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记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二四年

○二十四年,秋七月,有云如赤乌夹日。九月,内臣佐平<优福>,据<北汉城>叛,王发兵讨之。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二八年

○二十八年,春夏大旱,草木枯,江水竭,至秋七月,乃雨。年饥人相食。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三零年

○三十年,夏五月,星陨。王宫火,连烧民户。秋十{七}月,修宫室。拜<眞义>为内臣佐平。冬十二月,雷。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三二年

○三十二年,冬十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三三年

○三十三年,春正月辛巳,彗星见于奎。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三四年

○三十四年,春二月,<新罗>遣使来聘。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四一年

○四十一年,冬十月,王薨。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契王元年

○<契王>,<汾西王>之长子也。天资刚勇,善骑射。初<汾西>之薨也,<契王>幼不得立,<比流王>在位四十一年薨,卽位。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契王零三年

○三年,秋九月,王薨。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肖古王元年

○<近肖古王>,<比流王>第二子也,体貌奇伟,有远识,<契王>薨,继位。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肖古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祭天地神祇。拜<眞净>为朝廷佐平。<净>王后亲戚,性 戾不仁,临事苛细,恃势自用,国人疾之。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肖古王二一年

○二十一年,春三月,遣使聘<新罗>。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肖古王二三年

○二十三年,春三月丁巳朔,日有食之。遣使<新罗>,送良马二匹。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肖古王二四年

○二十四年,秋九月,<高句丽>王<斯由>帅步骑二万,来屯<雉壤>,分兵侵夺民户。王遣太子,以兵径至<雉壤>,急击破之,获五千余级,其虏获分赐将士。冬十一月,大阅于<汉水>南,旗帜皆用黄。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肖古王二六年

○二十六年,<高句丽>举兵来。王闻之,伏兵于<浿河>上,俟其至,急击之,<高句丽>兵败北。冬,王与太子帅精兵三万,侵<高句丽>,攻<平壤城>。<丽>王<&斯由{钊}>,力战拒之,中流矢死,王引军退。

移都<汉山>。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肖古王二七年

○二十七年,春正月,遣使入<晋>朝贡。秋七月,地震。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肖古王二八年

○二十八年,春二月,遣使入<晋>朝贡。秋七月,筑城于<靑木岭>。<秃山>城主率三百人,奔<新罗>。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肖古王三零年

○三十年,秋七月,<高句丽>来攻北鄙<水谷城>,陷之。王遣将拒之,不克。王又将大举兵报之,以年荒不果。冬十一月,王薨。古记云:"<百济>开国已来,未有以文字记事。至是,得博士<高兴>,始有『书记』。"然<高兴>未尝显于他书,不知其何许人也。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仇首王元年

○<近仇首王>[一云<讳须>。],<近肖古王>之子。先是,<高句丽><国冈王><斯由>亲来侵,<近肖古王>遣太子拒之。至<半乞壤>,将战。<高句丽>人<斯纪>,本<百济>人,误伤国马蹄,惧罪奔于彼。至是,还来,告太子曰:"彼师虽多,皆备数疑兵而已。其骁勇,唯赤旗,若先破之,其余不攻自溃。"太子从之,进击大败之,追奔逐北,至于<水谷城>之西北。将军<莫古解>谏曰:"尝闻道家之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今所得多矣,何必求多。"太子善之,止焉。乃积石为表,登其上,顾左右曰:"今日之后,畴克再至于此手{乎}。"

其地有岩石, 若马蹄者,他人至今,

呼为太子马迹。<近肖古>在位三十年薨,卽位。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仇首王零二年

○二年,以王舅<眞高道>为内臣佐平,委以政事。冬十一月,<高句丽>来侵北鄙。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仇首王零三年

○三年,冬十月,王将兵三万,侵<高句丽><平壤城>。十一月,<高句丽>来侵。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仇首王零五年

○五年,春三月,遣使朝<晋>,其使海上遇恶风,不达而还。夏四月,雨土竟日。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仇首王零六年

○六年,大疫。夏五月,地裂,深五丈,横广三丈,三日乃合。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仇首王零八年

○八年,春不雨,至六月,民饥,至有 子者,王出官 ,赎之。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仇首王一零年

○十年,春二月,日有晕三重。宫中大树自拔。夏四月,王薨。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枕流王元年

○<枕流王>,<近仇首王>之元子,母曰<阿 >夫人,继父卽位。秋七月,遣使入<晋>朝贡。九月,<胡>僧<摩罗难 >自<晋>至,王迎之,致宫内,礼敬焉。佛法始于此。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枕流王零二年

○二年,春二月,创佛寺于<汉山>,度僧十人。冬十一月,王薨。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四。

二五卷零零零零零零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五。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零零零零

百济本纪第三。

<辰斯王><阿莘王>< 支王><父木辛王{久 辛王}><毗有王><盖卤王>。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辰斯王元年

○<辰斯王>,<近仇首王>之仲子,<枕流>之弟。为人强勇,聪惠多智略。<枕流>之薨也,太子少,故叔父<辰斯>卽位。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辰斯王零二年

○二年,春,发国内人年十五岁已上,设关防,自<靑木岭>,北距<八坤城>,西至于海。秋七月,陨霜害 。八月,<高句丽>来侵。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辰斯王零三年

○三年,春正月,拜<眞嘉谟>为达率,<豆知>为恩率。秋九月,与<靺鞨>战<关弥岭>,不捷。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辰斯王零五年

○五年,秋九月,王遣兵,侵掠<高句丽>南鄙。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辰斯王零六年

○六年,秋七月,星 于北河。九月,王命达率<眞嘉谟>,伐<高句丽>,拔<都坤城>,虏得二百人。王拜<嘉谟>为兵官佐平。冬十月,猎于<狗原>,七日乃返。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辰斯王零七年

○七年,春正月,重修宫室,穿池造山,以养奇禽异卉。

夏四月,<靺鞨>攻陷北鄙<赤岘城>。秋七月,猎国西大岛,王亲射鹿。八月,又猎<横岳>之西。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辰斯王零八年

○八年,夏五月丁卯朔,日有食之。秋七月,<高句丽>王<谈德>,帅兵四万,来攻北鄙,陷<石岘>等十余城。王闻<谈德>能用兵,不得出拒,<汉水>北诸部落,多没焉。冬十月,<高句丽>攻拔<关弥城>。王田于<狗原>,经旬不返。十一月,薨于<狗原>行宫。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元年

○<阿莘王>[或云<阿芳>。],<枕流王>之元子。初,生于<汉城>别宫,神光照夜。及壮,志气豪迈,好鹰马。王薨时,年少,故叔父<辰斯>继位。八年薨,卽位。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谒<东明>庙,又祭天地于南坛。拜<眞武>为左将,委以兵马事。<武>,王之亲舅,沈毅有大略,时人服之。秋八月,王谓<武>曰:"<关弥城>者,我北鄙之襟要也。今为<高句丽>所有。此寡人之所痛惜,而卿之所宜用心而雪耻也。"遂谋将兵一万,伐<高句丽>南鄙。<武>身先士卒,以冒矢石,意复<石岘>等五城,先围<关弥城>,<丽>人 城固守。<武>以粮道不继,引而归。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零三年

○三年,春二月,立元子< 支>为太子。大赦。拜庶弟<洪>为内臣佐平。秋七月,与<高句丽>战于<水谷城>下,败绩。大白{太白}昼见。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零四年

○四年,春二月,星 于西北,二十日而灭。秋八月,王命左将<眞武>等,伐<高句丽>,<丽>王<谈德>亲帅兵七千,阵于<浿水>之上,拒战。我军大败,死者八千人。冬十一月,王欲报<浿水>之役,亲帅兵七千人,过<汉水>,次于<靑木岭>下。会,大雪,士卒多冻死。回军至<汉山城>,劳军士。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零六年

○六年,夏五月,王与<倭>国结好,以太子< 支>为质。秋七月,大阅于<汉水>之南。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零七年

○七年,春二月,以<眞武>为兵官佐平,<沙豆>为左将。三月,筑<双岘城>。秋八月,王将伐<高句丽>,出帅{师}至<汉山>北栅。其夜大星落,营中有声。王深恶之,乃止。九月,集都人,习射于<西台>。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零八年

○八年,秋八月,王欲侵<高句丽>,大征兵马,民苦于役,多奔<新罗>,户口衰灭{减}。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零九年

○九年,春二月,星 于奎娄。夏六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一一年

○十一年,夏,大旱,禾苗焦枯,王亲祭<横岳>,乃雨。五月,遣使<倭>国求大珠。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一二年

○十二年,春二月,<倭>国使者至,王迎劳之,特厚。秋七月,遣兵侵<新罗>边境。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阿莘王一四年

○十四年,春三月,白气自王宫西起,如匹练。秋九月,王薨。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元年

○< 支王>[或士{云}<直支>。],『梁书』名<映{暎/ }>,<阿莘>之元子。<阿莘>在位第三年,立为太子,六年出质于<倭>国。十四年,王薨,王仲弟<训解>摄政,以待太子还国,季弟< 礼>杀<训解>,自立为王。< 支>在<倭>闻讣,哭泣请归,<倭>王以兵士百人卫送。旣至国界,<汉城>人<解忠>来告曰:"大王弃世,王弟< 礼>杀兄自(+立)王,愿太子无轻入。"< 支>留<倭>人自卫,依海岛以待之,国人杀< 礼>,迎< 支>卽位。妃<八须>夫人,生子<久 辛>。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王谒<东明>庙。祭天地于南坛。大赦。二月,遣使入<晋>朝贡。秋九月,以<解忠>为达率,赐<汉城>租一千石。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零三年

○三年,春二月,拜庶弟<余信>为内臣佐平,<解 {解须}>为内法佐平,<解丘>为兵官佐平,皆王戚也。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零四年

○四年,春正月,拜<余信>为上佐平,委以军国政事。上佐平之职,始于此,若今之 宰。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零五年

○五年,<倭>国遣使,送夜明珠,王优礼待之。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一一年

○十一年,夏五月甲申,彗星见。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一二年

○十二年,<东晋><安帝>遣使,册命王,为使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鎭东将军<百济>王。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一三年

○十三年,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夏四月,旱,民饥。秋七月,征东北二部人年十五已上,筑<沙口城>,使兵官佐平<解丘>监役。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一四年

○十四年,夏,遣使<倭>国,送白绵{锦}十匹。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一五年

○十五年,春正月戊戌,星 于大微{太微}。冬十(一)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 支王一六年

○十六年,春三月,王薨。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久 辛王元年

○<久 辛王>,< 支王>长子。< 支王>薨,卽位。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久 辛王零八年

○{八}年,冬十二月,王薨。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毗有王元年

○<毗有王>,<久 辛王>之长子。[或云:< 支王>庶子。未知孰是。]美姿貌,有口辩,人所推重,<久 辛王>薨,卽位。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毗有王零二年

○二年,春二月,王巡抚四部,赐贫乏 有差。<倭>国使至,从者五十人。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毗有王零三年

○三年,秋,遣使入<宋>朝贡。冬十月,上佐平<余信>卒,以<解 {解须}>为上佐平。十一月,地震,大风飞瓦。十二月,无氷。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毗有王零四年

○四年,夏四月,<宋><文皇帝>以王复修职贡,降使册授&先王<映>{前王< 支>}爵号。[< 支王>十二年,<东晋>册命,为使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鎭东将军<百济>王。]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毗有王零七年

○七年,春夏不雨。秋七月,遣使入<新罗>,请和。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毗有王零八年

○八年,春二月,遣使<新罗>,送良马二匹。秋九月,又送白鹰。冬十月,<新罗>报聘以良金明珠。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毗有王一四年

○十四年,夏四月戊午朔,日有食之。冬十月,遣使入<宋>朝贡。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毗有王二一年

○二十一年,夏五月,宫南池中有火,焰如车轮,终夜而灭。秋七月,旱, 不熟,民饥,流入<新罗>者多。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毗有王二八年

○二十八年,星陨如雨,星 于西北,长二丈许。秋八月,蝗害 ,年饥。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毗有王二九年

○二十九年,春三月,王猎于<汉山>。秋九月,黑龙见<汉江>, {须}臾云雾晦冥飞去。王薨。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盖卤王元年

○<盖卤王>[或云<近盖娄>。],讳<庆司>,<毗有王>之长子。<毗有>在位二十九年,薨,嗣。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盖卤王一四年

○十四年,冬十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盖卤王一五年

○十五年,秋八月,遣将侵<高句丽>南鄙。冬十月,葺<双岘城>,设大栅于<靑木岭>,分<北汉山城>士卒,戍之。

二五卷百济本纪三盖卤王一八年

○十八年,遣使朝<魏>。上表曰:"臣立国东极,豺狼隔路,虽世承灵化,莫由奉藩。瞻望云阙,驰情罔极,凉风微应。伏惟皇帝陛下, {协}和天休,不胜系仰之情。谨遣私署冠军将军驸马都尉弗斯侯长史<余礼>,龙 将军<带方>太守司马<张茂>等,投舫波阻,搜径玄津,托命自然之{运},遣进万一之诚。冀神祗{祇}垂感,皇灵洪覆,克达天庭,宣畅臣志,虽旦闻夕没,永无余恨。"又云:"臣与<高句丽>,源出<扶余{夫余}>,先世之时,笃崇旧款。其祖<钊>,轻废 好,亲率士众,凌践臣境。臣祖< {须}>,整旅电迈,应机驰击,矢石暂交,枭斩<钊>首。自尔已来,莫敢南顾。自<冯>氏数终,余烬奔窜,丑类渐盛。遂见凌逼,构怨连祸,三十余载,财 力竭,转自孱 。若天慈曲矜,远及无外,速遣一将,来救臣国,当奉送{鄙}女,执□{ /扫}后宫,幷遣子弟,牧 外廐,尺坏{壤}匹夫,不敢自有。"