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史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10-1370

王以公主忌日幸魂殿饭僧三日。 用布为花费五千余匹他物称是。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11-1370

戊寅我

太祖以元枢密副使拜住及吾鲁帖木儿李伯渊李长寿李天佑玄多士金阿鲁丁等三百余户来献。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12-1370

壬午*扬伯渊{杨伯渊}亦以东宁府头目五十余人还。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13-1370

纳哈出遣使来献方物仍求官且以黄金八两求妇人腰带授三重大匡司徒赐细布二匹妇人金带一腰还其金。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14-1370

三月庚寅朔达 王哈刺八秃及也先不花遣使来聘。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15-1370

甲午吴王淮王遣使来献方物。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16-1370

王忧无嗣将改葬毅陵命知申事廉兴邦判司天监事陈永緖等相地不果。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17-1370

癸丑以忠肃王忌日如敬天寺。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18-1370

甲寅幸云岩寺祭正陵。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19-1370

夏四月作观音殿于影殿凡九楹制甚高广。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20-1370

癸亥放役徒五千余人归农。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21-1370

戊辰幸演福寺设文殊会。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22-1370

甲戌又幸演福寺饭僧千四百余。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23-1370

庚辰,

帝遣道士徐师昊来祭山川祝文曰:

"皇帝遣朝天宫道士徐师昊致祭于高丽首山及诸山之神首水及诸水之神高丽为国奠于海东山势磅 水德汪洋。 实皆灵气所锺故能使境土安宁国君世享富贵尊慕中国以保生民神功为大。 朕起自布衣今混一天下以承正统比者高丽奉表称臣朕喜其诚已封王爵。 考之古典天子于山川之祀无所不通。 是用遣使敬将牲币修其祀事以* 神灵惟神鉴之。" 师昊又载碑石而来问曰: "都城南枫川何地 " 乃以会宾门外阳陵井对遂立之其文曰: "洪武三年春正月三日癸巳,

皇帝御奉天殿受群臣朝乃言曰: '朕赖天地祖宗眷佑位于臣民之上郊庙社稷以及岳鎭海 之祭不敢不恭。 迩者高丽遣使奉表称臣朕已封其王为高丽国王则其国之境内山川旣归职方。 考诸古典天子望祭虽无不通然未闻行实礼达其敬者。 今当具牲币遣朝天宫道士徐师昊前往用* 神灵。' 礼部尙书臣崔亮钦承

上旨惟谨乃谕臣师昊致其诚洁以俟。 于是,

上齐戒七日亲制祝文至十日庚子,

上临朝以香授臣师昊将命而行。 臣师昊以四月二十二日至其国设坛城南五月丁酉敬行祀事于高丽之首山大华岳神及诸山之神首水大南海神及诸水之神礼用告成。 臣师昊闻帝王之勤民者必致敬于神。 钦惟皇上受天明命丕承正统四海内外悉皆臣属思与溥天之下共享升平之治故遣臣师昊致祭于神。 神旣歆格必能庇其国王世保境土使风雨以时年谷 登民庶得以靖安。 庶昭

圣天子一视同仁之意是用刻文于石以垂视永久。 臣师昊谨记。" 师昊之来也王疑道士行压胜之术称疾不出乃命百僚迎诏。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24-1370

五月己丑朔雨。 王恐防影殿之役祈晴于佛宇神祠。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25-1370

丁未置守正陵户纳田民于云岩寺。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26-1370

己酉祈晴于宗庙社稷山川佛宇神祠。 王谓辛旽曰: "今年恒雨深思厥咎必刑狱不平使阴阳失和。 予若亲谕法官恐其烦也卿以予意谕之自今其务平允。"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27-1370

庚戌以久雨放囚。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28-1370

壬子王闻公主父魏王诛死辍朝素膳。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29-1370

甲寅,

帝遣尙宝司丞 斯来锡王命王率百官郊迎。 诰曰: "咨尔高丽国王王 世守朝鲜绍前王之令緖恪遵华夏为东土之名藩。 当四方之旣平尝专使而往报卽陈表贡备悉忠诚良由素习于文风斯克谨修于臣职。 允宜嘉尙是用褒崇今遣使赍印仍封尔为高丽王。 凡仪制服用许从本俗于戱! 保民社而袭封式遵典礼传子孙于永世作鎭边 其服训辞益绥福履! 今赐*大统历一本锦 绒* {段}十匹至可领也。" 幷赐太妃金* {段}色* {段}线罗纱各四匹王妃亦如之相国辛旽侍中李春富李仁任色* {段}各四匹线罗各四匹纱各四匹。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30-1370

成准得还自京师。

帝赐玺书曰: "近者使归问国王之政言: '王惟务释氏之道经由海滨去海五十里或三四十里民方宁居者。' 朕询其故言倭奴所扰。 因问城郭何如言有民无城问甲兵何如言未见其严肃问王居何如言有居而无听政之所。 朕因思之若果如是深为王虑也。 朕虽德薄为中国主王已称臣修贡事合古礼。 凡诸侯之国势将近危朕所以持危之道不可不谕王知之。 中古以来王公设险以守其国今王有民而无城则民命将危。 为国者未尝去兵。 今王武备不修则国威将危。 民以食为天今王滨海之地不耕则民食将危。 凡有国者必有听政之所。 今王有居室而听政之所不设非所以示尊严于陪臣。 若或设之但不当过于奢侈耳。 历代之君不*闲华夷惟行仁义礼乐可以化民成俗。 今王舍而不务日以持齐守戒为事。 望脱愆寃以求再生之福佛经之说虽有然不崇王道而崇佛道失其要矣。 佛之道幽微三皇五帝之时未闻有佛而天下大治。 何也盖古人淳朴而易化故王道可治后世帝王之治不及于古释氏因出其*闲密赞王纲以助治化此天意也。 王者举王道以应之则无不治矣。 若眞僧化民为善密赞之功已成佛之大乘斯非小补。 国王大臣 昧于此而误国之政亦非小殃。 所可汰者冗僧耳。 敬之则游食者众慢之则使民不敬。 于佛不敬不汰则善恶不分。 在王处之如何耳。 朕幼尝为僧禅讲亦曾 究。 惟闻有佛而已度死超生未见尽验。 古今务释氏而成国家者实未之有。 梁武之事可为明鉴。 今乃惟佛敎是崇非王之所宜。 王之所以王高丽者莫不由前世所积。 今旣为王有土有民能举先王之道与民兴利除害使父母妻子饱食暖衣各得其所生齿日繁此道若举佛家之齐戒其可与 驱乎 在朕思之必不能出此道之上诚能行此道则福德之应王子必生于宫中此则修行之大者也。 朕为人神之主天地百神之祀牺牲未尝敢阙。 闻王之国 生不育何以供境内山川城隍之祀乎 有国之君当崇祀典。 刘康公有言曰: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若戎事不备祀事不合典礼其何以为国乎 ' 今胡运旣终。 沙塞之民非一时可统。 而朕兵未至辽渖其*闲或有狂暴者出。 不为中国患恐为高丽之扰。  倭奴出入海岛十有余年王之虚实岂不周知 皆不可不虑也。 王欲拒之非雄武之将勇猛之兵不可远战于封疆之外王若守之非深沟高垒广其储蓄四有援兵不能挫锐而擒敌。 由是而观王之负荷可谓甚重。 惟智者能图患于未然转危以为安也。 前之数事所言  不过与王同忧耳王其审图之! 使至且知王欲制法服以奉宗庙朕深以为喜。 今赐王冠服乐器陪臣冠服及洪武三年大统历至可领也!" 又赐王六经四书通鉴汉书,

皇后赐王妃冠服。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31-1370

六月癸亥构观音殿第三层上梁压死者二十六人。 太后闻之请罢役王不听。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32-1370

甲戌张子温还自京师。

帝赐本国朝贺仪注一册及金龙纻丝红熟里绢各二匹。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33-1370

乙亥徐师昊还。 王表谢云: "诞受厥命海岳旣归咸秩无文山川是望。 百神受职一国与荣。 臣于夏月以来病不视事。 *闲朝天宫道士徐师昊以中书省钦奉圣旨公文赍香祝板幡币幷买牲牢* {段}匹前来。 臣钦依涓日差官行祭了。 当师昊所制记文缘备载圣训谨令立石。 惟祭祀之及兹实古今之罕有。

皇帝陛下类 继舜明恤 汤。 道兼帝王之隆德 神人之望。 用颁实礼爰及遐方。 臣谨当愼守世封恭陈时祀。 * {敛}龟畴之五福上虎拜之万年。"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34-1370

辛巳辛旽李春富等再请罢马岩影殿王从之复修王轮影殿

帝封诸子遣礼部主事栢礼来颁诏又遣侍仪舍人卜谦来颁科举程序诏曰: "朕闻成周之际取材于贡士故贤者在职而其民有士君子之行。 是以风俗淳美国易为治而敎化彰显也。 汉唐及宋科举取士各有定制。 然但贵词章之学而未求六艺之全至于前元依古设科待士甚优而权豪势要之官每纳奔竞之人。 辛勤岁月辄窃仕禄所得资品或居举人之上。 其怀材抱道之贤耻于 进甘隐山林而不起。 风俗之弊一至于此。 今朕统一中国外抚四夷。 方与斯民共享升平之治所虑官非其人有伤吾民愿得贤能君子而用之。 自洪武三年八月为始特设科举以起怀材抱道之士务在明经行修博古通今文质得中名实相称其中选者。 朕将亲策于庭观其学识品其高下而任之以官。 果有材学出众者待以显擢使中外之臣皆由科举而选非科举者毋得与官敢有游食奔竞之徒坐以重罪以称朕责实求贤之意。 所有合行事宜条列于后。 一乡试会试文字程序第一场试五经义各试本经一道。 不拘旧格惟务经旨通畅限五百字以上。 易程氏朱氏注古注* ; 书蔡氏传古注* ; 诗朱氏传古注* ; 春秋左氏公羊谷梁胡氏张洽传; 礼记古注* ; 四书疑一道限三百字以上。 第二场试礼乐论一道限三百字以上诏诰表笺内科一道。 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一道惟务直述不尙文藻限一千字以上。 试三场后十日面试骑观其驰骤便捷射观其中数多寡书观其笔 端楷 观其乘除明白律听其讲解详审。 律用见行律令。 一殿试时务策一道惟务直述限一千字以上。 一出身第一甲三名第一名从六品第二第三名正七品赐进士及第。 第二甲一十七名从七品赐进士出身。 第三甲八十名正八品赐同进士出身。 一乡试各省 直隶府州等处通选以五百名为率。 其人材众多去处不拘额数若人材未备选不及数者从实充贡。 河南省四十名山东省四十名山西省四十名*陜西省{陕西省}四十名北平省四十名福建省三十名江西省四十名*淅江省{浙江省}四十名湖广省四十名广东省二十五名广西省二十五名。 在京乡试直隶府州一百名。 一会试额取一百名。 一高丽安南占城等国如有经明行修之士各就本国乡试贡赴京师会试不拘额数选取。 一开试日期乡试八月初九日第一场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会试次年二月初九日第一场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殿试三月初一日三年一次开试。 一于洪武三年乡试洪武四年会试一各省自行乡试其直隶府州赴京乡试凡举人各具籍贯年甲三代本经乡里举保县州申府府申行省印卷乡试中者行省咨解中书省判送礼部印卷会试。 一仕宦已入流品及曾于前元登科幷曾仕宦者不许应试。 其余各色人氏幷流寓各处者一体应试。 一有过罢闲人吏娼优之人幷不得应试。 一应举下第之人不许喧  拾试官及擅击登闻鼓违者究治。 一凡试官不得将弟男子侄亲属徇私取中。 违者许赴省台指实陈告。 一科举取士务得全材。 但虑开设之初骑射书 律未能 习除今科免试外候三年之后须要全备方得中选。 于 ! 设科取士期必得于全材任官惟贤庶可成于治道。"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35-1370

中书省又移咨曰: "试场合用人员考试官主文二人同考试二人须用明经公正之人于儒官儒士内选充以礼敦请。 提调官中书省官一人礼部尙书一人在外行省官。 监试官监察御史二人在外监察司官。 供给官应天府官一人在外所在府官。 收掌试卷官一人弥封官一人誊录官二人对读官四人受卷官二人。  选用淸愼人。 巡绰官四人都督府委官在外守御官。 委用锁院监门搜检怀挟禁约喧闹。 其塔盖试院房室幷合用笔墨纸箚及供给试官举人执事人等飮膳就于系官钱粮内从实支用。 试院四围用棘针围护举人入院每一人用军人一名看守不许互相讲问。 乡试中选举人出给公据官为应付 给脚力赴京会试就将所试文字 咨。"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36-1370

中书省遣百户丁志孙昌甫等来究兰秀山叛贼陈君祥等咨曰: "君祥等积年在海作耗大军。 克平浙东之后本贼旣降复叛劫杀将官已尝调兵往讨其贼畏罪逋逃。 今有明州人鲍进保自高丽来告: '君祥等 其党见于王京古阜。' 匿罪潜居王国必所未知抚以为民。 其贼诡计偷生奸心实在。 若使* {久}居王国将见染惑善良为患匪轻。 忽然复归其穴则往来旣无少阻请将贼徒解来。 明正其罪庶絶奸恶。" 王命 其妻子及 产以送凡百余人。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37-1370

秋七月癸巳全罗道体覆使崔龙苏还京先见辛旽后谒王命有司杖之。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38-1370

乙未始行洪武年号。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5-19-39-1370

壬寅,

帝遣秘书监直长夏祥凤来诏曰: "自有元失驭群雄鼎沸土宇分裂声敎不同。 朕奋起布衣以安民为念训将炼兵平定华夷大统旣正。 永惟为治之道必本于礼。 考诸祀典知五岳五鎭四海四 之封起自唐世崇明美号历代有加。 在朕思之则有不然夫岳鎭海 皆高山广水自天地开辟以至于今英灵之气萃而为神必皆受命于上帝。 幽微莫测岂国家封号之所可加 渎礼不敬莫此为甚。 至如忠臣烈士虽可加以封号亦惟当时为宜。 夫礼所以明神人正名分不可以僭差。 今命依古定制。 凡岳鎭海渎 去其前代所封名号止以山水本号称其神。 郡县城隍神号一体改封。 历代忠臣烈士亦依当时初封以为实号后世溢美之称皆与革去。 其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为天下师以济后世非有功于一方一时者可比。 所有封爵宜仍其旧。 庶几神人之际名正言顺于理为当用称朕以礼祀神之意。 所有定到神号开列于后。 一五岳称东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 一五鎭称东鎭沂山之神南鎭会稽山之神中鎭 山之神西鎭吴山之神北鎭医无闾山之神。 一四海称东海之神南海之神西海之神北海之神一四渎称东渎大淮之神南渎大江之神西渎大河之神北渎大济之神。 一各处州府县城隍称某府城隍之神某州城隍之神某县城隍之神一历代忠臣烈士 依当时初封名爵称之。 一天下神祠无功于民不应祀典者卽系* {淫}祀有司毋得致祭。 于戱! 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其理旣同其分当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