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载记
- 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
▲德公在林,悬象垂晷。既冲云清,荀、张仪准。
李燮,字德公,太尉固子也。父死时,二兄亦死。燮为姊所遣,随父门生王成亡命徐州,佣酒家。酒家知非常人,以女妻之。延熹二年,梁冀诛后,月经阳道,晕五车。史官上书:“昔有大星升汉而西,卷舌扬芒迫月,荧惑犯帝座,则有大臣枉诛。星在西方,太尉固应之。今晕如之,宜有赦命,录其遗嗣,以除此异。”于是下赦,燮得返旧。四府并辟,公车征议郎。与赵元、颍川贾伟节、荀慈明、南阳张伯慎为友。伯慎为颍川太守,与慈明交相论言,伟节与焉,京师以为臧否。伯慎问赵元曰:“德公所言何?”元曰:“无言也。”伯慎追叹曰:“当如德公,儿辈徒靡沸耳!”慈明亦寤而心变。拜安平相。王为黄巾所没,得出,天子复封之。燮以为不可,果败。迁京兆尹。时人为之语曰:“李德公,父不欲立帝,子不欲立王。”
▲伯台处谏,帅言亢尽。末命防萌,妙睹玄揆。
陈雅,字伯台,成固人也。灵帝时为谏大夫。阉宦用事,上疏曰:“昔孝和帝与中常侍郑众谋诛大将军窦宪,由是宦官秉权。安帝幼冲,和熹太后兄大将军邓骘辅政。太后崩,中常侍江京等杀骘。安帝登遐,黄门孙程又杀车骑将军阎显。孝桓帝又与中常侍单超等共诛大将军梁冀。陛下即祚,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尚书令尹勋等欲诛宦官,绝其奸擅,尽忠王室,建万世策。机事不密,为中常侍朱等所杀。此即陛下所见。今宦官强盛,威倾人主,天下钳口,莫敢言者,海内怨望,妖孽并作,四方兵起,万姓辛苦。陛下尚可以安,柰后嗣何?”帝不省纳,出为巴郡太守,年七十五卒。临终,戒其子曰:“期运推之,天下将大乱,雄夫力争。无以货财为意。吾亡,依山薄葬。”亡岁馀,灵帝崩,大将军何进复为黄门所杀,海内果乱,终成三国也。
▲孟度邵允。
阎宪,字孟度,成固人也。名知人。为绵竹令,以礼让为化,民莫敢犯。男子杜成夜行,得遗物一囊,中有锦二十五匹,求其主还之,曰:“县有明君,何敢负其化。”童谣歌曰:“阎尹赋政,既明且昶。去苛去辟,动以礼让。”迁蜀郡,吏民涕泣,送之以千数。
▲季子英玮。
李历,字季子,太尉固从弟也。少修文学,性行清白,与郑康成、陈元方齐名。弱冠拜新城令。朝请都督。
▲计君经算,
程苞,字符道,南郑人也,光和二年上计吏,时巴郡板反,军旅数起,征伐频年。天子患之,访问益州计曹,考以方略。苞对言:“板忠勇,立功先汉,为帝义民。羌入汉中,辄蒙其力,东征南战,世有功劳。由不料恤,以致叛乱,非有僭盗,能相群杀。大兵临之,未必卒得;不如但选明能太守,恩信怀服,自然安定矣。”天子从之,卒如其言。后在道卒。
▲元灵斐斐。
祝龟,字符灵,南郑人也。年十五,远学汝、颍及太学,通博荡达,能属文。太守张府君奇之,曰:“吾见海内士多矣,无如祝龟者也。”州牧刘焉辟之,不得已,行,授葭萌长。撰《汉中耆旧传》,以著述终,
▲礼高殉名,
段崇,字礼高,南郑人也。太守河间郑廑命为主簿。永初四年,凉州羌反,溢入汉中,从廑屯褒中。虏东攻,廑欲战,崇谏不可,愿固垒待之。廑不听,出战,败绩。崇与门下史王宗、原展及子勃、兄子伯生推锋死战,众寡不敌,崇等皆死。羌遂得廑,杀之。
▲伯义节死。
程信,字伯义,南郑人也。时为功曹,居守,驰来赴难,殡殓廑丧。送还乡里讫,乃结故吏冠盖子弟二十五人,誓共报羌,各募敢死士以待时。太守邓成命信为五官。元初二年,虏复来。信等将其同志,率先奋讨,大破之,信被八创死。天子咨嗟,元初五年,下诏书赐信、崇家谷各千斛。
▲四行齐致,在兹六子。
赞阎宪已下也。又有王宗、原展及严孳、李容、姜济、陈巳、曹廉、勾矩、刘旌九人,皆以令义为郑廑所命。王宗、原展与廑同死,孳、容等七人与信共并命。诏书既赐崇、信家,又赐九子家谷各五百斛,给死事复。
▲元侯、赵、陈,盖亦烈士。
燕,字符侯,赵嵩,字伯高,南郑人也。陈调,字符化,仲卿孙也。为刺史俭从事,使在葭萌,与从事董馥、张胤同行。俭为黄巾贼王饶、赵播等所杀,闻故哀恸,说馥、胤赴难,二人不可。叹曰:“使君已死,用生何为!”独死之。牧刘焉嘉之,为图象学官,诛馥等。嵩事太守苏固,固为米贼张修所疾杀。嵩痛之,杖剑直入修营,杀十馀人,几获修,死。陈调少尚游侠,闻固死,聚宾客百馀人攻,大破之;进攻营,乃与战,以伤死。
▲涣涣龙宗,振振麟趾。文炳彬蔚,汉之表轨。
总赞二十五人也。
述汉中人士。
其陈术,字申伯,作《耆旧传》者也,失其行事,历新城、魏兴、上庸三郡太守。及锡光等不列也。
▲穆姜温仁,化继为亲。
穆姜,安众令程祗妻,司隶校尉李法姊也。祗前妻有四子:兴、敦、觐、豫。穆姜生二子:淮、基。祗亡,兴等憎恶姜,姜视之愈厚。其资给六子,以长幼为差,衣服饮食,凡百如之。久,兴等感寤,自知失子道,诣南郑狱受不爱亲罪。太守嘉之,复除门户,常以二月、八月社,致肉三十斤,酒、米各二斛六斗。六子相化,皆作令士:五人州郡察举;基字稚业,特隽逸,为南郡太守。
▲泰瑛严明,世范厥训。
泰瑛,南郑杨矩妻,大鸿胪刘巨公女也。有四男二女。矩亡,教训六子,动有法矩。长子元珍出行,醉,母十日不见之,曰:“我在,汝尚如此;我亡,何以帅群弟子?”元珍叩头谢过。次子仲珍白母请客,既至,无贤者,母怒责之。仲珍乃革行,交友贤人,兄弟为名士。泰瑛之教,流于三世;四子才官,隆于先人。故时人为语曰:“三苗止,四珍复起。”
▲杜氏之教,父母是遵。
杜泰姬,南郑人,赵宣妻也。生七男七女,若元、稚有望,五人皆令德。其教男也,曰:“中人情性,可上下也,在其加邡;若放而不检,则入恶也。昔西门豹佩韦以自宽,宓子贱带弦以自急,故能改身之恒,为天下名士。”戒诸女及妇曰:“吾之妊身,在乎正顺。及其生也,恩存于抚爱。其长之也,威仪以先后之,礼貌以左右之,恭敬以监临之,勤恪以劝之,孝顺以内之,忠信以发之。是以皆成,而无不善。汝曹庶几勿忘吾法也。”后七子皆辟命察举,牧州守郡。而汉中太守、南郑令多与七子同岁季孝上计,无不修敬泰姬,执子侄礼。
▲礼肃穆,言存典韵。
礼,成固陈省妻也,杨元珍之女。生二男,长娶张度辽女惠英,少娶荀氏,皆贵家豪富,从婢七、八,资财自富。礼敕二妇曰:“吾先姑,母师也,常言:圣贤必劳民者,使之思善。不劳则逸,逸则不才。吾家不为贫也,所以粗食急务者,使知苦难,备独居时。”二妇再拜奉教。从孙奉上微慢,抑绝之,感悟革行。遭乱流行,宗表欲见之,必自严饰,从子孙侍婢,乃引见之,曰:“此先姑法也。”四时祭祀,自亲养牲酿酒,曰:“夫祭,礼之尊也。”年八十九卒。惠英亦有淑训母师之行者也。
▲文姬敏,宗祀获歆。
文姬,南郑赵伯英妻,太尉李固女也。父为梁冀所免,兄宪公、季公罢官归。文姬叹曰:“李氏灭矣!”乃与二兄议,匿弟燮,随父门生王成亡命徐州。涕泣送之,谓成曰:“君以六尺之孤,若李氏得嗣,君之名义参于程、杵矣。”久之,遇赦,燮得还。行丧,服阕,敕之曰:“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梁冀以族,弟幸济,岂非天乎!慎勿有一言加梁氏,加梁氏则连主上,是又掇祸也。”奉行之。从成在徐州,各异处佣赁,而私相往来。成病亡,燮四时祭之。
陈氏二谦,或智或仁。
陈顺谦、妹惠谦,成固人也。顺谦邓令曹宁,十九寡居,长育遗孤,八十馀卒。兄子陈规着书叹述之。惠谦张亮则,在扶风官。下吏白,欲重禁严防以肃非,元修访于惠谦。惠谦曰:“恢弘德教,养廉免耻,五刑三千,盖亦多矣,又何加也?”兄子伯思学仙道,惠谦戒之曰:“君子疾没世而不称,不患年不长也。且夫神仙愚惑,如系风捕影,非可得也。”伯思乃止。陈伯台称云:“女尚书之俊耳。”
▲礼修顺姑,恩爱温润。
礼修,赵嵩妻,张氏女也。姑酷恶无道,遇之不以礼,修终无愠色。及宁父母,父母问之,但引咎,不道姑。卒感悟,更慈爱之。乡人相训曰:“作妇不当如赵伯高妇乎?使恶姑知变,可谓妇师矣。”后姑病,女来省疾,姑之。曰:“我死,固当绝于贤妇手中。”后遭米贼,嵩死,乃碧涂面,乱首,怀刀,言病,贼不逼也。养遗生女,依叔父立义终身者也。
▲树南悼夫,轻死重信。
韩树南,南郑人,赵子贱妻也。子贱初为郡功曹。李固之诛,诏书下郡杀固二子宪公、季公,太守知其枉,遇之甚宽。二子服药死,具棺器,欲因出逃。子贱畏法,敕更验实,就杀之。及固小子燮得还,子贱虑燮报仇,赁人刺之。燮觉,告郡杀子贱。初,树南谏子贱,子贱不从。及临死,许共并命。兄、弟、嫂、侍婢视守之。经百馀日,乃怠。白兄嫂:“念一死万不得生,不敢复图死也。”上下以为信然。无几时,于幕下自杀。
▲祈祈令姬,如玉如金。允矣淑媛,齐德姜、任。
总赞此九人也。
述汉中列女。
右《汉中士女赞》第五
凡三十四人。
◎梓潼人士
▲镇远敦壮,立勋南濒。
文齐,字子奇,梓潼人也。孝平帝末,以城门校尉为犍为属国,迁益州太守。造开稻田,民咸赖之。公孙述时,据郡不服。述拘其妻子,许以公侯,招之,不应,乃遣使由交趾贡献河北。述平,世祖嘉之,征拜镇远将军,封成义侯,南中咸为立祠。子忄屯,有令德,为北海太守。
▲巨游玉碎,高风金振。
李业,字巨游,梓潼人也。少执志清白,太守刘咸慕其名,召为功曹,十命不诣。咸怒,欲杀之。业径入狱,咸释之。公孙述屡聘不应,述怒,遣鸿胪尹融持毒药酒逼之。业笑曰:“名可成不可毁,身可杀不可辱也。”遂饮药死。述耻杀善士,赐钱百万。子逃匿不受。建武中,察孝廉,为遂久令。
▲文坚亟哉,南面怀民。
景毅,字文坚,梓潼人也。太守丁羽察举孝廉,司徒举治剧,为氵允阳侯相、高陵令。立文学,以礼让化民。迁侍御史,上计吏守阙请之,三年不绝。以子顾师事少府李膺,膺诛,自免。久之,拜武都令,迁益州太守。上事吏民涕泣送之,至沮者七百人,白水县者三百人。值益州乱后,米斗千钱。毅至,恩化畅洽,比去,米斗八钱。鸠鸟巢其听事,孕育而去。三府表荐,征拜议郎,自免归。州牧刘焉表拜都尉。为人廉正,疾淫祠,敕子孙惟修善为祷,仁义为福。年八十一而卒。
▲盛国好学,研颐圣真。
杨充,字盛国,梓潼人也。少好学,求师遂业,受古学于扶风马季长、吕叔公、南阳朱明叔、颍川白仲职,精研七经。其朋友则颍川荀慈明、李元礼、京兆罗叔景、汉阳孙子夏、山阳王叔茂,皆海内名士。还以教授州里。常言图纬空说,去事希略,疑非圣,不以为教。察孝廉,为郎,卒。
▲汉伯肄业,诸生之纯。
景鸾,字汉伯,梓潼人也。少与广汉郝伯宗、蜀郡任叔本、颍川李仲、渤海孟元叔游学七州,遂明经术。还,乃撰《礼略》、《河洛交集》、《风角杂书》、《月令章句》,凡五十万言。太守贶命为功曹,察孝廉,举有道,博士征,不诣。然上陈时政,言经得失。又戒子孙人纪之礼,及遗令,期死葬不设衣衿,务在节俭,甚有法度。卒终布衣。
▲伯禧效志,
张寿,字伯禧,涪人也。少给县丞杨放为佐。放为凉州贼所得,寿求之,积六年,始知其生存。乃卖家盐井得三十万,市马五匹往赎放。道为羌所劫掠尽。凡往三年,计道远不可得数,乃单身诣虏,涕泣自说。虏哀其屡来,遣放随还。郡召为中候,诏书除巫尉。以身佩印,尽让所有财物与三弟。复为郡掾。章平赋役,岁出三百五十万。迁功曹史,徙五官掾,卒。
▲李馀残身。
李馀,涪人。父早世,兄夷杀人亡命,母慎当死。馀年十三,问人曰:“兄弟相代能免母不?”人曰:“趣得一人耳。”馀乃诣吏乞代母死。吏以馀年小,不许,馀因自刎死。吏以白令,令哀伤,言郡,郡上尚书出慎。太守与令以家财葬余,图画府廷。
▲寇、王二子,行勇以仁。
寇祺,字宰朝,梓潼人也。与邑子侯蔓俱学凉州。蔓后为渤海王象所杀。祺杖剑至象家,值象病,象谢曰:“君子不掩人无备,安有为友报雠,杀病人也?”祺乃还。久之,复往杀象。由是察孝廉,为霸陵令、济阴相。王晏,字叔博,涪人也,与广汉张昌、宁叔受业太学。昌为河南吕条所杀,晏、叔杀条。事在叔解。
▲李助多方,以兹立称。
助字翁君,涪人也。通名方,校医术,作《经方颂说》,名齐郭玉。
▲章武之兴,亦迪才伦。德贤好古,澹心艺文。
李仁,字德贤,涪人也。益部多贵今文,而不崇章句。仁知其不博,乃游学荆州,从司马德操、宋仲子受古学,以修文自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