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载记
- 高丽史
高丽史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50
文宗二十一年闰正月 雀巢广化 阖二门 吻。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51
宣宗六年三月甲午有鸟如乌而白翼者集于干德殿门前。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52
睿宗十六年正月辛亥夜 鸣于神凤门上。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53
仁宗四年二月丁巳群乌集灵通寺北山相鬪咬死数日乃止。 六年七月乙酉野鹤数千自东来盘飞于城市宫禁。 七年十月丁丑黄昏有 鸟数千飞翔广化门上夜至寿昌宫盘旋良久向东南而散凡十余日。 丙戌夜训狐鸣于坤方。 九年四月乙未西京林原阙内自庭除沙土至宫内幽深尘埃之处皆有鸟雀之*迹人以谓: "将为丘墟鸟兽聚集之兆。" 十二年十一月癸丑野* 百余飞集寿昌宫。 十四年十二月庚子群乌集灵通寺南岭飞鸣相鬪凡五日往往堕山谷*闲而死。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54
毅宗四年九月乙未雉集于康安殿。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55
明宗七年七月戊午有 群翔于市街己未又盘旋于球庭。 九年十二月庚寅雉集于泰定门二日。 十年二月丁酉有鹤巢于广化门 尾。 十一年八月癸亥 鸣于泰定门。 十三年十月丙申雉升于宣庆殿识者谓: "雉火属殿必复灾。" 十四年六月癸酉西部香川坊民家有小雀生雏大如山鹊。 占曰: "羽虫之 生非其类国家扰乱之兆。" 二十二年二月丙戌野鸟栖仪凤门右 尾。 二十六年三月丁亥有乌巢于大观殿榜。 二十七年五月有山鸟群飞入城形如戴胜 黑而长人以其声名之曰猎人足项。 命有司禳之世谓之兵鸟。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56
神宗二年八月乙丑 鸣于 通门及大定门丁丑又鸣于仪凤门。 三年五月甲戌 鸣于仪凤 通大定等门。 五年七月甲辰 鸣于宣庆殿。 六年五月壬申 鸣于宣庆殿乙亥亦如之七年三月乌巢于大观殿榜。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57
高宗六年十二月甲子雉入康安殿。 七年四月庚申朔群乌集于男山 鬪多死。 八年正月己酉 鸣于仪凤楼十年十月丙申 鸣于仪凤门。 十四年八月丙辰 鸣于仪凤楼。 四十年七月壬辰 鸣于禁中壬寅亦如之。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58
元宗八年八月丙寅雉入寝殿。 十一年四月甲午怪鸟来鸣俗云山休足项。 十四年四月丙午怪鸟鸣于阙内。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59
忠烈王四年十月庚午 夜鸣于沙坂宫。 十三年三月辛酉有怪鸟鸣于大殿南俗云山休鸟。 十六年十月戊子雉入宫中。 十八年四月己卯雉入宫中。 十九年五月庚午夜 鸣于寿康殿。 七月己未夜 鸣于大殿。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60
忠宣王四年十月丁亥雉入市。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61
忠肃王十二年八月戊戌 鸣于市屋乌鹊随 之。 九月甲戌 鸣于旻天寺三层阁乙亥亦如之。 十一月甲寅 入市廛*闲。 丁卯 鸣于演福寺。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62
忠穆王二年十月己巳 鸣时坐宫东隅又鸣于北隅庚午 鸣于时坐宫北。 三年八月丙申 鸣于延庆宫东西隅庚申有双雉堕于迎庆宫。 四年二月乙酉雉入市。 九月丁巳 鸣于寝殿。 十月壬申 鸣于延庆宫东门。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63
忠定王元年闰七月己卯 鸣于延庆宫东城癸卯 鸣于延庆宫东。 三年五月戊午 鸣于紫门。 九月庚戌 鸣。 十月丙戌 死于延庆宫戊子午 来止旻天寺又飞止沙岘宫及球庭。 十二月丙子 鸣于延庆宫。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64
恭愍王元年正月群乌飞集宫苑自四月至五月群乌飞集烽山。 七月己丑 鸣于料物库。 壬辰 鸣于延庆宫戊戌亦如之。 三年六月群乌自春飞集龙首松岳二山至是或有相鬪而死者。 八月己亥 鸣时坐宫。 四年十一月辛丑 鸣。 六年九月辛巳 集演福寺。 甲午 鸣七年十月甲午夜 鸣。 八年五月己酉 鸣于延庆殿东。 八月甲午 鸣于市上。 十二年六月丁巳夜 鸣。 十四年九月*祭未{癸未}夜 鸣。 十月丁酉雉入内乘庭。 十一月壬子夜 鸣景灵殿松。 十五年八月甲戌雌雉落于王后殿而死。 十八年十一月乙未鸢飞蔽天集白鹿山分为三队一队可五千许。 二十二年十月丙戌雉飞入时坐宫。 二十三年十一月己巳 鸣于*大室。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65
辛禑三年七月辛卯集缁流设法席于龙首蜈山等处以禳乌鸢。 四年十一月丁酉眞观寺主山及南山群乌飞鸣相鬪凡七八日至有坠死者。 六年六月丙子 入宫。 十月己未雉入禁中。 七年七月群乌东来其飞蔽天集进凤龙首等山又至社稷坛旬日而止。 命书云观禳之。 八年正月辛丑 鸣于时坐宫松树。 十四年九月己丑雉集于寿宁宫。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66
恭让王二年七月乙巳 鸣于景宁殿。 四年六月己卯 鸣于解 亭是月群乌集于演福寺及花园白鹿山其飞蔽天。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67
○显宗九年二月己丑京牧监羊生子一首两身。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68
○太祖元年六月戊辰一吉粲能允家园生瑞芝一本九茎三秀献于王赐内仓谷。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69
文宗十六年五月朱草丛生于重光殿王命词臣赋诗。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70
○显宗三年五月丁亥赤气如火见于南方。 五年三月庚寅夜四方赤 七年十二月丁酉四方赤 。 八年二月癸酉赤 如火弥天。 十年正月乙酉赤气竟天十九年九月丙申夜赤气竟天。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71
宣宗五年七月己巳赤气如火。 七年正月乙丑有紫气散如火焰至晓乃灭。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72
肃宗六年正月壬戌朔夜赤气自北指西纷布漫天白气*闲作良久乃散占者曰: "辽宋有兵丧之灾。" 九年正月甲申夜赤气见于东南长十余丈。 戊戌赤气见东方。 十年正月辛未夜赤白气见于东南至晓乃灭。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73
睿宗四年四月丙戌 勒寺功臣堂屋上赤气冲天久而变黄黑向东而灭。 八年二月甲辰南北方有赤气经天。 九年二月辛未夜赤气如火光散射干艮离方至晓乃灭。 十年二月甲子艮方有赤气如火。 十一年九月癸巳夜赤气见于干兑方庚子夜庚方有赤气。 十二年十一月乙巳夜北方有赤气发紫微宫指干艮方如布满天而分散又赤气发艮方。 十三年三月丙戌东方有赤气。 十六年二月庚午夜赤气从干至巽长三尺许素气从房心至坎长七尺许。 三月庚申赤气起于张翼*闲。 十七年四月丙申南方有异气五色鲜明良久而散遣使行天祥祭。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74
仁宗元年四月癸巳金吾卫池水变为血色数日。 四年六月癸卯干方有赤气。 七月戊寅干方有赤气五年九月丁酉夜赤气发东南至庚子灭。 六年正月辛亥夜北方有赤白气入紫微宫。 十一月庚子自戌地至未赤气冲满。 十二月戊辰夜赤气起自艮方经斗杓入紫微宫。 七年九月丙辰赤气自干艮方交发冲射紫微宫。 十一月己未赤气自丑亥入紫微宫。 八年二月癸巳夜赤气如匹布自东而北。 五月癸丑赤黑气见于艮方方圆二十尺许。 屯结不解奋发光曜如鸟拂翼乃散。 八月乙未初更赤气如火影发自坎方覆入北斗魁中起灭无常至三更乃灭。 日者奏: "天地瑞祥志云赤气如火影见者臣叛其君伏望修德消变。" 九年正月己亥西方有赤气。 甲辰有赤气。 十二年五月戊寅雨血于广州。 六月靑枫县大池水化为血流至汉江。 十五年正月戊子赤气发西北方。 十六年七月乙巳夜干方有赤气如火辛亥夜亦如之。 九月甲申夜赤气发艮方。 十月辛巳赤气发于艮方。 十九年七月丙辰夜赤气发北斗。 十月丁亥夜有赤气冲天至勾陈紫微又素气十余条交错起息。 又黑气长四丈许东西冲贯于北斗。 又电光发于天末。 十一月戊午夜赤气发于坎又有素气二条交发贯北极勾陈灭而复发。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75
毅宗十年四月乙亥夜赤气如火长三十尺许广一尺。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76
明宗三年十二月庚辰赤 见于东方日官奏: "赤气移时下有叛民。" 五年闰九月丙子赤气如火见于东南方变黑而灭。 六年二月丁丑夜赤 见于西北方如烟焰南方亦如之。 戊寅 时赤气如烟焰自西北弥 四方。 癸未夜赤气又见西方状如干楯长十五尺许。 八月辛巳赤气如火见于西南方至夜变黑而灭。 九月戊申四方赤 。 七年正月庚申赤气如火见于东方又见于坤干二方。 二月壬辰赤气见于四方。 七月甲辰赤气见于东南方。 十二月壬申赤气见南方太史奏: "下有伏兵。" 八年三月壬子四方赤气如火。 六月辛卯开国寺佛机上有水流出赤如血。 九年正月癸亥南部里井水赤沸三日。 二月辛卯赤气如火见于南方。 四月庚戌莲花院池水赤。 五月乙丑龙化院池水赤如血。 十年三月癸丑干方有赤气如火设大佛顶读经于内殿设金光明经法席于大安寺以禳之。 八月辛巳西北方有赤气如火。 十一年七月戊戌赤气冲天十五年二月丁丑夜东西方天际有赤色如火影。 十六年二月雨雪于俗离山消而为水其色如血。 十七年八月丙申赤气东西竟天又五色虹南北相冲。 十月甲申坤方有赤气戊子亦如之。 十八年十月庚午坤方赤气如火三日。 二十二年十一月壬辰赤气如火见于西方。 二十四年五月癸酉龙化院南池水赤如血凡十余日。 二十五年二月壬午夜赤气如火见于东西方。 二十六年八月戊申夜有气竟天赤如血。 十月癸亥赤气如火见于南方。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77
神宗二年五月南部北井水赤沸声如牛鸣凡十余日。 占曰: "贱人将贵。" 四年二月壬寅广明寺南池水赤。 四月癸卯开国寺南池水赤。 六月己卯朔马市池水赤。 十二月甲戌赤气从艮至干如火。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78
康宗二年三月东海水赤如血。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79
高宗四年三月壬午干方有赤气戊子赤气见于东西辛卯赤气横 四方。 六月戊子紫气漫天。 七年二月戊寅赤 竟天三日。 八年八月丙子赤气见于东方。 九年三月庚午四方赤 。 四月乙巳赤 见于东方。 七月庚午赤 见于西北。 十一年九月乙丑赤云自坤方至北如火影占云: "所向兵至。" 十二年七月庚午西北方有赤气十四年三月丙寅赤 见于西方。 六月癸丑赤虹冲天头尾垂地。 七月辛卯赤 见于西北。 十五年二月丁卯赤气 天。 十六年八月乙卯自艮方至巽赤气如火。 三十六年闰二月甲辰赤气横 东西。 三十七年十一月壬戌四方有赤气。 十二月乙未童津山有血 。 三十八年十一月乙巳东北方赤 如血。 四十年三月戊戌东北赤气连天。 七月壬辰西方有赤云气。 四十一年九月壬子赤气周天。 四十二年八月辛卯东方赤气周天。 九月朔甲午赤气周天四十三年五月癸巳西南方赤气周天。 四十四年二月癸未夜赤气竟天光明如昼。 五月丁卯巽方有赤气冲天。 六月癸巳有赤气如梨子自心大星流入尾星四十六年正月丙午赤气冲天如火光。 五月乙卯慈云寺右小池赤沫如血。 宝文阁校勘姜度云: "新罗虎景王时大观寺池水赤其年王薨。 今兹王疾殆不 乎。" 六月戊戌曙时东方有赤气如霞异常。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80
元宗元年六月乙丑干方有赤 长三十尺许横天如龙蛇。 九月己丑北方赤气竟天如火十一月丙戌艮方赤气如火直上冲天。 庚申赤气见于东方。 三年九月己卯赤气见于西北。 十月戊寅赤气横天。 五年正月癸巳赤气浮于天东。 九年十一月辛酉赤气见于西方。 十一年五月丙午慈恩寺池水赤如血。 十四年十二月乙丑赤气见于西方。 十五年十二月丁未赤黑气见于西北方乙丑赤气 天。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81
忠烈王二年十月丙戌巽方赤气横天其上白气如枪长三尺许。 三年二月甲申东南赤气如虹。 三月甲寅东方赤气经天其上白气如剑长五尺。 四年二月壬午赤气竟天。 三月乙酉赤 见于南方夜明如昼。 五年九月癸亥紫气见于西方长十余尺光如电。 八年正月壬戌朔赤 见于南方。 十三年二月甲寅南方有赤气。 十四年十月庚午赤气见于东方或如匹练或如炽火良久乃灭。 十八年十一月己卯南方有赤 。 十九年九月甲寅夜有物如火坠于城西。 二十年正月丙辰赤 见于西北方。 六月乙巳紫气见于东方血幢竖于西方长可十五尺。 二十一年十二月戊辰赤气见于北方。 二十二年正月甲午赤白气冲天。 二十九年十二月甲辰赤气见于坤方。 三十三年二月戊午东西有赤气。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82
忠宣王四年正月庚子东北有赤气。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83
忠肃王元年二月丁丑赤 见于西北方。 三年三月癸卯朔赤气见于东南光如炬者二。 十一月丙申西方有赤 。 六年十二月壬申夜赤 。 七年十月壬戌月初生有赤色如烈火。 八年正月丙子赤 见于东西白气见于南方。 三月丁亥西方有赤气。 十年七月丁未紫气如虹见于西北俄变为黄漫空。 十一年二月壬午赤 见于东方。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84
忠定王三年十二月庚辰紫气见于南方。
#高丽史53卷-志7-五行1-火-085
恭愍王二年正月乙未紫气见于东西。 七年正月己未夜紫气自西北方腾上。 三月辛丑夜赤气见东北方。 八年正月丙辰夜紫气自西北方腾上。 十年正月丁巳赤 竟天。 十一年十二月甲戌夜紫气见于西北方。 十三年正月戊子夜西南有赤气如龙壬辰赤气如虹见于东方长十余丈。 十四年二月庚戌夜赤 见于西方。 癸丑夜赤气见于东方。 甲寅赤 见于东方乙卯夜赤气见于南北方。 七月甲申夜东方有红云。 十五年九月辛巳西北有物赤如血大如 自天而下陨于 白州之境白气射天良久乃散。 十月丙子赤气见于东方。 十六年正月乙酉赤气如火西方为甚。 丙午夜赤 见于东方。 二月丁未朔夜赤 见于东西。 戊申夜赤 见于东庚戌夜东西南方赤气冲天。 壬子夜赤气冲天。 庚午赤气见于东北方。 五月丙子朔雨血于泥岘。 六月庚午涟州澄波渡水赤三日。 十一月辛卯夜赤气见于西北壬辰夜赤气见于东北。 十七年二月甲辰夜赤 如火。 壬戌夜赤 甲子亦如之。 戊辰赤 。 三月辛未朔夜赤 如火至乙亥。 六月戊申卽知岘井赤沸。 十八年十一月丁未赤气如火见于西南。 十九年正月甲辰西北方紫气漫空影皆南。 二月己卯赤 。 八月庚午赤 见于东北方。 十一月辛卯赤 见于西北。 二十年正月己卯赤气见于西方。 九月庚申赤气见于西北方。 二十一年二月庚寅开城井水赤沸三日。 三月丙辰赤气见于西北方。 十二月庚寅赤气见于西方己亥赤白气见于北方。 二十二年正月丙午赤气见于西北方辛亥赤气见于西方丙寅赤气见于东西北方。 二月丙子赤气见于西北方辛巳赤气见于西南方庚申赤气见于南北方。 四月癸未梅介井沸涌赤如血傍有莲池水亦赤。 七月己未赤气见于西北。 二十三年正月庚寅赤气见于西北方癸巳赤气见于南方白气见于北方三月戊辰赤气见于东北方庚午四方有赤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