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史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货币-009

恭让王二年六月以 大明钱贯与本国布匹难以准计今后每一贯准布五匹。 三年三月中郞将房士良上书曰: "天下之*闲虽方殊而俗异其士农工商各以其业资其生以有易无彼此通用者钱也自禹铸涂山用设九府以来至于今通行者无他其质坚贞其用轻便火不烧水不湿贸迁而益光致远而无咎鼠不能耗刃不能伤一铸之成万世可传故天下宝之。 本朝 布之法出于东京等处若干州郡且此布之币用无十年之久乍遭烟湿便为 朽纵盈公 未免鼠漏之伤愿立官铸钱兼做楮币为货一禁 布之行。" 王纳之。 四月命三司会计中外钱谷出纳。 七月都评议使司奏: 罢弘福都监为资赡楮货库请造楮币曰: "窃闻禹九年水汤七年旱以历山庄山之金 铸币以救民困至周太公又立九府 法此钱货之始也。 自汉至今代各有钱若宋之会子元之宝 则虽变钱法实祖其遗意盖亦莫非备 患而便民用也吾东方之钱如三韩重宝东国通宝东国重宝海东重宝东海通宝载之于中国传籍盖可考也近古又造银甁为货皆与布匹子母相权后因法弊铜钱银甁俱废不行遂专用五综布为货。 近年以来布缕  渐至于二三升女功虽劳而民用不便输之则牛汗积之则鼠耗商买不行米谷 贵盖由于此。 今殿下励精图治政化更新唯此一事尙循旧弊如有一二年水旱之灾数十万军旅之费则将何以处之 为今之计银铜旣非本国所产钱甁之货卒难复行宜令有司 酌古今依仿会子宝 之法置高丽通行楮货印造流布与五综布相兼行使听民*闲买卖诸物及赴京外仓库场所折纳诸色米贡物货其 缕之布一切禁之庶为便益。" 四年四月侍中沈德符等上言: "一曰革资赡楮货库其已印楮货还合作纸其印板则令烧毁之; 二曰国家钱财出纳都评议使司于该司直行文牒而该司以其原额及 费之数每当月晦辄报三司。"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货币-010

○市  显宗五年六月三司奏: "物价腾  布一匹直米八斗虽因岁稔乃谷贱何 请量其轻重增损其价。" 从之。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货币-011

肃宗七年九月制曰: "四民各专其业实为邦本今闻西京习俗不事商业民失其利留守官其奏差货泉别监二员日监市肆使商贾咸得懋迁之利。"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货币-012

忠烈王三年二月出 令诸王百官以至庶民出米豆有差以充茶丘军马粮料时银币一斤直米五十余石及张 三日直米四十余石闻茶丘还收其 市价复高。 八年六月都评议使司榜曰: "民生之本在于米谷白金虽贵不救饥寒自今银甁一事折米京城率十五六石外方率十八九石京市署视岁  以定其价。" 九年七月监察司出 : 旧例银甁直米二十石今改定十石。 九月以市人不行贸易乃许复旧。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货币-013

忠肃王十五年十二月资赡司状申: 银甁之价日贱自今上品甁折 布十匹贴甁折布八九匹违者有职征铜白身及贱人科罪判可。 时铸银甁杂以铜银少铜多故官虽定价人皆不从。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货币-014

忠惠王后四年七月令各寺院买古铜甁随等差以进少不下三十口甁价更高。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货币-015

恭愍王十一年十一月米四斗直布一匹金银价贱或有金一锭米当五六石中外皆然。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货币-016

辛禑七年八月京城物价 贵* {商}贾争利锥刀崔莹疾之凡市物令京市署评定物价识以税印始许买卖无印识者将钩脊筋杀之于是悬大钩于署以示之市人震栗事竟不行。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货币-017

恭让王三年三月中郞将房士良上书曰: "司马迁曰: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臣亦以谓四民之中农最苦工次之商则游手成群不蚕而衣帛至贱而玉食富倾公室僭拟王侯诚理世之罪人也。 窃观本朝农则履亩而税工则劳于公室商则旣无力役又无税钱。 愿自今其纱罗绫* {段} 子 布等皆用官印随其轻重长短逐一收税潜行买卖者 坐违制。"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 法-000

 法。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 法-001

○国家所资 利最大国初之制史无可考。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 法-002

忠烈王十四年三月始遣使诸道  。 十八年七月分遣 税别监于庆尙全罗忠淸三道。 二十一年七月又遣 税别监于庆尙全罗道。 二十二年六月中赞洪子藩上书曰: " 之有税已有定额今于州县强行科* {敛}诚宜禁之。" 二十四年正月忠宣王卽位敎曰: " 税自古天下公用今诸宫院寺社与势要之家皆争据执不纳其税国用不足有司穷推除罢。"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 法-003

忠宣王元年二月传旨曰: "古者  之法所以备国用也本国诸宫院寺社及权势之家私置 盆以专其利国用何由可赡 今将内库常积仓都 院安国社及诸宫院内外寺社所有 盆尽行入官 价银一斤六十四石银一两四石布一匹二石以此为例。 令用 者皆赴义 仓和买郡县人皆从本管官司纳布受 若有私置 盆及私相贸易者严行治罪。" 于是始令郡县发民为 户又令营置 仓民甚苦之。 杨广道 盆一百二十六 户二百三十一; 庆尙道 盆一百七十四 户一百九十五; 全罗道 盆一百二十六 户二百二十; 平壤道 盆九十八 户一百二十二; 江陵道 盆四十三 户七十五; 西海道 盆 户幷四十九诸道 价布岁入四万匹。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 法-004

忠肃王五年五月下敎: *大尉王{太尉王}深虑朝聘之需不给以诸道 盆悉属民部平价给 以利公私今 场官先征价布 不及民者十常八九其考未受 者悉给之。 八年三月民部以京中四 铺所卖 皆归权势亲故不及 贱榜曰: "非受本部牒者不得卖。" 十二年十月下敎: 各处 户人有定数贡有定额近年以来 户日损贡数仍存内外管 官不行察 以逋户贡 加征贡户以充本数民甚苦之如有逋逃者所在官司推还本役其有未得根寻与夫故没无后者 除贡数诸仓贡民亦依此例。 后八年监察司 示禁令:  铺之设本为和卖惠及贫民近者各铺之吏不畏公法惟务徇私至使鳏寡孤独不得贸易深为未便今后和卖者 察究理。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 法-005

忠惠王元年七月置五道 场别监寻罢之。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 法-006

恭愍王六年九月分遣诸道 铁别监右* {谏}议李穑起居舍人田禄生右司谏李宝林左司谏郑枢等上书论 铁别监之弊曰: "今特遣别监以 铁为名民听必骇下一新令吏缘为奸弊生百端别监必欲多得税布因而要宠民不受 无异平日纳布之苦今益甚矣。 若令存抚按廉行之民以为常不至惊骇持以岁月课其功緖民不敢违必有成 。  永陵之时凡所聚* {敛}无所不为独于 铁别监一试之而不复议。  今一遵祖宗之法以淸明为治而议及于此恐为盛代之累。" 王召宰相台省问 铁利害穑宝林称疾禄生枢固执前议左谏议南兢与同列素不相能独曰: "遣之便。" 左侍中廉悌臣亦言: " 铁使业已定矣不可改也。" 王从之。 九年四月除各道 税。 十一年十月自诸君宰枢至成众爱马令纳布一匹给 。 是年密直提学白文宝上箚子: 忠宣王时所定 户因散亡元额日 朔 不足然民*闲朔布则一依前例收纳故 没布在吏缘为奸民虽纳布而未受一升之税今后以 多寡准布之数均给以此为式。 十二年五月敎曰: " 法之设本以裕国便民法久弊生反为民患宜令各道存抚按廉使取勘 户见数给 方许纳布。" 十九年十二月门下府启曰: "  之法尙矣是以先王置 仓于滨海之州乃令深陆之民纳税和卖以通上下之利近者法久弊生纳税而未受者或至十年民无所赖私贩遽兴非先王之本意也请自今令 户安其所业又使守令偿民所纳仍禁私贩。" 王从之。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 法-007

恭让王二年八月都堂启: 东西两界境连上国且因水旱民生艰难请  税从之。 三年七月都堂启:  铁国课之大者本朝铁人皆私之而官未立法宜置冶官铁户一如 法以资国用。 上从之然事竟不行。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科* -000

科* {敛}。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科* -001

○凡国有大事用度不敷则临时科* {敛}以支其费焉。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科* -002

毅宗十一年十月以太府寺油蜜告 征* {敛}诸寺院以充斋醮之费。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科* -003

高宗十三年三月令诸王及大小臣民出豆有差以助元军屯田牛料。 十八年十二月令百官出衣有差以助国 诸王宰枢以上卷锦二色绫衣三四品二色绫衣五品权 以上 紬衣各一领。 四十年十二月以进奉及馈遗蒙古诸官人永宁公妃主妃母洪福源等金银布帛不可胜计府库皆竭令文武四品以上出白金一斤五品纻布四匹权 以上三匹八品以上一匹以充其费。 四十六年四月遣太子 奉表如蒙古文武四品以上各出白金一斤五品以下出布有差以充其费。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科* -004

元宗元年十月中书门下奏: "收外官银器于新兴仓以支国用。" 二年四月遣太子谌如蒙古贺平阿里 哥时宰枢至四品人出银一斤五品人出白纻布二匹六品一匹七八九品二人幷一匹以助行李之费。 五年七月命外方各道科* {敛}白银以备亲朝盘缠。 七年七月权臣金俊令四品以上出银有差充国 。 十一年十一月命宗室百官出紬绢有差。 以供军衣。 十二年二月命有司* {敛}银物布货宰枢各出白银一斤三品纻布四匹四品三匹五六品二匹七八品一匹以充亲朝之费。 十一月以蒙古军马久留府库 竭供给不支* {敛}马料于京中户二石民多逃散乃 一石。 十三年十二月又* {敛}马料于各品三品六石四品五石以至微官收* {敛}有差。 是月世子谌如元出大府黄金三斤七两长兴库白金四百三十斤七两兴王寺一百五十斤安和寺一百斤普济寺七十斤又令宰枢承宣以上各出一斤以充行缠。 十四年二月令六品以上出酒有差以饷军士六品以下输马料于开城又令诸王宰枢四品以上各出马一匹五六品二幷出一匹或夺民马以换军士瘦马。 五月令百官出银有差以充世子嘉礼之费。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科* -005

忠烈王元年三月以帑藏 竭* {敛}白金诸王宰枢承宣班主八两; 宰枢致仕及三品六两; 三品致仕及四品四两; 五品三两; 六品二两以充使客之求。 十二月置盘缠色* {敛}银诸王宰枢承宣班主一斤宰枢致仕者正三品十三两从三品十一两以至权务尉正各出有差坊里二户幷一两又* {敛}银及纻布于各道。 四年正月令诸王宰枢至权务出草料有差以饷 都茶丘军马二月又令诸王至权务出 豆以给 都茶丘军马。 十二月宰枢请亲朝许之令自诸王至五六品出细纻布有差以充国 。 五年十月* {敛}诸王百僚银纻有差以充盘缠。 十四年十月两府宰枢议: 先王设仓 储蓄积以充国用而备凶荒比来郡县罹患赋税多欠百官月俸且未准给国家如有不虞之需将何以支 宜立直仓员吏据两班禄科田数当秋科* {敛}以赡其用从之。 于是张榜约日* {敛}米随品有差至于工商贱隶科等收纳。 十五年二月辽东饥元遣张守智等令本国措办军粮十万石转于辽东王命群臣出米有差: 诸王承旨以上七石; 致仕宰枢三品以上五石; 散官宰枢三石; 散官三品二石; 致仕三品显任四品四石; 散官四品一石; 五品三石; 散官五品八斗; 侍卫将军六品二石; 七八品 上副使僧录职事一石; 九品 外副使八斗; 权务队正别赐散职七斗; 军官百姓公私奴婢以五斗三斗为差; 富商大户三石中户二石小户一石各道输米有差唯除东界平壤二道。 三月又令群臣加出米有差: 诸王宰枢承旨班主十三石; 致仕宰枢显官三品十石; 散官宰枢四石; 致仕三品东西四品七石; 散官三品三石; 东西五品六石; 散官四品二石; 东西六品侍卫将军五石; 散官五六品一石; 东西七八品 上副使及僧录职事二石; 东西九品 外副使一石; 权务队正八斗; 有官守散职五斗; 近侍左右番二十石; 茶房左右番二十石; 三都监五军二十石; 阿 赤三十石; 禁内学馆十五石; 鹰坊四番一百石; 大殿忽赤三番一百石; 巡马左右番一百石; 汉语都监宫阙都监各二百石; 国 色元成殿僚属世子府僚属各十石; 世子府忽赤三番二十石; 商贾人五石; 佥议府密直重房将军房三十石; 典理监察军簿版图典法六卫五部观候司天詹事府十石; 通礼门十五石; 杂类五斗; 诸寺社二百石; 四大业一百石。 时王别置御库名曰内房库使黄门一人掌之分遣朝臣于各道称为劝农使择公私良田聚民耕种除其贡赋。 又牒郡县户* {敛}银纻皮币油蜜至于竹木花果悉皆征纳输之内库。 劝农使 得六品而往者不数年*闲超拜大官或登枢府由是为劝农使者争以 克聚* {敛}为事郡县日益凋弊。 内库之物上卽分赐诸黄门及左右嬖幸亦无所储。 十五年八月元以海都兵犯边遣使征兵令诸王时散百官出 布有差以给北征军。 十八年八月令百官出银纻布有差以充入朝盘缠之费。 二十一年四月遣大将军刘福和祗候金之兼等送钱币于世子时世子请婚其费不 内则七品以上科* {敛}白金外则 庆尙道甲午年租税分给郡县每白金一斤折米三十石征求急于星火民甚苦之。 又遣中郞将宋瑛等航海往益都府以麻布一万四千匹市楮币王欲亲往为世子行聘礼乃于全罗忠淸两道家抽麻布以军粮抑买怨 益兴。 二十二年六月中赞洪子藩上书: 国用渐乏除积劳者有功者从王入朝者外新除官者随品纳税以资国用。 二十八年六月令城中人家出细纻布有差以资国 。
#高丽史79卷-志33-食货2-科* -006

忠肃王三年四月令宰枢至九品皆出纻布有差以* {支}国用。 十五年十二月王将入朝置盘缠都监令各品及五部坊里出白纻布有差又于京畿八县民户* {敛}布有差。 于是奸吏因缘横* {敛}中外骚扰内臣又因内出甁子市米诛求无已两府患之欲遣察访于五道以救民 内人从中止之。 十七年四月两府以行邸用度不足科* {敛}文武官布货抽索富人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