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载记
- 高丽史
高丽史
#高丽史112卷-列传25-00-000
列传卷第二十五。 高丽史一百十二。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李公遂-000
李公遂。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李公遂-001
○李公遂益州人 部典书行俭之孙。 以监察* {纠}正擢魁科授典仪注簿累迁典校副令。 忠穆朝历知申事监察大夫。 有金用谦者性暴戾因侄宦者龙藏骤拜代言。 龙藏侄郭允正亦籍其势拜大卿用谦忌之说龙藏罢之又夺龙藏所给资产。 允正诉监察司劾之。 八关会王观乐命用谦入侍公遂奏: "用谦被弹不可齿朝列。" 代言等请姑留王曰: "宁少一代言不欲拒谏。" 录事金龙起为阴竹别监厚* {敛}民财盗用事觉宪司鞫之。 龙起谓持平崔安沼曰: "尔昔在阴竹* {敛}民尤甚。 安有以盗治盗者 " 王命释龙起。 公遂曰: "龙起国 也今释之是劝人以盗也。" 不听。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李公遂-002
恭愍时拜佥议评理进赞成事。 授行省都事辞封益山府院君。 红寇旣平复拜赞成事领分司百官留守京都。 甫经兵乱庶事草创公遂尽心区 朝无废政。 时补诸陵殿直命留都宰相荐之。 多举亲属公遂独不举一人曰: "国家有命岂为吾等子孙弟侄耶 " 元废王立德兴君。 公遂适奉使如元。 至西京谒太祖原庙誓曰: "吾君不复位臣死不复还。" 公遂奇后内兄也。 旣至都后及太子遣人郊劳。 帝在兴庆宫召见。 后设馔慰曰: "卿尽心孝吾母是吾亲兄也。 敢不以亲兄待之。" 公遂曰: "周姜嫄任 育圣基化及其中衰姜后待罪宣王以兴褒 吕武覆宗絶祀。 美恶昭然千载龟鉴。 本国于大朝戎臣旣结兄弟天子又定甥舅鱼水相得百有余年。 今后卽周之妊 三韩之幸也。 今王勤王敌忾为国树勋当行赏示四方以激将帅奈何逞私憾废公义乎 丙申之祸实我家不戒盛满之致然耳非王之罪也。 不知反咎而废有功之主他日必为天下笑。 愿善奏于帝复吾王逐奸臣。" 后感其言然怒犹未已令公遂奉德兴东归。 时国人在燕京者皆受伪官东归公遂独不肯。 后及太子强之公遂曰: "老臣纵不能以颈血 德兴之辕其忍从耶 " 辞疾请留皇后不敢强。 寻拜*大常礼仪院使辞曰: "臣生长荒 不惯华语不习华礼何敢冒宠取讥。 今将帅布列于外获功者未赏。 臣恐天下有以议陛下也。" 不允。 适大享宗庙公遂为*大常卿蹈礼不违观者敬之。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李公遂-003
太子以帝命召公遂上万寿山广寒殿。 太子问殿额仁智之义公遂曰: "爱民之谓仁辨物之谓智。 帝王用此御世则可致*大平矣。" 指殿金玉柱曰: "老人曾见乎 " 曰: "帝王发政施仁则所居屋虽朽木坚于金石。 不然金玉反不如朽木也。" 太子弹瑟未成曲曰: "久不习忘之矣。" 公遂 曰: "第不忘忧民之心耳。 瑟上一二调忘之何害 " 帝在大液池舟上太子以公遂言奏帝曰: "朕固知此老贤。 汝外家唯此一人耳。" 一日后问兄辙祸败所由公遂曰: "贪财聚怨鲜有免者。 势激而然非王之心也。" 宦官朴不花密告后曰: "公遂但为其主岂念其亲。" 后由是久不召见。 德兴至辽阳崔濡曰: "李公遂在都其心莫测。 事或中变悔无及矣。" 重赂秃鲁帖木儿朴不花必欲得公遂以归。 公遂知之谓书状官林朴曰: "吾旣无父母又无后位亦极矣。 岂复有一毫顾籍意耶 当祝发入山决不从彼也。" 秃鲁帖木儿等入奏帝不从。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李公遂-004
本国拜左政丞。 未几译语李得春妄言: "德兴署公遂为右政丞。" 乃罢之。 德兴旣败公遂与洪淳许纲李子松金庾黄大豆张子温林朴等为书纳竹杖中潜遣 从郑良宋元衣蓝缕为乞人状从*闲道报: "崔濡复谋起大兵而东愿勿谓德兴已败谨备之。" 本国始知得春妄拜公遂领都佥议赐推忠守义同德赞化功臣号以旌之。 会 罗帖木儿引兵入都黜丞相代其位。 与御史大夫秃坚帖木儿平章老的沙言曰: "高丽王有功无罪为小人所陷 先申理。" 帝降诏复王位械濡以遣。 公遂亦辞职东还忠义闻天下。 出燕京齐化门令苍头吹笛曰: "天下之乐复有加于此者乎 " 中途马困苍头以矢买束菽饲之公遂曰: "何故夺穷民食乎 " 截 布偿之。 闾山站无人粟积于野。 从者又取饲马公遂问粟一束直布几尺如其言书布两端置粟积中。 从者曰: "人必取去何益 不如不偿。" 曰: "吾固知之然必如是吾必得安。" 旣还时方修国学公遂喜卽解帝所赐金带助其费。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李公遂-005
辛旽当国忌公遂名望公遂亦以盛满自戒杜门不出。 未尝一日坐庙堂行事人颇恨之。 旽竟罢公遂封益山府院君。 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王哀悼命官 葬事谥文忠。 公遂精明谨愼一毫不妄取与。 临事刚毅不为形势所窘。 风流闲雅萧然有山野之趣置别墅德水县自称南村先生幅巾藜杖逍遥自适。 早丧母长于 夫全公义家。 旣显事公义如父 如母。 公遂 疾亲属谓妻金氏曰: " 祷于佛。" 金曰: "公平生未尝 佛安敢背其道以欺耶 " 辛禑二年配享恭愍庙庭无子。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柳淑-000
柳淑[*(柳)实]。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柳淑-001
○柳淑字纯夫瑞州人。 忠惠后元年登第调安东司录。 恭愍以王弟入侍元朝淑从之居四年。 忠穆卽位恭愍僚佐多不守节淑独不变。 选补春秋修撰。 转三司都事 官如元。 忠穆薨耆老百官上书中书省请立恭愍。 命将下淑闻母病卽日请归或止之。 淑曰: "忠臣孝子名异实同。 本末则有序。 事君日长事亲日短万一不讳悔之何益 " 遂东归母见淑喜病卽愈。 寻又如元。 恭愍卽位还国至辽阳拜淑左副代言升右代言左司议大夫 典机务。 然非有召未尝诣内。 为赵日新所构罢屛居田庄。 王录燕邸侍从功为一等。 日新诛淑方居母忧起复为代言寻判典校。 王事皆咨访淑不欲 近屡辞以疾。 一日使宦者再召不至王怒下巡军。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柳淑-002
历版 典理判书枢密院直学士累升知院事。 录诛奇辙功赐安社功臣铁*券。 淑谓诸功臣曰: "功*券卽罪案也。 愿相勉保终始。" 又曰: "君子不党吾决不党于人。 愿诸公同心奉王室无私党。" 红贼入黄州势甚逼。 淑曰: "国所恃者城池与粮饷也。 今城未完仓无储将何以守 " 遂决策南幸。 进枢密院使翰林学士承旨同修国史。 贼平论赏将士判事金贵抗言于淑曰: "黄裳金琳冒受高官贵独何人功大赏微。" 淑怡然曰: "公不要忙。" 因以俚语慰之曰: "安知先之羡不为后之羡也。" 安佑等杀摠兵官郑世云曰: "今旣杀摠兵官矣柳淑居中每出奇谋可畏也。 去之。" 淑知之告于王曰: "众怒难犯。 今诸将忌臣者徒以在殿下左右耳。 殿下如逐臣则臣一布衣耳。 谁复置齿牙*闲耶。" 于是出为东京留守。 未几召知都佥议赐忠勤节义赞化功臣号迁评理。 王以手敎赐嬖人公州仓米。 按廉李之泰曰: "王命必由两府而下。 且兵粮不可虚以与人。" 不奉命。 其人诉于王王怒罪且不测淑固执不可。 王怒甚曰: "事皆由卿等耶 " 目淑曰: "出。" 淑趋出。 王复召之。 淑具以之泰语白王且曰: "殿下怒不已臣恐后世以为口实。" 王怒解置不问。 他日淑谢曰: "臣受恩旣久而无纤芥之效反以口舌妄触天威罪在不赦。" 上赐黄金以慰之且曰: "赏卿之言也。"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柳淑-003
淑以盛满乞骸骨封瑞宁君。 兴王之变王避于密室闻贼相语。 曰: "何故来迟。" 曰: "杀洪彦傅柳淑故迟。" 旣而诸将率兵入讨淑随之入。 王曰: "谓卿已死不复再见。 及见卿面疑其思成闻卿之语疑始释矣。" 乃拜政堂文学兼监察大夫策功为一等。 又策辛丑扈从功亦为一等。 进拜佥议赞成事商议会议都监事艺文 大提学知春秋馆事。 辛旽罢复封瑞宁君。 淑见王多猜忌功臣少有全者屡乞退王不许。 淑告病不朝不通宾客者数月。 初旽出入禁 淑稍抑之。 及进用作威福中伤大臣气焰可畏。 每招淑淑不往旽深衔之且恶淑忠直谗毁百端王稍信之。 召淑执手叹曰: "予倚卿永作股肱何其衰耗乃尔卿其言志无隐。 唯卿所欲。" 淑乞退田里许之。 将相大臣门生故吏咸饯于郊。 车骑塞路观者咨嗟。 淑赋诗其末联云: "不是忠衰诚意薄大名之下久居难。" 人皆嘉其明哲。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柳淑-004
淑旣去旽势日炽无所忌惮。 后王犹不忘淑称之不已。 旽恐淑复用必欲加害。 阴求淑罪。 有人为旽诵淑诗。 旽 于王曰: "淑之乞退有深意上知之乎 " 曰: "何意邪 " 旽曰: "淑以勾践比上范 自比故其乞退甚恳。 范 为勾践将伐吴胜之。 取吴王妃西施载船而去曰: '乌 鱼 食人之相大名之下难以久居。' 淑以上比勾践罪莫大焉。" 王曰: "何以闻之 " 旽曰: "淑将行赋诗其一联云云此其验也。 今淑在瑞州近海。 若效范 乘舟而去则必向燕都谋立德兴。 不如早除以絶后患。" 王问诸左右曰: "淑去时作诗否。" 有举末联以对者王愈疑之。 旽欲杀淑王重违旽意乃命杖之除名籍没。 旽遂缢杀于灵光。 淑之屛居也闻国事异于平日未尝不涕泗交下。 及祸作家人以淑平日之言送龙脑。 又谓不如走乃送良马淑曰: "君父天也。 天可逃乎 且死生有命固当顺受。 亡将何之 " 就死颜色如平时。 人皆为之流涕。 子实与厚亦皆流窜。 家人收骨藁葬。 及旽诛王始知其然。 悼甚有旨雪其寃谥文僖召还实厚。 又命以礼葬之。 辛禑二年配享恭愍庙庭。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柳淑-005
○实颇骁勇善骑射。 恭愍朝累迁礼仪摠郞。 录辛丑扈从兴王定乱功俱二等。 辛禑时拜版图判书出为全罗道兵马使。 倭贼二十余 寇林州实与知益州事金密力战却之。 倭又寇朗山 堤等县实与元帅柳濚力战射 三十余人夺所掠牛马二百余还其主。 禑喜厚加赏赐。 倭三百余骑又寇古阜泰山等县焚官 。 实追击之。 副令金玄伯舍人闵中行战死实退屯。 贼乘夜围之士卒惊溃实仅脱身走。 贼遂陷全州。 实与战不利。 贼退屯归信寺实击却之贼陷临坡县撤桥自固。 实潜使士卒作桥都指挥使边安烈率兵得渡。 令按廉李士颖设伏桥畔。 贼望见逆击之我军败。 宪司上* 曰: "兵马使柳实当倭寇泰山失机致败又不能收复全州。 元帅柳濚不念 寄日玩声色致贼乘胜肆暴及陷全州诈称坠马拥兵逗 罪俱大矣。 然实于全州悉力击却与濚罪似有重轻。 请科等治罪。" 于是夺濚告身配海岛。 削实奉翊以上官远流寻释之。 后以密直副使商议卒。 子惠刚惠和。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李仁复-000
李仁复。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李仁复-001
○李仁复字克礼星山君兆年之孙。 生而状貌魁伟。 稍长举止如老成。 力学善属文。 兆年每抚背曰: "大吾门者汝乎。" 忠肃朝年十九登第调福州司录选补春秋供奉。 忠惠时除起居舍人。 中元朝制科授大宁路锦州判官。 东还迁起居注。 忠穆卽位以仁复中制科有名望四转为右副代言进密直提学。 命进讲书筵。 仁复貌严辞气简重王每谓左右曰: "吾见李公不觉 然。" 累迁三司左使。 元授征东行省都事。 恭愍初赵日新作乱号令中外朝臣汹惧 无一言。 王密召仁复曰: "事已至此何为则可 " 对曰: "人臣倡乱固有常刑。 今天朝堂堂法令彰明。 如其犹豫臣恐累及于上王。" 决意诛日新。 王素重仁复及是对益重之。 遂拜政堂文学兼监察大夫寻封星山君。 元授征东省员外郞。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李仁复-002
元下诏赦诛奇氏及犯边之罪。 当遣使谢。 王以仁复知大体守节仪遣之。 平章事李承庆仁复诸父也。 言于王曰: "臣以李仁复为奸。" 王曰: "何谓也 " 曰: "仁复平生所学经济之术何不一陈于王乎 " 改尙书左仆射御史大夫。 谓李穑曰: "予不才长宪台者再三未尝振纪纲。 自念 碎不足烦上听。 大事又在庙堂不可中挠也。" 转 知中书政事历判开城府事佥议评理进赞成事。 赐端诚佐理功臣号。 王遣仁复如元谢复位时 罗帖木儿引兵入燕京黜丞相代其位。 仁复入见辞简貌重 罗帖木儿屡目之。 仁复退谓从者曰: "就之不见所畏其斯人乎 " 王奏授奉议大夫征东行中书省左右司郞中。 辛旽罢封兴安府院君。 寻判三司事。 王大设文殊会率两府礼佛。 唯仁复与李穑至拜时辄出不拜。 二十二年以检校侍中居父忧在京山。 王遣判典校寺事林朴吊慰。 明年疽发背自度不起具衣冠北面稽 若辞违之状。 临殁弟仁任劝念佛曰: "吾平生不 佛。 今不可自欺。" 进药又却之。 谓仁任曰: "宰臣殁官 葬事国家厚恩顾吾平日未有丝毫补死且有愧为我辞焉。" 言讫命加朝服于身而卒。 年六十七。 王悼甚素膳遣使致祭以礼葬之谥文忠。
#高丽史112卷-列传25-李仁复-003
仁复刚直有守。 闻人善虽小必喜一事失当必怒形于色。 然不发于口人谓口吃。 自言吾性 急恐失言以忍为守。 为文章辞严义奥操笔点缀极苦。 事赋物语多讥讽。 尝修闵渍编年纲目忠烈忠宣忠肃三朝实录及古今金镜二录。 仁复密启旽非端人他日必有变请远之不听。 及旽诛王叹其先见之明。 仁复恶弟仁任仁敏之为人曰: "败国亡宗者必二弟也。" 后果败。 其孙存性亦连坐。 辛禑元年配享忠定庙庭。 子向容。
#高丽史112卷-列传25-白文宝-000
白文宝。
#高丽史112卷-列传25-白文宝-001
○白文宝字和父稷山县人。 忠肃朝登第补春秋* {检}阅累迁右常侍。 恭愍初转典理判书。 上书请设十科以举士。 拜密直提学。 兵火之余史局所藏史藁实录仅余数 。 王在淸州遣供奉郭枢移置海印寺。 文宝时留都与金希祖议曰: "今寇乱甫定不可遽移国史骇人视听。" 留枢待后命。 后上* 言事曰: "国家世守东社文物礼乐有古遗风。 不意寇患屡作红巾陷京乘舆南狩。 言之可谓痛心。 今当丧乱之后民不聊生宜 宽恩以惠遗黎。 且天数循环周而复始。 七百年为一小元积三千六百年为一大周元。 此皇帝王覇理乱兴衰之期。 吾东方自檀君至今已三千六百年乃为周元之会。 宜遵尧舜六经之道不行功利祸福之说。 如是则上天纯佑阴阳顺时国祚延长。 愿念睿庙置淸燕宝文阁故事讲究天人道德之说以明圣学。 且乡曲皆正则国家可理。 唐乡置大中正国初亦置事审。 今宜大小州郡复置事审* {纠}察非违。 新罗始崇佛法民喜出家乡驿之吏悉逃 赋士夫有一子亦皆祝发。 自今官给度牒始得出家三丁不足者 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