 |
1985 | 江苏新沂瓦窑汉画像石墓 | 考古 | 1979年3月,新沂县瓦窑公社子房大队社员在平整土地时发现汉画像石墓一座,文物部门随即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子房村位于江苏省北部新沂县西10公里的陇海铁路瓦窑车站北侧,墓在村东约300米处(图一)。该墓在清理之前已被扰乱,前室顶已拆除,部分石材及文物被搬出室外。墓室呈凸字形,墓道位于东部,方向为90度。墓室通长4.3、宽2.9、残高1.5米。分前后二室。后室被中间一墙隔成南北二室(图二)。墓门由三根石柱支撑一横额,三柱之正背面 |
1985 | 山东海阳嘴子前村春秋墓出土铜器 | 文物 | 1978年2月,海阳县盘石公社嘴子前大队社员在村东取土,发现一东周墓群及随葬器物。县图书馆派人收集了出土器物,并将墓葬按发现先后编号为M1、M2、M3、M4、M5。嘴子前村位于海阳县城东北25公里,地处山区(图一)。该村自1959年建水库搬迁以来,形成了东、西两个自然村,墓群处于东嘴东北50米处的阳坡梯形台地上,地名养军场(图二)。现将M1及出土器物简述如下。 M1为土坑竖穴木椁墓,墓向330°。墓口长4.80、宽2.70米,坑壁略斜,坑底距现 |
1985 | 河北晋县唐墓 | 考古 | 1983年11月,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文化局在晋县北张里村发现一座古墓。经过清理发掘、整理研究证明,这是一座唐代中期墓葬。该墓出土了邢窑白瓷、铜净瓶、汉白玉石药碾,对研究唐代的物质文化有一定价值。现在报道如下:一、墓室结构北张里村位于晋县城北,南距县城8公里,北临滹沱河。古墓建造在滹沱河南岸的一座土岗上,因这里原有一所佛教寺院,所以当地群众称之为"寺疙瘩"。古墓坐北向南,墓向178°。它是一座拱形券顶单室砖墓,分 |
1985 | 南阳市建材试验厂汉画像石墓 | 中原文物 | 1984年12月上旬,南阳地区建材试验厂在建设厂房工程中发现一座古墓。这座古墓位于该厂院内、东距冉营村600米,南临环城公路,北面紧靠白河(古称清水),与南阳古城隔河相望,地势高而平坦,过去这里不断发现古墓,可能是古代一个墓葬区。 |
1985 | 广州沙河顶西晋墓 | 考古 | 1981年4月上旬,广州东郊沙河顶永福村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在基建工程中,发现一座西晋砖室墓。学校领导和基建办公室对此十分重视,保护好现场,并立即通知文物部门,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派出考古人员进 |
1985 | 四川涪陵小田溪四座战国墓 | 考古 | 1980年底,涪陵小田溪队办砖厂烧砖取土时,我们发掘了三个小型土坑墓和一个残墓,编号 M4—7。出土器物46件。今将三个土坑墓的情况介绍如下。(一)墓葬形制三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墓口略大于墓底,墓坑填土为黄褐色土,并夹有少许绳纹灰陶片。墓坑有狭长形、长方形、方形圆角三种:狭长形圆角土坑墓(M7)位于 M5东北约20米,方向310度。烧砖取土时已将上层填土揭去,残高20厘米。墓长3.2、宽0.76米(图一)。墓坑内棺木已朽,人骨架无存,葬具、葬式不明。随葬器物集中放置于坑的中 |
1985 | 辽宁阜新县白玉都辽墓 | 考古 | 1980年3月,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他本扎兰公社白玉都大队的社员,在集体造肥中发现一座辽代砖石室墓。辽宁阜新市文物组刘葆华和阜新县文化馆袁海波等同志前往清理。历时4天,出土文物42件,现将清理情况报告如下。墓葬位于阜新县城东北20公里的白玉都大队村东南的丘陵山南坡,西北距北骆驼山2公里。东面是早年的干河套,西面是季节河(图一)。 |
1985 | 蒲江县战国土坑墓 | 文物 | 1981年秋季,四川省蒲江县东北公社一大队六队社员在房侧水田边挖沼气池时,发现土坑独木棺墓一座,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蒲江县文物管理所派员去现场进行了调查。1982年9月,在与此墓相距约1米处探得与之并列的同类墓葬一座,并作了发掘。两墓编号分别为PDM1、PDM2。现将调查、发掘情况介绍于下。 |
1985 | 陕西勉县老道寺汉墓 | 考古 | 1978年,勉县老道寺公社的五星大队(沙家庄)在农田基建中,先后发现了四座汉墓,他们及时保护了现场并与本县文物干部取得了联系。在当地社、队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于1月16日至12月3日陆续对这批汉墓进行了清理,编号78B.D.W。M1—M4。老道寺在勉县东约22.5公里处,此地南傍汉江水,北眺牛头山,川陕公路东西横贯,地势平坦、开阔,人口居住较为密集。这里原属于古"褒国"辖地,又是历史上蜀、楚的一条主要通途和集镇,文物遗存较为丰富。五星大队在老道寺公社西南约300米的川陕公路边上,村名沙家庄。M1位于该大队西南约320米处,北距川陕公路约100米;M2、M3在该大队二队猪场之南,距公路约 |
1985 | 南宋虞公著夫妇合葬墓 | 考古学报 | 1982年7月,彭山县文物调查组在普查工作中,于双江镇场后半山(地名亭子坡,属江口公社石龙一队),发现一座宋墓。由四川省文管会和彭山县文化馆共同进行清理。该墓早年被盗,两室的封门石被撬开,室内随葬品已被洗劫一空,唯室内的石刻浮雕尚大部完好,内容丰 |
1985 | 辽宁建昌龟山一号辽墓 | 文物 | 1971年11月,辽宁省建昌县喇嘛洞公社下五家子大队农民于村西北约300米的龟山南坡,发现辽代砖室墓一座。当时在这里插队的干部马冀光、朱韵年同志立即写信报告有关部门,朝阳地区博物馆及时派人会同县文化馆对此墓进行了调查与发掘,编号为龟山一号辽墓。经调查,下五家子龟山是一处辽代墓地,在一号辽墓附近,还分布有其它四、五座辽代砖墓。龟山是一座海拔约150米的缓坡丘陵,一号辽墓位于半山腰,大体坐北向南,东、西两侧为龟山两翼环抱,下五家子村坐落在山下,大凌河自西南绕经村头向东北流去(图一),南面是一片开阔的冲积平原,整个地势呈"椅子圈"形。 |
1985 | 广西贵县北郊汉墓 | 考古 | 贵县北郊汉墓,是广西最大的汉墓群之一。解放以来,伴随黎湛铁路的修筑以及其它方面的基本建设工程,陆续发掘了五百余座。1978年5月,贵县水电设备厂,贵县煤建公司、贵县装运公司、玉林地区农机公司贵县仓库、贵县木材加工厂、贵县附城公社大圩猪场、广西二七三地质队等单位,在黎湛铁路两侧破土兴建厂房、宿舍、学校等基建工程时,又发现了许多汉墓。经我队与贵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一起,于同年5月至7月,配合上述七个单位的基建工程,共清理和发掘了十九座汉墓(图一)。参加这次发掘工作的有区文物工作队黄启善、梁旭达、贵县文物管理委员会邓抑才、廖德高等同志。贵县文管会张 |
1985 | 新野县前高庙村汉画像石墓 | 中原文物 | 1980年,南阳地区进行文物复查时,发现了新野县前高庙村汉画像石墓。该墓位于村中,有高约2米的封土。封土上种有树木,并有储存红薯的窖藏。在窖内,可看到砖和石材。1983年5月19日至5月29日,地区文物工作队与新野县文化馆的同志一起对此墓进行了清理。 |
1985 | 安陆王子山唐吴王妃杨氏墓 | 文物 | 1980年1月,我们在湖北省安陆县清理出一座唐代吴王妃杨氏墓。此墓位于木梓公社曾毛大队王子山南岗上,东距县城14公里,西距木梓树集镇1公里,北距安(陆)天(然)公路200米(图一)。 1979年4月,当地社员打井发现墓砖,县文化馆及时清理了墓西的两个耳室。同年6月,地区文物普查队和省博物馆派人实地钴擦,查明墓扩。同年12月至翌年1月,我们在社队的支持下进行了清理。此墓编号为王子山一号墓。 |
1985 | 济南市马家庄北齐墓 | 文物 | 马家庄北齐墓位于山东济南旧城东南1.5公里许,马家庄南约100米处,墓南百余米为文化东路,再南里许即燕子山北麓(图一)。1984年10月8日,山东省冶金总公司在此修建招待所时,于距地表深约1米处发现此墓,当即报告我馆。我馆组织人力清理了墓葬,封护了墓室壁画,揭取了墓道门墙壁画,全部工作至12月12日结束。现将清理情况简介如下。 |
1985 | 山西长治市捉马村元代壁画墓 | 文物 | 捉马村位于长治市北部,东南有景家庄,西南临角沿村。村南原有石子河东西贯通,因城市建设不断发展,这一带已成为市区。1983年6月,在村南部八一广场市交易中心的建设施工中,于距地表1.3米深处,发现两座墓葬。我馆闻讯后进行了清理,墓葬编号为M1、M2(图一)。 |
1985 | 凌源富家屯元墓 | 文物 | 1969年10月,辽宁省凌源县三家子乡老宫杖子村富家屯程姓居民,在庭院中挖菜窖时,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元代壁画墓。由于当时处于十年动乱期间,此事无人过问,一些村民进入墓内,致使部分壁画遭到损坏。随后程家将该墓封闭。1983年4月,辽宁省博物馆考古队和凌源县文化馆对这座辽宁省初次发现的元代壁画墓进行了清理并发掘了附近的两座元墓。现将墓葬发掘情况报告于下。 |
1985 | 南阳市王庄汉画像石墓 | 中原文物 | 一九八三年二月,河南省南阳市郊王庄村,群众在窑场挖土做土坯时,发现古画像石墓一座。南阳博物馆闻讯后,立即派陈长山、张新强、张晓刚、张方、李陈广等同志,于一九八三年三月三十一日至四月十一日,对这座墓葬进行了发掘清理。该墓东距白滩村约0.5公里,西北距独山(即予山)约0.5公里,位于山前的台地之上。(浥隹)儿河从台地以 |
1985 | 辽宁朝阳发现北燕、北魏墓 | 考古 | 1973年3月至1978年9月,我们配合基建施工,在朝阳市及其附近,先后清理了石室墓4座,砖室墓2座。简报于下:一、北燕石室墓石室墓4座,都是在长方形土圹内砌成的石椁(室)墓,椁室平面多呈长方梯形,前宽后窄。所用石材经过加工处理,有的以大石板立筑,有的用石块垒砌,但椁顶一律用长大 |
1985 | 太原市尖草坪汉墓 | 考古 | 1982年12月,省建五公司三队,在太钢尖草坪医院建造"制剂大楼"的工程中,发现两座汉墓(图一)。我馆闻讯即派人前往进行发掘清理。发掘工作自本年12月18日开始,于1983年元月4日结束,历时18天。现将编号为 M1和 M2的两墓情况介绍如下:一、墓葬形制M1和 M2均为长方形土圹木椁墓。方向90度。墓室东部正中有斜坡墓道,墓道几乎全部压在附近居民房屋下,故未发掘。墓室内填五花土,未经夯实。未盗扰。M1 墓口长7-3、宽5、深8米。由墓口 |
1985 | 河南偃师杏园村东汉壁画墓 | 考古 | 1984年春季,我队在配合洛阳首阳山电厂基建工程中清理了一座东汉壁画墓,编号为84YDT29M17。墓葬在杏园村两座唐墓之东北数十米处。现将这座壁画墓的墓葬形制、壁画内容及随葬器物依次介绍于后。 |
1985 | 耒阳春秋、战国墓 | 文物 | 1982年6月,由湖南省博物馆、耒阳县文化局以及长广公路改线工程耒阳指挥部三方组成的文物勘探小组在县水泥厂(灶市)附近的公路工地上发现了一批春秋时期的墓葬,在同年9月和1983年6月两次作了发掘。1983年7月,湖南省博物馆、耒阳县文化局联合对县石油公司加油站工地的战国墓葬作了抢救性清理。墓葬分布在县城的灶市和城里,两地相距约5公里(图一)。于灶市耒阳县水泥厂发掘春秋墓19座(图三);于城里石油加油站工地发掘战国墓17座;另外,在城里县政府新址清理战国墓4座。现将这三批墓葬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
1985 | 内蒙古通辽县二林场辽墓 | 文物 | 1978年8月,通辽县第二机械林场工人在场部西南3公里的沙丘中发现一座辽墓。哲里木盟博物馆在县文化局、文化馆和林场的协助下,对此墓进行了清理。一地理形势与墓葬形制墓葬坐落于大片沙丘中,西北距钱家店公社约6公里,南面7公里有教来河由西向东流过,约7公里后入红领巾水库,又向东15公里过大突尔基山折向东北汇入西辽河。这一带沙丘东南方与科右后旗的沙漠相接,西面和北面为大片土质肥沃的西辽河冲积平原。墓葬周围的沙丘中,许多风蚀地表都是黑沙土层,质地坚硬,散布着辽代的瓷片、陶片、砖瓦和残碎铁块等。说明在辽代这里还不是大片的沙漠,曾有人居住。 |
1985 | 河南伊川发现一座唐墓 | 考古 | 1984年4月,伊川县城南6公里的白元乡白元村社员在杜河东岸取土时发现一座墓葬,我馆闻讯后立即派员赶到现场进行调查。该墓是大型土洞墓,形制已不清楚。据发现者郭中表同志介绍,墓葬的一端已被水冲走,表土下陷,墓内遗物所在的位置已乱。现将遗物介绍如下。三彩双柄盘口壶 2件。形制相同,皆为盘口,细颈,弧肩,鼓腹,平底。一件器身矮胖,口、颈及双柄施橙黄釉,肩部间施橙黄、绿釉,腹下无釉。高36、口径7、底径9厘米(图版陆,1右)。一件颈稍长,下腹较瘦,器身上部施青釉。高41、口径12、底径10厘米(图版陆,1左)。 |
1985 | 益都北齐石室墓线刻画像 | 文物 | 1971年春,山东省益都县城南3公里的五里公社傅家大队,在村东南兴修水利工程时发现一座石室墓。待益都县博物馆闻讯赶往现场时,大部分石板已被砌压于水库大坝底基的涵洞内。博物馆征集收藏了仅剩的10件石板,其中8件有线刻画像(包括3件残件)。据施工现场的群众介绍:墓向南;墓室呈长方形,南北长近5、东西宽约4米,南有长约5、宽近2米的甬道;墓室和甬道均用上、下两列石板砌成。此墓早年被盗,墓内 |
1985 | 呈贡天子庙滇墓 | 考古学报 | 天子庙位于呈贡县龙街区小古城乡境内,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交通方便;北距昆明市15公里,南至呈贡县城3公里,西临滇池2公里,东靠高约10米的黄土山;附近有古马料河通过,还有贯穿滇南的昆洛公路北来南去(图一)。 |
1985 | 江苏镇江唐墓 | 考古 | 镇江,唐代称润州,是当时南方的重要城市之一。历年来,我馆清理调查过二十三座唐代墓葬(图一)。出有砖石墓志十六方(合),相当数量的越窑、铜官窑、北方白瓷等精美器物,以及造型、纹饰颇为精致的银梳脊、钗簪、铜带饰等,这给研究唐代南方的历史文化,提供了较为宝贵的实物资料。本文试将这批唐墓进行综合整理。为了叙述的方便,将墓葬重新编号;各墓的情况,列简表附后。M1,过去曾作过简略的报导,现因需要,也一并加以介绍。 |
1985 | 唐河县针织厂二号汉画像石墓 | 中原文物 | 1983年3月,唐河针织厂准备扩建厂房,在厂南面钻探时发现一座古墓。经报省文物局同意,南阳地区文物队和唐河县文化馆于同年3月底至4月上旬,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发掘。 |
1985 | 四川忠县涂井蜀汉崖墓 | 文物 | 四川忠县涂井西南不远有一座山,名卧马凼,东南距石宝寨12公里(图一)。四周山峦起伏,涂井溪(古名涂溪)由北向南蜿蜒流入长江。卧马凼山的南面有古代崖墓群(图二、七)。1981年5月,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工作队、万县地区文化局、忠县文化局共同组成工作组,配合修筑公路,对墓葬进行了发掘。历时月余,共发掘蜀汉墓15座,出土器物近3,600件(其中铜钱3,000多枚)。现将发掘情况介绍于下。一、墓葬形制卧马凼山由红砂岩构成。山上的崖墓和其他地区的崖墓一样,都是在原有的崖壁上先凿一条墓道,再开凿墓门和墓室。 |
1985 | 江陵张家山三座汉墓出土大批竹简 | 文物 | 湖北江陵张家山,东南距江陵县城约1.5公里,东北距故楚都纪南城约3.5公里,现为江陵砖瓦厂所辖。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荆州地区博物馆配合砖瓦厂取土工程清理了三座西汉初年的古墓(编号M247、M249、M258)(图一),出土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随葬品,最为难得的是出土竹筒一千余枚。现将墓葬情况简报如下。 |
1985 | 河南偃师杏园村的两座魏晋墓 | 考古 | 1984年夏季,我队在配合河南首阳山电厂建厂过程中,清理了两座魏晋墓,编号为84YDT16M6与84YDT24M34。这两座墓与过去发表的杏园东汉壁画墓和杏园唐墓同在一片墓区。一、杏园6号墓(一)墓葬形制:84YDT16M6由墓道、前甬道、前室、南北耳室、后甬道、后室六部分组成,方向280°(图一)。全墓从封门砖至后室东端总长16米,最宽处7.2米,如加上12米长的墓道,全墓总长28米,墓底至地表9米。 |
1985 | 河北新乐中同村发现战国墓 | 文物 | 1980年春,河北省新乐县中同村一农民在村西挖薯窖时,发现一座积石土坑墓,出土一批铜器,经调查是一座战国墓(编号M1)。随后我们在此墓的周围进行了探查,发现并清理了另一座积石战国墓(编号M2)。现将M2的有关情况简报如下。中同村位于新乐县城东北6公里,两个古墓均发现在村中偏西处(图一)。据当地老年人介绍,这里早年原为一片高岗地,高出现在地面2—3米。由于近几十年内不断取土,高岗被逐渐削为平地。前些年这里曾发现过车马坑,出土有铜车马饰、箭镞和肢解的马骨。很明显,这里是一处战国时期的墓地。 |
1985 | 郑州市乾元北街空心画像砖墓 | 中原文物 | 1981年12月,郑州市公安局交通处在乾元北街7号院施工,发现一座汉代空心砖墓,市博物馆进行了清理。该墓位于郑州商代城址西南角外侧约100米左右。墓道被一所民房所压,墓室东南角有一个盗洞,室内已被沙土淤实。清理 |
1985 | 铜山龟山二号西汉崖洞墓 | 考古学报 | 龟山位于徐州市西北约9公里,是一座高约三、四十米的石灰岩山,因南北呈椭圆形起伏,形状似龟,故名。其南旁另有一座小山,形状与龟山相似,当地称为"小龟山"。现属铜山县拾屯公社所辖。1972年6月,我院曾在龟山的西麓中部,发掘一座西汉竖井式崖洞墓,(原未编号,现补编为龟山一号墓),出土一批珍贵的器物,其中有"楚私官"、"御食官"、"文后家官"、"丙长翁主"等铭刻铜器,故推定此墓为西汉中期与楚国诸侯王家族有关的墓。1981年2月,当地在一号墓南边采石时,又发现另一座西汉横穴式崖洞墓,即这次发掘的墓葬,现编为二号 |
1985 | 南阳市独山西坡汉画像石墓 | 中原文物 | 独山位于南阳市北约十公里,东临白河,北与蒲山相峙,海拔367.9米。1983年冬,南阳市独山园艺场平整土地时,在独山西坡发现一座画像石墓,南阳市博物馆组织人员对这座墓葬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结果报告于后。 |
1985 | 甘肃庆阳韩家滩庙嘴发现一座西周墓 | 考古 | 1981年8月,甘肃庆阳县温泉公社温泉大队西庄生产队韩家滩庙嘴的群众在挖窑时,挖出了鼎、爵、觚三件青铜器,报知我馆后,即派员到现场作了调查。1983年6月,刘得祯、李红雄同志再到现场进行了详细调查,并清理了已被破坏的残墓,现将情况简介如下。据现场调查,这座墓葬位于200×150米的一处寺洼和周代遗址内,文化层厚约2米,墓葬上部7米厚的土层已被削掉,残余墓穴 |
1985 | 山西长子县石哲金代壁画墓 | 文物 | 1983年12月,长子县石哲公社石哲大队群众在修房动土时发现金代砖室墓一座,我站闻讯后前往进行了清理,现将情况叙述如下。墓葬概况石哲大队西距长子县城11公里,地处丘陵地带,墓葬发现在村西岭下民房后。墓室坐北向南,方向183°。墓道未全部清理,墓道底距地表6.5米。墓道与墓门间的甬道长0.8、宽0.66、高0.9米,靠近墓门处用残砖封堵。墓门为券顶,高1.2、宽0.66米。墓室为砖筑仿木结构,平面方形,边长2.5、高3.36米。室内有砖砌"凹"形棺床,棺床底座有五个长方形内凹装饰,高0.4米,上铺条砖一层。墓底长1.38、宽0.66米,未铺砖(图一)。墓室四隅用砖砌仿木立柱,柱下有础,柱... |
1984 | 江苏武进孟河战国墓 | 考古 | 1980年10月武进县孟河公社砖瓦厂民工,在徽州山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出土十余件铜器及一件玉璧,将其中完整的鼎、壶各二件送交镇江博物馆。我馆到出土这批铜器的现场作了调查,发现是一竖穴土坑墓,大部分已被挖去,仅残存一端墓底部分,随即作了清理。墓葬位于孟河镇南徽州山向阳坡地上,南北向,墓底距地表约4米。墓底部有已炭化的棺板,宽1.15米,厚3厘米。棺板下填有4厘米厚的青灰色膏泥。同时,又出土铜带勾、陶俑头各一件。据介绍,坑壁平整,在已朽烂的棺板外面也有一层灰色精细膏泥。墓 |
1984 | 衡阳县何家皂北宋墓 | 文物 | 1973年10月,在湖南省衡阳县金星公社福兴大队何家皂山发现一座北宋墓。此墓已受到严重破坏,衡阳市博物馆会同湖南省博物馆进行了清理。何家皂山由已风化的赭红色砂岩构成。墓葬位于山腰,距山顶和山脚各约30米,为土坑竖穴墓,墓坑残深2.2、长2.8、宽1.6米, |
1984 | 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的发现 | 文物 | 1973年夏,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化石戈公社台吉营子大队胡头沟村社员,在村西南2公里许牤牛河东岸断崖上,发现一座被河水冲蚀的石棺墓,从中取出玉器多件。阜新市文化局、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于当年7月对此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在墓上揭露出一个大石围圈和排列有序的彩陶筒形器群,还在南侧清理了另一座随葬玉器的多室石棺墓。经过对地层堆积的探掘分析并同邻近地区有关发现进行比较,我们确定这两座玉器墓和墓上的石圈、彩陶筒形器,均属红山文化的遗存;这里是一处红山文化墓地。在墓地中部,还清理了打破这个墓地的三座春秋时期墓葬。 |
1984 | 石家庄北郊东汉墓 | 考古 | 1980年4月1日至5月7日,石家庄市文物保管所配合部队基建工程,在市北郊发掘清理了一座东汉砖室券顶墓。该墓位于北郊柳辛庄村南,东距东垣古城址约1公里。现将发掘清理情况简介如下。 |
1984 | 成都昭觉寺汉画像砖墓 | 考古 | 成都市北郊昭觉寺后面有一小土坡,小地名叫青杠林,坡地高出四周农田约3米,长约60、宽约30米,呈椭圆形。西距羊子山古墓群0.5公里许,为汉墓集葬地。1966年2月,青龙公社社员在该处改整农田,于坡上(地表下约1米处)发现墓群,当即报告四川省博物馆。经初步探掘,发现有东汉砖墓13座,毗邻相连,墓向一致,结构相同,排列有序,但都经过不同程度的扰乱。我们清理了最西边的一个画像砖墓。参加清理工作的有李复华、戴堂才二同志。 |
1984 | 辽宁大连新金县碧流河大石盖墓 | 考古 | 1975年7月,为了配合碧流河水库工程,我们曾与工程部门配合,对水库淹没区文物古迹进行了普查,并且确定了发掘地点。1976年3、4月间,我们又会同工程部门,清理了淹没区内的部分遗址、墓葬。这里将大石盖墓介绍如下。 |
1984 | 长沙树木岭战国墓阿弥岭西汉墓 | 考古 | 1974年我馆配合长沙新火车站的基建工程,在它取土工程范围内的树木岭发掘战国墓一座,编号74长树 M1;阿弥岭发掘西汉墓一座,编号74长阿 M7。现将这两座墓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74长树 M1树木岭位于长沙市的东南角,紧靠赤岗冲,距东塘约3公里,是一片起伏的丘陵地 |
1984 | 河北省徐水县防陵村二号汉墓 | 文物 | 1977年,保定地区进行文物普查时,于徐水县大因公社发现五座汉墓(编号为M1—M5),其中二号墓位于防陵村北20米处(图一)。1981年7月,此墓被当地社员取土时掘开,有关文物部门及时进行了清理。墓室结构此墓早年被盗,墓顶塌陷,墓内烧毁,上部结构不清,下部为砖砌单室。南北向,平面呈长方形,墓道南向。墓室南北长10.3、东西宽7.3米。墓道残长4米余,封门砖砌作人字形。四周墓壁残高1.4米,错缝平砌,黄泥勾缝。北壁下部砌四个方形排水孔,各高20、宽20、进深21厘米(图二)。 |
1984 | 浙江省武义县北宋纪年墓出土陶瓷器 | 文物 | 1976年,浙江省武义县文管会在杳渠公社岩坞大队发掘了一座北宋墓,出土了一批陶器和瓷器,有灰陶、青釉瓷、黑褐釉瓷、影青瓷等品种。现介绍如下。一、灰陶器筒形器一组。整器分为三部分,上部呈倒置的桶形,高34、顶面直径26、底径32、胎壁厚约2厘米。顶面布满拍印的小团花,中央凿一圆孔;颈部稍内收,拍印一周相同的 |
1984 | 齐故城五号东周墓及大型殉马坑的发掘 | 文物 | 齐故城大型殉马墓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国故城大城的东北部,河崖头村西头。此村坐落在大城东垣的一处拐角内,城外是淄河。在村内及村西,初步探出了二十余座大中型墓,情况表明这里是齐故城内的一处贵族墓地。自1964年冬至1976年,在墓地的西部先后发掘了五座大墓。其中五号墓附近发现了大型殉马坑(图一)。 |
1984 | 江苏武进孟河战国墓 | 考古 | 1980年10月武进县孟河公社砖瓦厂民工,在徽州山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出土十余件铜器及一件玉璧,将其中完整的鼎、壶各二件送交镇江博物馆。我馆到出土这批铜器的现场作了调查,发现是一竖穴土坑墓,大部分已被挖去,仅残存一端墓底部分,随即作了清理。墓葬位于孟河镇南徽州山向阳坡地上,南北向,墓底距地表约4米。墓底部有已炭化的棺板,宽1.15米,厚3厘米。棺板下填有4厘米厚的青灰色膏泥。同时,又出土铜带勾、陶俑头各一件。据介绍,坑壁平整,在已朽烂的棺板外面也有一层灰色精细膏泥。墓 |
1984 |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隋唐墓 | 考古 | 1976、1977年间,鉴于钦州县久隆、平吉两公社历年来陆续发现不少隋唐时期的文物,我队会同钦州县文化馆在上述两公社范围内进行了文物考古调查和钻探工作。在平吉公社的古龙、独竹,久隆公社的新圩、青草、新明、高营等地发现古墓葬三十余座,其中以久隆公社的青草、新明两地最为集中。这些古墓葬,除古龙、独竹的墓葬座落于钦江西岸外,其余均集中分布在钦江以东、新明江以西的大雾岭(亦称大墓岭)东麓。这次调查发现的古墓葬,除极少数外,封土均被夷平。为了 |
1984 | 辽宁本溪晋墓 | 考古 | 墓位于辽宁省本溪市东约五十公里的小市镇内,现为本溪县政府所在地。1960年4月,辽宁省冶金局勘探公司一○四队因搞煤气灶动土发现此墓,经本溪市上报,辽宁省文化局即派人前往调查。当时墓顶已被揭开,遗物全被取出,仅据现状测绘了墓室结构并作了概略的文字记录,然后把出土遗物全部 |
1984 | 1976年集安洞沟高句丽墓清理 | 考古 | 集安县洞沟古墓群,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配合工农业生产的需要,经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上报国务院批准,1976年4月初至7月中旬,对古墓葬进行了部分清理。清理工作由吉林省博物馆考古队主持,集安县第一批业余文物考古训练班学员和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的部分师生与集安县文管所的同志参加了这次清理工作。洞沟古墓群的墓葬,大都位于山的南坡和向南的山沟两旁与河床台地上。这次清理的古墓,方向均朝南,顺山势稍偏东或西。各墓均顺山势交错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
1984 | 江西铅山县莲花山宋墓 | 考古 | 1983年5月,铅山县新滩公社莲花大队王家坂村社员在村后莲花山发现一座宋墓,出土部分随葬器物,即报告当地文物机构,县文化馆、省文物工作队等单位闻讯后,先后派员到实地进行考察和调查,并作了清理。该墓的构筑有一定的特色,在出土的器物中,一套影青带碗酒注,胎釉细腻,造型别致,堪称精美。现将墓葬情况分述于后。墓室结构墓地位于莲花山向阳坡地,墓向150°。长方形墓室,全由麻石条、块构筑而成。墓室长3米,上宽0.86、下宽0.75米,高1米。室底由五块长1.13、宽0.64、厚0.10米石块平铺 |
1984 | 云南祥云县检村石棺墓 | 考古 | 1980年1月22日,祥云县禾甸公社检村大队社员在检村西面小山包的斜坡上开挖公路时,发现一座石棺墓。1977年4月大理州文管所、祥云县文化馆曾于此地联合发掘过三座石棺墓,所以,这里可能是古代的石棺墓群。一、墓室情况 |
1984 | 浙江衢州西山西周土墩墓 | 考古 | 1983年衢州市文管会在市东24公里的云溪公社进行普查时,发现衢江、云溪两江汇合处的西山大队四周有八个土墩,直径为50—150米左右,地表均散布有印纹陶和原始青瓷碎片,疑为土墩墓。普查之后,当地业余文保员蒋学琴同志,在群众取土建房的大墩顶土墩上,发现有木炭层和鹅卵石,及时向地、市文管会反映,经浙江省文管会批准,由金华地区文管会会同衢州市文管会,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情况介绍如下。 |
1984 | 洛阳北宋张君墓画像石棺 | 文物 | 1964年,我们在孟津县送庄公社张盘村征集文物时,见到村头放置一具没有棺盖的北宋石棺,经访问老乡,得知石棺是1958年修建洛孟公路时于村西北下坡处出土,棺盖被附近三十里铺群众运走。我们寻访到棺盖后,将整具石棺运至洛阳博物馆。此石棺现陈列于关林石刻艺术馆(图一)。 |
1984 | 湖南资兴东汉墓 | 考古学报 | 1978年3月,为了配合湖南东江水电站的建设,湖南省博物馆和三三○工程局设计院一起组织了东江水电站水淹区文物普查队,经过两个多月的普查,发现在水库淹没区的资兴县木根桥、旧市、厚玉等地有数以百计的古墓葬。1978年9月,组织了以湖南省博物馆考古部为主的湖南东江水电工程指挥部文物考古队,在上述地区进行两年三个月的发掘工作,共发掘春秋至唐、宋墓五百八十六座,出土文物一万二千余件。春秋墓和战国墓的资料已发表"。本报告是这次发掘的一○七座东汉墓资料。西汉墓和南朝、唐、宋墓的资料将另行发表。 |
1984 | 山西长子县东周墓 | 考古学报 | 长子县位于晋东南地区长治盆地的西侧,太岳山脉东麓。北有雍河,当地群众又称黑水河;南有浊漳河南源。七十年代以来山西省考古所晋东南工作站在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和社办企业的建设中,做了四次考古调查和古墓葬的配合发掘,其中有1972年发掘北高庙商代墓,1973、1977、1979年三次发掘东周墓、勘察长子古城址(图一)。本文只报导发掘的八座东周墓,为说明墓葬所在的地理情况,先介绍一下与此有关的东周城址。东周城址在今长子县城附近。经过踏勘和钻探,城址的东北城角、北城墙、西城墙和西南城角都比较清楚,东、南二城墙和东城角不甚清楚。东北城角位于今县城北高庙烈士 |
1984 | 洛阳东关夹马营路东汉墓 | 中原文物 | 1983年夏秋,我队配合基建工程,在洛阳市瀍河区夹马营路西侧的洛阳地区商业学校院内(属隋唐东都外郭城内,东距汉魏故城约12公里)进行了考古发掘。除发现唐宋时期的遗迹、遗物外,还清理了一座颇具规模的东汉墓,编号C3M15(图一)。现将该墓情况报导如下。 |
1984 | 江陵溪峨山楚墓 | 考古 | 1980年8月至12月,为配合江陵县皮革厂基建工程,在湖北省江陵县溪峨山清理了六座楚墓。溪峨山地处一片岗地的西南端,太晖河从北面坡脚穿过,将溪峨山从一片岗地中分割开,东与荆州城仅一护城河之隔,南临荆川公路。该地呈三角形,东西长约130、南北宽约80米,高出地面约3—4米。发掘的六座墓位于溪峨山东北部,其西约1公里的张家山、西北约300米的太晖观六十年代曾发掘过楚墓(图一)。 |
1984 | 湖北荆州砖瓦厂2号楚墓 | 江汉考古 | 荆州砖瓦厂位于江陵县荆州城西门外4公里许,东北距楚故都纪南城约10公里。由于砖瓦厂施工取土使大部分墓葬都暴露出来了。2号墓分布在砖瓦厂东北角的高地上,距1号墓约100米。荆州地区博物馆于1982年1月7日对该墓进行了发掘。 |
1984 | 山东滕县发现滕侯铜器墓 | 考古 | 1982年3月间,滕县姜屯公社庄里西村社员在该村西约250米处(图一)一土台下取土时,于距地表4米深处发现青铜器6件,当地文物保护小组立即向政府报告,我馆前往作了调查,并进行了清理。铜器出自古墓葬。该墓平面呈长方形,土圹竖穴,圹壁垂直,内填五花土,经夯实。墓向163°。圹长4.4、宽2.9、口至底深2.3米。残存板灰痕表明为一棺一槨。槨长3.5、宽2.1米,棺长2.3、宽1.1米。墓主人尸骸已 |
1984 | 朝阳袁台子东晋壁画墓 | 文物 | 1982年10月,辽宁省朝阳县十二台营子公社袁台子大队社员魏洪喜在宅院内挖菜窖时,发现一座古墓。辽宁省博物馆闻讯后会同朝阳地区博物馆、县文化馆前往现场调查,确认是一座东晋石椁壁画墓(编号为 M1)。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于同年11月初开始发掘,当月底结束。 |
1984 | 河南方城县城关镇汉画像石墓 | 文物 | 1982年4月底,方城县城关发现一座古墓。6月上旬至中旬,地区文物队与县文化馆共同进行了清理发掘。墓地距方城潘河东岸约500米,地势较高,由北向南呈缓坡状。1976年春在此墓东南约200米处曾发掘一座汉画像石墓。此墓早年被盗,墓内淤土中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陶豆等器物残片,估计此墓所在原是一春秋战国遗址。 |
1984 | 翁牛特旗大泡子青铜短剑墓 | 文物 | 一发现经过内蒙古昭乌达盟翁牛特旗乌兰敖都公社查千敖尔大队大泡子村,地处老哈河西北18公里的沙漠中(图一),因村东不远处有一自然湖泊(当地人俗称"大泡子")而得名。大泡子村虽被沙漠环绕,但村南、村北的低洼地带却绿树成荫,水草丰茂。 |
1984 | 临淄北朝崔氏墓 | 考古学报 | 崔氏墓地位于今淄博市临淄区(驻地辛店)大武公社窝托村南约400米,依黄山北麓,北濒乌河,距胶济铁路1.5公里,东北距辛店6公里(图一)。1973年冬,辛店电厂在施工过程中,于该厂东南部发现了墓葬。省文物主管部门获悉后,随即派人调查,并在工程指挥部的配合下,清理了十四座墓葬(工地编号 M1—14)。现把发掘情况报道如下。 |
1984 | 北京市密云县元代壁画墓 | 文物 | 1977年7月,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在密云县西田各庄公社太子务村,清理了一座社员平整土地时发现的元代壁画墓。此墓早年曾被盗掘,墓顶已塌陷,部分壁画残损,但墓室结构及壁画整体布局均尚完整。此墓为砖室墓,下方上圆,穹隆顶,用长31、宽16、厚5.5厘米的素面灰砖砌筑。底部先用五层砖顺砌成高0.35、内边长3.04米的正方形墙基,其上九层砖以叠涩法逐渐内收找圆,再用十六层砖顺砌墓壁,使墓室成圆形。墓壁上方丁砌一层凸出的砖牙,砖牙 |
1984 | 辽上京城址附近佛寺遗址及火葬墓 | 内蒙古文物考古 | 契丹建国之初,太祖耶律阿保机俘掠大量汉人迁徙契丹腹地,为其农耕织造、版筑城邑,同时,佛教亦传入辽地。太祖于天复二年(902年)城龙化州于潢河之南,始建开教寺。天显二年(927年)攻陷渤海国迁当地僧崇文等五十人,于辽上京建天雄寺,弘扬佛法。这是辽朝关于崇奉佛教较早的记载。辽上京负有盛名的佛寺有天雄、安国、 |
1984 | 安徽肥西县金牛春秋墓 | 考古 | 1981年4月,安徽省肥西县金牛公社长庄生产队社员挖排水沟时发现一只铜鼎,我队闻讯后,及时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发掘。 |
1984 | 四川荣昌县沙坝子宋墓 | 文物 | 一1980年6月,四川省荣昌县许溪公社七大队第七生产队社员在取石修涧槽时,发现宋墓一座。四川省博物馆会同荣昌县文化馆对此墓进行了清理。墓地位于许溪公社的沙坝子券子树坡,距县城约10公里。墓室筑在山腰一块平 |
1984 | 四川荥经曾家沟战国墓群第一、二次发掘 | 考古 | "严道古城遗址"位于四川荥经县城西2.5公里处,属鹿鹤公社古城大队,俗称"古城坪"。城址周围有很多古代墓葬群。1977年以来我们在这里先后清理了古城坪秦汉木槨墓、水井坎沟及高梁湾东汉岩墓、烈太巴蜀石棺墓等。1981年9—10月我省在此地举办了考古训练班,在古城东一里曾家沟又发现了一处较大的古墓群(图一),并于1981年 |
1984 | 湖南资兴晋南朝墓 | 考古学报 | 1978年5月至1980年12月,湖南省东江水电站工程指挥部文物考古队配合东江水电站的建设工程,在资兴县旧市、厚玉等地,发掘了五百八十四座古墓,这里发表的是其中二十四座晋墓和五座南朝墓葬的资料。一、晋墓晋墓二十四座,其中十八座在厚玉,六座在旧市。厚玉在今资兴县县城东南5公里处,这里是一片丘陵区,资兴江从它的南面流过,两岸有平坦的稻田,十八座晋墓就散布在江两岸的小山岗上(图一)。旧市在今资兴县县城南面10公里处,四面群山环抱,资兴江从中蜿蜒而过, |
1984 | 鄂城两座晋墓的发掘 | 江汉考古 | 一九八三年元月,鄂州市石山农机厂在厂院内基建工程中发现两座砖室墓(编号为石山M_1,石山M_2),当即停止施工并上报有关部门。二月初,省博物馆会同市文化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清理发掘,时值春节,又 |
1984 | 内蒙古昭乌达盟敖汉旗北三家辽墓 | 考古 | 敖汉旗文化馆于1978年5月和1979年8月,在敖汉旗丰收公社北三家村清理了三座辽代墓葬。北三家村位于新惠镇之东37.5公里,西距白塔子古城址4公里。这里为较平缓的坡地,村东西各有一座小山相距约1公里,北为半环形山环;东边的山脚下有一片辽代遗址。村南距教来河约1公里。据清理的这三座古墓和调查发现的二十余座古墓,可知这里是一处辽代墓地,其范围与整个现代村子的范围相当。已经清理的这三座辽墓在很早均遭破 |
1984 | 河南南阳县英庄汉画像石墓 | 文物 | 南阳县辛店公社英庄村,是画像石墓较集中的一个地点。以前曾陆续发现过七座。1982年底,社员在用土时又发现一座。1983年4月,南阳地区文物工作队同南阳县文化馆一起对此墓进行了清理。 |
1984 | 安徽南陵县麻桥东吴墓 | 考古 | 1978年11月中旬,南陵县麻桥公社东风大队社员,在挖储存生姜的地窖时,发现数座砖室古墓。首先发现的一、二号墓,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随葬器物被全部取出,墓砖亦被拆掉。三号墓的大部分器物亦受到扰乱。在公社党委的重视、支持下,由县文化馆的同志配合,我们除了收集以上三座墓的出土文物和资料,又清理了新发现的一座小砖墓,编为四号墓。现把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1984 | 安徽和县西晋纪年墓 | 考古 | 1983年4月,和县戚镇公社复兴大队小周生产队社员在村东棉花地里取土时,发现一座砖室墓。省文物工作队、县文物组闻讯后,派员前往现场清理,出土了一批文物。现将该墓情况简述如下。一、墓葬位置与形制小周村距和县县城南约5公里,位于一 |
1984 | 洛阳东关五座西周墓的清理 | 中原文物 | 一九八三年十月,我队在洛阳老城东关配合洛阳市拖拉机水箱厂的基建工程中清理了五座西周墓(编号:C5M 88—92)(图 |
1984 | 巴林右旗查干坝十一号辽墓 | 内蒙古文物考古 | 巴林右旗白音和硕公社西北约二公里有一处辽墓群,座落在红柯罗坝山南麓东部。经调查共发现十九座墓,分砖室和石室两种,多有耳室,但大多早期被盗。其中第11号墓,在解放初被挖掘,破坏严重,1979年巴林右旗文物馆对此墓进行了清理。 |
1984 | 河北新乐县中同村战国墓 | 考古 | 1980年秋,河北新乐县中同村社员在村西发现一座战国墓。石家庄地区文物研究所派人前往调查,并会同县文教局进行了清理工作。由于墓葬遭到破坏,给清理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墓顶和墓室四壁早年坍塌,随葬品多被砸碎。经综合考察得知,这是一座单室石椁墓,墓向90度,以卵石和石块垒砌墓室四壁,不规则石板封盖室顶。墓室长3.1、宽1.9、墓底距现地表4.1米。人骨腐朽无存,随葬器物大部分置放墓室前端两侧(图一)。器物共计62件,质地分陶、铜、金、玉、 |
1984 | 江苏邗江发现两座南朝画像砖墓 | 考古 | 1978年冬,扬州地区邗江县酒甸公社包家大队高小生产队社员发现两座残画像砖墓,我馆立即派人前往清理。酒甸位于扬州市北郊9公里,画像砖墓在酒甸以西约1公里的高小生产队的北侧,紧靠扬州——方巷公路旁。两座墓均为带甬道的单室券顶残基,墓向82°,现分别介绍于后。一号墓(一)墓葬结构M1分甬道和墓室两个部分,甬道略向北 |
1984 | 克什克腾旗二八地一、二号辽墓 | 内蒙古文物考古 | 二八地位于克什腾克旗热水公社,西南距景峰镇(经棚)约六十余里。这里三面环山,东南临一谷口,金代边堡界壕由北向南在距谷口约二百米处穿过,所以此地俗称“边墙地”。1966年当地社员上山取石发现了一座完整的辽墓,由昭乌达盟文物站王兆军同志作了调查清理,编为二八地一号墓。随后笔者曾作过两次调查,并于1973年探明在1号墓西侧五米左右还有一座,1975年笔者在克什克腾旗文化馆文物组的协助下进行了清理,编为 |
1984 | 江西九江市、乐安县发现宋墓 | 考古 | 一、九江市北宋太平兴国墓1983年1月,九江市赛阳公社汤桥一队社员程先水作新屋平整地基时发现一座宋墓,并写信给我队,我队即派人前往调查了解。到现场后,墓已另作它用,埋葬形制不明。据程先水老汉讲,发现墓的地点名绿豆山,位于庐山的西麓,墓离地表1.70、长约2.0、宽约 |
1984 | 浙江金华古方六朝墓 | 考古 | 金华市古方砖瓦厂,东离金华市区15公里。该厂在扩建取土过程中,采取积极措施保留下古代砖室墓二十多座。同时,位于古方砖瓦厂办公大楼西南200米处的金华陶器厂,在新建一座龙窑时,也发现了古墓葬三座。地区文管会闻讯后派贡昌、张正清二同志前往清理,先后共清理了十三座墓(墓葬早年暴露被破坏、无遗物者不计在内),计有三国墓五座(M12、27、28、35、36),西晋墓四座(M25、26、30、31),东晋墓三座(M2、11、32),南朝墓一座(M33)。 |
1984 | 江苏吴县何山东周墓 | 文物 | 1980年7月6日,吴县枫桥公社水泥厂职工,在何山取土时,挖出了一批青铜器和陶器。由于墓穴已被破坏,我们只作了详细的现场调查以后,征集回一批出土文物。现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地理位置和调查情况枫桥何山,因"梁隐士何求、何点葬此"而得名,位于苏州城西10公里,吴县西津桥镇南约1公里处。山海拔高63.8米,有较厚的泥土覆盖层。是苏州城西古墓葬较多的地方。这次出土文物的地点,在何山西南麓的缓坡上(图一)。据当时参加取土的职工回忆,文物分布在东西宽5、南北长8、距 |
1984 | 内蒙古哲里木盟发现的几座契丹墓 | 考古 | 近年来,我们分别在通辽县、扎鲁特旗和库伦旗发现了几座比较简陋的古墓。墓中出土的器物与辽代篦纹陶器相似,惟形制与风格均较辽代篦纹陶原始,在我们地区比较少见。现介绍如次,或对契丹早期文化的探索有所裨益。一、乌斯吐火葬墓乌斯吐即大郑铁路(大虎山至郑家屯段)乌斯吐火车站所在村。属通辽县角干公社,西距通辽市40公里。这一带是一片半流动沙丘。墓葬即位于村北约1公里的沙丘中。 |
1984 | 吉林集安五盔坟四号墓 | 考古学报 | 集安洞沟盆地,北负禹山,南濒鸭绿江,东倚龙山(又名土口岭),西临洞沟河,洞沟河以西是七星山。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东西窄长的盆地。就在此盆地的北半部,布满着高句丽时代的石坟和土墓。五盔坟就处于洞沟盆地的中部,今集安车站的北侧。这是五座高大的封土石室墓,排列有序,形如盔胄,当地群众称之为五盔坟(图一)。现将其自西向东编为一至五号,四号墓即以前所谓"通沟未编号墓"。东距五号墓(以前称通沟十七号墓)44米,西距三号墓11米。北面是四神墓,间距30米。西北去47米,有一方坛积石墓。 |
1984 | 河北磁县东陈村北齐尧峻墓 | 文物 | 磁县城南申庄公社东陈村西北有"四美冢"。经上级批准,我馆于1974年7月清理了南冢(东魏尧赵氏墓),于1975年4月至6月发掘了北冢(图一)。现将北冢情况简介如下。墓室结构此墓(编号CDM2)为砖筑单室墓,前有墓道和甬道(图二),方向南偏西12°。斜坡墓道,长14.8、宽2.4米,北湍距地表5.96米。甬道全长3.64,宽1.2、南端高1.74、北端高2.28、壁厚0.38米,砖砌至1.36—1.9 |
1984 | 河南偃师杏园村的两座唐墓 | 考古 | 1984年春,为配合首阳山电厂基建工程,我队在其厂区范围内清理了两座唐墓(图一)。这两座唐墓未遭后世盗扰,形制保存完好。现报导如下: |
1984 |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洛阳汉墓壁画考略 | 中原文物 | 据传解放前(约二十年代末),在洛阳八里台发现一座西汉壁画墓,出土壁画被盗运海外,几经辗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常任侠先生在《汉代绘画选集》中收入此墓局部画面两幅,并识作“贵族生活图”。1981年,美国戴安讷(Diane M He-lson)先生来华旅游,在洛阳参观《洛阳汉墓壁画展览》时,曾谈及美国所藏洛阳出土的汉墓壁画一事,回国后寄来照片一张。其画面不仅包括了常任侠先生搜编的两幅,而且摄取了墓中一壁的全部画面,使我们对 |
1984 | 黄陂鲁台山M30与西周康王时期铜器墓 | 江汉考古 | 鲁台山M30是1977年10月至1978年1月黄陂县文化馆等单位,为配合滠水改道工程而发掘的墓葬中的一座,发掘简报见《江汉考古》一九八二年二期,此外,陈贤一和涂高潮两同志还就墓葬的时代与有关问题,发表了专题文章,读完简报和文章,不禁令人油然生敬。频年以来,我由于留心西周铜器断代问 |
1984 | 镇江东吴西晋墓 | 考古 | 近年来,我馆在镇江市区及丹徒、句容、高淳等县的农田水利、基建工地上,先后调查并清理了十一座属东吴、西晋时期的墓葬(图一)。其中有规模较大的高·化 M1砖砌多室墓、元康五年纪年砖墓,出土了有赤乌、甘露、建兴年号铭文的铜镜、元康元年的砖刻李达地券和数量较多的青瓷器等。这给研究江南地区东吴、西晋两个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
1984 | 山西长治市故漳金代纪年墓 | 考古 | 1981年4月2日,山西省长治市北约三十公里,故漳公社故漳村社员尚起旺家挖房基时发现一座古墓。我馆闻讯后即派人前往现场进行了调查。此墓为金大定二十九年建造的枋木建筑结构砖室墓。属二次迁葬。发现前,墓掩埋于地表1.5米深土内,被推土机推出墓顶。墓室已进入扰动。为了进一步搞清情况,我馆于4月3日至30日进行了清理与临摹工作。 |
1983 | 南京郊区三座东晋墓 | 考古 | 1975年—1978年,我馆在南京郊区、江宁县配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继发掘清理了三座结构基本相同、出土遗物亦颇类似的东晋时期墓葬,简报如下。一、吕家山东晋墓墓葬位于南京东郊仙鹤门外吕家山东南山坡。是用长30、宽14.5、厚4厘米的长方 |
1983 | 浙江平阳县宋墓 | 考古 | 1971年11月,浙江平阳县桥墩水库某工程施工时,发现南宋淳熙年间黄石夫妇及其子黄裳夫妇合葬墓各一座。现分别概述如下:一、黄石墓墓室距地表3米,为砖石结构,东南向。墓室用砖叠砌,长2.8、宽1.3、高1.2米;外椁用条石建筑。殉葬品放在椁室里。出土器物有:铜镜1件,长2.7、上宽17、下宽24厘米。镜背铸有云龙纹,在左右两旁各有四字:"□鉴斯镜","以妆尔容。"铜钟1件,通高25.5厘米,钟通体饰花纹, |
1983 | 江苏吴县狮子山四号西晋墓 | 考古 | 1979年1月,我们继狮子山一、二、三号西晋墓清理(《江苏吴县狮子山西晋墓清理简报》,《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之后,又对狮子山四号晋墓进行了发掘。狮子山四号墓,位于该山东麓,在二号墓西南10米处,较二号墓高出约2米左右(图一)。该墓保存完好,室内积有厚约60厘米的淤泥。进行了七天的发掘,出土随葬器物 |
1983 | 郑州北二七路新发现三座商墓 | 文物 | 1982年11月7日,在郑州北二七路东侧基建工程中,发现了商代文物。省文物研究所闻讯后,立即派人到现场进行调查,并于8日至23日进行了考古发掘。由于条件限制,仅开挖了一个东西宽12.2、南北长12.7米的探方,编号为北二七路T1(图一)。发现了三座商代墓和其它一些遗迹,出土了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一批文物。现简报如下。 |
1983 | 科左后旗呼斯淖契丹墓 | 文物 | 1977年7月下旬,在内蒙科尔沁左翼后旗呼斯淖公社所在地以北沙丘中,发现一座古墓。部分随葬遗物已被人挖出。哲盟博物馆得知消息后,即派人进行了清理。根据墓中出土器物,推断此墓是较早的契丹墓葬。一地理位置与葬式呼斯淖公社位于科左后旗所在地甘旗卡镇东40公里。墓葬在公社大院东北方向0.5公里许的沙崖壁上。沙崖之下为一条南北向的风蚀沟,崖顶至沟底约5米。沙崖的上部为流动的黄沙,其下为黑灰色沙土,较坚硬,厚约2米,再下为细颗粒白沙。墓葬上口开于黑沙土层上部,因长期风化,墓葬的一侧已露出底部,部分殖葬品暴露于沙崖壁上。 |
1983 | 芜湖市贺家园西汉墓 | 考古学报 | 贺家园位于芜湖市鸠江公社杨家场大队,这一带是岗峦起伏的丘陵地带。铁路第四局在贺家园进行基建,用推土机将这里的一个5米多高的土堆(墓葬的封土)铲平。一九八一年元月工地挖基槽时,挖出鼎、钟、钫、盆、匜等铜器二十余件。芜湖市文化局、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共同派员到工地进行勘察。出土这些铜器的是一座西汉木椁墓。另外两座墓的墓口也已暴露,我们随即进行发掘。这三座墓的位置呈"品"字形,各相距约20米,出土铜器的一座墓在北(M1),东南一座(M2),西南一座(M3)。一九八一年二月二十一日开始发掘,由于阴雨连绵,工作时断时续,历时四十余天结束。 |
1983 | 河南南阳英庄汉画像石墓 | 中原文物 | 英庄,位于河南省南阳县新店镇南1.5公里。这里地势平坦,上地肥沃,过去常有汉画像石墓出土。1965年11月,英庄社员在村北300米处掘土时发现了此画像石墓,南阳博物馆派人进行了清理。墓为砖、石混作结构,编号为M4。 |
1983 | 福建顺昌大坪林场宋墓 | 文物 | 1975年4月,福建省顺昌县洋口公社发现一座古墓。省博物馆派人前往调查并作了清理。墓葬位于洋口公社石溪大队大坪林场的一个半山坳里,距公社约30公里。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图一、三)。清理时,墓室几乎被淤泥填满。男棺室(右)已被扰乱,女棺室(左)似未扰动。两室共出土遗物三十余件。 |
1983 |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元代壁画墓 | 文物 | 1982年7月,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公社宁家营子生产队社员孙振远同志,在附近山上推土取石,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墓,即保护现场,及时报告了当地文化主管部门。昭盟文物工作站在赤峰市文化馆以及当地公社、大队的协助下,到现场进行了清理、发掘。墓室中保存的八幅元代壁画是这次发掘的主要收获,也是近年来昭盟地区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发现。一墓地位于今赤峰市东30公里,修造在老哈河西岸"沙子山"西坡沙质土层中,东距老哈河仅200米(图一)。山下是老哈河冲积的广阔平地,隔河与辽宁省建平县境相望。墓地南、北为起伏不高的丘陵山地。这是一座小型砖砌单室墓,形制别致(图二、三)。墓道:土坑竖穴台阶式,长5、宽1米, |
1983 | 扬州邗江县杨庙唐墓 | 考古 | 自七十年代起,我们先后在扬州西门外七里甸以西约3公里的杨庙(公社所在地),发现一些重要的汉唐墓葬。这座唐墓位于杨庙以南约1公里的杨庙大队荷花生产队,墓西为耕地,东临水池,当地人旧称此地为鱼骨山,原为丘陵坡地。解放后,由于历年平整土地,现已基本拉平。1980年3月,当地社员清墒理沟时,挖出一批大砖和二十余件陶俑。我们闻讯后,即和邗江县图书馆房宁同志赶赴现场调查、清理。 |
1983 | 关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墓主问题 | 考古 | 许多同志认为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墓主不是第二代轪侯利豨,我的看法相反,认为墓主人正是第二代轪侯利豨。本文打算根据汉初的诸侯制度,结合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文物,对墓主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
1983 | 甘肃泾川发现一座东汉早期墓 | 考古 | 1977年6月,泾川县城关公社水泉寺大队发现砖券墓一座。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水泉寺大队位于泾河北岸,南距县城约4公里,是汉置安定古城遗址。墓葬位于古城址内西北部的山脚下,封土无存,距地表深约3米,为子母砖券顶单室墓。墓砖已大部分被拆去,铺地砖为"人"字形排列。单棺无椁,板灰厚约5厘米。墓砖长35、宽16、厚5厘米。墓室为单层弧券式,墓壁券顶全用子母砖砌。子母砖一头正中有一半圆形突起,一头正中有一半圆凹槽,可以互相套合,突起和凹槽半径约4.6厘米。铺地砖与子母砖大小相同,但无子母结构。从遗迹看,基室高约1.4、宽1.2米,残长2.2 |
1983 | 四川犍为县巴蜀土坑墓 | 考古 | 1977年10至11月,在4月份调查的基础上,对犍为县金井公社万年大队二生产队和邻近的五联公社五一大队十一生产队两处巴蜀土坑墓群进行了试掘。两地相距约1公里,共清理发掘了十一座墓葬。参加此次工作的除四川省博物馆的同志外,犍为县文化馆和峨眉县文管所各派一位同志参加。这次发掘工作得到当地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当地中学也给予了大力帮助。现将简况综述于后。 |
1983 | 辽宁法库前山辽肖袍鲁墓 | 考古 | 1965年6月,在辽宁省法库县柏家沟公社前山大队发现一座大型辽代砖墓。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辛占山、李庆发、冯永谦等同志会同法库县文化馆段庆久同志前往现场进行发掘。从6月12日开始,至7月3日结束,前后历时二十天,出土文物48件,包括墓志一合。发掘结束后,在法库县举办了出土文物展览。现将发掘情况及墓志考释报告如下。墓葬位于法库镇东北15公里的前山大队。从法库镇东北行,沿法(库镇)大(明镇)公路至东头台子,折而北行2.5公里即前山大队(图一)。 |
1983 | 江苏省江阴县大松墩土墩墓 | 文物 | 1976年,江苏省江阴县社员在当地称为大松墩的墓葬封土中,发现有一条长10余米用黄石堆砌的石弄(现已倒塌),内有不少大石条,长达3米,厚0.5米。在石弄中部,出有几何印纹陶罐、原始青瓷器及玉器。现将收集到的器物介绍如下: |
1983 | 辽宁抚顺市甲帮发现石棺墓 | 文物 | 1979年6月,抚顺石油二厂运输大队在市东郊前甸公社甲帮村北山坡基建工程中,发现石棺墓一座。市博物馆获悉后对墓葬作了调查,收集了青铜短剑一件、陶壶两件。墓室修筑在山的阳坡上,南北向。墓圹长方形,圹内四周用大小不等的石板砌筑,顶部也用大小不等的石板铺盖,墓底未铺石 |
1983 | 连云港市锦屏山汉画像石墓 | 考古 | 锦屏山,明代以前称胸山。在连云港市西南郊7公里,其北麓即古海州城(今连云港市海州区)。在锦屏山的小礁山、石棚山、饮马池、白鸽涧、凤凰山、孔望山、青龙山等小山包上,散布着许多秦汉墓。1979年至1982年在桃花涧、酒店、白鸽涧、刘顶陆续发现四座汉画像石墓。一、桃花涧画像石墓(LTM1)桃花涧在锦屏山南麓。1979年4月,桃花涧农民在涧西侧属于棕红色亚粘土堆积的山麓台地上挖取石料,发现这座画像石墓。墓门被敲碎,后由锦屏磷矿地震办公室向博物馆报告。这是汉画像石墓在连云港地区的首 |
1983 | 广西永福县寿城南朝墓 | 考古 | 1981年lO月,永福县寿城供销社在基建中,发现一座砖室墓。我队闻讯后,即派人会同永福县文管所一起,到现场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墓葬位于寿城供销社油库围墙内的西南角,南距寿城公社所在地约500米,东面是东江(图一)。墓葬结构为单室砖墓,带短甬道,平面呈凸字形。墓门向东。甬道长1.78、宽1.38米。墓室全长4.8、宽2.16米。墓底顺排平铺单层红色砖,中间横排平铺一列单砖。把墓底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低后高,相差7厘米。后一部分(即棺床)平面呈正方形,边长 |
1983 | 浙江上虞蒿坝东汉永初三年墓 | 文物 | 1973年3月,浙江省上虞县蒿坝公社发现有纪年的古墓一座,出土了很多有"永初三年"、"己酉"等铭文的墓砖,省文物部门及时进行了清理,编号为上虞M52。现简介如下。一、墓葬结构墓位于蒿坝公社后旺大队狗尾巴山的南坡上,濒临曹娥江,西100米即为江堤。墓上半部已毁,下半部基本完好,墓内有顶上坍落的杂土和楔形墓砖。墓门方向正西。 |
1983 | 辽宁抚顺县刘尔屯西汉墓 | 考古 | 1977年春,抚顺县李石寨公社刘尔屯村东砂石场屡屡出土陶壶、陶罐等器物。抚顺市博物馆对文物出土地点进行了调查,发现这里是一处汉代墓地,对暴露地表的五座小型土坑墓做了清理,征集了以前出土的文物。现将情况简述如下。刘尔屯位于抚顺县西部,东距抚顺市中 |
1983 | 山西浑源县李峪村东周墓 | 考古 | 浑源李峪村东周墓地,解放前已经出土过数批青铜彝器,大部分被盗,流落在美、法、日等国家,一部分存在上海博物馆。这批青铜彝器造型优美,花纹精细,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78年春天李峪村又有新发现。闻讯后,我所派陶正刚、马刚、海金录三同志,会同浑源县文化馆张灿如同志前往勘察,并做了少量的钻探和试掘工作。在返回太原、路过大同时,又在大同市博物馆见到该馆于1975年8月征集到的李峪村墓地出土的两批青铜器,此外,还有张颔同志1963年在李峪村征集回来的青铜器,现一并报导如下: |
1983 | 辽宁朝阳辽赵氏族墓 | 文物 | 卢龙赵氏,唐朝以来就颇为知名。自五代及辽初的赵思温始,更是家世显赫,成为辽代汉族"勋阀富盛"的韩、刘、马、赵四姓之一,历金、元而不衰。赵氏家族的一支,辽时久居建州(今朝阳县境内),死后即葬于建州附近。 1972、1977、1979年,在辽宁朝阳县先后发现三座辽代赵氏墓葬,即商家沟1号墓、赵匡禹墓、赵为干墓(图一)。据志文所载,赵为干是赵匡禹第五子,三墓墓主皆为卢龙赵思温的后裔。这一发现,对于我们研究卢龙赵氏族系,以及辽墓断代、分期等问题,都有一定价值。 |
1983 | 湖南资兴旧市战国墓 | 考古学报 | 1978年秋,资兴县东江水电站动工兴建,县属旧市、厚玉两公社被划为淹没区。我们为配合水电站的工程,及时组成东江文物考古队,前去发掘。历时两年,共发掘春秋至东汉的墓葬近六百座,其中战国墓八十座,集中发现于旧市。旧市位于资兴县城南十公里。据清《兴宁县志》记载,东汉以来这里一直是县治所在地,故有旧县之称。此地群山环绕,古墓成群,封土累累,民间相传有九十九堆之说,实际上这里是古代一个庞大的墓地(图一)。这次发掘的战国墓分为两个墓区:一个在旧市的曹龙山一带,有七十三座(图二);另一个在公社所在地东向2公里的送塘山腰,有七座(图三)。送塘还有春秋早期墓,其中一座(M542)被战国墓(M546)打破... |
1983 | 太原北齐娄叡墓参观记 | 文物 | 1981年5月,承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款待,参观了正在清理的位于太原市南郊王郭村的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娄叡墓。此墓规模巨大,壁画内容丰富、绘艺精妙,还出土大批制作精致的陶俑、黄釉陶器和字迹清晰的"齐故假黄钺右丞相东安娄王墓志"一合,是一座保存完好、遗迹史料价值颇高的北朝大型墓葬。现应山西同志和《文物》月刊编辑部之约,谨就仓促间的参观记录,对上述各项略陈管见。 |
1983 | 洛阳两座东周铜器墓 | 中原文物 | 一九八一年,我队在配合洛阳市西工区的基建工程中,在东周王城附近发掘清理了一批东周墓葬,其中两座墓内出土有成组铜器。现简报于下。C1M4 位于洛阳地区运输公司西院,北距中州路约50米,西距王城约3公里。墓葬为长方形竖穴,方向350°。墓口长3.46、宽2.1、墓底长3.4、宽2.05、深7.75米。墓室四壁整齐光滑,内填夯打的五花土。葬具为一椁一棺,已朽。从残存的木板灰痕看,椁长2.9,宽1.45,棺长2、宽0.7、板厚0.1米。棺内人骨架已朽,从骨灰痕可知死者头向北,葬式为仰身直肢(图一)。 |
1983 | 云南德钦县纳古石棺墓 | 考古 | 德钦县位于云南西北部的横断山区,是藏族主要聚居区。1974年10月,我馆文物工作队曾到该县南部的永芝进行过石棺墓的调查清理。纳古在德钦县城西北约70公里,白茫雪山西麓、澜沧江上游东岸,高出江面约百余米,南距永芝一百多公里(图一)。1976年9月,纳古南约二百米处,因水土流失露出一洞穴。县委宣传部与县文化馆的同志曾到现场了解,并钻入洞内,采集到陶罐、铜矛、铜剑各一件。1977年8月,我馆文物队到纳古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是一处石棺墓葬群。试掘工 |
1983 | 辽宁新金县双房石盖石棺墓 | 考古 | 双房西山石棚和石盖石棺墓群,是1980年6月中旬,新金县文物普查过程中发现的,8月6日至7日进行了清理。双房小队位于新金县安波公社德胜大队东北约二公里,墓群位于双房小队西约0.5公里的西山南坡。这里共有石棚六座,石盖石棺墓三座,均被破坏。现将残存的第六号石盖石棺墓简报如下:一、墓室结构这座石盖石棺墓,位于 |
1983 | 洛阳涧西三座宋代仿木构砖室墓 | 文物 | 洛阳市涧河西岸是一处宋代墓葬密集的地方,建国以后陆续有成批或零星宋墓发现。现将1973、1977年涧西发掘的三座宋代仿木构砖室墓简报如下。一东方红拖拉机厂179号宋墓此墓是1973年11月我馆配合拖拉机厂基建工程发掘清理的。墓向北偏东7°,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靠南,因 |
1983 | 云南祥云检村石椁墓 | 文物 | 1976年12月,祥云县禾甸公社检村大队在修田取土时,掘出铜矛、铜钺、鸡形铜杖头等大小文物五十余件。州文物管理所及县文化馆先后三次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于1977年上半年发掘了三座古墓。禾甸公社检村大队南距祥云县城25公里,坐落在禾甸坝子东北角的一个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小山丘上。山丘高出四周平坝20余米。墓地位于山丘南部边沿。 |
1983 | 南京郊区两座南朝墓 | 考古 | 1978年11月,我馆于中华门外板桥镇西南九四二四工地,发掘清理一座南朝墓,出土较多陶器。1981年12月,仙鹤门外红旗农牧场发现一南朝墓,与上墓基本类同,且结构完整、器物丰富。它们为研究南朝中晚期的墓葬结构、青瓷特点、陶器组合等,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实物资料。 |
1983 | 河南新郑县李家村发现春秋墓 | 考古 | 新郑县纤维厂,位于新郑县城东约三公里,车站公社常庄大队李家村生产队南约一千米,李家村东,为南北方向的一条大深沟。村西为黄水河,与郑韩故城、外廓城的东城墙相望。李家村处于一个北高南低的高岭上,村东北高岭上有一鱼夫塚,据当地群众反映,这一带高岭上,在解放前,不断出现过铜器 |
1983 | 浙江衢州市南宋墓出土器物 | 考古 | 1974年11月下旬,本市王家公社瓜园大队社员在地里挖到一座双穴砖室墓,墓顶早年已被挖去,墓底亦被破坏。出土了不少随葬器物,部分已毁坏散失,现将我会当时收集的随葬器物报导于下。 |
1983 | 巨野红土山西汉墓 | 考古学报 | 红土山在山东巨野县东南,距离巨野县城22.5公里。山为石灰岩,高30—40米。东边山脚下属嘉祥县辖地。我们发掘的这座西汉墓坐落在红土山东侧半腰处。其南与全乡县羊山集相望(图一)。这座西汉墓是1968年农民在开采石料时发现的,墓道被破坏,墓道中的木车、车马饰和马 |
1983 | 鄂城楚墓 | 考古学报 | 我馆在1958年—1978年配合各项基本建设工程,先后在城东南郊的百子畈、七里界大队、洋澜湖电排站、西南郊鄂城钢铁厂范围内、五里墩等工地共发掘战国时期的墓葬三十座(图一)。由于发掘的墓地较分散,发掘时间先后不一,因此,这里将鄂城钢铁厂范围内发掘的二十四座墓在墓号前加一"钢"字,简称为钢1、钢2、钢4、钢18、钢21、钢22、钢41、钢42、钢48、钢49、钢53、钢68、钢74、钢79、钢80、钢90、钢91、钢92、钢93、钢94、钢95、钢96、钢106、钢119;市郊区百子畈大队发掘的四座墓,在墓号前加一"百"字,简称为百3、百4、百5、百6; |
1983 |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南朝墓 | 考古 | 1979年5月、1980年3月,融安县大巷公社安宁大队黄家四队社员先后发现两座南朝墓。我队两次派人前往清理。两座墓北距融安县城10公里,位于融江西岸安宁大队北边。M1位于西边被称为锅铲坡的矮坡上,墓向东南;M2位于东边被称为牛奶坡的稻田中,墓向西南,两座墓东西相距约400米。现将清理情况和出土器物简述如下。M1 系长方形砖室墓。已残,从残留的墓坑来看,墓室长约8、宽约2.2米,墓底至墓顶高2米。分甬道、墓室、供台三部分。券顶系楔形砖砌成,墓底铺地砖有两层,红、灰 |
1983 | 陕西绥德县延家岔东汉画像石墓 | 考古 | 陕西省绥德县辛店公社延家岔村在无定河东岸台地上,南距县城10公里,东依山原,村西紧临米(脂)绥(德)公路。画像石墓位于村北50米。1972年该大队修造梯田时发现,1975年作了发掘清理。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这座墓上面的土层早被挖去,墓顶暴露;墓门外因削筑田埂,墓道遭到破坏,详情不明。墓门向西,方向266°。墓室用石块砌成, |
1983 | 沁阳县西向发现北朝墓及画像石棺床 | 中原文物 | 1972年12月2日,河南省沁阳县西向公社粮管所发现古墓葬一座,沁阳县文化馆派人进行了清理。出土的瓷器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尤其是线刻画像石棺床,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资料。 |
1983 | 陕西绥德汉画像石墓 | 文物 | 1982年3月绥德县苏家岩公社苏家圪坨生产队发现一座古墓。我馆于同年6月进行发掘。苏家圪坨生产队在县城东南35公里处。墓地位于村南台地上,背靠王家堰头,面临无定河水,墓向350°,四周没有其他墓葬遗迹。墓室结构墓壁石砌,用长方形石块细錾出面,错 |
1983 | 蠡县汉墓发掘记要 | 文物 | 1980年6月,我们在蠡县城西1公里处配合基本建设清理了一座汉墓。现将墓葬简介如下。一、墓形与结构这是一座多室砖墓。墓门向南,方向180°。墓由封土、墓道、前室(东西各附一耳室)、主室(东附一耳室)、后室等部分组成,各室均作长方形,并有券门过道相通。从平面看,整个墓葬(包括墓道)南北长32.55、东西宽11.6米。墓顶高出地面3.5米。墓底低于地面2.7米(图一、二、三)。 |
1983 | 成都西郊战国墓 | 考古 | 1973年12月,成都市西郊的青羊宫侧,修建医院大楼时,发现古墓一座,我馆得悉后,立即派员前往清理,现将清理情况介绍于下。墓葬形制此墓在青羊宫遗址范围内,与百花潭战国墓群相距甚近。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口略大于墓底,墓口长4.60、宽2.71米;墓底长4.41、宽2.54米;墓底至地表深2.64米。四壁规整,底部平坦,壁、底均有一层厚度不匀的灰白色膏泥,壁之膏泥厚约5—7厘米;底之膏泥厚约9—11厘米。墓坑填土为灰褐色粘土,系回填之原坑土,无夯筑和混土现象,故颜色与周围的土色基本一致。成都 |
1983 | 江苏武进、宜兴石室墓 | 文物 | 江苏武进城湾山和宜兴洑东山位于太湖西岸,南北耸立,相距约40公里,中间为开阔平原。两座山上均密布馒首形的土墩,不少土墩还暴露出内部的石室建筑,有的石室,人尚能从坍塌的口子进去。为了了解其石构建筑的性质、内涵和时代,我们于1981年7、8月间,在两山试掘了九座石室,其中武进城湾山七座,编号为庙堂山M1,大茅山M9、M10,四顶山M3、M4、M8、M10;宜兴袱东山二座,编号为黄梅山M1、M2(见附表)。现将调查试掘情况简报如下。 |
1983 | 集安洞沟三座壁画墓 | 考古 | 1966年上半年,吉林省集安洞沟古墓群的封土石室墓中发现三座壁画墓(JSM332、JSM983、JWM1368),我们遂即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于下。一、山城下墓区332号封土石室壁画墓JSM332位于洞沟古墓群山城下墓区之南,禹山西麓,西距洞沟河约百米,是禹山西麓坡地封土石室墓当中较大的一座。亦是山坡古墓当中最为上坡的一个。在其东南 |
1982 | 广西贵县罗泊湾二号汉墓 | 考古 | 贵县罗泊湾二号汉墓,西距贵县县城6公里,位于西江北岸约1公里处的一个低矮的土坡上。东边是黎湛铁路,与木必村毗邻。墓葬与1976年已发掘的一号墓,一东一西,相距里余。当地群众因其地势相对较高,封土堆高大,习惯把一号墓称为大坡岭,把此墓称为二坡岭,也有称此墓为大坡岭的(图一)。 1979年4月至6月,我队会同贵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该墓进行了钻探和发掘。发掘工作历时69天。现将发掘情况报告于后。 |
1982 | 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 | 考古学报 | 1980年9月,舒城县孔集公社九里墩大队窑厂在烧砖瓦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县文物组同志闻讯后,保护了现场,并向省文物局作了汇报。省局派我队与县文物组,清理了这座墓葬。九里墩位于舒城县城东4公里,杭埠河北。据舒城县志记载,这里原名九女墩,现群众俗称九里墩(图一)。墓葬地面原有高约10米的封土堆,占地面积约6800平方米,因多年烧窑取 |
1982 | 唐河县电厂汉画像石墓 | 中原文物 | 1973年6月14日,唐河县南关发电厂在扩建厂房工程中发现汉墓一座。这座汉墓位于该电厂院内,南距针织厂汉画像石墓约300米,西距唐河500余米,地势平坦,过去常有古墓发现,可能是古代的一个墓葬区。在清理表土时,发现塌毁的宋墓一座,宋墓打破了画像石墓的前室墓顶,因而,前室的券顶一部分被破坏,东西主室券顶相交的前部亦被打破一角。 |
1982 | 明兵部尚书赵炳然夫妇合葬墓 | 文物 | 1979年8月,四川剑阁县城郊公社剑公大队二生产队社员在城北卧龙山麓发现明兵部尚书赵炳然夫妇合葬墓。四川省博物馆和剑阁县文化馆对此墓进行了清理。现简报于下。墓室结构和棺椁这座墓的墓向180°。因后期扰乱,墓道的情况不明。距墓室南端15米处立一石墓碑。碑正面阴刻"诰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赵恭襄公之墓",左边阴刻"诰封一品夫人王氏",右边阴刻"贡烈亚夫人杨氏"。墓室前2米左右有一方用大理石刻的墓志(图二)。 |
1982 | 洛阳龙门唐安菩夫妇墓 | 中原文物 | 1981年4月下旬,我队在配合基建施工中,清理了唐定远将军安菩与其妻何氏的合葬墓(编号C7M27)。该墓位于今洛阳市南郊13公里处的龙门东山北麓,西距伊水约1公里,北距隋唐洛阳东都城的南城墙约8公里(图一)。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兹报导如下: 一、墓葬形制与结构墓葬自北向南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方向168°。墓道在清理前已遭破坏,据了解,可能为斜坡窄道,长度不 |
1982 | 当阳金家山九号春秋楚墓 | 文物 | 湖北省宜昌地区文物工作队,从1975年冬至1979年8月,配合当阳县河溶公社的水利工程,在赵家湖的排灌渠道线上,共清理周代楚墓近三百座(图一),其中以金家山墓区的九号墓保存最好,随葬器物也较为丰富,简报如下: 金家山位于赵家湖南岸,西距沮漳河仅1公里,东离楚都江陵纪南城30公里,南去10公里为季家湖楚城;近邻的余家榜、杨家山、磨盘山等地发现多处周代的居住遗址。在赵家湖周围的丘陵岗地上,分布着密集的 |
1982 | 云梦秦墓竹简所见某些语法现象 | 语言研究 |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第十一号墓出土大批秦代竹简。简文共十种,内容有秦代的法律条文,有解释律文的答问和治狱的文书程式.其中《编年记》等八种,已由整理小组编成《睡虎地秦墓竹简》一书,并加了注释和语译。八种简文本身近三万字,是秦代典型的应用公文文体,包含着比较丰富的词汇、语法现象,对汉语史的研究颇有参考价值。下面仅就个人浅见所及,对其中几个语法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
1982 | 当阳金家山九号春秋楚墓 | 文物 | 湖北省宜昌地区文物工作队,从1975年冬至1979年8月,配合当阳县河溶公社的水利工程,在赵家湖的排灌渠道线上,共清理周代楚墓近三百座(图一),其中以金家山墓区的九号墓保存最好,随葬器物也较为丰富,简报如下: 金家山位于赵家湖南岸,西距沮漳河仅1公里,东离楚都江陵纪南城30公里,南去10公里为季家湖楚城;近邻的余家榜、杨家山、磨盘山等地发现多处周代的居住遗址。在赵家湖周围的丘陵岗地上,分布着密集的 |
1982 | 江阴北宋“瑞昌县君”孙四娘子墓 | 文物 | 1980年12月,江苏省江阴县夏港公社三元大队发现一座北宋墓,出土了一批文物。此基位于江阴县城西2公里的澄常公路以北、在1978年发现的北宋工部侍郎葛宫墓(俗称"尚书墩")以南50米。墓室离地表1.4米(图一)。从出土的经卷和买地券题记得知,此墓为"故瑞昌县君"孙四娘子墓。 |
1982 | 南阳县赵寨砖瓦厂汉画像石墓 | 中原文物 | 赵寨砖瓦厂位于南阳市东郊潍儿河西岸,东临白河,西距汉宛城遗址约二公里;许(昌)南(阳)公路从厂北侧穿过,南与下关帝庙、陈棚村毗邻。砖瓦厂周围是汉墓较集中的地方。一九七六年二月四日,南阳市赵寨砖瓦厂在厂区东侧取土施工中发现画像石墓一座,博物馆组织人力进行了清理。 |
1982 | 四川宝兴县汉代石棺墓 | 考古 | 近年来在宝兴县青衣江上游发现汉代古青衣羌人的土坑墓葬之后,又发现一批与此有关联的汉代石棺(板)墓。这批石棺墓分布于宝兴县城西8公里的五龙公社瓦西沟口(图一)。这里西环瓦西山,东临青衣江,是一个约半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台地。墓葬是社员挖沼气坑时所发现。从沼气坑断面看地层情况,上层是黄土溶积层,厚约1.2米;中部是土质松软的黑土层,和邻近耕作土相似,厚约0.4米;下面是生黄土,墓葬即位于生土层下 |
1982 | 武清东汉鲜于璜墓 | 考古学报 | 一九七三年五月间,武清县高村公社兰城大队社员,在村东平整土地时,发现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一通。之后,根据这通汉碑的出土,天津市文管处考古队于一九七六年和一九七七年间,先后对这座有墓碑的汉墓,进行了勘查和发掘。这次发掘工作有武清县文化馆参加,并得到当地各级领导支持。参加发掘整理的有纪烈敏、邸明、刘幼铮、马士军、敖承隆等同志;测绘与制图的有邸明、纪烈敏、敖承隆;器物摄影为张一苓 |
1982 | 辽宁朝阳后燕崔遹墓的发现 | 考古 | 1979年6月,朝阳县十二台公社四家子大队姚金沟小队社员在场院内平地时,于地表下深30—40厘米处,发现两块埋于土中的石刻墓表,一块阴刻"燕建兴十年昌黎太守清河武城崔遹"三行十五字。另一块阴刻"燕建 |
1982 | 辽宁清原县近年发现一批石棺墓 | 考古 | 1972年以来,在我县四个公社农田基本建设中发现一批石棺墓(图一)。我们获悉后赶到现场,调查了出土经过并回收了出土文物。这些墓虽因遭到破坏,未能做完整的清理,但所出文物很珍贵,对我们了解辽东地区古代文化有着重要意义。现按出土时间先后,整理报导如下。这批石棺墓由于遭到破坏,墓室结构都不十分清楚,就残存的墓葬观察,应是先挖一个长方形墓圹,在圹内用稍经修整的石板立于墓圹四壁,上下也用石板铺盖。构筑比较简陋 (一)土口子中学石棺墓石棺墓出土于县镇东北40公里的土口子中学,地处清河上游的一块台地上。1972年6月学校平 |
1982 | 泰安县大汶口发现一座汉画像石墓 | 文物 | 1978年10月,泰安县大汶口火车站西南180米处发现一座砖砌汉画像石墓(图一)。墓室分前、后室和东、西耳室。南北长6.64、东西宽8.08米,墓门北偏东12度(图三)。墓顶已塌,墓底铺砖。墓门:有门槛、门框和门楣(图四、五)。 |
1982 | 重庆市南岸区的两座西汉土坑墓 | 文物 | 1978年8月,重庆市南岸区长航疗养院内挖土石方时,出土了青铜剑等器物。重庆市博物馆随即派人清理,清理过程中,发现该处为两座墓葬。这两座墓葬,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海棠溪马鞍山山腰,编为马鞍山一号墓和二号墓。一号墓方向北偏东30度,墓室已遭破坏。墓口离地表深1.48、长4.77、宽3.18、墓底距地表深2.07、长4.77、宽2.44米。填土为五花土。在随葬品附近有白膏泥和炭黑泥,棺 |
1982 | 内蒙古宁城辽邓中举墓 | 考古 | 1976年夏,内蒙古宁城县一肯中公社群众在农田建设中发现一座辽墓,出土完整墓志及志盖各一方和砖刻造像等文物。现将清理情况报导如下。 |
1982 | 湖北江陵马山砖厂一号墓出土大批战国时期丝织品 | 文物 | 1982年1月上旬,湖北荆州地区博物馆在江陵县马山公社砖厂的取土场中发现一座小型墓葬,即派人进行发掘(图一)。经过三十多天的努力,初步完成了田野和室内的清理工作,获得了一批珍贵的丝织品和其它文物。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馆、江陵县文物组及有关单位协助、支持了清理工作。现将情况简报于后。 |
1982 | 后蜀孟知祥墓与福庆长公主墓志铭 | 文物 | 后蜀孟知祥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郊约7公里的磨盘山南麓,距北郊公墓西侧约0.5公里。长期以来,误传这是一座古代的砖瓦窑址,1970年冬,当地农民在改土中发现这是一座大墓。1971年春,由四川省博物馆会同有关单位进行发掘,起初还以为是大型明墓,其后随着福庆长公主墓志铭及玉册残简的相继出土,始知为后蜀孟知祥夫妇合葬墓。1973年市文物管理处成立后进行维护管 |
1982 | 明徐达五世孙徐俌夫妇墓 | 文物 | 自明太祖朱元璋选定钟山之阳的独龙阜为其葬地以后,明代除明太祖的妃子和部分宠幸的宫女外,其他人包括开国文武功臣在内,大都葬在钟山之阴(今太平门外)或中华门外一带。其中就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吴祯、吴良、仇成等人的墓葬。中山武宁王徐达墓在距太平门约1公里的板仓村东侧土山上。《明史·徐达传》记:徐达死后,朱元璋"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现神道石刻尚保留完整。1977年5月13日至 |
1982 | 秦始皇陵西侧赵背户村秦刑徒墓 | 文物 | 秦始皇陵西侧赵背户村社员在1979年12月平整土地时发现秦刑徒墓地。我队随即进行了勘查、清理,至1980年6月结束。现将初步清理情况简介于后。一、墓区位置与墓葬形制赵背户村位于骊山北麓的扇形平塬上,东距秦始皇陵封土1.5公里,西距临潼县城2公里。墓地在村西边南北流向的小溪西岸 |
1982 | 长沙唐墓出土瓷器研究 | 考古学报 | 近三十年来,湖南发掘的唐墓约五百余座,其中百分之九十在长沙市近郊。长沙唐墓出土的瓷器以青瓷为主,包括"三彩"(简称彩瓷,以青、篮、绿为主,仍属青瓷系统),还有少量的白瓷与无釉"素瓷"。青瓷与湘阴窑(岳州窑)关系密切,彩瓷主要是长沙窑制品。因此,长沙唐墓出土瓷器的整理,将直接关系到湘阴窑与长沙窑的分期和断代。本文主要介绍青瓷和彩瓷,兼谈白瓷,素瓷从略。 |
1982 | 邓县长冢店汉画像石墓 | 中原文物 | 1973年5月,南阳汉画像石图录编委会协同邓县文化馆发掘了一座汉代画像石墓。该墓位于邓县城西6公里的长冢店村北200米处,地表留有封土堆,南北并列三个墓冢连在一起,使封土形成一个两头高,中间稍低的枕形长冢,村名因之而得。我们在发掘时,北面的两座墓葬早已损坏。长冢南北长37、宽12.7、高4.7米,堆土分层夯实,每层厚约12—14厘米,层次分明。墓门朝东,方向125°。墓道位于墓门之东,长方形斜坡, |
1982 | 河南唐河县石灰窑村画像石墓 | 文物 | 唐河县黑龙镇公社石灰窑村北距县城26公里,唐枣公路由村西经过。村西南的耕地中夹有大量的汉代砖、瓦残片,原系一处汉代遗址。村北有一小山,群众称"北山’。经调查:在北山南坡和山脚村落北部汉有墓多座。1960年以来,群众在此曾先后发现过七座画像石墓。 1979年12月,在村西北又发现画像石墓一座(图一、三)。1980年5月,南阳地区文物队与唐河县文化馆共同作了清理。 |
1982 | 河北平泉县小吉沟辽墓 | 文物 | 1977年春季,平泉县台头山公社小吉沟大队四队社员在西山根坡地距地表半米深处发现一座石砌券顶墓。此墓有主室和两个耳室,都是石券顶。墓底铺片石。主室长宽均5、高4.5米;耳室长宽均1、高1.33米;墓道宽1.5米,长不详。墓道距主室3.3米处用石片垒压封堵。各室之间没有封石。 |
1982 | 成都市东郊后蜀张虔钊墓 | 文物 | 1977年底,金牛区保和公社光荣大队在农田基建中,发现一些人物、动物画像石刻和墓志铭等文物。经我处发掘清理,该处系五代后蜀张虔钊墓。一张虔钊墓是一座大型券拱砖室墓,建于五代后蜀孟昶广政十一年(948年),位于成都市东郊约3公里的保和公社"天鹅抱蛋"处。唐、五代时,此地属华阳县管辖。 |
1982 | 淅川县下寺汉画像砖墓 | 中原文物 | 下寺汉墓是1974年秋发现的。汉墓位于丹江水库淹没区内,近年来库水上涨,汉墓几经水淹。淅川县文管会干1980年7月10日在水位上涨之前进行了抢救发掘。下寺位于淅川县城西南约七十公里的仓房公社陈庄大队东沟生产队南面,汉墓就在下寺北面一华里的黄土岗上。 |
1982 | 无锡市郊北宋墓 | 考古 | 1977年冬,无锡市郊扬名公社五爱大队社员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两座宋代墓葬,出土有漆尺及瓷器、金银饰等文物,其中完整的漆尺对于研究我国宋代的尺度具有一定的价值。两座墓葬在市南郊丁巷村东,距市区约五公里。均为竖穴土坑墓,墓向北偏东10度。一号墓长3.4、宽0.9—1.1、深约2米,中置木棺,棺与墓圹之间的四壁填塞20厘米厚的石灰,棺盖及底板两端长出棺身约30厘米,两端分别用长28、宽8、厚4厘米的青灰 |
1982 | 云南呈贡七步场东汉墓 | 考古 | 七步场村位于呈贡县城东南约3公里处,其西面2公里为石碑村,东面3公里为吴家营,村南有昆明至宜良的公路经过(图一)。在七步场村北面,有一高约50米、东西走向的红土山,在山顶南边,有一高出周围地面2米,直径约4米的封土堆,墓室建于堆下深约5米的地方。1977年2月,呈贡县龙街公社 |
1982 | 江西南城明益宣王朱翊鈏夫妇合葬墓 | 文物 | 1979年12月,江西南城县岳口公社游家巷大队社员在挖渠时发现古墓一座,从圹志得知是明代藩王益宣王朱翊鈏和李、孙二妃的合葬墓。当时只清理了益宣王的棺室。1980年8月中旬,我队会同县文物保护小组又清理了李、孙二妃的棺椁。整个墓葬出土器物非常丰富,有金、银、玉、铜、瓷和冠服 |
1982 | 南阳县王寨汉画像石墓 | 中原文物 | 王寨村位于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西二公里。村东一公里许是张衡墓,东北距汉鄂城遗址1.5公里,泗水河自西向东绕村而过。1973年3月,王寨村社员在村东100米处平整土地时,发现古墓一座。南阳博物馆闻讯后,当即会同南阳县文化馆对该墓进行了清理。 |
1982 | 重庆市南岸区的两座西汉土坑墓 | 文物 | 1978年8月,重庆市南岸区长航疗养院内挖土石方时,出土了青铜剑等器物。重庆市博物馆随即派人清理,清理过程中,发现该处为两座墓葬。这两座墓葬,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海棠溪马鞍山山腰,编为马鞍山一号墓和二号墓。一号墓方向北偏东30度,墓室已遭破坏。墓口离地表深1.48、长4.77、宽3.18、墓底距地表深2.07、长4.77、宽2.44米。填土为五花土。在随葬品附近有白膏泥和炭黑泥,棺 |
1982 | 泰安县大汶口发现一座汉画像石墓 | 文物 | 1978年10月,泰安县大汶口火车站西南180米处发现一座砖砌汉画像石墓(图一)。墓室分前、后室和东、西耳室。南北长6.64、东西宽8.08米,墓门北偏东12度(图三)。墓顶已塌,墓底铺砖。墓门:有门槛、门框和门楣(图四、五)。 |
1982 | 洛阳西工东汉壁画墓 | 中原文物 | 一九八一年我队在洛阳市西工区塘沽路南侧发现并清理了二座东汉砖室壁画墓(编号C1M120、C1M121),两墓东西排列,C1M120居东,C1M121居西,相距约15米。墓葬西去约1.5公里为汉河南县城遗址。隋唐东都夹城西城墙正从C1M121顶部穿过,而从C1M120东去170米即为隋唐东都宫城西城墙(图一)。两墓均遭盗掘而被破坏,其中C1M121破坏严重,壁画已全部损坏;现将C1M120发掘收获简报如下。 |
1982 | 内蒙昭盟赤峰三眼井元代壁画墓 | 文物 | 1965年及1976年,昭乌达盟赤峰县三眼井公社社员,在村西半华里的山坡上先后发现两座元代壁画墓,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随即进行了清理,分别编为M1,M2号。 |
1982 | 江陵天星观1号楚墓 | 考古学报 | 天星观1号墓位于江陵县观音垱公社五山大队境内,东临长湖,西距楚故都纪南城约30公里(图一)。清时曾在该墓封土堆上修建过"天星观"道观一座,因此而得名。五山大队境内自东向西弧形排列五个大土塚,1号墓位于"五山"东侧,是"五山"之中最大的一个,海拔40.4米(图版拾壹,1)。 |
1982 | 临潼南罗西周墓出土青铜器 | 文物 | 1975年5月,陕西临潼零口公社南罗生产队在村南发现西周竖穴土坑墓一座,取出一批器物,经渭南县文化馆协助,交临潼县博物馆收藏。临潼县博物馆派人员到现场调查,墓圹残破过甚,未能清理。现将出土器物简报如下: |
1981 | 江苏邗江胡场五号汉墓 | 文物 | 1979年3月下旬,我们在距扬州市西郊约七公里的邗江县西湖公社胡场大队一带清理了四座西汉中晚期的木椁墓,基本情况已在1980年《文物》第3期作了报道。1980年4月中旬,该地群众在整修水沟时又挖到木椁墓一座,编为胡场五号汉墓(M5),清理情况如下: |
1981 | 四川成都曾家包东汉画像砖石墓 | 文物 | 曾家包在成都市西郊金牛公社土桥镇西侧,距市区约七公里,系一高约8、直径约50米的圆形土冢,包括两座墓葬(M1、M2)(图一)。封土经分层夯筑,采用板夯和杵夯两种方法,以杵夯为主。在清理过程中,发现盗洞四处,在盗洞中发现大量陶器、铜器残片。葬具已朽,仅存一些骨渣,无法确定葬式。两墓相隔约4米,方向同为南偏东20°。 |
1981 | 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 | 文物 | 邗江县甘泉镇位于扬州西北郊约十二公里。在镇的北偏西约三公里的地方,有两座东西相对的大型汉墓,当地人称之为"双山"。1975年我院配合取土工程,清理了西边的一号墓,并发表了发掘简报。 1980年春,我院又清理了东边的二号墓。从4月17日开始,到5月7日全部结束。现将清理结果,报道如下: |
1981 | 青海乐都县脑庄发现马家窑类型墓 | 考古 | 脑庄位于青海省乐都县马营公社,脑庄基地在水磨沟西岸的第二台地上,现属马营公社脑庄大队。墓地南北长约200、东西宽100米,地势西高东低,西有土山,东临水磨沟,从北向南流经高庙公社的寺磨庄、田蒲家,在蒲家墩西南汇入湟水,水源丰富,长流不息。 1978年夏季,脑庄大队第三生产队社员,在新建庄院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葬,并有陶器出土。青海省文物考古队于1979年2月和3月,曾两次去现 |
1981 | 山东诸城汉墓画像石 | 文物 | 1967年春,在山东诸城县前凉台村西,发现一座大型汉墓。该墓为砖石合建,分前、中、后室,并有甬道和小耳室(图一)。墓门西向偏南。因早期被盗,随葬品仅余一件铜镇墓兽(图二)。墓门扉、门楣、门额、门框和三室之间过道等处尚存十三块画像石,其中二石残断。现藏县博物馆,称为"凉台画像石"。这批画像石内容极为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兹简介如下: |
1981 | 贵州平坝县马场唐宋墓 | 考古 | 我馆于1965年底至1966年初,在平坝县马场附近发掘了古墓三十四座,这批古墓的时代包括东汉至明代,其中魏晋南北朝墓已发表了简报《(考古》1972年7期《贵州平坝县马场魏晋南北朝墓发掘简报》),现将几座唐宋墓简介如下: |
1981 | 辽宁清原县门脸石棺墓 | 考古 | 一九七六年十月,清原县土口子公社门脸大队在西堡的团山沟口小山包南坡修梯田时,发现石棺墓两座。墓址均在第三层梯田上,两墓相距20米,墓深1.20米,离山下地面35米。此地过去曾发现过石棺墓,可能是石棺墓群。清原县位于辽宁省东部偏远山区,在辽河东岸。门脸在县城东北40公里。一、墓室情况 |
1981 | 甘肃灵台县景家庄春秋墓 | 考古 | 1977年11月梁原公社景家庄大队社员在周家坪修农田时,距地表1米深处挖出一堆马骨,并出土有车饰,兵器等铜器,当即报县文化馆,派人普查了现场,发现是一古墓葬区。 1978年3月21日至28日,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试掘性的清理了四座墓(M1—4),现简报如下: 景家庄位处灵台县城西北,距白草坡55公里的黑河川上游。墓葬紧靠黑河左岸,距河底约80米高的一层台地上,地名叫周家坪。此坪东西约300、南北约360米,有多处很丰富的齐家文化和周代文化相叠压的遗 |
1981 | 湖南湘阴县隋大业六年墓 | 文物 | 1972年,湘阴县城关镇郊外,社员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座砖室墓。湖南省博物馆派人进行了发掘和清理。现将此墓的清理情况,整理如下: 城关镇郊外为一片小丘陵,墓建在一小山头上。其墓葬形制为凸字形单室券顶砖室墓,墓室全长3.88、宽1.72、羡道长1.1米。单层券顶,券顶中部采用契形砖,墓壁有一 |
1981 | 无锡璨山土墩墓 | 考古 | 璨山位于无锡市西约三公里,北连惠山,西与嶂山相望。一九七五年初,璨山南麓发现一座土墩墓(图一),出土几何印纹陶、釉陶器和原始瓷器等十余件。无锡市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曾派人到现场考察,同年五月,我馆对该墓进行了发掘。墓地是一处突出于地面的土墩,俗称姚家墩,直径约15、高约4米。发掘前土墩东半部已被挖掉,暴露出石室建筑断面。墓室呈长方形,系平地垒砌成石室(图二、1;图三)。 |
1981 | 河南洛阳春秋墓 | 考古 | 1975年5月10日,我馆为配合我市郊区营建工程,在汉河南县城的东北角、北距洛阳东周王城遗址的北城墙约1公里的地方,清理了一座东周墓葬。墓中出土青铜器十余件,现将情况报导如下: |
1981 | 大邑县西汉土坑墓 | 文物 | 1974年10月,大邑县建筑材料厂粗石河瓦窑的工人,在县城西约四公里的敦义公社十大队的吴墩子取土时,发现铜马等文物,即报告县文化馆。后由县文化馆、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组、渠县文化馆和四川省博物馆派员组成小组,就地进行发掘清理。该墓东距斜江约600米,北距粗石河约500米(图一)。这是一座西汉竖穴土坑墓。墓坑东西长6.8、南北宽3.2米,墓底距封土堆顶部3.6米。墓口和部分墓壁已被破坏,仅南壁和东壁稍为完好。南壁有两级台阶,痕迹清楚,第一层距墓底1.5、宽1.2米,第二层距墓底1、宽0.65米。北壁残高30厘米,东、西两壁无二层台。墓室四壁及二层台上均涂一层约5厘米厚的白膏泥(当 |
1981 | 关于曾侯乙墓编钟钮钟音乐性能的浅见——兼与王湘同志商榷 | 音乐研究 | 随县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引起了国内外音乐界和考古界的广泛关注,我国许多音乐工作者、考古工作者以及古文字学家、铸造专家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可喜成果,大家一致公认这套编钟及同墓的其他乐器的出土是我国音乐史上一次空前发现。它大大丰富了我们对先秦音乐史的认识,解开了不少先秦音乐之谜,与此同时,这一重大新发现的本身也给我们提出了不少新问题。 |
1981 | 湖南益阳战国两汉墓 | 考古学报 | 益阳县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之南,县境西南部为丘陵地带,海拔50至200米,东北部和北部为洞庭湖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海拔30米左右。资水由西而东注入洞庭湖,长沙至常德和湘西的公路由南而北,横贯全境,交通方便。 |
1981 | 南京梁桂阳王肖融夫妇合葬墓 | 文物 | 南京太平门外栖霞区甘家巷一带,宁栖公路的南北两侧,保留着不少六朝陵墓石刻,其中有安成康王肖秀、鄱阳忠烈王肖恢、始兴忠武王肖憺、南平元襄王肖伟、吴平忠侯肖景等人的神道石刻;另在肖秀墓东北约二公里处,还有失考神道石兽辟邪一对。有人曾疑南齐"侍中尚书令丞相巴东献武公肖颖胄"葬于此。 1980年9月,南京石油化工厂在基建施工中,于失考辟邪西北方向发现一座墓,根据出土墓志得知,为南朝梁武帝肖衍之弟、桂阳王肖融与其妻王慕韶夫妇合葬墓,从而确定了这对失考辟邪即是梁桂阳王肖融墓的神道石刻(图一、二)。 |
1981 | 甘肃灵台两座西周墓 | 考古 | 我馆1975、1976年分别在百里公社寺沟大队和五星公社郑家洼大队清理了两座小型西周墓葬(M1、2),出土了一批文物,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M1是百里公社寺沟大队社员郑孝儒同志1975年3月耕地时发现的,我馆于5月25日前往清理。墓葬位于南北向长约5公里的一条长梁的西侧,东北紧靠盖垅,西南是一片山地,墓坑距沟底约50米,竖穴,方向20°。墓长3.3、宽1.8、北端深约3米。板灰长2.9宽1.3,高1.2米。板灰呈灰白色,有彩绘红漆皮。棺的左边有二层台,长3.3、宽0.5、高0.40米,鼎置于二层台的南端。墓葬北端有一半圆形的洞,直止墓顶(疑为盗洞),洞底部有乱骨一堆。出土陶鬲、玉斧、... |
1981 | 大邑县西汉土坑墓 | 文物 | 1974年10月,大邑县建筑材料厂粗石河瓦窑的工人,在县城西约四公里的敦义公社十大队的吴墩子取土时,发现铜马等文物,即报告县文化馆。后由县文化馆、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组、渠县文化馆和四川省博物馆派员组成小组,就地进行发掘清理。该墓东距斜江约600米,北距粗石河约500米(图一)。这是一座西汉竖穴土坑墓。墓坑东西长6.8、南北宽3.2米,墓底距封土堆顶部3.6米。墓口和部分墓壁已被破坏,仅南壁和东壁稍为完好。南壁有两级台阶,痕迹清楚,第一层距墓底1.5、宽1.2米,第二层距墓底1、宽0.65米。北壁残高30厘米,东、西两壁无二层台。墓室四壁及二层台上均涂一层约5厘米厚的白膏泥(当 |
1981 | 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一一五号汉墓 | 文物 | 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南距西宁市十四公里,北距大通县城二十一公里,湟水支浣北川河从北向南在村东流过(图一)。在村的西北部有一片汉代墓地。1973年以来,配合基建工程,对该墓地的部分墓葬进行了发掘。到目前为止,共发掘汉墓一百七十八座。其中一一五号汉墓出土一批残断木简,记载了汉代的功爵等级制度、军队编制和标志等,引起考古界的重视。现将该墓发掘清理情况,报道如下。 |
1981 | 苏州虎丘东周墓 | 文物 | 1975年12月,苏州虎丘公社挖河工程中,在新塘大队第六生产队地段内夏家潭千墩坟地方,新开河道南坡上,有铜鼎出土。苏州博物馆清理了现场,证实这里是一处古墓。墓是土坑竖穴,方向北偏东10°,深2.8 |
1981 | 广西苍梧倒水南朝墓 | 文物 | 1980年6月,苍梧倒水公社社员在梧太公路边发现一座砖室墓。倒水距离梧州市约32公里,墓葬在一个丘陵边,墓室内部被扰乱不堪,其结构是单室砖墓,平面是凸字形,墓门向东,带短甬道。甬道长1.78、宽1.24米,底部至拱顶高为1.47米(图一)。主室呈长方形,长4.3、宽1.74、高1.8米,底部有横直交错的长方形砖平铺,墓砖为长方形,一般长34、宽15、厚4厘米,有花纹图案(图二)。墓室内未发现葬具和骨架,随葬物位置虽已移动,但还能大体推知大多数随葬品和棺椁安放在主室。 |
1981 | 安阳小屯村北的两座殷代墓 | 考古学报 | 为搞清殷墟五号墓(即妇好墓)周围的情况,我队于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又在妇好墓东和南大约8000平方米范围内进行了钻探,发现此范围内分布有殷代房基、窖穴和墓葬等。墓葬共探出六座,其中长约3米的三座,长约4.6—6米的三座。较大的墓之间都有一定距离。另外据当地社员反映,在妇好墓东约90米处,解放前村民曾挖掘过一座较大的殷墓,因发现有古代盗坑未挖到底,此墓现在社员院落中,在此墓之南约30余米还有一座殷墓,现已压在社员房下。在妇好墓之北还有一座被李姓盗掘过的墓,据说较妇好墓略小。从钻探所得资料和社员提供的 |
1981 | 徐州青山泉白集东汉画象石墓 | 考古 | 一九六五年冬,我院在青山泉白集清理了一座东汉画象石墓。白集位于徐州市东北约20公里,属铜山县青山泉公社。这一带四周环山,石料丰富,是徐州附近常出汉代画象石墓的地区之一。墓葬早年曾遭破坏。墓前的祠堂仅部分保存;墓室顶部的藻井已被揭开,随葬器物掠劫一空,室内并填满淤土。但结构大体完整, |
1981 | 辽宁鞍山市汪家峪辽画象石墓 | 考古 | 1972年9月,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公社汪家峪大队,发现一座辽代画象石墓。发现后,鞍山市文化局文物组张喜荣同志和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对该墓进行了清理,现将情况简报如下: |
1981 | 长沙象鼻嘴一号西汉墓 | 考古学报 | 象鼻嘴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溁湾镇北约二公里。它是一座高出湘江水平面约40多米、自然形成的椭圆形山头。山头北高南低,距湘江河岸约一公里,东边偏北有低洼的铜盆湖,南临 |
1981 | 内蒙古宁城县南山根102号石椁墓 | 考古 | 一、发现经过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县南山根,因位于坤都河上游的南岸山下而得名。村后是高约五百米的山坡,山坡的下部已辟为耕田,这里有大面积的古代遗址。 1958年春季,在遗址的东部发现七十一件青铜器,它们出自由西向东数第三道沟的沟壁两侧,可能分属于两个墓葬。1961年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来此做过调查和发掘,判明这里主要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的两种遗存,发现灰坑十四座,墓 |
1981 | 四川巴塘、雅江的石板墓 | 考古 |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广泛分布着一种石棺葬和石板盖土坑墓。近年来此类墓葬发现甚多。一九七八年八月至九月,在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主持下,由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西南民族学院政史系、巴塘县文化馆、雅江中学等单位联合组成了甘孜考古队,赴甘孜州进行调查。在巴塘扎金顶清理了墓葬8座,在雅江团结公社呷拉大队本家地生产队采集了陶器、铜饰物和珠饰多件,在康定东俄洛公社采集了金发饰2件。现在将有关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
1981 | 四川新都战国木椁墓 | 文物 | 1980年3月,新都县马家公社二大队第三生产队晒坝东北发现了一座木椁墓的北壁椁枋,随即由省博物馆和县文物管理所进行清理工作。从3月14日开始至5月3日结束。一这是一座有斜坡墓道的长方形土坑木椁墓。墓向正西。墓道也开在墓坑的西面,底 |
1981 | 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一一五号汉墓 | 文物 | 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南距西宁市十四公里,北距大通县城二十一公里,湟水支浣北川河从北向南在村东流过(图一)。在村的西北部有一片汉代墓地。1973年以来,配合基建工程,对该墓地的部分墓葬进行了发掘。到目前为止,共发掘汉墓一百七十八座。其中一一五号汉墓出土一批残断木简,记载了汉代的功爵等级制度、军队编制和标志等,引起考古界的重视。现将该墓发掘清理情况,报道如下。 |
1981 | 威宁中水汉墓 | 考古学报 |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的乌蒙山脉中段,西、南、北三面与云南省为邻。县西北部中水区一带,有一片比较平坦的高原,海拔1800米左右,当地称为"梁子"。这里土地肥沃,气温较高,四周是开阔的耕地和稠密的居民点。中河、后河从东北流向西南;前河自东向西流去。这三条山区小河汇合在出水公社烟锅山的西面,然后向南流入龙潭河。龙潭河是滇、黔两省分界线。 |
1981 | 宁夏泾源宋墓出土一批精美雕砖 | 文物 | 1977年10月,泾源县泾河源公社涝池大队社员在取土垫圈时,发现古墓一座。我们闻讯后,随即前往进行了清理。古墓在泾河源公社涝池大队北面约400米处,位于从六盘山向东延伸出来的山丘东部边缘。墓的东面是一片比较开阔的农田。墓分左、右两室。由于历年社员在此取土垫圈,左墓室顶上的填土已全部取完。右墓室的顶部距地表深2.5米。在未清理前,社员已由左墓室顶部进入墓内,二室的骨架 |
1981 | 湖南益阳县赫山庙唐墓 | 考古 | 1978年10月在县微生物研究所施工中发现一座唐墓(78·益·赫·M30)。墓位于益阳县七里桥与益阳市郊区交界的赫山庙地段,靠长益公路东侧的半山腰上,西北距资水三公里。一、墓葬形制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口小底大,墓道已遭破坏,墓向75度。墓口大部份保存完整,长4.7、宽1.65米,墓室底长4.7、宽2、深1.95米,墓道残长2、宽1.95、残深1.8米。墓的东、北、西三面为土坑墓壁,南面因打破一座早期墓故砌有一垛长4.3、宽0.16、高1.3 |
1981 | 集安发现青铜短剑墓 | 考古 | 一九七八年五月中旬,在集安县太平公社太平大队五道岭沟门修路的民工,发现了一组青铜器。省文物工作队刘景文和县文物保管所阎毅之、林至德、赵素勤、张雪岩等同志,去现场进行了调查清理。太平公社位于集安县城西部约30公里。出土地点位于太平公社太平大队西1.5公里的五道岭沟门南山坡,坡下是一条由集安通往辽宁省怀仁县的公路,遗物出在南山坡山腰的偏下部,当时民工搬大石头砌公路护坡在一米深左右的大石头中间发现了这组青铜器。对现场进行了清理调查后,发现这是一座早期遭到破坏的正方形方坛阶梯积石墓。由于时间久远,从山坡上流下一些碎石覆盖其上,当地群 |
1980 | 扶风云塘西周墓 | 文物 | 1976年,陕西周原考古短训班在贺家、凤雏、召陈、云塘、齐家、庄白等地发掘了一部分遗址和墓葬,初步取得了一些重要收获。其中扶风黄堆公社云塘村南地是一处西周大型骨器制造作坊遗址,试掘中先后共开探方十四个,总面积为350平方米,除清理了十九个有大量废骨料堆积的灰坑外,还发 |
1980 | 河北邢台南郊西汉墓 | 考古 | 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邢台市南郊北陈村搜集到文物多件,为了查明这批文物的来源和价值,我们又到现场作了调查,并对原墓葬重新进行了清理。一、墓葬概况墓葬位于邢台南郊北陈村南,紧靠七里河北岸,三座封土大墓东西一字毗连,各距数十米,此墓位在最西边。长方形竖穴墓,四壁平砖砌墙,砖长36、宽18、厚8厘米。地面平砖铺成人字形。木板盖顶,墓口四周均有木灰痕迹。墓室东西长7.05、南北宽2.85 |
1980 | 呼鲁斯太匈奴墓 | 文物 | 1979年春,内蒙古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杭盖戈壁公社呼鲁斯太大队社员李四在放牧时发现一批铜器。同年5月,我们先后两次前往调查和试掘,发现这是一处匈奴墓地。一、地理环境和古墓分布呼鲁斯太匈奴墓位于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以西杭盖戈壁公社东南十五公里的呼鲁斯太河左岸,地处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潮格旗、五原县和临河县的交界地带。在西南二十公 |
1980 | 唐河汉郁平大尹冯君孺人画象石墓 | 考古学报 | 河南省唐河县湖阳公社新店村,东依桐柏山的余脉狮子山,村西紧临唐(河)、枣(阳)公路,南与湖北枣阳毗邻。汉郁平大尹冯君孺人画象石墓座落在新店村西约三百米处的"楸树坟"高地上(图一)。封土堆早已不存。一九七七年冬季,新店大队农田基本建设时发现了这座墓的砖券顶部和部分墓壁砖石 |
1980 | 湖北宜城楚皇城战国秦汉墓 | 考古 | 在调查踏勘楚皇城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城址附近的几处墓地。重要的有两处,一为雷家坡墓地,在城西近郊,距城约四百米。一为魏岗墓地,在城西,距城约三千米。这两处都是战国秦汉的土坑墓。雷家坡原是一处稍高的坡地,1976年冬农田基本建设工程中,共发现古墓葬28座,我们选择清理了七座。魏岗为一南北走向的高岗,生产队的窑厂在高岗中部取土制砖,暴露了一些墓葬,我们发掘了其中的四座。现在将这些墓葬按时代综合叙述于下。 |
1980 | 北京市发现的几座唐墓 | 考古 | 近几年来,在北京的宣武区、海淀区和昌平县等地,相继发现了几座唐墓,这些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北京的历史,都提供了一些实物资料。现将较为重要的几座唐墓简报如下:一1972年12月,昌平县旧县大队在村西北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座砖室墓,向我队汇报后,随即派人清理。(一)墓室结构此墓为砖室墓,正南 |
1980 | 湖南常德南坪东汉“酉阳长”墓 | 考古 | 南坪位于常德市北郊,距市区约15公里,地势平坦,属于洞庭湖平原。1973年11月,社员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古墓葬,我馆闻讯后,随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小土堆七、八十个,其中大部分土堆属于东汉时期的砖室墓,少部分为西汉时期的土坑墓。我们对七个已暴露出来的砖室墓进行了发掘和清理,其中有六个砖室墓已被盗掘或仅留墓底,出土器物不多,只有一号墓保存完整。现将一号墓简报如下: |
1980 | 山西浑源毕村西汉木椁墓 | 文物 | 1973年3月,浑源县毕村大队的社员在村东南汉墓群附近取土,发现一些文物。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雁北地区及浑源县文化局闻讯后派人共同进行了勘查。勘查后,经批准对墓群北边的四座汉墓中原封土最大者进行发掘(编为M1);对已挖开墓室者进行了清理(编为M2)(图一)。发掘工作至5月结束。现将M1及M2两墓情况,简报如下: |
1980 | 河南永城固上村汉画像石墓 | 中原文物 | 永城县固上村社员,于1961年春,在农业生产中发现两座汉画像石墓,我们协同永城县文化馆进行了发掘。永城县位于豫东平原,固上村在永城县东北23公里,北距芒砀山20余公里。两座汉画像石墓发现于村西半华里的平原上。(图 |
1980 | 河南方城东关汉画像石墓 | 文物 | 1976年春,在方城县城关公社东关大队,发现一座古墓的门楣石,当即妥为封存。次年10月下旬,南阳市博物馆协同方城县文化馆进行了清理发掘。此墓早年被盗掘,随葬器物均成碎片,不能复原,但出土的画像石内容新颖,十分珍贵。这座墓葬在方城东一里许的潘河东岸,原有封土堆,《方城县志》记载为"岳家塚",群众俗称"岳王塚"。墓室为砖石结构,石结构用于墓门部 |
1980 | 山东莱西县岱墅西汉木椁墓 | 文物 | 岱墅西汉墓,位于山东省莱西县小沽河东岸院里公社岱墅村东群众习称"点将台"的高地上,后面依山(图一)。1978年12月,在深约30厘米的熟土层下,发现长方形土坑,内填夯实了的黑黄土。大队党支部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经上级批准后,派人进行清理。历时两个月,清理了古墓两座(编为M1、M2)。 |
1980 | 宝鸡县西高泉村春秋秦墓发掘记 | 文物 | 宝鸡县杨家沟公社西高泉村,南距太公庙村春秋遗址一公里,背临凤翔塬,在渭河以北第二阶台地上。这一带是春秋时期墓葬较为密集的地区。1978年年初,当地社员曾发现一座小墓(编号为By×M1),出土二 |
1980 | 辽阳发现三座壁画墓 | 考古 | 辽阳壁画墓,早在解放前就有发现,多数被盗掘或破坏。解放后,在辽阳市郊先后又发现十座,已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现将在辽阳市郊三道(土毫)、北园、鹅房等地发现的三座壁画墓简报如下。一、三道(土毫)3号墓墓在辽阳市北郊五里的太子河公社三道(土毫)村后,北距三道(土毫)1、2号、令支令三座墓约百余米,过铁路西即为三道(土毫)车骑墓。这座墓是1974年8月间,三道(土毫)生产队社员在整 |
1980 | 福建闽侯南屿南朝墓 | 考古 | 一九七五年六月初,在闽侯县造纸厂内(位于南屿公社高岐大队官山)发现了一座南朝砖室墓。我们前往清理,墓顶和封门墙有部分已被拆除,少数遗物被打碎或取出、散失。经县造纸厂保护,才未被完全破坏。现将清理所获资料报导于下。一、墓葬形制墓葬位于闽江南岸天水岭余脉官山的北端,依山临水,方向63°。地表已看不出有封土堆,墓顶距地表约1.00米。这是一座砖构 |
1980 | 扬州西汉“妾莫书”木椁墓 | 文物 | 1977年10月,在邗江县甘泉公社老山大队发现一座大型木椁墓(图一)。墓内出土"妾莫书"银印,因名"妾莫书"木椁墓。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这座土坑木椁墓的封土现存1米多高,墓向正南。墓道为斜坡土坑。靠近墓门处立一排木方,呈""形,可能作挡土用。椁室长7、宽4.5米(图二)。墓底有8米长的垫木两根,在垫木上横铺十二块30厘米厚的底板,再在底板的三边(东、西、北),每边立放三块楠木壁板(即外椁壁板),通高 |
1980 | 河南省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 | 文物 | 下寺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东南六十公里的丹江水库西岸,它的西部丘陵起伏,丹江从东南流入河南境与淅水相汇合,然后折向南,经下寺东侧注入湖北的汉水(图一)。丹江水库建成蓄水后,湖水上涨,常冲刷库岸。1976年冬在下寺北部的土岭(又名龙山)上发现古墓一座。接着进行调查和钻探,发现古墓数十座,从而得知此地是一处古墓群(图二)。 |
1980 |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庄园图和属吏图探讨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1年内蒙和林格尔发现的东汉壁画墓,是考古工作的一项重要收获。此墓以内容极为丰富的壁画及二百二十余处墨书题记,写实地、形象地反映出东汉社会经济、社会生活乃至官僚制度等上层建筑各方面的若干问题,提供了研究当时历史的宝贵资料。本文仅就此墓壁 |
1980 | 西沟畔匈奴墓 | 文物 | 1979年2月,准格尔旗布尔陶亥公社西沟畔的社员张先宝在野外牧羊时,发现一批珍贵的匈奴文物,及时报告了当地文化部门。同年5月,内蒙古文物工作队郭素新和伊盟文物工作站尚志、杨震等同志,又到现场进行了调查、清理,发现这是一处匈奴墓地(图一),有三座匈奴古墓先后被风沙破坏。现将调查、清理情况简报于下。 |
1980 | 山东、长清岗辛战国墓 | 考古 | 1975年秋,长清县归德公社岗辛大队,在农田基本建设的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葬。他们及时地报告了长清县文化主管部门,并对墓葬作了妥善的保护。1977年3月,山东省博物馆、长清县文化馆对该墓进行了发掘。一、墓葬结构该墓位于长清县城南12.5公里的卧牛寨西麓,西距济(南)、兖(州)公路约300米,南与岗辛大队毗邻。墓葬地面上原有高6.8、底径约60米左右夯土筑造的椭圆形封土堆,当 |
1980 | 辽宁朝阳前窗户村辽墓 | 文物 | 1972年11月,朝阳县二十家子公社何家窝铺大队前窗户村社员因挖菜窖,发现辽代石板墓一座。朝阳地区博物馆闻讯即赶赴现场进行了调查,并作了发掘。此墓座落在西距二十家子公社所在地约一公里的丘坡上,南边是冲积平原,小凌河自西而东蜿蜒流过,北面是山陵。在附近的兴龙岗村也发现有这类石板墓(图一)。这座石板墓,保存完整,遗物丰富。现简报于下。 |
1980 | 江苏溧阳竹箦北宋李彬夫妇墓 | 文物 | 1978年2月底,我们在江苏省漂阳县竹箦公社中梅大队发现并清理了两座砖室墓。两墓相距1米左右。根据墓一的墓志得知,墓主李彬,右旁并列袝葬的是其妻潘氏墓(墓二)。这两座墓葬较以往苏南地区发现的宋代砖室墓砌造较为讲究。出土器物丰富多样,特别是一套精致的琉璃楼亭轩榭建筑和造型生动的四神及神像等,为宋代墓葬中所少见。现简报如下: |
1980 | 四川西昌礼州发现的汉墓 | 考古 | 1976年2月和10月,发掘礼州中学校内新石器时代遗址时,先后发现了五座汉代土坑墓,现将这五座墓的情况简报如下。五座墓葬均打破新石器时代遗址。按两次先后发掘顺序编号为 M1—M5。M1南部墓道被 M2所打破,M3位于 M1北10米左右,M5位于 M4西5米左右。墓穴未被拢乱,出土器物较多。一、墓葬形制五座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向为南北向,略偏东3°。墓口呈长方形,以 M1为例,南北长5.4、东西宽3.05、残深2.5米。墓 |
1980 | 洛阳关林唐墓 | 考古 | 一九七○年,洛阳博物馆配合基建工程,在关林清理唐墓多座,其中一座(编号70IIIM109)出土金银平脱镜一面,这是继高士饮宴螺钿镜(见《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5期)之后,洛阳出土的又一面珍贵铜镜。出土该镜的墓葬保存很好,是这里不多见的完整唐墓之一。墓室为南向的土洞,拱形顶,四壁打磨光滑。墓室平面作长方形,南北长3.3、东西宽2.1、高1.3、深5.4米。墓道位于墓室南端偏东侧,室道之间有长0.3、宽1、高1.2米的甬道相接。墓向357度。墓室积满淤土,经清理,在其西侧见有上铺青灰的土台棺床,南、北、西三边紧贴室壁,长同墓室,南宽1.02、北宽1.08米。棺床的中央放置木棺一付已朽成... |
1980 | 安徽马鞍山东晋墓清理 | 考古 | 1976年秋,马鞍山市教育局在营建湖东路小学校舍时,发现一座砖室墓。不久,由我队和马鞍山市文化馆进行了清理。一、墓室结构该墓位于市区南佳山麓的土坡上,西距杨墓村约0.5公里,向南一百五十米左右是市一机床厂厂房。清理前,封土已被挖掉,露出墓顶券砖,是一座单室砖墓。方向40度。有墓门、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全长6.25米(图一)。墓门用三层横砖券成。第一券高1.96、宽1.92米。次后每券低0.17米,并内收半砖,形成外敞里收的喇叭状。墓门两侧用平砖纵砌一道挡墙,和墓 |
1980 | 河南泌阳秦墓 | 文物 | 1978年冬,配合筑路工程,在河南泌阳县城东北一·五公里的官庄(村)北岗,由省博物馆、地区文管会和泌阳县文教局共同清理并发掘了四座墓葬(图一)。我们认为是秦代墓葬。它们由东向西编号为M1—M4。M1和M2并列,M2与M3相距30米;M3与M4相距12米。M3保存较好,出土器物也较多。其 |
1980 | 江西吉安县南朝齐墓 | 文物 | 1975年7月,吉安县长圹公社屋场大队店下生产队社员在取土时发现南朝墓一座,并出土一批青瓷。该墓距地表0.7米,东西向,墓室呈"卅"字形,为三室并列,中有甬道相通的多室墓。顶为卷棚式。墓壁为单砖平铺叠砌,底砖铺作"人"字形。砖有平砖和刀 |
1980 | 江西南昌市东吴高荣墓的发掘 | 考古 | 1979年6月下旬,我馆在南昌市内,阳明路中段南侧,配合基建工程,清理了东吴高荣墓一座(图一)。此墓距地表深7米左右,墓室顶上为生土。推测当时系由地表开斜坡墓道,在生土中掏洞,然后再砌墓室,木棺通过斜坡墓道抬进墓室安放后,再用青砖封门,填平墓道。此种葬法比较少见。同样的墓葬我馆先后清理了保存完好的十多座。该墓出土遗物较为丰富,现简报如下: |
1980 | 扬州邗江县郭庄汉墓 | 文物 | 1978年5月,邗江县西湖公社郭庄生产队的社员,送来一批漆器、铜器与陶器等。我馆当即派人进行了调查,今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这座汉墓,是一座男女合葬木槨墓,南北向。槨室长4.20、宽2.85、高1米。墓门留于南壁,门高0.9、宽1米,上下有门轴, |
1980 | 北京市大兴县辽代马直温夫妻合葬墓 | 文物 | 1979年10月,北京市大兴县京开公路西红门段东侧液压机械厂基建工程中,发现残砖室墓一座(图一)。出土瓷器、木俑、墓志、铜钱等,其中以活动关节的大型木偶人作为盛骨灰的葬具(真容木雕像),较为特殊。该墓早经盗掘,扰乱严重。圆形墓室,系用37×16×5厘米的灰条砖砌成,墓壁按两丁两顺四重砖排砌,壁厚1.10米。墓顶已塌,东壁已被破坏无存,西、南、北侧最高残存十层砖,高约1.06米。墓室直径4.10米。墓室南壁正中有甬道,宽约1.21米,甬道为券顶, |
1980 | 集安高句丽墓研究 | 考古学报 | 我国东北古老民族貊族的一支——高句丽民族主要在鸭绿江中、下游和浑江流域一带活动。在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高句丽族在这里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地处鸭绿江中游右岸的集安,是高句丽中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都城遗迹至今犹存。当时人们遗留的坟墓,数以万计。过去通常把集安洞沟一带的高句丽墓称为洞沟墓群。洞沟墓群,是古代高句丽所遗存的重要墓地之一。种类之多,数目之大,内涵丰富,已闻名中外。对集安高句丽墓的调查、研究,乃是对高句丽历史考古方面的重要课题。解放以来,笔者多次参加集安地区的考古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对集安县境的高句丽墓分布、类型以及各种类型墓葬的相对年代,有了一些粗浅认识,愿提出供同... |
1980 | 山东临沂西汉刘疵墓 | 考古 | 1978年5月,在临沂县城北十公里岔河公社洪家店大队的砖瓦窑厂,发现已塌陷的古墓一座(图一),临沂地区文物组即派人前往临沂县协助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介如下:一、墓葬及随葬器物该墓南北向,为石椁、木棺,单葬。墓圹东西宽4.2、南北长5.5米。槨周用不规则的块石垒成。棺室居椁内西南部,棺上用九块大 |
1980 | 江西发现几座北宋纪年墓 | 文物 | 从1966年至1973年,我省在德安、彭泽、星子、吉安等地,先后发现了六座有纪年的北宋墓葬。现简报如下: 一德安宋墓 1966年3月,德安县河东公社红青大队第五生产队社员在修水利过程中发现了一座纪年宋墓。该墓用条形青石砌墙,石板盖顶,底部铺设石灰和粗细泥砂。椁室呈长方竖穴。长350、宽86、高86厘米。方向340度。室内除残余腐朽棺木和人骨之外,出土瓷器 |
1980 | 扬州邗江县胡场汉墓 | 文物 | 胡场,位于扬州市西郊约七公里,地属邗江县西湖公社。这里丘陵起伏,冈势平缓。1967年,曾发现战国墓一座。1979年3月下旬,社员群众在整修水沟时,在不到二百米的一段水沟中,先后发现汉墓四座(编号为M1、M2、M3、M4)。我馆会同邗江县文化馆,共同进行了清理。 |
1980 | 四川大邑县马王坟汉墓 | 考古 | 1973年11月,四川省温江地区大邑县举办文物考古训练班。在五龙公社盐店大队"马王坟"进行发掘实习,清理了两座东汉墓。"马王坟"位于该县城南4公里处,现墓的券栱已露出地表,封土现存直径17、高4.5米。M1、M2相距4米,均为券顶砖室墓。M1为南偏西14°,M2为南偏西20°。M1不仅比 M2大,而且多一个墓室。M1全长11.74米。甬道长2.65、宽2、高2.09;前室长5.6、宽2.5、高2.66;后室长3.75、宽2.5、高2.55米。方向194°(图一)。除铺地砖外,全用花纹砖砌成,砖长38、宽27、厚7厘米。纹饰有三角几何纹、菱形纹、连璧纹、车轮三角纹等。还有"建安 |
1980 | 扬州东风砖瓦厂汉代木椁墓群 | 考古 | 墓葬位于扬州市肖家山一带。东距汉代广陵城遗址约1.5公里。这里是扬州古代墓葬较集中的地区,过去曾发现战国、汉、唐、明代的墓葬,其中以汉墓为最多。1974年1月,在东风砖瓦厂发现一批汉代木椁墓。在6500平方米范围内,共清理墓葬七座。现将这七座墓,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七座木椁墓,按排列的次序,分别编号为:肖家山 H 区 M1一M7。七座墓均为土坑木椁墓。其构筑方法,先挖出长方形竖井,再 |
1980 | 四川万县唐墓 | 考古学报 | 1978年8月,万县驸马公社驸马大队在改土造田中发现一座唐墓,该墓座落在西距万县市6.5公里处,北靠黄家山,南临长江。这里,岗峦起伏,溪流纵横。四川省博物馆闻讯后,当即派人前往调查,并会同万县地区文教局的同志,共同进行了发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于下,文中所附照片系陈振戈同志拍摄的。 |
1980 | 徐州茅村画象石墓 | 考古 | 1965年11月,我院在徐州市北12.5公里的茅村清理了一座古墓。墓葬位置在村边凤凰山东北面的山腰间,是一座石室墓。清理前墓葬的顶部已暴露在地面,叠涩式的盖顶早被揭开,石板也不存在,室内填满淤泥和碎石块。现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一、墓室结构墓的结构分前、后两主室。墓内东西长5.85、南北宽3.20米,方向58度。全用青石叠扣砌建。前室内长2.24、宽2.27、残高1.71 |
1979 | 湖北随县擂鼓墩一号墓皮甲胄的清理和复原 | 考古 | 1978年3月至6月,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在随县发掘了擂鼓墩一号墓,根据出土的文字资料,推定这是战国时期曾侯乙的坟墓。在该墓北室,原置有为数很多的皮甲冑,发掘时多已散乱,将上面的零散甲片取出后,下面的一些皮甲,虽然编联的组带已残断,甲片亦有残毁,但大致还保留着原来的位置,因此在清理吋先用铝板贴椁底插入,将这些皮甲整体托起,保持原状,然后装箱运到北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技术室协助,进行了初步的清理和复原工作。参加这一工作的人员,有湖北省博物馆的杨定爱,隋县博物馆左德田,考古所的王振江、白荣金、王影伊等同志。从1979年4月19日开始,至6月下 |
1979 | 陕西户县贺氏墓出土大量元代俑 | 文物 | 陕西户县元代贺氏墓包括贺贲、贺仁杰、贺胜等三座墓,位于户县秦渡公社张良寨大队村北约500米处,距县城十公里。在沣河之西,终南山之北。三墓自西北向东南成一直线(图一)。1978年4月陕西咸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户县文化馆共同进行发掘。西北墓内出石墓志一合。志盖上阴刻隶书九行,每行四字:"大元故左丞相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推忠宣力保德功臣太傅谥惠愍贺秦国公墓志铭"(图二)。此墓墓主为贺胜,编为一号墓。中间的墓内出墓志铭一合,志盖阴刻篆书五行,每行五字:"大元光禄大夫平章政事商议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事贺 |
1979 | 常州南郊戚家村画像砖墓 | 文物 | 常州南郊茶山公社浦前大队戚家村生产队1975年冬季在平整土地时,于一座土墩的东北角挖到一些画像砖,当即报告我馆。1976年3月,我馆对这座画像砖墓进行了发掘清理。现将发掘情况介绍于下: |
1979 | 安阳武官村北的一座殷墓 | 考古 | 1959年春,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我队在安阳武官村北约一千米处发掘了殷墓一座和排葬坑(即祭祀坑)一排十座,同时对传出司母戊大鼎的墓进行了钻探,并确定了它的大致范围。有关这次发掘工作的情况,以往曾作过一些报导。至于这次发掘的坑位,已绘入1976年发掘的"祭祀坑分布图"中。下面主要介绍一座殷墓的资料。 |
1979 | 济南市区发现金墓 | 考古 | 1964年11月至1965年4月,济南市博物馆为配合市区的基建工程,清理了几座金墓,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1号墓1964年11月,在济南商阜三十五中学建筑工地上,距离地表深约2米处发现了一座金墓。墓室平面呈六角形,每面角距1.93—2.1米。墓方向座北向南,均用长方形青砖砌成,外饰彩绘。墓门设在南面、门后有0.5米方坑,坑上用砖砌成尸床(图一)。现墓门、墓顶皆已塌毁。墓室六角各有高0.76米的方形角柱,柱 |
1979 | 江苏盱眙东阳汉墓 | 考古 | 盱眙县位于江苏省的西部,县城频临淮河。东阳在县城以东七十华里处,介于洪泽湖与高宝湖之间。与安徽省天长县毗邻。东阳背依云山,面向广阔平原,秦汉时期的东阳城址即座落于此,目前尚能见到土筑城垣。近几年来,当地群众在古城外修渠整田,经常发现汉代墓葬,尤其是在东南部发现最多。1974年8月当地出土一批汉代木刻画,内容较为丰富,立即引起县文化部门的重视, |
1979 | 酒泉、嘉峪关晋墓的发掘 | 文物 | 1977年5、6月,甘肃省博物馆先后与酒泉地区文教局、嘉峪关市文教局联合举办了两期亦工亦农考古学习班,共发掘了晋墓八座,其中在酒泉县果园公社丁家闸大队发掘了五座(以下简称丁M。其中有一座因盗后塌陷,未清理),在嘉峪关市新城公社观蒲大队发掘了三座(以下简称观M)。兰(州)新(疆)公路酒泉至嘉峪关段的两侧,讨赖河(北大河)以北,有一片戈壁滩,东至酒泉县果园公社,西至嘉峪关遗址,北接嘉峪关市新城公社野麻湾,西北达断山山麓,南抵讨赖河岸。在戈壁滩东和东 |
1979 | 浙江临安晚唐钱宽墓出土天文图及“官”字款白瓷 | 文物 | 1978年11月,浙江临安临天公社工农大队窑厂工人发现古墓葬一座(临安M23),我们与县文化馆、北京天文馆等单位相配合,进行了清理。一墓葬结构墓葬位于工农大队村北,其地旧称明堂山,离临安县西约五华里。封土东西径45、南北径130米。上层1.4米为灰黄色粘土,中层0.6米白膏泥,下层1.2米为红色粘土,三层都经夯实。墓顶砖外有0.25米厚的保护层,由石灰、粘土、炭粒、莹石组成,呈青灰色,与砖紧密粘结。封门外有一堵高3、宽2.60一3.10、厚0.60米的砖砌封门墙。墓道未 |
1979 | 长沙咸家湖西汉曹(女巽)墓 | 文物 | 湖南长沙市岳麓山公社咸家湖大队,有三座略呈品字形的小山丘——陡壁山、扇形山和象鼻山,位于湘江西岸(图一)。1974年,在陡壁山发现了一座西汉墓。当年12月至次年1月,我们在湖南省博物馆同志指导与协助下,对该墓进行了发掘。因出土"曹 |
1979 | 甘肃灵台发现的两座西汉墓 | 考古 | 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和一九七五年十一月,灵台县梁原公社付家沟生产队和新集公社陈家山生产队的社员,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先后发现两座西汉墓葬。县文化馆闻讯后,立即派人到现场分别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 |
1979 | 江苏新沂东汉墓 | 考古 | 1973年3月新沂唐店公社龙泉大队因取土在南墩发现一组汉墓群,该墩长35、宽20米,高出地面约3米,面积约700平方米。在取土范围内共发现长方券顶砖室墓七座,我们清理了其中的三座(M1、M3、M4)。各墓早年均经盗掘,形制及出土遗物基本相同。一号墓墓室长6.20、宽2.55米,墓顶已被破坏,墓壁用大型平砖(42×24×8厘米)砌成三顺一 |
1979 | 陕西扶风齐家十九号西周墓 | 文物 | 陕西扶风县齐家村位于县城以北十五公里处,现属于黄堆公社云塘大队。它东邻召陈、任家、康家、李家,南邻白家、刘家;北近云塘、强家、齐镇:西与岐山县的礼村、贺家、董家、凤雏等村隔沟相望,各村相距不过一公里左右。这里地势高平,土地肥沃,适当古岐邑的中心区域。 |
1979 |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的匈奴墓 | 文物 | 大通县后子河公社上孙家寨汉墓群是青海省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底,已发掘汉代及以后的墓葬一百二十七座,现将其中一座匈奴墓(编号乙区M1)报道如下: 上孙家寨在西宁北约十七公里处,东靠大通河(由北向南注入湟水),在村西的旱台上,有南北并排的两个墓塚,当地群众叫双疙瘩,南面的一座即匈奴墓。封土堆(图一)残高6.2、直径23米,夯土层厚10--21厘米不等。墓圹口横放一排直径16--20、间距8厘米的圆形条木,共二十八根。这种构筑方法在上孙家寨发掘的同期墓葬中是较少见的。 |
1979 | 信阳一号楚墓的地望与人物 | 故宫博物院院刊 | 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楚墓,是一九五七年春末夏初发掘的。这座墓的发掘,当时曾轰动一时。此后二十五、六年中,虽然发掘的楚墓已经数以千计,但从墓的规模之大,随葬品之丰富来说,没有一座可以比得上它。但是,信阳在古代是什么地方?对楚国的重 |
1979 | 辽宁昭乌达地区发现的辽墓绘画资料 | 文物 | 最近几年来我盟各地结合文物普查,配合各种基本建设,清理、发掘了近百座大小辽墓,出土了一批珍贵的随葬器物和契丹字、汉字碑刻。本文就墓中发现的有关壁画、石棺画资料,作一介绍,供研究者参考。一在这批辽墓中,发现有保存完整或局部壁画的墓共十座,其中石棺画墓两座,木棺画墓一座,壁画墓七座。 1、克旗热水二八地1、2号墓的石棺画这是两座早期的辽墓,相距仅5米。形制结构大体相同,均为砖砌圆形券顶单室墓,室内中部偏东以南北向置一长方形石 |
1979 |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 | 文物 | 在山东省嘉祥县城南十五公里的武宅山北麓,有一处幽静的山村,村西北方,有一所由石砌围墙圈起的灰色瓦顶房屋,著名的汉画像石刻——嘉祥武氏墓群石刻(图一)就收藏在这里。汉画像石盛行于东汉,是一种以中国图案画为特点的古代石雕艺术品。目前,我国画像石发现最多的地方首推山东,其次为四川、河南等地。在山东,又以嘉祥武氏墓群石刻最为完整、集中并富有代表性。它是我们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以及 |
1979 | 贵州兴义、兴仁汉墓 | 文物 | 贵州省博物馆考古组于1975年10月至1976年1月,在兴义县顶效区万屯公社和兴仁县两樟区交乐公社两地,试掘了十二座古墓(图一)。一兴义位于贵州的西南部,气候温和, |
1979 | 河北磁县北齐高润墓 | 考古 | 东槐树村位于磁县城西约四公里,为东槐树公社所在地。古墓就在该村西北隅,地处平坡地带(图一)。 |
1979 | 北齐库狄迴洛墓 | 考古学报 | 1973年4月至8月,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在有关单位的协助下,在山西寿阳县西南的贾家庄(又名福禄庄),发掘了一座北齐大墓。它保存了我国早期的木构建筑,还有绚丽的壁画、精美的釉陶器、陶俑以及其他珍贵的随葬品。这些文物的出土,都具有比较重要的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现将发掘所得报告如下。 |
1979 | 敦化六顶山渤海墓清理发掘记 | 社会科学战线 | 唐代渤海,是粟末靺鞨人,于公元698年到公元926年,在祖国东北包括今苏联沿海州的广大地区建立的地方封建政权,共二百二十九年。唐王朝在粟末靺鞨人居住地牡丹江流域置忽汗州,设忽汗州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历史上称为渤海王国①。渤海史是我们伟大祖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史册中的重要篇章。在祖国的东北保存有丰富的渤海文物,吉林省敦化县六顶山渤海古墓群是渤海重要的文化遗存。 |
1979 | 中山王墓鼎壶铭文小考 | 故宫博物院院刊 | 一九七七年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青铜器、玉器及殉葬品不少。其中铭文较多的主要有鼎、壶各一,为过去战国器所未曾有。审其铭刻皆先铸器而后凿款,其书体与传世古玺文字十同六七,其不可识之字居十之二。出土后释其铭文者多,易释之字各家略同,不可识之字间有强解者。今不再释文, |
1979 | 集安县两座高句丽积石墓的清理 | 考古 | 1975年和1976年,我馆为了配合农业学大寨运动,先后清理了禹山墓区的68号和七星山墓区的96号两座积石墓。现将清理情况介绍如下: 一、七星山96号墓七星山墓区,位于集安县城的西郊约1公里许,它是洞沟古墓群中墓葬分布最密集的墓区。96号墓位于七星山墓区东部,在通沟大队第九生产队的小山坡上,96号墓的周 |
1979 | 台西村商墓中出土的医疗器具砭镰 | 文物 | 1973年,河北省博物馆、文管处在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第十四号墓葬中发现一件石镰,长20厘米,最宽处5.4厘米,形制与过去大量发现的用于农业生产的商代石镰无大差异,但未见安装手柄的痕迹。十分引人注意的是其出土情况极为罕见。十四号墓是一座商代中期的长方形竖穴墓,墓主人是一奴隶主,墓中有较丰富的殉葬物如铜爵、铜觚、铜刀、陶鬲、陶豆、卜骨等,东侧二层台上有一被捆绑手足的殉葬女奴隶。石镰置于西侧二层台上一具长方形漆盒内。漆盒已腐朽,但遗留痕迹清晰可辨,盒里面涂朱色, |
1979 | 四川郫县东汉砖墓的石棺画象 | 考古 | 1973年4月,四川郫县新胜公社(原名竹瓦铺)二大队第三生产队的社员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东汉砖室墓,依发现次序的先后,称为二号墓(1972年发现的一座称为一号墓,简报见《文物》1975年8期,李复华:《郫县出土东汉画象石棺图象略说》),四川省博物馆闻讯后,即派员进行了清理。该墓方向为235°,整个墓的建筑由墓门、墓道、墓室组成。全长10.48、宽2.46、高2.02米,全部用花砖建筑,砖长0.34、宽0.22米,厚0.06米,花纹均在砖的侧面,纹饰以几何纹为主,或配以"联璧"、"瑞草"、"卷云"等十三种 |
1979 | 陕西咸阳马泉西汉墓 | 考古 | 一九七五年二月,咸阳市马泉公社大泉大队社员打窑洞吋,发现砖券墓一座(图一),立即向有关部门作了汇报,咸阳市博物馆派人前往进行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1979 | 安徽天长县汉墓的发掘 | 考古 | 天长县汉墓位于天长县安乐公社北冈大队,北面与江苏省的东阳故城接壤(图一)。滁县地区文化局曾组织文物千部清理了七座汉墓。同年十月,我队又清理了九座汉墓,获得很多精美完整的漆器。现将这次清理发掘报导如下: 一、墓葬类型与结构九座墓中只九号墓上面存有封土,其余八座都没有封土,铲去地表即露出墓口。墓坑内上层填三花土,下层接近棺木处,多呈 |
1979 | 广西恭城新街长茶地南朝墓 | 考古 | 1974年2月,恭城县和平公社新街大队凤凰村社员在长茶地搞农田基本建设吋,发现了三座南朝墓。我队闻讯后前往该地清理了其中的一座墓(M3),并征集了另外两座墓(Ml、M2)出土的文物。这三座墓座落在稻田中,北边为凤凰村,东面为东岭山。三墓从北往南依次排列,M1最北,M3最 |
1979 | 江苏句容浮山果园土墩墓 | 考古 | 从句容县城向南24公里,是天王镇,由天王沿溧(水)武(进)公路向西5公里,是天王公社的甸岗,即浮山果园(图一)。从天王镇至甸岗之西,是一片岗峦起伏的丘陵地区,长约六、七公里,南近浮山,北距虬山八公里,这一地段中分布有大大小小的土墩古墓,仅果园三队就有土墩墓三十二个(图二)。当地群众通称土墩为"宝宝墩"。我馆于1974年 |
1978 | 西昌河西大石墓群 | 考古 | 1976年冬,四川省西昌县河西公社第二、第五大队在农田基建中,发现大石墓七座。我馆于1977年1月6日至13日,7月26日至8月8日,两次清理了其中的五座,墓葬按清理顺序编为 M1—5。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 |
1978 | 旅顺老铁山积石墓 | 考古 | 老铁山位于旅大市旅顺口区铁山公社郭家村东,韭菜房村南,西距渤海岸约5公里。从老铁山北部第一峰向西北与将军山,刁家村北山相连,大约有3公里的起伏山脊上有积石墓40余座(图一)。为了弄清积石墓的文化性质及其内涵情况,我组曾多次派人进 |
1978 | 宝鸡竹园沟等地西周墓 | 考古 | 竹园沟村与濛峪沟村同属宝鸡市渭滨区益门公社,两地相距1.5公里远(图一),这一地区分布有很多西周时期的遗址及墓地,多年来这一带不断西周青铜器出土。1976年8月,竹园沟生产队社员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座西周墓葬,后来渭滨区文化馆和宝鸡市博物馆又进行了清理。同年3月,茹家庄第一生产队社员在濛峪沟口修蓄水池过程中又发现一批西周小墓和春秋时期墓葬,该队文物通讯员茹广周同志除了及时上报有关情况外, |
1978 | 江苏金坛鳖墩西周墓 | 考古 | 1975年5月,金坛县城东公社电力大队社员在平整鳖墩土地时,发现一件几何印纹陶坛,内满盛青铜块七十余公斤,同时在该墩的西北面又发现几件几何印纹陶坛,当即报告我们两馆,我们派员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鳖墩在金坛城东约2公里,是一座平地堆起的土墩。该地共有三座土墩,中间为鳖墩,东南约150米有北方圹墩,西北约100米有蛇家墩,三个土墩基本上成一直线。鳖墩现存南北长9、东西宽15米,是一个不规整的长方形墩,顶部现成平面,残存高仅2米。 |
1978 | 鞍山倪家台明崔源族墓的发掘 | 文物 | 崔源族墓位于鞍山市东郊千山公社倪家台大队村东的山坡上,距市(立山)区十一公里,鞍山至千山的公路由村中通过(图一)。解放前,崔源墓曾经被盗,在墓室上部封土中挖出"昭勇将军崔公墓志铭"一合。此后墓葬遗迹不明。近年文物普查过程中,发现残存的墓园,经过调查,确定此处即为崔源墓地。1975年,我们对崔源族墓进行了发掘,从6月10日开始至9月13日结束,共发掘墓葬十九座(编号为15号),出土墓志九合(连同崔源墓志共为十合),墓 |
1978 | 陕西礼泉唐张士贵墓 | 考古 | 张士贵墓位于礼泉县烟霞公社马寨村西南约300米处,是唐太宗"昭陵"的陪葬墓之一,北距九(?)山——太宗陵约5公里。该墓在地面上留有高约9.1、直径约20米的封土堆。从1972年1月起,我们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发掘清理了这座墓,现将情况简报如下: |
1978 | 湖北房县的东汉、六朝墓 | 考古 | 1973年3月,房县城关镇反帝街向阳大队(距县城中心约2.5公里)社员平整土地,在相距约0.5公里的两地,发现一些古墓,我馆闻讯后,即派人会同房县文化局的同志清理了五座:四座东汉墓,一座六朝墓。这几座墓座落的土冈早已削平,墓顶与现在地面大致平齐。现将清理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
1978 | 莒南大店春秋时期莒国殉人墓 | 考古学报 | 大店镇位于莒南县城(十字路)北19公里、莒县城南26公里,为大店公社所在地。北濒浔河,东依群山,西距沭河约4公里。一九七五年春,大店公社老龙腰大队和花园大队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发现了两座莒国殉人墓(编号为莒·大·一号墓和二号墓;图一)。同年六、七月间,我们组成文物工作组进行清理,两墓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为研究春秋时期的阶级斗争及古代莒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1978 | 四川凉山喜德拉克公社大石墓 | 考古 | 1976年11月,为了配合《凉山彝族奴隶制度》一书的编写工作,由四川省民委、四川省博物馆、凉山州革委、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等单位,联合组成凉山彝族地区考古队,赴凉山昭觉、喜德、布拖等地调查试掘。田野工作于1976年11月10日开始,12月25日结束。在昭觉乌坡瓦寨山、尔巴克苦、附城三个 |
1978 | 读曹操宗族墓砖刻辞 | 文物 | 近年来,安徽亳县城南出土的曹操宗族墓砖上发现有不少刻辞。虽然辞文相当零散,且残缺较多,但综合起来,对了解曹操宗族的家世和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仍有一定的价值。 |
1978 | 江苏丹阳东汉墓 | 考古 | 该墓在丹阳县城北6公里的大泊公社瓜渚大队宗头山上,东近沪宁铁路,原是一座四面环水的荒土墩。1973年大队在此平整土地建校时发现。墓室距地表约1米,残长6.2、宽3.5、残存高约0.7米。方向280°。在墓室后壁平嵌有部分长方形钱纹砖,长30、宽15、厚5厘米(图一)。墓室内两侧有排列整齐的随葬品,即:右侧为铜器,左侧除前端置一铜灶外,其后均为陶瓷器。墓室中部有带钩、铜镜等,前部有鎏金铺首等,中、后部并有较多的朱红漆片,是漆棺腐烂的现象。 |
1978 | 洛阳发现郑开明二年墓 | 考古 | 1975年10月28日,洛阳市凯旋路东段南边约30米安装公司基建工地,现了唐代建筑墙基和古墓,市博物馆随即派人前往清理。发现这座古墓系隋末唐初王世充割据政权郑开明二年墓。该墓在隋唐洛阳城的皇城内,在隋唐宫城长乐门和应天门之间的南面100米左右,约当唐四方馆和右卫率府的北部区域。隋唐时代的墓一般都葬在城外,而这墓却葬在皇城内、宫城的南墙外,是值得注意的。说明惰时皇城内的许多官署房舍还未建起。这为隋唐城建置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
1978 | 上蔡宋墓 | 河南文博通讯 | 1965年11月中旬,在河南上蔡县城西南约1公里的耕田里,发现一座砖室古墓。经与县文化馆的同志一起,在墓内不断涌水的情况下,进行了清理工作。现简报如下: |
1978 | 平乐银山岭战国墓 | 考古学报 | 银山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张家公社燕水大队,离平乐县城东约四十公里,地处五岭山脉都庞岭的南侧。附近冈峦起伏,土岭石山之间也有较开阔的平地,有燕水和同安河自南向北流过。同安河北流入恭城河(即茶江),溯恭城河北上,可过龙虎关进入五岭之北的湖南境;顺恭城河南下,则与桂江相通。从地理形势上来看,银山岭处在古代跨越五岭山脉的重要通道——湘桂走廊的东侧(图一)。 |
1978 | 江西南昌东汉、东吴墓 | 考古 | 1973年初,我馆在南昌市区和郊区清理了东汉墓两座和东吴墓一座,编号为73·南·丁 M1、M2和73·南·抚·向·都 M1(以下简称丁 M1、M2和都 M1)。现简报如下:一、墓葬结构丁 M1位于抚河东岸,地面上现存坟堆,堆径约20、高5—6米,此墓即在堆的底部,呈长方形,墓圹上部和南、西、北三面遭到严重破坏,南北残长8、东西宽3.5米,方向正南北。墓底铺红色砂土,厚10—20厘米,上再铺薄薄的一层白膏泥,随葬器物放置于上,也有器物下面还留有垫木的痕迹。墓中填五花土,杂有少量同时期网纹和格纹残砖,底为原 |
1978 | 敖汉旗白塔子辽墓 | 考古 | 1977年4月5日,敖汉旗丰收公社白塔子大队发现一座辽代墓葬,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和旗文化馆派人进行了清理。白塔子村位于敖汉旗址——新惠之东约30余公里。墓位于村东南约1公里的南山山脚下,地表并无封土。据当地群众反映,在此 |
1978 | 平乐银山岭汉墓 | 考古学报 | 平乐银山岭墓群是一九七四年十月至同年十二月发掘的。这次发掘的一百六十五座墓中,除一座晋墓和九座因无随葬品而时代不明者外,其余一百五十五座分属战国和汉代,其中战国墓一百一十座已在《考古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二期上发表,本报告作为它的续篇,报导汉墓四十五座。晋墓一座(M140),放在本报告后面,作为附录。 |
1978 | 鄂城东吴孙将军墓 | 考古 | 孙将军墓位于鄂城城西西山南麓(图一),1967年4月,鄂城钢铁厂兴建职工浴室工程施工时发现,在厂党委大力支持下,我馆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 |
1978 | 库伦旗二号辽墓发掘散记 | 社会科学战线 | 新开河水沿着库伦旗南境蜿蜒东流而北折,征诸史册,它就是古代“东入塞外”的夷水。这一带地区,东接辽河平原,北连科尔沁草原,在古代是辽西郡的边缘,正当长城脚下,土地肥 |
1978 | 成都凤凰山明墓 | 考古 | 成都凤凰山明墓,是197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成都某部在工程取土中发现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今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四川省博物馆于同年4月至6月发掘了这座墓。成都市文化局的同志也参加了发掘工作。对于这项考古发掘工作,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作了批示。敬爱的郭沫若院长,也曾对发掘工作作了指示。这座明墓位于四川成都北郊5.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它是明初蜀王世子朱悦燫的墓。原来墓前的陵园等建筑,今已无存。至清代 |
1977 | 辽宁朝阳魏营子西周墓和古遗址 | 考古 | 1970年秋,朝阳县六家子公社魏营子大队社员在前魏营子村老龙湾修梯田时发现木椁板、灰膏泥、青铜器和大量陶片。1971年冬、1972年春和1976年5月,由辽宁省博物馆、朝阳地区博物馆、朝阳县文化馆对这个地点进行了调查,确定这里是一处古遗址,并在遗址附近清理出墓葬9座,清理、收集部分铜器和其他文物。前魏营子村北距朝阳县70公里,这里群山环绕,小凌河的一条支流由南向北流过,在村东北1公里许又向东南回折成一河湾,河湾环绕处伸出一很长的台地,长约500、宽 |
1977 | 江西波阳宋墓 | 考古 | 1972年9月,波阳县团林公社东湖大队东湖生产队社员,在平整土地时,发现北宋熊本妻施氏墓一座。江西省博物馆闻讯后到现场进行了清理。该墓位于波阻县城郊东北0.5公里许,因墓室挖开,大部分器物被取出,故器物位置被扰乱。根据我们现场观察和向社员了解,该墓为长条形麻石砌叠,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墓向180°,墓底长2.93、墓室前端宽1.4、后端宽1.5、高1.5米。墓壁用七层麻石平砌,墓底横平铺,墓顶用石板复盖,十分牢固。麻石长150、宽34、厚20厘米,最长为2.35米。石刻碑记置于石椁上面,长75.5、宽44、厚4.5厘米。直行阴刻楷书:"宋故中大夫龙图阁待制熊公讳本 |
1977 | 江苏句容县浮山果园西周墓 | 考古 | 一、发现经过浮山果园在句容县城西南20多公里的甸岗村,从天王寺到溧水的公路从此经过。这里是一片岗峦起伏的丘陵地,其中浮山最高。在浮山的北麓直到甸岗村,分布着许多古代的大土墩。仅在果园第三生产队即有土墩三十多个。历年平整土地时,土墩中都有古代的陶器发现。1974年冬,在第三生产队发掘一个土墩,发现古代墓葬十余座,出土西周时代的陶鬲等随葬器物两百余件。这个土墩,我们编为Ⅰ号土墩。1975年春,我院配合生产 |
1977 | 北京先农坛金墓 | 文物 | 1973年初,在先农坛东部的育才学校内施工时发现一座古墓,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该墓为土圹竖穴墓,方向北偏东5度。墓穴东壁已破坏,根据两壁推测,墓坑可能为正方形,长宽约为2.30米,深3.30米。葬具为长方形石棺,长1.68、宽1.36、高1.30米。由六块略经凿平的绿砂岩厚石 |
1977 | 河北贊皇东魏李希宗墓 | 考古 | 1975年冬,河北省赞皇县南邢郭公社南邢郭大队在农田灌溉中,发现了东魏李希宗及其妻崔氏、其弟李希礼的墓志并一部分文物。1976年我区组织了文物检查组收集出土物,并于10月11日至12月25日对李希宗墓进行了清理。全部工作是在省文管处派人指导下进行的。赞皇县文化馆也派人参加了这一工作。 |
1977 | 吉林集安的两座高句丽墓 | 考古 | 在1972年至1974年,吉林省博物馆和集安县文物保管所先后在集安万宝汀和禹山下各清理了一座高句丽墓,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 一、万宝汀78号墓 1972年秋,集安郊区公社通沟大队在立电杆时,于78号墓坟垄东南角的积石下发现不少鎏金器物,县文物保管所即进行了局部清理。以后,在1974年秋,又由吉林省博物馆对该墓进行全面清理和测绘。万宝汀是县城北山谷中一片南北狭长的冲积平地,这里分布有许多高旬丽古墓,是洞沟墓群中古墓最集中而稠密的地带之一。坟垄的平面轮廓皆正方形,方位一致,且都以西 |
1977 | 江西南昌唐墓 | 考古 | 1973年11月中旬,江西省博物馆考古队在南昌市清理了一座唐墓。该墓位于南昌市北郊,距市区约0.5公里。这里原为小山丘,在现地表下3.7米处发现墓葬。该墓结构特殊,系在生土层中挖一长方形土坑,在坑中用一种厚约10厘米的青灰色的胶结物构筑墓椁,质地坚硬,犹如石椁。椁内置棺,在棺椁之间填塞16厘米厚的石灰浆。石灰用白色棉纸包裹,棉纸表面有许多稻杆残段,出土时仍保存很好。棺系用六块完整楠木板构成。由于石灰 |
1977 | 辽阳发现辽墓和金墓 | 文物 | 文化大革命中,辽宁省辽阳市郊南林子、北园等地,先后发现了一座辽墓和一座金墓。南林子辽墓墓在辽阳市南郊南林子。1972年10月市医药公司修理制药厂取土时发现。 |
1977 | 安徽亳县隋墓 | 考古 | 1973年3月,我馆在亳县机制砖瓦窑场发掘了隋大业三年(607年)迁葬的口爽墓。同年8—9月,又在距前墓东约百米处发现并发掘了隋开皇二十年(600年)迁葬的王斡墓,现将两墓的情况,简介如下: 一、隋大业三年口爽墓这是一座单室砖墓,南北向,墓门朝南。墓室长方形,长2.9、宽2.3米,墓道长0.76米(图一)。墓室靠北壁东西砌棺台,高32、 |
1977 | 江苏吴县洞庭山发掘清理明许裕甫墓 | 文物 | 1973年3月,吴县洞庭山洞庭公社红光三大队队员发现古墓一座,当时即由我院考古工作人员对墓葬进行了清理。此墓为砖石结构,浇浆覆盖于墓室盖顶石之上。墓室分左、中、右三室,皆为长方形竖穴,长2.55、高1.11米,中室宽0.94、 |
1977 | 湖北江陵太暉观50号楚墓 | 考古 | 为了贯彻毛主席关于"文科要把整个社会作为自己的工厂"的指示,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72级50名工农兵学员和部分教师,配合农田水利工程,同省博物馆江陵考古工作队的同志,于1973年3月间,在江陵太晖观进行了一次墓葬发掘。太晖观位于江陵城西门外西北l公里许,北距楚故都纪南城约5公里,该地是楚墓群,墓葬分布较多。此墓距18、21号楚墓北约400米,在太晖生产大队的水渠中,编号 |
1977 | 北京市房山县发现石椁墓 | 文物 | 1974年12月北京市房山县长沟峪煤矿基建筑部门即将器物取出,经该矿有关部门报房山县宣传站转告北京市文物管理处,经现场调查,情况如下: |
1977 | 松花江下游奥里米古城及其周围的金代墓群 | 文物 | 一辽代的五国部是剖阿里、盆奴里、奥里米、越里笃、越里吉五部的总称,是我国历史上女真族在松花江下游、黑龙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内所建立的五个大城落,是当地少数民族活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 |
1977 | 辽阳二道河子石棺墓 | 考古 | 二道河子村在辽阳东南40公里河栏公社的汤河西岸,河水从村东顺山根由南向北流入村后的汤河水库。北距亮甲约2.5公里。1955年这一带曾发现过有磨制石器和青铜短剑土坑墓。这次在河的东岸相距约里许岔沟山坡上,又发现石棺墓群一处。东西宽约20、南北长约100米的墓地内,露出石棺墓20余座,多数因开采矿石被炮崩毁。我所为了配合这一工程作好清理发掘工作,于1975年12月清理了其中两座石棺墓,编为1、2号,现报导如下: |
1977 | 江苏宜兴晋墓的第二次发掘 | 考古 | 1953年我们在宜兴发掘了两座西晋墓(编号为墓1、2),其中有纪年的1号墓为西晋元康七年(297年)"平西将军"周处墓。1976年配合基本建设,我们和宜兴县文化馆清理发掘了四座墓(编号为墓3—6),其中两墓有纪年:墓4为西晋永宁二年(302年),墓5为西晋建兴四年(316年),总共六座墓(图一)。这六座墓的排列位置和它们的地理环境,可以肯定是三国——西晋时期江南大门阀士族周氏的家族葬地。现将第二次发掘的情况简报如下: |
1977 | 长沙识字岭战国墓 | 考古 | 识字岭位于长沙城东工农桥附近,1974年10月我们配合基建工程,在此地清理了二座战国时期的墓葬,分别编号为74长识基M1和M2,现将二个墓葬的发掘清理情况,简报于下: |
1977 | 河北磁县东陈村东魏墓 | 考古 | 在磁县城南5公里,申庄公社东陈村西北0.5公里许,有四个紧相毗邻的土塚,俗称"四美塚"。1974年5月间,东陈村四队社员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在南侧那个土塚下面发现了墓室的顶砖,我馆获悉后即派人前往调查,编为东陈一号墓(CDM1)(图一)。以 |
1977 | 金坛南宋周瑀墓 | 考古学报 | 南宋周(王禹)墓在金坛县茅麓公社向阳大队,位于镇江地区金坛和句容县交界的茅山东麓黑龙岗东向坡上,东距金坛县城三十公里。一九七五年七月发现。这座墓的形制和随葬器物与过去发现的一般南宋墓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是,在这墓中发现了一份牒文抄件(图版壹),大量的衣物丝织品,以及一具保存完好的墓主尸体。 |
1977 | 唐临川公主墓出土的墓志和诏书 | 文物 | 临川公主墓在礼泉县赵镇公社新寨村村北,是唐太宗昭陵陵园的陪葬墓之一,东北距昭陵约五公里。1972年3月至4月发掘清理。墓的地下结构和一般常见的大型唐墓基本上一样,由斜坡墓道(包括道口、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组成。墓的方向为正南北,全长48米。墓室为砖砌,平面近方形, |
1977 | 内蒙古准格尔旗玉隆太的匈奴墓 | 考古 | 1974年冬,内蒙古博物馆征集保管组于准格尔旗北部玉隆太村征集了一批铜器。为详细了解这些文物出土情况,于1975年8月,又派人前往调查,确定了出土铜器的地点为一座古墓。该墓位于大路公社西南方的玉隆太村,西南距谢家圪坦约3公里,距钟家滩约5公里,距老山沟大队所在地约8公里。在玉隆太与谢家圪坦之间及其周围是一片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的沙丘,古墓就在这片沙丘中间低洼地带的北侧(图一)。这里沙层厚约30厘米,其下为紫红色和灰绿色相重叠的粘土 |
1977 | 绥滨永生的金代平民墓 | 文物 | 永生的金代平民墓葬,在绥滨县北岗公社永生大队居民点北侧,东南距松花江畔的绥滨县城约十公里。永生大队居民点北依林木丛生的漫岗,漫岗四周缓坡为耕地。墓葬位于漫岗南坡耕地上,南与居民点相连(图一)。 |
1977 | 洛阳西汉壁画墓中的傩仪图──打鬼迷信、打鬼图的阶级分析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一、墓室结构与壁画部位一九五七年下半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洛阳老城西北角城墙外一公里处,发掘了一座西汉壁画墓。①这座墓坐西朝东(墓门朝东),由墓道、墓门、甬道、主室、耳室五部分构成,全长约7.5米,宽9.3米,深入地下8.5米,是一座规模相当大的汉墓。墓顶作房顶形,用二十二块方柱形的空心砖平铺,两旁用二十九块长方形空心砖斜砌,构成屋脊式的 |
1977 | 辽宁喀左南洞沟石椁墓 | 考古 | 1966年春,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六官营子公社南洞沟社员在耕地时发现一座石椁墓,墓内出土了簋、戈、短剑、车軎、当卢等青铜器,这是我省近年来发现的有关以青铜短剑为重要特征之一的青铜文化的一批比较重要的新资料。南洞沟在喀左县城(大城子)西北约10公里,为一南北向的小山沟,沟外有小河在大城子东南汇人大渗河。沟内西侧有一坡地,南隔冲沟为马蛋山,石椁墓即位于坡地西南边 |
1977 | 内蒙古呼和浩特北魏墓 | 文物 | 1975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北魏墓一座,立即报告内蒙古博物馆,博物馆及时派人进行了清理。该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市区内,紧靠大学路路边,路北是内蒙古大学,其南四十公里为北魏盛乐故城(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遗址(图一)。1955年和1961年曾在呼市东南四 |
1977 | 合川东汉画象石墓 | 文物 | 1975年2月,四川合川县沙坪公社濮湖四队,在改土造田中发现一座画象石室券顶墓。该墓位于濮岩寺北面的山脊上,当地群众传称"皇坟堡",距县城二公里。墓向南偏东4度,墓道已被破坏,随葬器物多被盗掘。 |
1977 | 甘肃省武威县旱滩坡东汉墓发现古纸 | 文物 | 继1972年11月武威县柏树公社小寨湾大队在旱滩坡东汉墓内发现大批医药简牍之后,1974年1月,柏树公社桥儿大队第五生产队开挖金塔河干渠,又发现一座东汉墓,从中出土了一批东汉古纸。在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广大贫下中农的支持下,武威地区和武威县文化馆随即对该墓进行了清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此墓位于祁连山北麓、武威县南十公里的旱滩坡东部。基向正东,为带斜坡墓道的 |
1977 | 江苏六合县和仁东周墓 | 考古 | 和仁在六合县东北的丘陵山区,距县城约12公里,东南距八百镇5公里,东北距冶山8公里(图一)。1973年8月,当地社员植树造林,在一座名叫老虎洼的土岗的东南斜坡上,发现一些青铜器,引起八百公社的重视,及时报告了有关部门,我院曾派人到现场调查了解,为了弄清它的埋藏情况,遂于9月3日至7日进行了发掘,又发现了一批青铜器和陶器。经过发掘证明,这批文物是一座墓葬的随葬品,墓葬形制为 |
1977 | 黑龙江畔绥滨中兴古城和金代墓群 | 文物 | 1973年6月,我们在绥滨县中兴公社东十七公里处调查了一座古城址,同时在古城西北约半公里左右发现一处金代墓群。同年7至9月,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某部和绥滨县,肇东县文化馆协助下,我们先后共发掘了其中的十二座墓,出土了三百多件文物, |
1977 | 内蒙古察右后旗赵家房村发现匈奴墓群 | 考古 | 赵家房村位于察右后旗江格尔图公社西北约20余公里,东北距土牧尔台约15公里。1969年春天在村南约1公里发现一处匈奴墓群。墓群在一盆地中,四周群山环绕,墓地上原有一东西向的大沙梁,近十几年沙土被风吹移,一些墓葬就暴露在地表。墓 |
1977 | 临淄郎家庄一号东周殉人墓 | 考古学报 | 郎家庄一号东周殉人墓位于淄博市旧临淄县城东南一公里郎家庄的村旁,北距齐国国都临淄故城南城墙半公里左右,是齐故城周围数以百计的"(土冢)子"中的一座,旧志中曾有记载(图一;图版一,1)。此墓地面上原有高大的夯土堆。据当地群众记忆,在抗日战争时期,夯土堆尚高10米左右。当时伪军曾在(土冢)子周围挖战壕,后因长期取土,逐渐夷为平地。 |
1977 | 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 | 考古学报 | 白草坡在甘肃灵台县城西北三十里。1967年9月,西屯公社白草坡大队在平田整地时,发现一座崩塌了的西周墓(M1),我馆接到报告后前往清理,简报见《文物》1972年第12期。1972年10月,我们在平凉地区、灵台县革命委员会领导下,由地区展览馆、县文化馆协同,在M1附近继续发掘西周墓八座(M2—M9),车马坑一座(G1)。现将前后两次工作结果合并发表。 |
1977 | 安阳殷墟五号墓的发掘 | 考古学报 | 一、前言在安阳殷墟"宫殿"遗址西南侧,即今小屯村北略偏西约100米处,有一片高出周围地面约80厘米的"岗地",总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在岗地南部的断崖上,暴露出连续不断的夯土基址。1975年冬,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鼓舞下,当地社员群众计划平整这片岗地。为了 |
1976 | 江苏句容西晋元康四年墓 | 考古 | 1966年2月间,句容县石狮公社后辛大队孙西村贫下中农在平整土地过程中,发现一座西晋墓葬。我院闻讯后,曾赴现场作了调查和清理,现报导如下: 墓地位于孙西村的东南面,距村约0.25公里,当地称作"孙岗头"。墓葬座落在土岗的顶部,系青砖砌成,根据保存状况看出墓呈长方形,全长约9米,东西向,方向270°。分前、后两室,中间有甬道相通,前室内长3.62、宽2.7米,后室内长4.8、宽3.15、残存壁高1.72米。墓室左右壁均略外孤,平面近腰鼓形,墓壁按五顺一丁法砌,砖缝以黄泥浆水填抹。墓顶虽已塌毁,但从残迹分析,原来应是穹窿顶,墓底铺地砖为两层,用长方砖二竖二横平铺而成(图一)。墓砖都是长方形... |
1976 | 南京太平门外刘宋明昙憘墓 | 考古 | 1972年元月,南京太平门外尧晨果木场红旗生产队,在开荒植树时发现了一座砖室墓,并于甬道中发现一部分陶器、青瓷器、滑石猪和一方石刻墓志,当即报告场部,并由该场通知我会前往调查,根据墓志刻文和出土随葬遗物来看,知为南朝刘宋时的墓葬。由于当时阴雨较多、气候不好,直至三月间始行清理,现将清理结果简述如后。 |
1976 | 光化五座坟西汉墓 | 考古学报 | "五座坟"在湖北省光化县东南约十二公里处,它是汉水东面的白莲公社青山大队辖内丘陵岗地西缘的一座小土岗(图一)。清《光化县志·陵墓》载:"五座坟在县治南乡,高大如丘陵,土人耕于其侧,时得古铜炉鼎。"说明这里过去曾有高大的封土冢堆,"五座坟"或因此而得名。由于冢墓曾屡遭盗掘,加以长期的自然变化,现在只残存一些不甚明显的土冢。 |
1976 | 绍兴凤凰山木椁墓 | 考古 | 1975年3月下旬,绍兴县上游公社在凤凰山东麓挖泥取土时,发现了铜器,公社革委会报告县文物部门,经派人调查后系一木椁墓。现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凤凰山位于绍兴县城东约10公里,西临兰塘河,属上游公社上游大队。这次发现木椁墓二座,编号为绍兴M1、M2。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表土至墓底深4.3米左右,黄白色花斑填土,木椁四周填有"白胶泥"。葬具都是一棺一椁,无椁盖。以M2为例,方向175°,椁长3.64、宽1.56、高0.83米。椁四壁用大块枋木叠砌,椁底板直放,由宽0.32—0.37、厚0.21米的三块木板平铺而成,平面为长方形,上铺 |
1976 | 四川三台县发现东汉墓 | 考古 | 1974年1月,三台县永安电厂石工组在附近山岩上开采石条,发现一座古墓,我馆闻讯即派人前往调查。这是一座岩墓,墓门距岩底7米。墓室坐西朝东,高1.7、宽1.65、深5.74米。室内居中砌砖棺,棺室内长2.4、宽0.59、高0.37米,用三种砖砌成:1.长方形,长35、宽12、厚10厘米,专用来砌棺壁;2.长方形,长36、宽23、厚8厘米,一端有菱形花纹,多用来铺墓底;3.上面呈圆弧形,长69、宽10、 |
1976 | 张雄夫妇墓俑与初唐傀儡戏 | 文物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在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第206号墓,清理出彩绘木俑和绢衣木俑七十多件,另外还有木马残腿、木俑手脚二百件。在一个被盗掘过的墓中还发现这么多的俑,这是以往所发掘的高昌墓中前所未见的。这些俑的形象和制作都别有特色,是值得重视的初唐文物。 |
1976 | 桃红巴拉的匈奴墓 | 考古学报 | 一九七二年冬,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阿门其日格公社桃红巴拉生产队的社员,在桃红巴拉东北4公里的阿鲁柴登沙窝子中发现了一批饰以各种动物纹的金银器。由于当地党政部门和贫下中农的重视,及时报告有关部门。一九七三年,我队派李作智、田广金二同志先后两次前往调查。一、地貌和古墓分布桃红巴拉(村名,当地俗称"沙窝子"为"巴拉")位于杭锦旗东南45公里,其西北6公里是该公社所在地阿门其日格;往东11公里是东胜县界;往东南6公里临伊金霍洛旗界;地当杭锦旗、东胜县、伊金霍洛旗的交界地带。再往北越过黄河就是阴山。其地理位置正是秦汉时所称的"河南地",又叫"新秦中"。这一带现在流沙很多,但《史记·匈奴传·... |
1976 | 南京栖霞山甘家巷六朝墓群 | 考古 | 1974年10月至1975年1月,我们在南京市栖霞山甘家巷配合国家建设,发掘了一批六朝时期墓葬,共有大小墓葬三十八座。由于工程指挥部的重视,早在建厂选址时,就对厂区范围内的文物做了调查和勘探工作,并共同商定了具体的保护和处理办法。因此,在这一区域内包括有梁代肖秀墓在内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六朝陵墓石刻多处和其它六朝墓葬,都得到了妥善处理和发掘;同时又保证了工程施工的进度不受影响。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批林批孔运动精神鼓舞下,贯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所取得的成绩。现将第一期工程中的考古收获,报 |
1976 | 合肥西郊隋墓 | 考古 | 一、发现和发掘经过于1973年7月间,合肥市郊区杏花村公社五里岗大队平整土地,在距市区约2公里的焦岗头(巫大岗)发现古砖墓一座,即通知安徽省展览、博物馆进行勘察。经过我馆调查了解,该墓为隋代砖室墓,早期被盗掘,拱顶大部分被破坏。我们于7月18日开始,至27日进行清理。田野清理工作人员有苏云、马建凤、张保银、周京京、胡悦谦等同志,室内摄影施永环同志,合肥市文化局汪冰盈和程如峰二同志也参加了这次田野清理工作。五里岗大队的贫下中农,在这次清理工作中,积极热情,为保护古代文物作出了新贡献。 |
1976 | 成都百花潭中学十号墓发掘记 | 文物 | 百花潭位于成都西南约一公里。1964年夏至1965年春,百花潭中学扩建时发现战国时期的土坑墓葬一批,我馆先后派人进行了清理。现将1965年2月26日清理的第十号墓的情况报告于后。 |
1976 | 南京西岗西晋墓 | 文物 | 1974年2月,在南京市东北郊西岗果牧场基本建设中,发现一座西晋时期大型砖室墓(图一),出土一批制作精美的青瓷器。这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江苏省的重要发现之一。 |
1976 | 江苏溧水发现西周墓 | 考古 | 1974年11月溧水县乌山中学师生在小农场生产劳动中发现铜鼎一件,当即报县文化部门。1975年5月,我们在该校师生的大力协助下,进行了清理。该地在溧水县乌山镇西南约1公里的岗沿山岗的西侧中部,是一个仅略凸出地表的圆形小土墩,直径约6.5米。当地群众反映该土墩过去曾高约12米,因逐年耕种和平整土地而削平。在清理中,除前出土的一件铜鼎外,还出土陶器四件,并发现有一根长80厘米的炭迹。从地表到生土仅55厘米,有的 |
1976 | 襄阳蔡坡12号墓出土吴王夫差剑等文物 | 文物 | 1976年4月以来,湖北襄阳地区和县的文化部门举办了襄阳县首届亦工亦农考古训练班,配合基本建设工程,清理了一批战国时期的墓葬。其中,蔡坡12号墓中出有吴王夫差剑、小型拉伸弹簧等重要文物。现将此墓清理发掘情况简报于下。 |
1976 | 宜昌前坪战国两汉墓 | 考古学报 | 一在宜昌北郊的长江东岸黄柏河流注地区,包括江心洲和东岸二三级台地上,古墓很多,墓内遗物时有发现。一九七一年三月到一九七二年三月,我馆同志在前坪、葛洲坝进行了发掘,共发现战国两汉墓四十三座(图一)。这批墓葬资料,对研究这一地区的战国两汉历史具有重要价值。现在的前坪是河床冲积, |
1976 | 四川阿坝州发现汉墓 | 文物 | 1975年10月,阿坝藏族自治州理县朴头公社关口生产队的社员在改田时发现一座古墓。朴头公社在理县县城西二十里的深山峡峪中,泯江支流襟谷(月老)河从这里流过。关口生产队地处襍谷(月老)河北岸的峡谷平坝上。这座 |
1976 | 南昌东郊西汉墓 | 考古学报 | 南昌市东郊西汉墓地位于贤士湖南畔的山丘上,东距南浔铁路约0.5公里。这个山丘,因多年开垦,绝大部分已辟为菜地,现在只剩下一个高约5米的小土堆。一九七三年一月间,所在地的塘山公社永河大队畜牧场社员,在平整菜地时,偶尔掘出铜器多件。我馆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调查。根据土堆断面上暴露出来的迹象,判断这里应是一片古代墓地。同月下旬,在当地贫下中农的大力协助下,我们对墓地进行发掘。发掘期间,正逢汛期,墓地被淹,工作中断一个时期,至七月间结束这一工作。共发掘西汉墓十三座,唐墓五座,宋墓一座。下面报导的是西汉墓的全部发掘资料。 |
1976 | 江西清江武陵东汉墓 | 考古 | 清江樟树镇西南4公里的武陵,有一高于耕地面4米的土堆,因修公路和开荒取土,暴露出砖室墓两座。1972年3月,清江县文教局派人进行了清理。两墓并列,都是长方形券顶,墓门向东。墓1:全长9.37米。近中部设一组对称 |
1975 | 广东四会鸟旦山战国墓 | 考古 | 1973年7月底,四会县省属大旺农场职工在鸟旦山挖泥时发现一批青铜器、陶器和(石历)石,农场革委会立即保护了现场并报告四会县文化局,县派人调查后又转报省博物馆。我们于8月上旬到现场进行调查清理,发现是一座战国时代的竖穴土坑墓。 |
1975 | 山东苍山元嘉元年画象石墓 | 考古 | 1973年5月,山东省博物馆与苍山县文化馆协同发掘了一座南朝时刘宋元嘉元年(424年)的画象石墓。该墓位于苍山县(卞庄)西1.5公里的城前村北的土台上。台高5米,现存面积约6600平方米。当地群众传称"晒米城"。从 |
1975 | 甘肃张家川发现“大赵神平二年”墓 | 文物 | (一) 1972年3月,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公社平王大队贫下中农修造大寨田时,发现一座古墓。县文教局派人前往调查,收集到出土文物20余件,存于省博物馆。该墓位于陇山山区。略阳川的一个支流自东向西流经这里注入葫芦河,南入于渭水。东距张家川县城二十五里,西距秦安县陇城三十五里。据《读史方舆纪要》秦安县条下记:"陇城废县,在县东九十里。汉陇县属天水郡。后汉属汉阳郡,为凉州刺史治。……后魏置陇城县,为略阳郡治。"从地理位置考查,此墓在北魏的略阳郡陇城县境。 |
1975 | 浙江临安板桥的五代墓 | 文物 | 临安县板桥五代墓,位于临安县东南约10公里,在板桥公社如龙大队金家畈村西北后半山南坡。1970年4月,该大队的贫下中农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开山造田时发现此墓,并报告了县宣传站。为了搞清情况,我们对出土器物的位置进行了了解,绘制了墓室结构图。编号为临安M21。现将墓葬情况简述如下: |
1975 | 法库叶茂台辽墓记略 | 文物 | 1974年春天,辽宁法库叶茂台公社叶茂台大队发现了一座辽代砖墓(图一、二)。根据中共辽宁省委的指示,在省文化局、铁岭地区文化局主持下,由辽宁省博物馆、铁岭地区群众艺术馆和法库县文化馆的文物工作者进行了发掘,从4月21日开始,到5月15日结 |
1975 |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西汉侍其■墓 | 考古 | 1973年12月,南京博物院在连云港市海州区南门大队网疃庄附近,又清理了一座汉代木椁墓。网疃庄在海州东南约2.5公里,该墓位于庄北礁山东麓的坡地上,墓的东侧为一小水库。这一带汉墓很多,1962年7月发现的一座木椁墓和1973年3月清理的西汉霍贺墓,均位于该墓的西部约100多米处。一、墓葬形制一、墓葬形制1.墓圹该墓系夫妻合葬墓,圹为长方形竖穴,方向105度。南北长4.9米,宽度在北半部为3.2、南半部为3.37米,两部分交界处有明显的错缝。墓底深度,北半部为4米,南半部为4.2 |
1975 | 叶茂台辽墓出土古画的时代及其它 | 文物 | 在辽宁法库叶茂台辽墓的随葬品中,有绢地青绿山水画轴和设色花鸟画轴各一(图版壹、贰)。两画出土时基本完好。天杆为竹料制成,竹理清晰可见,惟由绫绢包裹的圆木画轴则已朽烂。山水画所施青绿重彩鲜艳如新,绢色虽然黝黑,但不象是入葬后起的变化。全画仅缺一角,伤及画面的坡脚。花鸟画上部偏右一处破损,颜色发黄,整个来看要比山水画绢"新"一些。尽管画轴有部分脱裱、破损、水渍和霉痕,但经故宫博物院修复厂工人同志的精心装修,已复旧观。这两轴古画的发现,引起了文物工作者的关心和重视。据我们所知,在历年发掘的许多辽墓中,出土卷轴画,这是第一次。而 |
1975 | 山西祁县白圭北齐韩裔墓 | 文物 |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山西祁县白圭镇的贫下中农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北齐天统三年(公元567年)骠骑大将军、青州刺史韩裔墓。1973年春天,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在当地贫下中农的大力协助下,对该墓作了清理发掘。北齐韩裔墓位于祁县东观公社白圭镇的东南,相距有二华里(图一)。古墓坐北朝南,北端偏西5度。据老年人谈:韩裔墓旧有巍峨的土冢,高五丈有余,占田十余亩,群众俗称"王墓",即墓中之王,是大的意思。后逐渐夷为平地。 |
1975 | 唐代西州墓中的绢画 | 文物 |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村古墓群中,有一部分是初唐当地豪族张氏的墓葬。吐鲁番地区在南北朝时期形成高昌割据政权。唐太宗李世民统一全国过程中,高昌的"左卫大将军、都绾曹郎中"张雄向高昌统治者麴文泰力陈利害,主张取消割据,拥护唐中央政府,因规谏不受采纳,"殷忧起疾"而死。唐朝削平高昌割据政权,在高昌置西州,并在吐鲁番西北的交河城置安西都护府。随后统一天山 |
1975 | 泉州、南安发现宋代火葬墓 | 文物 | 1973年至1974年底,福建省泉州市文管会、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单位,在泉州、南安先后发现和清理了四座宋代火葬墓。一、1974年10月泉州市城东公社前头大队社员在桃花山罗钟东北的山坡上,发现宋代火葬墓一座。墓室系砖石砌成,椭圆形, |
1975 | 灵宝张湾汉墓 | 文物 | 1972年,我馆为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在河南省灵宝县张湾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图一)。其中有四座汉墓(编号为墓2—墓5),当是东汉后期弘农杨姓豪强地主的墓葬,出土了一批精致的绿釉陶明器,如楼阁、仓房等建筑模型,制作出色,特别是陶桌和箸、棋完整的六博俑,均属罕见。陶桌当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桌的明器。现将这四座汉墓的具体情况简报于后: |
1975 | 临沂银雀山西汉墓漆器铭文考释 | 考古 | 山东临沂银雀山4号西汉墓出土的漆器中,五件有铭文:一件褐漆耳杯有"筥市"戳记,二件残黑漆彩绘耳杯有"市府草"、"市"等字戳记,一件彩绘漆卮有"食官"戳记,一件彩绘漆盘上有针刻的"马"、"门"二字。(见本刊本期《临沂银雀山四座西汉墓》图八)另外,1号西汉墓出土的两件黑漆耳杯上刻"司马"二字(图一)。戳记和刻字皆在器物外面 |
1975 | 苏州虎丘王锡爵墓清理纪略 | 文物 | 1966年12月,苏州市郊虎丘公社新庄大队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座明代墓葬,苏州市博物馆在贫下中农协助下,进行了清理。一该墓系明代万历四十一年(1613)王锡爵夫妇合葬墓。位于苏州城西约五公里左右, |
1974 | 江苏丹阳胡桥南朝大墓及砖刻壁画 | 文物 | 1961年在南京西善桥发现南朝大墓"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刻壁画以后,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1965年11月,我们又在丹阳胡桥发掘了一座南朝大墓,墓室两壁砌有大小不同的各种砖刻壁画,其中也有"竹林七贤"图,这个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六朝绘画艺术和服饰制度提供了一些实物资料。现将该墓概况和壁画内容以及我们的一些看法介绍于 |
1974 | 河南洛阳北魏元■墓调查 | 文物 | 1974年2月,洛阳市以北的朝阳(后海资村)公社向阳(前海资村)大队准备在村西南修建蓄水池,掘得一大冢。大队革委会立即报告洛阳博物馆。我馆闻讯后,当即派出工作人员前赴现场勘察,现把调查情况介绍于后。向阳村北魏元父墓,位于村西南部,洛孟公路的西侧。墓冢系夯筑,呈圆形,高约 |
1974 | 江苏六合程桥二号东周墓 | 考古 | 程桥镇位于六合县县城西南,距县城约10公里,附近有薛山、羊角山、乌龟山等遗址,属于商周时代的湖熟文化。1968年2月20日,程桥公社长青大队在镇东的陈岗坡地上取土,发现一批青铜器,有鼎、编钟、编鎛等,共二十多件。1972年1月22日到25日,我院对出土地点进行清理,又出土了剑、戈、矛等青铜兵器和一些残陶器,可知是一座东周墓。由于该墓东距我院1964年7月在程桥中学内清理的东周墓仅100米,属同一地点、同一时代,故将程桥中学墓定为一号,此墓 |
1974 | 江苏徐州奎山西汉墓 | 考古 | 我馆于1972年11月对奎山塔残基进行清理时,在塔基下发现一西汉初期的墓葬,现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结构该墓为竖穴石室,南北呈长方形,长3.05、宽2.09、深4.96米。用土质坚硬的红粘土夯实覆盖,夯土厚3.35米。揭去夯土,墓室平面分成主室和西侧两耳室,均用条石覆盖。主室长2.72、宽1.28、高1.22米。条石厚13—23厘米。北耳室长1.13、宽0.63、高0.8米。南耳室长1.58、宽 |
1974 | 广州淘金坑的西汉墓 | 考古学报 | 1973年初,我处配合兴建宾馆工程,在广州市郊淘金坑进行了古墓葬的发掘。在工地指挥部的大力支持和工人同志的积极协助下,在约一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西汉墓四十余座,还有不少晋到明代的残砖墓。发掘工作从1月11日至2月27日止,共选择发掘西汉墓二十二座,晋到唐的砖室墓四座。本文报导的是二十二座西汉墓。 |
1974 | 浙江衢县街路村西晋墓 | 考古 | 1973年11月上宇头公社街路大队社员在屋后山坡上取土,发现了一座古墓,公社干部洪荣昌同志闻讯后立即向县里作了汇报,县文化馆于12月20日至23日对该墓进行了清理。该墓位于龙遂公路上宇头公社街路停靠 |
1974 | 武威雷台汉墓 | 考古学报 | 雷台在武威县城北二华里处,现在是新鲜人民公社新鲜大队第十三生产队的所在地。1969年10月,当地贫下中农在雷台底下发现了一座汉墓,武威县文化馆闻讯后作了保护工作,随后,我馆会同武威县文化馆进行了清理。在清理过程中,得到当地贫下中农的积极协助。 |
1974 | 江西南昌晋墓 | 考古 | 1974年3月和5月间,江西省博物馆考古队先后在南昌市东湖区永外正街和西湖区上窑湾老福山各清理了一座晋墓,前者编为M1,后者编为 M2。这两座墓分别位于南昌市八一大道东西两侧,北距赣江"八一"大桥约2.5—5公里。两座墓均葬于距地表6—7米深的夹沙层中,现分别报导如下: |
1974 | 敦煌晋墓 | 考古 | 敦煌汉、唐间的古墓,遗存数量很多。佛爷庙——新店台墓群是敦煌古墓群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墓群在敦煌县城东南戈壁上,西起佛爷庙东至新店台绵延近20公里,北自安敦公路南至文化公路5公里处,宽约5公里。在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数以万计的 |
1974 | 北京附近发现的西周奴隶殉葬墓 | 考古 | 最近,在北京西南郊的房山县琉璃河镇附近,发掘了一批西周时代的奴隶殉葬墓,并且出土带"匽侯"等字样的有铭铜器。这是相当重要的一项考古发现。它为研究西周奴隶社会的历史,进一步揭露和批判林彪、孔老二所鼓吹的"克己复礼",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墓地在琉璃河镇北3公里的黄土坡、董 |
1974 | 江西瑞昌马头西晋墓 | 考古 | 1972年11月间,瑞昌县马头地区基建工地,发现古墓一座,在当地各级党委重视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工人同志的大力协助下,进行了清理工作。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文物政策,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并曾就地进行了展览。 |
1974 | 长沙子弹库战国木椁墓 | 文物 |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古为今用"的教导,1973年5月,我馆在长沙市城东南子弹库(现湖南林业勘查设计院内)发掘了一座战国木椁墓。编号为73长子M1。该墓曾于1942年被盗,出土了有名的《缯书》(后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了)和一些漆器、木俑、兵器等。此次发掘,除进一步弄清了墓葬形制,棺椁结构外,还出土了一批文物,特别重要的是发现了一幅《人物御龙帛画》。现将发掘情况报导如下: |
1974 | 长治分水岭269、270号东周墓 | 考古学报 | 1972年8月、我们在长治分水岭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发掘了269、270号东周墓和两个马坑(图一)。发掘地点位于分水岭西部,南距城壕约50多米。两墓东西并列,相距4.6米,东边的编为269号墓,西边的编为270号墓。两个马坑在270号墓的西南边约3.3米处,分别编为1号马坑和2号马坑(图二)。发掘前,墓地地面原有自然堆积土厚3米余,已在基建工程中被挖掉。墓口距现存地面深0.5米。两墓形制相同,均为竖穴土圹。圹内四壁不大整齐。269号墓的墓底略大于墓口, |
1974 |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概述 | 文物 | 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代帛书。根据同时出土的一件纪年木牍,可以断定该墓下葬的年代是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说明这批帛书埋藏在地下,已经有二千一百四十多年了。 |
1974 | 和林格尔发现一座重要的东汉壁画墓 | 文物 | 1971年秋,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公社在修筑梯田时,发现汉代壁画墓一座,内蒙古文化局派文物工作队当即前往调查了解,并于1972年秋对古墓进行了清理,对墓内壁画作了临摹。古墓位于和林格尔县东南40公里,新店子公社西2.5公里的红河北岸,编号为和林县新店子一号墓。古墓所在地,是红河北岸 |
1973 | 河南安阳隋墓清理簡记 | 考古 | 安阳县文教卫生管理站于1971年5月发掘了一座北齐范粹墓后,同年6月又清理了一座隋墓。这座墓是遂州刺史宋循的墓。它位于安阳县北部安丰公社北丰大队村西的土圪岭里,临近京广线西侧,紧靠漳河南岸。在平整土地时发现此墓后,北丰大队就到县文化主 |
1973 | 镇江东晋画像砖墓 | 文物 | 1972年3月26日镇江市郊畜牧场二七大队发现一座古墓,当即由我馆进行了清理。该墓北距市中心4.5公里,南为地笼山,东南为四面山,东近镇宝公路,路东是三里岗村,位于二七大队池南山南麓山坡上。墓壁画象砖上有晋隆安二年的纪年,即公元398年,是一座东晋晚期的墓葬(图一)。 |
1973 | 辽宁朝阳唐韓贞墓 | 考古 | 唐韩贞墓位于朝阳镇西北,东南距北塔约1.5公里,北至狼山3公里,东到大凌河约1.75公里,西到于家窝铺约1.25公里(图一)。工人在附近取土时发现墓砖,1972年4月,我馆派人前往清理。墓的形制这座墓是用青灰色绳纹长方砖筑造的圆形券顶多室墓,中央为主室,东西各有一小室(图版拾壹,1;图二)。各室之间,有甬道相 |
1973 | 济源泗涧沟三座汉墓的发掘 | 文物 | 1969年11月至12月,河南省博物馆和新乡市文化部门在配合济源县的社会主义建设工程中,在该县轵城南约两公里的泗涧沟(图一)和西约一公里的柿花沟,共发掘了周、汉、唐、宋等时代的墓葬52座,其中泗涧沟的三座汉墓有几件比较重要的陶器出土,例如,墓16出有鸱鹗壶、龟座博山炉;墓24出有陶碓和风车;特别是墓8出土了一株桃都树(陶制明器),郭沫若同志已著文 |
1973 | 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 | 文物 |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的教导,在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我组于1972年4月配合本校建设工程,发掘了一座晋代墓葬。南京博物院亦派同志前来协助工作。全部发掘劳动,均由我校教职员担任,这也体现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知识分子的一种新面貌。一这墓位于我校北园东北部鼓楼岗的南坡上。在墓的上部堆积土中,发现有一个重达 |
1973 | 唐河针织厂汉画像石墓的发掘 | 文物 | 1971年秋,河南省唐河县南关外针织厂在扩建工程中发现一座画象石墓。1972年6、7月间,河南省博物馆协同南阳博物馆和唐河县文化馆派人进行了发掘。由于此墓早年被盗,随葬遗物保存甚少,出土的大批画象石十分珍贵,运往南阳市"汉画馆",并进行复原,供观众参观。一、墓葬形制和画象位置墓室为纯石结构,用特制的石料130块,在距地表深1.60米的方形土圹里砌成立方体的墓室,平面呈回字形(图一:3)。墓室四 |
1973 | 铜山小龟山西汉崖洞墓 | 文物 | 1972年6月,我院在铜山小龟山,清理了西汉崖洞墓一座,现报导如下: 一、地理位置及发现经过小龟山是一座高约三、四十米的小石山,位于徐州市西北约9公里,属铜山县拾屯公社孤山大队。1972年5月29日,该大队第六生产队在此山的北麓开采石料时发现此墓(图一),取出了部分文物。我院闻讯 |
1973 | 河南安阳隋墓清理簡记 | 考古 | 安阳县文教卫生管理站于1971年5月发掘了一座北齐范粹墓后,同年6月又清理了一座隋墓。这座墓是遂州刺史宋循的墓。它位于安阳县北部安丰公社北丰大队村西的土圪岭里,临近京广线西侧,紧靠漳河南岸。在平整土地时发现此墓后,北丰大队就到县文化主 |
1973 | 广东德庆发现战国墓 | 文物 | 1972年初,德庆县马墟人民公社凤村大队贫农郭子林一家,在落雁山打房基,挖到铜鼎、铜斧、铜靴形刀等文物,及时报告了县文化部门。经广东省博物馆和德庆县宣传站派人清理发掘,初步认为是一座战国墓葬,这在我省还是第一次发现。 |
1973 | 江浦黄悦岭南宋张同之夫妇墓 | 文物 | 南宋张同之夫妇墓是1971年3月29日江浦县东方红公社朝阳大队社员在劳动时发现的。3月31日南京市博物馆立即派工作人员前往调查,这时两墓出土随葬遗物已大部取出,由朝阳大队送交县文化馆保存。墓室上部建筑大部已经拆除,调查时除将文物出土情况进行了解记录外,并对墓的结构作了测绘,清理了室内积土,继续清出铜器和水晶饰件等随葬品。现将该墓结构和出土随葬遗物略述如下: |
1973 | 洛阳北魏元邵墓 | 考古 | 1965年7月,我馆对北魏元邵墓进行了清理发掘。该墓位于洛阳老城东北4公里,盘龙冢村南0.25公里邙山半坡,西距(?)河约1.5公里,西南隔河与其父元怿冢相望(图一)。该一墓解放前被盗掘,出土百余件遗物,其中的青瓷罐、鸡头壶及九枝铁灯等在掘出后即遭毁坏。这批遗物中的墓志和百余件陶俑,已在解放后由我馆收存。 |
1973 | 新发现的长沙战国楚墓帛画 | 文物 | 1942年9月,在长沙市城东南子弹库的楚墓中因盗掘出土了一件珍贵的文物《缯书》,后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了。1973年5月,湖南省博物馆又对这座墓葬进行了科学的发掘和清理,除全面弄清了墓的形制、棺椁情况外,还获得了一些重要文物,其中最可喜的收获是发现了一件稀有的艺术珍品人物御龙帛画。这幅帛画是细绢地,呈长方形,长37.5、宽28厘米,右边和下边未加缝纫。最上横边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 |
1973 | 江苏漣水三里墩西汉墓 | 考古 | 1965年2月,江苏省涟水县三里墩发现一座西汉墓。掘开了墓室南部一小部分,挖出了一些铜器等随葬遗物。我院闻讯后,即派人调查并清理了残墓。一、地理环境及墓葬发现经过三里墩位于涟水城北12.5公里,浅集之南约1.5公里,东临盐河,属河网公社刘桥大队(图一)。这里地处黄河故道北岸。由于历史上旧黄河屡次泛滥,这一带地表一般均覆盖有厚2—3米的黄沙土层。三里墩原来是一个高7—8米,南北长约40、东西宽约20 |
1973 | 河南安阳县清理一座北齐墓 | 考古 | 1971年9月,安阳县许家沟公社清峪大队第六生产队挖红薯窖时发现一座古墓,县文教卫生管理站闻讯后立即派人去了解情况,保护现场,并在该队协助下进行了清理。这座墓是北齐高洋(文宣帝)妃颜氏之墓。它位于水冶镇西北清峪村西的一个大土塚里,东南距县城约三十多公里;西北离清凉山五公里。土塚呈馒头状,用黄土筑成,顶部高出地表约8米。颜氏墓则穿凿于该塚之东南部。颜氏墓是一座洞室墓,方向为155°。墓道为斜坡式,在墓室之南,残长3.6(包括连接 |
1973 | 扬州发现两座唐墓 | 文物 | 一 1970年2月,邗江县汊河公社的贫下中农在绿州大队于庄生产队开挖水渠时,发现一座古墓,出土有墓志石等文物。这墓是座夫妇合葬砖室墓,墓的方向坐东北朝西南,两墓室砖墙并列,砖墙以两列平砖间以一列丁头砌成。在临近墓门的地方,发现两副墓志石(图一、二)。据墓志记载,墓主人是解少卿及其妻蔡氏,死于唐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和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先后"葬于扬子县风亭坊",这为研究唐代扬州扬子县行政区划的西界,提供了比较可靠的资料。扬子"县之西风亭坊之南原",即在今邗江县汊河公社绿州大队地域内,离古扬子津不远。这座墓并出土了黄釉施彩罐(图三)和酱釉双系罐各一。黄釉施彩罐高14.5、口径9.... |
1973 | 宁城县南山根的石椁墓 | 考古学报 | 宁城县现属辽宁省昭鸟达盟,境内山岭起伏,北部有老哈河的支流坤都河经此流过。南山根村在宁城县西,八里罕镇的东北约四公里,因位于坤都河上游的南岸山下而得名。村后是高约500米的山坡,山坡下部已辟为耕地,这里有古代遗址一处。1958年春季,在遗址的东部曾发现一批铜器,大小共71件。据当地群众介绍,系出自沟侧的两个地点,估计都是墓葬。196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曾在这里作过调查和发掘,判明这里主要为夏家店上层和下层的两种文化遗存,并在地面上散布有零星的战国陶片。 |
1973 | 洛阳东关东汉殉人墓 | 文物 | 1971年1月16日,洛阳市东关旭升大队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座东汉砖券墓。洛阳博物馆随即派人前往配合发掘。2月24日,发掘结束。这座墓在解放前曾多次被盗掘,墓室遭到严重破坏,墓内的随葬器物也残留较少。但是在墓的甬道上部夯土层中,却发现有殉人的重要现象。这种汉代殉人墓的发现在洛阳地区还是第一次。兹将发掘情况简报于后: |
1973 | 辽宁北票县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 | 文物 | 1965年9月,北票县西官营子发现了两座石椁墓,辽宁省博物馆先后派八位同志在朝阳地区和北票县有关单位的配合下,于9月至11月进行了清理。经考证,这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官僚贵族冯素弗及其妻属的墓葬。这是第一次明确发现的北燕墓葬,为我国古代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
1973 | 河北迁安上芦村辽韓相墓 | 考古 | 上芦村是迁安县西南约25公里的一个山村,属沙河驿区。这里的地势北高南低,村西北一带岗坡邻毗,层层起伏,目前许多坡地己被开成梯田,在群岗之中有一个最大的名叫娘娘岗,韩相墓就座落在这个岗南坡下的一条狭长的梯田上。前临皇姑峪,距村东南约0.25公里。这座墓是1964年春,该村生产队社员在 |
1972 | 密县打虎亭汉代画象石墓和壁画墓 | 文物 | 1959年12月,河南省密县牛店公社打虎亭生产大队在农业生产中发现了两座大型汉墓,河南省博物馆即派人会同密县文化馆的同志,对这两座汉墓进行了调查。1960年2月至1961年11月,对这两座汉墓进行了发掘。 |
1972 | 洛阳庞家沟五座西周墓的清理 | 文物 | 庞家沟西周墓地,位于洛阳老城北1公里的湹河西岸。这里北依邙山,地势向南平缓下降,形成一片微有坡度的台地。庞家沟村纵贯墓地的中部,将其分为东西两区。墓葬分布密集,面积约二万五千平方米,但百分之九十以上在解放前被地主、军阀和帝国 |
1972 | 湖南楚墓中出土的天平与法马 | 考古 | 解放以来,我们在湖南长沙、常德、衡阳等地区,清理发掘了将近二千座楚墓,其中有一○一座墓出土了天平和法马。这些发现,为研究东周时期楚国的权衡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一、天平、法马的出土情现长沙地区的楚墓出土天平、法马的比较多,在一○一座中占了八十五座,其余的,常德地区九座,衡阳地区六座,株州地区一座。在一○一座墓中,出铜法马的有九十九座,各基所出法马多少不等,最多的十个,最 |
1972 | 发掘明朱檀墓纪实 | 文物 | 山东省的文物工作者,在省、地、县各级党政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直接配合和贫下中农的支持下,于1970年春至71年初,在山东邹县境内,有计划的发掘了明鲁荒王朱檀的墓葬(图四)。这次的发掘 |
1972 | 灵台白草坡西周墓 | 文物 | 1967年9月,甘肃省灵台县西屯公社白草坡大队的贫下中农发现了一座西周墓葬。在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支持下,省博物馆派人对该墓作了清理发掘,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白草坡位于灵台县城西北三十华里处(图一)。墓葬发现于村东被冲刷的黄土层断崖上,距现在地表4.6米,为长方形土圹竖穴墓,长3.2米,宽2.5米。墓底中间有一椭圆形腰坑,坑内填满灰土。 |
1972 | 广西合浦西汉木槨墓 | 考古 | 广西合浦汉墓在合浦县城东南郊望牛岭的顶上,距合浦县城约二公里左右。合浦县炮竹厂于1970年7月基建时发现该墓,经自治区革委会文化局派人调查,报上级批准后,于1971年10月间进行发掘。发掘工作得到合浦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配合与支持,到同年年底顺利结束。这座墓葬的发掘,对了解和研究我国西汉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友好往来具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为向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阶级教育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实物史料。 |
1972 | 河北曲阳发现北魏墓 | 考古 | 1964年3月,河北曲阳县党城公社嘉峪村第五生产队的贫下中农,在村北0.5公里的耕地中发现了一座北魏墓。墓中出土了一批铜器、陶器等随葬品。原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曲阳县文化馆曾对该墓的发现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出土的墓志知道,死者系北魏营州刺史韩贿的妻子高氏,葬于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高氏一家系北魏官僚贵族,数与皇族通婚,墓志所载高氏家世,可与史书记载相印证。北魏时期的墓葬,过去在河北地区发现不多,该墓出土的文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1972 | 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一号奴隶殉葬墓 | 文物 | 山东省博物馆于1965—1966年,派出专人调查了山东省益都县苏埠屯(村)属于奴隶社会时期的一处墓地,并发掘了四座奴隶殉葬墓。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一号墓的材料。一、地理概况墓地在山东省益都县城东北20公里,南距胶济铁路约4公里,东距(氵弥)河1.5公里的 |
1972 | 长沙浏城桥一号墓 | 考古学报 | 一九七一年二月,湖南省博物馆配合长沙市东区某工程,在浏城桥清理了一座较大而完整的楚墓。在清理工作中,得到了当地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大力协助,使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现将该墓情况介绍如下: |
1972 | 洛阳北瑤西周墓清理记 | 考古 | 1971年5月,洛阳博物馆清理了一座西周墓。该墓位于洛阳旧城东北二里许,北瑶村南、(?)河西岸的陇海线上,与1964年开始发掘的庞家沟西周墓群相隔仅三、四百米。现将该墓的清理情况报导如下。一、墓葬形制这是一座长方形土圹竖穴墓,长3.18,宽1.24,深5.90米。墓室四壁垂直、光滑,墓底平坦。墓口在耕土层下发现,墓内填土纯净,夯实。墓的方向为353°。 |
1972 | 汉阳陵附近钳徒墓的发现 | 文物 | 阳陵是汉景帝(公元前156—141年)刘启的坟墓,位于咸阳市红旗公社后沟村北,至今地面上仍有封土堆、土阙、夯土墙等遗迹(图一)。1972年春,九张大队贫下中农修水库时, |
1972 | 近年来北京发现的几座辽墓 | 考古 | 最近几年来,在北京的丰台区、西城区、宣武区等地,相继发现了辽代的墓葬,所出土的文物,对研究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北京的历史,都提供了一些实物资料。 |
1972 | 嘉峪关汉画像砖墓 | 文物 | 在嘉峪关市东面四十里,位于新城公社以西五里的戈壁滩上,跃进大队的社员发现了东汉晚期砖墓数座(图一)。市文教局于1972年4月组织了文物清理小组,在新城公社革命委员会和贫下中农及有关单位的积极支持与帮助下,并由甘肃省博物馆派人协助,对已暴露出来的四座墓葬作了清理。 |
1972 | 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 | 文物 | 北魏司马金龙墓位于大同市东南约十三里,石家寨村西南一里许,大同至浑源公路的西侧。西距御河十里,北靠马铺山,东、南为广阔平原(图一)。墓葬是在1965年11月下旬石家寨大队农田基本建设打井时发现的。广大贫下中农当即妥善保护了现场,并 |
1972 | 贵州安顺宁谷发现东汉墓 | 考古 | 1971年3月,安顺县华严区宁谷公社大寨大队第五生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鼓舞下,大搞兴修农田水利和平整土地的群众运动。五队所属坡地"乱岩",有高出于耕地2—3米的土丘数座,在铲平这些土丘时,发现了一座坍毁的石室墓。安顺县教育局、文化馆闻讯后即通知我馆前往清理。根据我们现场的观察和向贫下中农了解的情况,该墓原有高出耕地约1.5,直径约10米的封土堆。 |
1972 | 河南安阳县发现一座北齐墓 | 考古 | 河南省安阳县洪河屯公社西北街大队第一生产队广大贫下中农,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鼓舞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兴修农田水利的群众运动。他们在为革命种田的同时,对于农田水利建设中发现的文物十分关心和爱护。1970年12月,该队社员在洪河屯西北岗修渠灌地时,忽然见地面的水向一处流灌,大家感到很奇怪。经过仔细观察,才知地下埋有一座古墓,即由生 |
1972 | 郑州新通桥汉代画象空心砖墓 | 文物 | 1970年9月,在郑州新通桥附近发现了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汉代画象空心砖墓,现将发掘材料报导于下: |
1972 | 洛阳关林59号唐墓 | 考古 |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的伟大方针指导下,我馆自1965年迄今,积极配合基本建设,在洛阳南郊关林附近陆续清理了300余座唐墓。其中59号唐墓,保存比较完整,随葬品较为丰富,制作精细,特先介绍。 |
1966 | 湖北随县唐镇汉魏墓清理 | 考古 | 1964年11月,我会在随县调查时,发现距县城西北约47公里的唐镇地区,近年来暴露出很多墓葬。于是在1965年3月派陈恒树、王振行两同志前往调查,并选择其中三座作了清理。这三座墓编号为墓1—3,兹分述如下: |
1966 | 山西新绛寨里村元墓 | 考古 | 1963年5月,新绛县城关公社正平坊小队在县城北寨里村发现古墓一座,县文化馆闻讯后即派人前往勘查并树立了保护标志。1965年6月,省文管会派李奉山同志前往复查,因墓室北部和顶部均已倒塌,无法继续保存,即于6月28日开始清理,至七月中旬清理完毕。今将该墓情况简报如下。 |
1966 | 河南新安古路沟汉墓 | 考古 | 1964年8月中旬,新安县城北6公里古路沟村群众在该村西北地发现一座古墓。我队得悉后当即派人前往调查。发现墓室已经倒塌,大部分遗物已被取出保存,但北耳室保存尚好,经清理共得随葬器物32件。该墓为长方形的砖室墓。墓门向东,方向70°。墓底距地表约3米。墓道位于墓室之东,内填花土。从取土处的断面上看,应 |
1966 | 湖南湘乡可心亭汉墓 | 考古 | 1958年10月,湘乡县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在湖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的具体指导下,在湘乡的可心亭,清理发掘了汉墓二十四座。这些墓葬的形制和出土文物,使我们对湘乡地区汉代的墓葬形制、葬俗和物质文化有一个较为概括的了解。一、葬墓形制墓葬都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底一般长2.1—4.8、宽1.5—3.1米。墓的现存深度,最浅的为0.25、最深的为2.32米。其中有七座有墓道,呈凸字形(图一)。墓道均为斜坡式,长约2—3米左右,宽1.4—2米。 |
1966 | 江苏徐州十里铺汉画象石墓 | 考古 | 十里铺乡位于徐州市南郊,距市区约4公里,其西、北面岗峦起伏,有玉庆山、金顶山、翟山;东、南面为开阔的平地,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墓地就在玉庆山的北麓,为一黄土坡地,俗名"姑墩",它西距翟山村约0.5公里,东北距十里铺1公里。1964年10月,当地生产队发现了这座画 |
1966 | 河北怀来北辛堡战国墓 | 考古 | 北辛堡在怀来县城东25公里,与怀来旧城东北相隔4公里。这里的地势,背靠燕山,南临官厅湖水。1963年10月间,北辛堡村后因挖薯窖,掘出铜器七件,有鼎一、鉴二、豆形器一、壶一、缶二件。事后经我队了解,认为达批铜器是战国墓葬里的随葬品。便于1964年5月初,派人进行清理,工作由7日开始,到23日结束。除清理已出铜器的这座墓以外,还发掘了附近的另一座墓。前一座我们编号为第1号,后一座编为第2号(图一)。 |
1966 | 江苏仪征石碑村汉代木槨墓 | 考古 | 1965年5月和8月,我院在仪征县的石碑村相继清理了两座汉代木椁墓。石碑村位于县城北门外1.5公里,因村边有一座明代石碑,故名。村的附近是岗阜连绵的丘陵地区,村西北有个高约5—6米的土岗,俗名"牧牛山",由于在牧牛山挖水沟,发现了这两座墓。我们闻讯后,先清理了沟东北的一座墓(编为一号)。另一座(编为二号)在一号墓的西南9.3米,发现时仅露出墓室的一 |
1966 | 河南新安古路沟汉墓 | 考古 | 1964年8月中旬,新安县城北6公里古路沟村群众在该村西北地发现一座古墓。我队得悉后当即派人前往调查。发现墓室已经倒塌,大部分遗物已被取出保存,但北耳室保存尚好,经清理共得随葬器物32件。该墓为长方形的砖室墓。墓门向东,方向70°。墓底距地表约3米。墓道位于墓室之东,内填花土。从取土处的断面上看,应 |
1966 | 云南呈贡归化东汉墓清理 | 考古 | 1965年8月16日,呈贡县马金铺公社大营生产队社员发现一座砖室墓。我队得知后,即派董昌和、浦恩立二同志前往调查。归化位于呈贡县南12公里,在汉代益州郡治附近,是一个小盆地,西向滇池(图一)。墓葬发现在归化城北尖山南麓缓坡上,有东西两个封土堆,相距约200米,大小相近, |
1966 | 南京迈皋桥西晋墓清理 | 考古 | 迈皋桥离中央门5公里左右,1965年2月,在该地鼓楼砖瓦厂东北的一小山坡上发现古墓一座,方向正东西,墓门朝西。我会得讯于8日前去清理时,墓的前室和棺室的一部分已被拆除,绝大部分随葬品也已被取出。该墓出土遗物尚较丰富,且在墓砖上有西晋永嘉二年(308年)的纪年。 |
1966 | 南京象坊村发现东晋墓和唐墓 | 考古 | 1964年11月16日至19日,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南京市北郊中央门外吉祥菴的东部象坊村清理了古墓两座。二墓均位于村北约300余米的小土岗(官山)上,岗东西长约200、南北宽约70米。这一带类似的黄土岗很多,历年来在这些土岗上发现或清理过汉、六朝、明墓多座,应是古代的丛葬区。现将两座墓葬(编为墓1、2)分别简报如下:(一)墓1在清理前墓顶已残毁,根据残存的楔形砖来看,可能是券顶。墓室平面呈凸字形,方向200°。连砖壁计算在内,全长5.03、宽2.05米。室内填满黄褐色胶土,近墓底土质 |
1966 | 湖北松滋县大岩嘴东周土坑墓的清理 | 考古 | 1960年2月上旬,荆州专署文教局告知我会,在松滋县西斋大岩嘴地区发现了木椁墓。我会即派王富国等同志前往清理,县文教局也派李丁生、萧显中等同志配合工作。清理工作自2月24日开始,至5月3日结束,历时两个月零八天。共清理了土坑墓二十七座和砖室墓二座。现将这次清理的土坑墓连同工地的采集品概述于下。参加整理工作的有程欣人、王富国、王正明和尹本道等 |
1966 | 安徽寿县茶庵马家古堆东汉墓 | 考古 | 马家古堆在寿县正南50.5公里处,东南距茶庵集5公里。这里的墓葬过去受到过严重破坏。寿县博物馆于1965年4月间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发掘清理。工作自4月13日开始,至23日结束。参加工作的单位有安徽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和寿县博物馆。器物拓片和修补工作,由安徽省博物馆陈硕甫、金春刚两同志协助,谨此致谢。 |
1965 | 江西南昌老福山西汉木槨墓 | 考古 | 1964年10月7日,南昌市南郊老福山发现一座木槨墓。我会闻讯后即派人赴现场勘察,当时该墓的主室与前室已被挖开,出土了部分铜器与陶片。我们随即进行了清理,共历时七天。现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一、墓的形制墓葬所在地原系一片红土矮山岗,西面数百米即为抚河。此墓上部原有高约6米余的土堆,因早年取土,已被削平,情况不明。此墓为长方形土坑墓,西端有墓道。深 |
1965 | 江苏六合程桥东周墓 | 考古 | 程桥镇在六合县西南约10公里,西邻安徽省。墓地在程桥镇东1公里的程桥中学内,南距滁河10O米,附近有薛山、羊角山、郁云乌龟山等湖熟文化遗址。墓地周围原为坡状高地,是近代坟墓丛葬区(图一)。 |
1965 | 云南昭通县白泥井发现东汉墓 | 考古 | 昭通县白泥井訾家湾,距县城东4公里。1964年3月发现一座花砖墓室,出土车马人物画像砖等物。县文化馆闻讯后即派凃炫、曹吟葵两同志前往调查。 |
1965 | 河南巩县稍柴清理一座宋墓 | 考古 | 1965年2月25日,在河南巩县(孝义镇)西南7.5公里的稍柴村,群众发现一座宋墓。该墓在村南的稍柴遗址偏西约里许。后经县文化科、文管会和文化馆共同派人前往调查清理。该墓座北面南,长方形墓道(未发掘)。墓室平面圆形,尖顶,墓室径长2.8—2.85、高3.1米。北壁和南壁破坏严重。墓顶有盗洞,室内随葬遗物被盗尽空。 |
1965 | 江西广丰发掘明郑云梅墓 | 考古 | 1959年,广丰县发现一座明墓。1963年9月,由我会文物工作队派人发掘。该墓在县城东南面25公里的横山乡。清理时,墓前的石级和抱鼓石均已残毁。此墓为三合土所建,甚为坚固。墓室呈长方形,平叠一层青砖为内壁。室内置木槨,与砖壁紧合,其间浇注松香,槨盖上平铺一层石板。槨长2.55、北向宽1米,方向正南北。槨内即安放棺木。地券和墓志放置在墓室外的前方。由于该墓封闭紧密,所葬尸体未腐,已成"尸腊", |
1965 | 河南巩县稍柴清理一座宋墓 | 考古 | 1965年2月25日,在河南巩县(孝义镇)西南7.5公里的稍柴村,群众发现一座宋墓。该墓在村南的稍柴遗址偏西约里许。后经县文化科、文管会和文化馆共同派人前往调查清理。该墓座北面南,长方形墓道(未发掘)。墓室平面圆形,尖顶,墓室径长2.8—2.85、高3.1米。北壁和南壁破坏严重。墓顶有盗洞,室内随葬遗物被盗尽空。 |
1965 | 郑州市铭功路西侧的两座商代墓 | 考古 | 郑州市铭功路西侧是一处郑州商代二里冈期的制陶窑场遗址,1955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曾进行过部分发掘,发现大量制陶遗物和陶窑,清理了几座商代墓葬。1965年2月,郑州第十四中学在制陶窑址以南植树,发现铜斝一件和铜爵二件。我馆得悉后,即派人前往调查,证明是一座商代墓葬。随后又陆续在这里发现四座墓葬。这五座墓葬都进行了发掘,现只将随葬器物较多的墓2和墓4以及墓2所打破的灰坑(H21)的材料,先行整理发表。 |
1965 | 江西广丰发掘明郑云梅墓 | 考古 | 1959年,广丰县发现一座明墓。1963年9月,由我会文物工作队派人发掘。该墓在县城东南面25公里的横山乡。清理时,墓前的石级和抱鼓石均已残毁。此墓为三合土所建,甚为坚固。墓室呈长方形,平叠一层青砖为内壁。室内置木槨,与砖壁紧合,其间浇注松香,槨盖上平铺一层石板。槨长2.55、北向宽1米,方向正南北。槨内即安放棺木。地券和墓志放置在墓室外的前方。由于该墓封闭紧密,所葬尸体未腐,已成"尸腊", |
1965 | 旅顺李家沟西汉贝墓 | 考古 | 李家沟村位于旅顺口区北海公社,1954年在村东发现古墓,我们于1957年8月间进行了两次调查,共发现墓葬三十座,其中有贝墓二十六座和砖墓四座。为了进一步 |
1965 | 河北易县燕下都第十六号墓发掘 | 考古学报 | 燕下都第16号墓,是我队于1961—1962年勘察燕下都故城址时发现的二十八座古墓中的一座(褊号为墓16)。它位于东城九女台墓区,西南距百福村约670米,是九女台墓区北排五座墓居中的一墓。 1964年5月,我队为了更确切地了解达些古墓的形制和年代,并配合当地农业生产平整土地的需要,对第16号墓作了发掘。发掘工作从5月6日开始,至6月16日结束。参加发掘和资料整理的有孟浩、陈惠、陈应祺、马端、马尚柱、马孝会、孙德海等。 |
1965 | 长沙南郊砂子塘汉墓 | 考古 | 1964年5月,我馆考古部文物清理工作队在长沙南郊砂子塘清理了两座汉墓,一座为西汉墓(墓2),另一座为东汉墓(墓1)。兹将二墓情况分别简介于后: 一、西汉墓(墓2) 此墓为长方形土坑坚穴,南北向,北端有斜坡墓道,不在墓室正中,略偏东0.2米。墓道宽1.86米,长度不明。墓室长4.64、宽2.5、深2.8米。可分为前后两室,前室两侧较后室各宽出0.1米,形成两个高1.4米的耳室。后室两侧墓壁各有两个20厘米宽的小龛,原系放置垫棺槨的枕木的所在。葬具及死者骨架均已腐朽无痕。随葬品大都分布在前室和后室的后部(图一)。 |
1965 | 江西南城明墓出土文物 | 考古 | 1964年3月间,南城县南10余公里的株良公社发现了一座明墓。江西省文管会闻讯后,即派胡义慈、薛尧会同南城文化馆李荣吉同志前往清理。该墓以大量石灰为主的三合土建成,坚实牢固。槨室呈方形,中间用一道青砖隔墙把墓分为左右两室。二室顶部各盖一长方形青石板。槨室长2.9、宽3.3、壁厚0.4米。石板长3.15、宽1.2、厚0.25米。左室未置葬具和任何遗物,可能为死者之妻准备,而后又未葬入的圹室。右室内置一描 |
1965 | 陕西宝鸡阳平镇秦家沟村秦墓发掘记 | 考古 | 1963年10月3日,宝鸡县文教局通知我会在县东阳平镇秦家沟发现了几座古墓葬,当即派屈鸿钧同志前往该县,会同文教局谢文恺及文化馆康明修等同志到现场进行调查,并于10月8日开始,进行清理工作,至1964年1月16日结束,先后参加工作的有屈鸿钧、杭德州两同志。在发掘工作中,曾得到县文教局的支持和协助。秦家沟村东南距阳平镇约2.5公里。这次共清理了五座墓葬(见墓葬登记表),两座 |
1965 | 武汉地区四座南朝纪年墓 | 考古 | 自1953年5月到1958年11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湖北省博物馆和武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56年与省文管会合并)在武汉市郊先后清理和发掘了古墓五百三十九座,其中有四座南朝纪年墓。这四座纪年墓是: 一、墓101——宋元嘉廾七年(450年) 二、墓206、207——宋孝建二年(455年) 三、墓193——齐永明三年(485年) 现将各墓材料分述如后,供研究参考。 |
1965 | 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墓 | 考古学报 | 1955年秋,我队在河南陕县调查时,发现在陕县以东,从后川直至三里桥、梁家渠、刘家渠、上村岭连绵3、4公里地区,断断续续散布不少汉墓。我们考虑到达些汉墓或许与汉代"陕"城有关,便选择刘家渠墓地进行发掘。墓地座落在今陕县城东约8公里平原上。西面是梁家渠村,东面是刘家渠村,南边1、2公里处青龙涧横流而过,北边高处是上村岭,(?)国墓地就在它的东北。墓地面水背高,地势高亢(图一)。墓地东西450,南北300米。经密探,凡发现的古代墓葬无论大小都予以发掘,计 |
1965 | 江西南城、清江和永修的宋墓 | 考古 | 1964年秋至1965年春,江西省南城、清江和永修等地先后发现了有墓志或地券的宋代砖室墓五座。现简报如下: 一、南城县北宋墓 1965年4月,江西省南城县李营发现一座北宋墓。江西省文管会闻讯后,即派人前往调查,在南城文化馆李荣基同志的协助下,对该墓作了清理。该墓位于南城县里塔公社李芳营大队庙下山斜坡下,距地表深约2米。墓为砖筑单室,方向91°,平面呈长方形。墓长3.3、宽1.12、高1.15米。墓砖为青灰色,素面,有平砖和刀砖两种。平砖长30、宽13.5、厚 |
1965 | 山西长治李村沟壁画墓清理 | 考古 | 一、发掘经过 1964年10月下旬,在长治城北13公里的李村沟东约500米,在地面下0.8米处,发现一座砖建墓顶,发现后墓顶封顶石被揭开,墓内被填满石块。当山西省文管会晋东南工作组得悉后,派人前去重新作了清理。惜部分建筑,如昂、耍头、椽、瓦等多数残破,壁画亦大部漫漶不清。据原发现人说,原有八个黑、白瓷碗分置于耍头上,现已残 |
1965 | 山西太原郊区宋、金、元代砖墓 | 考古 | 1956年7月至1963年11月,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太原西郊和西南郊寨沟、义井、小井峪、瓦窑、西流等村附近地区,清理了宋、金、元代砖室墓葬五座。现将各墓情况简述如下: |
1965 | 石家庄市东岗头村发现汉墓 | 考古 | 1965年4月石家庄市东岗头村村北附近,发现了一座汉墓,并出土很多随葬器物。墓为东西向,墓门稍偏南,分甬道、前室、后室三部分。甬道长1.43、宽1.05;前室长4.33、宽1.22;壁高0.68;券顶高0.98;后室长6.48、宽1.96;壁残高1.15米。墓壁的砌法为一丁两顺,墓底铺砖为人字形。后室后半部砌成棺台,稍高于墓底。台上并放二棺,从朽木灰可以看出,靠南一棺,长2.15、前宽0.66、后宽0.64米。棺内未发现人骨遗迹和任何遗物。另一棺内有人骨架一具,口内含五铢钱一枚。棺内发现戒指一枚和不少五铢钱。棺前发现有腐朽的漆器痕迹。在前室北端有已朽的车轮痕迹,内径 |
1965 | 山西长治北石槽唐墓 | 考古 | 1960年7月,山西省文管会晋东南文物工作组在长治城东2.5公里的壶山西侧清理了两座唐代砖室墓(编号四号,六号)。现简报如下: 一、四号墓 (一)墓室结构及葬具墓为单室,用绳纹砖构筑,四壁向外凸出弧度,室顶早已坍塌,高度不明。墓底为长方形,南北长3.7、东西宽4.2米。方向200°。墓道已被破坏,原来情形不祥(图一)。墓室内积满淤土,清除积土后,发现北 |
1965 | 山西长治唐王休泰墓 | 考古 | 1964年12月,在长治北郊7.5公里处的南垂公社王村发现唐代砖室墓一座,该墓南距王村沟300余米。原来墓顶已塌,乱砖距地面深约30—40厘米,发现时部分遗物即被取出。以后该村负责同志通知长治市博物馆,由山西省文管会驻晋东南文物工作组沈振中等同志,协助该馆作了清理。该墓座北向南,墓室平面近方形,墓壁内外凸出呈弧形,南北长2.9、东西宽3.04、 |
1964 | 湖南长沙牛角塘唐墓 | 考古 | 1963年3—7月,湖南省博物館先后在长沙市东南郊牛角塘一带,清理了二十六座古墓,包括楚墓十座、西汉墓五座和唐宋墓十一座,其中比較重要的是63长牛M1,現将该墓简介如下: 68长牛M1是一座单室磚墓,墓长8、 |
1964 | 吉林輯安麻线沟一号壁画墓 | 考古 | 麻綫沟是鸭綠江中游北岸的一片冲积盆地,东西2、南北約1.5公里,隔江与朝鮮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东去輯安县城約4公里。麻綫沟(河)由北边深谷里流来,經由盆地的中部注入鸭綠江。麻綫沟盆地分布有上千座石墓、土墓,是高句丽古墓集中的著名地区之一,其数量之多,在县境內仅次于通沟。 |
1964 | 吉林輯安五盔坆四号和五号墓清理略記 | 考古 | 吉林省輯安洞沟平原之中部,今輯安車站北侧,有五座高大封土墓形如盔冑,当地群众称之为五盔坟(图一)。我們的編号系自西向东数,四号墓即以前所謂"通沟未編号墓";五号墓即以前所謂"第十七号墓"或"四叶塚"。其中四号墓于1950年发現,五号墓在抗日战爭中即被掘开过。 |
1964 | 辽宁寺儿堡等地青銅短劍与大伙房石棺墓 | 考古 | 丁字形青铜短剑,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一种具有明显特征的文化遗物。达种劍分布极广,类型很多,其形状与制法颇多不同。现将解放以来在辽宁省锦西寺儿堡、海城大屯、辽阳亮甲山三地发现的青铜短劍资料加以介绍。抚顺大伙房的石棺墓出土器物与达种青铜短劍文化有些关系,也在这里说明一下。试再联系已知的另外几处发现,从类型上作一些分析比较,提出几个问题略加探讨。劍上的某些部件,有的原无名称或套用旧名不合适的,为了说明方便起见,我们给予暂用的名称。 |
1964 | 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墓第二次发掘 | 考古 | 长治市位处太行山西麓潞安盆地,是晋东南政治、經济、文化的中心。墓地位于該市北城墙外的分水岭,南跨城壕边,北近石子河,东西分布,高出附近地面約10米。面积东西約2、南北約0.75公里。岭頂地面已被历年取土挖成凸凹不平,地下文物屡經发現。根据勘察,此地不仅古墓丛集,且有新石器时代遺迹。 |
1964 | 桂林发现南齐墓 | 考古 | 1962年3月,广西僮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員会与桂林風景文物委員会組成工作組,在桂林市郊尧山发現六朝磚室墓两座,清理了其中的一座南齐墓。 |
1964 | 洛阳老城西北郊81号汉墓 | 考古 | 1957年至1958年間,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发掘了120多座汉代的墓葬。墓制和随葬器物大都和《洛阳燒沟汉墓》近似,不过其中的81号墓比較特殊,值得报导供研究参考。 |
1964 | 宋魏王赵頵夫妻合葬墓 | 考古 | 宋魏王赵頵夫妻合葬墓,位于河南省巩县西9公里孝义镇的南郊。其地,东、南、西三面群山环抱,北临黄河,是一片高原。北宋的皇陵便在这个高原上。在皇陵之外,还有許多陪塚;所以,高大的塚子綿亘十数公里。 |
1964 | 江苏无锡市元墓中出土一批文物 | 文物 | 发现经过1960年4月,在无锡市南面约17公里的龙王和(山军)嶂两山之间的窑窝里,当地的南泉、雪浪两个公社联合兴建幸福水库时,在取土工程中发现了一座元代墓葬,墓中出土了大批文物。工地指挥部当即通知市文化部门,并转知市博物馆派人前往调查。这座墓 |
1964 | 吉林輯安通沟第十二号高句丽壁画墓 | 考古 | 輯安通沟(洞沟)第十二号壁画墓又名"馬槽塚","馬槽塚"是因墓中有厩舍壁画而得名的。此墓早在1937年6月被日本人黑田源次所盜掘,盜掘后仅見零星报导,材料迄未公布,壁画因为保护不善,已遭到严重破坏。解放后輯安县文化主管部門将此墓封閉保存。1962年春季,吉林省博物館輯安考古队在洞沟地区进行普查时,将此墓进行了清理、实测,并会同輯安县文物管理所加以維修。茲将清理結果报导于后。 |
1964 | 河南襄城茨沟汉画象石墓 | 考古学报 | 茨沟在襄城县东南约9公里处。汝河由西北注入,经此地折而南流。茨沟东北1.5公里处有一土岡,俗名"尧城",土冈顶上有东周至汉代的遗址一处,散布着绳纹筒瓦、板瓦、细把豆、瓮、罐、盆、鬴和米字纹空心砖的残片等。在附近的断崖上还可以见到 |
1963 | 北京昌平史家桥汉墓发掘 | 考古 | 史家桥村位于昌平县羊坊镇东二里许,北沙河(旧作双塔河)之西岸。1960年3月至5月,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在这里进行了钻探和发掘工作。参加这次发掘的有鲁琪、张向群和喻震等同志。昌平县文化科和羊坊镇公社对这次工作结了很大的帮助。这里探出的墓葬共52座,发掘了其中的48座(图一),编号为1至48。多系汉代的小型土坑墓,仅一座砖室墓,两座瓮棺葬。 |
1963 | 湖南长沙左家塘西晋墓 | 考古 | 1960年10月,湖南省博物館考古部在长沙市左家塘清理了一座西晋墓。这座墓是磚券墓。券頂距地表深一米多,上面填上为棕紅色,层次分明,夯筑很紧。墓室长3.9、前寬1、后寬0.98米,盾壁有一深0.3、寬0.27、高0.45米的小券室。方向45°(图一)。斜坡 |
1963 | 西安市东郊汉墓中发现的带字陶仓 | 考古 | 西安市东郊洪庆村,1962年5月发現了一座汉墓。墓葬上距地表約9米,东西向,在墓室前部有一盗洞。墓室全长4.1、寬1.4、高1.6米,为券頂磚室。墓磚长、寬均为35×17厘 |
1963 | 太原小井峪宋、明墓第一次发掘记 | 考古 | 小井峪在太原西郊5公里处,位于西山脚下,南与蒙山相連,北距沙河0.5公里,在汾河西岸的第一台地上。 1956年初,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会在小井峪村东进行了钻探与发掘工作,历时四个月,发現墓葬490座,第一次擇其重点发掘了67座,其中有宋墓49座、明墓12座及时代不明的6座。这些墓葬一般分布較密集,深度均在2米以下,有些墓底已接近地下水面。其中除两座为磚室墓外,其余皆系土洞 |
1963 | 陝西咸阳唐苏君墓发掘 | 考古 | 苏君墓位于陝西省咸阳市东北17.5公里的順陵(武則天母亲楊氏墓)西南隅,距該陵約500余米(图一)。該墓于1960年春被水冲毀,后由陝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与咸阳市文教局派員組成唐墓发掘工作队,于1961年11月底至1962年8月底进行了发掘。墓道、甬道和墓室全被淤泥填滿,墓室四壁及甬道項部部分塌陷。該墓早期曾遭盗掘,发現四个盗洞,分布在前、后墓室及两个甬道的頂部。前室甬這項部盜洞最大,直徑近1.5米。墓室內的殉葬器物多被扰乱和砸碎,墓室內的壁画亦全脱落,保存較完整的有墓道中四个小龛內的殉葬品及墓道內的壁画,出土遺物仍很丰富。現将該墓的材料 |
1963 | 安徽淮南市蔡家岗赵家孤堆战国墓 | 考古 | 一、前言蔡家岗在淮南市八公山区,东北距寿县城约7.5公里,西北距八公山构3公里。东北距蔡家岗火车站约500米,在淮谢饭店旁的公路南北,有两大孤堆。两孤堆均名赵家孤堆,相距约200米。1958、1959年先后对 |
1963 | 北京昌平半截塔村东周和两汉墓 | 考古 | 半截塔村位于昌平鎮西南30公里,村南有一台坝,約60平方米,台地南端存有金代所建的磚塔一座,上端已倒塌仅存半身,該村因而得名。1960年在該村进行調查时,共探出古墓24座,現将发掘情况簡述如下。一、东周墓墓葬形制东周墓2座,編号为5、24,两座墓葬皆为长方形上坑堅穴墓。5号墓长3,寬1.6,离地表深2米。有二层台,随葬陶器放置其上。棺槨已腐朽,由腐朽的灰痕可清楚的看出棺槨的痕迹,未发現棺釘。人骨架保存完整,为仰身直肢葬。24号墓长3, |
1963 | 南京甘家巷和童家山六朝墓 | 考古 | 一、甘家巷附近六朝墓甘家巷位于南京尧化门外4公里处。这里现存南朝陵墓石刻七处,1958年以后,又发现一些六朝墓,兹将比较典型的三座墓简介于下: (一)高场一号墓高场在甘家巷东头,西距梁安成康王肖秀墓石刻400米。墓为长方形拱顶砖室,墓向312°。墓顶早已残毁,现墓壁残高60—85厘米,用三横一竪砌法砌成。墓室全长3.9、宽1.7米,在墓室近三分之一处靠左壁砌有长80、厚30厘米的短墙,在右侧留有宽1.08米的门道,把墓室分为前后两室,前室长1.07、后室长2.53米(图一)。墓砖长35、 |
1963 | 南京高家山的六朝墓 | 考古 | 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会于1961年11月至1962年5月,在南京高家山清理了六座六朝磚室墓,多已殘毁。从墓室砌磚排列的形式推測,除5、6两墓系长方形平頂或拱頂外,其余皆为平面凸字形的穹庐頂墓。其中仅2号墓保存得比較完好,故这里只将2号墓作一介紹。 |
1963 | 吉林省扶余县的一座辽金墓 | 考古 | 1958年7月,吉林省扶余县东南69公里的西山电发现一座辽金墓。随后,县文化科曾派人作了调查,并将出土的随葬品送到县里保管。1960年夏天,自城地区文物普查队也去作过调查。1962年6月,我馆又派张满庭和匡瑜到该地了解情况,将县里保存的全部随葬品运送到省。现将实地了解的情况和随葬品介绍如下: 该墓发现在离屯子东面断崖200米处,是一略高于地面的圆土包。墓向330°。封土(口壬)雏形,南北长9.3、东西宽1.6、高0.8米。葬具为石槨、木棺。石槨用花岗岩石板砌 |
1963 | 淮安宋墓出土的漆器 | 文物 | 1959年11月,南京博物院在江苏淮安西南六里的杨庙镇,清理了五座宋代墓葬。其中两座有纪年,并有壁画,一座为嘉祐五年(1060年),一座为绍圣元年(1094年)。这五座宋墓的排列、结构、随葬遗物都有相似之 |
1963 | 广东英德浛洸鎮南朝隋唐墓发掘 | 考古 | 浛洸在英德县西35公里,当小北江(古(冫匡)水)和瀝河的交汇处,四周环繞大山,是一个富饒美丽的盆地。1960年7月,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員会与华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合作,曾在鎮西的石墩岭发掘过南齐墓二座、隋至初唐墓七座(見《考古》1961年3期)。1961年11月和12月,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員会又在浛洸鎮周圍进行了詳細的調查,并对其中的南朝、隋至初唐和中唐墓进行了发掘。浛洸镇四周,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岡墩,其中西南面的山岡比較陡峭,沒有发現墓葬;东南的魚咀壩过去曾发現过一座大型东汉墓,其西的魚咀圩是浛洸镇最古的村落之一,据当地傳說:"先有魚咀,后有浛洸"。其东北的黄屋岡上,分布有长方形磚室墓, |
1963 | 山东滕县柴胡店汉墓 | 考古 | 1957年11月,在魯南滕县柴胡店村的西南发現古墓群,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当即派袁明同志会同滕县文教科的两位同志前往清理,工作为期十一天,共清理了古墓六十六座。柴胡店在滕县县城以南25公里处,地势平坦,十字河由北而南繞村西流过,把墓地分为东西两半(图一)。在清理之前,全部墓葬的封土已被掘去,仅留一座座的墓室暴露地面之上,因此关于 |
1963 | 太原小井峪宋墓第二次发掘记 | 考古 | 1956年11月,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会又对太原西郊5公里小井峪村东地区的宋墓进行了第二次清理,参加工作的有邓林秀、代尊德等同志,共清理了宋墓九座。現将第二次清理的墓葬情况簡报如下: 这次清理的九座墓葬,根据钻探編号为墓2、9、61、66、68、69、74、79、197。其中墓68、69两座是磚墓,其余都系土墓。这些墓葬分布在小井峪村东約0.5公里的地方。两座磚墓平面均为圓形,单室,叠澀攅尖頂。墓69周壁以磚砌出六朵斗栱及椽檐装飾,斗栱均为四鋪作,上着紅色,拱眼壁間原来亦 |
1963 | 山西大同臥虎湾四座辽代壁画墓 | 考古 | 一、3号和4号墓 1961年9月中旬至1962年7月上旬,我館在大同北郊約5公里臥虎灣西面发現了两座单室圓錐状磚墓。墓底距地表深4.75米。两墓南北排列,坐北向南,相离約70米。墓室保存完整,室內壁画色彩鮮艳。按大同市郊墓葬清理編号,将其南面的編为3号,北面的編为4号。两座墓結构及壁画輪廓內容大致相同。就是3号墓室比4号墓室小一些,3号墓壁画大部分脫落,4号墓的壁画较完整。現将两墓的情况叙述如下: |
1963 | 南京西善桥油坊村南朝大墓的发掘 | 考古 | 1960年3月间,在南京西善桥油坊村发现一座大型南朝墓,由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进行了保护。到1961年时,决定由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共同对该墓进行发掘。工作从1961年10月11日开始,到1962年4月9日结束,其间因冬季冻土,停工43天。 |
1963 |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网疃庄汉木槨墓 | 考古 | 连云港市海州网疃庄焦山于1969年了月间大雨后被水冲刚出一座古墓。市文教局闻讯派人去了解,并搜集散失出土物,其中除漆、玉器外,还有铁劍、铜镜等重要文物。8月间市文教局秦锦森同志来南京开会带来部分出土物要求帮助鉴定并派人前往调查,9月16日由我院尤振尧同志去了解。现将所得资料报导如下: |
1963 | 北京昌平史家桥汉墓发掘 | 考古 | 史家桥村位于昌平县羊坊镇东二里许,北沙河(旧作双塔河)之西岸。1960年3月至5月,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在这里进行了钻探和发掘工作。参加这次发掘的有鲁琪、张向群和喻震等同志。昌平县文化科和羊坊镇公社对这次工作结了很大的帮助。这里探出的墓葬共52座,发掘了其中的48座(图一),编号为1至48。多系汉代的小型土坑墓,仅一座砖室墓,两座瓮棺葬。 |
1962 | 江苏扬州七里甸汉代木槨墓 | 考古 | 扬州师范学院和农学院两院所属农场,在今年二、三月间联合开凿输水渠,在工程中发现了一座木椁墓。墓的位置在扬州市西门外七里甸西北丘陵地区的高岗上,距市区5公里,扬州通往扬庙公路右旁。墓的清理工作是由南京博物 |
1962 | 山东平度东岳石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与战国墓 | 考古 |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东岳石村的东南、淄阳河北岸的台地上,东西长约245,南北宽约200米。其东面靠近大泽山,南面靠近大泽山的支脉高望山与明堂山,西面与北面都是平原,东南距年度县城约30,北距渤海湾约15公里。发掘工作自1960年4月12日开始,至5月24日结束,在遗址的西部与东部共开5×5米的探方11个,并发掘战国墓葬2O座(图一)。参加发掘工作的有魏 |
1962 | 江苏泰州新庄汉墓 | 考古 | 汉墓位于泰州城西约一公里处,在新庄之北,中间隔一条小河,旧名双山寺,以前这里曾零星发现古墓砖和古陶器等。1959年12月下旬,又在这里发现大量的绳纹砖、陶器、铁器、铜镜、五铢钱等。泰州县博物馆获悉后,即往现场勘察,并请南京博物院、江苏省博物馆协助发掘。两机构于31日派黎忠义、朱仁太、申世铭三同志参加工作,以七天时间,清理了四座汉代残墓,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清理的四座墓葬,可分单室砖墓(墓 |
1962 | 内蒙古呼和浩特美岱村北魏墓 | 考古 | 1961年秋季呼和浩特市郊区(原土默特旗)美岱村附近发现古墓1座,经我队张郁、郑隆两同志清理,收集了此墓出土全部遗物。古墓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南约40公里,美岱村南约3公里,南地村北约2公里,二十家子汉代古城西约4公里的大山南坡。1955年曾在此墓西面约200米处发现北魏墓葬1 |
1962 | 辽宁喀左县辽王悦墓 | 考古 | 墓地属坤都营子公社钱杖子村,在喀左县城(大城子镇)西15公里。地势是一个东西狭长的山谷,周围山岭相连,西北即拔海700米的双尖山,山北有从凌源来的大凌河向东流过。钱杖子村东南距坤都营子5公里,东距排头杖子村约1.5公里,西距小房 |
1962 | 上海宋墓 | 考古 | 1959年前后,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在市郊嘉定、宝山、上海等县配合基建工程中,清理发掘了的十座宋墓。这批宋墓,一般都埋葬在地面以下深约50余厘米,地上没有封土。墓的结构,大致可分石板砖室墓、土坑木棺墓和火葬墓三类。现将情况简介如下: 一、石板砖室墓六座。这类墓主要是用砖块砌成长方形的墓 |
1962 | 河北新城县北场村金时立爱和时丰墓发掘记 | 考古 | 1958年秋,河北省新城县北场村农民在村西北取土时发现了古墓一座,墓内除出有破碎的陶瓷片以外,尚出有"大金勤力奉国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致仕钜鹿钜王时公墓志铭"一盒。根据该县的报告,我队于同年8月进行了详细调查,除认定该墓系金代时立爱及其妻子的合葬墓外,并于该墓左前方发现其第四子时丰的墓。时立爱墓前(正南)59米处有一种道碑,今倾没土中。墓东29.34米是其四子时丰的墓。墓地所 |
1962 | 山西长治北石槽唐墓 | 考古 | 1961年4月中旬,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晋东南文物工作组在长洽市东郊北石槽清理了两座砖室唐墓。北石槽东倚壶口山,北临石子河,是一块漫平的台地,这里古墓丛集,以唐墓较多,1954年曾发掘过调露元年王深墓。 |
1962 | 江西新建明朱权墓发掘 | 考古 | 朱权基在新建县西山珂里乡黄源村西约500米的缑岭东麓,距南昌市八一桥约30公里。江西省文管会于1958年10月29日一11月20日,进行了发掘工作。墓外表为一大封土堆,长约50,宽约15米。封土之前有一道用青砖砌的拦土墙,封土堆的顶部又有一道用石块砌的拦土墙(后经发掘知砖墙 |
1962 | 河北邯郸百家村战国墓 | 考古 | 百家村古墓葬的发掘工作,是在1957和1959两年当中进行的:第一次,即1957年的发掘工作规模较小,清理了8座战国墓;第二次于1959年,由河北省文化学院同学在此实习,共清理了战国墓41座、汉墓10座两次共计发掘战国墓49座、汉墓10座。在1957年间,北京大学、河北省文化局邯郸考古发掘队,也曾在此进行了一次发掘工作,共发掘古墓32座。这一部分材料,将由北京大学负责整理。 |
1962 | 辽宁朝阳金代壁画墓 | 考古 | 1961年10月,在朝阳市发现一座金墓。该墓在朝阳旧城南约1.5公里的朝阳师范学院内,东距大凌河1.5公里,南距中山营子2.5公里,西距西大营子3.5公里。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于10月26日前往清理。清理前,墓中石棺已被移出墓外,墓室券顶和部分墓壁也已拆除,其余部分大体保存完好。 |
1962 | 北京南郊辽赵德钧墓 | 考古 | 1959年11月6日,北京南郊养鸭厂发现了一座砖墓。文化局文物调查研究组派员前往调查时,了解到1956年曾于此墓南10米处发现过一方辽代墓志,为"辽故卢龙军节度使大师中书令北平玉赠齐王天水赵公夫人故魏国夫人赠秦国夫人种氏合祔墓志铭"。根据这一线索,我们认为这座墓葬很重耍,因此当时暂将暴露部分封埋保护。自1960年8月开始,在这里进行了三个月的工作,才发掘完毕。这座辽墓位于南郊西马场洋桥村养鸭厂 |
1962 | 江苏溧阳孙吴凤凰元年墓 | 考古 | 江苏省溧阳县发现了一座凤皇元年的墓。这个墓在东兰公社永和大队境内,位于大队所在地林业队(村名)的东南,南距喻庄约1公里。此墓发现后,由我院进行了清理。这个墓座东向西,方向260°,连砖墙计算在内,东西长8,南北宽3米。由于屡遭破 |
1962 | 云南昭通桂家院子东汉墓发掘 | 考古 | 桂家院子在昭通城东约二公里。村子前后有大土冢十多座,其中封土最大的一座,在封土东部曾露出花砖墓室两个,出土有车马人物和双龙形画像砖及几何纹花砖。1960年3月又在封土西部发现墓室两个,我们于3月13日至31日进行了清理。其余中部封土还很高大,未作清理,可能里边还有墓室。现在先把已经清理完毕的两个墓室报导如下。 |
1961 | 长沙东郊杨家山发现南宋墓 | 考古 | 1960年5月,湖南省博物馆考古部在长沙东郊杨家山清理了一座南宋夫妇合葬砖室墓。墓东西向。此墓可能是无券顶的砖圹墓,墓的上部和南室已被破坏,墓室也忆损坏了一部分。根据北室残存部分看,墓室是用长方形素面青砖砌成的,砌法是外壁直平迭砌,两端横平迭砌,均为单墙,两室的隔墙为横直相间砌成。墓室长3.48,宽1.78米,高度不明。砖室内填满石灰、细砂子等物。棺 |
1961 | 四川的画像砖墓及画像砖 | 文物 | 画像砖是四川东汉肘期砖室墓中一种特有的东西,是当时一部分社会生活现实的写照,它在历史科学上及艺术上的价值早已为人们所注意,但是它在墓中的位置和意义以及其出土的经过,谈及者尚少,兹就这一方面的情况,作一综合的叙述。 (一)发现经过汉画像砖的出土及为收藏家所注意,开始于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而渐多。但当时以其上有文字者方为收藏家们收购,如无铭文,虽画面重要,亦在摒弃之列。现在存留的当时出土的画像砖,所知 |
1961 | 潼关吊桥汉代杨氏墓群发掘简记 | 文物 | 陕西省文管会1959年第四季度在潼关吊桥发掘了七座汉墓,墓群东距潼关约十里,西至吊桥镇和亭东村的中间,南距隴海铁路约半里,北紧靠渭河岸。据墓前明万历元年修复汉太尉杨先生塋记碑(见附录)载:这里有汉太尉杨震的墓。后汉书卷八十四杨震传说:杨震字伯起,弘农郡华阴县人;延光三年为太尉,疾恶奸臣嬖女,饮酖卒于西阳亭(今河南陕县城外),顺帝时,承认杨震是忠臣,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即今的潼关吊桥),当时墓前并立有碑和石鸟像。又上述万历元年碑说:原来墓前所立的碑已不见了,独留七个大冡。嘉靖乙卯午建置墓祠等,同年冬,地大震,鞠为榛蕪,万历癸酉年,复拓其地,并缭以周垣,内建享堂、翼室及楔绰等。现在塋址东、... |
1961 |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 文物 | 山东省历城县(曾属肥城、长清)孝里铺孝堂山有单簷悬山顶的东汉石祠两间,为我国现在保存于地面最早的—座房屋建筑,室内还保存了极为丰富精美的汉代画象。不久前经过石祠曾作草测、摄影和记录,今谨就所见并参考有关资料综合介绍如次。 |
1960 | 陕西岐山、扶风周墓清理记 | 考古 | 一、前言陕西岐山、扶风一带,是周代文化的发祥地,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周代铜器,历年来常有出土,如任家村出土的善夫克铜器,上康村出土的函皇文铜器等。解放以后,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博物馆在扶风县任家村、岐山礼家村及其周围进行过数次调查与征集工作,征集了不少的铜器。1957年8月21日,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岐、扶两县周墓调查、发掘清理小组,先后在扶风县上康村、 |
1960 | 辽宁朝阳十二台营子青铜短剑墓 | 考古学报 | 1953年秋间,在辽宁海城县大屯的古墓群中,发现过一柄形式奇异的青铜短剑。这种剑,剑身很短,圆脊起棱,两叶刃部中间凹曲,剑柄部装有一个较重的金属矿石制成细腰形的枕状物,以手握之逆刺很为有力。1955年冬,又在辽阳亮甲山出土的一座单人葬的土坑墓中,发现一柄这种短剑,据老乡们说:在这墓的人骨架头部还有作田字形放置的四件陶器。到1956年,在锦西县寺儿堡乡的一处断崖里,也发现一柄这种形式的短剑。因 |
1960 | 江西南昌青云谱汉墓 | 考古 | 青云谱位于南昌市南郊7.5公里,这一带的土堆是古代的墓葬区。1960年上半年,我会在这里清理了一批汉墓。现将其中8座墓(编号为墓1—6、8、9)的材料综述如下:这8座墓,除墓1、8、9为单独埋在各土堆中外,墓2、3、4则并排埋在同一土堆中,墓2、3相距6.7,墓3、4相距11.2,封土高约2米。墓5、6也并排地埋在另一土堆中,两墓相距1.9,封土高约3米。墓门方向:墓1为350°;墓2、3、4为189°;墓5、6为351°; |
1960 | 河南密县打虎亭发现大型汉代壁画墓和画象石墓 | 文物 | 1959年12月,密县打虎亭人民公社在修筑养猪场工程中,发现大型汉代壁画墓和画象石墓各一座.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得讯后,即派人协同郑州市文物陈列馆赴该地进行调查.现将情况报导如下.两墓皆为高约十余米的大冢,位于密县打虎亭村西约半里,从地面上看,两冢相连,东边的较小(图1),为了叙述方便,暂将西边大冢编为1号,东边小冢编为2号墓.第1号墓:冢高约15米,直径70米.墓室系由一中室、两 |
1960 | 太原南郊金勝村三号唐墓 | 考古 | 1958年4月,我会在太原南郊金胜村西南约里许的基建工地上,清理了一座唐墓,编为第3号墓。这座墓的墓顶早已坍塌,但室内随葬器物颇为丰富。墓内器物绝大部分已被取出,为了解墓内器物原来的位置情况,我们将墓内全部器物作了位置复原工作,因此,随葬器物的位置,大致保持了原来的概况。现将清理的结果,简报如下: |
1960 | 山西孝义张家荘汉墓发掘记 | 考古 | 张家庄位于山西省原孝义县(今与介休合并)西2.5公里孝河北岸的台地上,附近保存有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图一)。在村东北约半公里处,有两个大土塚,据县志胜跻志记载,为魏文侯之墓。此外,张家庄往北5里的居义村西也有三个大塚,县志载为卜子夏、段干木、田子方, |
1960 | 江苏淮安宋代壁画墓 | 文物 | 一1959年11月30日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淮阴专区进行文物普查,于淮安县西南六里杨庙镇基建工程中,发现宋代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壁画墓一座.该墓墓顶的一部分受到破坏.在进行清理发掘时,又陆续发现四座宋墓,其中一座有墓志,为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殿直杨公佐之墓,亦有壁画.我们按发现先后,依次编为一至五号墓.这五座宋墓中两座纪年墓有壁画,其余三座也是北宋时期的墓葬,从其墓室结构、分布位置和出土的遗物看,应有相互连带的关系.五墓中除嘉祐五 |
1960 | 河南荥阳河王水库汉墓 | 文物 | 1958年春季,河南省荥阳县人民在县北十二里的河王村溹河中游,兴建水库,在取土中发现了一批汉墓,河南省文化局随即派人进行清理,共清理六座古墓,出土遗物一百四十八件.一、墓葬的位置:这批汉墓位于河王水库拦河坝的西北(图1),南临溹河,西连苏砦村,北为广阔的黄土平原,东邻河王村,附近(溹河南岸)有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遗址各一处.这六座古墓的排列大体在一条直线上,由东北向西南,它们的顺序是:M_1,M_2,M_3,M_4,M_5;但M_4与M_5又压着M_6的前室.二、墓葬的形制结构及随葬品甲.CHM1(C代表荥阳,H代表河王村,以下同此).1.形制:墓室分墓门、前室、后室、右耳室四个部分(图... |
1960 | 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及其砖刻壁画 | 文物 | 一1960年4月江苏省文物工作队南京分队,在西善桥发掘太岗寺新石器时代遗址,在附近基建工程中,又发现六朝古墓一座,及时通知了工作队.该墓封门早年被破坏一部分,墓顶因取土凿开一洞,其他大部分尚保留完整.全部发掘工作从5月16日开始,到6月3日结束.二此墓在宫山北麓下,南620米即为太岗寺遗址.这一带均为丘陵,宫山是其中的一座小土山,海拔27.2米,由粘性黄土构成.从已被破坏的墓坑剖面 |
1960 | 辽宁辽阳县金厂辽画象石墓 | 考古 | 1956年秋季,在辽阳县金厂村杜立德宅后靠近北山根的菜地中,发现3座辽金画象石墓。1957年4月由李庆法、金殿士和王增新前往清理,并将全部墓石运至辽宁省博物馆,复原保存。墓室顶上距现地表55厘米,地表上不见封土。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长3,宽0.72—1.03,高1.15—1.3米。方向162度。墓室系用绿泥片岩石板和石条支筑,石灰抹缝。左、 |
1960 | 辽宁锦西县乌金塘东周墓调查记 | 考古 | 1958年锦西县西40公里暖池塘乡的李虎氏村,因兴修水利,在东山蚴取土时发现了铜器。从1958年11月6日至1959年7月8日,在工程中陆续出土了不少铜器和其它古物。我们于7月7日到现场调查,得知古物出土于村东约0.5公里的山蚴中,坡度缓和,东有一山高106米,西有连续的山岭,后 |
1960 | 甘肃武威磨咀子6号汉墓 | 考古 | 1959年7月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在武威磨咀子发现大批的竹、木简,完整的为数达385支,残片有225片。这批竹、木简出于一座土洞墓内,是解放后在甘肃首次发现。这批珍贵的文物,为历史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武威位于河西走廊东部,早在公元前二 |
1960 | 旅顺口区后牧城驿战国墓清理 | 考古 | 后牧城驿在旅大市旅顺口区东北约30公里处,其西为营城子村,其南为牧城驿车站,其北是渤海的牧城驿湾。三面是高山,中间形成一片平原。村东100余米处,南距铁路260余米,有一土丘叫做"楼上",东西70余米,南北20余米,高10余米。在此耕地上发现了3座战国墓葬。在北面海岸的双砣子山、四平山、子大山和文家村,都是新石器时代遗址;营城子和双古沟等地是区域很大的汉代遗址;牧城驿东约5公里的鞍子山村曾于1958年秋掘出了60余斤明刀钱;而铁路南的前牧城驿村就是明代的驿城。 |
1960 | 山西大同郊区五座辽壁画墓 | 考古 | 一、十里铺村东的27、28号墓1957年9月中旬,我会于大同城西南5公里十里铺发现了两座单室砖墓。墓底距地表深5.2米。两墓东西横列,坐北向南,相隔约2米,墓室保存完整,室内壁画色彩鲜明。根据大同市郊墓葬清理编号,将其东部的编为27号墓,西部的编为28号墓。两座墓结构及壁画内容大致相同。现以27号墓为例,叙述如下:墓室平面呈圆形,顶作迭涩圆锥状。以墓门为准,方向17°。室底直径1.45米,由底至顶全高1.75米(图一),用长38,宽19,厚 |
1960 | 略谈长沙的五代两宋墓 | 文物 | 解放后,在长沙近郊发掘了五代十国时候的楚墓共三百余座、两宋墓五百余座.1959年对这些材料已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在正式发掘报告没有出版之前,这里仅作一个概括的介绍.五代墓五代墓大部分布在长沙南郊一带.就目前材料所知,仅有土坑墓无砖室墓.土坑墓呈长条形,一般宽约1米左右,长3米左右.平面呈长条梯形,个别的呈凸字形.台阶与头龛随着时代的早晚逐渐增多.随葬物绝大部分是陶瓷器,此外有铁工具、铜、铁、铅货币及铜制手工艺品等.按照用途可分为生产工具、货币、陶瓷饮食用器、文具用品及其他金属实用工艺品等.铁质工具有铁犁、镰刀、刮 |
1960 | 辽宁辽阳县南雪梅村壁画墓及石墓 | 考古 | 南雪梅村位在辽阳市东南17公里,属辽阳县安平区小屯乡。由辽阳通往本溪的公路和铁路都从村中通过。村前临山,北0.5公里余有汤河,北流注入太子河。西距石咀子屯1公里,东距耿家屯约2.5公里。石咀子西山根和耿家屯东、西两面公路的南侧,在解放前曾发现过不少汉代石墓,但在当时就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现在只能看到一些零散分布的残墓室和一些破 |
1960 | 辽阳市棒台子二号壁画墓 | 考古 | 此墓是在1956年夏初发现,辽宁省博物馆于1957年6月发掘清理,参加工作的有王宝善、潘景宜、冯永谦、王增新等。墓在辽阳市东北郊4公里棒台子屯东约200米的平地上,西北约1公里为1号壁画墓,东南约500余米即车骑墓,三墓恰好连在一条直线上。清理完了后,曾请沈阳美协画家对全部壁画进行了摹绘,并将壁画石迁回博物馆保存。 |
1960 | 锦西大卧铺辽金时代画象石墓 | 考古 | 1958年5月下旬,辽宁省博物馆遵照辽宁省文化局指示,派人前去锦西大卧铺村清理了两座墓葬,于6月8日开始正式清理,9日结束。大卧铺村位于锦西县城西北45公里,属三家子乡。村落处在一条山沟的中部北沿,西去至沟里2公里,过岭即朝阳县境。东去1.5公里至沟口。村周围山岭相连,墓地在村西沟里北山南坡下面,山坡很缓,是现代墓的 |
1960 | 郑州南关159号汉墓的发掘 | 文物 | 1959年11月24日,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郑州南关陇海马路东段路北地区,配合基建工程发掘了一部分古代墓葬.其中有一座保存比较完好的汉代空心砖墓,编号是C9墓159.由于这座墓葬的砖室结构、砖表纹饰和随葬器物都较少见,所以特将这座墓报导如下:一墓葬形制与结构此墓是在发掘陇海马路东段商代冶铜遗址北部的探沟131时发现的,为一座长方形的土洞空心砖室墓.墓座西向东,方向97度.墓口深0.4米,墓底距地表4米.其结构分土洞、空心砖室、耳室和 |
1960 | 辽宁省建平、新民的三座辽墓 | 考古 | 一、前言这里所报导的建平、新民两县的3座辽墓,是1956年夏先后因为老乡们取土而发现的。发现后,由于当地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和群众的爱护,及时上报。辽宁省文化局得报后,指示辽宁省博物馆派人前往调查,并于10月间派张彦儒、冯永谦二同志对两县的3座辽墓进行调查和清理。新民辽墓的清理发掘工作,于10月6日开始,在该县文化科王国栋同志协助下,历时7天,11月1日结束回沈。11月9日又赴建平调查辽墓。15日返回沈阳。为彻底了解墓葬情观,于1957年5月间,再次去人对未全部露出的张家营子辽墓进行清理。此次发掘,在墓室前方的甬 |
1960 | 太原南郊金勝村三号唐墓 | 考古 | 1958年4月,我会在太原南郊金胜村西南约里许的基建工地上,清理了一座唐墓,编为第3号墓。这座墓的墓顶早已坍塌,但室内随葬器物颇为丰富。墓内器物绝大部分已被取出,为了解墓内器物原来的位置情况,我们将墓内全部器物作了位置复原工作,因此,随葬器物的位置,大致保持了原来的概况。现将清理的结果,简报如下: |
1960 | 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发掘 | 考古 | 一、前言武威县即汉代武威郡,乃当时姑臧具治故地,位居河西走廊咽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秋……迺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汉书武帝纪)。河西"地 |
1959 | 侯馬的一座带壁画宋墓 | 文物 | 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侯马工作站,于1959年1月24日,在侯马镇以西清理了一座宋代砖室墓,清理的概况简介于下: 一墓室平面呈正方形,东西宽2.1米,南北长2.25米。四壁有彩绘的壁画。方向正南北。二结构用泥質灌浆和长方砖砌成。计有四铺作的斗栱十二朵,并着彩绘。墓室四角各有一小八角砖柱,砌于墙角内(图1)。墓室四壁高1.41米。墓顶呈八角鑽尖式。平面是用大方砖和长砖砌成的棺床, |
1959 | 辽宁朝阳西大营子唐墓 | 文物 | 1958年春,辽宁省朝阳县西大营子乡农民挖肥时,在县城西南的八里堡屯南及城南五里的中山营子屯北大凌河西岸冲积平原上,发现唐墓两座,两墓相距约八里。经上报县文教科后,6月间由辽宁省博物馆派人进行了清理。一八里堡屯唐墓墓位于八里堡屯南一里许锦承铁路北侧,墓为券顶圆形砖墓,坐北向南,墓室在地表下深约3米,有墓门墙和甬道,墓门外两侧各有翼墙一道。甬道为拱顶,长3.9米,高2.6米。甬道中央有墓志一合,墓志高32厘米,长宽73×74厘米,盖为盝顶式,中心刻篆文。大唐故人孙(?)(君)墓志铭",四边阴文雕刻四神。墓志刻楷书二十四行,共千余 |
1959 | 长沙楚墓 | 考古学报 | 一、前言长沙出土古代文物,已有三十多年了。在三十年前,长沙近郊因烧砖取土,即曾发见很多古代陶器、铜器或玉器等。抗战时期,更出现了不少富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如"晚周缯书"和"战国漆器"。可惜这些重要的发见,都被当时的官僚、地主、古董商人和帝国主义分子所掠夺或毁坏。新中国成立後,党和政府对祖国文化遗产采取了坚决保护的政策,长沙和全国各地一样,认真地执行了这一正确的政策,大批的历史文物得以保存。1951年10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来长沙发掘,1952年4月湖南省文管会组成长沙市近郊古墓葬抢救工作队,抢救基建工地的出土文物,1953年1月正式成立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清理工作队, |
1959 | 太原南郊金胜村唐墓 | 考古 | 1958年4月,我会在太原南郊15公里的金胜村附近,配合基建工程清理了一批汉、唐墓。现再将其中的第四、第五号两座壁画唐墓(六号墓已于"文物"1959年8期发表)的材料介绍如下: |
1959 | 上海西郊朱行乡发现宋墓 | 考古 | 1958年7月14日上海郊区朱行乡在基建工程中,发现一座宋代墓葬,由于基建工程的关系,未能经过正规的发掘。据稠查,这座古墓是在一批近代墓葬群的下面,墓井不大,四壁都用砖砌,有上下两层,每层都分为两间。上层的一间放置木棺一具,在棺头一面 |
1959 | 赤峯大窝铺发现一座辽墓 | 考古 | 1957年5月下旬,内蒙古文物工作组人员在内蒙东部地区昭乌达盟赤峯县碾坊乡大窝铺村北沟,清理了辽墓一座:北沟位于赤峯县西约一百余里的盔甲山川大窝铺村北,由村西沿川前行约10余里,就可以到前热河省博物馆在54年发掘辽驸马墓的大营子村了。北沟是大窝铺村北山的一个大沟,同时也是盔甲山川较大山沟之一,墓就在沟内的西坡上。墓的规模在辽墓中是相当大的,可惜被早期盗掘,所以墓室和随葬品遭到了严重的盗 |
1959 | 江西南城明益庄王墓出土文物 | 文物 | 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員会,于1958年9月26日至10月12日,为配合洪門水库工程,发掘了明代朱厚烨(益庄王)及妻(妃)王氏、万氏的墓。这座墓在南城县长塘街北面約二百米的小山上。墓前有翁仲、石獅及神道碑。墓门外有砖砌封门墙(即金刚墙)四道。在第二道墙頂,有女陶俑五个,第三道墙頂,又有陶俑三十多个。大多数陶俑或騎馬、吹号,或敲鑼、击鼓,姿态活泼。墓门及墓室,都用 |
1959 | 太原市金胜村第六号唐代壁画墓 | 文物 | 今年三月中旬,在太原市西南郊三十里金胜村西,距村约一里的基建工地发现了砖室墓一座,墓顶一侧被挖土机挖穿,发现墓内满绘壁画并有其它随葬品,当即停止取土,报知省文管会,由文管会作了清理。墓室结构墓座北朝南,北偏东15度,墓道在墓室的南端,墓为单室,平面正方略带弧形。墓用单面绳纹砖砌成方錐顶,高2.48米,东西宽2.2米,南北长2.18米。墓底横砌铺地砖一层,北边有砖砌棺床,宽1.26米,高18厘米。棺床上有两具人骨架,为仰身伸直葬,巳腐朽。墓门起券,高90、长34、宽60厘米,用长34、宽16、厚8厘米的长条砖封闭。竖井墓道,长2.24米,宽76厘米,距原来地 |
1959 | 安阳隋张盛墓发掘记 | 考古 | 一1959年5月在安阳豫北纱厂附近,发掘了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张盛的坟墓1座。墓为南北向(188°),砖筑单室,平面近方形,四边呈弧线向外突出,长2.8,宽2.9米(图一)。四壁砌砖两平一竖,至1.8米高时收敛为方锥形墓顶。北壁下砌棺床,长1.98,宽1.1—1.3,高0.34米。墓室地面及床面皆铺砖。室门在南壁 |
1959 | 西安羊头鎮唐李爽墓的发掘 | 文物 | 这座墓在西安城南8公里的雁塔区羊头镇村西曲江池遺址南岸上。1956年4月初,羊头鎮春花社在取土积肥中挖掉了墓上的封土,并发現墓內有壁画等物,当即报告給有关部門,17日—28日文管会派人前往清理。墓为南北向,墓室在北,墓道在南,墓道上开有三个天井,墓室为近于方形的砖室,东西寬4.3米,南北长3.9米,高6.5米,四壁呈弧形。墓顶近似尖錐形,墓底对縫横砌鋪地砖。在墓室西边有砖砌棺床,寬2.36米,高30厘米,側面砌成椭圓形的壼門,砖上有繩紋或手印紋,有的还印有 |
1959 | 洛阳西郊晋墓的发掘 | 考古 | 1957年春至1959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曾在洛阳西郊小屯村以北和涧河两岸发掘了8座晋墓。这8座晋墓大都是砖室墓,土洞墓只有两座。墓道以斜坡的较多,最长的长8.76,宽0.9米。墓室平面多为方形(图一、三),一般长宽各为2.7米左右;长方形的少,长3.12,宽1.26米。有的墓设一小耳室,以放置随葬器物(图版肆,1、2)。有的分前后两室(图二),长7.57,宽1.96米。有的在方形砖室墓的四角用砖砌出立 |
1959 | 侯馬金代董氏墓介紹 | 文物 | 1959年1月中旬,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侯马工作站,在配合基本建设工作中,发掘了两座金大安二年仿木构雕刻的砖室墓。这两座墓位于侯马镇西三里许,牛村古城南面。墓1保存很好,建筑部分完整如新,唯骨架葬具腐朽过甚。现该墓巳搬回修复保管。墓2在多年前已被破坏,现残留部份也已采集保存。两墓的门额上都悬挂有买地券,记述买地的过程及一些迷信内容。这块墓地是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从本村房亲董平家名下买来的,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十一月初一日安葬。墓主人姓董,河东南路绛州曲沃县虒祁乡南方村人,兄弟二人,兄董玘坚,弟董明,同营两墓,各瘗一塋。因 |
1959 | 江苏南部宋墓记略 | 考古 | 近两年来,江苏南部地区(苏州、无锡、南京等地)陸续发现不少宋墓。仅1957年3、4两月,单南京附近,先后发现宋墓7、8座,其中6座有墓志。江苏南部的宋墓,因许多是有文字可考,这样时代既可肯定遗物便于比较。江苏南部宋墓的结构,可分为砖石墓和土坑木棺墓两类。砖石墓的基本特点,都是用砖砌成长方形的豎穴,上盖石板为顶,俗称"石顶砖室墓"。这类宋墓,也有两种形式,简单一点的,大都用长条砖平擺顺身或间以平 |
1959 | 昭盟巴林左旗林东镇金墓 | 文物 | 1958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在内蒙古自治区昭鸟达盟巴林左旗林尔镇北山坡,清理了小型古墓三座,现将所得情况简报如下:第一号墓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面为辽代上京临潢府故城,镇西北山坡有辽代残塔一座。第一号墓位于辽塔东北约200米的山坡,由该旗公安局工作人员在此义务劳动时发现,在挖树坑时正好打破了墓顶,于是进入墓室内将文物取出。墓室全用长31、宽15.5、厚5.5厘米的素面砖砌成,为单室八面形,内长1.9米,宽1.88米,八 |
1959 | 西安南郊草厂坡村北朝墓的发掘 | 考古 | 草厂坡村位于西安市南郊,距城约1.5公里,地势东西高起,形成一个高樑。1953年10月24日,农民在村西南挖土积肥,掏出来一部份陶马陶俑,当乡人民代表辛同志闻悉后,即将出土之文物,全部收回家中,加以妥善保存,同时报告当地政府转前西北工程地区文物工作队。该队即时派人到现场调查,27日派俱怀玺同志前往清理,于11月4日清理结束。清理工作先从农民挖土破坏的墓道西侧侧室着手,由此陆续清理出墓道及墓道的东侧侧室,最后清理出甬道、墓门及前后室。在前室清理过程中 |
1959 | 长安县南里王村唐韦泂墓发掘記 | 文物 | 一发现与发掘经过韦泂墓座落在长安县(旧韦曲镇)东北约二里韦曲原上的南里王村。1958年2月间,农民在村西打井修渠时发现了墓内有壁画和石槨等,当即报告有关部门,1959年1月5日,我会派人前往清理,先后参加工作的有郑郁文、楊金福、杭德州等同志。墓的前后室由于破坏严重,随葬器物多被打碎,墓葬的形制,小龛出土的陶俑,石槨上的线面,墓室墓道内的壁画虽然有部分残缺,却仍不失为珍贵的新资料。现将该墓的全部材料整理报导出来。作为研究唐代历史文物的参考。 |
1959 | 陕西长安洪庆村秦汉墓第二次发掘简记 | 考古 | 长安县洪庆村,距今西安市东约15公里,东临騼山与华清宫相连,西隔灞河与霸陵原遥遥相望。陕西省文管会在这里进行了两次重点的发掘,第一次在1953年冬,地点在村之西南部;第二次发掘在1955年春,除继续1953年发掘的地区外,又在村之南部进行发掘(第二次发掘的墓号前贯以○,以资区别)。第二次发掘共清理出墓葬65座,其中秦墓2座,汉墓55座,余为唐、宋、元墓8座,另作报导。前后参加这一工作的有文化部文物局刘启益、文管会杭德州、张培民、王之华、雒忠如、李景瑞等同志。 |
1959 | 四川昭化宝轮镇南北朝时期的崖墓 | 考古学报 | 昭化宝轮镇的北面有山名屋基坡,它东距宝成铁路的昭化车站1公里。屋基坡的东面有山头名宋家盖,二者之间隔有一条山沟,名叫牛沟。崖墓就集中在屋基坡的正面、叫牛沟西侧和宋家盖三处(图版壹,1、2)。1957年3月,我们在屋基坡及叫牛沟西侧两处作了发掘。共发掘崖墓34座,计有东汉墓2座,南北朝墓32座(见附表)。现将南北朝时期的崖墓,作一介绍。 |
1959 | 石家庄市北宋村清理了两座汉墓 | 文物 | 1956年夏季,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員会为了配合石家庄市建設工程,在市东郊北宋村清理了汉墓两座。第一号墓墓室已被破坏,只西耳室未塌,因此沒有进行发掘墓道的工作。墓室計有前室、中室、主室及二耳室,共五间。各室間均有过道相通(图1)。墓室頂部用扇形砖作成单层的圓拱券,券頂用白灰灌浆。墓室墙壁都是用长42.8、寬21.6、厚10厘米的大条砖砌成的,砌法除中室为三横一竪外,其余都是两横一竪或一横一竪。紧貼中室的东西墙外及主室北壁外,各有用扇形砖大小头相互并排平鋪的护墙一座,用來封堵券頂两头。墓底用大条砖相錯順鋪三层,地面鋪厚約1.5米的白灰一层,每层砖下面也鋪同样厚度的白灰用以防潮。室內积土与碎砖... |
1959 | 洛阳西郊一号战国墓发掘记 | 考古 | 一、前言1957年5月,我们在洛阳小屯村东北,汉河南县城东北城角的外面,发掘了一座比较大的战国墓葬。根据铲探材料,同样的大墓,共有4座,墓道都是南向,位置紧紧毗连。所发掘的是位在最东边的一座,我们编为第一号墓。墓道的末端,正压在汉河南县城北墙下边。此墓东距隋唐东都城西墙约1500米。若从东周城墙的范围来看,墓的位置在城内东北隅。此墓经早期盗掘、扰乱极为严重,墓口刚暴露时,即发现汉代盗坑2处:1处在墓壙北端, |
1959 | 南京老虎山晋墓 | 考古 | 老虎山位于南京挹江门外东北,下关车站东约3公里,与城内的狮子山遥遥相望,南距新民门约2公里,北临大江。1958年4月26日鼓楼区土建工程队,在该山南麓取土工程中,发现了一座比较完整的东晋墓,曾拆开甬道缺口,取出部分文物。后经我会金琦同志调查,于28日派丁绍兰、程万孚二同志前往清理。由于取土工程继续进行,同年5月25、26日及6月6日,在这座墓东面又发现和清理了同时代的墓葬3座。根据清理的先后,顺序编为老虎山1、2、3、4号墓,现分述如 |
1959 | 山西平陆枣园村壁画汉墓 | 考古 | 1959年4月平陆县张店人民公社在枣园村发现有壁画的汉墓一座。经县文化馆报告省文管会,省文管会于5月9日至6月8日进行了清理,6月9日在枣园开了小型展览会,并向全县各地作了有线广播。这座壁画墓现已列为该县的文物保护单位。兹将墓室及壁画的情况记叙如下: |
1958 | 重庆市化龙桥东汉砖墓的清理 | 考古通讯 | 1957年6月4日重庆市化龙桥派出所在修建工程中,发现古墓一座。发现后立即通知重庆市文化局,并转重庆市博物馆,次日博物馆派胡人朝、唐元贵、蒋万锡三同志前往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介如下:一、墓室情况这是一座以六种不同的花纹砖砌成的拱形墓,东西向,分墓道及主室两部。墓道长2.08,宽1.80,高1.75米。墓室长4.95,宽2.20,墓室正 |
1958 | 山东肥城汉画象石墓调查 | 文物参考资料 | 1956年7月间,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接到山东农村大众报转来肥城县安驾计小学来信,反映在泰安至东平县的公路旁栾镇村外,发现已破坏的东汉画像石墓一座,随即派我前往了解。该墓位于肥城县西南九十里安驾安区栾镇村东头水坑的 |
1958 | 长沙黄土岭唐墓清理记 | 考古通讯 | 1956年7月下旬,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工作队在长沙市南门外黄土岭清理了包括战国、汉、唐、宋等各时代的古墓27座,出土随葬器物总数达三百余件。其中有一座唐墓(编号为56长黄 M024号),出土遗物极为丰富。现将该墓材料写出简报,以供大家参考研究。 |
1958 | 洛阳16工区曹魏墓清理 | 考古 |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第2队,1955年在涧河西岸清理了一部分汉、晋、唐、宋的墓葬,出土不少珍贵文物。1956年7月又清理一座大型的曹魏墓,现将清理情况及出土遗物报导如下。一、墓室结构墓室深10.3米,方向南偏东80度,在原来建造时是大揭顶作拱券的,所以发现墓室的上部纯为花土,全墓用小砖构成。砖分大小两种,素面没有纹饰,大者长 |
1958 | 信阳战国楚墓出土乐器初步调查记 | 文物参考资料 | 一九五七年三月至五月,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信阳长台关清理发掘了一座战国楚墓;在它的丰富遗物中,包含有极为重要的古代乐器。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宄所获悉这个消息并在全部文物集中到郑州后,派人前往采访调查。从六月二十日起至二十九日止,在郑州一共工作了十天,对乐器进行了一般的考察及测音和录音;以下是回到北京后所草拟的初步调查报告。 |
1958 | 山西万荣县庙前村的战国墓 | 文物参考资料 | 1958年3月在晋南万荣县荣河镇西南十五里的庙前村挖出铜鼎、铜尊、铜罍、铜鉴、铜鬲、铜簋、铜(匚也)、石磬等二十三件。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闻讯后即由侯马工作站工作人员前往勘察,结果发现一座规模较大的土坑竪穴墓,除墓的西南角和西北角曾受过扰动外,其余大部尚保存完好,于是在13日—19日进行了清理。 |
1958 | 刘娘井明墓的清理 | 文物参考资料 | 刘娘井位于湖北圻春县圻州鎮附近,相传墓主人刘氏(荆端王朱厚(火全)次妃)路經此地溺死于井中,因而得名。这里是东汉至明清时代的古墓葬区。該墓是1955年多黄土乡农民兴修水利时發現的,1956年2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会派夏盾、徐松俊前往清理。該墓在安陽山的南麓,刘娘井村东南約八十余米。地表上略呈不規則的椭圆形状,封土厚約0.6至1.1米,在封土下鋪一層厚約0.4至1.2米的白石灰和碎石片,墓座东朝西,方向为北偏东84°。呈长方形,东西长5.1米,南北寬2.8米。通高2.35米。墓口稍大于墓底,墓的四壁和底部全用三合土筑成,壁厚約0.45米。土質相当坚固。墓頂两檐用青砖 |
1958 | 高句丽壁画石墓 | 文物参考资料 | 一前言高句丽的兴亡年代约当西汉末年至唐高宗总章年间,在汉末魏晋时代才形成较为强大的势力,当时领地为沿鸭绿江两岸的山地,以东北吉林省辑安县通沟附近之平原为中心。以后逐渐扩展,不断攻略乐浪、玄菟、辽东诸郡,到南北朝晚期,其领地已自东北南部跨鸭绿江直达朝鲜半岛中部,形成幅 |
1958 | 山西新绛三林镇两座仿木构的宋代砖墓 | 考古通讯 | 三林镇在晋南新绛县城西南五里。其地东滨汾水,西靠乾山台地,鼓水自西北而东南,穿过三林镇流入汾河,把该镇分为桥东和桥西两部分。1953年11月28日在桥西区西南角乾山脚下发现了两座砖墓。两墓东西并排,相隔不过30米,保存颇完好。将靠东边者编为一号墓,靠西边者编为二号墓。一号墓由杨富斗和解希恭清理,以天寒停工。二号墓于1954年3月末由张来瑞清理。两墓清理完竣后,原封保护起来,并于1957年列入山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名单,交由地方保护。兹分述如下: |
1958 | 河南方城盐店庄村宋墓 | 文物参考资料 | 1958年初,河南方城县盐店庄农业社在盐店庄东南小河的北岸发现墓葬一座。方城县文化部门闻讯后,遂派人前往调查了解,墓已大部损毁。1958年1月17日到22日由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进行清理。墓葬结构这座墓是砖券洞室墓,墓道位于主室的东壁。墓室长2.46、宽2.17米,墓底距地表深2.80米。墓道斜坡式,长4.55、宽2.17米。除墓底铺地砖为较 |
1958 | 广州华侨新村西汉墓 | 考古学报 | 一、前言 1955年初,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和广州市华侨事务委员会在市区东郊兴建"广州华侨新村",建筑工程在4月间开始。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派员配合平土方工程,往事古墓葬的发掘工作。第一次发掘由4月10日开始,至11月中旬暂告结束,共计发掘古墓45座。1956年1月和1957年5月先後又作了两次发掘,总计发掘了西汉至明代的墓葬共51座。 |
1958 | 西安南郊庞留村的唐墓 | 文物参考资料 | 1957年7月陕西省文管会在庞留村进行文物调查时,有群众反映:曾在村的西北角发现许多陶俑和镇墓石。经到出土地点了解,知道陶俑和镇墓石都在墓道出土,有些陶俑在小龛内放置。惹人注意的是镇墓石有底有盖,底面上有符文,符文周围有汉文,从数量上来讲是西安地区解放后未发现过的材料。因无法继续保存,所以在1958年1月20日遂进行了清理。 |
1958 | 成都天回山崖墓清理记 | 考古学报 | 一、地理环境及清理经过天迴山在成都北门外20华里的天迴镇附近的川陕公路右侧,北距新都20华里。山?的平均高度约60—70米。这里许多山坡所接连而成的一片起伏不平的山峦皆在昆河(古之繁水)之南。山?一带布满着许多崖墓。这些崖墓被当地乡民呼为"?洞"或谓之?"仙女洞",最早见於公元十世纪前蜀人的记载里,而把它描写成"洞门开即年丰物贱"的?仙洞了。直到明代曹学佺所著的蜀中名胜记里仍保留着这种传说。 |
1958 | 河南邓县发现北朝七色彩绘画象砖墓 | 文物参考资料 | 今年三月间兴修水利高潮中,河南省南阳专区邓县学庄农业生产社发现一座珍贵的古墓葬,当地文化馆闻讯后,报告专署,由河南省文化局文物队进行清理。墓葬在学庄西南约一百米的田地 |
1958 | 南京石门坎乡六朝墓清理记 | 考古 | 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1955年10月21日,接到南京中华门外雨花路骡车公会电话说:某建筑工地在红毛山取土发现古墓一座。当由李鉴昭、屠思华进行清理,于29日进行至11月3日结束,前后凡6天,共用工22个。现将清理情况约略记述如下: |
1958 | 信阳长台关第2号楚墓的发掘 | 考古 | 1957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曾在信阳长台关进行了第1号大型战国楚墓的发掘工作(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9期)。继第1号墓发掘之后,决定在该墓的周围作试探,发现在墓东9.4米处,尚有相似的大 |
1958 | 郑州南关外北宋磚室墓 | 文物参考资料 | 郑州市旧城南門外向东拐,为一东西长約三百米,南北寬約一百六十米,高出附近地面約五米的土岡。岡南紧临由西向东流的熊兒河;岡北靠着城的南城壕。因这一带地势較高,所以基建单位在岡上取土。1955年10月在岡的西头取土中,曾先后發現汉代空心砖墓一座、小砖墓一座、晋代小砖墓一座、唐代土坑墓三座和这座北宋的小砖墓(九区124号墓)。宋墓在晋墓东南約四米处。發掘时測知墓頂距岡頂地面約1.08米,墓底恰和基建单位取土后的地面相平。由于这座宋墓的結构比較复杂,保存相当完整,同时这一带最近又没建筑,所以經我队呈請上級批准,并征得原占地業主(现为农業合作社)同意,就原地保存。 |
1958 | 营城子贝墓 | 考古学报 | 1954年7月,旅大市图书馆孙克力同志在市郊营城子的新建铁路、公路路基的两侧,发现古墓葬,即报告旅大市文化局。市文化局当即派李雅、于临祥同志前去现场调查。前後经过两次调查,发现了大批古墓葬,并认为必须发掘。因此,市文化局於8月12日,以李雅、于临祥、张世明、陈忠远、王洪志、王慕侠、苏君会、李海亭、孙信风、衣燕春、陈兰柱、于翠娥、任淑香诸同志组成"营城子古墓葬清理发掘工作红",进行发掘工作。自1954年8月中旬至10月上旬止,共清理了贝墓41座,砖墓9座,石板墓2座,土穴的辽金墓2座,共计54座。这里只将贝墓报导出来,以供研究参考。 |
1958 | 江苏凤凰河汉、隋、宋、明墓的清理 | 考古通讯 | 凤凰河位在扬州市东北6公里,是淮河下游入江的要道。江苏省扬州专区在1957年2月底进行第三期拓宽工程。南京博物院与江苏省女管会为了配合工程进行文物保护工作,成立了苏北治淮文物组,由3月2日起到4月19日止,清理了汉墓九座,隋墓四座,宋墓两座,明墓一座,清理与征集的文物共270多件。参 |
1957 | 广州市龙生冈43号东汉木槨墓 | 考古学报 | 1953年11月4日,广州市东郊龙生冈工地在修辟马路平土工程中,发现了一座木槨墓。我曾于同月13日前往清理,至29日全部完竣,其经过及情况如下: 一、墓葬的结构形制 |
1957 | 洛阳晋墓的发掘 | 考古学报 | 洛阳自1953年春季至1955年9月以前,共发掘了晋代墓葬54座,现在把它集是整理出来。墓葬的分布,按自然区划,基本上可以分作"城北"、"城西"和"涧西"三区。城北区 |
1957 | 南京近郊六朝墓的清理 | 考古学报 | 1955年春、夏两季,我会在南京附近,清理了51座六朝墓。其中6座是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出土物达440件。这里介绍的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座墓。一、墓室结构 |
1957 | 吉林江北土城子古文化遗址及石棺墓 | 考古学报 | 一、调查与发掘 1954年5月中旬,工人王书全在吉林江北土城子发现了石锄、陶鬲等,送交给我馆。据此,我馆在省文化局指示下,配合市文化处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并陆续的清理了 |
1957 | 长安普渡村西周墓的发掘 | 考古学报 | 普渡村在长安县斗门镇北约2华里,此地以前屡有重要文物出土。1954年10月有该地农民送交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一批铜器,内有一件铜盉,铭文很重要,经调查认为该墓有继续清理之价值。同年11月2日,陕西省文物清理队即派出工作组负责清理。 |
1957 | 长沙出土的三座大型木槨墓 | 考古学报 | 1953年夏与1954年秋,我会文物工作队先后在长沙市郊的仰天湖、左家公山、杨家湾三个工地清理了三座大型木槨墓(编号为53·长·仰25号、54·长·左15号、54·长·杨6号)。除长·仰25号墓在解放前遭过盗掘外,其余两座都保存很完整,尤以 |
1957 | 绍兴漓渚的汉墓 | 考古学报 | 一、引言淳渚为绍兴县西南的大镇,离城15公里,三面环山,东北面向平原。海渚河从西南向东北流经漓渚镇,直通绍兴城。 |
1957 | 广西贵县汉墓的清理 | 考古学报 | 从1954—1955年五月,贵县共发现了129座汉墓,出土5017伴随葬品。这些汉墓,都在贵县城郊,东西距约15华里、南北距约5华里的丘陵地区。一、墓葬形制 |
1957 | 五代——吴大和五年墓清理记 | 文物参考资料 | 新海连市海州东门外玉带河裁弯取直工程中,发现砖室墓一座,江苏省文化局转告省文管会,派员于1956年12月9日开始清理,到14日结束。墓全用长30、宽16、厚4厘米的长条砖筑成单拱顶墓。墓室内长7.70、南宽(门宽)2.80、南顶 |
1957 | 西安韩森寨唐墓清理记 | 考古通讯 | 1955年3月26日陝西省文管會第一文物清理工作組在西安市 |
1957 | 安庆市棋盘山发现的元墓介绍 | 文物参考资料 | (一)棋盘山在安徽省安庆市东郊区"迎江寺"东,南面紧临大江,是一个长方形土冈。面积约5千×8千米。冈上大半是明、清及近代墓葬。一九五六年四月,安庆糖厂建筑厂房起土时发现古墓一座,安徽省博物馆得到消息派人前去清理时,墓已遭受破坏。 |
1957 | 长沙仰天湖第25号木槨墓 | 考古学报 | 一、发现及清理经过仰天湖位於长沙市南郊,为一起伏的小山丘,离市区约一华里。据善化县志载称:该地原有湖名仰天,湖水与离山麓不远的老龙潭相通。现湖早已乾涸填塞。仰天湖的山势由北向南,高约四、五十米,为近代坟墓的丛葬区。1953年5月,湖南省工程公司用作建筑基地,将山坡开平,除土最深的地方,在4米以上,因此古代墓葬的墓日,都已显露出来。我会曾派清理小组,前往该地进行古代墓葬的清理工作,遂发现了这一座战国时代的木橔墓。编号为53长·仰墓025。此墓发现时,墓道及墓壁的上 |
1957 | 河北景县封氏墓群调查记 | 考古通讯 | 一爲了瞭解前华北人民政府在1948年所搜集的270多件景縣十八亂塚封氏墓出土文物的情况,北京歷史博物舘派我赴景縣調查。1955年12月12日由北京出發,19日工作完畢返京,往返歷時共九天。這次調查的收穫是比較大的,找到了當時挖掘封魔奴墓、封延之墓和祖氏墓的後村農民季樹廷、季樹奎、張鴻章、閻振芳、劉德榮等20多 |
1956 | 寿县蔡侯墓铜器 | 考古学报 | 一、叙言 1955年5、6月间,安徽寿县西明内偏北处因掘土时发现了一个古墓。经该省博物馆前往清理,获得了极多的铜器。这是1933年寿县朱家集出土大群楚铜器以后最大的一次收获。是年10月,我曾去合肥参观数日,兹就所见及发掘记录,记述铜器之大略于下。 (一)食器 (鼎于)(自名)1 有盖,盖铭六字,器腹铭残存一字,高69厘米。鼎(自名)9 有盖,6器成三对,大小不同,最大一对(高48.5厘米) 盖、器铭六字;其它3器不成对,大小不同。 (鼎升)(自名)7 平底,各附一匕(长25.5厘米),器腹铭六字。大小不同,最高52厘米。 |
1956 | 江都凤凰河西汉木槨墓的清理 | 考古通讯 | 凤凰河在扬州东北十二、三华里处,属江都县。是宝应、高邮、邵伯三湖的尾闾,淮水入江的孔道。由于河床狭窄,不足承担汛期中的流量,往往泛滥成灾。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下,扬州专区调集泰县、兴化、高邮、宝应四县民工,进行凤凰河拓宽切滩工程。江都是历史悠久的地方,为了有效的保护、保存地下文物,江苏省文管会当即派员前往配合工程进行清理。 |
1956 | 无锡宋墓清理纪要 | 文物参考资料 | 1954年9月,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员配合无锡基本建设工程进行古墓清理工作;四个月来,共清理了早自春秋、战国,晚到明、清的墓葬153座。其中有宋墓11座。无锡已发现的宋墓形制与结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石顶砖室墓,二、木棺墓。石顶砖室墓,大都是四周用长0.28米、宽0.08 |
1956 | 成都站东乡汉墓清理记 | 考古通讯 | 一、工作经过与地形位置1952年8月1日,西南文教部所组成的文物调查征集组,在成都火车站东面,靠着铁路北沿的一个小丘断面上,发现许多几何纹花砖砌成的古墓。这个小丘名叫青杠坡(据后来成都市人民政府所出版地图称青杠包)。再往东,铁路南边的谭家石桥、照壁房子以及铁路北边的三角道附近,也有这样的花砖墓。 |
1956 | 山西垣曲东铺村的金墓 | 考古通讯 | 一、位置和现况1953年秋,我到垣曲,听说在东铺村曾发现过一座金墓,我便抽空到该处作了一小时许的调查。东铺村在垣曲城西北35华里,金墓的位置在村东南约半里的田中,1950年4月因种田而发现。墓的顶口因长期暴露在外面,部分的雕砖已被青苔所遮盖,上面原涂的彩色也显得陈旧;涂粉的四壁,剥落很利害,以至全部墓砖都露了出来。由于顶口落下的 |
1956 | 洛阳涧滨古文化遗址及汉墓 | 考古学报 | 1954年春季,考古研究所在洛阳西郊的发掘,主要收获是汉河南县城垣及与汉城有关的遣迹、遗物和墓葬的发现。关于发掘经过,已另有专文报告,本文只叙述涧滨古代文化遗址及汉墓群中的4座墓葬。此处古代文化遗址的发掘,虽只是附带作的,但它的发现,已说明了洛阳古文化的开发已远在四、五千年以前,不止始于周汉。至于大型汉墓,均集中在汉河南县城西郊外,活人住址与死人葬地截然分区。汉河南县城下只有周墓或汉代儿童墓,而汉墓却葬在 |
1956 | 我对于辽墓出土几件瓷器的意见 | 文物参考资料 | 去年在前热河省赤峰县城西四十五公里之大营子村发现有墓志铭,题为"故驸马赠卫国公"的一座辽代墓葬,其中殉葬品多至千余件。最近挑选出一部分展出于故宫博物院的保和殿五省出土文物展览会中,诚如金静庵先生在他的"略论近期出土的辽国历史文物"(见考古通讯今年第四期)所谓"此墓出土器物,会引起我们特别是历史研究工作者以极 |
1956 | 西安东郊唐墓清理記 | 考古通讯 | 此墓(第四号墓)位于西安市东郊經一东路北端,南距緯十街延伸段約1.79米。墓上原有高4.47米的封土,1955年3月間,因修筑路面,已被剷平。同年4月5日,我們开始清理此墓,挖至2米深时,便發現了坑口,再下挖1米,即出現了磚券墓頂。土坑內的填土全部夯过,挖掘費时,影响筑路工程的进度,因此,自坑口下挖至4.5米处,便不再繼 |
1956 | 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新发现的汉墓壁画 | 文物参考资料 | 1956年5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发现汉墓一座,内有很多壁画,内蒙文化局报告中央文化部派人协助摹绘照像,当即由文物管理局派罗福颐和北京历史博物馆章毅然同志前往协助,于6月30 |
1956 | 南京梅家山六朝墓清理记略 | 文物参考资料 | 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55年10、11月间,先后在南京中央门外梅家山清理了古墓葬三座。梅家山为一土丘,离中央门外三里,北与红山毗连,南边近玄武湖公园。其中除1号墓已在翻土时破坏一部分,2、3号墓均完整,相距50厘米,离1号墓东北60米,这三座墓葬都离现在地面1.5 |
1956 | 蔡侯墓出土的三件铜器铭文考释 | 文物参考资料 | 近读郭沫若、陈梦家两先生考释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的三件铜器铭文,引起我对铭文研究的兴趣,在籀读过程中也试考释如下:一、鐘铭: |
1956 | 洛阳的两个西周墓 | 考古通讯 | 我们在洛阳市郊区(东郊白马寺、北郊邙山南麓、西郊涧河两岸)曾发现过不少的周代(包括东、西周)墓葬。特别是从洛阳西关西至涧河沿岸这一地区,更出现大批的东周(包括春秋战国)墓羣。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会同洛阳专区文管会在1954年秋季发掘的为数已近400座。这批材料除由考古研究所整理发表外,现选西周初期墓葬二座,举以为例,以供参考。 |
1955 | 記成都揚子山一號墓 | 文物参考资料 | 揚子山在成都北門外約八里,是一个高約十公尺、直徑約一百六十公尺大土堆。在这土堆北百餘公尺,又有一小土堆,俗名小揚子山。一九五三年九月,小揚子山修建磚瓦廠發現花磚墓,西南博物院和四川省文管会派員清理,参加工作的有曹祚沅、陈曆清、于豪亮、龔廷万、唐淑瓊、余德章、罗恆光等同志。 |
1955 | 梁山汉墓 | 文物参考资料 | 墓在山东梁山县九区後银山的山腰,一家姓阮的住房院子里。後银山距黄河七、八里,距东平湖十余里。这墓附近有数座汉墓是早在抗日时期就被盗掘过的,墓内被破坏了的壁画,现在还有的能看到残痕朱 |
1955 | 重慶江北相國寺的東漢磚墓 | 文物参考资料 | (一)發現及清理經過一九五四年十月五日,重慶江北相國寺附近的修建工程中發現古墓一座,由於建築公司對歷史文物的重視,發現後 |
1955 | 甘肅隴西縣的宋墓 | 文物参考资料 | 墓在隴西縣城南門外一里处約二百五十多公尺高的仁寿山上,坐南向北,是農民楊仁傑的妹妹楊玲玲耕地時犂破了 |
1955 | 广州市东郊东汉砖室墓清理纪略 | 文物参考资料 |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底,广州市东郊十九路军坟场後面闢建足球场,在东面约里许远的一个土丘取土,发现了一座砖室墓,由於取土人的好奇,他们在墓室近顶处打开一个直径约一公尺的圆洞,进内把大部分较为完整的器物取出,事後才将情况通知市文管会。今年一月三日,市文管会接到通知後,立即派人到该地调查,墓内的布置已全被搞乱,但墓室的结构尚完好。於一月九日开始清理,经四 |
1955 | 川西的小型宋墓 | 文物参考资料 | 兩年來,由於各地開展建設工程,在川西地區發現許多小型宋代墓葬,尤以成都市附近的跳蹬河,包家桥、楊子山及成都市區以外的華陽縣、廣漢縣、什邡縣、彭縣、崇寧縣、崇慶縣、大邑縣等为重點,僅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会清理过的已有六七十座之多。我們就这些墓葬的一般形制、結構与有關問題,作一簡單介紹: |
1954 | 郑州二里岗空心砖墓介绍 | 文物参考资料 | 郑州市文物工作组自一九五三年一月配合郑州市基本建设进行文物清理发掘工作以来,由于市郊二里岗一带地下文物埋藏比较丰富,同时建筑单位又多,因之一九五三年一年中对二里岗一带的古文化遗址及古代墓葬作了重点 |
1954 | 唐山石棺墓及其相关的遗物 | 考古学报 | 一.引言1952年春天,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北省唐山市贾各庄附近发掘了42座古代墓葬。其中包括战国以前的(雍瓦)棺葬、战国墓和汉墓等,获得了不少文化遗物,使我们开始注意到这个区域在考古学上的重要性。发掘工作结束以后,曾在唐山市人民文化馆举行了一次发掘品的展览会。这次发掘和展览,大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于祖国文化遗产的爱护热情。 |
1954 | 長沙左家公山的戰國木槨墓 | 文物参考资料 | 六月十日,我會文物工作隊,在長沙市南郊左家公山第四中學基建工地內,發掘了一座完整的战國木槨墓葬。兩年來,在古墓清理工作中,在長沙、衡陽兩市各工程地區,曾發掘將近一千三百多座古代墓葬,其中木槨墓雖然不少,但像左家公山這樣完整的木槨墓,却是不多見。 |
1954 | 郑州二里岗宋墓发掘记 | 文物参考资料 |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郑州市郊二里岗取土工程中,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共发现古代墓葬四百一十余个,其中战国时期的墓占十之八九,并已清理了一百余个,另外还有少数晚期的墓葬,最特殊的一个就是这座宋墓。 |
1954 | 山东沂南汉书画像石墓 | 文物参考资料 | 今年三月至五月间,华东文物工作队山东组在山东沂南县清理了汉代墓葬一座。墓址在沂南县西八里的北寨村中。周围四山环抱,村西临着汶河,村东有石山,公尺,宽一四·五公尺。墓道宽四·三○公尺,水平长度十一·六○公尺。墓内有前、中、后三主室,再加五个侧 |
1953 | 徐州市區的茅村漢墓羣 | 文物参考资料 | 去年二月,山東古代文物管理委員會派我和文教廳高廣漢同志,赴徐州市調查茅村新發現的漢墓。到徐州的第二日,中央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派王振鐸副處長偕同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徐智銘同志,亦爲此事前往。先後作了八天的勘查、测量、繪圖、搨墨、攝影等工作。 |
1952 | 朝鮮安岳所發現的冬壽墓 | 文物参考资料 | 李啟烈同志譯完前面那篇簡報之後,要我們再寫點東西幫助說明冬壽墓的重要性。我想在没有看到正式報告之前,只能就原刊物(‘文化遺物’創刊號,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朝鮮物質文化遺物保管委員會出版)上所附的幾幅圖版和一幅不甚清晰的墓室透視圖以及簡報中所記的墨書銘文三項,來作些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