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春秋

  武之基自非道济艰危孝安宗社孰能与于此乎天会中睿宗皇帝以道阙       出阁授检校司徒归义府都督时年尚幼冲躬亲官次寡辞敏徳务简刑清吏不敢欺府无留事尝以公退休暇与叔季诸王方驾接轸礼谒精蓝一歳之中阙东序阙观音像一堂其内幡花鬘荩供饬之用靡不严洁于兹日新每具斋祷罔不干干惕惕潜发明诚所志者延鸿祚于邦家弭烖氛于区宇因心爱敬不防斯须先帝甚嘉羣伦归美爰自司徒公府特恩加检校太保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充大内都防检贞干服勤中外严整宣威敬事动叶圣谟及帝践阼加太师行太原尹阶勲爵邑悉称公台寻领侍卫亲军事未几值仓卒之变震骇非常上独执雄断入平内难时戊辰秋九月嗣升宸极立定倾危赫然大阙 祐终古自矢洁念恒切皈依毎届良辰必亲行幸至壬申歳十二月二十二日诏有司于大殿后正面造重楼五间洵遣良冶铸贤刧自拘留孙如来以防铁佛千尊模范金容先相圆明等无差别如是匀分龛室各安上级时诏宣徽北院使永清军节度使检校太保范超自始监修应期成就基砌柱础广槛飞甍丹采相映焕乎巍乎扉下瞰于云端栋宇勃兴于地表金炉晓注惟闻葡卜之香王罄晨鸣不假莲花之漏议者曰树超世之果图不朽之功必依惟睿之谋宜享终天之禄岂比夫望祭阙祷之功驾聘瑶池徒纵盘游之乐者哉上御宇之八年乙亥嵗天赞皇帝义敦天性礼叶彞章洎春来夏初累飞诏示必以备物典册将加徽号鸿名阙 君亲之恩敬修迎爱之礼至夏六月二十日果防贵近昭宣玉音寻于正殿授英武皇帝兼颁龙衣御带驷马雕鞍别赐神旗皷吹殊礼异乐众心悦随羣后称庆寳函金简扬命舜命禹之书驭朽持盈尽为子为臣之敬礼之大者帝载无穷先是英武皇帝以今歳摄提建月阙升寒气将退严整仪卫亲率公卿驾苍虬之骙骙衣赭之熠熠云韶寅导阙届初禅之境臣幸陪天仗亲奉徳音既成阙】
  【之祐遽兹承诏俾志胜縁将纪洪猷潜思秘祝所冀龙华会上阙   之容星宿刧中徧覩青莲】
  【之相欢心有待谨作铭云觉皇兴大教埀世成位有期壊空相继大哉贤刼千佛重光六度万行轨躅相望浩刼迢遥一念可摄勿谓难逢声尘相接惟彼陶唐土列参墟莓莓沃野煌煌帝居天啓亨会神输瑞图英武之难后来其苏一人有作抚宁邦域治民事天允厘庶绩金像玉楼伊帝之力亿万斯年永奠皇极】杨梦申【阙】 人天会时累官右谏议大夫梦申能文章尤长于碑记十七年奉敕撰定王继颙神道碑文文不加典而有则朝士多称赏之
  王保衡仕英武帝为中书舍人直翰林院保衡博学有文名所着晋阳见闻要録若干卷行世
  王景絶太原人少客燕地感家世儒者不当用材武进乃南游嵩洛得谭用之为友以文章相砥砺寖以文称天会中还家至境上会睿宗据太原叹曰天下将定以区区一方拒天下兵此危国也遂止上党潞州帅延致幕府景絶自是不复作吏时时购四方书钞之晩年集书数千卷国亡入宋端拱中终于汴京
  郭无为  侯霸荣  范超
  郭无为字无不为青州千乘人也【一云棣州人】方颡鸟喙好学多闻善谈辨常衣褐为道士居武当山干祐初郭威讨李守贞河中无为诣军门上谒询以当世之务大竒之将留馆门下或谓威曰公为大臣握重兵居外而延纵横之士非所以防微虑逺也由是不纳遂拂衣去隠太原抱腹山睿宗即位内枢密使段常荐其才召为谏议大夫寻迁吏部侍郎参议中书事与赵同秉政意好不协及出知汾州而常复以获罪死遂以无为为左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机务一以委之睿宗常卧病与无为语及皇子继恩谓继恩纯孝然非济世才恐不能了家事无为黙然不对及少主继恩立怨无为不助己欲逐之而未果月余侯霸荣入阁弑少主无为复遣人登屋入杀霸荣故霸荣之乱人皆谓实受意于无为随杀之以灭口也英武帝嗣立宋太祖遣李继勲等济师仍赐诏无为许以安国军节度使无为捧诏色动从臾纳欵而国人及诸臣皆欲坚守以拒宋未几宋太祖身在行间督兵攻晋阳长围既合会英武帝曲宴羣臣契丹使亦在焉无为仰天恸哭防佩刀欲自裁为左右所持英武帝自下执其手延之上坐无为曰柰何以孤城抗百万之师葢欲揺动幷人而幷人守意益坚已而无为计无所出遂密通于宋请将兵夜袭围自防值天阴雨而止后宦者卫徳贵发其事英武帝遣人缢杀之以谢国人
  侯霸荣邢州龙冈人多力善射走及奔马常为盗并汾间睿宗用为指挥使戍乐平天会初率所部降宋宋太祖补霸荣内殿直未几复来奔睿宗赦其罪又署为供奉官少主既嗣位霸荣谋持少主首献宋遂乘其无备白昼挺刃而入反扄其户少主绕屏走霸荣以刃揕胸弑之或曰郭无为实使之也无为随遣卒登梯入杀霸荣
  范超失其世系天会中奉内防图弑孝和后为英武帝所嬖累迁宣徽北院使永清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十六年监修千佛楼铸象范容帝复称其能广运时宋师围太原超破围请降攻城者误以超为出战禽而戮之英武帝遂斩超妻子投其首城外
  李筠
  李筠太原人善骑射初后唐秦王从荣麾下从荣难作筠骑从至天津桥射杀十数人已而弃马遁去清泰初应募为内殿直迁控鹤指挥使开运末契丹灭晋其将赵延夀闻筠勇悍名寘帐下及延夀被执契丹将耶律辖哩者尚统二千骑留镇州筠与诸将谋伺间撃之控鹤左厢都校白再荣持两端匿室中不时应筠防佩刀破幕引臂逼再荣行杀伤相当辖哩遂弃城去高祖立于晋阳再荣以镇州送欵授再荣留后而以筠为博州刺史郭威镇大名表筠先锋指挥使又为北面缘边巡检洎起兵入汴筠与郭崇威从战败慕容彦超于留子陂有功威革汉阼是为周太祖太祖论开国功迁筠昭义军节度使检校大傅同平章事居数年周累与世祖构兵筠以竒兵撃败契丹之援晋阳者加兼侍中周恭帝立进太尉宋太祖受禅遣使加兼中书令谕以入朝筠即欲拒命左右为陈厯数推迁之理不得已下拜及延使者升阶置酒张乐遽索周太祖画象悬壁涕泣迸至賔佐殊惶骇告宋使曰令公被酒失其常性幸勿为讶未几遣牙将刘继冲等称臣于睿宗睿宗以蜡书约与伐宋筠虽外阳附宋而内实欲得甘心以报周也是时筠子守节为宋皇城使泣谏不聴宋太祖又遣之谕防曰归语汝父我未为天子时任自为之既为天子独不能臣我邪筠谋愈益急遂起兵从事闾丘仲卿献防曰大梁兵甲精鋭难与争锋我孤军举事其势甚危倚援河东终未得力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怀孟塞虎牢据洛邑东向争天下计之上也筠曰吾周朝宿将与世宗义同昆弟禁卫皆旧人必倒戈归我况有儋珪枪拨汗马何忧天下哉儋珪筠爱将有勇力善用枪拨汗筠骏马日驰七百里故筠夸焉顷之使人杀泽州刺史张福据其城睿宗乃率兵来援筠以臣礼上谒于太平驿时睿宗兵卫寡弱筠内甚悔而事已不可中止睿宗乃封筠西平王召与语筠自陈受郭氏大恩敢爱死不寤周与汉为世讐也睿宗黙然由是心疑之命宣徽使卢赞监其军筠益怏怏不自得留子守节守上党而自引众南向宋太祖遣石守信等讨之敕曰勿纵筠下太行急进师扼其隘破之必矣太祖遂亲征山路多石不可行太祖先于马上负数石羣臣大军皆负之即日平为大道与守信等会破筠众于泽州南杀监军赞筠走还保泽州太祖亲督战防其城筠赴火死随进兵潞州守节降释罪赐袭衣金带银鞍勒马是日宋太祖宴从官守节与焉随除单州团练使时天会四年六月也筠初名荣避周世宗讳改之【宋史云筠稍知书颇好调谑改名时或令名筠筠曰李筠李筠王帛云乎哉】性虽暴事母甚孝每怒将杀人母屏风后呼筠筠趋至母曰闻将杀人可免乎为吾曹増福尔遽舍之筠有爱妾刘氏欲俱死筠以其有娠麾令去【左编云刘氏随筠至泽时被攻城危刘谓筠曰城中健马几何筠曰尔安问此刘曰孤城危蹙破在俄顷今诚得马数百与腹心溃围出保昭义求援河东犹愈于坐待死也筠然之召左右计马尚不减千匹以是夕将出或谓筠曰今帐前计议皆云一心县门既发不可保矣倘劫公而防悔其何及筠犹豫不决明日城陷筠将赴火刘欲俱死筠以其有娠麾去之守节购得果生子焉】
  论曰筠故周臣繋以汉者何葢太平驿之役筠业以臣礼事孝和虽情怀望而俛首委质未可谓非刘氏臣也况捐躯旧主矢志靡他固人人乐得之为臣者乎夫然而繋之汉谁云不宜

  十国春秋卷一百八
  钦定四库全书
  十国春秋卷一百九
  检讨呉任臣撰
  十国纪元表
  十国称帝者七改元者八而楚荆南则行中朝年号然呉越惟武肃三改元文穆以下无闻焉若荆南文献王楚恭孝王亦同奉呉与南唐正朔而呉越闽两国又遵契丹会同之号者一年彼此参错易于传譌今断始于梁开平丁夘终于宋太平兴国己夘凡七十三年中间各国纪年颇有可考余得而备列之作十






<史部,载记类,十国春秋,卷一百九 >
<史部,载记类,十国春秋,卷一百九 >
<史部,载记类,十国春秋,卷一百九 >
<史部,载记类,十国春秋,卷一百九 >
<史部,载记类,十国春秋,卷一百九 >














  十国春秋卷一百九

  钦定四库全书
  十国春秋卷一百十
  检讨呉任臣撰
  十国世系表
  夏书言惇叙九族大雅称夲支百世诚以子姓蕃衍笃亲亲而别昭穆也十国谱牒多散亡廼子孙昆弟名号时时见于它书故秩然不紊焉稍次其原流行軰作十国世系表








<史部,载记类,十国春秋,卷一百十>
<史部,载记类,十国春秋,卷一百十>
<史部,载记类,十国春秋,卷一百十>
<史部,载记类,十国春秋,卷一百十>
<史部,载记类,十国春秋,卷一百十>
<史部,载记类,十国春秋,卷一百十>
<史部,载记类,十国春秋,卷一百十>
  钦定四库全书
  十国春秋卷一百十一
  检讨呉任臣撰
  十国地理表上
  五代时舆图剖裂诸国各覇偏方务相雄长自江淮以南诸州为呉而南唐因之领浙东西十三州一军为呉越并东西两川以及山南西道为前后蜀越湖以南数州为楚逾岭南连东西为南汉跨太原以北诸州为北汉割江陵府洎归陜二州为荆南据七闽以抗衡列国为闽地偪则虎眂防张国多则蝉聫蚕食其大较然也中间郡邑纷更时多建置要非尽属唐季之旧是用征其沿革得失作十国地理表
  府州名【军监附】    梁 唐 晋 汉 周
  江都府【本扬州呉改府建都南唐建东都】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金陵府【本升州呉为府南唐改江寜府建西都】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雄逺军            南唐 南唐 南唐南昌府【本洪州南唐为南昌府建】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雄            南唐 南唐 中朝
  建武军          南唐 南唐 中朝
  楚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泗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滁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和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光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黄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舒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蕲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庐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寿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海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泰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濠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润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常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江隂军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宣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歙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鄂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池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饶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信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江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抚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建武军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袁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吉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防       中朝 呉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筠       中朝 呉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成都府【本益州蜀】    前蜀【为府】后蜀 后蜀 后蜀 后蜀
  汉        前蜀【中朝】后蜀 后蜀 后蜀 后蜀
  彭        前蜀【中朝】后蜀 后蜀 后蜀 后蜀
  灌       前蜀 【中朝】后蜀 后蜀 后蜀 后蜀
  蜀       前蜀 【中朝】后蜀 后蜀 后蜀 后蜀
  绵       前蜀 【中朝】后蜀 后蜀 后蜀 后蜀
  眉       前蜀 【中朝】后蜀 后蜀 后蜀 后蜀
  嘉       前蜀 【中朝】后蜀 后蜀 后蜀 后蜀
  剑       前蜀 【中朝】后蜀 后蜀 后蜀 后蜀
  梓       前蜀 【中朝】后蜀 后蜀 后蜀 后蜀
  遂       前蜀 【中朝】后蜀 后蜀 后蜀 后蜀
  果       前蜀 【中朝】后蜀 后蜀 后蜀 后蜀
  阆       前蜀 【中朝】后蜀 后蜀 后蜀 后蜀
  普       前蜀 【中朝】后蜀 后蜀 后蜀 后蜀
  陵       前蜀 【中朝】后蜀 后蜀 后蜀 后蜀
  资       前蜀 【中朝】后蜀 后蜀 后蜀 后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