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志


第四章 重罪公判

重罪裁判所所应受理者:一,因预审判事或轻罪裁判所、会议局判决宣告移转于本管者。二,因控诉裁判所或大审院判决宣告移转于本管者。第三百七十二条,违警罪裁判所、轻罪裁判所皆因检察官之求请而受理,而此独无者,因重量罪裁判所只有送移及定管裁判乃受而理之,不由检察官求请。义详于下条,盖重罪特重其事,以检事长作公诉状,故不系于检察官求请也。移转重罪裁判所宣告,一定要照左所区别作公诉状:于控诉裁判所开重罪裁判所,要检事长作公诉状。于始审裁判所开重罪裁判所,要检事作公诉状,或令检事之兼行该所检察官职务者造之。第三百七十三条。公诉状要开载左项条件:一,被告事件始末及加重、减轻情况。二,被告人名氏、年甲、身位、职业、居所、籍贯。三,预审时所搜集原、被告证据。四,罪名法律正条及移转重罪裁判所宣告概略。第三百七十四条公诉状除移转本管宣告状以外,不可记载被告人他事。第三百七十五条。于移转重罪裁判所宣告状,若于一被告人开载并非附带之别起重罪,检察官得分别各造公诉状,向裁判长求请令分别为辩论。谓由各起重罪罪质、罪况皆不同一,恐审查混淆其附带罪则,不须分别作诉状也。裁判长于一公诉状内开载并非附带之别起重罪,得以其职权令分别为辩论,及将数通公诉状所载事件同时令为辩论。第三百七十六条,,书记要于被告人赴审五日以前,先将公诉状誊本交付。谓假与五日间光阴,令被告人为辩护之备,以其重罪假日较多慎重乡意也。若被告人有数名,要将誊本分别交付。第三百七十七条。重罪裁判所长及受其委任之陪席判事,自公诉状解到二十四时后要与书记对同,将被告事件推问被告人,且问其有无辩护人,若不具辩护人,要以裁判长职权就该所所属代言人中选充,被告人及代言人不生异议,得令代言人一名兼理被告人数名辩护。同一事件而被告有数名者。用辩护人非经三l日后不得即开辩论。第三百七十八条,欲令被告人与代言人精细咨询,不取政屈,故假与三日光阴。辩护人有故,被告人申告事由,可别行改选。若被告人不自改选,裁判长要照前条规则选充,但改选辩护人又要三日间停止辩论。第三百七十九条。书记于第三百七十八条所开载要造推问文案,照依格式登录:选具辩护人、辩论中改选辩护人、及停阁辩论,要将其事由登录于公判始末书。第三百八十条。不具辩护人而为辩论者,不成为处刑宣告。若无罪亘告,虽不具辩护人亦无损于被告者,故特于处刑宣告言之。已起辩论之后,虽有违第三百七十七条至第三百七十九条规则者,被告人不得生异议。第三百八十一条,谓恐被告人应言而不言,中道起议,希图延捱裁判,故设此制限以预防其弊。辩护人于第三百七十八条择定之后,得与被告人接见,又得于书记局阅览一切诉讼文书且钞写之。词讼文书不许赍出局外,故日得于书记局阅览。自移转重罪裁判所宣告日至裁判宣告日,除辩护人外不分何人不得与被告人接见,但被告人现在之裁判所长允许者不在此限。第三百八十二条。因检察官及民事原告人之求请,所传唤证人名氏目录要于开审一日之先送付被告人。因被告人之求请,所传唤证人名氏目录要同一期限内由书记送付检察官。其因民事所传唤者,送付民事原告人。第三百八十三条。不预将证人名氏通知者,自非为参验事实,不得听其陈述。但对手人若无异议,亦得听之。第三百八十四条,谓裁判长为事实参验,以其职权听其陈述者不在此限。证/人传唤状其解付与到案之间少要假与二日。第三百八十五条裁判长开厅之日,要在公廷当陪席判事、检察官之前将应行开厅之故陈述,但不须传唤被告人。第三百八十六条。裁判长推度辩论应需二日以上者,得令重罪裁判所同地判事一名为预备陪席判事。第三百八十七条,预设陪席判事以参辩论,虽裁判官中间罹病而不烦更代,以省反覆延滞之患也。裁笋官、检察官及书记各就坐位之后,要随即起推问及辩论。裁判长要先咨问被告人名氏、年甲、身位、职业、居所、籍贯,若其答词有与预审中所陈述龃龉不合者,然于公诉状所揭载之被告人并无违误,仍应接续辩论。第三百八十八条。书记要唱呼所传唤证人名氏,其应名到案之证人要置之别舍,临当陈述依次呼入。第三百八十九条。裁判长当令书记朗读公诉状,要向被告人告以潜心详听。第三百丸十条,重罪公诉状尤属紧要,讼庭辩论皆从其朗读而起,被告不得不倾听而答辩,第三百七十四条所云云是也川裁判长要待书记朗读讫方始推问被告人,被告人将预审中所招服事件谓非确实,若欲除消,要令辩明其事由,被告人虽自招服,仍不得不为审查。第三百九十一条,虽经招服,然人情万变,或有为而庇亲故,或有故而自诬服者亦复不少,要必参究其实方可终结公判。裁笋长推问已完之后,要向被告人告知并出证凭自为辩解,苟有利于被告人,可作反证者亦应告知之。第三百九十二条,谓虽有辩护人,而裁判长举有利被告者以指示之,亦其职务之一也。裁判长于每一原告证人陈述讫,要向被告人质其意见。第三百九十三条。证人既陈述之后,要祗候别舍,但由裁判长允其退廷者不在此限。陪席判事、检察官、被告人及民事原告人得求请再问证人并令与他证人对质,裁判长得以职权为前项处分。第三百九十四条,谓证人陈述或有所龃龉,则不得再命证人或互相对质,或重新陈述,故虽陈述既毕,不许随意退廷。裁判长推度证人当被告人面前有存爱憎畏慑之念,不敢吐实者,得于陈述时因检察官、民事原告人之求请,或以其职权令被告人退出。谓公判以面决为常法然,若此条所亦一时权宜,出于不得已者。裁笋长于证人陈述既毕之后,要命被告人再人公廷,告知其条件,且令申其意见。第三百九十五条。裁判长于第三百条所定次序既完之后,要将公诉上辩论完结之意宣告。第三百九十六条,其检察官求刑,原告人要偿者更开辩论。检察官及原告人得就辩论中所发见条件求为预审,若裁判所准其求请,要令所开重罪裁判所内判事一名为预审,且发其报告书。第三百五十七条第一项规则,本条亦适用之。第三百九十七条。有辩论完结宣告者,检察官要将适用之法律酌拟陈述,被告人及辩护人得以检察官所见不合者续为辩论。第三百九十八条。终前条辩论之后,民事原告人要就私诉陈其所请,被告人、辩护人及民事干连人得为答辩,检察官要就私诉陈述其意见。谓检察于赔偿既非原、被告陈其意见,特由职务耳,故于最终方为陈述。于裁判所得延捱私诉辩论之期,谓不得同一裁判,如第三百六条第二项所揭者之类。但要闭厅以前笋决之。第三百九十九条,谓重罪裁判所不常置,故不容不于闭厅之前判决。被告事件系重罪且证凭明白者,要照法律行处刑宣告。又如第二百二十四条第三项以下事情,要行放免宣告,且放其人。第四百条。犯罪证凭不明白者,要行无罪宣告,且放其人。又就原、被告要偿,要照第三百九十九条规则行裁判宣告。第四百一条,原被告要偿,谓如第八条及第十六条所云之类。辩论中发见他项重罪或轻罪,非附带公诉状所揭载事件者,若有检察官求请,要令重罪裁判所内判事一名为预审,于本会或次会并人本案一体裁判。第四二条,谓非本案附带者不在裁判所管理权内,故须有检事请求令更为预审而后,从数罪俱发从重之例。检察官、其余诉讼关系人得向重罪裁判所对审裁判之宣告而为上告。第四百三条,重罪裁判为终审,例不许控诉,惟许为上告,称对审者所以别阚席也。阙席裁判裁判长要令书记朗读公诉状及预审文书,紧要者又须听原被告、证人陈述,检察官可就定拟法律陈其意见,而民事原告人要将要偿之意申请,民事干连人得为答辩。第四百四条,谓干连人不分本犯在否,不得免要偿之责,故得为辩论。阙席裁判宣告状要因检察官、其余诉讼关系人之求请发付本人及其居所。第四百五条,于阙席裁判处刑宣告,非检察官不得上告。谓阙席者之不到案由于自取,故不许上告。民事原告人及干连人得向私诉裁判宣告为上告。第四百六条。在阙席裁判受处刑宣告者,迄于期满免除,不论何时得行翻控,但已就缉捕,即要限于十日内翻控。第四百七条,谓阙席裁判既不经本人辩论,又不经辩护人帮助,非断不可复动者,故本人常有翻控之权。申陈翻控要于前定阙席裁判之重罪裁判所为之,于重罪裁判所要判决其所翻控应否受理,判决所控应行受理者,要于本会或次会更为裁判。第四百八条。若在阙席裁判重罪裁判所闭厅之后,要向其所属之控诉裁判所为翻控,于控诉裁判所判决应行受理者,要照常规行再由本管裁判之宣告。第四百九条。

第五编大审院职务

第一章 上 告

上告者最终之上诉也,谓预审及公判宣告有违律乖规者,乃求破毁厘正,苟别有矫正之道,不许辄为上告。大抵行于终审裁判者为多,其始审不为控诉及终审阙席裁判不行翻控者,并失上告之权。

检察官及被告人向预审或公判宣告如左项条件得为上告:一,违背法律,不受回避申请者。二,违背裁判所结构规则者。三,所行宣告以所管为非管,或以非管为所管,及移转于裁判所乃为非管者。四,违法律而用不得用之规则者,或有违法律虽当堂驳辩不肯认许者。谓如合令被告人发言而不令发言,直行裁判,违第三百条所之类。五,违背法律而受理公诉或不受理者。六,于法律所定条件不商之检察官者。若如第百二十八条、第百七十六条、第/三条、第九十四条、第二百二十条、第二百七十三条、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三百二条所定,凡称以其职权者不在此限。七,于裁判所不判决人所请求事件,谓可理则理之,不可理则却之,凡有所请求者不容不受。又非合以职权应得判决之事而判决未曾请求事件者。谓违不告不理之本旨。八,不公行裁判宣告及案关禁止傍听而不公行推问及辩论者。谓应禁傍听而不禁傍听,又不公行推问辩论,及虽为傍听禁止而不公行裁判者,亦同如第二百六十四条所是也。九,所宣告不列事实及律条与有所龃龉者。谓如第二百二十八条及第三百四条所云之类。十,有拟律错误者。谓将轻罪科重罪,及擅为轻重加减之类。十一,有越权处分者。第四十条,谓以恐吓诈伪诱致成招或勒制被告人身体之类。已行免诉及无罪宣告,就令有违庇护被告人规则,不得为上告。其犯所有误所管者亦同。第四百十一条,谓行免诉无罪宣告,既利被告人,则不用辩护人,虽为违规,然无害于被告人。若犯处搜查罪情易为预审,尤有纷扰,与犯质身位之误所管者大不相同,所以有此特例也。民事原告、被告人及干连人得向私诉预审或公判宣告依第四百十条所定条件而为上告。第四百十二条。上告对手人不分何时,迄于大审院判决日,均得为附带上告。大审院检事长亦得为附带上告。第四百十三条。上告以三日为期限,但预审自宣告状解付日起算,公判自宣告Lt起算。第四百十四条,谓预审不面为宣告,故与公判算法有殊。有向预审或公判宣告而为上告者,除拘留、保释、责付、释放及放免外均停止施行。第四十五条,谓死者不可复生,损者不可复补,无论宣刑,即于预审亦不得施行。将为上告者要将其申请状纳于原审裁判所书记局,以上告期限甚短,而申请本院往往使诉讼人愆期失权,故令之直请于原审裁判所,以归简易。上告申请状要自申请时限二十四时内书记送达于对手人。第四百十六条。上告申请人要自申请时限五日内将其上告词状纳于原审裁判所,书记局书记要自收受词状时限二十四时内送达于对手人。第四百十七条。对手人要自接受上告词状时限五日内将答辩书纳于原审裁判所。书记局书记要自收受其答辩书,时限二十四时内送达于上告申请人。第四百十八条。检察官所纳上告词状及答辩书,要各造二通,一通纳之大审院,一通付之对手人。诉讼关系人向私诉裁判宣告纳上告词状及答辩书亦同。第四百十九条。书记于经过前数条所定期限之后,要速将诉讼及上告文书纳于该管裁判所检察官。检察官要将其文书限五日内纳大审院检事长,且将意见附记。检事长要向院长请求将上告事件登载于刑事局档簿。第四百二十条。上告申请人及对手人得用代言人。本条所谓上告及对手人,专据被告人、民事原告人及干连人而言,而检察官不与焉。盖检察官不分上告、对手,一有上告,检事长代述其趣旨及为答辩,固无用代言人之理。若上告各人,多不惯词讼者,恐多费闲辩徒旷时日,故令自撰代言人出院,是为大审院要则。受重罪刑宣告而为上告,或检察官以为合该重罪刑而为上告,苟不自选代言人,要以院长职权就该院所属代言人内选充。第四百二十一条。院长要就刑事局判事中命专任判事一名,专任判事要检阅一切文书,造报告状,谓大审院既不须审查事情,推问证人,又不须原、被告对辩,特案上告及答辩趣旨判决拟律之当否耳,故令专任判事精密审核。但不须附记其意见。第四二十二条。上告人及对手人诣专任判事纳报告状,又得经由大审院书记局纳辩明状,以阐发其意见。谓上告为终极上诉,故许之再三申说以尽情实。若专任判事既收报告状之后,所纳辩明状要附于该状。第四百二十三条,因辩明状直纳书记局,未经判事观览故也。书记要于开廷之先三日,将其时日报知上告及对手人、代言人。第四百二十四条。开廷日要专任判事在公廷朗读其报告状,检事长及代言人要各辩明其意见。谓检事官为上告人,则检事长代之,若受处刑宣告者则代言人辩明之。于私诉上告,要检事长最后陈其意见。第四百二十五条。上告人及对手人不用代言人者可直行判决。第四百二十六条,谓用代言人与否听其自便,但应用而不用者为自弃其权利,故仍为对审判决。若大审院以上告为无理,要行弃却宣告。第四百二十七条。若大审院以上告为有理,要将原定预审及公判之宣告直破毁之,将其事件移转他裁判所。但如后数条所开载者不在此限。第四百二十八条。因拟律错误及违背法律,而受理公诉与不受理公诉而破毁原判宣告者,不须移其事件,要于本院直行裁判宣告。第四百二十九条,谓如因将犯罪及图免罪而故杀人者合处死刑,误依刑法第二九十四条处之无期徒刑,又将公诉消灭者误受理之,将未经大赦者误为经赦而不受理之类。预审或公判次序虽有违规则而无害于人者,不须移其事件,仅要破毁其次序。第四百三十条,谓如预审处分虽阙书记对同,于被告乃无所害,及被告人临公判虽应有回避而不为申请,乃裁判官自行回避之类。有向预审及公判宣告内之一类为上告而不关他类者,于大审院要破毁其上告所陈之件,照依法律行分别裁判宣告,及将其事件移转于他裁判所。第四百三十一条,谓一事而有数类宣告,中有服而愿遵者,有不服而上告者,其愿遵者毋庸议,其上告者要分别裁判。于大审院破毁原判宣告,直行裁判宣告者,要令原裁判所及他裁笋所施行。第四百三十二条,谓被告人虽至上告,尚勒住于原裁判所,则令该所施行宣告为便宜。然原判若系重罪裁判所,则或有先上告判决而闭厅者,故令他裁判所施行亦为不妨。于大审院将破毁事件移转他裁判所,要移于接近原裁判所之同等裁判所,但其事件专系私诉者,要移之民事裁判所。第四百三十三条,谓公诉裁判既定,则要偿事件不得与刑事相干预。经大审院≠决,所弓用法律当认为确定。谓裁判所受其所交事件,于法律上不得更其判决。受大审院移交之裁判所,其所裁判宣告仍得照常规更为上告。第四百三十四条。法不当罚而受处刑宣告,或法不应重罚而受失入之重刑宣告,于期限内不上诉,算为裁判确定者。大审院检事长得因司法卿之命及以其职权,无论何时为非常上告。有非常上告要破毁原裁判宣告,由大审院直行裁判宣告。第四百三十五条。如左项检事长及其余诉讼关系人得向大审院裁判宣告哀诉于该院:至大审院为上告终极之路,于此而认为非理,则控诉更无门可入,只得仍就大审院上诉耳,故日哀诉。一,大审院不照行前条所定式则者。二,受诉讼关系人所申请条件不为判决者。三,同一裁判宣告彼此有相龃龉者。第四9三十六条。将为哀诉者要自裁判宣告日限三日间申请,书记局书记要自收受申请书时限三日间解送于对手人,对手人限三日内纳其答辩书,大审院要照上告常规判决哀诉。第四三十七条,,大审院裁判宣告自宣告三日间又有哀诉者,将其判决停止施行。第四百三十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