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载记
- 高丽史
高丽史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085
宣宗九年十二月壬申地震。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086
肃宗八年十一月己丑京城地震。 十二月戊午京城地震。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087
睿宗十二年十二月戊午地震。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088
仁宗十二年六月己卯东京地震。 十五年三月乙亥西京地震。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089
毅宗六年三月丙申朔地震四月丙寅地震。 十三年十一月乙未地震声如雷。 十七年十月丙寅地震。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090
明宗九年十一月戊午地震。 十四年三月辛丑京城地震占曰臣不臣。 二十六年二月丁卯京城地震占曰号令从臣出。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091
康宗二年三月甲子罗州地震。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092
高宗二年正月辛未地震。 六年八月庚午地震十年八月甲申西京地大震己酉亦如之。 十三年正月辛卯地震十月己丑地震屋瓦皆堕乙未又震。 十四年二月庚寅地大震癸卯亦如之。 十五年正月丙子朔地震。 十一月辛未朔地震。 十八年十月壬戌地震。 三十三年十一月乙丑地震。 四十一年八月甲戌地震。 四十四年九月辛酉京城地震。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093
元宗元年五月庚戌地大震墙屋崩颓京都尤甚。 七月癸酉地震。 二年正月辛巳地震六月壬子地大震。 五年二月壬子京城地震。 十月辛酉地震声如雷。 十一年二月戊子地大震。 十三年三月戊寅地震十月乙未地震。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094
忠烈王二年十一月乙巳地震。 三年九月癸卯地震。 四年九月丁酉地震。 七年正月庚申地震闰八月癸丑地震。 十年四月癸卯地震。 十一年二月癸丑地震。 十九年十月甲辰地震。 二十一年十月丙寅地震。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095
忠肃王元年闰三月癸未地震。 五年二月己亥地震夜大风雨球庭东西廊颓。 十五年十月乙巳地震十一月乙酉地震。 十七年十一月丙戌地震。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096
忠惠王元年正月辛丑地震。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097
忠肃王后六年十月己卯礼城县地震。 七年六月丙寅幸白州灯岩寺地大震。 夜又震。 乙亥地三震壬午又震丙戌丁亥亦如之。 七月乙卯地震。 八月壬午地震。 八年五月辛酉地震。 九月丁卯地震。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098
忠惠王后四年三月癸酉地震三日。 四月丁丑地震翊日又震五月癸酉地震。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099
忠穆王元年正月甲午地震二日乙卯地震。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00
恭愍王元年五月己丑地大震。 二年四月甲辰地震。 四年六月辛巳地震。 六年闰九月丙辰地大震疾风雷雨。 七年十月壬午地震大雨雹雷电。 十年十月戊子地震。 十一年三月甲子地震四月丙申地震。 十月辛巳雷地震。 十二年二月庚辰地震三月壬寅地震。 十四年五月乙丑地震。 十五年五月甲午地大震。 乙巳京城地大震。 十六年七月丙申地震。 十一月丁酉雷地震。 十九年正月壬子地震。 二十三年三月丙子地震。 十一月己巳地大震。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01
辛禑二年五月庚午地震 岩吼。 四年二月壬申地震。 十一月辛巳地震。 五年四月甲辰地震。 十年四月丙子地震五月戊申地震。 十一年七月戊寅地震声如阵马之奔墙屋颓 人皆出避松岳西岭石崩。 禑曰: "此地震无乃天欲陷辽东耶 " 己卯地震三日十月戊申地震。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02
恭让王元年十一月甲戌地震三年七月丙戌朔地震壬辰亦如之。 八月乙丑地震。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03
○穆宗五年六月耽罗山开四孔赤水涌出五日而止其水皆成瓦石。 十年耽罗瑞山涌出海中遣大学博士田拱之往视之耽罗人言: "山之始出也云雾晦冥地动如雷凡七昼夜始开霁。 山高可百余丈周围可四十余里无草木烟气 其上望之如石硫黄人恐惧不敢近。" 拱之躬至山下图其形以进。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04
显宗三年二月乙卯松岳大石颓。 四年六月癸酉松岳颓。 六年六月甲子杨州负儿山颓。 十一年五月戊辰智异山颓。 十二年二月辛亥五冠山颓。 三月丙申玄化寺北山颓出玉璞。 十八年二月庚寅九龙山颓。 七月癸亥松岳颓。 二十年二月庚午五冠山颓。 二十一年七月庚午东北界显德鎭以北山多崩颓。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05
德宗三年五月壬午陨石于松岳。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06
靖宗元年七月庚寅三角山积石顶有陨石。 九月癸巳皇城西北山石颓。 六年二月辛丑松岳大石颓。 九年五月辛卯松岳神祠大石颓。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07
文宗四年三月丁酉松岳西麓大石颓。 二十七年七月戊午松岳祠东南大石颓。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08
宣宗二年十一月辛亥三角山石颓。 七年六月丁酉金刚山石颓。 八年四月丁未松岳石颓。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09
肃宗二年九月己未宫城北大石颓。 四年四月庚辰松岳大石颓。 五年八月丁未金身山东冈石颓。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10
睿宗元年二月戊子三角山负儿峯颓。 二年四月辛酉三角山国望峯西石颓。 十六年二月丙寅王轮寺西北山石颓。 五月己酉北山兜率堀山石颓。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11
仁宗十年闰四月丁未北崇山岩石自裂。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12
毅宗元年七月海州牛耳山大石颓。 六年九月癸巳三角山负儿石颓。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13
明宗六年五月乙丑松岳两祠*闲大石自 为三。 三月乙卯三角山石颓。 十七年八月丁巳三角山国望峯石颓。 十八年七月己酉永平门路师子岩自裂为三。 二十二年十二月庚申五冠山石颓长十五尺。 二十四年二月丙午陨石于松岳山。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14
熙宗六年三月己酉三角山中峯崩。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15
康宗二年五月东林寺北岭石堕。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16
忠烈王十九年四月辛亥摩利山崩声如震。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17
忠肃王后元年七月丙子松岳大石颓裂为五。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18
忠穆王元年三月丁酉松岳西峯上石坠。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19
恭愍王元年六月丙寅松岳西麓大石颓。 十六年二月丁巳松岳祠南虎岩颓。 二十三年七月癸巳三角山中峯崩。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20
辛禑二年二月甲寅天磨山广岩石颓。 六年七月乙巳三角山墨岭中峯崩。 十一年七月庚辰广州渡迷寺山顶水涌漂没人家。 十四年六月壬申三角山国望峯崩。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21
○太祖八年三月癸丑蟾出宫城东鱼堤多不可限丙辰 蚓出宫城长七十尺。 时谓渤海国来投之应。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22
仁宗四年五月丁丑有蜂群飞自兴国寺至广化门相连不絶。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23
明宗九年七月戊辰灵通寺内大蚁群聚径二尺余鬪三日死者十八九。 十七年五月虫食栗叶。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24
高宗八年三月戊申雨有靑色 蚓自寿昌门外至和义门南板桥满路而行人皆避之。 十四年三月丁丑寿昌宫西门外大路至板桥 蚓出或如丝络或如布 不可胜数。 十五年三月癸未自寿昌宫门至西门路靑色 蚓长三寸许多随雨下。 三十三年五月雨毒虫其虫 细网。 剖之如斫白毛随飮食入人腹中或 皮肤人辄死。 时号食人虫试以诸药不死涂以 汁便死。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25
恭愍王八年五月丁酉赤黑群蚁相战。 司天监奏: "兵志曰: ' 蚁战兵大兴。'" 九年四月壬辰赤黑群蚁相战与前年皆初六日也。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26
○显宗八年六月螟。 九年五月西北界螟。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27
○太祖二十年十一月军岳乡牛生犊一身两头。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28
显宗十八年西京民家牛生犊一身两头。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29
肃宗四年二月东北面定州民家牛生犊一身两头三耳。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30
仁宗二十年十月戊寅以西南路州郡牛马疫遣日官分道祈禳。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31
明宗九年三月甲申南原府民家有牛生犊两头两耳。 十七年八月丙申淸州民家牛生犊一身两头。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32
高宗十八年十一月己丑王轮寺牛生犊一身两头一头两耳一头一耳。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33
忠烈王五年十二月庆尙道牛疫屠者烂手而死。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34
辛禑十年四月辛卯松山石方寺 牛产牝牡两犊。 十三年十二月祭牲自死。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35
○显宗四年正月庚申黄雾四塞。 九年四月庚午黄雾四塞凡四日。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36
肃宗十年二月丁未黄赤气发自东咸贯帝座南长三丈许。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37
仁宗四年三月癸巳黄雾四塞六年六月戊寅黄赤气东西竟天。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38
毅宗十年四月丁亥黄赤雾塞。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39
明宗四年十二月乙未黄雾四塞。 六年正月癸酉雨黄土。 十八年七月戊申东界鎭溟境内黄 黄鼠随雨而下大损禾稼。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40
高宗十三年五月壬戌黄雾四塞。 四十年三月庚辰西南有黄赤气八月庚戌西有黄赤气光明异常。 四十四年六月甲戌黄赤云周天光明如昼。 四十五年十二月甲午东有黄赤气冲天。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41
元宗十四年正月乙卯东方有黄紫气中有直竖冲天者如塔。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42
恭愍王十年六月癸卯开城大井黄沸。 十四年三月庚午黄雾四塞。 十五年十月甲子夜黄雾。 十二月乙丑黄雾四塞。 十七年八月丁亥黄雾。 九月丙辰黄雾四塞庚申亦如之。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43
辛禑十一年三月戊寅涟州澄波渡黄浊三日。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44
○穆宗四年中原府长渊县水田三结陷为池深不可测。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45
明宗二十一年八月德水县地陷深三丈。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46
高宗元年五月庚辰西京法器寺屋一*闲地陷周八十二尺深二十尺许。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47
忠烈王二十四年正月壬寅寿宁宫西门外地 泉涌高数尺自午至酉而止。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48
忠宣王三年九月辛酉毁古寿宁宫御座地 长数步。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49
○文宗二十三年三月丁亥贞州海中沙土忽堆积如岛屿舟船阻碍命有司禳之乃灭。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50
仁宗四年四月庚子兴王寺三层殿主佛头无故自落。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51
明宗十七年四月癸酉智异山神像头忽亡王遣中使索之数月乃得。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52
○成宗十一年九月登州稻穗长七寸黍穗长一尺四寸。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53
显宗三年八月东北州鎭有年。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54
肃宗三年十月灵光郡及管内郡县稻一种再熟。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55
睿宗十一年六月丙子尙州献瑞麦一茎四穗。 十二年六月丙寅尙州献瑞麦两 三穗上表以贺。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56
恭愍王十五年十月壬子全罗道都巡问使金庾献十节稻。
#高丽史55卷-志9-五行3-土-157
辛禑九年五月甲子庆尙道晋州大麦一茎一穗三四 。
志卷第九。
#高丽史56卷-志10-00-000
志卷第十。 高丽史五十六。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56卷-志10-地理1-000
地理一。
#高丽史56卷-志10-地理1-001
○惟我海东三面阻海一隅连陆辐员之广几于万里。 高丽太祖兴于高勾丽之地降罗灭济定都开京三韩之地归于一统。 然东方初定未遑经理至二十三年始改诸州府郡县名成宗又改州府郡县及关驿江浦之号遂分境内为十道就十二州各置节度使。 其十道一曰关内二曰中原三曰河南四曰江南五曰岭南六曰岭东七曰山南八曰海阳九曰朔方十曰浿西其所管州郡共五百八十余。 东国地理之盛极于此矣显宗初废节度使置五都护七十五道安抚使寻罢安抚使置四都护八牧。 自是以后定为五道两界曰杨广曰庆尙曰全罗曰交州曰西海曰东界曰北界。 京四牧八府十五郡一百二十九县三百三十五鎭二十九其四履西北自唐以来以鸭绿为限而东北则以先春岭为界。 盖西北所至不及高勾丽而东北过之。 今略据沿革之见于史策者作地理志。
#高丽史56卷-志10-地理1-002
○王京开城府本高勾丽扶苏岬新罗改松岳郡太祖二年定都于松岳之阳为开州创宫阙。[会庆殿后改承庆; 膺干殿改奉元; 长龄殿改千龄; 含庆殿改向福; 干明殿改储祥; 明庆殿改金明; 干德殿改大观; 文德殿改修文; 延英殿改集贤; 宣政殿改广仁; 宣明殿改穆淸; 舍元殿改静德; 万寿殿改永寿; 重光殿改康安; 宴亲殿改睦亲; 五星殿改灵宪; 慈和殿改集禧; 正阳宫改书和; 寿春宫改丽正; 云楼改观祥; 宜春楼改韶晖; 神凤门改仪凤; 春德门改 通; 大初门改泰定; 阖门改云龙; 会日门改利宾; 昌德门改兴礼; 开庆门改皇极; 金马门改延水; 天福门改紫宸; 通天门改永通; 景阳门改阳和; 安佑门改纯佑; 左右承天门改通嘉; 左右宣庆门改敷佑; 左右延佑门改奉明; 延守门改敎化; 长宁门改朝仁; 宣化门改通仁; 兴泰门改芬芳; 阳春门改广阳; 大平门改重化; 百福门改保化; 通庆门改成德; 东化门改庆度; 西化门改向成; 大淸门改淸泰; 永安门改兴安。] 立市廛辨坊里分五部。 光宗十一年改开京为皇都成宗六年更定五部坊里十四年为开城府管赤县六畿县七。 显宗九年罢府置县令管贞州德水江阴三县又长湍县令管松林临津 山临江积城坡平麻田七县俱直隶尙书都省谓之京畿。 十五年又定京城五部坊里[东部坊七里七十曰安定坊奉香坊令昌坊松令坊杨堤坊仓令坊弘仁坊南部坊五里七十一曰德水坊德 坊安兴坊德山坊安申坊西部坊五里八十一曰森松坊五正坊干福坊鎭安坊香川坊北部坊十里四十七曰正元坊法王坊兴国坊五冠坊慈云坊王轮坊堤上坊舍乃坊师子岩坊内天王坊中部坊八里七十五曰南溪坊兴元坊弘道坊 溪坊由岩坊变羊坊广德坊星化坊。]二十年京都罗城成。[王初卽位征丁夫三十万四千四百人筑之至是功毕。 城周二万九千七百步罗阁一万三千*闲大门四中门八小门十三曰紫安曰安和曰成道曰灵昌曰安定曰崇仁曰弘仁曰宣旗曰德山曰长覇曰德 曰永同曰会宾曰仙溪曰泰安曰 溪曰仙严曰光德曰干福曰昌信曰保泰曰宣义曰 猊曰永平曰通德。 又皇城二千六百*闲门二十曰广化曰通阳曰朱雀曰南熏曰安祥曰归仁曰迎秋曰宣义曰长平曰通德曰干化曰金耀曰泰和曰上东曰和平曰朝宗曰宣仁曰靑阳曰玄武曰北小门。 一云丁夫二十三万八千九百三十八人工匠八千四百五十人城周一万六百六十步高二十七尺厚十二尺廊屋四千九百一十*闲。] 文宗十六年复知开城府事都省所掌十一县皆属焉。 又割西海道平州任内牛峯郡以隶之。 忠烈王三十四年设府尹以下官掌都城内别置开城县掌城外。 恭愍王七年修松都外城恭让王二年分京畿为左右道以长湍。 临江 山临津松林麻田积城坡平为左道; 开城江阴海 德水牛峯为右道。 又依文宗旧制[文宗二十三年正月以杨广道汉阳沙川交河高峯 壤深岳幸州海等州见州抱州峯城金浦阳川富平童城石泉荒调黄鱼富原果州仁州安山衿州南阳守安交州道永兴兎山安峡僧岭朔岭铁原西海道延安白州平州侠州新恩牛峯通津安州凤州瑞兴等州县属京畿。]以杨广道汉阳南阳仁州安山交河阳川衿州果州抱州瑞原高峯交州道铁原永平伊川安峡涟州朔宁属左道以杨广道富平江华乔桐金浦通津西海道延安平州白州谷州遂安载宁瑞兴新恩侠溪属右道各置都观察黜陟使以首领官佐之。 王都鎭山松岳[一名崧岳 有神祠。]又有龙岫山进凤山东江[在贞州。]西江[卽礼成江。]碧澜渡属郡一县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