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载记
- 高丽史
高丽史
#高丽史112卷-列传25-白文宝-002
初王还都权置庙主于弥 寺设还安都监文宝与平阳伯金敬直主其事。 稽缓踰月王怒督之对以无典籍可稽遣史官南永伸诣海印史库取三礼图杜佑通典至。 文宝仿通典又采寝园老给事朴忠语为仪制。 忠不识字多出于臆计。 辛禑为大君就学王命文宝及田禄生郑枢为师。 官至政堂文学封稷山君。 二十三年卒谥忠简。 性廉洁正直不惑异端善属文。 无子。
#高丽史112卷-列传25-田禄生-000
田禄生。
#高丽史112卷-列传25-田禄生-001
○田禄生字孟耕潭阳人。 忠惠时登第补济州司录。 入为典校校勘中征东乡试。 禄生尝为整治官究治权豪。 其意以故沮之未得应举。 有姜璜宝者行不洁为 辈所斥不录禁中题名记。 禄生与璜宝父昌富为邻家贫受昌富惠多请同僚录名同僚不从。 禄生竟书之。 恭愍朝授起居舍人与谏议李穑司谏李宝林郑枢等上书论 铁别监之弊。 王召台谏宰相问利害穑宝林称疾禄生枢固执前议不变。 迁殿中侍御史出按全罗道。 奏曰: "自有倭寇以来一道置戍多至十八所军将虐州郡以立威役戍卒以济私。 遂使凋弊逃散。 及寇至更征州郡兵谓之烟户军。 未见御寇祗以害民。 不若罢诸戍令州郡谨烽燧严斥候以应变。 如不得已当审其要害省其戍所则民力舒而军饷节矣。" 红贼之乱扈驾南幸录功为二等。 累转左常侍拜监察大夫。 王以公主娠弥月赦禄生与掌令李茂芳择情不可原者复囚之。 前此* {纠}正宋纲与大护军韩仲宝争路。 由是重房宪司有隙。 至是幸宦尹祥为上护军。 重房 前事使祥 于王王大怒将下禄生狱侍中庆千兴谏乃止。 寻改密直提学历大司宪政堂文学官至门下评理赐推忠赞化辅理功臣号。 辛禑初谏官李詹全伯英请诛李仁任池奫。 禑下詹伯英狱辞连禄生及朴尙衷杖流俱道死。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李存吾-000
李存吾。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李存吾-001
○李存吾字顺卿庆州人。 姿相端洁简重寡言。 早孤力学 慨有志节。 年十余肄十二徒赋江涨诗云: "大野皆为没高山独不降。" 识者异之。 恭愍九年登第调水原书记选补史翰。 与郑梦周朴尙衷李崇仁郑道传金九容金齐颜相友善讲论无虚日大为人称赏。 累授监察* {纠}正十五年为正言。 辛旽当国凌僭不法无敢言者存吾奋不顾身将论之。 袖* 藁赴省示同列曰: "妖物误国不可不去。" 诸郞畏缩无敢应者。 左司议大夫郑枢存吾姻亲也谓曰: "兄不当如是。" 枢从之。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李存吾-002
遂上* 曰: "臣等伏値三月十八日于殿内设文殊会领都佥议辛旽不坐宰臣之列敢与殿下 坐*闲不数尺国人惊骇罔不汹汹。 夫礼所以辨上下定民志。 苟无礼焉何以为君臣何以为父子何以为国家乎 圣人制礼严上下之分谋深而虑远也。 窃见旽过蒙上恩专国政而有无君之心。 当初领都佥议判监察命下之日法当朝服进谢而半月不出及进阙庭膝不少屈。 常骑马出入红门与殿下 据胡床在其家宰相拜庭下皆坐待之。 虽崔沆金仁俊林衍之所为亦未有如此者也。 昔为沙门当置之度外不必责其无礼今为宰相名位已定而敢失礼毁常若此 原究其由必托以师傅之名。 然兪升旦高王之师郑可臣德陵之傅臣等未闻彼二人者敢若此也。 李资谦仁王之外祖。 仁王谦让欲以祖孙之礼相见畏公论而不敢盖君臣之分素定故也。 是礼也自有君臣以来亘万古而不易非旽与殿下之所得私也。 旽是何人敢自尊若此乎 洪范曰: '惟 作福惟 作威惟 玉食。 臣而有作福作威玉食必害于家凶于国。 人用侧颇僻民用僭 。' 是谓臣而僭上之权则有位者皆不安其分小民化之亦踰越其常也。 旽作福作威又与殿下抗礼是国有两君也。 陵僭之至骄慢成习则有位者不安其分小民踰越其常。 可不畏哉 宋司马光曰: '纪纲不立奸雄生心。' 然则礼不可不严习不可不愼。 若殿下必敬此人而民无 祸则 其头缁其服削其官置之寺院而敬之。 必用此人而国家平康则裁抑其权严上下之礼以使之民志定矣国难 矣。 且殿下以旽为贤。 自旽用事以来阴阳失时冬月而雷黄雾四塞 旬日黑子夜赤 天狗坠地木 太甚。 淸明之后雨雹寒风干文屡变山禽野兽白日飞走于城中。 旽之论道燮理功臣之号果合于天地祖宗之意乎 臣等职在谏院惜殿下相非其人将取笑于四方见讥于万世故不得 庶免不言之责。 旣以言矣敬听所裁。"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李存吾-003
* 上命代言权仲和读之。 读未半王大怒遽命焚之。 召枢存吾面责。 时旽与王对床。 存吾目旽叱之曰: "老僧何得无礼如此。" 旽惶骇不觉下床。 王愈怒下巡军狱命赞成事李春富密直副使金兰签书密直李穑同知密直金达祥鞫之乃谓左右曰: "予畏存吾怒目也。" 春富等问存吾曰: "尔乳臭童子何能自知 必有老狐阴嗾者其无隐。" 曰: "国家不以童子无知置之言官敢不言以负国家耶 " 时年二十五。 旽党必欲杀之。 穑谓春富曰: "二人狂妄固可罪矣。 然我太祖以来五百年*闲未尝杀一谏官今因令公杀谏官恐恶声远播。 且小儒之言于大人何损不如白令公勿杀。" 春富等然之。 得免贬为长沙监务。 国人称之曰: "眞正言也。" 退卧公州之石滩旽势益炽。 存吾忧愤成疾。 二十年疾革令左右扶起曰: "旽尙炽乎 " 左右曰: "然。" 还卧曰: "旽亡吾乃亡。" 返席未安而卒。 年三十一。 殁三月而旽诛王思其忠赠成均大司成。 子来年十岁。 王手书谏臣存吾之子安国下政房授掌车直长。 安国来少字。 存吾性孝友。 兄养吾尝出为贼所杀幷其三奴。 存吾累月乃得闻卽奔赴将收葬尸已成骸不可辨。 存吾曰: "吾兄异常手有六指验之。" 乃得以葬。 请于官尽获其贼。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李达衷-000
李达衷。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李达衷-001
○李达衷庆州人父 登第官至佥议 理封月城君。 达衷忠肃朝登第累官成均祭酒。 恭愍元年拜典理判书转监察大夫。 八年迁户部尙书。 八关会有司设 洗幕于仆射厅南竖樊限内外。 达衷与刑部尙书李挺坐厅上令撒其樊。 王在仪凤楼见之大怒命系狱左右请之止囚家奴。 御史台又劾之挺尝提调内佛堂特原之。 十五年王以达衷名儒擢为密直提学。 时辛旽方用事达衷尝于广坐谓旽曰: "人谓相公好酒色。" 旽不悦未几见罢。 及旽伏诛作诗云: "天地生成品汇烦谁干洪造擅寒暄。 欢情浃洽藏春坞怒气阴凝蔽日云。 雉蜃鹰鸠犹足怪龙鱼鼠虎岂容言。 可怜老木风吹倒萝 离披失所援。 骋怪驰妖老野狐那知有手竞张弧。 威能假虎熊 媚或为男妇女趋。 黄狗苍鹰尤所忌乌 白马是何辜。 曾闻汝死必丘首今见城东官道隅。" 旽性畏 犬恶射猎且纵* {淫}。 常杀乌 白马以助阳道。 时人谓旽为老狐精故云。 后拜 林府尹上笺辞不允。 辛禑十一年以 林君卒。 谥文靖。 性刚直不挠有鉴识。 尝为东北面都巡问使及还我
桓祖饯于野,
太祖立
桓祖后。
桓祖行酒达衷立飮。
太祖行酒乃 飮。
桓祖怪问之曰: "此子诚异人非公所及。 公之家业此子必能大之。 因以子孙属之。" 所著霁亭集行于世。 其诗文大为李齐贤所称赏。 子* * ) 。
#高丽史112卷-列传25- 逊-000
逊[*( )长寿]。
#高丽史112卷-列传25- 逊-001
○ 逊初名百辽逊。 回 人以世居 辇河因以 为氏。 自高祖岳璘帖穆尔归于元世仕元。 父哲笃官至江西行省右丞。 逊顺帝时中进士历翰林应奉文字宣政院断事官选为端本堂正字授皇太子经。 为丞相哈麻所忌出守单州。 居父忧寓居大宁。 红贼逼大宁恭愍七年避兵东来。 王之在元也侍从皇太子于端本堂与逊有旧。 由是待之甚厚赐第封高昌伯改封富原侯赐田富原。 九年卒。 所著有近思斋逸藁行于世。 子长寿延寿福寿庆寿眉寿。
#高丽史112卷-列传25- 逊-002
○长寿字天民。 恭愍时以庆顺府舍人居父忧。 王以色目人特命脱衰赴试遂登第。 官累判典农寺事。 上书曰: "臣本羁旅贱愚于世无补谬荷深仁。 尝守晋阳周岁之*闲颇知民 倭寇防戍最为紧急。 窃计贼船出没无有定时民庶安危朝夕靡测而沿海防戍虽有其名无益于事。 盖鎭戍兵卒悉皆乌合之众素无敎炼之严器械甲胄未为坚利又无营垒以为保障不过草屋薪 仅庇风雨而已。 故一有寇至则望风奔溃。 虽使颇牧为将亦不能号令之也。 其防戍之处远者相去五六十里近者不下二三十里。 贼可由此入寇而滨海郡县村落之民或 或密四散而居。 彼贼多则千百成群小则什伍为队妖谋诡计言所难穷。 淸明之昼则尙可 其来 验其多少以为警备。 昏晦之夜则候望难远故往往出我不意肆其陆梁多则虚张声势指西向东俟我兵势互分潜为袭 。 或 防戍而直趋居民或舍居民而先袭防戍。 少则预遣*闲谍伺其富实之家潜为剽劫。 比官兵得知而追逐贼已饱载而遥遁于是加发男丁则民已残而盗已去。 及其放遣则民才去而盗复来。 故民无得息之时兵无可用之势。 至若淸野之策其弊尤深。 大抵滨海之地颇多膏 而小民各怀其土本欲利之反以为害之。 且深远之处田亦有限而土着之民恃以为生。 若使养客户则彼亦凋废。 由是被迁之民怀怨而流移深陆之民受殃而失业。 此臣所以痛心切齿于平昔者也。 且入保之令始则限以一息程途今贼之所至往往过六七十里。 以是较之虽百里亦无益也。 臣愚以为沿海百里之*闲刷已徙及见在之民方三十里或五十里膏 可耕之地择形势平易有薪水处计户数众寡筑城堡以二三百家为率设官守以居之 接屋连墙仅容其众。 除屋舍外止留谷场其园圃俱于城外给之。 凡城堑高深上置楼橹门置钓桥其余守具随宜布置。 城堑之*闲多掘品字小坑树鹿角以 往来严更鼓谨烽烟。 及耕耘之时则远者不过二十余里晨出暮入往来无难。 禾熟则随刈随输毋使稽缓。 设有贼至则少壮登城老弱供食分方面以坚拒守之志通烽燧以招邻救之兵邻城有急择精骑以赴之。 其知而不相赴救者罪及所统之官。 夫贼之往来恃潮水为期非欲攻城略地以谋久长特以寇抄为心而已旣无所得势必还退。 于是乘 以袭之多方以误之使其勇无所施众无所用。 掠则靡获攻则不能。 进有腹背受敌之忧退有首尾冲决之患。 以我之逸待彼之劳则不战而屈人兵。 盗可制而民可息矣。 若循习故弊徒设防戍之虚文则所谓揖让救焚从容拯溺无益于事取侮于人也。 至若两江京师之唇齿阳川贡赋之会同亦不可不虑也。 臣之所言于事似难以臣愚料之始难而后当易也。" 下都堂议竟不行。
#高丽史112卷-列传25- 逊-003
辛禑时拜知密直事再转政堂文学。 赍禑逊位表如京师。 我
太祖定策立恭让长寿 谋议。 王赐中兴功臣铁*券封忠义君下敎褒奬曰: " 者伪主辛禑顽凶狂悖伤败 伦妄兴师旅潜*( )( )( ){图猾夏}。 尙赖祖宗之灵启迪于上忠义之臣愤激于下举义旋师。 当此之时人情 惧国论纷 卿入觐天庭敷奏详明,
天子嘉之授以丁宁之训。 卿乃常怀匡复之心以待事机之变乃与侍中
李[太祖旧讳]等上奉
天子之命下徇臣民之情推戴寡躬 除异姓使九庙之主有所依归三韩之人得以永赖。 肆命有司追赠三代宥及永世立阁图形镌碑纪绩。" 锡之奴婢土田又赐银锭马匹进赞成事赐定乱功臣号迁判三司事。 宪府劾附郑梦周罢之。 复上* 请除名远流王不得已从之。 自此以后入 本朝。
#高丽史112卷-列传25-韩复-000
韩复。
#高丽史112卷-列传25-韩复-001
○韩复元朝人本名拜住。 顺帝至正元年擢进士第一名官至枢密院副使。 恭愍十九年我太祖击兀刺山城城降。 闻坏垣中有哭声使人视之有人* {裸}立掩泣。 执以问乃曰: "我元朝壮元拜住也。 贵国李仁复吾同年也。"
太祖闻其语卽解衣衣之与马骑之遂与俱来。 王厚加待遇拜判司农寺事赐姓名韩复。 王欲幸籍田先命辛旽往观之。 复初欲偕往见旽以女乐自随恶其僭乃止。 复事
太祖甚谨。 又与仁复李穑相从唱和。 举子多以程文取正。 累迁至大匡西原君进贤馆大提学。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李茂方-000
李茂方。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李茂方-001
○李茂方字释之光阳人。 忠穆时登第补典校校勘。 恭愍初出知淳昌郡。 有求土物于郡者茂方解所佩笔 及带与吏曰: "朋友私请不可以公物应之以此易所求与之。" 请者愧而去。 后为献纳。 时金镛执国柄屡求见茂方辞不往。 镛曰: "朝官无不求见我茂方独不来。 吾亲往亦不来。 简我也。" 转掌令。 国制陵隧必使执义署封。 世谓封陵者多不达。 及封正陵执义洪原哲惑于拘忌规避之。 茂方代署惟谨王嘉之曰: "掌令淸白忠直寡人所知。 达与不达不在我乎 " 原哲惧遂祝发避嫌。 居母忧起复判典校寺事固辞不允。 迁民部尙书改司宪府大司宪赐推忠佐命功臣号升密直学士。 王以旱命茂方祷雨于康安殿。 茂方燃臂以祷。 王闻之曰: "爱民如是可为首相。" 寻出为 林府尹。 初府大饥及茂方至适岁稔。 茂方因民之便贩鱼 置义仓以备赈贷。 崔莹巡察六道法甚峻守令多贬黜者。 至 林境内肃然莹大喜。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李茂方-002
召判开城府事加赐砺节功臣号。 王以茂方淸寒赐米五十硕茂方以为大臣不可虚受赐不受。 拜政堂文学。 王每称政堂国耳忘家不畏权势虽古人无以过之。 辛禑立开书筵以茂方为师。 恭愍所畜鸠在禁中禑常爱玩。 茂方书旅獒篇进讲仍言: "鸠亦珍禽也。 愿勿畜。" 禑乃命左右去之。 茂方尝责侍中庆复兴不籍韩方信卢 家 意罢封光阳君。 俄拜门下评理。 辛昌立拜检校门下侍中。 恭让宴群臣茂方侍宴。 年八十一上寿起舞风仪可观。 王称叹赐推忠砺节赞化功臣号。 入 本朝封光阳府院君。 卒谥文简以礼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