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载记
- 日本国志
日本国志
第十节 预审终结
预审判事以被告事件为非其所管,指罪质犯所及被告人身分、,又推度本案为无可再查,要行预审终结之处分,可商同检事意见,令将一切诉讼文书送交,检事要将意见及诉讼文书送交限三日内还付之。第二百二十条。检事以预审有所不合,得就该条件更求审查,若预审判事不许,则检事所交之意见书及诉讼文书限二十四时内还付。第二百二十一条。预审判事不问检事意见何如,可依后条所记载宣告终结预审。第二百二十二条,假如检事认为重罪,判事以为法律所不问,则宣告免诉亦惟其所为。然检事以为不当,固有上诉之权。预审判事以被告事件认为非其所管,要宣告其由,如要拘留。须保存前发令状及新发令状,将该事件交付检事。第二百二十三条,谓判事虽拘留被告人而已,认为非管则关系既绝故要式付该件,如左项,预审判事要行免诉宣告而被告人受拘留者须放免:一,犯罪证凭不明白者。二,被告事件不成罪者。若亲属相盗之类。三,公诉属期满免除者。四,经确定裁判者。五,经大赦者。六,在法律全免其罪者。如本条被害者不经由民事裁判所,不得为要偿之诉。第百二十四条,谓预审止判断有无罪犯,不及谳决曲直,是预审之所以殊公判也,故不得行私诉裁判。若被告事件推度系违警罪,要行移转违警罪裁判所宣告,而被告人受拘留者要行释放宣告。第二百二十五条。若被告事件度系轻罪,要行移转轻罪裁判所宣告。被告人受拘留度系该罚金者,要行释放宣告。谓罚金之刑不许拘留。度系该禁锢者得允保释及责付,若被告人未受拘留得发行令状。第二百二十六条,谓该禁锢以上之刑者。若被告事件度系重罪,要行移转重罪裁判所宣告,若既允保释或责付,要注消其宣告,移转重罪裁判所,宣告状要将"现候控诉裁判所检事长指挥,姑于本所监仓将被告人监禁"等语一并记载。第二百二十七条。预审终结宣告要照事实及法律附白其理由,其以非其所管宣告,或合行拘留被告人者,要明示其原由。其行免诉宣告,要明示被告事件不成罪或公诉不应受理各原由。其犯罪之证凭不明白者,亦同其行移转。违警罪、轻罪或重罪,裁判所宣告要明示罪质、犯状、证凭明白者及所犯律文正条。第二百二十八条。前条宣告状要照第百三十条规则,明揭被告人名氏。第二百二十九条。书记要将预审终结宣告状誊本速分送检事、民事原告人及被告人,但各人不服,得照第二百四十六条以下规则向之翻控。第二百三十条,翻控谓求覆审于会议局,犹公判之有控诉也。被告人未就逮捕,可行移转重罪裁判所宣告。或合该禁锢轻罪,可行移转轻罪裁判所宣告。均要于该状上记注其由,惟被告人非现受拘留,不得更为上诉。第二百三十一条,谓预审判事认为非其所管,不分被告人就捕与否,要为移转宣告,不得翻控及为上告。如前条,检事及民事原告人得向民事裁判所请求勒押被告人财产。第二百三十二条,谓被告人典卖财产,一则恐资其潜匿,一则恐丧其赔偿。行预审终结宣告,预审判事要向裁判所长速报告其理由,又每十五日要将预审未决事件摘录申报。第二百三十三条。
第四章 预审上诉
如左项,预审未及终结之间,检事及被告人得不分时日为上诉:一,弃却非其所管申陈者。二,违法律发令状及不发令状者。三,违法律行保释责付及不行者。四,有越权处分者。若民事原告人惟于第四项得就私诉翻控,第二百三十四条,谓民事原告人止要赔偿,无关公诉之权,故除私诉处分之外不许翻控。欲翻控者要向该管裁判所书记局纳词状,有翻控者,书记将其词状誊本送达对手人,对手人得限三日内纳答辩书。预审处分不因翻控停止施行,但因保释责付而检事不合者,即停止其施行。第二三十五条,因人情难测,翻控不必出于公正,故不停处分。但保释责付则停止处分,以待会议局判决。其翻控者要于该管裁判所会议局会判事三名以上,依词状答辩及其余诉讼文书与检事意见书判决。谓向公判、阀席裁判翻控者,虽令前官管理,而预审翻控不许前官干预。然预审固无原、被告对辩之法,故会议局判决亦专据文书。会议局宣告须速施行,但待经预审终结宣告之后方得向之为上告。第二百三十六条,谓非经预审终结宣告,不能辨终判之是否非理,故不许半涂上告。如左项,当预审终结,检事、被告人及民事原告人得请预审判事回避:一,预审判事及其伉俪,与被告人、被害者及其伉俪系属亲姻者。二,预审判事为被告人及民事原告人之后见人者。三,预审判事及其伉俪收受民事原告人、被告人与其亲属赠遗及听许者。第二百三十七条。回避要陈之预审判事,但其所陈须将词状二通纳书记局,书记要将词状送交预审判事,预审判事要自受状日起限二十四时内将其是否附记词状纸尾,一通收藏书记局,一通还本人。第二百三十八条。预审判事拒绝回避之请,陈请人得为翻控,会议局要依翻控词状及预审判事辩明状依理判决。第二百三十九条。预审判事虽有人请其回避者,及拒绝所请致起翻控者,预审次序尚要继续循办,但不得行终结宣告。若事件不须急速者,可停止预审次序。第二百四十条,、会议局不理回避,翻控者得为上告,但非经预审终结之后不得上告。第二百四十一条。预审判事自认有第二百三十七条内所定原由,及自揣应行回避者,要向会议局陈请回避。回避陈请要于会议局判决。第二百四十二条。在会议局允其回避,裁判所长要更令他判事为预审。该判事虽有前判事处分,得因检事及其余诉讼关系人之求请,或以其职权更为审查。第二百四十三条。书记得自行回避,或由检事与其余诉讼关系人陈请,会议局令其回避。第二百四十四条。检察官不得因被告人及民事原告人回避、但自揣应行回避者,得向会议局陈请。谓检察官须要证明罪犯的用其刑,原被告原无回避之理,且事系亲故不得不回避,然其可否尚仰之会议局。检事补自揣应行回避者,要陈之检事,检事要允其请。第二百四十五条。检事得向预审终结宣告再行翻控,民事原告人就私诉上有越权处分,得向预审终结宣告翻控,被告人得向移转重罪裁判所宣告翻控,而移转轻罪及违警罪裁判所宣告,自非预审判事非管越权及移转裁判所为非其所管,不得翻控。第二百四十六条,谓重罪利害,所关甚巨,故不问原由得以翻控。轻罪以下差薄,故立之限制,,翻控者限一日间,自宣告状到达之时起算。第二百四十七条。检事、民事原告人及被告人翻控者,要将词状纳书记局,书记须速通报于对手人。翻控者要限三Lt间将词状纳书记局,书记将词状速交对手人,对手人得限三日内纳答辩书。第二百四十八条。有翻控者、对手人经其判决,不分时日得起附带翻控。附带翻控谓赖他翻控,对手亦附带而起他件不服之诉。有起附带翻控者,书记要将其词状送与对手人,对手人得限三日内纳答辩书。第二百四十九条。预审终结宣告之翻控期限内有翻控者,其翻控之诉未及判决时,所有宣告之事即应停止施行。谓宣告移转重轻罪裁判所之类,不得移转宣告无罪免诉之类,不得放免。但于拘留被告人及注消保释责付,宣告不得停止施行。第二百五十条,谓向宣告起翻控由宣告或有不确当者耳,但因恐在逃而为拘留,由轻罪移重罪勾消保释责付者不拘此限。书记要将翻控词状答辩书及其余诉讼文书纳会议局。第二百五十一条。会议局要照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则行其判决。于预审判事宣告,或依其宣告或全行注消、或将其多少勾消更行宣告,又得行将被告人保释责付及拘留宣告。第二百五十二条。会议局以翻控为紧要,要令判事一名更为预审,及就其所指条件更行审查,发其报告状。第二百五十三条。会议局于审查之际,发见非管越权及公诉不合受理等项,得以职权注消预审笋事宣告。第二百五十四条,谓凡为裁判官者不诉不理为原则,然事情重大有系公益者,法律中特立变则,此条即其一也。会议局于翻控审查之际,发见有共同犯罪或附带罪未经预审等项,要因检事求请或以其职权令判事一名为预审,发其报告状。谓正、从犯符同犯罪,若彼此罪情相缠结者合并审理,则易于判决,故虽无检事请求要为预审。检事要纳意见书,会议局要凭报告状及其余诉讼文书并行判决。第二百五十五耙已经判决,要速将其宣告誊本发付于检事、民事原告人及被告人。第二百五十六条。检事及其余诉讼关系人得向会议局宣告再为上告。第二百五十七条,,发付被告人终结宣告状,要将应得上诉之期限载明,其无登记者非照规则再付宣告状,被告人虽逾限仍不失上诉之权。第二百五十八条。第三百十一条至第三百十三条规则,预审上诉者亦适用之。第二百五十7t条。移转重罪裁判所宣告一定,检事要将一切文书附其宣告状速送交控诉裁判所检事长,检事长要将一切文书、证据、物件及将被告人移交重罪裁判所等处分,命之检事。除重罪裁判所以外,所有移交各裁判所之宣告一定,检事要速为施行。第二百六十条。被告人于预审得免诉宣告,或宣告已定,虽有变更罪名者,但系同一事件,则不更受诉。惟别有新发证凭者不在此限。其有新发证凭者,检事送之会议局,会议局要判决应否再准起诉。第二百六十一条,必定之会议局,所以慎重其事也。
第四编公判
由预审判事送到罪案,直旬唤于裁判所推问辩论而行判决,名曰公判。公之云者,稠人环听中以公导判决方谓。
第一章 通 则
诉讼事件要照书记局档簿所录之先后次序以为公手。谓若错乱前后,恐诉讼人有幸不幸之差。裁手长得将未定拘留Lt数之案以其职权变更次序。谓拘留非若保释责付之得以自由,故期日未决定者裁判长得为短其日数,变换次序。又事系重要,检察官及其余诉讼关系人有所求请,亦得变更次序。第二百六十二条。重罪、轻罪、违警罪之推问辩论及裁判宣告,均要于公众中行之,否则不成为宣告。第二百六十三条,是为治罪要议,苟非稠人耳目所属则嫌有涉于偏私也。被告事件有害公安及涉猥亵、亏风俗者,于裁判所得因检察官之求请及以其职权,于推问辩论时禁人傍听。至于行裁判宣告应仍照常规许人傍听。第二百六十四条,禁人傍听乃法律变则,必由裁判所之命,然非裁判长一人所得擅断,故曰于裁判所。又非民事原、被告所得请求,故特系之检察官。被告人在公廷不得束缚身体,但有时须置守卒。谓被告人在公廷外虽或受钮索,一入公廷必须解释,惟有逃亡、躁扰之虞者始付看守。被告人合该禁锢以上刑者,非有疾病事故而不肯到案,得拘致之。如该罚金、拘留科料者不必拘致。或人虽到案不肯辩论,则应作为对审已明,直行裁判宣告。第二百六十五条。被告人因为辩论,得用辩护人,此条最为本法中要旨,盖法廷之严肃自生畏慑,有不能肆辩论尽蕴奥者,故不分罪之轻重.听用辩护人以尽其情实。辩护人要就裁判所所属代言人中选用,但得裁判所特允者,虽非代言人亦得为之。第二百六十六条,谓诸裁判所例置代言人,熟练律典,不致疏缪。然被告亲故或有请自为辩护,得其允可者亦不妨许之。被告人在公廷暴乱或喧哗,妨碍辩论,裁判长再三戒谕仍不听从者,得因检察官之求请,或以其职权饬令退廷,或拘留之如前项,即作为对审已明,不必复为辩论,得行裁判宣告。若辩论须涉二日者,仍许被告人再出公廷。第二六十七条。被告人因精神错乱或疾病不能出廷者,当俟其痊愈、暂停辩论。若方在辩论之际被告人精神错乱,要待其痊愈另起辩论。其有罹他疾者要续其余论,准于五日间停止辩论。若检察官及其余诉讼关系人有所求请,要别起辩论,若被告事件及法律定拟一切辩论既毕,则痊愈之后不须更为审查,可行裁判宣告。第二百六十八条。被告人合该禁锢以上刑者,虽公判之日不到案。然非有预审终结宣告状及传唤状发付本人之证凭,不可遽行阙席裁判,虽不到案,然所有本条所载之官文书,被告人苟未收受,未必即属逃亡藏匿,或因错误亦未可知,故不得遽行阙席裁判。限禁锢以上者,义与第二百六十五条第二项同。其预审终结之宣告状及传唤状未能发付本人者,谓如预审若公判之际.被告人逃亡之类。要定假与期限,将期限内苟不到案应为阙席裁判之意传单告知该亲属或户长。第二百六十九条。阙席裁判之被告人不许用辩护人,但其亲属故旧得证明被告人不能到案事由,若裁判所认其事由为确当,得商同检事延宕裁判之期。第二百七十条。被告人内一名或数名虽未全到,要就其投案者照常规为对审裁判。第二七十一条。裁判长在公廷要诸事严肃,犯者应有处分,本条以下系公廷严肃处分。有喝采、诽谤及其余妨碍辩论者,得禁止之或令退廷。第二百七十二条。有于公廷患轻罪、违警罪者,谓如傍听人诟骂裁判官吏之类,苟被告人犯之,须并入本案照数罪俱发之例处断。不论何人,要以裁判长命拘住,商同检事官直行裁判,或行附于他日公判宣告。书记要就犯罪事件及裁判长处分即造文案。第二百七十三条。如前条在违警罪裁判所即以违警罪为终审裁判,轻罪为始审裁判。在轻罪裁判所及其余上等裁判所,即以轻罪为终审裁判。第二百七十四条,谓于裁判所现犯者莫便于即在该所直行裁判,所以裁判所管有此变例也。有于公廷犯重罪者,裁判长要推问被告人及证人,造作文案,商同检察官照常规为裁判,行解付预审判事宣告。第二百七十五条,因重罪须裁判官五人方合裁判,故不得用变例,必依常规。于裁判所见为理不受诉之事件,不须裁判,但于辩论中所发见附带之事件,及于公廷内犯罪者不在此限。若附带事件必须先为预审者,得暂停本案裁判。第二百七十六条,因两案重叠,判事难为审查,故姑阁本案。检察官、被告人及民事干连人无论始审、终审,迄于本案裁判宣告之日,无论何时得为裁判非其所管及公诉不合受理之陈诉。民事原告人不过有赔偿请求之权,故不与此件。裁判所得以其职权为裁判非其所管及公诉不合受理之宣告。第二百七十三条。于裁判所弃却前条,不必待本案裁判宣告,可直为控诉及上告而停止本案辩论。第二百七十八条,一经控诉上告,则裁判是非未有所归宿,故姑停辩论,检察宫其余诉讼关系人认有第二百三十七条所载原由,得向违警罪、轻罪控诉,及重罪各裁判所之裁判官与书记局陈请回避。历举各裁判所者所以别大审院,惟大审院裁判官不得回避。裁判官为预审又干预公判,及为始审裁判又干预终审裁判者亦同。第二七十九条。回避之请迄于本案裁判宣告之日,无论何时准其申请,有陈请回避者即延迟本案辩论。第二百八十条。申请回避及为回避判决,照第二百三十八条至第二百四十五条所定规则。第二百八十一条。若不准回避,要继续前审停止以后之次序,但已经五日停止辩论者要新起辩论。新起辩论者义与二百六十八条第二项同。其因灾变厄难停止诉讼次序者亦同。第二百八十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